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计算机网络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计算机网络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计算机网络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计算机网络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个介质不属于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J2_

A.同轴电缆B.电磁波C.光缆D.声波

2.星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网状型网是按照B分类。

A.网络功能B.网络拓扑C.管理性质D.网络覆盖

3.分组交换技术在第B代网络时期出现。

A.单机操作系统B.网络操作系统C.数据库系统D.应用软件

4.C_,ARPAnet因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A.1983年B.1985年C.1990年D.1993年

5.下列A拓扑结构网络的实时性较好。

A.环型B.总线型C.星型D.蜂窝型

二、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二级子网结构。

2.局域网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是激

光、微遗、红外电波等。

3.从拓扑学的角度来看,梯形、四边形、圆等都属于不同的几何结构,但是具有相同

的拓扑结构。

4.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交换方式,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三种

类型。

5.按照网络的传输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点对点网络。

6.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采用的是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7.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可以大致归纳为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网络综

合服务4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目前公认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什么?

在发展到第四代互联网的现在,人们已公认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将地理位置不

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式处理和网络综合服务等

4个方面。这4个方面的功能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以这些

功能为基础,更多的网络应用得到了开发和普及。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0

3.计算机网络有哪几种网络拓扑结构?画出相应的结构图。

拓扑结构是局域网组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局域网性能的重要特征,局域网拓

扑结构通常分为: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状型等。对应的结构图请参考1.3.3节。

4.简要分析分组交换技术的含义。

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使用的交换技术可以称为分组交换技术,也称为包交换技术,该技术

的特点是将要传输的报文分成若干段依次传送。每当有分段的报文片到达通信线路的中间结

点时,结点设备都采用先将该分段的报文片接收并存储下来然后再根据情况转发往下一个结

点的处理策略。

分组交接附4S

1.1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及答案

(1)填空题

(2)按使用的传输介质划分,信道可以分为一有线信道一和一无线信道一两类。

(3)按允许通过的信号类型划分,信道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两类。

(4)按数据传输的方向和时序关系分类,信道可以分为一单工信道.、一半双工信道一

和全双工信道三类。

(5)按传输信号频谱分类,信道可以分为一基带信道一和一频带信道.两类。

(6)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一码元速率、信息速率、.误比特率、_

误码率、.可靠度、.频带利用率和.通信建立时间。

(7)常用的数字传输系统的标准有T1和E1。

(8)按同步方式划分,交换可以分为(同步交换)和(异步交换)两种类型。

(9)按差错控制的方式划分,交换可以分为(分组交换)和(快速分组交换)两种类

2

型。

(10)按存储转发的信息单位划分,交换可以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类

型。

(11)按占用信道的方式划分,交换可以分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类型。

(12)按交换的信号类型划分,交换可以分为(数字交换)和(模拟交换)两种类型。

(13)按信号分割方式划分,信道共享技术分为(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

用)和(码分复用)四种类型。

(14)按接入信道的方式划分,信道共享技术分为(集中器接入)和(多点接入)两种

类型。

(15)按共享策略的实施时间划分,信道共享技术分为(静态复用)和(动态接入)两

种类型。

(16)采用交换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是(结点交换机/路由器)。

名词解释

信息: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信息就是对消息解除不确定度。通常把信息理解成所关注的目标

对象的特定知识。

数据:

数据是对所关注对象进行观察所得到的结果或某个事实的结果。

信号:

信号是通信系统实际处理的具体对象。

基带、基带传输:

在电磁波的傅利叶级数表示中,从零开始并覆盖了信号的主要能量表现的那段频率范围

称为基本频带,简称基带。在信道中直接传送基带信号的传输模式称为基带传输o

调幅

以数字基带信号去调节正弦载波信号的振幅,使得载波信号的振幅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

化而变化即为调幅。

调频

以数字基带信号去调节正弦载波信号的频率,使得载波信号的频率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

化而变化即为调频。

调相

以数字基带信号去调节正弦载波信号的相位,使得载波信号的相位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

化而变化即为调相。

频分复用

逋信系统为每个用户预先分配一定带宽的通信频带,在整个通信的过程中用户始终占用

着这个频带。

时分复用

将整个频带的信道按时间划分成等长的时分复用帧。每个时分复用帧按照用户的数FI再

划分成等长的时隙。将一个时分复用帧的各个时隙按顺序编号,每一位时分复用的用户都将

占有一个编号的时隙。而且对于任意一个时分复用帧来说,一个特定的用户所占用的时隙的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0

编号是固定的。也即,对于个特定的用户而言,在每•个时分复用帧中都有•个固定的时

间片专门为其提供信道的使用服务。

波分复用

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

在发送端使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正交的伪随机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的信号,在收

端则采用同样的伪随机地址码从混合信号中解调检测出相应的信号。

统计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帧不再依照系统的用户数量划分时隙,时隙。系统用户不再有一•对应的关

系,时隙的数量要少于系统用户的数量。系统依次对各条用户的输入线路进行扫描,如果扣

描到的线路上有要传送的数据,则立刻将其填入复用帧空闲的时隙中。每当一个复用帧的所

有时隙被填满后就立刻发送,然后系统再生成一个空的复用帧等待用户数据的填充。

CSMA/CD

载波监听指的是每一台计算机在发送数据之前要监听信道上是否有信号存在,若有信号

存在,则意味着有其它计算机在传传送数据,需要退避一段时间再次监听以免发生数据碰

撞;若没有信号存在,则意味着信道正处在空闲阶段,本地主机就开始发送数据。

多点接入指的是在连接到公共信道的各个接入点h,用户只要有数据就可以向总线传

送。随机接入蕴含着竞争的思想,即公共信道资源谁先抢上谁使用。

用户在发送数据的时候要执行冲突检测的策略。冲突指的是总线上的两台计算机传输的

数据的时间有所重检,结果是传输的数据在总线上相遇进而互相影响,信号严重失真而无法

正确接收。冲突检测是检测总线上是否发生了冲突的方法。•般的做法是计算机边发送边接

收,如果接收到的信号与发送的信号相比,其电压值摆动太大超过了一定的阈值就认为产生

了冲突。一旦检测到了冲突的发生,数据的发送方立刻停止发送数据并且发出特定编码和长

度的扰码信息,告知网络上其它的主机发生了冲突,请暂缓发送数据以免加重冲突。随后,

数据发送主机也将选择一个退避时间,然后重新开始监听信道发送信息。

简答题

(1)请简述信息、数据和信号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数据蕴含着信息,而信号是数据的具体表现。

(2)通信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

数据通信系统一般由数据终端设备DTE、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部分构

成。其中,数据终端设备又由数据输入/输出设备和通信控制器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数

据输入/输出设备指的是信源和信宿,通信控制器指的是信源/信道的编/译码器,数据电路终

接设备指的是调制/解调器。

(3)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有何不同?

信源编码是将模拟或者数字信源的输出表示成二进制数字序列,以尽可能少的二进制字

符串来表示信源输出的信号,从而提高通信的效率。信道编码是在信源编码器输出的:进制

数字序列中加入•些冗余的编码,在接收方通过某种方式的计算用来提高接收数据的准确度

4

和可靠性。两者的目的和作用是不同的。

(4)全双工模式与半双工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利用半双工信道进行通信的双方不允许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某个时刻只能有一方进行传

输。而在全双工信道中,数据可以同时双向传递。

(5)模拟信号能否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能否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在模拟信道的两端加上调制解调设备,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即可在模拟

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形式,即可在数字

信道上传输。

(6)波特率和比特率的区别是什么?

波特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信道传输的码元数量,单位是Baud(波特)。而码元是使得通

信系统能够正确识别信号的最小单位。比特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信道传送的信息量的大小,

单位是bit/s(比特/秒)。两者的描述对象不同。

(7)解释“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的概念,并指明两者的区别。

并行传输意味着多个二进制位信号将同时由发送方传送往接收方。这需要为每一个传输

的二进制位信号都设立一个信道。各二进制位信号在各自的信道中同时传输,互不干扰。串

行传输则是将多个二进制位信号在同一个信道上依次传输。两者的数据位信号发送方式不

同,前者是并发式的,后者是顺序的。

(8)请解释“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概念,并指明两者的区别。

两者传输实现的方式是不同的。

异步传输指只要发送方有数据要发送,就可以随时向信道发送信号。而接收端则通过检

测信道上电平的变化自主地决定何时接收数据。在发送信息之前需要发送一小段具有特定格

式的数据,让接收方做好接收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是让接收方读取数据的控制脉冲与

发送数据信号的频率-致,不至于读错。在信息发送完毕后,还要发送•小段具有特定格式

的数据,告诉接收方该信息段传输结束。异步传输模式传输灵活、控制简单,但同步数据开

销大、效率低。

同步传输模式要求建立精确的同步系统。接收端接收信息位的行为都要和发送端的发送

行为保持准确地同步。在信道上,各个码元占据同等的码元宽度,顺序且不间断地进行传

输。以同步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时:一般将构造一个较大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数据块然后再传

输,该数据块称为帧。收发双方不仅要求保持码元(位)同步的关系,而且还要求保持着帧

(群)同步的关系。同步传输模式传输效率高、速度快,但控制技术较为复杂。

(9)请简述模拟信号调制的过程。

模拟信号的调制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采样

模拟信号调制的第一步应该是把连续量转变成适合数字化处理的离散量的形式。采样就

是在单位时间内,从模拟信号中等时间间隔地抽取一部分离散的信号值。根据香侬采样定

理:只要采样频率不低于原始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可以从采样脉冲信号中无失真地恢更

出原有的话音信号。因此连续量的离散化操作是可行的。

2)量化编码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0

采样操作完成后,获得的•系列离散信号值还无法被数字通信系统直接使用,原因是数

字通信系统往往只能处理二进制数据信号。因此,必须要把每个信号值数字化成二进制位

串,这个过程称为量化。

量化必须要确定要用多少个二进制位来表示一个信号值。从理论上讲,用了表示信号值

的二进制位串越长,表示信号值的精度也就越高,但是最终需要传输的二进制数据信号也就

越多,因此不能无限制地增加二进制位串的长度。编码即解释每个信号值要用多少二进制位

来表示;二进制位串是如何组合的,不同的位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多个信道的话,表示多

个信道的二进制位串如何组合到一起,各位串之间如何区分等问题。

(10)什么叫做同步?为什么需要同步这种技术?

同步技术从本质上说蕴含的是时序的思想。即当发送方发出的数据信号序列到达接收端

时,接收端能够通过某种手段调整自己的接收触发脉冲,使得自己的接收触发脉冲的频率与

生成数据信号序列的发送端的生成(发送)频率一致。数据信号序列在信道中传输时,其信

号宽度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序列中的数据信号依次到达接收端的频率与发送端的生成(发

送)频率相等。读取频率和生成频率保持一致保证了接收端读取数据的正确性,既不会发生

多读的现象,也不会发生漏读的现象。同步技术直接影响了通信系统的可用性,是影响通信

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的关犍。如果同步措施使用不当,目的用户无法正确接收数据,那么

即使信道带宽再大,数据传输率再高也没有任何功效。

(11)为什么需要群同步?其与载波同步和位同步的区别是什么?

在计算机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据位常常被组织成有意义的数据块,这种数据块是计算

机网络应用的基础。在信道中这种数据块表现为各种码元序列,而群同步技术的目的就是判

断这些码元序列的开始号结束的位置。该技术保证了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这种数据块。群同

步是码元的分组以及译码所需的同步,而载波同步和位同步是数据信号的解调所需的同步。

(12)请说明同步实现方法的分类。

・般来说,同步技术的实现有以下三种方法:

1)统一时间标准:要求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受到同一个标准时间源的控制。

2)使用独立的同步信号:将一个特殊的同步信号或者导频与数据信号一同传输,接收

方通过判读同步信号或者导频来获取同步信息。

3)自同步:接收方根据数据流本身的特性提取同步信息。

(13)交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从通信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其作

用是实现从源端到目的端的通信信道,进而进行信息的传输。

(14)什么是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分为哪几个阶段?

电路交换定义:在通话前通过用户的呼叫,由网络预先给用户分配传输资源。若呼叫成

功,则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建立起了一条物理通路,双方即可通话。

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

1)建立连接阶段

利用电话交换技术传输数据,首先需要在通信的双发之间建立一条连接电路。若需经过

多个结点交换设备,则必须要在每个结点交换设备上为该连接预留通信资源。

2)连接维持阶段

电路建立以后,即在通信双方之间构建J'•条全双工的信道。数据可以沿着这条信道快

6

速、顺序地传输,延迟小、无阻塞,不会改变传输的路径。

3)释放连接阶段

当数据传输完毕后,由某一端发送连接释放请求到另一端。当电路被释放后才能够被其

他用户所使用。

(15)电路交换的特点是什么?可否连接不同传输速率的设备?为什么?

电路交换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在通话的全部时间之内,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

2)数据传输速度快,传输延迟小。

3)数据按序传输。

4)当通路中的任意点断开时,必须重新建立拨号连接,连通性不强。

5)建立连接所花费的时间太长,不适合只传送少量的数据,否则耗费比太大。

6)如果将电路交换应用到计算机数据的传输环境中,由于计算机数据是突发传输的,

那么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这是对通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资源的极大浪

费,即线路利用率低下。

7)由于计算机和各种终端的传送速率并不一致,因此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和不同速率

的终端之间很难进行相互通信。

电路交换无法连接不同传输速率的设备.原因是电路交换相当于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了

一条实际的物理通路,而物理通路只能提供传输信号的功能,无法对双方的速率进行匹配。

(16)什么是报文?什么是报文交换?

从数据通信的角度来看,报文就是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而报文交换指的是中间结点将

传输的整个报文从接收线路上接收F来,再转发到相应的目的线路上去的一种信道实现技

术。

(17)存储转发的原理是什么?

存储转发原理指的是每当有数据到达时,线路的中间结点设备首先都要将到达的数据存

储下来。其后可能会对数据及承载信号进行一些操作,比如数据的校验检错、信号的整形滤

波及再生放大等等,也可能不作任何操作。最后根据网络的实际状况,比如是否拥堵,以及

数据首部的目的信息确定其转发的方向。

(18)报文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1)采用的是存储转发原理,使得有限的通信线路资源可以被所有用户使用,线路利用

率局。

2)可以为用户的报文设定优先级,在通信量增大时,能灵活地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

3)可以进行不同速率、不同码型的交换,进而实现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4)报文通过通信网络的延迟时间较长,不适合实时的或者交互式的数据通信业务。

(19)什么是分组?什么是分组交换?

分组指的是报文经过划分形成的若干小数据段,在其首部再加上包含传输的目的地址和

源地址等等重要控制信息而形成的数据传输单元,又称为包。

分组交换技术,也称为包交换技术,它将要传输的报文分成若干段依次传送。每当有分

段的报文片到达通信线路的中间结点时,结点设备都采用先将该分段的报文片接收并存储下

来然后再根据情况转发往下一个结点的处理策略。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0

(20)分组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1)采用存储转发原理,通信电路的选择可以根据情况改变,通信可靠性高。

2)采用了较短的、标准化的分组,对网络设备来说所需的处理工作相对简单,降低了

网络设备的复杂性,从而降低了网络设备的成本。

3)采用了短分组的思想,降低了通信的延迟时间,提高了传输的速度。

4)通过分组的定义,实现了多路传输的复用,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5)通过存储转发技术和标准化的接口,实现了不同速率、不同码型的各种类型终端之

间的通信。

6)分组交换网的主干网一般都是高速链路,可以传送大量的计算机数据。

7)分组交换技术相对比较复杂,还不能做到严格的实时传输。

(21)请简要说明分组交换与快速分组交换的区别。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设备必须把到达的信息全部接收下来,经过处理后再发送。而快速

分组交换设备只要知道了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址即立刻开始转发数据,无需等到数据全部到达

并接收下来,检验无错后再转发。

(22)同样环境下,分组交换所需的时间为什么要比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所需的时间要

短?

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也不需要释放连接,因此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少

了连接建立和释放连接两个阶段所需的时间。报文交换虽然也不需要连接建立和释放连接,

但是它将数据的传输在各个通信信道段之间串行化了,因此反而比电路交换要花费更多的时

间。

(23)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共享技术?

网络通信系统一般都存在着多个用户同时在利用网络传递信息。但通信的线路资源是一

种有限的资源。以通信线路为实现基础的信道资源,尤其是干线信道资源也就成为了一种有

限的通信资源。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用户同时对某•条通信链路发

出请求的情况,称之为冲突。因此必须要求通信系统合理地对信道资源进行调度或者分配。

一般来说,在通信系统中通常采取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户的信号组合起来,使它们通过同

一个物理线缆或者无线链路,在同一个信道上进行传输的策略来满足所有用户的通信要求并

减少冲突现象的产生。这种策略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就叫做信道共享技术。

(24)为什么时分复用属于静态信道共享技术,而统计时分复用属于动态信道共享技

术?

时分复用的每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编号是固定的。就是说,对于•个特定的用户而言,

在每一个时分复用帧中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片专门为其提供信道的使用服务。这一点不会随

着系统运行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是预先设定好的。因此时分复用属于静态信道共享技

术。统计时分复用不存在特定时隙与特定用户的对应关系,每个用户在不同时刻使用的时隙

的编号极有可能是不同的。也即时隙与用户的对应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是随着系统运行情况

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统计时分复用属丁动态信道共享技术。

(25)在统计时分复用中,复用帧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复用帧划分的时隙的数量要少于系统用户的数量。

(26)时分复用利频分复用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不同?

频分复用的特点是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内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的特点是所

8

用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它们分别从时间和带宽角度出发来确定各自的共

享策略。

(27)若计算机局域网采用集线器连接各台主机,这些主机将采用什么方式使用信道?

将采用竞争性随机接入的方式用信道。

(28)受控接入有哪些类型?

受控接入技术分为采用集中式控制机制的接入技术和采用分散式控制机制的接入技术两

种类型。

(29)“802.4标准的计算机局域网络不是总线型网络。”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这句话不对,802.4标准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是总线型网络。虽然802.4标准的计算机局

域网络在逻辑上.为接入网络的每台计算机设备确定了一个“逻辑位置”,这些逻辑位置连接

起来构成了一个逻辑环。在这个环上传递名为令牌的特殊帧,只有获得令牌的主机才能够发

送数据。但是其实际的物理结构是一个总线型的网络。

(30)请查阅资料,论述TCP协议的流量控制机制的详细内容。

TCP协议采用大小可变的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窗口大小的单位是字节。TCP

报文段首部的窗口字段写入的数值就是当前给对方设置的发送窗口数值的上限。

发送窗口的大小在连接建立时由双方商定。但是在通信过程中,接收方可以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对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可以增大也可以减小)。这种控制机

制通过接收方设置向发送方返回的确认帧苜部的窗口字段值来实现。

发送方发送TCP报文数据,首先按字节划分报文段,并根据收发双方建立连接时协商

的参数建立发送窗口。发送窗口中的数据实际上是要发送的报文段的索引值。只有报文段的

索引值落在发送窗口中的时候,该报文段才会被发送出去。

发送方在发送窗口中维护一个指针,每发送一个报文段,指针就向前移动一个报文段的

距离。当指针移动到发送窗口的最右端,也就是到达发送窗口的上限时,发送方就不能够发

送报文段了。而发送方只要收到了对方的确认,就可以将以确认过的报文段索引排除出窗

口,并根据确认帧中窗口字段的值确定新的发送窗口的上限,以此决定是否将新的报文段索

引值纳入发送窗口中。滑动的含义就在于此。

(31)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是什么?

拥塞控制技术的前提是网络能够承载现有的网络负荷,即通过重定向等方法可以将现有

的网络流通过其他链路进行传输。流量控制技术的前提则是接收方不能承受发送方传递过来

的数据,低速的接收方会丢弃来不及处理的数据。

拥塞控制技术是个全局的概念,涉及到了网络中的全部主机和设备以及所有与降低网

络性能相关的因素。流量控制技术只9通信链路上直接相连的两个结点设备有关,不涉及整

个网络的所有信息。

(32)请说明动态路由选择和静态路由选择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区别。

静态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策略是事先制订好的。在网络的运行过程中,不会根据网络环

境的变化而发生任何的改变。动态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的策略则可以随着网络运行的情况而

改变。每当诸如结点通信量或者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路由选择策略也会随

之发生改变。动态路由选择技术具有环境自适应性,更符合自治的、自组织网络的需要。但

是其实现协议和技术相对复杂,路由选择策略调整的速度还不能很好地符合用户的需求。静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0

态路由选择技术实现简单,效率比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要高,非常适合于网络拓扑变化不大、

相对稳定的环境。

(33)请说明动态路由选择和静态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包括集中式路由选择和分布式路由选择以及混合式路由选择三种类

型,其中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主要有距离矢量法和链路状态法两种。静态路由选择的主要算

法有洪泛法、固定路由法以及流量分散法几种。

(34)光传输的原理是什么?

光从一种物质射向折射率不同的另一种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相交的界面上会发生折射现

象。当折射角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使用光缆通信的时候,光是在光缆

里的光纤中传输的。而光纤外层包裹物质的折射率与光纤纤芯的折射率不同,纤芯的折射率

高,而包层的折射率低,光会在它们的交界面上向着折射率高的纤芯方向偏折乃至发生全反

射。这样,光就会在光纤中的不断地反射向前传递。

(35)微波通信信道有哪些类型?

微波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地面微波接力信道和卫星信道。

(36)微波通信具有什么特点?

微波接力通信的主要优点是:频率高,频带宽,信道容量大;建设投资少,见效快;受

到的干扰少,通信质量高。其缺点是:收发双方必须直视,不能有障碍;中继站的维护要花

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受天气影响大;存在多径效应,影响传输质量。

微波卫星通信优缺点与地面接力通信相差无儿。最大的特点是通信距离最远,时间延迟

大。

1.2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填空题

1.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2.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4.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

的内容。

5.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

6.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成帧)、(信道共享)、(帧同步)、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和(寻址)。

7.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8.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9.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

(差错控制)等。

二、名词解释

同步协议实体对等层对等层通信服务CIDR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

10

同步

同步指的是广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什么事情的特性,而且条件和时间有关,具有时

序的含义。

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意图进行通信的结点必须要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为进行数据

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协议,也称为网络协议。

实体

任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硬件单元或者软件进程模块都可以称为通信实体,简称实体。

对等层

不同的网络结点,若它们遵循的是同一种网络体系结构的话,那么在不同结点上完成同

样功能的层次称为对等层。

对等层通信

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只知道自己从上层接收来数据并处理后再传递给下

一层,结果通信目的方该层次的对等层就收到与己方处理的一模一样的数据。就好像在两个

对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直接把数据传送过去一样,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等层通信。

服务

下一层能被上一层看见的功能称为服务。

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

对等层上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而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交换的数据单

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两者服务的对象是不同的。

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CIDR)不使用A类、B类和C

类地址的网络号以及子网号,也不划分子网。它将32位的IP地址前面连续的若干位指定为

网络号,而后面的位则指定为主机号,网络号的位数可以自由定义。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方法解决计算机的通信问题?

通过分层的方法,使得计算机网络复杂的通信处理问题转化成为若干相对较小的层次内

的局部问题,对其进行的研究和处理变得相对容易。

2.“各层协议之间存在着某种物理连接,因此可以进行直接的通信。”这句话对吗?

不对。物理连接只存在于最底层的下面。各层协议之间只存在着称为“对等层通信”的

逻辑连接。

3.请简要叙述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区别。

通过协议的规定,下一层可以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但是对于上一层的服务用户来说下面

的协议是透明的。协议是存在于对等层之间的,是水平的;服务存在于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

之间,是垂直的。

4.请描述一下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通过OSI模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为:要进行通信的源用户进程首先将要传输的数据送至应用层并由

该层的协议根据协议规范进行处理,为用户数据附加上控制信息后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0

再送至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本层的协议规范对收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处理,给应用

层协议数据单元附加上表示层的控制信息后形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将它传送至下一

层。数据按这种方式逐层向下传送直至物理层,最后由物理层实现比特流形式的传送。

当比特流沿着传输介质经过各种传输设备后最终到达了目标系统。此后,接收数据的具

体过程为:按照发送数据的逆过程,比特流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送,在每一层都按照该

层的协议规范以及数据单元的控制信息完成规定的操作,而后再将本层的控制信息剥离,并

将数据部分向上一层传送,依此类推直至最终的、通信的目的用户进程。

5.请简述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虚电路服务要求发送分组之前必须建立连接,即虚电路。之后所有的分组都沿着虚电路

依次进行传送。在所有分组传送完毕后要释放连接。它可以提供顺序、可靠的分组传输,适

用于长报文的通信,一般应用于稳定的专用网络。

6.请简述无连接服务的特点。

无连接服务无需事先建立连接。各个分组携带全部信息,依据网络的实际情况,独立选

择路由到达目的端。它只提供尽最大努力的服务,因此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独立选择路

由的模式也不能保证分组到达的顺序性。但是其操作灵活且鲁棒性较强,适合于短报文传输

以及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环境。

7.“传输层是真正端到端的网络层次。”这句话对吗?

正确。源端主机上某个程序的进程利用传输层报文的首部字段和控制报文与目的端主机

上的目标程序进程进行对话,从而实现程序(进程)之间的信息交互。

8.请画出TCP/IP模型的结构图。

9.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协议有哪些?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o

10.TCP/IP模型中网际层的协议有哪些?

网际协议I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RARP以及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11.请说明IP协议分片处理的过程。

若IP分组经过的某中间网络的MTU值小于生成分组数据的初始网络的MTU值时,,必

须要将分组分割成适合该中间网络传输要求的小的分组,这个过程称为分片。一般是将IP

分组的数据部分按照8个字节的整数倍进行等分,并从零开始计数。只有第1个分片拥有

12

IP分组完整的首部信息,后续分片只复制原IP分组首部的部分信息(无选项字段)。此时

每个分片分组的片偏移字段值设为该分片的数据内容的第1个字节在原始的IP分组中的位

置,同时标志字段的DF位为0,最后一个分片的MF位为0,其它分片的MF位为1。所有

的分片将在目的主机上进行重组。重组时,接收端将标识符字段值相同的且MF位为1的各

个分片缓存起来,直到某个分片的MF为0为止。随后将这些分片的数据内容进行重新的组

合,从而恢复出原始的1P分组信息。

12.请说明ARP协议利RARP协议的区别。

ARP协议用于查询已知IP地址的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信息。RARP协议处理的是通信

设备知道自己的物理地址,但是不知道IP地址的问题。

13.请说明TCP协议校验和字段的计算方法。

发送端先将校验和字段全部置0。然后将伪首部连同UTCP报文一起拆分成若干16位

的二进制位串。若TCP报文的数据部分不是偶数个字节,则在最后添加一个全0字节。随

后按照二进制反码计算这些16位二进制位串的和。最后将此值的二进制反码记入校验和字

段并发送。接收端首先将收到的TCP报文附加上伪首部信息以及可能的填充字节信息,然

后将这些内容拆分成16位的二进制位串。最后按照二进制反码求这些16位二:进制位串的

和,如果结果是全1则表明传输无误。

14.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由哪些部分组成?

TCP/IP模型的网际层为每一个连接在网络上的设备接口分配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32位标识符作为该设备接口的唯一标识。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32位标识符称为IP地

址。32比特的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

15.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是什么?

IP地址是网际层级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概念,而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网

络接口层)使用的地址概念。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而网际层也看不见

硬件地址。

16.请说明IP地址的分类以及各类IP地址的范围。

网络第一个可用最后•个可每个网络的

最大网络数IP地址总范F目可分配给主机的IP地址范围

类型的网络号用的网络号最大主机数

22,-

A11262?-2-1261.0.0.0-127.255.255.2551.0.0.1-126.255.255.254

2=16777214

B128.0191.2552**=163842HL2=65534128.0.0.0-191.255.255.255128.0.0.1-191.255.255.254

C192.0.0223.255.25522,=20971522^-2=254192.0.0.0-223.255.255.255192.0.0.1-223.255.255.254

D————224.0.0.0-239.255.255.255—

E————240.0.0.0-247.255.255.255—

17.对于传统的IP地址而言,请说明和55的含义是什么?

前者用于计算机的环回测试,后者表示一个B类网络的广播地址。

18.某单位拥有一-个B类地址网络。现欲在其中划分7个子网,则子网掩码是什么?每个

子网最多可以有多少台主机?

。4094。

第2章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0

19./20包含多少个地址?其最大地址和最小地址是什么?

2口个。最大地址为55,最小地址为。

20.IPv6分组的扩展首部是否为数据报的首部?为什么?

扩展首部都不属于IPv6数据报的首部,而是与数据部分共同被定义为有效载荷

(payload)或净负荷。因为扩展首部提供的是数据报的扩展功能,是可选的。数据报的首

部专指基础首部。

21.TCP/IP模型的应用层可以与OSI模型的哪个层次相对应?

应用层、表不层和会话层。

22.TCP/IP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可以与OSI模型的哪个层次相对应?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23.请简述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区别。

首先,TCP/IP模型的应用层囊括了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三层的功能。

实践证明将表示层和会话层单独作为独立的层次会造成网络结构复杂、功能冗余,可以将它

们的功能划归其它层次实现。TCP/IP模型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好而OSI模型在此处却留下了

一个败笔。

其次,TCP/IP模型只有一个未作任何定义的网络接口层,而0SI模型则完整的定义了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实际上这两层是完全不同的,物理层必须处理实际的物理传输媒介的

各种特性,而数据链路层只关心如何从比特流中区分名为帧的数据单元以及如何将帧可靠地

传输到目的端。TCP/IP模型在这点上工作做得不够。

除上述差异之外,两个模型的特点对比还有:TCP/IP模型没有明显地区分服务、接口

和协议的概念,而OSI模型却做了详细的工作,从而符合了软件工程实践的规范和要求;

TCP/IP模型是专用的,不适合描述除TCP/IP模型之外的任何协议,而0SI模型是一个通用

的标准模型框架,它可以描述任何符合该标准的协议;TCP/IP模型重点考虑了异构网络互

联的问题,而0SI模型开始对这一点考虑得不多;TCP/IP模型提供了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

种服务,而OS1模型开始只考虑了面向连接一种服务;TCP/IP模型提供了较强的网络管理

功能,而0SI模型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

第2章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

1.填空题

24.网卡又叫网络接口卡,也叫网络适配器,主要用于服务器与网络连接,是计算机和

传输介质的接口。

25.网卜通常可以按传输速率、总线接口和连接器接口方式分类。

26.双绞线可分为_非屏蔽双绞线_和_屏蔽双绞线―o

27.根据光纤传输点模数的不同,光纤主要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类型。

14

28.双绞线是由4对8芯线组成的。

29.集线器在OSI参考模型中属于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设备。

30.MAC地址也称物理地址,是内置在网卡中的组代码,由_U_个十六进制数组

成,总长48bit。

31.交换机上的每个端口属于一个—冲突域—域,不同的端口属于不同的冲突域,交换机

上所有的端口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域。

32.路由器上的每个接口属于一个广播域域,不同的接口属于不同的广播域和

的冲突域。

2.选择题

33.下列不属于网卡接口类型的是_D_»

A.RJ45B.BNCC.AUID.PCI

34.下列不属于传输介质的是.C。

A.双绞线B.光纤C.声波D.电磁波

35.下列属于交换机优于集线器的选项是D。

A.端口数量多B.体积大C.灵敏度高D.交换传输

36.当两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彼此相连时,必须使用的设备是一B

A.交换机B.路由器C.收发器D.中继器

37.下列D不是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A.网络互连B.隔离广播风暴C.均衡网络负载D.增大网络流量

3.判断题

38.网卡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X)

39.集线器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J)

40.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J)

41.MAC地址是内置在网卡中的一组代码,由6个十六进制数组成。(X)

42.交换机的各端口工作在一个广播域中。(J)

43.双绞线内各线芯的电气指标相同,可以互换使用。(X)

44.双绞线的线芯总共有4对8芯,通常只用其中的2对。(J)

45.路由器和交换机都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局域网间的互连。(X)

46.卫星通信是是微波通信的特殊形式。(J)

47.同轴电缆是目前局域网的主要传输介质。(X)

48.局域网内不能使用光纤作传输介质。(X)

49.交换机可以代替集线器使用。(J)

50.红外信号每一次反射都要衰减,但能够穿透墙壁和其他一些固体。(J)

51.在交换机中,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单播地址,但这个MAC地址并不在交换

机的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除源端口)转发。(J)

52.在10Mbps总线型以太网中,根据4Y-3规则,可用5个中继器设备来扩展网络。(X)

4.简答题

53.简述光纤和光缆的基本结构。

光纤(光导纤维)的结构一般是双层或多层的同心圆柱体,由透明材料做成的纤芯和在

第2章传输介质与网络设备0

它周围采用比纤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做成的包层.

・纤芯: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由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制成,直径为

4〜50nm。一般单模光纤为4〜10jim,多模光纤为50|im。

・包层:包层位于纤芯的周围,是一个玻璃(或塑料)涂层,其成分也是含有

极少量掺杂剂的高纯度SiO2,直径约为125nm。

•涂覆层:光纤的最外层为涂覆层,包括一次涂覆层、缓冲层和二次涂覆层,

由分层的塑料及其附属材料制成,用来防止潮气、擦伤、压伤和其他外界带

来的危害.

因为光纤本身比较脆弱,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都是将光纤制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光缆。光缆

是以一根或多根光纤或光纤束制成,符合光学机械和环境特性的结构。

54.简述网卡MAC地址的含义和功用。

MAC(Media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是内置在网卡中的一组代码,由12个十六进制数组成,每个十六进制数长度为

4bit,总长48bito每两个十六进制数之间用冒号隔开,如“08:00:20:0A:8c:6D”。其中前6

个十六进制数“08:00:20”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它由IEEE分配,而后6个十六进

制数“0A:8c:6D”代表该制造商所制造的某个网络产品(如网卡)的系列号。每个网络制

造商必须确保它所制造的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具有相同的前3个字节(每个字节包含两个十六

进制数)以及不同的后3个字节。这样,从理论上讲,MAC地址的数量可高达24\这样就

可保证世界上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对于MAC地址的作用,可简单地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网络通信基础。

(2)保障网络安全。

55.分析说明交换机的帧交换技术。

目前应用最广的交换技术是以太网帧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输介质进行分段,提供并行

传送机制,减小冲突域,获得高带宽。常用的帧交换方式有以下两种。

(1)直通交换方式。

当交换机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帧时,检查该数据帧的帧头,读出帧的前14个字

节(7个字节的前导码、1个字节的帧首码、6个字节的目标MAC地址),得到目标MAC

地址后,查找交换地址表,得到对应的目标端口,打开源端口与目标端口之间的数据通道,

开始将后续数据帧传输到目标端口上。

直通交换方式的优点如下。

・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速度快。

直通交换方式的缺点如下。

・不支持不同速率的端口交换。

•缺乏帧的控制、差错校验,数据的可靠性不足。

(2)存储转发方式。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交换机先从输入端口接收到完整

的数据帧(串行接收),把数据帧存储起来(并行存储),再把整个帧保存在该端口的高速缓

16

存中。进行一次数据校验,若数据帧错误,则丢弃此帧,要求重发;若数据帧正确,取出目

标MAC地址,查找交换地址表,得到对应的目标端口,打开源端口与目标端口之间的数据

通道,将存储的数据帧传输到目标端口的高速缓存上,再“由并到串”输出到目标计算机

中,进行第二次数据校验。

存储转发方式的优点如下。

•支持不同速度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和低速端口间协同工作.

・交换机对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错误检测,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在线路传输

差错率大的环境下,能提高传输效率。

存储转发方式的缺点如下。

・数据帧处理的时延大,要经过串到并、校验、并到串的过程.

56.光传输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故光波在界面上形成全反射,使光只能在纤芯中

传播,从而实现通信。如图所示。

57.光缆分为哪几种类型?

根据光纤传输模数的不同,光纤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单模光纤(SingleModeFiber,

SMF)和多模光纤(MultiModeFiber,MMF),

•单模光纤:单模光纤纤芯直径仅为几个微米,加包层和涂覆层后也仅为几十

个微米到125同曰纤芯直径接近波长。1OOOMbit/s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为

550m~100km,常用于远程网络或建筑物之间的连接以及电信中的长距离主

干线路.

•多模光纤:多模光纤纤芯直径为50(im,纤芯直径远远大于波长.1OOOMbit/s

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为220~550m,常用于中、短距离的数据传输网络以及

局域网络。

58.微波通信具有什么特点?

微波通信是在对流层视线距离范围内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频率范围

为2〜40GHz。微波通信与通常的无线电波不一样,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地球表面是曲

面,微波在地面的传播距离有限,直接传播的距离与天线的高度有关,天线越高距离越远,

但超过一定距离后就要用中继站来接力,两微波站的通信距离一般为30〜50km,长途通信

时必须建立多个中继站•中继站的功能是变频和放大,进行功率补偿,逐站将信息传送下

去,微波通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第3章局域网0

微波通信的传输质量比较稳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雨雪天气对微波产生的吸收损耗

以及不利地形或环境对微波所造成的衰减现象。

59.什么是网络地址转换?在网络互连中有什么作用?

路由器既可使两个局域网互连,也可将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路由器在局域网的网络

互连中主要使用其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这个功能适用于以下场合。

(1)将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或其他外网,以解决日益短缺的IP地址问题。

每个单位能申请到的InternetIP地址非常有限,而单位内部上网的计算机数目却越来越

多,可利用路由器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完成内网与外网的交互。在网络内部,可根据需要

随意定义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各计算机之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信。当内部

的计算机要与Internet进行通信时,具有NAT功能的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

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nternetIP地址)与外部进行通信。

(2)隐藏内部网络结构。

当某单位不想让外部用户了解自己的内部网络结构时,可以通过NAT将内部网络与

Internet隔开,使外部用户不知道通过NAT设置的内部IP地址。如外部用户要访问内网的

邮件服务器或网站时,NAT可将其访问定向到某个设备上。

第3章局域网

5.填空题

1.局域网中的数据通信被限制在几米至几千米的地理范围内,能够使用具有中等或较

高传输速率的物理信道,并且具有较低的误码率。

2.IEEE802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它将数据链路层划

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3.以太网最大的特性在于信号是以匚搔的方式在介质中传播。

18

4.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它的CSMA/CD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

法。

5.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止,随机重

6.万兆以太网只支持双工模式,而不支持里工模式,而以往的各种以太网标准均支持

单工/双工模式。

7.为了实现在端口之间转发数据,交换机在内部维护着一个动态的端口-MAC地址映

射表。

8.以太网交换机对数据帧的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方式、存储转发方式和改进的

直接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