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广益实验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鲁滨孙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盖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野猪,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给他起名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B.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伦敦,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第二次出海是去非洲经商,这次他成功了;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摩尔海盗,被俘虏沦为奴隶,逃出来后抵达巴西;第四次航行的目的是去非洲贩运黑奴,但在海上遭遇飓风,沦落荒岛。C.《水浒传》中的晁盖人称“托塔天王”。因与刘唐、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然后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后在讨伐祝家庄的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D.《水浒传》中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却一再受到高俅陷害,最终“醉打蒋门神”“雪夜上梁山”。林冲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本书了“官逼民反”的主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蛮横/横竖诬蔑/竹篾砾石/矍铄撞骗/接踵而至B.苍劲/劲道颠簸/簸箕什么/什物迂回/长吁短叹C.瞭望/燎原缅怀/沉湎翌日/后羿衰竭/怒不可遏D.载途/记载连翘/翘首驰骋/招聘拙劣/相形见绌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B.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2015年米兰世博会秉承以往世博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反映了各国人民探索人类发展路径、追求幸福生活。修改:将“反映”改为“表现”。B.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修改:将“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调换位置。C.《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追求美好爱情的故事。修改:将“塑造”改为“讲述”。D.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修改:在“被视为”前加“这种黄色”。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深圳警方全力开展扫黑除恶的专项斗争,近期成功打掉流窜作案的一个犯罪团伙。B.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是由于人们普遍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原因。C.如何加强共享单车规范停放的管理,维护环境秩序,目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D.远在老家的外公外婆在电话里说,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助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即可说明议论,又可用了抒发感情,如《爱莲说》、《马说》。B.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古代写作中,量词使用较少,例如“一狼径去”“船头坐三人”。C.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因多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D.古代常用特殊称谓指代年龄,如《桃花源记》中“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指代小孩。7、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解说: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B.鹏之徙于南冥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解说:这句话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迁徙作类比,说明事物都有所凭借。C.《读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中级以上知识分子编辑的一本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解说:这句话句式杂糅。D.安塞腰鼓天衣无缝暴风骤雨怒不可遏解说: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睢》)②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子衿》)③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承相》)⑤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北冥有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大鹏迁徙南冥的磅礴气势。10、学校语文组筹备“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活动时,找到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对于很多人而言,最早接触并体会家国情怀是在传统诗词中。通过历代诗人留下的优秀诗词,让我们拥有了家国情怀。②在唐代边塞诗里体现出的磅礴的家国情怀,每每读来无不令人为之惊叹和振奋。譬如: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坚毅;(甲)“(乙)”的(丙);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矫健从容。③到了两宋时期,家国情怀更是成了传统诗词的主旋律。苏轼在他的词里怀古伤今,抒发报国之志,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激昂壮志(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胸。辛弃疾则在他的词中怀念沙场和军旅生涯,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Ⅱ)他希望力挽狂澜,实现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当然,除了上述所说的诗人外,还有很多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如陆游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表现了他报国之志未酬的悲愤与不甘。即便是婉约派的掌门人李清照,也有阳刚之气的诗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浩然正气,就应该长存于天地之间。④时光流转,风云变()。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家国情怀,本来就离我们不远,从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陪伴我们一生。(1)给加点字注音,在括号里填入汉字,对加点字笔顺做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A.磅礴(bó)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B.磅礴(bò)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ㄋ”C.磅礴(bó)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D.磅礴(bò)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ㄋ”(2)第①段画线句表达有问题,请你加以修改。修改:_______________(3)在第②段(甲)(乙)(丙)三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___)A.(甲)韩愈(乙)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丙)潇洒放任B.(甲)王昌龄(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丙)慷慨坚定C.(甲)孟浩然(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丙)飘忽不定D.(甲)苏轼(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丙)孤独高洁(4)在(Ⅰ)(Ⅱ)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___)A.(Ⅰ);(Ⅱ)。”B.(Ⅰ)。(Ⅱ)”。C.(Ⅰ)。(Ⅱ)。”D.(Ⅰ);(Ⅱ)”。(5)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家国情怀”的一项是(____________)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娘从乡下来万吉星①娘从乡下来。穿双廉价的平底鞋,站在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下,左手提个褪了色的帆布包,右手搭在额头上,尽量把头往后仰,眯着眼,才勉强看到了头顶上支离破碎的天空和几缕漏网的阳光。娘揉了揉有些混浊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奈与迷茫。②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完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早就接完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③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我仿佛看到:。④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接完孩子回家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屋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的,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院子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⑤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每次要站起来,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听见了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⑥在我印象中,娘的手是天底下最灵巧的手: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了细小的绣花针,做得了粗重的农活。我读初中时,为了偿还家里翻建老屋时欠下的债,娘就趁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这是极重的苦力活,关键是在寒冷的冬天,做这活儿对手的伤害特别大。冬天亮得晚黑得早,白天时间短,娘便每天清晨五点过就起床做瓦,有时天太黑,就用家里的马灯照着。冬天天气冷,有时早上泥水盆里会有一层薄薄的冰,娘便把冰敲开继续做。许多年以后,我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零度的环境中,赤手捧起泥片就着冰水做瓦的那种刺入骨髓的冷。每到冬天,娘粗糙的手便会裂开一道道往外渗着血珠的口子,抹上凡士林,除了让手变黑以外,并不起多大作用,于是娘的十个手指头上便缠满了一层又一层的胶布,有时我们不小心碰到那些渗血的口子,娘的手便会猛的颤抖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刻骨铭心的痛啊?⑦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少时夫妻老来伴,她需要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城市和衣柜里我为她买来的名牌服装,而是与父亲在农村的吵吵闹闹中度过快乐的晚年。与妻商量,决定送她回到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轻闲得很,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了,我再来帮你们带。”⑧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1.根据文章中与娘有关的事,完成下面的填空。娘从乡下来到昆明→(_________)→娘在城市坚守,独自坐在昏暗的客厅里→(__________)→娘返回农村老家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1)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2)读第⑤段划线句子“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联系上下文,发挥你的想象,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充“我”仿佛看到的画面。(30字左右)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娘的形象。5.文章第⑥段属于哪种记叙方法,该段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朱铁志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______;四是______。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庾太尉①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②,此儿神色恬然③,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见阿恭④,知元规非假。”(注释)①庾太尉:庾亮,字元规,位至司空,死后追赠太尉。《晋书·庾亮传》说他美姿容,作风严整,动由礼节。②怛(dá)之:使他害怕;惊吓他。③恬然:安静、无动于衷的样子。④阿恭:庾亮大儿庾彬的小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温太真尝隐幔怛之②或云2.翻译下面的句子。君侯何以为此?3.由选文中对亮大儿的描写,可知庾太尉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过矣过:错B.尔辈以此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C.比至国比:等到D.富民安邦富:富裕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2)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3.文中商於子采用了“类比”的方法来谈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四、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A项表述错误,驯养的是“山羊”,不是“野猪”;C项表述错误,晁盖是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的;D项表述错误,“醉打蒋门神”的是武松,不是林冲。2、B【解题分析】

A.hèng/héng,miè/miè,lì/shuò,zhuàng/zhǒng;B.jìng/jìn,bǒ/bò,shén/shí,yū/xū;C.liào/liáo,miǎn/miǎn,yì/yì,jié/è;D.zài/zǎi,qiáo/qiáo,chěng/pìn,zhuō/chù。故选B。3、B【解题分析】

A.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C.残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D.语序错误。“发扬”与“继承”对调位置即可。故选B。4、A【解题分析】

A项修改错误。属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生活”后面加上“的愿望”。【题目点拨】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5、C【解题分析】

A.语序错乱。应把“一个”放在“流窜”之前;B.词语搭配不当。把“突出的原因”改成“的严重性”;C.正确;D.词语累赘。把“今年麦子的收成”中的“麦子的收成”删除;故选C。6、C【解题分析】

“浪漫主义”错,是现实主义。故选C。7、A【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A项错误,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8、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没有语病。B.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却”改为“而且”;C.“随着”“使”两个介词连用,使句子缺主语,应删去“随着”或“使”;D.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或在“提升”前加“能否”。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9、(1)①窈窕淑女②如三月兮③但余钟磬音④波撼岳阳城⑤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⑥浮云游子意(2)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磬”“兀”“抟”等字词的书写。10、(1)C(2)修改:删掉“让”或者“通过”(3)B(4)D(5)A【解题分析】

(1)考查字音字词及笔顺。礴的读音是bó,据此排除B、D两项;风云变幻,据此排除A项,故选C。(2)考查修改病句,本句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者“让”。(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项错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是李白所写;B项正确;C、D两项错误,因为这两句诗不是边塞诗,没有体现出家国情怀。故选B。(4)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本题中的第一空填分号,因为前后两句意思相近,为并列关系;第二空的句号应在引号的外面,因为是引用的诗句,所以句号不能在引号里面。故选D。(5)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表现友谊不受时空的限制,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并没有“家国情怀”,故选A。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1)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2)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2.(1)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的话语,交代了娘晚去接孙女的原因,也表明此时娘正在跑去幼儿园,表现了娘当时着急、不安、内疚的心理。(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3.示例: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太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她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上的皱纹滑落,眉头紧皱,好像在嫌自己跑得太慢。4.(1)娘心疼体贴自己的孩子: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在城市中忍受着孤独与苦闷。(2)娘勤劳顾家:从娘粗糙的双手及在冬天农闲时做瓦补贴家用可以看出。(3)娘心灵手巧:从“缝得一手好衣服,做得一手好菜,拿得起细小的绣花针”可以看出。5.运用了“插叙”的记叙方法。不能删去。该段承接第⑤段中“我”第一次握娘的手的感受,补充了与娘的手相关的事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写出了娘手的灵巧和娘为了家庭的辛劳付出。【解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文章主要内容、重点句子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文章,根据题目要求作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根据第二段内容可知“娘因为表停晚去幼儿园接孙女”。根据第六段可知“娘在冬天做瓦补贴家用”。据此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和描写入手。作答时,需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现了主体的什么特点,再联系作者的心理或是感情即可。第一句话是对母亲的语言的描写,交代娘接孩子接晚了的原因,表现出娘的匆忙、急切、自责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我了解真相后自责与愧疚。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娘粗糙的手比作“锉”,把娘手上的青筋比作“蚯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娘的辛苦劳作。据此回答即可。3.此题为开放型题目,回答要联系上下文,并且符合当时的情形,写出母亲当时的着急和不安,表达生动、合理即可。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尤其应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从文中内容分析,第2段,写出了娘为了帮助照看孩子,离开故乡和老伴,帮着照看孩子所忍受的孤单和苦闷;第6段写了娘的心灵手巧和勤劳顾家。据此回答即可。5.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解答时,需要知道记叙顺序种类有哪些,再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作用即可。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文章第⑥段承接第⑤段中“我”第一次握娘的手的感受,补充了与娘的手相关的事情,写出了娘手的灵巧和娘为了家庭的辛劳付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据此回答即可。12、1.“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2.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4.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突出论证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5.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本文的题目即观点,原文中第一自然段照应题目,提出中心论点。即:“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点评:提取(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谈论话题的看法,观点。先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再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寻找原句,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用标题概括回答的。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一自然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自然的两个故事,引出了中心论点“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也作为论据证明了论点,同时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点评:议论文首段的常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知道,即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下文的议论具有了针对性。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但基本上概莫能外。3.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已给出的信息,我们不难知道,实际是要求将文章的分论点补充完整。即把五六自然段的分论点提炼出来。一般给出两个例子,则要按照例子的句式作答。即写作“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要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一定要注意题干中带引号的语句(带引号表明是原文语句)或语段附近的内容,从前向后精读,并从中提取出正确答案。4.试题分析:第六段很明显把平庸的人与优秀的人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会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观点。考点: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点评: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要熟记于心,同时它们各自的作用更要知道,这是老师们必讲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5.试题分析:分析“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这个例句,我们会发现,其句式,总体为"某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因此,只要是我们知道的“优秀的人”都可,如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司马迁、史铁生、张海迪等。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事例积累的能力。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有时不需要严格仿写的,可整体一致即可。另外平时对于名人的事例也要有一定的积累,要多读多记,以备不时之需。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①曾经②有人2.君侯为什么做这样的事?3.风度仪容奇伟出众,高雅稳重,处变不惊。【解题分析】1.文言实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或”:有人。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何以”:为什么。“为”:做。“此”:这样的事。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是写风度仪容奇伟出众。“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是写高雅稳重,处变不惊。【题目点拨】译文:太尉庾亮风度仪容,奇伟出众,举止稳重,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假象。庾亮有个大儿子,只有几岁,那种高雅、稳重的气质,从小就是那样,人们才知道这是本性。温太真曾经藏在帷帐后面吓唬他,这孩子神色安详,于是幔慢地跪下问道:“君侯为什么做这样的事?”與论界认为他的气质不亚于庾亮。他在苏峻叛乱时被杀害了。有人说:“看见阿恭的样子,就知道元规不是装假。”14、1.D2.(1)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2)一个耕田的人,能精通天下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理天下的人却很糊涂啊。3.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讽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除旧弊,广纳人才,达到治国的目的。【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D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富:使……富裕。形容词使动用法。2.试题分析: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子”“责”“治”“乃”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类比”的方法的运用。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以达到讽谏的目的。类比说理能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是古代谏臣常用的方法。译文: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商君是商国的国君,微服私访乡村,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搭理他。商君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弄颠倒了吗?”商於子说:“您认为我弄颠倒了,我还认为您弄颠倒了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商君站立有一会儿,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