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_第1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_第2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_第3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_第4页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主讲:张良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一部分总论1.统计的基本问题

(1)统计的发展阶段(2)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与个体(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与标志(4)变异与变量例1、某城市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全部工业企业B、每一个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例2、在产品质量检查中,某产品为合格品,则“合格品”是()。

A、数量指标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质量指标例3、了解某校学生情况,下面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校学生的学习成绩B、该校学生的文化程度

C、该校学生的总人数D、该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例4、人的年龄是()。

A、变量值B、离散型变型

C、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变量处理D、连续型变量例5、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劳动生产率B、产量总

C、销售量总D、价格总

E、单位成本例6:在全国工业普查中

1、全国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指标(√)

2、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品质标志(×

4、国有工业企业总数是数量指标(√)

5、企业的规模是质量标志(×

6、大型企业是品质标志(×

7、企业的职工人数是数量标志(√)

8、企业的产值是连续变量(√)

9、集体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是质量指标(√)

10、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数量指标(×

)3.统计的过程(1)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的认识过程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第二部分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基本问题

(1)统计调查的定义包括: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次级资料的搜集(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3)统计调查的分类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统计报表专门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连续调查不连续调查

2.统计调查的方案(1)调查目的(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4)调查项目和调查表(5)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6)调查的组织计划3.统计调查的方式

(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必须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2)概率抽样调查概念、特点、方法、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3)重点调查重点单位(4)典型调查典型单位4.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1)原始资料搜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2)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文案调查(3)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报表(4)统计资料的报送形式5.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1)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登记误差可以避免不可测代表性误差可测而不可避免(2)统计调查误差的控制途径A.普查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例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例2.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等情况,()。A.填报单位是每个职工B.调查单位是每家企业

C.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企业

D.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填报单位是每家企业例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例4、某市工业企业2010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1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B、一个月

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例5、对空气质量进行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例6、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A、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B、搜集资料方法不同

C、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

D、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例7、企业营业员填写的发货票属于()。

A、原始记录B、统计台账

C、内部报表D、统计报表例8、调查时间是指()。

A、进行调查的时间

B、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例9.在工业设备普查中()。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家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第三部分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基本问题

(1)统计整理的定义(2)统计整理的意义(3)统计整理的步骤2.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定义组间差异性、组内同质性

对总体而言是“分”、对个体而是“合”(2)统计分组的作用(3)统计分组的原则(4)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健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5)统计分组体系3.统计分布

(1)统计分布的概念(2)统计分布的编制过程(3)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基本概念全距、组数、组距、等距、异距、组限、组中值、开口组、频数、频率(4)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按成绩分组(分)人数(人)向上累计向下累计频数频率(%)频数频率(%)频数频率(%)60以下60-7070-8080-9090-100271719541434381029264550418529010050484124510096824810合计50100----------------某班级统计学成绩统计分布表某企业职工月收入统计分布直方图某企业职工年龄统计分布折线图某企业职工专业技术职称统计分布饼图4.统计表

(1)统计表的概念(2)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3)统计表的分类(4)统计表的编制规则例1、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标志B、指标

C、标志值D、变量值A、成反比B、成正比C、无关系例2、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例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A、组限的确定B、组距的确定

C、组数的确定D、分组标志的确定例4、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哪些是正确的?(

)A、第一种B、第二种C、第三种D、第四种100%以下80%以下80%以下100%-110%80.1%-90%80%-90%85%-95%110%以上90.1%-100%90%-100%95%-105%100.1%-110%100%110%105%-115%110.1%以上110%以上115%以上第四部分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基本问题

(1)统计指标的定义

两种理解:

①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名称。如:全国人口总数,全国人口出生率等。②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名称和数值。如:2012年末全国人口总数135404万人等。(2)统计指标体系(3)统计指标的特点:事物的可量性和量的综合性(4)统计指标的分类

按说明事物性质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按表现形式不同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2.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的定义(2)总量指标的种类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4)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劳动时间单位3.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的定义

统计相对数或称比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数据对比得到的比值,反映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表示形式:复名数:元/人无名数: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2)相对指标的作用(3)相对指标的分类相对指标的种类、计算及应用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同一总体内对比

不同总体间对比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1)计划数为绝对数

例如:某企业2010年产品计划产量1000件,实际完成1120件,则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2%完成产量计划,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加了120件。(2)计划数为相对数即计划数规定的是降低率或提高率例如:某企业某产品产量计划要求比上年增长10%,同时该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要求下降5%,而实际产量增长了12%,实际单位成本下降了8%,则计划完成程度为:(3)计划数为平均数2、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数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以揭示事物的性质及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项

目数值占总数的%第一产业40533.610.11第二产业187581.446.76第三产业173087.043.15国内生产总值401202.0100.0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表比例相对数反映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某学校教学人员为900人,非教学人员100人,则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的比例用几比几形式可表示为9:1。统计分析中,有时还要求用连比形式表示总体中若干个组的比例关系。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如根据表4-2可得到,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5226:157639:147642=1:4.48:4.19。

动态相对数是同类指标数值在不同时间上的对比动态相对数反映现象的发展速度例如,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40507亿元,2008年为261600亿元,如果2008年选作基期,亦即将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作为100,则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得出动态相对数为130.16%,它说明在2008年基础上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

比较相对数反映事物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展的差别程度

例如: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为137053.69万人,则:强度相对数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及程度、利用程度等例:某地区某年末现有总人口为100万人,医院床位总数为24700张。则该地区(正指标)(逆指标)(4)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①要选择好对比的基数②要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③注意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4.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的定义(2)平均指标的作用

(3)平均指标的计算

平均数数值平均数位置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

1、简单算术平均数:x=∑xin(适用于未分组资料)例如:已知5名工人的当月工资为:3600元、4780元、5050元、4100元、2900元。根据资料计算五名工人的平均工资:2、加权算术平均数:(适用于分组资料)计算公式:公式中:“X”代表各组变量值“f”代表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或频数“∑”为合计符号

(1)根据单项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

例如:某厂金工车间20名工人加工某种零售的产量资料如下,要求根据资料计算全部职工平均的日产量。按日产量分组(件)x工人数数(人)f总产量(件)xf14228154601681281758518118合

计20319

20名工人零件生产数量分组资料解:20名工人平均的日产量:

因为各组变量值出现次数的多少对平均数的形成产生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将“f”称为权数。权数即可以表现为“次数”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比重”的形式。用“比重”权数计算算术平均数的公式为:计算公式:例如:某企业职工按工资分组资料如下,要求根据资料计算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工资(元)x职工人数ff/∑f400-5005016.7500-6007023.3600-70012040700-8006020合计300100(2)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解:计算过程如下:工资(元)组中值

x职工人数

xf

x(f/∑f)

ff/∑f400-500500-600600-700700-800

450550650750

507012060

16.723.340.020.0

22500385007800045000

75.15128.15260.00150.00合计

—300

100

184000

613.3平均工资: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

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受到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且受到各个变量值出现次数多少的影响。例如:两个班组工人生产资料如下: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两个班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一班工人平均日产量

二班工人平均日产量

计算得到:∑f∑xfx=

=21.9(件)∑f∑xfx=

=23.5(件)一班组二班组日产量(件)工人(人)比重(%)日产量(件)工人(人)比重(%)202102015211521152215752215231523152415241680合计20100合计20100众数是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值。众数的确定方法(1)由单项数列确定众数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就是众数。(2)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步骤:①找出众数所在的组②根据公式计算众数众数中位数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中位数的计算(1)根据未分组资料计算中位数步骤:①将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②计算中位数的位次:③确定中位数(n为奇数)(n为偶数)某企业某日工人的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件)工人人数(人)向上累计次数(人)10111213147010038015010070170550700800合计800—计算该企业该日全部工人日产量的中位数。中位数的位次:【例】(2)根据分组资料计算中位数(4)平均指标的统计要求①在同质总体中计算平均指标②选择合适的平均指标5.变异指标(1)变异指标的定义是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某一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2)变异指标的作用①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②可研究现象的稳定性(3)变异指标的计算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全距

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极差的特点①优点:计算方便,易于理解。②缺点:极差只考虑数据两端数值差异,它最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变异(分散)程度。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即:方差的平方根。其公式为:平均差

根据以下资料,计算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已知平均工资为760元)

某企业职工工资分组数据表例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率。用来测定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数。例

A、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B、总体的绝对数量指标

C、总体单位数量的指标 D、总体单位质量的指标1、统计质量指标是说明( )。

2、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A、

B、C、D、5%-4%

3、下列属于统计质量指标的是()。A、全员劳动生产率B、平均发展速度C、单位成本D、人口密度 E、每年增加的粮食产量4、下列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某校学生男女性别比例为2:1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0‰C、西瓜平均亩产量为1000斤

D、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110%E、人均GDP为5000美元第五部分时间序列

1.时间序列的基本问题

(1)时间序列的定义定义:是将某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又称为动态数列或时间数列。

构成要素:现象所属的时间(t)统计指标数值(y)(2)时间序列的作用(3)时间序列的分类

按数列中所排列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平均指标数列)(相对指标数列)时点数列时期数列(总量指标数列)

(5)时间序列的影响因素(4)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四个一致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周期变动(C)不规则变动(I)2.时间序列的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

(3)增长量(4)平均增长量

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指时间数列中每一项指标数值。设时间数列中各期发展水平为:最初水平中间水平最末水平(N项数据)(n+1项数据)或:它是计算其他时间数列分析指标的基础。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是指将动态数列中各项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求得的平均数,又称为动态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某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一般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计算方法(一)计算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1.由时期数列计算,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2、由时点数列计算①由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对于逐日记录的时点数列可视其为连续

※间隔相等时,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方法日期6月1日6月2日6月3日6月4日6月5日收盘价16.2元16.7元17.5元18.2元17.8元解某股票连续5个交易日价格资料如下:【例】2、由时点数列计算①由连续时点数列计算

※间隔不相等时,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对于逐日记录的时点数列,每变动一次才登记一次计算方法某种商品5月份的库存量记录如表,计算5月份平均日库存量。【例】日期1-45-1011–2021-2627-31库存量(台)5055403530(2)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每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表现为期初或期末值

※间隔相等

时,采用首末折半法一季度初二季度初三季度初四季度初次年一季度初计算方法时间3月末4月末5月末6月末库存量(百件)66726468解: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为:【例】某商业企业2011年第二季度某种商品的库存量如表,试求该商品第二季度月平均库存量。

※间隔不相等

时,采用“间隔加权”方法90天90天180天一季度初二季度初三季度初次年一季度初时间1月1日5月31日8月31日12月31日社会劳动者人数362390416420单位:万人某地区2010年社会劳动者人数资料如下【例】解:则该地区该年的月平均人数为:(二)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的平均发展水平基本公式⑴a、b均为时期数列时月份一二三计划利润(万元)200300400利润计划完成程度(﹪)125120150某化工厂某年一季度利润计划完成情况如下因为所以,该厂一季度的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例】⑵a、b均为时点数列时⑶a为时期数列、b为时点数列时平均发展水平计算总结序时平均方法总量指标时期数列简单算术平均时点数列连续时点间隔相等简单算术平均间隔不等加权算术平均间断时点间隔相等两次简单平均间隔不等先简单后加权相对指标、平均指标视情况选用:先平均再相除、先加总再相除、加权算术平均、加权调和平均等增长量

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

增长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其计算公式为:设时间数列中各期发展水平为: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二者的关系⒈⒉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3.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

(1)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3)平均发展速度(4)平均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指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说明现象的变动程度设时间数列中各期发展水平为: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同比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指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说明报告期水平较基期水平增长的程度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同比增长速度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现象每期变动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说明现象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即有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按一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个时期后,达到最末水平an,有基本要求所以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第六部分统计指数

1.统计指数的基本问题

(1)统计指数的定义(2)统计指数的分类(3)统计指数的作用从广义上讲,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从狭义上讲,指数是指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指由于各个部分的不同性质而在研究其数量时,不能直接进行加总或对比的总体

统计指数概述指数的作用1、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综合变动;2、测定现象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3、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4、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指数的种类⒈按说明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为

⒉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3、按采用的基期不同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定基指数环比指数商品销售量商品价格你能区分下表中各指数的种类吗指数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某一产品单位成本指数三种产品的价格指数全国消费价格指数企业产量指数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某种商品销售量指数2.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1)综合指数及其编制方法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现以表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量为例,来说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反映单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反映三种商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1001200100120100060件支台甲乙丙报告期基期销售量计量单位商品名称?综合指数的公式综合指数指数化因素×同度量因素指数化因素×同度量因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所要研究其变动程度的两个时期的某一经济变量引入一个同一时期的经济量,起到媒介或权数的作用一般编制原则和方法⒈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价格(元)销售额(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件1201002025240025002000乙支1000120045400060004800丙台60100290300174003000029000合计—————238003850035800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和销售价格的综合变动。资料栏计算栏解:⒈销售量综合指数为:由于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销售额为:⒉价格综合指数为:由于价格的提高而增加的销售额为: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资料如下:试求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和总成本总指数。平均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2)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适用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变形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例: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量指数计算表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基期销售额销售量个体指数假定销售额(元)基期报告期(元)

甲乙丙双件套10002000200020003000250020000200008000200150125400003000010000合计---48000-80000指数体系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因素指数对象指数销售额变动销售量变动价格变动3、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法⑴相对数形式:——对象指数等于各个因素指数的连乘积⑵绝对数形式:——对象指数的增减额等于各因素指数影响的增减额之和指数体系的基本形式Q:销售量P:价格1、指数体系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2、推算统计指数中某一未知指数指数体系的作用1、同样多的人民币,却少购买商品12%,问物价上升了多少?2、粮食总产量增长5%,而播种面积却减少4%,问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会有什么变化?3、某企业某中商品单位成本上升10%,产量下降10%,总成本没升也没降,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请思考【例】计算总产值的变动并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的步骤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出厂价格(百元)

总产值(百元)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假定

报告期

基期

台2245620405351265351060770450360770540390700400300

合计------158017001400要求分析该企业总产值的变动及影响因素。根据指数体系:总产值指数=产量指数×价格指数总产值指数总产值增加的绝对值:其中:由于产量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产量总指数产量增长使产值增加的绝对额:由于价格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价格总指数因价格上升使产值增加的绝对值:以上计算结果的指数体系关系为从相对数分析:121.43%=112.86%×107.59%从绝对数分析:30000元=18000元+12000元4.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

(1)采购经理指数(2)国房景气指数(3)企业景气和企业家信心指数(4)消费者信心指数(5)股票价格指数1、甲乙两企业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是()A、2245.0元/人和2714.5元/人B、2310.7元/人和3000.3元/人C、2250.0元/人和2814.5元/人D、2345.2元/人和2714.5元/人2、甲乙两企业的总产值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A、137.92万元B、160.84万元C、150.39%D、29.84%3、计算甲乙两企业总产值变化中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而增加(减少)相对额公式为()A、

B、C、

D、

4、计算甲乙两企业总产值变化中受平均职工人数变动影响而增加(或减少)的相对额公式为()。

A、B、

C、

D、

5、在上述分析中应用了指数因素分析法,其应用的指数体系为()。

A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B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C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D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统计基础与实务综合练习例1、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每组各有7个生产工人,每人每日生产量的资料如下表甲组工人序号甲组生产量(件)乙组工人序号乙组生产量(件)1234567合计153060758090954451234567合计43525863657679436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若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D、简单调和平均数2、甲乙两组每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3、两组每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4、对比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的代表性,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A、甲组代表性大B、乙组代表性大

C、代表性相同D、无法判断5、在计算甲乙两组工人每人日产量时,()

A、工人数是标志总量,总产量是单位总量

B、总产量是标志总量,工人数是单位总量

C、总产量是时点指标,工人数是时期指标

D、工人数是时点指标,总产量是时期指标例2、某公司工人月工资水平如下表:按月工资水平分组(元)工人数(人)2000以下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40004000~45004500以上合计15306075805535350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数列中的工资水平是()

A、变量B、分组标志

C、频数D、变量值2、各组组中是分别是()3、第三组的组距是()4、第四组的频率是()5、某工人的月工资为4000元,应归到哪一组()6、该数列的全距是()7、哪一组为众数组()8、中位数在哪一组()9、该公司工人月平均工资为()10、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分别是()例3、已知某工业企业2013年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表: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总产值(万元)月初工人数(人)8023082.523687.723990.224392.323894.5244注:12月末工人数为238人。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有()

A、工业总产值数列是时期数列

B、工业总产值数列是时点数列

C、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期数列

D、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点数列2、该工业企业2013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为()3、计算该工业企业2013年下半年平均工人数的方法称为()

A、加权序时平均法B、简单序时平均法

C、加权算术平均法D、简单算术平均法4、该工业企业2013年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为()例4、我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年份2006年20072008年2009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万亿元)年末人口数(亿人)21.5813.1426.6413.2131.5213.2834.1413.3440.3213.41注:2005年年末人口数为13.08亿人。根据上术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1、我国:十一五“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2、我国:十一五“期间年均人口数为()

3、我国:十一五“期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水平为()

年份2006年20072008年2009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万亿元)年末人口数(亿人)21.5813.1426.6413.2131.5213.2834.1413.3440.3213.41注:2005年年末人口数为13.08亿人。4、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增长量为()

5、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量为()年份2006年20072008年2009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万亿元)年末人口数(亿人)21.5813.1426.6413.2131.5213.2834.1413.3440.3213.41注:2005年年末人口数为13.08亿人。6、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7、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例5、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产品名称单位成本(元/件)产量(吨)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丙3045892840855039905540110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为()2、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为()3、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为()4、因三种产品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为()5、因三种产品单位成本下降而节约的总成本为()6、计算得到的单位成本总指数是()A、总指数B、个体指数C、平均指数

D、综合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例6、某地区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折旧为20亿元,劳动者报酬为210亿元,生产税为70亿元,生产补贴为27亿元,营业盈余为54亿元,且已知增加值率为33%。请根据上术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分行业统计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