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腺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_第1页
多形性腺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_第2页
多形性腺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_第3页
多形性腺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_第4页
多形性腺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多形性腺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涎腺肿瘤在头颈部肿瘤中占3-5%,其中腮腺肿瘤占大多数,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80-90%,多形性腺瘤占3/4以上。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肿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部位:最常见于腮腺区,其次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腭部最常见。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不同性别多形性腺瘤发病数量(个)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边缘规则,部分呈浅分叶状大部分边缘光滑,部分边缘欠清大部分密度不均匀,部分密度均匀病变囊变坏死常见病变钙化少见病变轻中度强化为主,部分明显强化表现多样性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成分多样,来源于肌上皮与腺上皮组织,内含粘夜、软骨成分,钙化成分少见。大多数病变单发,少数病变多发病变影像表现多样性与病理相关肌上皮为主型间质粘液变囊变粘液软骨样基质及肌上皮成分为主多结节生长型多结节生长型向包膜外生长伴梗死灶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MPA)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常见,占12%;多形性腺瘤恶变率3-4%。好发于中老年,60-69岁好发于腮腺,其次为腭部、颌下腺,发生于颊部、唇部、磨牙后区、舌下腺及颌骨者少见2005年WHO新分类: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癌肉瘤、转移性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既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又有上皮性恶性肿瘤成分癌肉瘤:由癌和肉瘤成分混合构成转移性多形性腺瘤:组织学形态上良性,却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MPA与PA影像鉴别MPA钙化出现率更高(62.5%

vs5.3%),更容易出现粗钙化和混合钙化MPA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无包膜。本例术中见与咬肌粘连明显,病理无侵犯。男,77岁,左下颌肿块术后复发反复20余年,再次复发鉴别诊断1、咽旁间隙神经鞘瘤2、腺淋巴瘤3、基底细胞腺瘤4、肌上皮瘤5、上皮性恶性肿瘤咽旁间隙解剖

(parapharyngealspace,PPS)舌骨上颈筋膜间隙之一是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大致呈倒置的锥形。内容物脂肪颈外动脉分支咽静脉丛异位的涎腺组织咽旁间隙解剖(parapharyngealspace,PPS)边界上:颅底下:舌骨外:咀嚼肌间隙内:咽粘膜间隙后内:椎前肌肉及筋膜后外:腮腺深叶、二腹肌后腹咽旁间隙常见肿瘤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韧带、筋膜组成的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茎突前间隙:多见腺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神经源性肿瘤较少见,血管瘤、鳃裂囊肿、脂肪瘤等一般也发生在茎突前间隙茎突后间隙:主要来自颈动脉鞘,其中以神经鞘瘤最常见,其次为副神经节瘤。如何鉴别来源咽旁间隙与腮腺深叶肿瘤颈部结构四大移位征象1、二腹肌后腹移位征病灶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二腹肌后腹内移-腮腺深部涎腺肿瘤病灶位于二腹肌后腹深面,二腹肌后腹外移-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2、茎突移位征茎突内移,茎突下颌管撑宽-腮腺深部涎腺肿瘤茎突外移,茎突下颌管缩窄-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3、颈鞘血管移位征颈鞘血管原位不动,病灶位于颈鞘前外-腮腺深部涎腺肿瘤颈鞘血管前移(内或外)-颈鞘或后方来源肿块,神经源性肿瘤4、咽旁脂肪垫移位征脂肪垫前内移,弧形向后外-腮腺深部涎腺肿瘤脂肪垫前移,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颈鞘血管移位征神经鞘瘤常起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位于颈内外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肿瘤常使动静脉分离,颈动脉前内移;交感神经位于颈内、外动脉和颈内静脉内后侧,肿瘤常使动静脉前/前外移一、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增强期显示右颈内动脉受压后移,平扫期提示病变位于茎突前间隙咽旁间隙神经鞘瘤增强窗显示颈动脉前移,与颈内静脉分离;平扫窗提示病变位于茎突后间隙二、腺淋巴瘤1、老年男性,吸烟2、男女比例悬殊(男>女)3、平扫CT值高于多形性腺瘤4、多期扫描:造影剂注射30s,腺淋巴瘤强化值达到峰值,120s,5min持续下降多形性腺瘤30s,120s,5min持续强化5、易多发及双侧发病,常见于浅叶后下极6、血管贴边征:有文献认为腺淋巴瘤不是真性肿瘤,是一种反应增生性疾病,因为病灶血供丰富并与血管关系密切三、基底细胞腺瘤1、病变较小,小于30mm2、女性多发3、病变血管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4、腮腺浅叶近表面病变实性成分为主,腮腺浅叶深部或深叶的病变容易囊变。四、肌上皮瘤肌上皮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涎腺上皮性肿瘤,由肌上皮及其衍生细胞组成。好发于腮腺和腭部。好发于青壮年,发病年龄高峰44岁女性患者更多腮腺浅叶多见,以腮腺浅叶上极前部咬肌旁居多病理上腺管样组织比例小于总面积的5-10%,且没有成片的软骨和粘液样组织,反之则为多形性腺瘤。密度均匀/不均匀,多数伴囊变,少数伴钙化早期明显结节状强化,呈向中心性强化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者易侵犯包膜,并向外生长或包膜不完整,边缘不规则,甚至形成细小棘状突起五、上皮样恶性肿瘤来源于腺体或小涎腺导管的上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