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研究与探索村镇银行发展和改革_第1页
多视角研究与探索村镇银行发展和改革_第2页
多视角研究与探索村镇银行发展和改革_第3页
多视角研究与探索村镇银行发展和改革_第4页
多视角研究与探索村镇银行发展和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村镇银行历经十余年的发展,规模和数量在中国银行业的比重均不断提升,但自身发展已陷入瓶颈,村镇银行自身治理能力、管理体系、经营模式与宏观环境、经济形势和金融需求不同步、不匹配的问题突出,风险案件频发,成为当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领域,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探寻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分析现状和问题,多视角研究村镇银行当下困局,提出村镇银行改革发展方向和建议。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改革;举措引言2018年我国推动了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守住了风险底线,但村镇银行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疫情持续演化下,村镇银行发展矛盾更为凸显。2022年河南村镇银行风险事件及行政机构的介入,让村镇银行深层次发展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推动提升监管新高度。广大村镇银行面临大考,探寻新格局下的改进和突破的新方向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村镇银行发展历程(一)村镇银行设立背景为推动金融体系改革,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及股份制、市场化改革的需要,2001年中国银行业一度撤并在县域、乡镇的机构与网点,村镇一级金融输出锐减。随着县域经济和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金融供需矛盾加剧。为解决县域及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广大县域及农村地区迫切需要符合自身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基础性金融服务。为此,原中国银监会实施“新政”,推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农村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模式,其中,村镇银行成为操作有效、容易落地、覆盖有力的新型金融机构代表。(二)村镇银行发展阶段自2006年启动村镇银行培育试点到准入、财政费用支持等配套政策出台,村镇银行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强化了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但“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管理模式,使得其风险积聚,经营逐步陷入困境。村镇银行整体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1.局部试点阶段(2006年—2007年)此阶段构建了村镇银行组建的基本政策框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2006年发布了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的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2)2007年规范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法律法规,出台了发起人、设立方式、公司治理等组建审批指引。2.快速布局阶段(2008年—2010年)此阶段完善了村镇银行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准入标准,村镇银行成立数量达到峰值。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放宽设立门槛,城乡农商行加入批量组建,允许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小贷公司改建成为村镇银行;(2)财政对基础金融机构设立、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增量定向费用和奖励资金扶持。3.管理发展阶段(2011年—2017年)此阶段实现了村镇银行全面布局和发展,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支持民营资本设立与增资,多元资本进入村镇银行,股权结构得到优化;(2)村镇银行监管评级和风险等级形成;(3)村镇银行规模快速增长,资产规模突破万亿。4.整合化险阶段(2018年至今)此阶段开展了村镇银行专项治理,整治、救助和化解高风险村镇银行。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高风险评级的村镇银行数量持续增长,资产质量大幅恶化;(2)监管和发起行介入,主动救助和化解风险;(3)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介入,出台政府专项债实施合并重组。二、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从机构数量来看,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整理,2021年12月31日全国已开业法人村镇银行1651家,实现了全国31个省份的全覆盖,其中,东部648家,占比3925%,中部618家,占3743%,西部385家,占2332%。从经营发展来看,中国经济换挡调速,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转折性变化,新业态、新动能、新需求给县域及农村地区持续生產、经营带来较大冲击。随着经济运行环境持续低迷、疫情冲击延续,信用违约概率及波及面扩大,村镇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经营难度加大,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和农村金融市场极其脆弱的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更为突出。据《2021年度村镇银行调研报告》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2021》数据分析,村镇银行依旧发挥着农村经济建设生力军的使命,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但平均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大幅恶化,从2019年拨备覆盖率跌破监管红线到2020年不良贷款率逼近监管红线,村镇银行可持续经营能力逐步弱化,风险抵御能力不足。虽然2018年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和发起行积极介入整合化解村镇银行风险,但风险处置力度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高风险评级村镇银行从2018年109家上升至2021年122家。三、多视角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变革和行业变迁,兼具政策性和商业性的村镇银行发展难言起色,村镇银行经营模式与市场发展节奏和政策导向不同步、不协调、不一致等问题突出,这既是定位及行业发展特性驱动所致,又有不同时期政策溢出及衍生合力的原因。下面分别从发起行与村镇银行、财政和监管政策、技术变革与行业变迁等角度分析当下村镇银行的问题。(一)定位不准,定力不够1.定位很大程度取决于发起行基因银行作为高杠杆经营的行业,骨子里是规模效应和大数法则的经营模式,其发起之初的村镇银行业务往往是“垒大户”“叠规模”等方式,快速地立稳脚跟,向发起行及股东交出答卷,而“三农”和小微业务上量慢、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好的回报。另外,大多数发起行缺乏涉农、小微信贷业务经验及技术积累,而多数村镇银行的经营活动由发起行为主导,其业务流程往往会移植或照搬发起行的模式,导致经营体系和服务模式严重不匹配,村镇银行经营逐渐偏离“主航道”。2.短期经营目标引发定位偏航银行经营围绕“存款”“贷款”和“盈利”设置考核指标,虽然村镇银行设立和监管要求明确市场定位和培育目标,并对基础指标进一步细化和差异化,但村镇银行圈定的服务对象、经营区域和业务种类受限,规模扩张空间有限,且各大银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进一步挤压了村镇银行的生存空间。基于“求生存、保规模”的传统经营考核模式和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模式的形成,迫使村镇银行不得不借助花式诱存、借道放贷等方式夹缝生存,村镇银行经营重心发生偏离,为经营风险埋下隐患。3.发起行持续输出和投入不足大多数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呈现“资本小”“经验少”“实力弱”等特征,且村镇银行发起人选择、设立位置、规模和数量具有政策性指导,造成发起行准备不足、疲于应对,导致村镇银行未能在开业之初形成符合地方经济特点的商业模式、搭建起相对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好匹配服务区域客户的运行体系、储备好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持续输出系统支持和产品服务创新,以致于政策扶持期过后,村镇银行竞争力持续下降。(二)政策偏硬,施策偏短1.分类监管划分不清晰、不合理村镇银行纳入商业银行实施监管,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有。村镇银行定位为服务支农支小的商业银行,支农支小贷款投放余额长期保持在90%以上,但仍要比同地方性法人银行,落实普惠贷款利率指标目标、加大长期贷款投放、提高续贷比例等“两增两控”要求,高基数和贷款投放指导下,进一步加剧经营压力。同时,利率市场化下的存款利率上限指导,同业负债比例等指标都对村镇银行负债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加上村镇银行主体难以符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基本条件,导致其无法与其他银行主体一样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更低的融资成本,负债质量承压。2.扶持政策时效短、落地难村镇银行定位、服务客群、产品特征、所处位置和经营范围等决定着其不能按照普通商业银行来施策,且风险、投入和回报在不同区域的村镇银行差异明显,在政策落地上应给予更大的容忍、更宽的弹性和更长的扶持。实际上,村镇银行扶持政策偏松偏短,个别政策落地不及时、不到位较为常见,如定向费用补贴上,仅针对新设立3-5年的村镇银行补贴贷款投放,但服务同样客户、同样地区且承担同样风险的早期设立村镇银行却无法享受,以致于扩表硬性要求下,村镇银行风险补偿不足,资本实力难以满足持续发展要求。另外,大多数村镇银行设立在偏远、贫困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存在个别难以落实财税、涉农贷款等地方分摊补贴要求。据《中国银行家》杂志2016年第八期调查披露,2011-2014年期间,某村镇银行应兑未兑地方性涉农贷款奖励为2340万元,占应兑地方性奖励7911%。(三)借道技术革新,竞争格局变迁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催生新的交互渠道、服务模式和决策模型,弱化了村镇银行原本网点物理服务优势,且随着数字乡村推进,赋予了国有及股份制大行业务服务扩张的基础,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不再局限于村镇银行职责或定位。具体来看,近三年的疫情成为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使得新技术的颠覆性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且新技术吸收和发展不断加快,迫使各行各业主动调整自身商业模式,银行作为经济发展枢纽,在技术革新方面紧随其后。当下国有及主要股份制银行完成线上化交互、数字化运营和自动化决策等经营转型,突破业务服务空间,在发现客户、熟悉客户、洞察需求和直达服务上几乎实现实时和无边界,并结合高级数据分析手段和高效敏捷运营方式实现获客,以资金成本优势实现降维打击,不断抢占村镇银行已有市场份额和优质客户的同时,加大科技金融投入,向开放银行或更高泛生态银行转型,又进一步拉大彼此之间的竞争差距,村镇银行发展难以为继。四、发展和改革建议银保监会于2017年和2019年分别发布了《村镇银行监管指引》和《关于推进村镇银行坚守定位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通知》,明确建立与村镇银行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和服务体系,要求主要股东做出承诺支持村镇银行发展“支农支小”,专注信贷主业。一是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定位不能改变。作为细分领域经营的村镇银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熟知地方经济主体规律和特性,了解当地政府、村集体和村民所需,只有夯实基础,集中力量解决当地客群难点和痛点,增强客户黏性,方能筑高筑牢自身发展护城河。从当前宏观层面分析,无论是固定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都为村镇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和政策环境,村镇银行不仅可以在发展中化解前期积累的风险隐患,还可以抓住财税、优惠资金、定向补贴等阶段性政策红利稳步扩表,实现规模效益再上一个台阶。二是“并、转、纳”存量村镇银行,构建集团式经营竞争力。过往数据表明,成功的、具有特色的村镇银行离不开发起行两大关键要素——经验传承和资源输出,如,泰隆村银复制泰隆银行自成一套服务小微的经营体系、浦发村银的股东资源整合扩规模的经营模式,都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了借鉴。对于前期村镇银行盲目扩张留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抓住本轮村镇银行改革重组的政策契机,将符合发起行战略发展的村镇银行统一并入集团管理,对不符合发起行战略发展的村镇银行应及时转让股权,由专业经营村镇银行的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或村镇银行所属地区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可撤销法人机构并纳入其中作为分支机构进行管理,突破经营约束。三是提供长效的财税优惠政策,保证政策落地。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少、负债成本高、资产风险大且资产利率指导性强,加上业务资格受限等诸多因素,财税优惠政策既不能少,也不能按扶持时间简单地一刀切。应回归服务支农支小和信贷投放本质,按照“谁交办、谁补偿”的原则,对持续深耕、减费让利和规模稳定增长给予运营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的支持,对达到一定规模效应且经营指标持续良好的村镇银行,可适当降低优惠比例。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实行年度村镇银行优惠政策落地督导和审计监督,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村镇银行是我国机构数量最多、遍布最广的金融主体,村镇银行十余年的发展为村镇一级金融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