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解析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思宏(以下简称“芦”):李老师,您好!好的作家往往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浸淫,老舍又是京派作家的典型代表,其创作中呈现哪些特点,您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李玲(以下简称“李”):老舍作品流淌着浓郁的京味,他写的多是北京的人和事。老舍从本地居民的视角抒写北京人的乡土之情,是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眷恋。他把北京比作自己的摇篮,把自己对北京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

其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悲凉感,这既来自老舍对北京平民命运的体悟,也来自自身对生命悲凉的感悟。老舍创作刻画了北京中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着墨详写的往往都是苦人,而不是恶人。由此抒发了自己的生命悲感,控诉了缺少公平正义的乱世,也表述了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渴望。

他的创作多方面揭示了北京市民的生存艰辛,弘扬了北京现代市民文化的正面价值。他最为赞赏的品质是人的敬业奋斗精神与自尊自爱品格。《骆驼祥子》中堕落之前的祥子是老舍愿与之共呼吸的敬业良民。他自律、积极、不贪恋他人财物、渴望按照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勤勉奋斗。

作为一名杰出的北京现代市民,老舍还在自己的创作中承担了北京文化的自我反思责任。在他眼中,北京市民中既有恪守仁义礼智信的自尊自爱者,也有自私贪婪的道德缺失者。抗战前,老舍着重从日常生活细节描写中揭穿伪君子的自私贪婪。抗战爆发后,老舍往往把反面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私贪婪与其在民族大义上的卖国行径之间建立起同构关系。

另外,老舍在创作时自觉追求幽默的语言风格,尽量选择现代北京口语中的俗白词汇,不用生僻的字词,少用形容词,追求语言的生动性。他对自己“用平民千字文课的一千个字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深感自豪。

芦:老舍作品中出现了很明显的世界性视野,

李:老舍写作上有两个角度,一是老舍创作中如何写外国人;一是老舍创作中如何从一种世界性的视野来写本国人。

我认为,老舍在写外国人时,非常可贵的一点是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能从坚守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角度去看中外关系;另一方面他又能超越本民族的利益,全面探索异国人的人性。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写得最多的是英国人中的牧师,平等地探索英国人的国民性和人性。既坚守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又展示了避免把异国人民他者化的广阔胸襟,超越了弱势民族的怨恨心理。

老舍对中国人的形象书写有一种世界视角。在民族战争书写中,无论是反思还是弘扬民族的正面品格,都有一个基本的底子,就是维护平等的现代民主国家。所以老舍的反战书写没有传统帝国的中心意识,没有出现“小日本”之类的话语,他对日本“鬼子”再怎么鄙视,仍基于一种平等的民主国家观念。

芦: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反帝与启蒙的对抗过程中,不断呈现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我们在梳理现当代文学史时又该注意什么?

李: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在面对世界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一个矛盾,就是“反帝”和“启蒙”的冲突。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性国家的国民,往往会自觉地维护民族主体性,而且我们也确实需要维护民族主体性,因此就会有反帝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异域文明,反思本民族的不足,必然就有启蒙的需求。

从当下来看,回观文学史和百年学术史,我认为我们对于学习异域文明、反思本民族不足,警惕西方的殖民主义,始终维护中华民族的主体性而避免丧失民族主体意识这一点,已经有了很充分的认识。

当下在重构我们的文学史框架时,仍然要固守民族身份和民族大义。因为当下的世界格局,仍然是平等的民族国家关系,民族国家关系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还要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超越身份、话语权的执着来思辨是非,因为我们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芦: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价值和言说的双重困境,您认为老舍是怎样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呢?

李:以老舍作品中的闲适传统为例,中国文学作品中有一脉闲适无为的传统。它关怀的是人超越现实生存功利和社会羁绊层面的生命自由,倡导人放下操劳奔波的进取态度,以超然隐逸、平和悠闲的心境享受生命的自由自在。

老舍的创作,既从现代启蒙立场出发,反思闲适无为人生态度的价值缺憾,又从民族文化自我认同的立场出发,阐释闲适无为人生态度中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普遍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重叙中国闲适文化传统,老舍创作所建构的中华民族主体实质上具备了与其他民族主体间和谐共存、平等对话的意识。从重建民族主体性视角审视中国闲适文化传统,老舍创作所建构的民族意识是一种既自尊自强又开放兼容的意识。

(芦思宏汤可《探究老舍作品的文化传播意义——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李玲教授访谈》)

1.下列对所选材料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记者所提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观照,也有微观层面的审视,认知和研究价值兼具。

B.李玲在探究老舍作品文化传播意义的同时,也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提出了建议。

C.李玲全面梳理了老舍作品中传统文化元素,肯定了其对审美精神和普遍价值的阐释。

D.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但本文属于专访,后者属于通讯。

2.下列对李玲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的作品中既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眷恋,也承担了对民族文化自我反思的责任。

B.在老舍作品中没有传统帝国的中心意识,平等的民主国家观念是老舍反战书写的基础。

C.既要固守民族身份和民族大义,又要超越民族身份,这都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D.老舍的创作所建构的自尊自强、开放兼容的民族意识,有助于传统文化走出言说的困境。

3.将文中的问题在横线处补充完整,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问这种明显的世界性视野的本质是什么?

B.请问这种视野是如何在人物描写中呈现的?

C.请您基于研究谈谈老舍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D.您觉得这种视野会影响作家的文学创作吗?

4.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李玲简要概括了老舍创作中的特点,请谈谈《茶馆》第一幕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些特点的?

5.你认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

沈从文

那条河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①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②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本段引自小说《边城》)

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在晴朗冬天里,尚有野莺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篁里飞出来,休息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方从从容容一齐向林中飞去。水边还有许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膊极红,如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常清脆。白日无事,平潭静寂,但见小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沉默黑色鱼鹰,缓缓向上游划去。傍山作屋,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

白河多滩,凤滩、茨滩、绕鸡笼、三门、驼碑五个滩最著名。弄船人有两个口号:“凤滩茨滩不为凶,上面还有绕鸡笼。”上行船到两大滩时,有时得用两条竹纤在两岸拉挽,船在河中小小容口破浪逆流上行。绕鸡笼因多曲折石坎,下行船较麻烦,一不小心撞触河床中的大石,即成碎片,船上人必借船板浮沉到下游三五里方能得救。三门附近山道名白鸡关,石壁插云,树身大如桌面,茅草高至二丈五尺以上。山中出虎豹,大白天可听到虎吼。

由三门水行七十里,到保靖县。保靖濒河两个洞为最美丽知名。一名石楼洞,临长河,据悬崖。对河一山,山上老松数列,错落布置,十分自然。景物清疏,但洞穴内多人工铺排,并无可观。一名狮子洞,洞被庙宇掩着,庙宇又被老树大竹古藤掩着。洞口并不十分高大,进到里面去后,用火燎高照,既不见边,也不见顶,才看出这洞穴何等宏敞阔大,令人吃惊。四面石壁白润如玉,地下铺满白色细砂。洞中还另有一小小天然道路,可上升到一个石屋里去。道路踏脚处带朱砂红斑,颜色极鲜艳。石屋中有石床石桌,似为昔日方士修炼住处。洞中既宽阔,又黑暗,必用三五个火燎烛照,由庙中人引导,视火燎燃到三分之二后,即寻路外出,不然恐迷路不易走出。火燎用枯竹枝做成,由守庙道士出卖给游洞者,点燃时枯竹枝在洞中爆炸,声音如枪响,如大雷公边炮响。洞中夏天有一小小泉水,水味甘美。水中还有小小鱼虾,到冬天时仅一空穴,鱼虾亦不知去处。

对河亦有一大山,名野猪坡。坡上土地丛林和洞穴,为烧山种田人同野兽大蛇所割据,一到晚上,虎豹就傍近种田开山人家来吃小猪,从被咬去的小猪锐声叫喊里,可以知道虎豹走去的方向。这大虫有时在大白天也昂头一吼,山谷响应许久。种田人因此常常拿了刀矛火器种种家伙,往树林山洞中去寻觅,用绳网捕捉大蛇,用毒烟设陷阱猎捕野兽。③岭上人打锣击鼓猎野猪的事,也就成为一种常有的仪式,常有的娱乐了。

本地出好梨,皮色淡赭,味道香而甜,名“洋冬梨”,皮较厚韧,因此极易保藏。④产材质坚密的黄杨木,乡下人常常用绳索系身,悬空下垂到溪谷绝壁间,把黄杨木从高崖上砍下,背负入城找求售主,同卖柴一样。出好茶叶,和邻近山城那个古丈县的茶叶比较,味道略淡。然而清醇之中,别有一种芬馥之气。

白河上游商业较大水码头名“里耶”。站在里耶河边高处,可望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山如一个桶形,周围数百里,四面陡削悬绝,只一条小路可以上下。若将那条山路塞断,即与一切隔绝,俨然别有天地。过去二十年常为落草大王盘据,不易攻打。惟上面无盐,所以不易久守。

白河上游分支数处,其一河源在川东,湖南境到茶峒为止。因为这是湖南境最后一个水码头,这地方事实上虽与人十分陌生,可是说起来又好像十分熟习。下面是从我一个小说上摘引下来的,白河流域像这样的地方,似乎不止一处。

凭水倚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水若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水冲去。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于是在水势较缓处,便常常有人驾了小舢板,一见河心浮沉而来的是一匹牲畜,或一只空船,船上有一个妇人或小孩哭喊的声音,便急急的把船桨去。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好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本段引自小说《边城》)

三十年一月七日在昆明野外校改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白河为“线”,以流域的几个码头为“点”,点线相连,彰显特色,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

B.简写石楼洞,景物清疏,多人工痕迹;详写狮子洞,洞口隐蔽,洞内却宏阔宽敞,白壁红斑,别有洞天。

C.白河多滩,与凤滩、茨滩相比,绕鸡笼因多曲折石坎,更为凶险;弄船人的口号,语言浅白,但听之生畏。

D.里耶物产丰美,地形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是对此地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皆如浮在空气里”的“浮”字,“逼人眼目”的“逼”字,赋予景物动态之美。

B.句子②中“妥帖”用词准确,写“黄泥的墙”和“乌黑的瓦”搭配和谐,相互映衬,位置得当。

C.句子③中用“仪式”“娱乐”形容人与野兽的殊死搏斗,淡化了残酷和血腥,增添了诗意。

D.句子④与“本地出好梨”“出好茶叶”句式不完全一致,但读起来节奏舒缓从容,张弛有度。

8.王村风景“美丽清奇”“入目景象清而壮”,请结合第二段分析“清”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9.文章首尾引用的是小说《边城》中的写景文段,嵌在此篇散文中,与中间部分浑然一体,毫无违和之感。对此你如何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三年十月,越王复伐吴。吴王率群臣遁去,达于秦馀杭山。

越兵至,三围吴。吴王书其矢而射种①之军,辞曰:“吾闻狡兔以死,良犬就烹。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

大夫种急而攻。大夫种书矢射之曰:“越君勾践下臣种敢言之: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且吴有大过六,以至于亡。伍子胥忠谏而身死,大过一也;公孙圣直说而无功,大过二也;太宰嚭愚而佞,听而用之,大过三也;夫齐晋无返逆行,而吴伐二国,大过四也;吴与越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侵伐,大过五也;昔越亲戕吴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从天命,而弃其仇,后为大患,大过六也。”

大夫种谓越君曰:“中冬气定,天将杀戮,不行天杀,反受其殃。”越王曰:“诺。今图吴王,将为何如?”大夫种曰:“君嗔目大言以执之。”越王乃如大夫种辞吴王,言有顷,吴王不自杀。越王复使谓曰:“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于王?”吴王仍未肯自杀。勾践谓种曰:“子何不诛之?”种曰:“臣,人臣之位,不敢加诛于人主。愿主急而命之,天诛当行,不可久留。”越王复嗔目怒曰:“死者,人之所恶,恶者,无罪于天,不负于人。今君抱六过之罪,不知愧辱而欲求生,岂不鄙哉?”吴王乃太息,曰:“诺。”

吴王临欲伏剑,顾谓左右曰:“吾生既惭,死亦愧矣。使死者有知吾羞前君地下不忍睹忠臣伍子胥及公孙圣使其无知,吾负于生。死必连繴组②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复重罗绣三幅,以为掩明,生不昭我,死勿见我形,吾何可哉?”

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馀杭山卑犹。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注]①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②繴(bì)组:丝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使死者A有知B吾C羞前君地下D不忍睹E忠臣F伍子胥G及公孙圣H使其无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意为失败,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违己交病”中的“病”意思不同。

B.听,意为听信,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中“听”意思不同。

C.“大言”,意为夸大的言辞,与现在所说的“大言不惭”中的“大言”意思相同。

D.以为,意为用作,与《石钟山记》中的“自以为得之矣”中的“以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军被越兵重重包围,吴王射书信到文种军中,将文种比作狡免,将自己比作良犬,表明我们彼此都面临相同厄运,试图以此劝说文种投降。

B.大夫文种认为,昔日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没有接受,是违反天意,如今气数已定,上天将实行杀戮,越王若违反天意,反而会遭受灾祸。

C.大夫文种在信中指出吴国的六大过错,其中越国和吴国在天上对应相同的星宿,在地上同属一个分野,可是吴国却侵略越国,这是第五大罪过。

D.吴王临近自杀时叮嘱身边的人,希望在他死后不仅要用编制的丝带罩住他的眼睛,还要用三幅罗绣遮住他的视线,并且不要暴露自己的形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王乃如大夫种辞吴王,言有顷,吴王不自杀。

(2)今君抱六过之罪,不知愧辱而欲求生,岂不鄙哉?

14.大夫文种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①?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②。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①河汉:银河。②昆仑、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紧扣诗题中的“苦”字。

B.颔联把“人已惧”与“天不惜”形成对比,暗含对老天爷怨恨之情。

C.颈联所写“昆仑雪”“蓬莱寒”,体现了诗人身不能至的苦闷与无奈。

D.诗人最后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

16.有人评价此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充满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自己寅年、寅月、寅日出生,表现自己降生不凡,诞辰吉祥。

(2)《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栽种和养护等两方面总结了保全树木天性的实践经验,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

(3)古人常以乐器入文,尽得风雅,比如《登快阁》中写到“_____________”,又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到“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类未来。作为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基础和未来科技较量必争之地的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青藏高原,这片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但由于高寒艰险、环境恶劣,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没有中国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决定行动起来。

在世界屋脊采集种子的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粒,濒危物种样本一般需要500粒。为了保证植物遗传信息独立,每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0公里,同时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于是,在广袤的高原上,钟扬有时一天要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八九点钟到达宿营点,之后还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整理标本,一天睡3个小时是常态。并不是说去过西藏很多次,高原反应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高原反应有10多种,钟扬每次进藏都会遭遇几种。他曾连续十几天腹泻,却坚持野外采样。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别名——钟大胆。因为不管山多高、水多凉,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研究有帮助,他就一往无前。

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数字,请分析其特点及表述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①。

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②,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③。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是()的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文中加点两个重叠形式,和“重复的”“深浅的”相比,表述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2.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到什么山唱什么歌B.可遇而不可求

C.秤杆子离不开秤砣D.船到桥头自然直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理想的诗人是怎样的?学者顾随认为“粪土中生长的才能开花结子,在水里长出来的漂漂亮亮的豆芽菜,淡而无味,没前程”,“出淤泥而不染才可贵,必植根在泥土中,所开幻想之花才能美丽”,并引用西方古谚“我们需要更脏的手,我们需要更干净的心”来说明观点。

上述材料对青年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梁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解析解答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解析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思宏(以下简称“芦”):李老师,您好!好的作家往往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浸淫,老舍又是京派作家的典型代表,其创作中呈现哪些特点,您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李玲(以下简称“李”):老舍作品流淌着浓郁的京味,他写的多是北京的人和事。老舍从本地居民的视角抒写北京人的乡土之情,是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眷恋。他把北京比作自己的摇篮,把自己对北京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

其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悲凉感,这既来自老舍对北京平民命运的体悟,也来自自身对生命悲凉的感悟。老舍创作刻画了北京中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着墨详写的往往都是苦人,而不是恶人。由此抒发了自己的生命悲感,控诉了缺少公平正义的乱世,也表述了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渴望。

他的创作多方面揭示了北京市民的生存艰辛,弘扬了北京现代市民文化的正面价值。他最为赞赏的品质是人的敬业奋斗精神与自尊自爱品格。《骆驼祥子》中堕落之前的祥子是老舍愿与之共呼吸的敬业良民。他自律、积极、不贪恋他人财物、渴望按照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勤勉奋斗。

作为一名杰出的北京现代市民,老舍还在自己的创作中承担了北京文化的自我反思责任。在他眼中,北京市民中既有恪守仁义礼智信的自尊自爱者,也有自私贪婪的道德缺失者。抗战前,老舍着重从日常生活细节描写中揭穿伪君子的自私贪婪。抗战爆发后,老舍往往把反面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私贪婪与其在民族大义上的卖国行径之间建立起同构关系。

另外,老舍在创作时自觉追求幽默的语言风格,尽量选择现代北京口语中的俗白词汇,不用生僻的字词,少用形容词,追求语言的生动性。他对自己“用平民千字文课的一千个字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深感自豪。

芦:老舍作品中出现了很明显的世界性视野,

李:老舍写作上有两个角度,一是老舍创作中如何写外国人;一是老舍创作中如何从一种世界性的视野来写本国人。

我认为,老舍在写外国人时,非常可贵的一点是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能从坚守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角度去看中外关系;另一方面他又能超越本民族的利益,全面探索异国人的人性。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写得最多的是英国人中的牧师,平等地探索英国人的国民性和人性。既坚守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又展示了避免把异国人民他者化的广阔胸襟,超越了弱势民族的怨恨心理。

老舍对中国人的形象书写有一种世界视角。在民族战争书写中,无论是反思还是弘扬民族的正面品格,都有一个基本的底子,就是维护平等的现代民主国家。所以老舍的反战书写没有传统帝国的中心意识,没有出现“小日本”之类的话语,他对日本“鬼子”再怎么鄙视,仍基于一种平等的民主国家观念。

芦: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反帝与启蒙的对抗过程中,不断呈现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我们在梳理现当代文学史时又该注意什么?

李: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在面对世界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一个矛盾,就是“反帝”和“启蒙”的冲突。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性国家的国民,往往会自觉地维护民族主体性,而且我们也确实需要维护民族主体性,因此就会有反帝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异域文明,反思本民族的不足,必然就有启蒙的需求。

从当下来看,回观文学史和百年学术史,我认为我们对于学习异域文明、反思本民族不足,警惕西方的殖民主义,始终维护中华民族的主体性而避免丧失民族主体意识这一点,已经有了很充分的认识。

当下在重构我们的文学史框架时,仍然要固守民族身份和民族大义。因为当下的世界格局,仍然是平等的民族国家关系,民族国家关系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还要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超越身份、话语权的执着来思辨是非,因为我们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芦: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价值和言说的双重困境,您认为老舍是怎样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呢?

李:以老舍作品中的闲适传统为例,中国文学作品中有一脉闲适无为的传统。它关怀的是人超越现实生存功利和社会羁绊层面的生命自由,倡导人放下操劳奔波的进取态度,以超然隐逸、平和悠闲的心境享受生命的自由自在。

老舍的创作,既从现代启蒙立场出发,反思闲适无为人生态度的价值缺憾,又从民族文化自我认同的立场出发,阐释闲适无为人生态度中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普遍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重叙中国闲适文化传统,老舍创作所建构的中华民族主体实质上具备了与其他民族主体间和谐共存、平等对话的意识。从重建民族主体性视角审视中国闲适文化传统,老舍创作所建构的民族意识是一种既自尊自强又开放兼容的意识。

(芦思宏汤可《探究老舍作品的文化传播意义——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李玲教授访谈》)

1.下列对所选材料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记者所提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观照,也有微观层面的审视,认知和研究价值兼具。

B.李玲在探究老舍作品文化传播意义的同时,也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提出了建议。

C.李玲全面梳理了老舍作品中传统文化元素,肯定了其对审美精神和普遍价值的阐释。

D.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属于新闻体裁,但本文属于专访,后者属于通讯。

2.下列对李玲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的作品中既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眷恋,也承担了对民族文化自我反思的责任。

B.在老舍作品中没有传统帝国的中心意识,平等的民主国家观念是老舍反战书写的基础。

C.既要固守民族身份和民族大义,又要超越民族身份,这都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D.老舍的创作所建构的自尊自强、开放兼容的民族意识,有助于传统文化走出言说的困境。

3.将文中的问题在横线处补充完整,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请问这种明显的世界性视野的本质是什么?

B.请问这种视野是如何在人物描写中呈现的?

C.请您基于研究谈谈老舍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D.您觉得这种视野会影响作家的文学创作吗?

4.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李玲简要概括了老舍创作中的特点,请谈谈《茶馆》第一幕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些特点的?

5.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C2.D3.B

4.①《茶馆》第一幕通过茶馆这个“小社会”生动展示了清末北京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不同命运,以北京居民的视角抒写了浓厚的乡土之情。②卖女的康六、乞讨的乡妇母女等人,他们都是命运悲苦的底层人物,老舍通过他们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作品充满悲凉感。③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等人物,他们是良民,老舍通过他们弘扬了市民文化的正面价值。④刘麻子、二德子等人物是社会的渣滓,老舍以此对北京文化进行反思。⑤“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等语言,风趣幽默,京味十足。

5.①要立足本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的正面价值。②要自尊自强,自觉维护民族的主体性。③要有维护平等的民主国家的意识。④要开放兼容,借鉴异域文明的优势和长处。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全面梳理了老舍作品中传统文化元素”错,回答中只提到“以老舍作品中的闲适传统为例”。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民族文化”错,应为“北京文化”,选项扩大范围;

B.原文是“老舍的反战书写没有传统帝国的中心意识”,所以“老舍的作品中”错;

C.原文“当下在重构我们的文学史框架时,仍然要固守民族身份和民族大义……但是我们还要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超越身份、话语权的执着来思辨是非,因为我们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要固守民族身份和民族大义”不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补充相关信息的能力。

李玲的回答并非分析“世界性视野”的本质,而是讲在人物描写时的表现,所以A项不当;

呼应前句,应紧扣“世界性视野”来谈,所以C项不当;

李玲仅从人物形象描写方面谈“世界性视野”,而“文学创作”过于宽泛,所以D项不当。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原文“老舍作品流淌着浓郁的京味,他写的多是北京的人和事。老舍从本地居民的视角抒写北京人的乡土之情,是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眷恋”“老舍创作刻画了北京中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茶馆》第一幕通过茶馆这个“小社会”生动展示了清末北京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不同命运,以北京居民的视角抒写了浓厚的乡土之情。

②原文“其作品充溢着浓郁的悲凉感,这既来自老舍对北京平民命运的体悟,也来自自身对生命悲凉的感悟。老舍创作刻画了北京中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着墨详写的往往都是苦人,而不是恶人。由此抒发了自己的生命悲感,控诉了缺少公平正义的乱世,也表述了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渴望”,卖女的康六、乞讨的乡妇母女等人,他们都是命运悲苦的底层人物,老舍通过他们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作品充满悲凉感。

③原文“他的创作多方面揭示了北京市民的生存艰辛,弘扬了北京现代市民文化的正面价值”,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等人物,他们是良民,老舍通过他们弘扬了市民文化的正面价值,如常四爷的正直,秦仲义的实业救国等。

④原文“作为一名杰出的北京现代市民,老舍还在自己的创作中承担了北京文化的自我反思责任。在他眼中,北京市民中既有恪守仁义礼智信的自尊自爱者,也有自私贪婪的道德缺失者”,刘麻子、二德子等人物是社会的渣滓,老舍以此对北京文化进行反思。

⑤原文“老舍在创作时自觉追求幽默的语言风格,尽量选择现代北京口语中的俗白词汇,不用生僻的字词,少用形容词,追求语言的生动性”,“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等语言,风趣幽默,京味十足。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由“他的创作多方面揭示了北京市民的生存艰辛,弘扬了北京现代市民文化的正面价值。他最为赞赏的品质是人的敬业奋斗精神与自尊自爱品格”可知,要立足本土文化,弘扬本土文化的正面价值。

②由“我们作为一个后发的、现代性国家的国民,往往会自觉地维护民族主体性,而且我们也确实需要维护民族主体性”“老舍创作所建构的民族意识是一种既自尊自强又开放兼容的意识”可知,要自尊自强,自觉维护民族的主体性。

③由“在民族战争书写中,无论是反思还是弘扬民族的正面品格,都有一个基本的底子,就是维护平等的现代民主国家”“从当下来看,回观文学史和百年学术史,我认为我们对于学习异域文明、反思本民族不足,警惕西方的殖民主义,始终维护中华民族的主体性而避免丧失民族主体意识这一点,已经有了很充分的认识”可知,要有维护平等的民主国家的意识。

④由“我认为,老舍在写外国人时,非常可贵的一点是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能从坚守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角度去看中外关系;另一方面他又能超越本民族的利益,全面探索异国人的人性”“当下在重构我们的文学史框架时,仍然要固守民族身份和民族大义。因为当下的世界格局,仍然是平等的民族国家关系,民族国家关系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还要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超越身份、话语权的执着来思辨是非,因为我们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要开放兼容,借鉴异域文明的优势和长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河流域的几个码头

沈从文

那条河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①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②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本段引自小说《边城》)

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在晴朗冬天里,尚有野莺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篁里飞出来,休息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方从从容容一齐向林中飞去。水边还有许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膊极红,如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常清脆。白日无事,平潭静寂,但见小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沉默黑色鱼鹰,缓缓向上游划去。傍山作屋,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

白河多滩,凤滩、茨滩、绕鸡笼、三门、驼碑五个滩最著名。弄船人有两个口号:“凤滩茨滩不为凶,上面还有绕鸡笼。”上行船到两大滩时,有时得用两条竹纤在两岸拉挽,船在河中小小容口破浪逆流上行。绕鸡笼因多曲折石坎,下行船较麻烦,一不小心撞触河床中的大石,即成碎片,船上人必借船板浮沉到下游三五里方能得救。三门附近山道名白鸡关,石壁插云,树身大如桌面,茅草高至二丈五尺以上。山中出虎豹,大白天可听到虎吼。

由三门水行七十里,到保靖县。保靖濒河两个洞为最美丽知名。一名石楼洞,临长河,据悬崖。对河一山,山上老松数列,错落布置,十分自然。景物清疏,但洞穴内多人工铺排,并无可观。一名狮子洞,洞被庙宇掩着,庙宇又被老树大竹古藤掩着。洞口并不十分高大,进到里面去后,用火燎高照,既不见边,也不见顶,才看出这洞穴何等宏敞阔大,令人吃惊。四面石壁白润如玉,地下铺满白色细砂。洞中还另有一小小天然道路,可上升到一个石屋里去。道路踏脚处带朱砂红斑,颜色极鲜艳。石屋中有石床石桌,似为昔日方士修炼住处。洞中既宽阔,又黑暗,必用三五个火燎烛照,由庙中人引导,视火燎燃到三分之二后,即寻路外出,不然恐迷路不易走出。火燎用枯竹枝做成,由守庙道士出卖给游洞者,点燃时枯竹枝在洞中爆炸,声音如枪响,如大雷公边炮响。洞中夏天有一小小泉水,水味甘美。水中还有小小鱼虾,到冬天时仅一空穴,鱼虾亦不知去处。

对河亦有一大山,名野猪坡。坡上土地丛林和洞穴,为烧山种田人同野兽大蛇所割据,一到晚上,虎豹就傍近种田开山人家来吃小猪,从被咬去的小猪锐声叫喊里,可以知道虎豹走去的方向。这大虫有时在大白天也昂头一吼,山谷响应许久。种田人因此常常拿了刀矛火器种种家伙,往树林山洞中去寻觅,用绳网捕捉大蛇,用毒烟设陷阱猎捕野兽。③岭上人打锣击鼓猎野猪的事,也就成为一种常有的仪式,常有的娱乐了。

本地出好梨,皮色淡赭,味道香而甜,名“洋冬梨”,皮较厚韧,因此极易保藏。④产材质坚密的黄杨木,乡下人常常用绳索系身,悬空下垂到溪谷绝壁间,把黄杨木从高崖上砍下,背负入城找求售主,同卖柴一样。出好茶叶,和邻近山城那个古丈县的茶叶比较,味道略淡。然而清醇之中,别有一种芬馥之气。

白河上游商业较大水码头名“里耶”。站在里耶河边高处,可望川湘鄂三省接壤的八面山。山如一个桶形,周围数百里,四面陡削悬绝,只一条小路可以上下。若将那条山路塞断,即与一切隔绝,俨然别有天地。过去二十年常为落草大王盘据,不易攻打。惟上面无盐,所以不易久守。

白河上游分支数处,其一河源在川东,湖南境到茶峒为止。因为这是湖南境最后一个水码头,这地方事实上虽与人十分陌生,可是说起来又好像十分熟习。下面是从我一个小说上摘引下来的,白河流域像这样的地方,似乎不止一处。

凭水倚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水若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水冲去。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于是在水势较缓处,便常常有人驾了小舢板,一见河心浮沉而来的是一匹牲畜,或一只空船,船上有一个妇人或小孩哭喊的声音,便急急的把船桨去。这些勇敢的人,也爱利,也好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本段引自小说《边城》)

三十年一月七日在昆明野外校改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本文以白河为“线”,以流域的几个码头为“点”,点线相连,彰显特色,徐徐展开一幅幅湘西风情画。

B.简写石楼洞,景物清疏,多人工痕迹;详写狮子洞,洞口隐蔽,洞内却宏阔宽敞,白壁红斑,别有洞天。

C.白河多滩,与凤滩、茨滩相比,绕鸡笼因多曲折石坎,更为凶险;弄船人的口号,语言浅白,但听之生畏。

D.里耶物产丰美,地形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是对此地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皆如浮在空气里”的“浮”字,“逼人眼目”的“逼”字,赋予景物动态之美。

B.句子②中“妥帖”用词准确,写“黄泥的墙”和“乌黑的瓦”搭配和谐,相互映衬,位置得当。

C.句子③中用“仪式”“娱乐”形容人与野兽的殊死搏斗,淡化了残酷和血腥,增添了诗意。

D.句子④与“本地出好梨”“出好茶叶”句式不完全一致,但读起来节奏舒缓从容,张弛有度。

8.王村风景“美丽清奇”“入目景象清而壮”,请结合第二段分析“清”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9.文章首尾引用的是小说《边城》中的写景文段,嵌在此篇散文中,与中间部分浑然一体,毫无违和之感。对此你如何理解?

6.D7.B

8.①用“青翠”“黛黑”“极红”“黛色”“彩色”“黑色”等色彩词语,写出风景清丽的特点。

②天气晴朗,“水深而清”,画面清澈。

③鸟鸣清脆,如同悦耳的音乐。

④鸟从容飞去,快乐活泼,人白日无事,缓缓划船,鸟与人都是清闲悠然的。

9.①开头从总体上描写白河流域的风光,引出下文对几个码头风景的描绘。结尾描绘茶峒风土人情,和上文写白河流域茶峒的内容相呼应。

②首尾段和文章其他部分都展现了白河流域清丽壮美的风景,也展现了此地百姓的生活状态,表述了对湘西的热爱。

③首尾两段与全文语言风格一致,典雅优美、简洁质朴、富有诗意。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体现了其重要军事地位”错误。原文“山如一个桶形,周围数百里,四面陡削悬绝,只一条小路可以上下。若将那条山路塞断,即与一切隔绝,俨然别有天地。过去二十年常为落草大王盘据,不易攻打。惟上面无盐,所以不易久守”,可看出,只是说落草大王常盘据,并没有体现其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述艺术的能力。

B.“写‘黄泥的墙’和‘乌黑的瓦’搭配和谐,相互映衬,位置得当”错。原文“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可看出“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陈述的仍是“房屋”,而不是“黄泥的墙,乌黑的瓦”。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原文“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水边还有许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膊极红,如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常清脆。白日无事,平潭静寂,但见小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沉默黑色鱼鹰,缓缓向上游划去。傍山作屋,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

据此看出,用“青翠”“黛黑”“极红”“黛色”“彩色”“黑色”等色彩词语,写出风景清丽的特点。

②原文“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据此看出,天气晴朗,“水深而清”,画面清澈。

③原文“在晴朗冬天里,尚有野莺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篁里飞出来,休息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啭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船近身时,方从从容容一齐向林中飞去。水边还有许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膊极红,如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常清脆”。

据此看出,鸟鸣清脆,如同悦耳的音乐。

④原文“水边还有许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膊极红,如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常清脆。白日无事,平潭静寂,但见小渔船船舷船顶站满了沉默黑色鱼鹰,缓缓向上游划去”。

据此看出,鸟从容飞去,快乐活泼,人白日无事,缓缓划船,鸟与人都是清闲悠然的。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①开头“那条河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见底。……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袴,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据此看出,从总体上描写白河流域的风光,引出下文对几个码头风景的描绘。

结尾“凭水倚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水若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水冲去。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上文“白河上游分支数处,其一河源在川东,湖南境到茶峒为止。因为这是湖南境最后一个水码头,这地方事实上虽与人十分陌生,可是说起来又好像十分熟习。下面是从我一个小说上摘引下来的,白河流域像这样的地方,似乎不止一处”。

据此看出,结尾描绘茶峒风土人情,和上文写白河流域茶峒的内容相呼应。

②首段从总体上描写白河流域的风光,尾段描绘白河流域茶峒风土人情,中间分别描写了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王村码头,白河最著名的五滩景象,保靖濒河最美丽知名的石楼洞和狮子洞,白河上游商业较大水码头名“里耶”及丰饶的物产等。

据此看出,首尾段和文章其他部分都展现了白河流域清丽壮美的风景,也展现了此地百姓的生活状态,表述了对湘西的热爱。

③开头的景物描写,“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语言朴实自然、色彩清丽;结尾的景物描写,“凭水倚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水若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水冲去。涨水时在城上还可望着骤然展宽的河面,流水浩浩荡荡,随同山水从上流浮沉而来的有房子、牛、羊、大树”,自然质朴,优美雅致,富有诗情画意。

据此看出,首尾两段与全文语言风格一致,典雅优美、简洁质朴、富有诗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三年十月,越王复伐吴。吴王率群臣遁去,达于秦馀杭山。

越兵至,三围吴。吴王书其矢而射种①之军,辞曰:“吾闻狡兔以死,良犬就烹。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

大夫种急而攻。大夫种书矢射之曰:“越君勾践下臣种敢言之:昔天以越赐吴,吴不肯受,是天所反。且吴有大过六,以至于亡。伍子胥忠谏而身死,大过一也;公孙圣直说而无功,大过二也;太宰嚭愚而佞,听而用之,大过三也;夫齐晋无返逆行,而吴伐二国,大过四也;吴与越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吴侵伐,大过五也;昔越亲戕吴之前王,罪莫大焉,而幸伐之,不从天命,而弃其仇,后为大患,大过六也。”

大夫种谓越君曰:“中冬气定,天将杀戮,不行天杀,反受其殃。”越王曰:“诺。今图吴王,将为何如?”大夫种曰:“君嗔目大言以执之。”越王乃如大夫种辞吴王,言有顷,吴王不自杀。越王复使谓曰:“世无万岁之君,死生一也。今子尚有遗荣,何必使吾师众加刃于王?”吴王仍未肯自杀。勾践谓种曰:“子何不诛之?”种曰:“臣,人臣之位,不敢加诛于人主。愿主急而命之,天诛当行,不可久留。”越王复嗔目怒曰:“死者,人之所恶,恶者,无罪于天,不负于人。今君抱六过之罪,不知愧辱而欲求生,岂不鄙哉?”吴王乃太息,曰:“诺。”

吴王临欲伏剑,顾谓左右曰:“吾生既惭,死亦愧矣。使死者有知吾羞前君地下不忍睹忠臣伍子胥及公孙圣使其无知,吾负于生。死必连繴组②以罩吾目,恐其不蔽,愿复重罗绣三幅,以为掩明,生不昭我,死勿见我形,吾何可哉?”

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馀杭山卑犹。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注]①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②繴(bì)组:丝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

使死者A有知B吾C羞前君地下D不忍睹E忠臣F伍子胥G及公孙圣H使其无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意为失败,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违己交病”中的“病”意思不同。

B.听,意为听信,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中的“听”意思不同。

C.“大言”,意为夸大的言辞,与现在所说的“大言不惭”中的“大言”意思相同。

D.以为,意为用作,与《石钟山记》中的“自以为得之矣”中的“以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军被越兵重重包围,吴王射书信到文种军中,将文种比作狡免,将自己比作良犬,表明我们彼此都面临相同的厄运,试图以此劝说文种投降。

B.大夫文种认为,昔日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没有接受,是违反天意,如今气数已定,上天将实行杀戮,越王若违反天意,反而会遭受灾祸。

C.大夫文种在信中指出吴国的六大过错,其中越国和吴国在天上对应相同的星宿,在地上同属一个分野,可是吴国却侵略越国,这是第五大罪过。

D.吴王临近自杀时叮嘱身边的人,希望在他死后不仅要用编制的丝带罩住他的眼睛,还要用三幅罗绣遮住他的视线,并且不要暴露自己的形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王乃如大夫种辞吴王,言有顷,吴王不自杀。

(2)今君抱六过之罪,不知愧辱而欲求生,岂不鄙哉?

14.大夫文种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0.BDH11.C12.A

13.(1)越王于是就按大夫文种所说劝告吴王,说完过了一会儿,吴王没有自杀。

(2)现在你犯有六大罪过,还不知道惭愧羞耻,反而想求生,难道不鄙陋吗?

14.①谋略过人,善于审时度势,列举吴王六大罪过,准确把握战机;②忠于越国,不受吴王蒙骗,为破吴竭忠尽智;③明白君臣之分,不贪功邀赏,把劝吴王自栽的机会留给越王。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假如死人还有知觉的话,我没有脸在地下面对先王,也不忍去见忠臣伍子胥和公孙圣。假如死人没有知觉的话。

“死者”是“有知”的主语,句子结构完整,在“有知”后断开,即B处;

“羞前君地下”是“吾”的谓语部分,句子结构完整,在“羞前君地下”后断开,即D处;

“忠臣”“伍子胥”“及公孙圣”共同作“不忍睹”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在“及公孙圣”后断开,即H处。

故在BDH三处句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失败;困乏、痛苦。意思不同。句意:现在吴国快失败了/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B.正确。听信;满足。意思不同。句意:却听信并重用他/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享尽天年

C.错误。大声说话;夸大的言辞。意思不同。句意:请您瞪大眼睛大声呵斥来将他制服/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

D.正确。用作;认为。意思不同。句意:用它遮盖我的视线/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将文种比作狡免,将自己比作良犬”错误,由原文“吾闻狡兔以死,良犬就烹。今吴病矣,大夫何虑乎”可知,应是将自己比作狡免,将文种比作良犬,劝文种减缓攻势。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如”,按,按照;“辞”,劝告;“有倾”,过了一会儿。

(2)“抱”,拥有;“鄙”,鄙陋;“岂……哉”,难道……吗。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由原文“大夫种急而攻。大夫种书矢射之曰:‘且吴有大过六,以至于亡……’”可知,谋略过人,善于审时度势,列举吴王六大罪过,准确把握战机;

②由原文“大夫种书矢射之曰:‘越君勾践下臣种敢言之……’”“大夫种谓越君曰:‘中冬气定,天将杀戮,不行天杀,反受其殃’”可知,忠于越国,不受吴王蒙骗,为破吴竭忠尽智;

③由原文“勾践谓种曰:‘子何不诛之?’种曰:‘臣,人臣之位,不敢加诛于人主。愿主急而命之,天诛当行,不可久留’”可知,明白君臣之分,不贪功邀赏,把劝吴王自栽的机会留给越王。

参考译文:

二十三年十月,越王再次攻打吴国。吴王率领大臣们逃跑,到达秦馀杭山。

越军赶到,把吴王重重包围住了。吴王把书信绑在箭上射到文种军中,信上写到:“我听说狡猾的兔子一旦死光,优良的猎狗就该被烹食了,现在吴国快失败了,大夫还图个什么呢?”

大夫文种加紧进攻。大夫文种也把信系在箭上射给吴王,说:“越王勾践的臣下文种大胆地进言:昔日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肯接受,这是违背天意。况且吴国有六大罪过,以至于亡国。伍子胥因为忠心直谏而被杀死,这是第一个大罪过;公孙圣正直地进言却没有功劳,这是第二个大罪过;太宰嚭愚昧而奸诈,你却听信并重用他,这是第三个大罪过;齐国、晋国没有倒行逆施的行为,可吴国却攻打这两个国家,这是第四个大罪过;吴国和越国在天上对应着相同的星宿,在地上同属一个分野,可是吴国侵略越国,这是第五个大罪过;过去越人亲手杀了吴国的先王,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而吴国侥幸攻克越国,却不顺从上天旨意,反而放过了自己的仇敌,以致后来酿成大患,这是第六个大罪过。”

大夫文种对越王说:“仲冬时节,气数已定,上天将施行杀戮。如果不按上天的旨意进行杀戮,反而会遭受灾殃。”越王说:“是。现在想要吴王死去,将要怎么办?”大夫文种说:“请您瞪大眼睛大声呵斥来将他制服。”越王于是就按大夫文种所说劝告吴王,说完过了一会儿,吴王没有自杀。越王又派使者对吴王说:“世上没有能活万年君主,死和生都是一样的。现在您还残留一点君主的荣耀,何必非让我的兵众对你动兵刃呢?”吴王仍然不肯自杀。勾践对文种说:“您为何不去杀了他?”文种说:“我处在臣下的位置上,不敢对人君施加杀戮。希望大王加紧命令吴王,上天要施行的杀戮,应当立即执行,不可再久留了。”越王再次瞪着眼睛怒斥道:“死亡,是人所厌恶的。厌恶死亡者,必须是没有得罪上天,没有辜负他人的。现在你犯有六大罪过,还不知道惭愧羞耻,反而想求生,难道不鄙陋吗?”吴王于是长声叹息,说道:“好。”

吴王临近伏剑自杀时,转过头对身边的人说:“我活着也内疚,死了也羞愧啊。假如死人还有知觉的话,我没有脸在地下面对先王,也不忍去见忠臣伍子胥和公孙圣。假如死人没有知觉的话,我也对不起活着的人。我死了以后,你们一定要编织丝带罩住我的眼睛。恐怕这样还不能完全蒙住我的眼睛,希望你们再加上三幅罗绣,用它遮盖我的视线。我活着的时候眼睛不明,死后不要暴露我的形体。不然我可怎么办啊?”

越王于是依照礼仪把吴王埋葬在秦馀杭山的卑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①?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②。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①河汉:银河。②昆仑、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紧扣诗题中的“苦”字。

B.颔联把“人已惧”与“天不惜”形成对比,暗含对老天爷的怨恨之情。

C.颈联所写“昆仑雪”“蓬莱寒”,体现了诗人身不能至的苦闷与无奈。

D.诗人最后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

16.有人评价此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充满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5.C16.①首联将清风、热、落日拟人化,清风无力屠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生动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②颔联使用反问的方式,指斥上天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形象地表述了对上天的怨恨、无奈的情绪。

③后两联由实转虚,由人间苦热联想到“有积雪、常遗寒”的仙境,表述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情怀。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体现了诗人身不能至的苦闷与无奈”错。颈联“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意思是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其中的“昆仑雪”“蓬莱寒”是人们心目中无暑旱酷热之苦的理想化的清凉世界,表述了诗人的向往与愿望。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①首联“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意思是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据此看出,将清风、热、落日拟人化,清风无力屠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生动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②颔联“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意思是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据此看出,使用反问的方式,指斥上天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形象地表述了对上天的怨恨、无奈的情绪。

③后两联“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意思是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据此看出,诗人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据此看出,由实转虚,由人间苦热联想到“有积雪、常遗寒”的仙境,表述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自己寅年、寅月、寅日出生,表现自己降生不凡,诞辰吉祥。

(2)《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栽种和养护等两方面总结了保全树木天性的实践经验,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

(3)古人常以乐器入文,尽得风雅,比如《登快阁》中写到“_____________”,又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到“_____________”。

①.摄提贞于孟陬兮②.惟庚寅吾以降③.其莳也若子④.其置也若弃⑤.万里归船弄长笛⑥.羌管弄晴(乘醉听箫鼓)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陬”“惟”“寅”“莳”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类未来。作为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基础和未来科技较量必争之地的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青藏高原,这片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但由于高寒艰险、环境恶劣,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没有中国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决定行动起来。

在世界屋脊采集种子的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粒,濒危物种样本一般需要500粒。为了保证植物遗传信息独立,每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0公里,同时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于是,在广袤的高原上,钟扬有时一天要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八九点钟到达宿营点,之后还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整理标本,一天睡3个小时是常态。并不是说去过西藏很多次,高原反应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高原反应有10多种,钟扬每次进藏都会遭遇几种。他曾连续十几天腹泻,却坚持野外采样。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别名——钟大胆。因为不管山多高、水多凉,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研究有帮助,他就一往无前。

18.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数字,请分析其特点及表述效果。

18.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是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也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

19.①从5000到5,数字由大到小,而工作艰辛的程度不断加深。②数据准确,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的态度,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采集样本繁重困难。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先提取主干句“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单独成句,然后分析“作为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基础和未来科技较量必争之地的”这个定语,可以拆分为两个“谓语+宾语”句式,“是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单独成句即可。

故可改为: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是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也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述效果的能力。

句中用具体数字“5000”“500”“50”“5”来说明植物样本数量以及样本距离等,使说明更具体,更准确,更科学,这样能准确地显示出事物的特点,容易使人对植物样本的情况获得具体的印象,让读者一目了然,数据准确,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的态度,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采集样本繁重困难,也更具有说服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①。

吉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