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4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30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学案_第1页
(浙江选考)24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30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学案_第2页
(浙江选考)24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30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学案_第3页
(浙江选考)24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30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学案_第4页
(浙江选考)24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含“3S”)微专题30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微专题30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的含义(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bcb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2)湿地的重要价值(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abc分析某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根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开展。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那么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原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3)荒漠化的防治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止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2.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入手。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沼,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所示: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2)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①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②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b、c级知识归纳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修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侧重目的不同。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的发生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水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真题设问1.(2024·10月浙江选考)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2.(2024·4月浙江选考)从保护长江水环境的角度,图中C、D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考向和规律1.考向: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各种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是本专题内容考查的主要形式,非选择题中以填空的形式最为多见。材料特征:材料多以区域图或区域简图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信息的呈现形式相比照拟单一。设问特征:其设问多是以原因或措施为主,其中原因考查多是选择题的形式,而措施类考查多是非选择题的形式。选项或答案特征:围绕材料,结合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区域特点进行设置选项或组织答案。例题(2024·10月浙江选考)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以以下列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1)~(2)题。(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C.开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聚集灌溉余水(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答案(1)D(2)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聚集灌溉余水,其作用不是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开展航运。第(2)题,河套平原是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为防止土壤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把盐排走;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碱化;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盐碱化。(2024·浙江天台检测)读“非洲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示意图〞,完成1~2题。1.非洲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 B.土地生产力下降C.过垦过牧 D.贫困饥荒2.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B.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C.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食物短缺问题D.扩大热带草原载畜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答案1.A2.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贫困饥荒,农民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放牧更多的牲畜来解决粮食问题,于是出现了过垦过牧的现象,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收成不好、粮食缺乏,再次造成贫困饥荒,又不得不过垦过牧,土地荒漠化加剧。因此非洲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2题,扩大热带草原载畜量,会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加剧荒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收成不好、粮食缺乏,可能导致贫困加剧。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连年超载放牧,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流动沙丘比重已经到达70%。2000年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退化生3.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4.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是()A.开展旅游 B.气候干旱C.过度放牧 D.乱砍滥伐5.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A.开垦耕地 B.植树造林C.退耕还草 D.自然恢复答案3.B4.C5.D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中材料可知,该地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严重破坏,故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第4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地区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故当地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为过度放牧。第5题,根据题干材料“2000年中国科学院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研究,采用自然恢复模式〞可知,该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应是自然恢复。6.(2024届浙江绿色联盟10月联考)假设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以以下列图为假设尔盖湿地各类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图。图示期间()A.湖泊湿地退缩的面积最大 B.各类湿地面积均逐年减少C.排湿放牧为湿地锐减主因 D.围湿造田为湿地锐减主因答案C解析注意图示两个纵坐标的差异,虽然从图形来看湖泊湿地退缩的面积最大,但是从单位的差异可以明显看出是沼泽湿地退缩的面积最大,故A错;河流湿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而不是逐年减少,故B错;青藏高原主要开展畜牧业,故假设尔盖湿地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排湿放牧,故C项正确;青藏高原热量缺乏,种植业不兴旺,围湿造田规模较小,故D错。(2024·11月浙江选考)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开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7~8题。7.以下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C.丘陵山区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8.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①开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开展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7.B8.A解析第7题,浙江省经济兴旺,沿海地区的水污染较重,故治污压力较大,A错;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故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丘陵山区的防洪压力也较大,B对,C错;岛屿面积小,虽降水多,但蓄水能力很差,供水压力大。第8题,开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减轻环境污染;分散的企业集聚开展,有利于减少污染和集中处理污染物;投资农业开展和提高工业比重,对污染没有必然的影响。(2024·黄岩调研)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现存湖泊面积锐减,生态问题日益严峻。2024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完成9~10题。9.2024年末,这个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千米减少到缺乏50平方千米,主要原因是()①工农业用水激增②泥沙淤积,围垦湿地③长江等河流进入枯水期④气候干旱,流域面积萎缩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0.以下关于鄱阳湖湿地环境保护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山区修建梯田,开展旱作农业②退田还湖,加强水土保持③防治环境污染④建立自然保护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9.C10.B解析第9题,鄱阳湖的萎缩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展开分析,2024年末,长江流域进入冬季的枯水期,降水量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由于中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大量泥沙在湖中淤积,同时,由于人口激增,长期以来围湖造田,这是造成湖泊面积急剧萎缩的关键。第10题,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大力开垦为耕地将使人地矛盾激化;农业开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思想,即“宜农那么农、宜林那么林、宜渔那么渔……〞,在山区破坏植被,扩大耕地面积,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湖泊的淤积。且鄱阳湖地处南方湿润地区,不适合开展旱作农业。11.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沙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B沙漠所在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________〞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3)过度放牧过度垦殖(4)营造防护林育草封沙和工程防沙三北减弱风沙危害解析第(1)题,沙漠地区太阳光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很大;降水少且变率大。第(2)题,据图所示,A为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B为腾格里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第(3)题,导致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人们对植被的破坏,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第(4)题,图中的固沙措施既有生物措施,如营造防护林、育草封沙,也有工程措施,如工程防沙、建人工固沙带。“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可概括为“防风固沙〞。12.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鸟类的繁殖和栖息地。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图,答复以下问题。(1)扎龙湿地位于东北平原北部的____________平原,是________(珍禽)的重要栖息地。(2)简要分析该地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3)研究说明,湿地比传统意义上的绿地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的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4)火灾频发,湿地退化,鸟类迁移,使“鹤乡〞齐齐哈尔市魅力大减,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案(1)松嫩丹顶鹤(2)地势低,水源较充足;植被茂密,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4)靠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的人口;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繁殖丹顶鹤。解析扎龙湿地位于松花江的支流嫩江附近,是珍禽丹顶鹤的故土;湿地的形成一般与低洼的地形、冷湿的气候等有关;湿地的作用主要表达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使湿地资源不再被破坏。28、29加试加练13.(2024·浙江建德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天山北侧,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海拔300至600米,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以以下列图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局部及边缘绿洲分布状况。(1)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成因。(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有众多优良的冬季牧场,分析其冬季牧场形成的主要原因。(3)简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扩张,对当地经济开展的危害。答案(1)深居内陆,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光照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大,岩石风化强烈;大风天气多,风力作用强。(2)海拔较低,冬季气温较山区高;多绿洲,水源丰富,草类茂盛,提供冬季所需牧草;冬季地表积雪较少,利于牲畜越冬。(3)破坏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土地载畜量下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掩埋村镇、道路等。解析第(1)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为温带沙漠,自然成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外力作用等角度作答。第(2)题,冬季牧场的形成,从气候、牧草和地表积雪等角度分析。第(3)题,应从土地面积、农牧业生产、交通等角度分析。14.结合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大量的CO2,湿地由于水分过于饱和的厌氧环境,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释放CO2的过程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聚集与固碳的功能。材料二鸟类乐园——黄河三角洲。(1)202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水资源管理〞,表达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如今,湿地观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户外活动。以上材料反映了湿地的哪些功能?(3)科学家认为,湿地的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极为敏感的反响性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整体性(2)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休闲娱乐(旅游观光)。(3)如果湿地被排干,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增强,会加速几千或上万年来积累的泥炭或草根层的有机质分解,重新以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对全球气候变暖来说后果非常严重。反过来,全球变暖,蒸发更加旺盛,将导致土壤水分减少,湿地面积萎缩,形成恶性循环。解析该主题表达了湿地、气候、生物三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表达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古往今来,无数的诗词歌赋产生于湿地,湿地曾赋予先人无尽的灵感。逝者如斯,回眸发生在两千年前的这位哲人与君王的交谈,我们似乎能感触到古代贤达之士对鸟兽、对自然的人文情怀。斗转星移,时空变换,当代的生态文明同样呼唤我们对自然、对湿地、对鸟兽要高抬贵手,厚德载物。从本质上说,人类的觉醒,携手保护湿地,应对气候变化,是一种自救、一种自我保护。沼泽湿地所积累的碳,对抑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湿地遭到破坏,例如,一味地围湖造田,湿地的水被排干或者温度持续升高、降雨减少,会导致湿地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增强,沼泽失去碳积累的能力,加速了泥炭或草根层的有机质分解,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净释放量。如果直接开采泥炭将其作为燃料燃烧,就会更迅速地把泥炭中多年积累的大量的碳氧化,随着湿地固定碳功能减弱,将使几千或上万年来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的有机物质重新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泥炭地的丧失对全球气候来说后果非常严重。(2024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读漫画,完成1~2题。1.图中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根据性质划分属于()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C.由环境污染演变而来的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2.关于该环境问题产生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两极地区冰川减少B.蒸发旺盛,全球气候更加干旱C.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永久积雪下界下降D.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旱涝灾害更加频繁答案1.C2.D解析第1题,漫画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变而来的问题。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属于全球变暖的原因,不是结果,A错;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有些地方降水增加,有些地方减少,并不会使全球气候干旱,B错;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久积雪下界上升,C错;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旱涝灾害更加频繁,D正确。3.(2024·浙江柯桥检测改编)在我国西北地区,网状的草方格如同沙漠微型防护带,环环相扣,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如以以下列图所示。在我国西北地区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为()①改变气候类型②截留水分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B解析草方格沙障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荒漠化的一种重要的工程措施,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和削弱风力,从而抑制荒漠化面积的扩大。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受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一般不会改变。植被类型也不易改变。(2024·浙江温州适应性考试改编)以以下列图为某内陆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读图完成4~5题。4.据图示信息判断,该湖泊()A.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B.能够调节河流水量C.冬季不结冰 D.湖面多风浪5.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出湖河水量增大 B.入湖河水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流域年蒸发量增大答案4.D5.B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该湖是里海,是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内陆湖,是咸水湖,纬度较高,故冬季结冰,也不能调节河流水量,不能用于灌溉。由于该湖周边地区多为平原地形,湖面广阔,又位于多风地区,风力大。第5题,依据材料可知,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大规模开垦,引河水灌溉,造成入湖水量减少。(2024·宁波检测改编)以以下列图地处我国新疆某地,L湖原为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东部沿岸几乎没有。读图完成6~7题。6.湖泊周围浅滩,面积较小的是()A.东岸和北岸 B.东岸和南岸C.西岸和北岸 D.南岸和西岸7.以下因素中,影响湖泊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的最小因素是()A.沿岸坡度 B.土壤肥力C.主导风向 D.湖水盐度答案6.B7.C解析第6题,图中湖泊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线即等高线,其疏密程度反映该地地势陡缓,湖泊东岸和南岸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陡,因此浅滩面积较小。第7题,湖泊东部坡度陡、湖水深,不适宜芦苇生存,因此芦苇面积小;湖泊西岸坡度缓,有河流注入,盐度小,沉积物丰富,土壤肥力高,适宜芦苇生存,因此西岸芦苇面积大。(2024·海宁检测改编)比照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增幅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图,完成8~10题。8.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泥沙来源主要是()A.黄土高原 B.黄河上游C.渤海海底 D.黄河下游“地上河〞9.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为()A.耕地面积减少B.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前进速度减慢C.地下水位下降D.土地盐渍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10.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的原因不可能是()A.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渤海风浪强度增加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答案8.A9.B10.C解析第8题,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挟带了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第9题,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受海水影响,盐渍化严重,不利于农耕,湿地增幅减小不影响耕地面积;三角洲海岸线受海浪侵蚀,前进速度减慢;湿地增幅减小,地下水不受影响;湿地增幅减小,土地盐渍化面积增幅下降。第10题,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主要原因是黄河上、中游地区大力开展防护林体系,水土流失减少;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黄河中游水利工程拦截了局部泥沙,减沙效应明显;渤海的风浪具有一定稳定性,一般变化不大。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读图完成11~12题。11.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暖②泥沙淤积③围湖造田④南水北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①珍稀物种濒临灭绝②洪水调蓄能力减弱③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④水体富营养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1.B12.A解析第11题,由于人们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淤积,再加上围湖造田,引起湖泊面积和容积不断减小。第1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在减小,可能会导致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洪水调蓄能力减弱。(2024·浙江泰顺调研改编)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3~14题。13.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D.围湖造田,泥沙淤积14.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次生盐渍化答案13.C14.B解析第13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湖泊轮廓特点,可判断出此湖泊为咸海。由于气候干旱,当地主要开展灌溉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而湖泊为内陆湖,那么湖水水位会明显下降。第14题,在干旱区垦荒,必然会过多地利用河水和湖水,同时还会造成植被破坏,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