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复习_第1页
主题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复习_第2页
主题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复习_第3页
主题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复习_第4页
主题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琳高中高一年级中外历史纲要下复习学案2第17周编制人:吕艾津复核人:高一历史组主题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纲要下第6、7、10、19课)班级姓名【复习任务1】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拓展——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动因经济根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根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马可·波罗行记》的诱导思想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人文主义思潮鼓励冒险精神商业危机:东西方陆路贸易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直接原因)条件(1)客观条件:①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②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③地理知识的丰富(2)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影响横向人口迁移积极:①促进美洲开发;②改变人口地理分布,出现族群混合现象;③促进世界物种交换;④导致各种疾病传播消极:①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②印第安人灭顶之灾;③黑奴贸易罪孽深重;④各种疾病传播蔓延物种交换积极:①丰富食物结构,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人类经济生活;②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③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消极:①导致疾病传播;②伴随殖民掠夺;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疾病传播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商品流动①印度洋贸易(传统)、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太平洋贸易(丝银贸易);②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纵向早期殖民扩张对美、非洲:破坏性:带来破坏、灾难,造成落后;建设性:客观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亚洲:冲击了亚洲古老帝国。对欧洲:经济: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政治: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对世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传播和商品流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大变革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拓展——早期殖民扩张表现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英法崛起;18世纪中后期:英国(“日不落帝国”)“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1)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2)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随堂演练】1.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 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西欧)。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但近年来,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学者有了新的解释,认为新航路开辟与“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有关,这体现了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随着研究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几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历史解释,并非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观察,排除C项;近期学者和传统研究的观点不同,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角度不同,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排除D项。故选B项。2.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葡萄牙已经开辟了欧洲直通亚洲的新航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能够直接大量从亚洲购买胡椒,促使威尼斯不得不从里斯本购买胡椒,B项正确;葡萄牙垄断东西方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排除C项;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中美洲,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排除D项。故选B项。3.新航路开辟后,一些非洲的国王、酋长及部落贵族为了获得更多的武器、商品,加强自己的权力,把整个社会体制转入适应奴隶贸易的轨道,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由此可见奴隶贸易()A.导致非洲陷人分裂和孤立 B.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人口C.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D.使非洲社会发展进程受阻【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非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航路开辟后,非洲奴隶主为加强自身权力,通过用黑人奴隶交换的武器和商品,改变社会体制适应贩卖贸易,导致非洲社会长期动荡和落后,严重阻碍非洲社会发展,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非洲陷入分裂和孤立,排除A项;材料强调奴隶贸易对非洲社会结构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并非强调人口的损失,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欧洲资本积累,排除C项。故选D项。4.16世纪的西欧上层社会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贵族往往以来自海外的金银珠宝、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的多寡作为显示社会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他们不惜挥金如土甚至借高利贷,却又因为经营不善而经常无法偿还。据此可知,这一现象()A.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 B.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表明传统经济关系濒临崩溃【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的时间和主题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材料中贵族的行为导致贵族势力的衰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C项正确;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海外殖民扩展,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B项;濒临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属于程度性叙述的偏差,排除D项。故选C项。5.欧洲的商业革命是指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军事竞争。"政府机构的扩张和直接统治是国家榨取军事资源的两大途径,日益扩大的战争对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战争则在国家内部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这表明商业革命()A.导致了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B.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D.提升了国家的动员能力【答案】C【详解】据材料可知,商业革命提高了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并且创造出了国家的内部结构,也就是商业革命提升了民族国家的实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而非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提升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复习任务2】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政治环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稳定;资本: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劳动力:圈地运动后失地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英);原料:殖民地大量廉价的原料;市场:广大的殖民地带来广阔的海外市场;技术:手工工场为技术改革创造了条件、17世纪中期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对专利权的保护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能源及标志煤炭;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石油;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者有经验的工匠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含量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发生范围从英国向外扩散多国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德突出产业结构侧重点轻工业重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大工厂制垄断组织对外输出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经济思想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了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影响(1)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商业、交通运输业与农业变革全面发展。(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西方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垄断组织,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3)社会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两大阶级。(4)社会生活:积极: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发展,教育、体育等领域繁荣,人文素养提升,女性获得受教育权和工作机会。消极:贫富差距、居住条件的恶劣,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5)世界:世界面貌: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格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随堂演练】1.19世纪初的曼彻斯特,城市中心区域已经美化,城市东南建造起带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棉业富豪,开辟了宽阔的街道,路政得到改善,街道得到了照明。但在英国公共卫生专家眼里,“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的不幸超过了伦敦”。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空间 B.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完善C.城市化推动初等教育普及 D.市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曼彻斯特作为工业城市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多推动了“开辟了宽阔的街道,路政得到改善,街道得到了照明”,但同时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拉大,工人阶级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恶劣,出现“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的情况,这整体反映了工业革命改变生活空间,故选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但达不到全面完善的程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初等教育的问题,不能得知初等教育“普及”,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排除D项。故选A项。2.据统计,1871—1914年,英国进行了30场殖民战争。在此期间,英国、法国和荷兰至少打了100场战争。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据此可知,当时()A.殖民战争摧毁传统霸权 B.工业革命决定战争频次C.商业革命影响列强关系 D.帝国主义带来沉重灾难【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871至1914年的欧洲。根据材料“1871—1914年,……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可知,1871年至1914年期间,欧洲殖民者发动了一系列殖民侵略及殖民争霸的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去了沉重的灾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战争对传统霸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不出工业革命对战争频次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商业革命对列强关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并获得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公司最初不雇佣政客,用和平方式谋求商业利益。到17世纪下半叶,大批政客和军事人员进入公司,“手持刀剑做生意”成为信条。这变化主要是由于()A.主流经济思想的改变 B.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C.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D.政治体制与统治集团的变更【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家由私人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同时受到国家的支持,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B项正确;17世纪英国主流的经济思想仍为重商主义,排除A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基本完成是在18世纪中叶,排除C项;英国的政治体制变更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下体,排除D项。故选B项。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急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答案】D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引发环境污染)【解析】“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脱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环境污染问题是由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造成的,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故选A项;……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是贫富悬殊差距太大,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且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涉及社会精神危机,排除C项;1873年汽车还没有出现,世界第一辆汽车是1886年诞生的,排除D项。【答案】A【复习任务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大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贸易体系三大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间1945年1945年1948年宗旨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加强国际货币合作,为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救急)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救穷)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作用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总体影响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矛盾;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随堂演练】1.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980年,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地位。从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主要说明世界银行A.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B.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机构C.贷款的主要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D.是执行联合国决议的专门机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于改造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可知世界银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B项的职责应该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C、D本身说法有误,故B、C、D三项排除。2.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制度保障主要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C.世界各国关税壁垒森严D.经济半球化转向全球化【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水平逐渐下降,贸易总额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贸易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正确;世界贸易总额增长属于现象,不是制度保障,故B排除;关税壁垒森严并不会导致关税水平逐渐下降,故C排除;经济全球化也不属于“制度保障”,故D排除。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体制。这两次改变的共同之处是A.提高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B.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D.反映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答案】B【解析】1933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金本位体制,实际上美元贬值,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下降,故A项错误;3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故B项正确;30年代美国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体制,加剧了当时各国倾销战、货币战,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故C项错误;30年代美国迫不得已放弃金本位体制,使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大大降低,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难以实现,故D项错误。【对点练习】1.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A.世界市场的成型B.工业革命的冲击C.三角贸易的初现D.殖民体系的确立【考点】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解析】据材料可知,葡萄牙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种植园为奴隶,这可以佐证大西洋三角贸易,故选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而材料是三角贸易,此时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2.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考点】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是开辟新的商路,没有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不是快速形成,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答案】D3.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齐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A.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B.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C.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D.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答案】A【解析】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景亦受此影响,由此可见荷兰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故A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故B项错误;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该公司拥有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和他国签订条约的权力。荷兰正是凭借东印度公司的力量逐渐取代葡萄牙在东方的商业垄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17在英国兴起,18世纪在法国达到了高潮,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强调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主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4.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考点】荷兰的殖民扩张——海上贸易发达【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答案】B5.表1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年1731—1740年胡椒20.14.3茶叶0.029.26咖啡0.635.35棉纺织品62.5965.35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亚洲货物价值占比中胡椒明显减少,棉纺织品的占比略有提升,而茶叶、咖啡的占比大幅度提高,结合市场市场不断拓展的史实,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将亚洲的茶叶、咖啡大量运往欧洲,推动民众消费结构的变化,故选C项;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一时期仍处于工场手工业生产时期,且“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情况,并未提及在其他地区的贸易情况,无法得出“海上贸易霸主地位”,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65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6.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6世纪起到18世纪末,除了英国外,还有欧洲许多国家建立特许公司从事海外贸易,说明当时海外殖民扩张是存在多国竞争格局的,故选D项;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成为主要扩张形式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划分势力范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外扩张时的主要形式之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答案】D7.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答案】D8.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A9.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解析】据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性的期刊大量出现,反映出专业性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故选D项;“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说明科学研究的专业性,没有体现大众化,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科学期刊的增加,没有涉及到生活的改变,排除B项;科学期刊迅猛增加,而不是科学院,排除C项。【答案】D10.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从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1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1.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考点】工业革命【解析】据材料“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可知,英国此时开展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比印度手工生产具有价格、质量等优势,故选D项;“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说明印度此时还未开启工业革命进程,仍然是手工纺织,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逼迫等方式,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18世纪下半叶,英国就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排除C项。【答案】D12.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答案】A【解析】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的使用改变了多人协作的大农场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个人化、小型化的家庭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故选A项;“导致”表述过于绝对,且第二次工业革命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失业人口并未大量增加,排除B项;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已成为农业生产机器的动力来源,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农业机器的发明创新,而非农业规模,排除D项。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时间主要限于18世纪下半叶,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兴起,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而邮政服务对象扩大、数量增加和传递速度加快,都有利于信息传递、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故选C项。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是到19世纪中期,伴随一系列自然科学的突破性成就而产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而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邮政业与其他行业发展对比信息,且联系所学知识,也可以排除B项;邮政传递的信息不一定都与文化相关,故排除D项。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