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训练4(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训练4(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训练4(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训练4(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单元训练4(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训练(4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A.阔绰寥廓括号聒碎乡心B.危樯稼穑蔷薇妃嫔媵嫱C.茅檐赡养蟾宫流水澹澹D.弥望消弭羁縻糜费钱财解析A.聒ɡuō,余读kuò;B.穑sè,余读qiánɡ;C.依次读yán|shàn|chán|dàn;D.弭mǐ,余读mí。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海鸥何事更相疑,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B.eq\b\lc\{\rc\(\a\vs4\al\co1(危樯独夜舟,危楼高百尺))C.eq\b\lc\{\rc\(\a\vs4\al\co1(算而今重到须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eq\b\lc\{\rc\(\a\vs4\al\co1(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相如度秦王必不予赵城))解析A.偏指“我”;B.都是“高”;C.都是“如果”;D.前,创制,后,料想、估计。答案D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B.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C.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D.自胡马窥江去后解析例句为拟人修辞,A.是比喻;B.是比喻;C.与例句同,D.是借代。答案C4.选出下列各项中,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选用了“漠漠”和“阴阴”两个叠音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叠音词使用,也使诗句充满了音乐性、节奏感。B.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我欲山行”,东风吹断了积雨,“东风”仿佛通晓人性,这样写,突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新颖别致,饶有诗意。C.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的二十四桥在唐代曾是游人会集之地,杜牧曾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形容当时的欢乐图景,然而今天却是“桥下水波空荡,凄清的月亮冷寂无声”,真乃满目凄凉,使人目不忍睹。这里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物是人非,草木无知,人却有情。红药年年开放,却无人前来欣赏,昔盛今衰之感慨,油然而现。一句“年年知为谁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难言之痛。解析D项错在“委婉”,该句是直接抒情句,应是“鲜明”。答案D二、(一)阅读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完成5~6题。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5.诗的首联写出了怎样一幅图景,请做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写积雨天农家生活。诗人一下笔就点出积雨。因为连日阴雨,山林空濛一片,异常静谧,空气潮湿,炊烟袅袅地升起。在这雨天中,男人们一清早就到东边田头劳作了。女人们在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弄好,然后赶紧送到田里去。寥寥十四个字,不仅描绘出积雨天的山林景色、炊烟动态,还展现了农家早炊、饷田的生活画面;既表现出诗人心境的闲逸,又体现了田家生活忙碌而怡然自乐。6.透过全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静观所见,透露着诗人的闲散安逸;颔联写自然景色亦为诗人静观所见,显示出诗人的田园乐趣;颈联写隐居生活,远离尘嚣,清淡自然;尾联用典,表明自己与世无争,消尽俗念。据上,可把握身份——隐者;可把握性格特征,远离尘嚣,消尽俗念,与世无争,热爱田园,闲散安逸,清淡自然。而后,把它们组合起来,也就成了答案。答案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远离尘嚣,消尽俗念,与世无争,热爱田园,闲散安逸,清淡自然的隐士形象。(二)阅读《长相思》,完成7~8题。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7.这首词的上片交代了怎样的行军过程?又描写了怎样的驻扎场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队伍走过了山山水水,直向榆关(即山海关)而来,出了山海关也就是出了中原,到了清王朝的发祥地——东北。经过了一天的行进,傍晚时节,整个队伍在草原上驻扎。第二问:以千计的帐篷,伴着以千计的马灯,成了灯的海洋,灯光相互照应,远远望去,十分地宏伟壮观!8.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反复。“山一程,水一程”反复使用“一程”突出路程的艰难曲折、漫长悠远。“风一更,雪一更”反复使用“一更”突出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对比。“故园无此声”由塞外风雪声联想起故园,将故园与塞外对比,表达思乡之情。白描。写景选取典型景物,简洁勾勒出军旅生活的样貌,凸现行军的艰苦和塞外军营的壮观。三、(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9~10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9.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10.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下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1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天边孤云飘拂,不知飘向哪里。蕴含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1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比(反衬)。颔联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对比(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死亡的人间惨景,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②拟人。“满地芦花”和“我”一样苍老,燕子们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颈联拟人化的传神描写,使诗人悲凉凄惨的形象更加饱满,也抒发了诗人忧时伤怀的深切感情。(答出“用典”“借景抒情”两种也可)四、语言表达13.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划分段落的层次,如第一层“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可以概括出艰苦创业之类的词语;第二层“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可以概括出开放融合、兼容并包等词语;第三层“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可以概括出革故鼎新或技术创新等内容。答案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技术创新)(概括合理即可)14.仿照示例扩写,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示例:栏。月。倚栏。________________倚栏远眺。________________倚栏远眺,烟波江上使人愁。________________答案望月。望月遐思。望月遐思,日暮何处是乡关。15.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答: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