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3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形态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

含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当今各国的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可分为两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资料: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特征: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人剥削人)制度。产生:自然过程:通过价值规律进行,即小商品生产者分化。资本原始积累过程:通过暴力手段进行,如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殖民贸易、贩卖奴隶、发行公债等。现状: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共有170个,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余个,联合国统计的最不发达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料: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产生:无产阶级政权的先例:巴黎公社(存在72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朝鲜、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越南、民主德国、匈牙利、中国、古巴、老挝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人口7870万(2001年7月),1945年9月2日独立,首都为河内。1975年5月赢得抗美救国战争胜利。1976年4月举行全国普选,7月宣布全国统一,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200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严峻的自然灾害,越南政府从容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为亚洲地区增速第二,仅次于中国,并成功组办东南亚运动会,提高了国际和地区地位。

2003年,工业真正成为越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占GDP的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高,出口最多。2003年越进出口总额达448.15亿美元,再创历史纪录。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奠边府抗法烈士纪念碑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八大自然景观下龙湾越南风光

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2千2百万(2001年)。1948年8月成立。1958年,宣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70年宣布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朝鲜每况愈下的国内经济形势刺激了经济变革。2001年10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开始督促实施市场经济,试图通过提高价格和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还放松了国外投资者对合资企业所有权的限制,宣布地方政府、党组织和工厂经理将拥有更多的决策权。但朝鲜采取的这些突然措施并没有改善国内恶化的经济形式。为了寻求出路,北朝鲜政府正在打出“核问题”牌,以期得到更多的国外援助。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著名的凯旋门平壤各主要路口负责执勤的女交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2001年8月高30米、占地10万平方米的朝鲜“祖国统一三大宪章纪念碑”在首都平壤落成朝鲜风光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502.2万(1996年),首都万象。

1975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取得政权后,消灭了所有的私营经济成份。

1986年,革新开放成为老挝的既定国策,政府开始尝试各种所有制形式。在农村,老挝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到2002年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但对一个内陆国家,实现工业化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课题。

2001年3月,老挝人民革命党提出加快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即到2005年,争取半数贫困人口脱贫,人均收入达500-550美元。到2010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人均收入达700-750美元。到2020年,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均收入将达1200-1500美元。。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风光老挝标志性建筑塔銮

面积万1.11万平方公里,人口1124.34万(2001年),首都哈瓦那(LaHabana)195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在马埃斯特拉山区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率领起义军进入圣地亚哥市。8日,起义军进入哈瓦那市,推翻巴蒂斯塔政权,成立革命政府。1961年4月16日,古在吉隆滩击败美组织的雇佣军入侵,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古巴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经济长期以来维持以蔗糖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基础工业比较落后,大部分机电产品、日用消费品及能源基本依靠国外进口;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2.73亿美元,人均2425美元(2001年统计)。古巴共和国古巴风光卡斯特罗古巴雪茄哈瓦那海滨摩尔城堡和拉美最早建造的灯塔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002年GDP总量102398亿元,比1952年增长38倍;进出口总额6208亿美元,比1952年增长200多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52年的8.6亿增长到10万多亿元。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世界之最:经济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增长、外汇储备增长、吸引外资在发展中国家、100多种重要产品产量。结论:2、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含义: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即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中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反映经济活动的组织与运行的不同特点。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参见p35)市场经济(参见p35)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二者关系:它们都属于生产关系系统的范畴,从不同层面反映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及其具体形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与此相联系的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的选择对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体制的选择: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也受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等国情的影响,所以,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同样的经济体制可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1、经济形态的含义指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采取的经济活动方式和经济联系形式。2、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为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氏族、家庭、庄园)自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在我国,墨家思想是典型的自然经济思想,太平天国推行的天朝田亩制度是自然经济的典型模式。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劳动交换的经济形态,其高级形式为市场经济。一、商品与价值1、《资本论》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资本论》论的是资本,资本是能够自行增殖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并表现在货币上。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在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资本主义矛盾都是从商品的矛盾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注解:①马克思给自己出的题目是撕破资本主义剥削的面纱。理解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研究资本主义交换的基本单位——商品,所有的东西迟早都会变为商品。②商品首先是一个外在之物,一个以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之物。2、商品的两因素商品(W)的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财富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范畴)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个性),历史范畴。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二者是商品的两因素或两种属性,是矛盾统一体。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交换

价值和交换价值不同商品能够相互交换,说明存在共同的东西,这就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问: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问: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统一性,二者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生产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范畴),商品交换的必要条件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历史范畴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为剩余价值奠定了基础;为其它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关系: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社会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意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决定价值量的因素①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②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③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关系-----成正比;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劳动生产率概念: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表示方法: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公式:参见P43。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价值量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关系

概念: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区别:社会分工、科技发展的差别及在生产中应用程度决定。

换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swf注解:

①但是,生产商品价值的并不是某种形而上学性质的劳动,只有耗费在生产有用产品或服务上的技术劳动才能够生产价值。

②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他人多。

③熟练劳动只是在强度上,而不是在特性上不同于非熟练劳动。

④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加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概念:是以交换为目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式。产生条件: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私有制(决定性条件)。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矛盾产生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矛盾解决:商品交换。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私有制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社会劳动: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二者矛盾:私人劳动不一定在事实上或数量上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它是决定商品经济一切内在矛盾的根源,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二因素都源于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使用价值

价值个别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交换资料:商品拜物教

概念:拜物教比喻对某种事物的迷信和崇拜。

商品拜物教指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的物化,个人被抽象的物(资本、货币)所统治。根源: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商品具有使用价值是物,具有价值,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物的人格化。商品体现人与人的关系(价值),通过物(使用价值)体现----人格的物化。商品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但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把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被商品(物)所掩盖。商品社会.swf二、货币1、货币的起源及其实质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和交换的发展揭示货币的本质。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当货币出现后,表现为价格。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一般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经历了从简单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1)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从交换看:物物交换,存在时、空、需要的矛盾。“供求双方的巧合”

1只=10把

等式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被动主动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任何另一种商品来。羊的价值在斧上表现出来,斧表现出羊的价值。(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等式∶

1只=10把1件50kg1克

从交换看:物物交换,需要矛盾有缓和。由一种商品的一系列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构成,羊的价值在一系列商品上表现出来。(3)一般价值形式

1只10把1件50kg1克∶=

等式

从交换看:商品交换,时、空、需要矛盾缓和。羊成为一般等价物,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可以比较。问:价值形式发生质变??(4)货币形式

等式∶

问: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克=

1只10把50kg1件金银成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问:价值形式发生质变??价值形式的演变.swf2、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1)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

涵义:用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量大小;

作用:使商品在量上可以比。

特点: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货币。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如元、角。问:为什么??问:商品价格、价值、货币价值的关系??②流通手段

涵义: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特点:必须是现实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经济危机在形式上具有可能。货币形态的发展经历了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阶段。问:为什么??货币形态的发展实物货币即商品货币如贝壳、布等

贵金属货币如金银、铸币代用货币如不足值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如银行券、信用卡(中国夏朝贝币)(金条)(西班牙古金币)(交子)(咸丰元宝)(招商银行信用卡)现代货币的定义现代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实货币和银行存款等。M0=通货(即现钞,包括硬币、纸币);M1=M0+金融机构活期存款——狭义的货币;M2=M1+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广义的货币;M3=M2+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最广义的货币;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如国库券、短期公司债券、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③贮藏手段

涵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作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不会发生货币过多的现象。特点: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④支付手段:

涵义:延期支付、清偿债务或支付税金等。产生的前提;商业信用(赊购赊销)。

支付风险使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扩大。为什么??

⑤世界货币

涵义: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职能:作为国际价值尺度、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财富转移。

五种职能的关系: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其他是派生职能。资料:纽约金库探秘.doc(2)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决定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用Q表示)

②商品的价格(用P表示)

③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用V表示)

公式:

PQM=V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M与PQ成正比、与V成反比

当支付手段出现时,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要进行调整。

调整公式为:M=PQ-PQ1(赊销金额)+PQ2(到期支付金额)-PQ3(抵消金额)V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发行量=经济增长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纸币损耗.

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doc三、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决定规律---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交换规律----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还受其他因素影响)。从短暂和个别现象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从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价值规律表现形式.swf2、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般作用: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具有有利和不利生产技术提高的双重作用;如造成社会财富浪费;两极分化等。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不是唯一的调节者;自觉利用。为什么??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创造决定决定决定私有制社会分工形成交换价值决定交换衡量大小价值量决定货币价格决定表现定义本质职能基本职能其它职能供求关系影响价值规律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主要作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流通规律纸币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及其面临的挑战1、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①马克思第一次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劳动创造价值,但不知什么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区分劳动的二重性。

古典政治经济学从配第经过斯密到李嘉图已有了劳动价值论,但既有科学的成份,也有非科学成份,马克思使之科学化。②马克思科学地解决了价值量的决定问题,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李嘉图认为是最差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时间。③马克思分析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古典政治经济学指出了二者的区别,但不了解二者内在联系。④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是社会历史范畴,不是永恒范畴。古典政治经济学视其为永恒的范畴。

⑤马克思把价值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古典政治经济学把价值理解为物的自然属性。⑥马克思研究了价值形式的发展,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历史(1)生产费用论(三位一体公式)—斯密、萨伊认为商品价值决定于它的生产费用(工资、利润、地租)把收入说成是价值的源泉,即劳动创造工资,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评:①混淆生产(价值创造)和分配(价值分配)。

②陷入由价值决定价值。

③否认剥削,为资本主义辩护。(2)效用价值论—萨伊认为商品价值由它的效用(使用价值)决定。评:①把使用价值和价值混淆,

②不能回答空气、阳光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3)供求决定价值论——墨子、马尔萨斯、萨伊认为商品没有内在价值,其价值由商品市场供求决定,供大于求,价值下降,反之。评:否认价值形成的基础,没有研究供求一致是的价值,供求影响价格。

(4)边际效用论——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这是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第一次浪潮挑战。认为物品有无价值决定于它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效用(最后单位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评:①主观价值论,无法计算价值,不同人、不同时期边际效用不同,

②可取之处:考虑了心理因素,边际分析方法可取。

(5)均衡价值论——马歇尔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第二次浪潮。认为价值决定于供求价格相交点,即用均衡价格代替价值。评:①供给价格决定于生产费用,需求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

②把市场价格与价值混为一谈,是一种折中和综合。(6)“创新”价值论——熊彼特即自动在化价值论,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过程非人化和自动化了。劳动者不是价值的主要创造者,自动化成为价值的决定者。评:机器或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的翻版,自动化条件下是复杂劳动,劳动生产率高。(7)知识价值论、信息价值论—托夫勒、耐斯比特

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过时,在科技急剧发展的今天,是知识、信息创造价值而不是劳动创造价值。评:①把知识与劳动相对立,片面强调知识、信息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抹煞了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实质,宣称知识、信息自行创造价值。

②知识是人类劳动的结晶或劳动成果,不是人类劳动本身,它自身不会创造价值,是知识的运用过程或掌握了更多知识的人类劳动创造价值。

参见:张鑫:《科学认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现实(1)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工业化初期是这样)。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劳动领域大大扩展,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价值总量却越来越大。应拓宽社会财富、劳动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如知识财富、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劳动创造价值。(2)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工作者与企业家的创新劳动在生产发展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发展使直接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相对越少,价值量与财富量不同比例增加。由此提出许多问题,如知识、科技、经营管理能否创造价值?价值论与财富论有什么区别?如何以此为依据指导实践?(3)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他指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

如何将劳动价值论应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补充材料:谷书堂、钱伯海的价值见解谷:认为劳动生产力、资本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而工资、利息、地租不过是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作贡献给予这些贡献者的报酬钱:认为生产诸要素(科技、先进设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所以按资分配不存在剥削,社会产品价值分解为V+M。两位向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2)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3)收入分配是否取决于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补充材料:吴易风价值的见解

他们与斯密和李嘉图弟子犯的是同样的错误。斯密虽然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无法贯彻始终。由于资本积累和私有产权出现后,资本、土地及其收入这些市场经济的现象严重困饶了他,使得他乱了思路,不得不认为,劳动价值论只适应简单商品经济而不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值一部分用来支付工资,一部分用来支付利润,一部分用来支付地租,于是他认为全部收人分解为这三部分而漏掉了不变资本,形成著名的“斯密教条。“工资、利润、土地是一切收入的源泉,彻底违背了劳动价值论”,从而引出了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可见,谷、钱的价值新见解不是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是斯密和萨伊的理论的翻版。2001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做出火车票提价20%-30%的决定。火车提价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火车票提价是应该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有利于铁路部门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有人提出,火车提价后火车乘客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航空部门和公路乘客却减少,结果,乘客不仅要承受高额票价,往往还要和黄牛党周旋,甚至受骗上当。有人认为,火车票提价是错误的,铁道部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部门,是依靠垄断地位而“敛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一个律师以申请复议的法律途径对铁道部正式提出了质疑,并要求取消春运涨价令。

案例1

讨论: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火车票提价的原因,是由于春节客流暴满。火车涨价可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调节客流,缓解春运客流过分集中对正常运输秩序的冲击。2000年春运实行浮动价格,使客流高峰时间分别是前、延后了3天,确实起到了削峰的作用。2001年北京地区春运期间日均客流最高峰只有47万人次,远低于2000年“五一”节的60万人次,这说明“价格”杆杠确实起到了调节客流的作用;二、有利于改善运输企业经营状况,调动运输企业增加运力的积极性。在实行上浮票价之前,铁路部门把春运当成包袱,实行火车票价格向上浮动后,由于增运增收,春运已经成为各种运输方式积极争夺的市场,这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三、可以改善旅客购票、乘客环境,可以使旅客走得更快捷、安全。

案例分析1(正方)一、火车票价不是市场调节价,属于政府定价,铁道部末经国务院批准而擅自涨价是违法的;二、价格调解供求的市场经济规律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是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或服务。而铁路运输并非如此。三、如果说火车票涨价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为了调节供求,削峰平谷。但调节供求该有涨有降,为什么铁路的票价从来都总是只涨价不降价呢。四、供求规律发挥作用时,产品的品质应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价格无论怎样变化,产品本身不应有任何变化。而据许多消费者反映,春运期间票价上涨的同时,服务质量反而下降,从而损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也未给消费者以应有的补偿。案例分析2(反方)

课堂(课外)分析

戏曲“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我织布;你挑水,我浇园。”问:这里是否体现商品生产?

古语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用商品生产理论解释,问:人们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

有一市场经济国家,其石油储量为10亿桶,可全部开采出来。该国石油年消费量为1亿桶,问:该国石油多少年会用完?为什么??上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币值仍然没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全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0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0件。

试计算:

1、该商品单位价格应为多少?

2、单位商品价值与价格偏离是多少?提示:①设货币币值不变,在供求一致条件下单位价格与价值一致,按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成反比的原理求今年单位商品价值。②按求过于供影响价格偏离价值假定按比例提高,求今年单位商品价格。计算题1

参考答案:根据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率=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率=1/1=1∴今年劳动生产率=1·(1+25%)=125%∴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00/125=0.80元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

∵全社会生产量商品量为1万件,社会需求商品量为1.5万件

∴社会必需的价值量为15000×0.80元=12000元

∴单位商品价格=0·80×15000/12000=1.20元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20元-0.80元=0.40元

结果:①该商品的单位价格为1.20元;②偏离价值0.40元。

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

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提示:①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

②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

计算题2参考答案

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

货币贬值后每元值==0.75元

答:①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50亿元

②货币贬值后每元值为0.75元。1400+400-350-250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发行货币量

150200=150亿元马经第1章讨论思考题.do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1章讨论思考题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二、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实质。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本节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包括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利润学说,抽象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建立起了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对揭示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必须从调整剩余价值的占有和分配着手。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区别货币与资本本质区别:看能否带来价值结论: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

公式起终点目的作用结果

共同点货币W-G-W不同的W取得使用价值交换的媒介被花掉都存在买和卖W和G、买者和卖者的对立等资本G-W-G'G

取得价值价值增殖流会并增值(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G—W—G'(=G+△G)因为它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等一切资本形式。

资本总公式矛盾: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等价交换)相矛盾,表现为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不(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产生”: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不会增殖。

解决矛盾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2、劳动力商品

概念: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有人身自由;一无所有。劳动力商品及其特殊性

产生过程自然过程(价值规律作用过程);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暴力过程)。使用价值:价值:即劳动,特殊性在于它能创造大于自身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特殊性见P59。还有一个最低限度、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G—W……P……W'—G'(G+△G)

PmA

v+mc

如何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时间上是分开的,劳动力的价值在流通领域中实现(等价交换),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生产领域中发生,劳动力的使用过程是生产商品、价值、剩余价值的过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包括物质消耗、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秘密只有到生产过程中才被揭示出来,流通过程掩盖了剩余价值的产生。等价交换等价交换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资料2-1:人力资本

概念:指现有的和潜在的劳动能力及其创造能力的总和。它体现在劳动者身上,是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不等于劳动力或人才,其含义更深,它强调人的巨大潜能及其可开发性,并将劳动力提高到最宝贵的经济资源高度来认识。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以及对人力资本的实际支配权只能归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人力资本在交易中无法让渡所有权只能让渡使用权,但对人力资本的实际支配权还是在人力资本所有者手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由市场来配置。

特点: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手段):资本家消费劳动力过程,生产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过程),特点见p61.价值增殖过程(目的):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过程),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

结论: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资本所有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二重性示意图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大于预付价值等于预付价值商品生产过程(价值形成过程)

假设生产1件产品: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需3小时的劳动。预付价值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价值(3元)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24元)(27元)(27元)创造新价值(3元)价值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假设生产2件产品:生产资料价值24*2元,劳动力价值3元,需6小时劳动。预付资本价值生产资料价值(48元)劳动力价值(3元)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48元)(51元)(54元)创造新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3+3元)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意义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划分意义:

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实质和真正来源,即只有V能带来m。

为考察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划分标准:在价值增殖中作用。 可变资本V: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身价值量,使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示方法

概念: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m′表示。

公式:①m'=——mv②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由m'=——mv得m=m'•v所以

所以,获取m的途径有:提高m'

(剥削程度),增加v(可变资本量)。-----用价值(物化劳动)表示-----用劳动时间(活劳动)表示

3、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现在: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时间

结果:m'=————--——--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m'=————--——--———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3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100%=150%原先: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3小时剩余价值生产.swf(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为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结果:m'=————--——--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m'=————--——--———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3小时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现在: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延长时间|3小时原先: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100%=300%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问:为什么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是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要求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求降低劳动力价值要求降低生活资料价值(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要求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要求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劳动生产率

超额剩余价值:•含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量:商品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的差额。•质(源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特点:是暂时的现象。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联系:本质一样;前者是一般基础和后者的起点。•区别:生产方法不同;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参见P65.(3)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

剩余价值规律内容: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要求。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

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4、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m(利润)来源的理论

(1)节欲说---西尼耳认为利润是资本所有者节制享乐(消费)的报酬。评:①

节欲是一种主观意志,不能计量,也不能创造财富;

积累与享乐并不矛盾。(2)“最后一小时说”---西尼耳

认为利润是工人在最后一小时创造出来的,“劳动时间每天缩短一小时,纯利润就会消失,缩短一小时半,总利润也会消失。”评:从价值创造看,先生产和后生产的产品,其价值都包括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工资和剩余价值。劳动日减少一小时或一小时半,只会使资本家减少这一小时或一小时半的抽象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会使其余劳动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消失。(3)劳动说、管理工资说--一般资产阶级经济学者

认为利润是资本家进行监督和指挥劳动的报酬。评:①抹煞了管理的二重性,混同了剥削活动和一般劳动,剥削收入和劳动收入的区别。

②不是消耗体力、脑力都是劳动,强盗、抢劫不是劳动而是抢劫活动,资本家指挥监督劳动是为了获取利润,具有剥削性质。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的管理劳动具有二重性:

①作为共同劳动的指挥者,其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必要的,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可取得收入。

②作为剥削活动的劳动是为了获取利润,具有剥削性质。

(5)人民资本主义说----贝利、加尔布雷斯等

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实现了“资本民主化”,人民大众都持有股票,人人都是资本家,利润归人民大众所有,不存在剥削。评:①股份资本是资本集中的工具,本身不改变资本所有制的性质。

②人民大众持有少量股份不会改变其经济地位。(4)“时差利息”说----庞巴维克

认为现在能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的价值大于未来能满足人们欲望物品的价值,其差额形成剩余价值。未来时差的存在,要求同一商品的“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进行交换时,“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等于这个差价的“贴水”。评:①心理感觉、时差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②心理感觉、时差是永恒现象,但利润不是。

5、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在当代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资本雇佣劳动,占有剩余价值(利润),反映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即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润)被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并不断用于积累,结果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富有,劳动者只拿工资不占有剩余价值,没有积累就没有财产,只能是无产者,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必然存在一个少数的资本家阶级与多数的无产阶级的不平等的对立,这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调整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办法,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二是资本家阶级拿出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分给劳动者。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第二种办法,于是出现了一个马克思当年没有预见到的中产阶级,他们既是劳动者,又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有积累就能成为投资者,就会有财产,从而缓和了矛盾,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当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大为扩展,提供剩余价值的主体有所变化,提供剩余价值的手段更文明等。现代资本主义这种变化正说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正确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利润,有积累才能再投资,最后越来越富,成为“共同富裕的有产者”,否则,无产者还是无产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再生产理论

概念: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类型: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内容: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生产关系的再生产。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概念:生产规模不变,m当作收入使用。G—W……P……W′—G′•G—W……P……W′—G′•G

PmPmAA

公式:①②③

结论:①m和v都是工人创造的,工人养活了自己和资本家。②

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剥夺剥夺者”合情合理。③

简单再生产不断生产出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c+v+mc+v+mc+v=1万¥c+v=1万¥c+v=1万¥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概念:生产规模扩大,m部分当作收入使用,部分用于积累。设:m′=100%,积累率=50%,c:v=8:2,技术不变,则:G—W……P……W′—G′•G—W……P……W′—G′•GPmPmAA

公式:①②③

结论:②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③资本积累不是节欲,而是有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决定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c+v+m=1.2万¥c+v=1万¥c+v=1.1万¥c+v=1.21万¥c+v+m=1.32万¥①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用无偿占有的m去榨取更多的m。

无偿占有m扩大剥削、资本规模榨取更多m

关系:

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源泉源泉即:获取更多m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预付资本的多少、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大小(在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4、资本有机构成

(1)资本构成:资本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取决于技术水平。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

表示。

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逻辑关系图

资本有机构成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物质形态价值形态基础、决定

反映

决定反映

表现反映密切联系有机结合资本构成(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趋势及其途径

资本有机构成存在不断提高的趋势,为什么???资本积聚:剩余价值资本化,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量,受剩余价值、资本积累量的限制,速度慢;资本集中:个别资本联合成较大的资本,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量,不受剩余价值、资本积累量的限制,速度快。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

资本集中途径:兼并和收购、创办股份公司。杠杆:竞争和信用。企业兼并视频.mpeg补充资料2-3:中外资本积累历程

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资本原始积累: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者,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没收、改造私有资本,苏联的援助、计划经济。工业化资本积累:发展市场经济、自我积累,利用外部资源。

中国资本积累:工业化资本积累:市场竞争,新殖民主义。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本部分分析社会各种资本形式的运动,分析再生产过程的结果,即m如何分配。资本划分非职能资本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经营资本借贷资本高利贷资本商品经营资本货币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流通资本现实资本(货币、实物等)虚拟资本(股票、债券等)剩余价值的分配平均利润地租企业利润级差地租产业利润银行资本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利息商业利润现实资本利息虚拟资本利息股息债息直接投资利息现金贷款利息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m(利润)的瓜分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生产成本: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公式:

用K表示生产成本,则有K=C+V

随着生产成本的形成,商品价值出现转化:

W=C+V+mW=K+mm=W-K•生产成本的补偿是企业实现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生产成本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生产成本的形成

生产成本(成本价格)对再生产的影响:

•生产成本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概念: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用P表示.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完全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利润的形成: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形成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

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mp:W=C+V+mW=K+mm=W-KP=W

-K剩余价值和利润是同一个东西,量上相等;(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C)的比率.

公式:P′与m′的关系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资本量的比率。区别

:质:m′表示资本剥削程度,P′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mc+vC=m先有m′

P′

后有mP为什么???m′转化P′为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P

′=

公式推导:

(3)影响利润率因素mc+v•

n=m′

n

得:年P′=m由:P′=c+vc/v+11

结论:影响利润率因素有:•剩余价值率(m′)的高低-----成正比;•资本周转速度(n)的快慢------成正比;•资本有机构成(c/v)的高低-----成反比;•不变资本(c)的节省----成反比;•工资水平(v)的高低----成反比2、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1)平均利润()的形成----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导致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率=社会M总额/社会总资本×100%∑m∑C×100%=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利润率下降利润率低的部门资本流出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利润率提高资本流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竞争竞争平均利润率

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各部门m与p发生量上的背离.

平均利润的形成更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利润率平均化是一种内在趋势,不是绝对平均化.

变动趋势:呈下降趋势。为什么???mpm′

P′P′P′质变、量变

(部门之间)质变、量变

(部门之间)质变量不变(2)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的形成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超额利润的形成:

公式:W=k+P含义: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与P联系:都是m的转化形式;与P的区别:P是不同部门竞争的结果,反映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超额利润是同一部门不同企业竞争的结果,反映同一部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作用

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

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为什么?参见P69。部门cvmwpp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w差额食品7030301302020120-10纺织80202012020201200机械9010101102020120+10合计240606036020603600′(4)马克思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①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上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②解决了从价值、m这些本质范畴上升到更接近经济外部表现的范畴所遇到的难题。理论意义:揭示出资本家结成一个阶级共同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整个无产阶级与整个资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要求得自身的解放,必须团结起来,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革命意义:现实意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发挥其在调节资源配置和m在各个部门分配、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用。•含义:又称商人资本,指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形成: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是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作用:对产业资本而言,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缩短流通时间,加速资本周转;从宏观看,有利于发展社会分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1)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3、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职能: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W′—G′

)。•

公式:G—W—G'•要求:商业资本数量不能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2)商业利润•概念: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来源途径: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形成的价差。

生产价格=k+p+h•质:产业工人创造的m,是m的转化形式。•量:p(平均利润)为什么??•平均利润个生产价格的调整;P′=社会m总额/(产业资本总额p+商业资本总额h

)即:商业资本作为一种职能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商业资本按低于生产价格向产业资本购买商品,按生产价格买给消费者,两者差价形成商业利润。

举例说明商业利润的产生

假定一年中整个社会产业预付资本为720C+180V=900亿元,m′

=100%,C全部转移,则一年社会总产品价值为:

W=720c+180v+180m=1080亿,产业资本P′=180/900=20%

若有商业资本独立销售1080亿元商品,需投资100亿,则:社会总预付资本为1000亿,P′=180/1000=18%,按等量资本取得等量报酬原则:

产业利润为162亿(=900×18%);

商业利润为18亿(=100×18%,不考虑商业费用及其补偿)。产业资本按出厂价1062亿,商业资本按零售价1080亿出售全部商品。实现等价交换。

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转移、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流通过程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员工从事纯买卖活动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不可缺少。

如何理解商业资本对商业员工的剥削

商业员工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价值补偿商业员工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补偿纯粹流通费用后形成商业利润。补充资料2-4:商业费用及其补偿

概念:商业流通费用是商品在流通中耗费的费用。

补偿:生产性流通费用增加价值通过商品加价实现补偿;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价值,通过剩余价值扣除实现补偿,并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

分类: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如商品保管、包装、运输等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商品买卖活动发生的费用,如帐簿等。P′=(180-50)/(900+100+50)=12.38%产业利润P=900×12.38%=111.43亿元商业利润h=(100+50)×12.38%=18.57亿元商业资本增加投入50亿元纯粹流通费用,这时可分配的剩余价值为:180-50=130亿出厂价:720C+180V+111.43=1011.43亿元零售价:720C+180V+111.43+18.57=1080亿元续前例题:

含义: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体现职能资本、借贷资本和雇佣工人的关系。生息资本高利贷资本借贷资本区别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来源不同贷款对象和借款目的不同利息来源及体现关系不同

借贷资本形成: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结果。4、借贷资本与利息、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来源: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本,如固定资本折旧费、闲置待用流动资本、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1)借贷资本(2)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形成后平均利润分为两部分:

质: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报酬,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利息企业利润

量: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经营权的果实资本所有权的果实平均利润表现为企业利润与利息的对立,与雇佣劳动无关量的分割质的分割

利息率

公式: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

利率的界限:界于平均利润与零之间。

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供求状况;习惯与法律因素。

平均利息率:是把不同时点上的利息率加以平均。作用:调节资本供求,进而调节储蓄和投资。

概念: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算)利息量与借贷的货币资本量的比例。(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概念:指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银行资本

来源:自有资本、吸取的存款。

构成:现金和有价证券

职能: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和吸收资本资产业务:进行贷款和运用资本的业务中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