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高二语文温馨提示: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本试卷共8页,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红楼梦》中写到的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由官府建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府第。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二)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红楼梦》的结构有两大脉络:一是家族兴衰,另一是宝玉心性之旅。家族兴衰的脉络与府第的场景关系最直接,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儒家思想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而在造就一个作为典范的君子。既然没有“个人”,那么,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然而,在读书人的仕途上,理想是君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现实里,多的却是听命木讷以及钻营功名利禄这两类人了。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对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摘编自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材料二: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为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设置。就我国历史而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需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间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摘编自《中国建筑史》)材料三: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于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摘编自《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B.传统宅第房子里外之门不闭,缺乏个人私密性,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确保个人实质私密空间。C.人类建筑一为生活必需,如平屋宫室;二为娱乐所设,如苑囿园林。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D.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景,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动了“门”概念化意义的生成,在严格区隔生活界限的同时,“门”也彰显了制度的力量。B.贾宝玉逃出儒家正统,尝试探索自我心性,这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需大观园来成就。C.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的人,积久生厌,全都会返求自然,将居处由宫室变化至于园林,以求安慰。D.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相宜的园林设计却处处透着道家“法自然”的意味。3.依据对材料三的理解,下列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A.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B.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D.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4.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传统宅第和园林的特点。5.参照材料一对贾宝玉与大观园的分析,试对“潇湘馆”之于林黛玉的作用作一简要分析。【答案】1.B2.C3.B4.①传统宅第:端庄明朗、秩序井然、理性无私密性;②园林:朴素自然、幽深自在、感性有私密性。5.①为林黛玉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相对私密、自由的空间,为充分展现人物个性提供了可能;②让林黛玉在自然中得到安慰,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错误。由材料一第二部分原文“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可知,设门帘屏风等不能确保有个人私密空间,只能保有礼法上“非礼勿视”的私密。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全都会返求自然”过于绝对。材料二原文是“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原文中没有“都会”的表达。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原文“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知,“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是指建筑和自然的结合。A.诗句的意思是:早晨,南浦轻云掠过滕王阁的画栋;傍晚时分,西山烟雨卷起滕王阁的珠帘。体现了建筑和自然的结合。B.词句描写的是:重廊蜿蜒曲折,将不同的殿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宫殿内部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宫殿内部灯火辉煌,闪烁着珠光宝气,给整个宫殿增添了富丽堂皇的气息。只是涉及到建造,没有体现出与自然的契合。C.诗句的意思是:墙垣的缺口处正好有座青山给补上,多么幽静的竹篱茅舍啊。体现了建筑和自然的结合。D.诗句的意思:“衔山”和“抱水”形容的是园林周围的环境,衔山即山峦连绵不断,仿佛衔接着天空;抱水则是指水流弯曲环绕,如同拥抱了整个大地。此句出自《题大观园(元妃)》,体现了建筑和自然的结合。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传统宅第:由材料一第一部分原文“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及材料三原文“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可概括出“端庄明朗、秩序井然”;由材料一第二部分原文“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可概括出“理性无私密性”。园林:由材料一第二部分“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和材料三“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可概括出“朴素自然、幽深自在、感性有私密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信息分析问题及对某个问题做深度分析的能力。“潇湘馆”之于林黛玉的作用,首先是为林黛玉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为充分展现人物个性提供了可能。因为传统房屋是不重视私密性的,材料一第二部分描述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而材料一第二部分有“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那么,“潇湘馆”作为“园林”中的一部分,让林黛玉“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为充分展现人物个性提供了可能;同贾宝玉一样,“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林黛玉也在“潇湘馆”中展开了个人心性的探索;材料二提到“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潇湘馆”让林黛玉在自然中得到安慰;《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政等走到潇湘馆前: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该院院外一带粉垣,院内千百竿翠竹掩映。入门曲折游廊,廊上挂着一架鹦鹉。正房三间,一明两暗。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两间小小的退步,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让林黛玉在自然中得到安慰,得以探寻个人内在心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鞋的故事孙犁我幼小时穿的鞋,是母亲做的。上小学时,是叔母做的,叔母的针线活好,做的鞋我爱穿。结婚以后,当然是爱人做,她的针线也是很好的。自从我到大城市读书,觉得“家做鞋”土气,就开始买鞋穿了。时间也不长,从抗日战争起,我就又穿农村妇女们做的“军鞋”了。现在老了,买的鞋总觉得穿着别扭。想弄一双“家做鞋”,住在这个大城市,离老家又远,没有办法。在我这里帮忙做饭的柳嫂,是会做针线的,但她里里外外很忙,我不好求她。有一年,她的小妹妹从老家来了。听说是要结婚,到这里置办陪送。柳嫂和我说了不少这个小妹妹的故事。她家很穷苦。她这个小妹妹叫小书绫,在家时,姐姐带小妹妹去浇地,一浇浇到天黑。地里有一座坟,坟头上有很大的狐狸洞,棺木的一端露在外面,白天看着都害怕。天一黑,小书绫就紧抓着姐姐的后衣襟,姐姐走一步,她就跟一步,闹着回家。弄得姐姐没法干活儿。现在大了,小书绫却很有心计。婆家是自己找的,订婚以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过一次。订婚以后,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她吃带砂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我听了以后,很受感动。我有大半辈子在农村度过,对农村女孩子的勤快劳动,质朴聪明,有很深的印象,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柳嫂在我这里帮忙,时间很长了。用人就要做人情,我说:“你妹妹结婚,我想送她一些礼物。请你把这点钱带给她,看她还缺什么,叫她自己去买吧!”柳嫂客气了几句,接受了我的馈赠。过了一个月,书绫的嫁妆操办好了,在回去的前一天,柳嫂把她带了来。这女孩子身材长得很匀称,像农村的多数女孩子一样,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她脸面清秀,嘴唇稍厚一些,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她看人时,好斜视,却使人感到有一种深情。我对她表示欢迎,并叫柳嫂去买一些菜,招待她吃饭。小书绫坐在炉子旁边,平日她姐姐坐的那个位置上,看着煮稀饭的锅。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你给了我那么多钱。”她安定下来以后,慢慢地说,“我又帮不了你什么忙。”“怎么帮不了?”我笑着说,“以后我去到你那里,你能不给我做顿饭吃?”“我给你做什么吃呀?”女孩子斜视了我一眼。“你可以给我做一碗面条。”我说。我看出,女孩子已经把她的一部分嫁妆穿在了身上。她低头撩了撩衣襟说:“我把你给我的钱,买了一件这样的衣服。我也不会说,我怎么谢承你呢?”我忽然想起鞋的事,就半开玩笑地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一双鞋呢?”她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告别的时候,她的姐姐帮她穿好大衣,箍好围巾,理好鬓发。在灯光之下,这女孩子显得非常漂亮,完全像一个新娘,给我留下了容光照人、不可逼视的印象。这时女孩子突然问她姐姐:“我能向他要一张照片吗?”我高兴地找了一张放大的近照送给她。过春节时,柳嫂回了一趟老家,带回来她妹妹给我做的鞋。她一边打开包,一边说:“活儿做得精致极了,下了工夫哩。你快穿穿试试。”我喜出望外,可惜鞋做得太小了。我懊悔地说:“我少了一句话,告诉她往大里做就好了。我当时有一搭没一搭,没想她真给做了。”“我拿到街上,叫人家给拍打拍打,也许可以穿”柳嫂说。拍打以后,勉强能穿了。谁知穿了不到两天,一个大脚趾就淤了血。我还不死心,又当拖鞋穿了一夏天。我很珍重这双鞋。我知道,自古以来,女孩子做一双鞋送人,是很重的情意。我还是没有合适的鞋穿。这两年柳嫂不断听到小书绫的消息:她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还是拼命织席,准备盖新房。柳嫂说:“要不,就再叫小书绫给你做一双,这次告诉她做大些就是了。”我说:“人家有孩子,很忙,不要再去麻烦了。”柳嫂为人慷慨,好大喜功,终于买了鞋面,写了信,寄去了。柳嫂的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了小书绫给我做的第二双鞋,穿着很松快,我很满意。柳嫂有些不满地说:“这活儿做得太粗了,远不如上一次。”我想:小书绫上次给我做鞋,是感激之情。这次是情面之情。做了来就很不容易了。我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柳嫂又说:“小书绫过日子内心好强,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下,就是在农村,也少有人再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她说的都是真情。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纯朴美丽,也许是永存的吧。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六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我”有心弄一双“家做鞋”,但又不好向柳嫂开口,自然引出下文柳嫂的小妹妹小书绫到来的故事。B.文中先通过柳嫂之口侧面交待小书绫的情况,又从外貌、语言、动作等角度正面刻画了小书绫的形象。C.文中写小书绫“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表现出其内心的矛盾,既想帮“我”做鞋但又担心做得不合脚。D.文中没有用很直接的语言揭示文章的主题,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鲜明的形象巧作寄寓,留给读者想象空间。7.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开头两段叙述“家做鞋”的往事有何用意?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文章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感情。【答案】6.C7.①开头从“幼小时”“上小学时”“结婚以后”三个时间段写我穿“家做鞋”的经历,说明自己穿“家做鞋”的岁月之久,表达“我”对“家做鞋”的深厚感情。②这两段叙述为下文写“我”请小书绫做“家做鞋”的故事作铺垫。③“家做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暗示了文章的怀旧主题。8.①文章写小书绫先后为“我”两次做鞋,可见她对“我”的回报之重、“谢承”之深,表现作者对乡村妇女天然质朴的人性与人情的赞美。②文章通过对“我”不强求柳嫂给“我”做“家做鞋”、给小书绫结婚礼、小书绫给“我”做鞋回报“我”等情节的描写,赞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人间真情。③文章写“家做鞋”慢慢地从生活中消失以及文章结尾,表现作者对“家做鞋”所附着的淳朴的民风民情可能会消失的忧虑。④文章也表达出时代发展,生活条件变得更好的一种期许。【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现出其内心的矛盾”分析错误,根据后文为我做鞋的情节可知,此处小书绫“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是想记住我的脚的尺码,为做鞋作准备。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根据第一、二段“幼小时穿的鞋,是母亲做”“上小学时,是叔母做”“做的鞋我爱穿”“结婚以后,当然是爱人做”“从抗日战争起,我就又穿农村妇女们做的‘军鞋’了”“买的鞋总觉得穿着别扭”可知,我从小就穿“家做鞋”,对“家做鞋”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和深厚的感情;根据后文小书绫为我“两次做鞋”的故事可知,开头两段叙述简洁明了,作用是为下文引出主人公小书绫和请小书绫做“家做鞋”的故事作铺垫;根据“自古以来,女孩子做一双鞋送人,是很重的情意”“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可知,“家做鞋”是那个物质不发达的年代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家做鞋”有着其独有的文化内涵。暗示了文章的怀旧主题。【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根据“过春节时,柳嫂回了一趟老家,带回来妹妹给我做的鞋”“柳嫂的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了小书绫给我做的第二双鞋,穿着很松快,我很满意”可知,小书绫先后为“我”两次做鞋,可见她对“我”的回报之重、“谢承”之深,作者借此表现了对乡村妇女天然质朴的人性与人情的赞美;根据“在我这里帮忙做饭的柳嫂,是会做针线的,但她里里外外很忙,不好求她”“你妹妹结婚,我想送她一些礼物。请你把这点钱带给她,看她还缺什么,叫她自己去买吧!”“过春节时,柳嫂回了一趟老家,带回来妹妹给我做的鞋”可知,文章通过对“我”不强求柳嫂给“我”做“家做鞋”、给小书绫结婚礼、小书绫给“我”做鞋回报“我”等情节的描写,赞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人间真情;根据“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纯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可知,文章写“家做鞋”慢慢地从生活中消失,表现作者对“家做鞋”所附着的淳朴的民风民情可能会消失的忧虑。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消失了”是一种庆幸,不管多么艰难,那段苦难的日子总算熬过来了;“富裕起来”“一定是甜蜜美满的”,是一种欣喜和祝福。总之,此句表达了对走过那段贫苦、艰难的日子的庆幸,对农民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欣慰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祝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廷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辄奏于朝,罢免之。有斄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于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相荐,擢升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宜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审之。祥父妄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判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既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后以政绩著。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其门署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铜铃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旦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D.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于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学术。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是子女对父母孝心体现。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多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被朝廷采纳。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2)犯者,其门署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铜铃以徇之。13.李骥去世后,“士民赴吊,咸哭失声”,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受爱戴的原因。【答案】9.D10.D11.A12.(1)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回归农业的有数千人。(2)犯罪的人,他们家门口被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写了《劝教文》,摇着铜铃巡行各地去传达。13.①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做主②恪尽职守,政绩显著③不畏强权,敢于抗争④为人端正谨慎。【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恨甚”的主语是“伊王”,“又为骥所抑”的主语也是“伊王”,故是两个句子,他们之间要断开,排除C;“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中“陪位行礼”是“往”的目的,不需要断开,排除A;“诬骥后期”和“执而桎梏之”是同主语的两个谓语,中间要分开,排除B。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以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错误。指责,责备。/谦让。句意:写信责备伊王。/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李骥没有答应”错,原文为“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廷不许”,是朝廷不允许“官民奏请挽留他”这件事,不是李骥不答应。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起”,被起用;“招”,招徕;“流亡”,流亡的百姓;“复”,回归。(2)“署”,写;“为”,编写;“振”,摇着;“徇”,巡行。【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等句子可见李骥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做主;李骥在任新乡知县时,“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事有病辄奏于朝,罢免之”都体现了李骥恪尽职守,政绩显著;从李骥对刑部侍郎施礼和伊王的态度,可以得出他不畏强权,敢于抗争;从“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可知李骥为人端正谨慎。参考译文: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打开他们的箱子(乱翻),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官员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撒谎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后来他们都以政绩卓著出名。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对犯罪的人,在他们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写了《劝教文》,摇着木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置。
李骥行为端正,平日家居即使是矮长桌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哭失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①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避金兵流寓湖湘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向日葵,花有向阳特征。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盛大时的情景。B.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有对付、打发之意。C.“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是相同的。D.词人在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在对“戎葵凝笑墙东”的欣赏中,在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表达了“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15.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与表达技巧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个人飘零的无限悲痛。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自己不服老、愿意为国家效力的豪情,以及对当权者不思进取的忧虑和误国行为的痛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是相同的”错误。“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诗人祭酒的虔诚,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在情感上更多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万事一身伤老矣”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一声长叹,直抒胸臆,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痛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横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请写出包含“扁舟”一词的古诗文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生非异也②.善假于物也③.佛狸祠下④.一片神鸦社鼓⑤.谁家今夜扁舟子⑥.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生”“佛”“匏樽”。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______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______,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______。剧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复杂: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17.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反映浑然天成震动揭示B.反映浑然一体震撼揭示C.反应浑然一体震撼揭露D.反应浑然天成震动揭露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答案】17.B18.D19.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或: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或: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反映”指的是某一事物再现其它事物的某些特点。“反应”指的是某事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此处要搭配“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必须选动词“反映”。“浑然一体”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浑然天成”是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也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前文“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可见,这是各部分,故而要形容其像一个整体,而不是自然形成的整体,选择“浑然一体”。“震撼”指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或指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或感动。“震动”表示物体运动,也可指情绪不平静。但是,根据语言习惯,“内心”多与“震撼”连用。此处搭配“思想”,用“震撼”。“揭示”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揭露出来的通常是比较隐蔽的、负面的事情;而揭示通大多是揭示正面的东西。此处要表达的不是负面隐蔽的事,而是人物的性格特点,用“揭示”。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为比喻。原文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思想文化比作“土壤“。A.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再一同登船;借代,“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万钟”代指酬劳;“万钟于我何加焉”反问。C.夸张,夸大了山峰的高度。D.比喻,把江水比作白练,把山峰比作箭头。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改整句,先用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把其他句子按照该句子的格式调整语序即可。如以“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为基准句,那么后文都应该改为“在……的……”,“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以“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为基准句,则其他两个句子都改为“在……里/上”人物“做什么”,“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以“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为基准句,则前文都改成谁“在……”怎样地做什么的句式,“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①____,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②___,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③____,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答案】①.①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②.②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③.③所以窗花有很多表现农民生活的内容。【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句尾是逗号,且后句“所以”,表示前后句为因果关系。②句中,前句中关键词“窗花不仅”,可推测得出下一句是窗花的另一功能。③句中推测,可从关联词“因”得出前后句的因果关系。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21.压缩下面语段,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机械制造尤其是智能制造对技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求技术创新。每一个产品的开发,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技艺参与其中。《大国工匠》纪录片中的那些卓越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对现有的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能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能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答案】答案:(示例)创新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关系到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推动着产品、技艺、行业和经济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此段共有七个句子。第一句为总领句,“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纵观此段,强调的是“创新精神”,因此可以将此句调整为“创新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第二、第三句是说创新对于民族、国家的意义,可压缩为“关系到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第四、第五句是从现代工业角度,强调创新对于产品、技艺的作用:第七句是从创新对行业、经济的作用角度,强调创新的价值,两者可合并,结合“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能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压缩为“推动着产品、技艺、行业和经济发展”,第六句是举《大国工匠》的例,不必算入必要信息。整理以上信息,组织为流畅的语句,注意不要超过60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来,“躺平”一词已成为社交网络的高频词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宋·吕祖谦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马克思躺平一会儿,然后爬起来吧。——《中国青年报》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代表班级发言人写一篇发言稿,在全年级做一次分享。要求:运用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只有奋斗的精彩,没有躺平的人生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只有奋斗的精彩,没有躺平的人生”。最近,一个新词迅速蹿红年轻人社交圈,那就是“躺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对生活充满着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失落感,有些人将自己变成不消费主义,过着清道夫般的生活。面对这种思潮,我们应该向躺平者大声说:“不”!十分欣赏撒贝宁的演讲:“如果你在本该拼搏的年纪只玩游戏,看视频,过着八十岁该过的生活,那你要青春干什么?”是的,我们太需要以奋斗的姿态点燃青春的激情与生命的热血,驱散身上的“冷气”。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想不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计算服务采购合同
- 2024关于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技术共享与保密合同
- 2023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护理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专业离婚调解服务协议
- 2024年城市供水系统建设特许经营权协议
- 2024年二手车买卖合同样式
- 2024年国际版权交易与出版合作协议
- 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可持续发展合同
- 2024年工程建筑项目资料全权委托承包合同
- 2024声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同
- 锂电池供应商的合作协议书范文
- 杭州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 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培训教学课件模板
- 系统架构师论文(经典范文6篇)
-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
- 降低患者外出检查漏检率-品管圈课件
- 五年级上册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 2024年中国烟花鞭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知识清单)-【上好课】2024-2025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同步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024)
-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一线员工技能评定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