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_第1页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_第2页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_第3页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_第4页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想体现这个基本理念,就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既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又能使能力得到培养,就应该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的教材结构。“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准确把握数学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加工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进而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使教材更具动态化、情趣化、生活化,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准确理解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节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一)单元之间的调整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第三单元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是分数的加减法,学生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及质数合数的概念,如果接着学习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然后利用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加减。第二、四、五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序,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第三单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第二单元或者最后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如果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也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通过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加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好的进行课内外的拓展。(二)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顺序,对教学内容做重新调整。如: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学完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了比例尺,接着是正反比例应用题,由于安排有点零乱,我打破了原教材编排,在教学时,我把比例尺和正反比例应用题进行了调整,学生学习的知识更为系统和完整。(三)课内调整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节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如,四年级上册的垂直与平行,两个概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境及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整这两部分内容,最后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挖掘数学教材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更有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一)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最近,我校举行数学优质课大赛,每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找到秒针,接着,体验生活中“1秒”的实际意义。“众数”一节课,通过调查同学们爱看的电视节目,爱吃的冰激凌,同学们的身高,穿的鞋码,理解众数的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数学思想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灵活地设计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进而求出其面积,这让学生体会了转化的思想,这种转化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大量用到,梯形要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圆形要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圆柱要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只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这种思想,在教学中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又如“植树问题”,通过画图理解,让学生明白了沿线段植树,有三种不同的情况,棵树可能会比段数多一,也可能会比段数少一,还可能与段数相等,画图直观形象,数形结合的思想会帮助学生解决很多抽象的问题。师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运用“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就可以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思想无处不在,从而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拓展补充课外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和丰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除了对课本内容合理进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精心设计练习,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对我们的教材适当补充一些延伸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内容,将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一)增加课外小资料的了解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时,可以补充”你知道吗”?让学生理解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7位,比国外至少要早1000年。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让学生理解,此类题目在一千五百年前,《孙子算经》中已经有所记载。通过补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形中也进行了思想教育。(二)设计开放性的习题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在教学中,不妨在老师的指引下,把课本“死”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如:学习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后,让学生思考:把一个长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可以得到什么体?体积有几种答案?如果把一个圆柱切成两部分,有哪些切法?剖面是什么形状,怎样计算剖面的面积?还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多创造、多参与,体会到创造的成功感与喜悦感。(三)注重孩子的操作能力的培养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的大小》,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题:自己做一个转盘,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要使指针转动后偶尔落在绿色区域,而落在红色、黄色区域的次数差不多,应怎样涂色?先试着涂一涂,再转动若干次,看看结果怎样?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动手实践中,而且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想法进行富有个性的设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