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5活 试卷(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3F/wKhkGWXcCoiAXBpRAALlPZcC4Lk245.jpg)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5活 试卷(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3F/wKhkGWXcCoiAXBpRAALlPZcC4Lk2452.jpg)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5活 试卷(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3F/wKhkGWXcCoiAXBpRAALlPZcC4Lk2453.jpg)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5活 试卷(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3F/wKhkGWXcCoiAXBpRAALlPZcC4Lk2454.jpg)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5活 试卷(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0/3F/wKhkGWXcCoiAXBpRAALlPZcC4Lk24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5活试卷(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文言文对比阅读25活版
翻译: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自从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一、对比阅读
对比分析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论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①。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②置缸上。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③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指南针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①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③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乃密布字印:
(2)量上一层厚五寸许
(3)方家以磁石磨针锋
(4)缀于针腰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木理有疏密置之不理
B.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
C.方家以磁石磨针锋以身作则
D.字平如砥中流砥柱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2)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4.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5.下列选项中对文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针使用时,可以放在水中、指爪上、碗唇上或者用丝悬挂。
B.缕悬法的步骤是先取丝,再用一点点蜡把丝粘在针上,最后在无风处悬挂。
C.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
D.写作此文时,交代了当时还无法推究磁石指南的原理。
6.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有卓越成就的,试从这篇短文中找出有哪些发现。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节选)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梦溪笔谈·权智》)
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用讫再火令药镕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用矛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值偷在市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以纸帖之
A.久之,各未能进B.何陋之有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D.弓手应声刺之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10.(1)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顺序介绍活板印刷的过程的,还补充说明了活板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一字多印、奇字旋刻、分类贮存等。
(2)文中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沈括《活板》)
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寻常用墨,先将松树流去胶香,然后伐木。凡松树流去香①,木根凿一小孔,炷灯缓炙,则通身膏液就暖倾流而出也。
凡烧松烟,伐松斩成尺寸,鞠篾②为圆屋,如舟中雨篷式,接连十余丈。燃薪数日,歇冷入中扫刮。凡烧松烟,放火通烟,自头彻尾。靠尾一二节者为清烟,取入佳墨为料。中节者为混烟,取为时墨料。
(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①香:松香,即松脂。②鞠篾:编竹条。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炀:________(2)则字平如砥砥:________
(3)则第二板已具具:________(4)伐松斩成尺寸伐: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燃薪数日,歇冷入中扫刮。
13.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选文首先介绍活版的活字制作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________”(用原文填写);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________的优点。
14.两文分别讲述了活字印刷和制墨的方法,两文都表述了怎样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咏绣障①
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②描。
绣成安③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①绣障:绣女的刺绣屏风。②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③安:安置、摆放
活板(节选)
宋沈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梦溪笔谈器用》
玉臂钗
宋沈括
朝士黄秉少居长安①,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予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予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②。世多谓前古民醇。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梦溪笔谈器用》
①黄秉:生平不详,熙宁中曾以驾部员外郎知沼州。②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③民醇:民风淳朴。④工作:手工制作。⑤卤拙:粗糙笨拙。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持就火炀之()②一板已自布字()
③后人不能为也()④世多谓前古民醇()
16.请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②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
18.《玉臂钗》中,为何认为后世“物多不精”,不及“古物”?
19.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一个“活”字。请结合原文内容分别概括(每则材料概括一处)。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精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说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有删减)
(乙)
极星测量
汉以前皆以北辰①居天中,故谓之“极星”。自祖亘②以机衡考验天极不动处,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熙宁中,余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机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
(选自《梦溪笔谈·象数一》卷十七,有删节)
①北辰:北极星。②祖亘:即祖暅,祖冲之之子。
2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有奇字素无备者查阅词典法:①没有染色的绢;②朴素;③真情;④向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_____
(2)不若燔土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3)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参考成语法:记忆犹新_____
(4)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_____
21.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用“/”标两处)。
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故谓之“极星”。
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两文,简要分析毕昇与沈括在科技研究方面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深圳文化小分队”在深圳市毕昇印刷文化博物馆看到了元人王祯的轮盘捡字法,对此很感兴趣,回来后查阅了以下资料: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梦溪笔谈》)
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圆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版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也。
(文段节选自百度词条“农书·造活字印书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24.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则字平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纸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字数取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参照本学期所学的“留替调补删”翻译五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
26.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溪笔谈》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丰富科学知识的笔记作品,反映了北宋的许多科技成就。
B.甲文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C.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应为“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
D.乙文中的轮盘捡字,是在活字印刷的基础上“活”的进一步突破,科学地提高了效率。
27.小青和小春打算根据两文,画一个表格,更清晰的了解这两种技术的突破,请你帮他们完成表格未完成的内容。
人物毕昇王祯
名称活字印刷术轮盘检字法
过程制字①________
排版置活字
印刷捡字
“活”体现在②_______、排版、印刷、________③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嬴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沈括《活板》)
2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2)则字平如砥(3)用讫再火令药镕(4)殊不沾污
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①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盖穹隆/盖以诱敌B.即省龙机/吾日三省吾身
C.合契若神/若屈伸呼吸D.自古所来/自李唐来
31.用三条“/”给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32.请根据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请分别从文中找一个字概括活板印刷术、地动仪的主要特点。_______
(2)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③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容,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容,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钱氏据①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肤箧⑤。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⑥其精练。
(选自《梦溪笔谈》,稍有改动)
①据:统治。②喻皓:著名工正。③束:紧密相来。④六募: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⑤陆箧:箱子。⑥伏:佩服。
3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持就火炀之就:______
(2)则第二板已具具:______
(3)则以纸帖之帖:______
(4)但逐层布板讫讫:______
3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35.阅读文并用原文内容填上空,完成活版印刷的步骤。
先设一铁板——(①______)——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②________)——以一平板按其面
36.《梦溪笔谈》涉及古代中国的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以上两则文言文都出自《梦溪笔谈》。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活板,喻皓巧妙地解决了“塔动”的问题。他们解决难题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节选自《天工开物》)
①埏(shān)泥:揉合黏土。②汲: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③错:交错,错杂。④趾:脚。⑤戛:刮平,削平。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
(3)持就火炀之就:
(4)人逐数牛错趾逐:
38.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木为之者。
A.康肃笑而遣之B.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40.两文都按程序顺序介绍了相关知识,请任选一题作答。
(1)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文介绍了“活字印刷术”从制字、排版到印刷的程序。请用思维导图、示意图、连环画、表格或其它你喜欢的方式,直观展现活字排版的过程。
(2)实心粘土砖是我们北方民间建筑的主要原材料。请用思维导图、示意图、连环画、表格或你喜欢的其他方式,直观展现古人“埏泥造砖”的过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1)于是,就。(2)左右,上下。(3)动词作名词,指针尖端的部分,即针尖。(4)联结2.C3.(1)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
(2)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沙糖。
(3)磁石的指南,如同柏树的指西,没有谁能确切地说明它们的道理。4.时间顺序。5.C6.①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②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③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句意:于是密密地排列字模。乃:于是,就。
(2)句意:最上面的一层约有五寸多厚。许:左右,上下。
(3)句意:行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锋:动词作名词,指针尖端的部分,即针尖。
(4)句意:系在针的中间(位置)。缀:联结。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含义。
A.纹理/理睬;
B.靠近/完成;
C.两个“以”都是“用、拿”的意思。
D.指磨刀石/砥柱山,像砥柱山(在中国三门峡)那样屹立在黄河激流中,喻中坚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重点词:若,如果;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则,那么。
(2)句重点词:此时,这时候;尚,还是。
(3)句重点词:犹,犹如,好像;莫,没有,不是;原,探究,推究。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文章介绍了福建和广东一带用过了冬的成熟老甘蔗白糖的制作方法,且是按照白糖的压榨方法、制作过程的先后来说明的,先“榨汁入缸”,然后“以瓦溜置缸上”“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可见使用的是时间顺序。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C.有误,根据“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可知,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所以选项中“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说法不当,所悬挂的环境还需要“无风”;
故选C。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梳理文章内容,根据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可知,发现了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
根据“水浮多荡摇……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可知,发现了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用缕悬法最好;
根据“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可知,发现了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
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至今珍藏着。
我国南方的福建和广东一带有过了冬的成熟老甘蔗,它的压榨方法与前面所讲过的方法一样。将榨出的糖汁引入糖缸之中,熬糖时要通过注意观察蔗汁沸腾时的水花来控制火候。当熬到水花呈细珠状,好像煮开了的羹糊似的时,就用手捻试一下,如果粘手就说明已经熬到火候了。这时的糖浆还是黄黑色,把它盛装在桶里,让它凝结成糖膏,然后把瓦溜(请陶工专门烧制而成)放在糖缸上。这种瓦溜上宽下尖,底下留有一个小孔,用草将小孔塞住,把桶里的糖膏倒入瓦溜中。等糖膏凝固以后就除去塞在小孔中的草,用黄泥水从上淋浇下来,其中黑色的糖浆就会淋进缸里,留在瓦溜中的全都变成了白糖。最上面的一层约有五寸多厚,非常洁白,名叫“西洋糖”,下面的一层稍带黄褐色。
行家用磁石磨成针(的形状针头锋利),于是可以指向南方,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手中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独好的茧丝一缕,用芥菜的种子蘸蜡(抹在上面),系在针的中间(位置),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则针常常指向南方,其中有的针则指向北方。余家(的方法)指南指北的都有。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柏树的树枝长的都是朝西的)一样,不能推究出其中的道理。
7.完毕,终了烘烤善于、擅长恰逢、正赶上8.D9.(1)先设置好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2)弓兵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杀死了,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取胜的。10.工作程序(或时间顺序)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
7.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讫:完毕,终了;
(2)句意为:用火烧使它坚硬。炀:烘烤;
(3)句意为:善于使用长矛。善:善于、擅长;
(4)句意为: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适值:恰逢、正赶上。
8.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则以纸帖之”,意思是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之,代词,指字模。
A.句意为: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之:凑足音节,无实义;
B.句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宾语前置;
C.句意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之:宾语前置,不译;
D.句意为:弓兵话刚落举手就刺。之:代词,指小偷;
故选D。
9.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设,设置;以,用;冒,覆盖。
(2)应声,话音刚落;毙,杀;盖,大概;乘隙,指乘其分神不备。
10.考查内容理解。
(1)甲文介绍了制作活板的过程:设置铁板→纸灰冒之→板上置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印刷;据此可知是按照工作程序/时间顺序加以说明的。
(2)根据乙文“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可知,弓手是利用与小偷说话的机会将小偷杀死;且在结尾点明原因(盖乘隙也),即“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
参考译文:
甲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乙
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兵,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畏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小偷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惟与这位弓兵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兵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兵因公事来到码头,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来势迅猛,不可躲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兵忽然对小偷说:“县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县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小偷说:“好。”弓兵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
11.烘烤磨刀石准备(好了)砍伐12.(1)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根本不会被弄脏。
(2)让松木在里面一连烧上好几天,冷歇后人们便可进去刮取(墨料)了。13.极为神速(或“瞬息可就”)胶泥制字模14.活字印刷和制墨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两文都表述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赞叹之情。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炀:烘烤;
(2)句意: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3)句意: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了);
(4)句意:先把松木砍成一定的尺寸。伐:砍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殊:根本;
(2)燃薪:指烧松木;数:几;扫刮:刮取。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印数越多”,找到甲文“若印数十百千本”,联系后文“则极为神速”“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制作的速度快;即“极为神速”“瞬息可就”。
根据题干提示“与木制字模作比较”,找到甲文“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此句先介绍了木制字模的弊端,又介绍了胶泥制字模的优点。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介绍了活板制作与印刷的过程体现其字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字模制作活、拆版活的特点,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表现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赞美;
乙文首段先介绍了取松脂的过程,第二段介绍了取墨料的过程,制墨同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表现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赞美。
参考译文: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墨是由烟(炭黑)和胶二者结合而成的。一般用墨,先使松树中的松脂流掉,然后砍伐。流掉松脂的方法是,在松树干接近根部的地方凿一个小孔,然后点灯缓缓燃烧,这样整棵树上的松脂就会朝着这个温暖的小孔倾流出来。
烧松木取烟,先把松木砍成一定的尺寸,并在地上用竹篾搭建一个圆拱篷,就像小船上的遮雨篷那样,逐节连接成长达十多丈。让松木在里面一连烧上好几天,冷歇后人们便可进去刮取(墨料)了。烧松烟时,放火通烟的操作顺序是从篷头弥散到篷尾。从那靠尾一二节中取的烟叫作清烟,是制作优质墨的原料。从中节取的烟叫作混烟,用来做普通墨料。
15.靠近别自、另外做、制作、制造认为16.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17.(1)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字印,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
(2)恰好遇到一个道士在修治过去宫殿里的石渠,在石头下面发现一枝折断的玉钗。18.因为古代民风淳朴,工匠们制作东西时十分的用心,一丝不苟;而当今风俗虽然奢侈,但工匠们在制作时的用心程度赶不上古人。故“物多不精”。19.《咏绣障》中,绣女们在屏风上绣出的花朵活灵活现(格外鲜活),十分的逼真,将屏风放置在春日的花园里,竟然引得黄莺离开柳条飞了下来。
《活板》中的“活”体现在:①字印活——字印用胶泥刻制,一字一印,按韵部分类贮存,灵活选用。常用字多预备,生僻字随时刻制。②排版活——在铁板上置一铁范,根据文章内容,灵活选字印排版。③印刷活——印刷时,一板印刷,一板己另外布字,第一板印完,第二板已经准备好,轮流使用,十分灵活。④贮存活——字印不用时,用纸,一韵一个标签,分类储存。
《玉臂钗》中的玉臂钗,两头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可以伸展,还可以合起来使它变成圆形,十分的灵活,方便使用。
15.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持就火炀之: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②一板已自布字: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自:另外。
③后人不能为也:是后人不能做到的。为:做、制作、制造。
④世多谓前古民醇:世人多认为往古民风淳朴。谓:认为。
16.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意思是世人多称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据此可断句为: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①以:用;帖:前一个用作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标签;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之:代活字。
②值:正赶上;理:修理;故宫:旧时宫殿;折:折断。
18.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说明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各种手工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19.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咏绣障》中,“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说明绣女们绣的图案活灵活现、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黄莺飞下柳条,向着绣障中的花间飞来。
《活板》中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一个“活”字,如“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说明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说明贮存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说明做法是活的。
《玉臂钗》中“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是说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方便使用,说明玉臂钗灵活多变。
参考译文:
活板(节选):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玉臂钗:朝廷命官黄秉年轻时居住在长安,有一次游骊山,正碰上一个道士在修治旧时宫殿的石渠,在石头下发现一支折断的玉钗,钗头刻成凤首的形状,都已残缺,然而制作的精巧,是后人不能做到的。我又曾路过金陵,见有人发掘六朝君主的陵墓,得到很多古物。我曾看到一支玉臂钗,两头都设置转动机关,可以弯曲、伸直或使之变成圆形的,几乎看不出有缝,而为九条龙所环绕,制作功夫可比鬼斧神工。世人多认为往古民风淳朴,手工制作大都粗糙笨拙,其实大不是这么一回事。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民风淳朴则各种手卡制作都一丝不苟。后世风俗虽浮华奢侈,而在工艺上的用力不及古人,所以造出来的器物多不精致。
20.向来比得上/及/如还(是),仍然(仍旧)正/才/刚刚21.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22.示例:就用纸来活字,每个韵部都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示例:汉代以前,人们都认为北辰星(北极星)处在北天的正中位置,所以称之为“极星”。23.示例:毕昇与沈括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毕昇在印刷实践中,观察到活字印刷的便捷,想出常用字和生僻字的不同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现用燔土刻字效果更好。沈括在观测极星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改进观测方法,使极星观测的位置更精确。
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根据查阅词典法中的“向来”适合本句意思,可知应选④“向来”;
(2)句意为:不如火烧过的胶泥字。根据“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的“若”是“如”(或比得上/及)的意思,推知,本句也是“如”(或比得上/及)的意思;
(3)句意为:实在北极星所在天区的尽头,其视觉定位距北极星还有一度多。根据成语“记忆犹新”中的“犹”是“还(是),仍然(仍旧)”之意,推知,本句也是“还(是),仍然(仍旧)”之意;
(4)句意为:才使得北极星完全在窥管中游动。根据上文“凡历三月”和后文“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可知,此处的“方”是“才”的意思。
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意思是:就另外画一张图。图为一正圆形,于是画北极星的运动位置于圆形中。“别画为一图”动宾结构,应在“图”后停顿;“图为一圆规”主谓结构,应在“规”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
2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以:用。帖:用标签标出。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贮:存放。
(2)重点词语:皆:都。以:认为。北辰:北极星。居:位于:天中:北天的正中位置。故:因此,所以。谓之:称之为。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每一字皆有数印,……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常用字和生僻字的不同使用方法,是毕昇在印刷实践中实践的结果;“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说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也说明了是实验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可知,毕昇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
根据乙文“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可知,从“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到“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到“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是长期观察、记录,并不断改进观测方法,具体实践的结果,因此,沈括也与毕生一样有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如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乙)
汉代以前,人们都以为北辰星处在北天的正中位置,所以称之为“极星”。自从祖暅用玑衡加以观测验证,才发现北天极点不动的位置,实在北极星所在天区的尽头,其视觉定位距北极星还有一度多。熙宁年间,我受命提举司天监,掌领历法官的职事,曾杂考星象历法,用浑天仪观测考求北极星的位置。夜初时分,北极星在窥管中,不多时候就游出于窥管之外了。以此知道窥管太小,不能容纳北极星游动转行的范围,于是渐渐扩展窥管来观测它。如此历时共三个月,才使得北极星完全在窥管中游动,始终看得见而不会再隐去。然后知道北天极点不动的位置,距离北极星最远还有三度多。当时每当北极星进入窥管,就另外画一张图。图为一正圆形,于是画北极星的运动位置于圆形中。凡是初夜、中夜、后夜所见的位置都具备,分别画在图上。这样共制出二百多张图,北极星才一直在设定的圆形内循环运动,运行轨迹夜夜不差。
24.磨刀石靠近标签,用作动词(或“”均可)完毕25.(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
(2)一个人在中间坐着,左右两边都可以推转(轮盘)摘字。26.C27.造轮制字贮存、拆版、字印数目等置字、捡字、还字等
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那么字平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②句意为:拿着靠近火烤。就:靠近;
③句意为:用纸标签它。帖:标签,用作动词;(或“”均可)
④句意为:字都取用完了。迄:完毕。
2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素:平时;奇字:生僻字;旋:随即、不久;
②中:在中间;俱:都。
26.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文言知识。
C.有误。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意思为:因为用人去找字很难,用字去靠近人就很容易。因此,正确断句为“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
故选C。
27.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第①空,由乙文“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意思为:造轮盘法。用轻巧得木头做一个大轮盘,轮盘的直径为七尺,轮盘中心有轴高三尺左右。可知,王祯制字用的是:造轮法。
第②空,“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为: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可概括毕昇的“活”体现在:制字、贮存、拆版、字印数目等。
第③空,由“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字……字数取迄,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也”,意思为:共有两个轮盘,一个轮盘按韵铺排活字,一个轮盘放杂字,一个人在中间坐,左右两边都可以推转捡字……活字取用完后,还可以按韵补还回去,两种都很方便。可概括王祯的“活”体现在:置字、捡字、还字等。
参考译文:
在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异,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造轮盘法。用轻巧得木头做一个大轮盘,轮盘的直径为七尺,轮盘中心有轴高三尺,用大木板凿孔,上面做横架,中间用轮轴穿过去,下面钻有凹臼,把轮盘立在上面,用圆竹匾铺在上面作放置活字的版面,分格编号,从上到下依次铺排。共有两个轮盘,一个轮盘按韵铺排活字,一个轮盘放杂字,一个人在中间坐,左右两边都可以推转捡字。因为用人去找字很难,用字去靠近人就很容易。这就是转轮的办法,不费劳力坐着就可以做到,活字取用完后,还可以按韵补还回去,两种都很方便。
28.(1)烘烤(2)磨刀石(3)完毕(4)一点也不29.(1)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
(2)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30.D31.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32.活、巧/奇不易变形便于取用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28.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炀:烘烤;
(2)句意为: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3)句意为: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讫:完毕;
(4)句意为:绝不会被弄脏。殊不:一点也不。
29.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设,设置;其上,在……上面;以,用;冒,蒙、盖。
(2)句重点词语:更互,交替、轮流;瞬息,极短的时间;可就,就可以完成。
30.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
A.盖:盖子/原来;
B.省:观察/反思、反省;
C.若:像/你;
D.自:均为“自从”;
故选D。
31.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制作的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八尺,样子像倾斜的酒杯。“地动仪”是一个名词,不能分开;“以精铜铸其器”介绍其制作原料;“圆径八尺”介绍其大小;“形似倾樽”介绍其外形;据此断句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3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甲文中“每字为一印”可知,每个字一个字模;可见字印灵活;
结合甲文中“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可见排版布字是灵活的;
结合甲文中“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可知,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可见印刷是活的,排版过程调配很灵活;
结合甲文中“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出现频率高的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以备不时之需,可见字印数目活,刻好的字运用灵活;
结合甲文中“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可知,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贴上,每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存放起来,以便下次印刷,可见选字的方法活,刻字存储方便,拆版时很灵活;
结合甲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用讫再火令药熔”可知,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可见做法是活的,制字取材容易简便,做法灵活;据此可知,活板印刷术的特点是“活”。
乙文中“张衡性精微,有巧艺”意思是张衡性情谨慎,有精巧的技艺;“观之莫不服其奇丽”意思是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美丽。据此可知,地动仪的主要特点是“巧(奇)”。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根据甲文中“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胶泥具有不易变形,易于取用的特点;
第三空,根据乙文中的“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可知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参考译文:
甲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绝不会被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取得,到今天还珍藏着。
乙
张衡性情谨慎,有精巧的技艺。(他)制作的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八尺,样子像倾斜的酒杯;它的盖子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上面用篆文作装饰;外面刻有八条龙,嘴里衔着一颗铜丸,(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它的发动机关都隐藏在形似酒杯的容器中,周边看不出边际,就像一个整体。地动仪的机关一发,龙就突出铜丸,蟾蜍张开口接住铜丸,声音于是振动传播,工作人员发觉后,立即观察机器,其余的七条龙头没有吐出铜丸,就知道地震从哪边发出,配合默契就像神仙一样,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叹服地动仪的神奇美丽。从古代以来,不曾有过。
33.靠近准备(好了)做标签完毕34.(1)两块板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
(2)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3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持就火炀之36.示例:要善于思考和钻研;既要善于传承,更要学会创新,不要因循守旧。
3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靠近。
(2)句意: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
(3)句意:就用纸条给它做。帖:用标签标出。
(4)句意:只要逐层铺好木板。讫:完毕,终了。
3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更互:交替、轮流。就:完成。
(2)履:踩踏,走。相持:互相支撑。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由“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可知,第一空: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由“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容,则以一平板按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瓷砖买卖合同
- Unit 3 Family Matters Understanding ideas Like Father,Like Son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课 第4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5购销合同范本
- 森林安全监管方案
- 企业派驻合同范例
- 网状吊索拱桥施工方案
- 黔东南绿化草坪施工方案
- 新生儿黄疸早期识别课件
- 医药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
- 新生儿气管插管操作评分标准
-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100道(全册完整)
- 冷轧工程专业词汇汇编注音版
- 小升初幼升小择校毕业升学儿童简历
- 第一单元(金融知识进课堂)课件
- 五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 介入导管室护士述职报告(5篇)
- GB/T 37062-2018水产品感官评价指南
-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毛坯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