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答版)

一、(16分)

1.(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寻一方静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跟着少年鲁迅的脚步,我来到人迹罕zhì()的百草园,支竹筛,撒秕谷,系长绳,等待鸟雀前来啄食;打开《春》,我看见城里乡下,老老少少都出来活动筋骨,抖擞精神;来看北海的菊花,我想起史铁生答应母亲去看花时,他母亲那喜出望外的神情,不禁感kǎi()母爱的深沉;和母亲一起散步时,我又不禁想到莫怀戚笔下散步的一家人,虽然有分歧,但奶奶为了孙子甘愿走小路。读书,读人,养心。阅读使我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再徘徊,不再怅然,不再害怕jué()别,心怀美好与高贵,奋然前行。

(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罕(hǎn)抖擞(sǒu)分歧(qǐ)徘徊(huái)

B.罕(hán)抖擞(shǒu)分歧(qǐ)徘徊(huí)

C.罕(hǎn)抖擞(sǒu)分歧(qí)徘徊(huái)

D.罕(hán)抖擞(shǒu)分歧(qí)徘徊(huí)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密至概诀

B.谧致概决

C.密致慨决

D.谧至慨诀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运动会开幕式,舞台上的男生女生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风采翩翩。

B.大家都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非常赞成。

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鲜明。

D.我们登上巍峨的泰山,远眺时将美景尽收眼底,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使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加铿锵有力。

B.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黄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C.济南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20万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约13%左右。

D.“双减”政策的实行并颁布,让高新区切实解决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4.(4分)语言运用。

七年级拟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委会正在征集活动室传标语,请你创作一则。

要求:表意明确,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号召力。

(2)请你根据示例,为此次活动写一段宣传语。

示例: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

朋友是

二、(36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B.饭疏食,饮水水:冷水

C.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所给例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A.相委而去

B.学而不思则罔

C.博学而笃志

D.三十而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平时独立思考了。

B.孔子认为“学”与“思”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学思结合,不可偏废其一。

C.“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从《论语》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用。

D.孔子认为修身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有关系,别人误会能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

6.(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蒸饭成粥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⑤“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⑥之。”二子俱说,更⑦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夙慧》)

①诣:拜访。②著箪(bì):放置蒸饭的竹垫。③馏:把食物蒸熟。④糜:粥。⑤尔:你,你们。⑥志:记住。⑦更:互相。⑧易夺:改正补充。

(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一处)

炊忘著箪饭落釜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3)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元方、季方“窃听”陈太丘与客人讲话这一行为的看法。

7.(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冬柳

[唐]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①柳汀(tīng:柳树成行的水边平地。②野人:诗中指诗人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的首句交代了柳树的位置,次句写出了柳树零落萧条的样子。

B.本诗的后两句写霜风劲吹、枯枝断落、鸥鸟惊飞的情景,富有画面感。

C.本诗写景动静结合,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

D.诗人用精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具有生活美感的画面。

(2)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所展现的画面。

8.(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记载了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古诗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依依杨柳表述依恋、挽留之意。

C.古人称谓有敬称和尊称的区别,令爱、拙作是敬辞,舍弟、赐教是谦辞。

D.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被合称为“李杜”。

9.(9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三人行,。(《<论语>十二章》)

(6)人们常用明月寄托情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寄托思念的句子是:,。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句子是:,。

三、(7分)

10.(7分)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1)《朝花夕拾》十篇散文中有鲁迅对往事温馨的回忆,如他在中回忆了等事件:还有鲁迅犀利的批判,如他在中批判了相关内容。

(2)在名著导读课中,同学们围绕“鲁迅和他的朋友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时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梳理出了鲁迅的好友名单。你认为下面哪个人不会出现在名单上?请结合书中相关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好友名单:阿长、寿镜吾、衍太太、范爱农、陈莲河

四、(31分)

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从春天出发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遍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骗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ruí)。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丁立梅)

(1)阅读文章,梳理在春天问候的事物及感悟。

问候的事物我的感悟

①学会收藏希望

问候一些花②

③学会收藏歌声

问候飘荡的春风④

(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12.(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味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圈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逸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测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撇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苏叔阳,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理解。

(4)从全文来看,开头①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60分)

13.(60分)按要求作文。

请以“那一次,我真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件事,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述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16分)

1.(6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寻一方静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跟着少年鲁迅的脚步,我来到人迹罕zhì()的百草园,支竹筛,撒秕谷,系长绳,等待鸟雀前来啄食;打开《春》,我看见城里乡下,老老少少都出来活动筋骨,抖擞精神;来看北海的菊花,我想起史铁生答应母亲去看花时,他母亲那喜出望外的神情,不禁感kǎi()母爱的深沉;和母亲一起散步时,我又不禁想到莫怀戚笔下散步的一家人,虽然有分歧,但奶奶为了孙子甘愿走小路。读书,读人,养心。阅读使我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再徘徊,不再怅然,不再害怕jué()别,心怀美好与高贵,奋然前行。

(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

A.罕(hǎn)抖擞(sǒu)分歧(qǐ)徘徊(huái)

B.罕(hán)抖擞(shǒu)分歧(qǐ)徘徊(huí)

C.罕(hǎn)抖擞(sǒu)分歧(qí)徘徊(huái)

D.罕(hán)抖擞(shǒu)分歧(qí)徘徊(huí)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密至概诀

B.谧致概决

C.密致慨决

D.谧至慨诀

(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人迹罕至”的“罕”应读作“hǎn”;“抖擞”的“擞”应读作“sǒu”;“分歧”的“歧”应读作“qí”;“徘徊”的“徊”应读作“huái”。

故选:C。

(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静谧”的“谧”不能写作“秘密”的“密”;“人迹罕至”的“至”是到的意思,不能写作“致敬”的“致”;“感慨”的“慨”不能写作“大概”的“概”;“诀别”的“诀”不能写作“决定”的“决”。

故选:D。

解析:

(1)C

(2)D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运动会开幕式,舞台上的男生女生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风采翩翩。

B.大家都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非常赞成。

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鲜明。

D.我们登上巍峨的泰山,远眺时将美景尽收眼底,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使用有误,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该成语用错对象。

B.使用有误,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只迎合他人的意见。该成语褒贬误用。

C.使用有误,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该成语不合语境。

D.使用正确,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使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加铿锵有力。

B.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黄河文化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

C.济南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20万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约13%左右。

D.“双减”政策的实行并颁布,让高新区切实解决了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A.有误,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

B.正确;

C.句意重复,去掉“约”或“左右”;

D.有误,语序颠倒,将“实行”和“颁布”交换位置。

故选:B。

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4.(4分)语言运用。

七年级拟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委会正在征集活动室传标语,请你创作一则。

要求:表意明确,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有号召力。

(2)请你根据示例,为此次活动写一段宣传语。

示例: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苦闷生活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照亮人生的道路;

朋友是下雨天里的一把雨伞,无私地为你遮挡无情的暴风雨。

(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围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来写,言简意赅,表述清晰,主题突出。

(2)本题考查仿句。仿照示例写两句话,做到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语意贯通。

解析:

(1)示例:交友贵在交心。

(2)示例:苦闷生活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照亮人生的道路;

下雨天里的一把雨伞,无私地为你遮挡无情的暴风雨。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36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B.饭疏食,饮水水:冷水

C.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所给例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A.相委而去

B.学而不思则罔

C.博学而笃志

D.三十而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平时独立思考了。

B.孔子认为“学”与“思”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学思结合,不可偏废其一。

C.“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从《论语》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用。

D.孔子认为修身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有关系,别人误会能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

ABC.正确。

D.有误,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快乐。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

例句的“而”表转折,但是,却。

A.表承接的连词;

B.表转折,但是;

C.表并列,而且;

D.表承接的连词;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孔子认为修身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有关系”这是不对的,应该是“孔子认为修身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是自己的事情,和别人了解不了解你没关系。如果自己修得一身本事,更不用担心别人不知道,是人才总会有人发现的。

故选:D。

解析:

(1)D

(2)B

(3)D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同时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在翻译文言文基础上体会写文章的写作手法。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多读。同时也要加强诗歌中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写作背景,表述什么样的情感。都要学会鉴赏。

6.(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蒸饭成粥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②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③?”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④。”太丘曰:“尔⑤“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⑥之。”二子俱说,更⑦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夙慧》)

①诣:拜访。②著箪(bì):放置蒸饭的竹垫。③馏:把食物蒸熟。④糜:粥。⑤尔:你,你们。⑥志:记住。⑦更:互相。⑧易夺:改正补充。

(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一处)

炊忘著箪饭落釜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3)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元方、季方“窃听”陈太丘与客人讲话这一行为的看法。

参考译文:

有人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跳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二人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吃饭呢?”

(1)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可据此断句为: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重点词:语,谈论,说话。乃,就,于是。句意: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结尾太丘所说的“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一句可知,太丘并没有责罚兄弟二人,这说明他对兄弟二人的行为是肯定的,因为二人虽然没有做好饭,但是听得很仔细,我们可从好学、勤学的角度来表述启示。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元方、季方是做饭的,但是他们因为偷听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负责任的角度来看,两人是不职称的。所以启示我们做任何事要专注,要坚守自己的责任。

解析:

(1)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2)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

(3)从元方、季方“俱委而窃听”得出兄弟两个主动去听谈话内容,是好学的体现。从陈太丘的角度来看,对元方、季方的侧面描写,反映了陈太丘与宾客论议内容的精妙,富有哲理,展现出他们学识的高深。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7.(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冬柳

[唐]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①柳汀(tīng:柳树成行的水边平地。②野人:诗中指诗人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本诗的首句交代了柳树的位置,次句写出了柳树零落萧条的样子。

B.本诗的后两句写霜风劲吹、枯枝断落、鸥鸟惊飞的情景,富有画面感。

C.本诗写景动静结合,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

D.诗人用精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具有生活美感的画面。

(2)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所展现的画面。

《冬柳》一诗描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陆龟蒙并不袭故蹈常,写出了一些新意。诗词中也用到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人仿佛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生活美感”错误,意在表现萧条零落之感。

故选:D。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水边成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子,衰败的枝条,零零落落地堆积在江岸边上”来进行,在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

解析:

(1)D

(2)示例:水汀边一行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口,衰败的枝条,零零落落地堆积在江岸边上。霜风劲吹,枯枝断落,鸥鸟惊飞,让人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译文:

水边成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子,衰败的枝条,零零落落地堆积在江岸边上。

这时寒风吹过,把柳树的枯枝吹断,惊起一双双正在江边栖息的寒鸥。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记载了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B.古诗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依依杨柳表述依恋、挽留之意。

C.古人称谓有敬称和尊称的区别,令爱、拙作是敬辞,舍弟、赐教是谦辞。

D.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被合称为“李杜”。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ABD.正确;

C.有误,“拙作”是谦辞,“赐教”是敬辞。

故选:C。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9.(9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6)人们常用明月寄托情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寄托思念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句子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析:

(1)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2)日月之行

(3)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书写)

(4)夕阳西下

(5)必有我师焉(注意“焉”的书写)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7分)

10.(7分)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1)《朝花夕拾》十篇散文中有鲁迅对往事温馨的回忆,如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了雪地捕鸟、“美女蛇”的传说等事件:还有鲁迅犀利的批判,如他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相关内容。

(2)在名著导读课中,同学们围绕“鲁迅和他的朋友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时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梳理出了鲁迅的好友名单。你认为下面哪个人不会出现在名单上?请结合书中相关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好友名单:阿长、寿镜吾、衍太太、范爱农、陈莲河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联系《朝花夕拾》相关内容可知《朝花夕拾》十篇散文中有鲁迅对往事温馨的回忆,如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了雪地捕鸟、“美女蛇”的传说、到三味书屋学习等;还有鲁迅犀利的批判,如他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阿长: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寿镜吾:鲁迅十一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读书,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陈莲河:《朝花夕拾》中对陈莲河的描写并不多,仅在《父亲的病》这一章略有所提。陈莲河是当时的一位“名医”,也是鲁迅父亲生病期间的“主治医生”,他用药奇特难寻,却异常昂贵,因此鲁迅每天奔走于药铺与当铺之间,还时常四处奔波,寻找草药,“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老弗大”“破鼓皮丸”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正人君子”,坑蒙拐骗老百姓的“江湖骗子”代表,一次又一次骗取鲁迅的钱财,拿他父亲的生命开玩笑。范爱农:《范爱农》中的主人公。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因此,好友名单中绝对不会出现的是陈莲河。

解析: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美女蛇”的传说《二十四孝图》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我认为陈莲河不应该出现在鲁迅的好友名单上。陈莲河是《朝花夕拾》中典型的庸医形象,他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没有让鲁迅的父亲得到应有的医治,反而害死了鲁迅的父亲,故不应该出现在好友名单上。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31分)

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从春天出发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遍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的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骗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ruí)。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丁立梅)

(1)阅读文章,梳理在春天问候的事物及感悟。

问候的事物我的感悟

①问候河边的柳学会收藏希望

问候一些花②学会收藏美丽

③问候一些小生灵学会收藏歌声

问候飘荡的春风④学会收藏感恩与珍惜

(2)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

本文引导我们从春天出发,观察到了春天的花草、蜂蝶、树木等景物,表述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号召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并努力拼搏。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①概括为:河边的柳。结合“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②概括为:学会收藏美丽。结合“去问候一些小生灵”,③概括为:问候一些小生灵。结合“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④概括为:学会收藏感恩与珍惜。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的自然过渡。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写柳“抬胳膊”“扭腰肢”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柳以人的动作行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述效果,表现出了春柳的优雅美丽与生机勃勃,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解析:

(1)①河边的柳;②学会收藏美丽;③问候一些小生灵;④学会收藏感恩与珍惜。

(2)承上启下,从上文的“春天来了”到下文的“去探访春天”的自然过渡,去寻找探访春天。

(3)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柳的优美姿态,同时在它身上,我们发现了新生的希望。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述了……。

12.(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味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圈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逸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测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撇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我希望他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苏叔阳,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理解。

(4)从全文来看,开头①②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笑谈腿疾,艰难板书,放追风筝几件事情。文章表现了刘老师的敬业、顽强不屈,表述了对刘老师的敬佩、赞美和思念之情。

(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理解。本文的标题是“理想的风筝”,很明显有两层含义。根据“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蹦跳地向前飞跑”分析,表层指的是刘老师春天放飞的风筝,以风筝表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从刘老师放风筝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可以看出标题还暗指刘老师在学生的心里搐下了理想的种子,那风筝里有刘老师的理想,他把理想放飞。

(2)本题考查句子批注。

①“撑地”“离地”“一转”“转向”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根据“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分析,写出刘老师尽管写板书特别的艰难,却是那么的坚定有力,文字间散发的尽是刘老师的敬业、顽强不屈。根据“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弓|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可知,刘老师的动作转换在他的顽强毅力下已经变成娴熟了。表述了学生对刘老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②“沉重”分量重;程度深。这里指刘老师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我们”受到刘老师哽咽的影响,也会心情沉重,写出刘老师对“我们”的影响,表现了“我们”对刘老师的敬佩。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结合上文“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分析,这一句饱含深情,意蕴丰厚,刘老师放飞的不仅是风筝,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生命的活力。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