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上海市各区区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卷11份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6月上海市各区区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卷11份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6月上海市各区区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卷11份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6月上海市各区区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卷11份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6月上海市各区区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卷11份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④永和五年卒,年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节选自《晋书》)材料二: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事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亭中投宿,有尊贵客,权移之。”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雅量》)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顷之,征为卫将军() (2)臣有何勋可以克堪()15.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权移之()A.权衡 B.职权 C.权且 D.权势(2)更宰杀为馔() A.再次 B.另外 C.调换 D.轮流16.把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17.材料二画线句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3分)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18.析。(3分)19.材料二能否作为例证印证材料一第①段画线句对褚裒的评价,请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理由。(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2分)答刘秀才论史书①(唐)韩愈=1\*GB3①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褒贬邪?②孔子圣人,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弟几尽;左丘明纪春秋时事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班固瘐死;陈寿起又废,卒亦无所至;王隐谤退死家;习凿齿无一足;崔浩、范晔赤诛;魏收夭绝;宋孝王诛死;足下所称吴兢③,亦不闻身贵而今其后有闻也。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③唐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其余文武之士,立功名跨越前后者,不可胜数。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仆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率。宰相知其无他才能,不足用,哀其老穷,龃龉无所合,不欲令四海内有戚戚者,猥言之上,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④,行且谋引去。且传闻不同,善恶随人所见,甚者附党,憎爱不同,巧造语言,凿空构立,善恶事迹,于今何所承受取信,而可草草作传记,令传万世乎?若无鬼神,岂可不自心惭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仆虽騃⑤,亦粗知自爱,实不敢率尔为也。④夫圣唐钜迹,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今馆中非无人,将必有作者勤而纂之。后生可畏,安知不在足下?亦宜勉之!愈再拜。【注释】①此文作于元和八年六月九日,时韩愈为史馆修撰。②所宜务:所应该做的,指修史。③吴兢:唐史学家。④盛指:亦作“盛旨”,即盛意。⑤騃:愚。20.填入第=1\*GB3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且 B.而 C.岂 D.况21.下列对第②段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数上至孔子下至本朝的史家论证为史者遭刑的必然。B.从“人祸”“天刑”两个角度论证刑罚产生的原因多样。C.论证目的在于阐明史不易作,阐明自己不能作史之因。D.论证方式以批驳为主,立足史家事例反驳对方的劝勉。22.本文作为回信态度坚决明确,语言表达上却委婉平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23.本文表面上是阐明修史与否的原因,实则别有寄托。请结合第③段内容加以分析(4分)三、写作70分24.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历来如此”的教诲。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渌水荡漾清猿啼(2)呦呦鹿鸣(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不赂者以赂者丧/弊在赂秦也2.按要求选择。(5分)2.(1)D(2)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3.过分强调无所畏惧致使虚骄之气。4.A5.D6.承接上文论证“无所畏惧”者面对强大外部力量时往往显示出懦弱以及无所守(1点);并通过对国民党军政人员表现出的“遵守纪律、自尊自爱”的原因分析(1点),论证“无所畏惧”的实质是缺乏管束自己的能力(1点);进而论证虚骄之气支配下的“无所畏惧”往往有可鄙一面(1点);为下文进一步论述一个民族只有学会了“管束自己”才是真正的成熟、敬畏心是走向成熟的开端张本(1点);同时,选取名人自传中故事进行论证,使论据更具有真实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1点)评分说明:1点1分,任答4点即可。7.参考示例一:我认为评价合理。本文认为王熙凤缺乏操守而“无所畏惧”而失去支撑之时又有懦弱的一面。小说中王熙凤依仗权势时,唯利是图,营私舞弊,如缓发家人月钱放高利贷中饱私囊;包揽词讼,谋财害命,如馒头庵贪银破坏他人婚姻,害死两位青年;奸猾狠毒,因妒杀人,如借秋桐之手杀尤二姐,再杀秋桐。可见王熙凤缺乏操守而“无所畏惧”;同时,贾府大厦既倾之时,又体现出其懦弱来,如操办贾母丧事之时向下人乞怜,自怨自咎,充分体现了其面临大变故之时的懦弱一面。参考示例二:我认为评价不甚合理。本文认为王熙凤缺乏操守而“无所畏惧”而失去支撑之时又有懦弱的一面。从小说中看王熙凤并非“无所畏惧”,如她对待贾母的孝顺、对待刘姥姥之济贫扶持、对待平儿不失平等、对待秦可卿之真心诚意,可见其保持着人性之善良、拥有一颗悲悯之心,并非无所不为、无所畏惧之人。至于大厦将倾之际的自怨自艾确实体现了其懦弱一面。评分说明:评价概括2分;与观点契合度分析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8.两段均把刻画对象放诸特定环境中刻画,如以“大风卷雪”凸显老牦牛的野性。以大雪之前的紧迫环境凸显草籽们争先恐后地迁徙特征;均以拟人方式,赋予对象人格,如刻画老牦牛向往大自然的心理。刻画草籽们等待以及希望小动物带自己迁徙的心理等;均以典型的动作描写刻画对象,如老牦牛的“撤”“狂奔”“蹴”“浪逛”“逍遥”“刨”“撒”张扬了个性;如草籽们的“伸出”“粘”“抓紧”“缠等”展示了生机盎然状态。评分说明:三个方面,手法、分析各1分;任答两个方面即可。深山中藏着生物们不可知的命运、它们将遭遇严寒饥饿等严酷的考验,这一切都是未知的(1点),同时,对于人们而言,习以为常的大自然背后包含着诸如冬牧场的自然规律、动物的自然习性、单纯自然的生活、淳朴真诚品质等未知(1点)。而作者敏锐地感知到这些;对大自然中生存的万物作者充满怜悯(1点),同时深切地感知在生物之间、甚至深山与生物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怜悯(1点)。由此,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规律的喟叹(1点),对严酷环境中的生物们的悲悯之情(1点)。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评分说明:1点1分,任答4点即可。10.“大雪”贯穿全文,构成了冬牧场的特定环境,由此串联起山野里的一切生物;“大雪”之下更能凸显描写对象的特征,如老牦牛的野性与自由、草籽迁徙的智慧、牧人的孤独单纯、各种小动物的值得怜悯、雪夜经历生死挑战的马鹿的机智灵活等;“大雪”之下展示出的冬牧场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过程,展示出的万物自然自在的状态,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沉思考。评分说明:作用分析1点2分,任答两个作用即可。11.本文通过对在恶劣大自然中生物们生存状态的刻画,突出对自由、自然、野性生活的认可与礼赞;通过对牧人孤独之下单纯自然生活的刻画,突出大自然对人的美好塑造;通过对西夏人的联想,突出大自然规律的永恒。这一系列内容都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认识到自我在大自然面前的有限性,展示了深处现代文明中的个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所以,我认为合适。评分说明:本文内容主旨概括2分;“敬畏”专题分析2分。认为不合适,言之成理亦可,最高3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12.A13.由所处之幽僻,待客食物之粗薄,可见主人公困病交加,颇为潦倒;由“群鸥日来”可见主人公远离世俗之高洁志趣;所来之“佳客”及“花径不曾缘客扫”,可见主人公交友之雅;“岂有文章惊海内”的自谦语中暗寓以文章自许的自信;由待客之“无兼”“旧醅”“粗粝腐儒餐”,可见主人公之率真自然,不卑不亢。评分说明:1点2分,任答3点即可。(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14.(1)不久(2)能够15.(1)C(2)B16.褚裒又认为为政之道在于得到人才,应该委任贤能,提拔和敬重有德望的老臣,于是就举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评分说明:“裒又以政道在于得才”“宜委贤任能”“升敬”“旧齿”“乃荐前光禄大夫顾和、侍中殷浩”共5点,1点1分。17.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18.叙事的目的不同,材料一第③段叙述褚裒让贤与荐贤的史实,注重历史事实的实录;材料二则详尽地叙述了吴兴县令对褚裒前倨后恭的故事情节,注重人物塑造;叙事的节奏不同,材料一第③段节奏明快,以“于是”“乃”“即”等词语,简练地呈现事件发展的过程;材料二节奏舒缓,具体描述人物言行细节,详尽地呈现人物关系与形象;叙事的内容有别,材料一第③段叙述的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事件。材料二则立足一定的事实,展开丰富的想象,追求故事的生动新奇。评分说明:1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3分。19.参考示例一:我认为可以。(1分)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1分)。材料二中褚裒面对前倨后恭,丑态百出的吴兴县令,始终保持言谈、脸色的一致,似乎对其行为毫不在意(1分)。但是,正是这种不因其态度变化而变化的表现正体现了对其的不屑(1分)。因此,我认为可以作为例证证明这一评价。参考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合适(1分)。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1分)。尽管从材料二事件本身看,褚裒以自己前后一致不变的态度表达出对前倨后恭县令的褒贬(1分),契合这一评价。但是,作为小说内容,其真实性有待商榷(1分),作为例证不太合适。参考示例三:我认为不可以(1分)。材料一评价认为褚裒嘴上不评论人物,但内心已有所褒贬(1分)。材料二选自“雅量”篇,目的是为了证明褚裒的雅量,突出他对吴兴太守行为的原谅(1分),体现的是襟怀之磊落,不以他人前倨后恭而有所不屑(1分)。评分说明:仅做出判断,没有分析不给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2分)20.D21.C22.本文在答复刘秀才应该作史时,态度坚决鲜明地表达了拒绝的意见(1点)。但表达过程力求委婉平和(1点),如使用“足下”“拜赐”等敬辞,“辱”“愚”“仆”等谦辞,体现了书信措辞的委婉(1点);再如文章多以问句形式形成探讨交流的语气(1点),如“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安知不在足下”等(1点)。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23.第③段从唐史不能仓促而作、自己没有史才、史实传闻不能保其真等角度阐明了不能修史的原因(1点)。表面上交代自己老穷无才而受到恩遇,所谓“无他才能,不足用”“苟加一职荣之”(1点),实则表达对仕宦不得志的牢骚(1点);尤为突出的是针对借权势干涉作史,蓄意凭空捏造史实的现实的不满(1点),作者对此无力回天,难以改变,抒发愤懑不平之气(1点)。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2022年6月上海青浦区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2022.6

一、

积累与运用

(1-5题)(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⑴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分)⑵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________》)(2分)⑶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写武侯祠春意盎然的景象,又在景物描写中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在建国70周年大庆______的阅兵式上,行进在由7个型号导弹方队组成的战略打击模块最后方队,也是地面受阅方队最后的东风-41导弹,是中国研发的最新一代战略导弹,可谓“__________”。东风-41弹道导弹作战准备时间短、反应速度快,反应时间比以往战略导弹大幅缩短;从技术上已经_____了携带多个战斗部的难题,可根据需要携带不同数量的核弹头;和现役战略导弹相比,其命中精度得到进一步_____,达到了百米以内。⑴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声势浩大镇国重器

突破

提升

B.声势浩大

国之大器

突破

增强C.气势磅礴镇国重器

解决

增强

D.气势磅礴

国之大器

解决

提升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

,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

,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面对美好岁月,要有

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①保持定力、严守规矩②明辨是非、恪守正道③饮水思源、懂得回报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二、阅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躺平:

代际冲突下的“后浪”文化

许纪霖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现象,躺平成为2021年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对于躺平,可以有多元的解读,在我看来,最典范的躺平,是属于90后一代的特殊现象,是“后浪”文化的一种表现。⑵关于当代中国的世代更替,我有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简单而言,在今天中国,50后、60后是老的一代人,属于典范的前浪,90后、00后新人类的一代人,属于典范的后浪,而两代人之间的70后、80后,属于不太典型的过渡一代,兼有前浪与后浪的两代人特征。作为前浪的50后、60后,是在上个世纪末的启蒙氛围中形成人格定势,具有后理想主义的精神,对他们来说,没有信念、没有理想、没有诗与远方,何以谈人生。然而,作为后浪的90后、00后,是在1990年代之后的世俗化氛围中长大成人,学校应试教育的强化、只认成功、不认价值的功利主义人生观的熏陶,让许多后浪青年与他们的父母一代人,无论在价值观、人生观,还是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发生了一道巨大的、甚至是不可跨越的鸿沟。所谓躺平,就是在这样的代际冲突背景中产生的。⑶前浪一代人,再苦再累,总是相信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只要通过个人努力,总是有希望与前途。如果最终失败,也会认命。老一代人有根深蒂固的家国天下情怀,他们经历过历史的大事变和跌宕起伏,相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互相镶嵌,须臾不得分离。他们热衷于谈论国家天下大事,国家的宏大前途,就是自身未来的命运。90后一代后浪,在中国崛起的大环境成长,对祖国与国家有一种天然的爱,祖国是他们自然认同的家园,国家拥有不言而喻的族群合法性。不过,对于老一代人来说,自我与家国无法切割分离,但是对年轻一代人来说,自我是自我,国家是国家,似乎是两张互不相干的皮,因此才会出现父母一代全然看不懂的“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对个人命运充满绝望”这种90后特殊的心理现象。⑷后浪与前浪,都是相对而言。在这里将80后与90后作一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去年哔哩哔哩网站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宣传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然而,真正引起轰动的,主要是80后一代。“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如此充满自信,傲视天下,具有这种底气,正是那些遇到了经济发展好时代的80后,到处是自由选择的好职业,房价也在家庭首付与个人贷款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然而,根据我的观察,90后一代职场青年普遍对这部《后浪》无感,甚至有点鄙视,中美贸易战的开打、职场就业的困难与房价的飙升,使得离开校园不久、刚刚踏入职场的90后,不再有比他们年长十岁的80后那般成功的感觉和膨胀的自信,相反地,困于内卷化、996①和各种系统之中的他们,感觉个人无论再努力拼命,依然看不到依稀的未来,升迁、结婚、生子,都成为可望不可即的梦想,于是躺平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活法、新的人生姿态。⑸事实上,在躺平出现之前,还有一个热词也曾经流行过,即所谓“佛系青年”或“佛系活法”。从表面来看,躺平与佛系似乎是一回事,同一种人生姿态,其实,内在的差别非常大。首先,佛系青年对佛系人生的选择,是自觉的。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与定位人生的价值,有必要那么拼命吗?人活着究竟如何才能快乐幸福、安身立命?于是,少数年轻人改变了自己的活法,从打拼才能赢的积极人生后退一步,变为庄子式、禅宗式的追求内心自由、逍遥自在的人生。相比之下,躺平青年多是被迫的,他们没有佛系青年那种内心的自觉,更不是自愿的选择。躺平,是无可奈何的现实所迫,是不情不愿的权宜之计。佛系既有理性的自觉,又有意志的自愿,而躺平既不自觉,又不自愿。⑹其次,作为一种典范,佛系属于80后,而躺平是90后的特殊文化现象。佛系的人生,需要有一定的生存保障和财富积累,才有潇洒的资本,这只有80后青年才能做得到,对于在职场备受挫折的90后青年来说,未免过于奢侈,他们只能以“五不”(不买车、不买房、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的消极姿态来应付生活的窘迫,这就是躺平的尴尬内涵,与潇洒自如的佛系青年自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境界上更有天壤之别。⑺当今中国将躺平喊得震天响的人群之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形态:虚假的躺平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虚假的躺平主义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竞争场上的成功者,你也可以将他称之为躺赢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多少具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将躺平这一种无奈的人生“被选择”,升华为一种自觉的“主义”,一种美丽的精神乌托邦,躺平就此提升到意识形态化的躺平主义。对于大多数躺平者来说,只是第三种类型:消极的躺平主义者。⑻消极的躺平,并非是什么工作都不做,成为啃老族,或者吃低保的宅男宅女。不,他们只是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群体,工作还是有一份,但不再上心,不再努力,断绝了往上流动的欲望,也不再愿意为996卖命。网络上形容说,这种躺平有点像海蜘蛛。海蜘蛛吃海底垃圾长大,除了脚就是一个头,全身没啥肉可食用,因此在食物链里面,反而显得很安全。只要你成为废物,就没有人可以利用你,资本不能利用,朋友也无法利用,躺平所带来的,竟然是一种低质生活的安全感。《庄子》里面记载,惠子对庄子说:森林里有一颗臭椿树,主干臃肿,树杆弯曲,去砍伐树木的工匠,连看也不看它一眼,真是大而无用。庄子回答说:你何必担心它有用没用呢?有用的大树,早被人看上砍了,早早结束了生命。臭椿树正是无用,才保全了性命,得以长寿。消极的躺平主义者追求的安全感,就是庄子所赞赏的“无用之用”。

选自《探索与争鸣》有删减【注释】①996: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3.第⑵段中“代际冲突”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4.根据文意可以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A.因为90后人生观、价值观与父母一辈产生了鸿沟,所以选择躺平。B.90后因为认识到努力拼搏和美好未来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选择躺平。C.因为90后无感甚至鄙视80后代膨胀的自信,所以选择躺平。D.90后认为不必拼命打拼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选择躺平。5.如果设计有关“躺平”内容的调查问卷,下面哪个问题相对不合适?(

)(3分)A.你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吗?

B.你对身边的内卷现象是否反感?C.你是否有房有车?

D.你愿意在996制度的公司打拼吗?6.第⑸段画线句的推断是如何成立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7.梳理第⑻段的论证思路。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6分)生命之始,花开花谢(1)1953年,我出生在非常偏远的农村。(2)我的父母都是种田的农民,但在这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们。(3)我父亲是一个豪放、潇洒、幽默的人。我的母亲细腻温柔,对美的事物有极好的感受力,我印象中从未听到她对别人大声讲话。(4)父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的身份无论怎样卑微,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5)我从来都认为爸爸妈妈的爱情是伟大而完美的,他们只受过很少的教育,却能相敬如宾直至晚年。我忍不住内心的好奇,想探究原因,可每次总是话到嘴边难以启齿。后来有一天,我们一家人都围坐着看电视,我便偷偷地询问妈妈那个理由。手里打着毛衣的妈妈脸上忽然浮现少女的羞涩,老花镜也遮盖不住她双颊的桃红。(6)“去问你爸爸。”妈妈说。(7)我走到爸爸身边,为他斟一杯茶,问出同样的问题。没想到一向很威严的爸爸也会有一丝不自在,他嘴角闪过一抹神秘的微笑,说:“问你妈妈去。”(8)我迷惑了。(9)后来的岁月,我终于想通“不能言传”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境界,爱情又何尝不是?(10)我还记得我家附近有一个老婆婆,她的头发已似纷纷飘落的雪。她常常以一种极为悠然坦荡的神态,躺靠在廊前的摇椅里摇来摇去。她的手中总握着一根黑得发亮的烟管,她也不抽,只是爱抚着。我急于探究那一根烟管的故事,但她既聋又哑。(11)于是我跑去问爸爸,才知道,那烟管是十年前他当医生的丈夫健在时抽的。十年中,它总是握在她缩皱的手中。当时我对这件事感触极深,往后的日子里经常一次次地站在她旁边,看她捏弄那根烟管。(12)我记得爸爸对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眼里有一种异样的东西在闪烁。其实爸爸是深懂得爱的真谛的,只是他和妈妈一样,总是把它们埋在心底。(13)母亲爱沉默,不像一般乡下妇人般遇事喋喋不休。这与她受的教育和个性都有关系。(14)在我们家方圆几里内,母亲算是个知识丰富的人,而且她写得一手娟秀的好字,这一点是我小时候常常引以为豪的。(15)我出生的时候不大会哭,初知文墨的父亲就随意按“清”字辈为我取名叫“怪”,报户籍的时候又改为“奇”。当时那个登记名册的人对我爸爸笑着说:“最近读武侠小说,清玄道人功夫了得,不如起名清玄吧。”(16)我的名字就由此而来。(17)早期的农村社会,一般孩子的教育都落在了父母亲身上。因为孩子多,父亲光是养家就已经够累了,哪还有余力教育孩子。对我们这一大帮孩子来说,最幸运的是有这样一个明智的、有知识的母亲。(18)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把《三字经》写在日历纸上让我背诵,并且教我习字。(19)母亲常常告诉我:“别人从你的字里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性格。”(20)我们家田园广大人口众多,是当地少数几个大家族之一。父亲兄弟四人都曾被征到南洋打仗,仅我的父亲生还。父母亲和三个寡妇必须养活林家十八个小孩,负担惊人。我是整个大家的第十二个孩子。(21)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那时的农家妇女几乎是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还要耕田劳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菜、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22)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母亲就会到庙里烧香拜佛。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美,美得不可比拟,与神案上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妈妈就是菩萨,母心就是佛心呀!(23)由于我深记着这一幕母亲的形象,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能奋发向上,且长存感恩的心。(24)这也使得我从幼年起,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25)我的大弟因患小儿麻痹而死时,我们都忍不住大声哭泣,唯有母亲以双手掩面悲号。我完全看不见她的表情,只见到她的两道眉毛一直在那里抽动。(26)依照习俗,死了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出殡那天,要用拐杖击打棺木,以责备孩子的不孝,但是母亲坚持不用拐杖,她只是扶着弟弟的棺木,默默流泪。母亲那时的样子,如今在我心中还鲜明如昔。(27)年幼的时候,我是最令母亲操心的一个。我不只身体差,由于淘气,还常常发生意外。三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后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母亲立即抱起我冲到镇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几乎全休假了,母亲急得满眼是泪,却毫无办法。(28)“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馆找到了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你又有了呼吸,眼睛也睁开了。看到你睁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后来,母亲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都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了一个儿子。听说那一天她抱着我看医生,跑了将近十公里的路。(29)我四岁那一年,一次从桌子上跳下时跌倒,头撞到缝纫机的铁脚,后脑壳整个撞裂了。母亲正在厨房做饭,我挣扎着站起来叫喊母亲,母亲从厨房跑出来。“那时,你从头到脚全是血。我看到的第一眼,心中浮起一个念头:这个囡仔没救了。幸好你爸爸在家,他骑着脚踏车送我们去医院。我抱着你坐在后座上,用一只手按住你脖子上的血管,到医院时我也全身是血。从手术室被推出来时,你叫了一声‘妈妈……’我那时才流下泪来。”母亲说起这一段时,总是把我的头发撩起,看我的耳朵后面。那里有一道二十厘米长的疤痕,像蜈蚣一样盘踞着。(30)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有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变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可能是因为母亲的悉心照顾,我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渐渐好起来,变得非常健康,常常两三年都不生病,功课也变得十分好,很少得第二名。我母亲常说:“你小时候,只要考了第二名就跑到香蕉园躲起来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死脑筋,第二名不是很好吗?”8.请简要概述本文的构思特点。(4分)9.有人说,删去第⑽、⑾段,行文更加紧凑,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10.本文文笔“文如流水,语似冬阳”,请结合本文加以赏析。(4分)11.请以《红楼梦》中某一人物的遭际论证第(4)段画线句所阐释的道理。(4分)(三)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2-14题。(8分)野步(一)

【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二)

【宋】贺铸津头微径望城斜①,水落孤村格嫩沙②。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注释】①津头:渡口。微径:小路。斜(xiá):指小路没有正对着城门。②格:阻隔。嫩沙:细软湿润的沙。12.这两首作品的体裁都是

(1分)A.古体诗

B.词

C.曲

D.绝句13.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第一首末句写作者醉酒后感受东风送暖,欣赏烂漫花草。B.第二首画面疏朗,乡村气息浓醇;语言晓畅,诗风清新。C.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D.两首诗都描绘了春日野步所见,抒发孤寂无聊之情。14.你认为这两首诗情感表达的方式相同吗?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说明。(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杜中立⑴(杜)中立,字无为,以门荫①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②,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⑵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③,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⑶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④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司农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事可济。”帝许之。⑷初,度支度六宫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⑤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⑥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⑸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民不劳,军食足矣。⑹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⑦,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⑺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新唐书•杜中立传》【注释】:①门荫:门第恩荫

②阀阅:世家③具驺唱珂卫:小吏驾着装饰华丽马在前面开道。④毂:本是指车轮中心的圆木,此指“京城”⑤子钱:利息⑥黄门:宦官⑦自按行:亲自巡视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

⑵卿用法深,信乎?(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⑴陛下无遽信流言(

)A.窘迫

B.赶快

C.惊慌

D.立刻⑵顾不及崔、卢耶?(

)A.反而

B.照顾

C.回头看

D.但是17.第⑸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宣

年少

为义

使。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19.依次概括⑵、⑷、⑸、⑹段的大意(4分)20.杜中立受文宗召见,升任驸马都尉、娶到真源长公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听雨堂记

袁中道⑴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⑵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②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祐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③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⑶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注释】①中郎:即袁宏道,作者之兄。②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③麾:指挥、挥手21.可填入第⑴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A.因

B.且

C.乃

D.则22.对第⑵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氏兄弟如古代君子一般,得一知己即可隐。B.苏氏兄弟不得团聚的根源是他人忌恨、陷害。C.苏轼应该早年就学陶渊明不为外物所役之性。D.“贼去而弯弓”类比事已至此,已无可挽回。23.第⑶段将作者三兄弟与苏轼苏辙兄弟作了比较,请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24.你是否同意作者对苏氏兄弟的评价?为什么?(4分)三、

作(70分)25.根据以下材料写作。“有人说,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人却不以为然。”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

积累与运用

(1-5题)(10分)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分)(2)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

(2分)(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分)2.(1)A(3分)(2)B(2分)二、阅

读(70分)(一)3-7题(16分)3.(2分)两代人之间因价值观等不同/而产生巨大的认知矛盾(认知差异)(两个点各1分)4.B(3分)

5.C(3分)

6.(共4分)

首先分析了两者人生选择上的不同—“佛系”是在重新思考与定位人生价值后选择追求内心自由、逍遥自在生活方式的自觉行为;“躺平”是无可奈何的现实所迫,是不情不愿的权宜之计。/(2分)接着分析了两者在人生层次和境界上的不同内涵——“佛系”是有一定生存保障基础上的潇洒自如,“躺平”是用消极姿态来应付生活的窘迫。(2分)7.

首先否定对消极躺平的错误认识。接着揭示了“消极的躺平”的本质是对工作不再上心,不再努力,断绝了往上流动的欲望的生活状态。然后举“海蜘蛛”的例子(或以海蜘蛛类比),揭示选择消极躺平的心态是因为这种生活状态能带来低质生活的安全感;最后引用《庄子》中的一则故事,进一步揭示了消极躺平者的这种安全感的产生是因为符合“无用之用”的哲理。评分说明:(共4分,每条1分)(二)(8-11题)

(16分)8.(4分)示例一: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全文,勾勒生命之始或悲伤或喜悦的经历。示例二:选材贴近生活,有平淡的日常也有意外的变故,展示生活的真貌。示例三:结构上,以“影响最大”总领全文,娓娓陈述他们给与“我”的影响。评分说明:可以概括写出两个构思特点,每点2分。也可以写出一个特点并有列举说明,前后各1分。9.(4分)不同意。这两段写了一个婆婆爱抚丈夫健在时抽的烟管的事,通过爸爸对她这一举动的理解,表明爸爸是一个懂得爱的真谛的人,与上文他与妈妈之间深厚的夫妻情感形成照应,进一步丰实“不能言传,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境界”的内涵。/这个故事与父母的感情彼此映衬,是“我”对于爱的本质渐渐想通的媒介。/评分说明:“不同意”不计分。两点理由各2分。同意。这两段写了一个婆婆爱抚丈夫健在时抽的烟管的事,与上下文写父母对我的影响巨大没有关联,显得突兀。评分说明:写同意的,最多得两分。“同意”不记分,主要看阐述说明。10.(4分)示例一:本文语言或叙或议或抒情,自由灵活;(如陈述了母亲烧香拜佛后,直接抒情,妈妈就是菩萨,母心就是佛心)示例二:慢条斯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如流水般自如流畅,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如年幼时两次救治“我”的着急,“埋怨”我的温和)示例三:文章中怀念亲人的情感真挚,蕴含的感情充满冬日般的温暖。全文充满了夫妻之爱、父子之爱、母子之爱,时时叩击读者的心灵。评分说明:任选一个点作赏析,有概述、有例析。(2分+2分)如分别扣住“文如流水”和“语似冬阳”但稍微粗略也可以。11.(4分)画线句的意思是,身份地位低没有关系,只要有温柔的灵魂,生命就可以高贵。《红楼梦》中的香菱、晴雯、紫鹃、鸳鸯等都能成为这个论述的例证。比如晴雯,虽然身为下贱,只是一个丫鬟,无父无母,但是她随情率性,对宝玉从始至终没有想过名分、权利等,她只是想一心一意地对宝玉好,“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使晴雯的形象一下子升华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评分说明:例子合适1分,对人物的概述与分析共3分视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给分。(三)12-14题

(8分)

12.(1分)D

13.(3分)B

14.(4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恬然闲适的感情,但表达上各不相同。(1分)抒情方式不同,第一首先写景后抒情,第二首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1分)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景,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借舞姿翩跹的蝴蝶,用拟人的手法,用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来表达自己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从而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第二首首句写眼外之景,次句写眼前之景,三四句写身边之景,把镜头步步向近处逼进,而最后放大在显现出来的,则是坐在湿草棚里看瓜的白发翁妪。全诗由远及近,一句一个景境,看似不相连贯,而实构成一幅色彩清淡、声音谧静的画面,从中透露出诗人淡然闲适的心境,耐人寻味。评分说明:抒情方式不同的例析各1分,尽量简明扼要,不必如参考答案详细具体。(四)15-20题(18分)15.(2分)(1)崇尚

(2)确实16.(2分)(1)D

(2)A17.(3分)宣

之/

少/

能/

使。

评分说明:划对一处得1分,划错一处扣1分,超出3处扣1分,对、错相抵,最高3分,最低0分。18.(3分)其间即使因受牵累被免职,等到被重新任用,也不因此而有所宽容。(得分点:虽,坐,累,及,为,为后省略之,宽假/明显翻译错误错一处扣1分。)19.(4分)第⑵段:杜中立执法严明,严惩恶霸和贪官污吏。第⑷段: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第⑸段: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第⑹段: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评分说明:一段中故事或内容较多不必完整写到,重点抓主要的,重要的内容概括。当然能完整全面写也可以。20.(3分)①文宗有将公主下嫁士族的想法,并下令选择世家子弟。②杜中立出身世家。③杜中立有才能。(五)(21-24题)

(12分)21.(1分)C(乃,竟然)22.(3分)B23.(4分)作者认为袁氏三兄弟间的情感和苏氏兄弟的情感不相上下;袁氏三兄弟的天伦之乐胜过二苏兄弟;自己没有仕途之累,两位兄弟也不是谋求功名之人,和苏轼兄弟相比更应该早日得听雨之乐,而不应重蹈覆辙。通过两相比较,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早日团聚,享受闲居之乐的期盼之情。评分说明:具体比较的内容共3分,每点1分;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24.(4分)作者认为苏轼高亢耿直、苏辙洁身自好,都不是迎合世俗、谋取功名之人,高度评价他们的风骨气度,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作者又隐晦地批评他们两人沉浮于宦海,而未选择隐居,不得享天伦之乐,从个人情感来讲,这样的评价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苏氏兄弟的经历也恰恰体现其不顾个人名利,表现其为官造福一方、济世为怀的胸襟与情怀,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评价。评分说明:写出2条即可。每条2分。满分4分。2022年6月上海长宁区高三语文考前二模试题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2022.6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3)李白《蜀道难》在描写山势的高险之后,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剧作者写剧本,常常为了合理运用偶然性的因素而费尽心思,犹豫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构思中的许多戏剧性场面都难以实现②又怕遭到种种责难③偶然性的因素运用得多了④完全排斥偶然性的因素A.①③④②B.③②④①C.④①③②D.④②③①(2)学校拟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课本剧展演,小宁在校园网上宣传自己班级的节目。以下摘自他的宣传语,其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A.诸位同仁,本班兹定于周六上午八点整在大礼堂倾情演绎《雷雨》。B.没见识过高三(1)班的《雷雨》,有几个人敢说他看懂了《雷雨》。C.你将见证一场生命的悲剧,一次命运的反抗,绽放校园文化魅力。D.来吧,听高三(1)班艺术惊雷,共沐校园文化春雨,看人间悲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文化的稳定性①文化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社会会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保持着同一种生存方式,即使生活的实际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式上却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而且,新的生活内容也被“纳入”了旧的模式,并被赋予了“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在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中看到“反复”和“重现”。②文化的稳定性通过文化传递来维持。一种文化特质一经产生,就要被人模仿、利用,这就是传递。文化传递包括纵向和横向两种,即世代相传和相互传播。世代相传,是一个文化模式得以形成和保持的机制,文化的稳定性也因此而获得。在这种意义上,可以把文化模式理解为传统,一定的文化模式就是一个民族或其他各种社会群体世代保持下来的特定传统,而文化模式的稳定性就体现为传统的持久性。③传统不是我们想抛弃就可以抛弃的。真正的传统,不是一种学说、一种理论、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理结构、一种民族性格。人们不可能像对待某种自身的“异物”那样对待它,更不可能像对待旧衣服那样将它任意换掉。④传统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围绕一定主题的一系列变体。通过每一代人创造性的活动,传统得以发展和改变,所谓稳定只是相对的。但是,虽然每一代人都会对前人传递下来的信仰和行为方式有所修改和创新,但模式化的东西却很难改变。传统的保持过程是一个在传递中创新、在创新中传递的过程。传统惯性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止过。我们虽然生活在今天,并创造着明天,却又总是“在过去的掌心中”。⑤传统是使文化模式保持其稳定性的一种力量,但这种力量本身也是被决定的。文化传统的保持首先与一个群体世代处于同一生存环境有关。由于受同样的环境条件的制约,一个民族群体或一个社区社会往往会因为缺乏改变其社会结构和精神生活的动力,而在传统上显示出一种不变的态势。改变传统的动力来自群体社会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一旦一个群体社会与环境不能保持有效的互动,传统的稳定性就会被打破,文化模式就会发生变迁。⑥这意味着文化改变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有来自外界的干扰。生存环境的改变,是这种干扰最基本的形态。从古至今,人类文化变迁的速度一直以一种恒定增加的速率发展着,这说明,外界千扰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之所以在同一生态环境中文化传统会保持持久的稳定性,是因为文化总是一定社会群体为应付他们所处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以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如果问题和挑战是相似的,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方式也是可以继续沿用的。不管怎样,环境的相对一致性对于文化传统的保持,至少是一种重要条件。⑦文化的稳定性也是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造成的。一个社会文化模式的发展与其经济结构的变化、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的改变,始终都保持着有差异的同一。这种差异就表现在: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在根本上与这个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合;而一个社会的文化模式,虽然与该社会的生产力有关,并且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相联系,但这种关联相对比较特别。一方面,生产力及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对文化模式的影响由于间接性而显得迟缓和不确定:另一方面,文化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塑模了一个社会的生产发展样式、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原则框架等等。总之,我们特殊的生存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形态是由我们的文化模式所塑造的,然而,也正是由于我们作为这种生存方式生生不息的担当者和传递者,文化模式才得以保持其稳定性。⑧文化的稳定性是与群体成员自发反应的一致性相联系的。在一个价值单一的内向型封闭社会中,所有人往往都以同一方式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不是理性自觉的,而是一种自发的本能,也就是所谓文化本能。当一个群体成员的这种自发反应保持着一致性时,个人或者某种来自外部的力量要想冲破文化习俗是很难的,而文化就由此获得了一种稳固性。如果是在一个多种价值并存的复杂社会,自发行为改变的可能性会高许多。(有删改)3.第④段加点的“在过去的掌心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传统的持久性能反映出文化的稳定性。B.传统在保持过程中并不完全排斥创新。C.传统的终止往往意味着文明发展进步。D.传统的保持总是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5.不能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A.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如服饰等的改变可能是频繁的,但其文化模式变迁通常是缓慢的。B.不同民族正是由于其传统的保持和传递功能,其文化才得以保持它们各自的独特样式。C.如果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或者人们放弃了与环境的互动,文化的稳定性就难以保持。D.一种文化中的个体自发地按照他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的规则行动,这于人于己都是好的。6.分析第②至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7.在全面脱贫之前,我国贫困农村有很多分布于深山区。请结合本文及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或其他)的相关内容,分析这类农村脱贫困难可能存在的文化原因。(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①连日来,她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只要一瞥见床头柜上那幅装帧精美的照片,她的心房便会剧烈地颤动。②她是一个刚过二十岁的纺织工人。同许多青年人一样,她喜爱唱歌,让她最着迷、最崇拜的,是清纯派歌星李琼。眼前,她看着的正是她与李琼合影的照片。③她自己不会相信,那天,著名红歌星李琼会拉着她的手,同她出现在同一个正在直播的晚会现场,从而,成为她的家人、朋友反复品味的一个永恒的电视画面。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拥有一张出自《青年报》名记者之手、留下她与最崇拜的人合影的照片。④她努力不想这事,好让自己平静一点。可那印象太强烈了,事情虽已过去两个多月,一切就像在昨天、在眼前。⑤当她听说李琼的又一专辑出版了,她又禁不住激动起来,骑着她心爱的红飞鸽,直奔音像公司。⑥她觉得人与人相识、相处、相交、相知都是缘分,不在于地理位置的远近、结识时间的长短以及社会地位的悬殊…一边想,一边骑,不知不觉到了街心绿岛。⑦这是车辆、行人绕道拐弯的地方,也是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⑧那件事,她一直觉得挺平常、挺普通。你想想,一个流氓对一个晚归的女中学生施暴,她遇到了,能装作没看见?她记不清是她抓住那个坏蛋,还是那个坏蛋抓住她,直到那家伙拔出匕首,狠狠地捅了她三下,她也没有搞清楚。她只感到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抱住了一样东西。直到警察来了,她还抱着那只鞋。后来到医院看她的公安局领导告诉她,正是根据这只鞋,他们很快抓到了那个家伙,并破获了三年内类似的十起大案。她也知道,正是这只鞋,把那个比她大两岁的青年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⑨绕过绿岛,她的心情掠过一丝不安。就是这么件普通的事,她和她的家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住院期间,市长亲自去看望她,后来,她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三八红旗手”,再后来,她被有关领导通知,参加省“五一”联欢晚会。⑩那天,她刻意打扮了一下,被安排坐在前排的中间位置。当晚会快要结束时,只见一位身材修长、身着白色连衣裙的演员款款地走向舞台中央。这时,舞台灯光大亮,一束柔和的光照在这位演员脸上。啊,这不是李琼吗!她异常激动,很用力地鼓掌,可惜细汗沁满了手掌。她还没有完全从兴奋中醒悟,女歌星已泪流满面:她在动情地向人们讲述关于她的故事。只见她快步走向她,所有灯光随之移动。李琼牵着她的手,慢慢走回舞台。她噙着泪,满怀深情地向观众介绍:“这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观众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李琼仍然牵着她的手:“下面,我要为我们的英雄演唱一首新近创作的《卫士赞歌》。”她声情并茂的演唱,感染了所有在场的观众,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演唱结束后,李琼牵着她的手回到原来的位置,与她并肩坐在一起,开心地交谈着。摄像机的镜头不时转向她俩,那个机敏的《青年报》记者,不失时机地揿动了快门……⑪一别两个多月,想必她一直都好吧。她一面骑,一面为李琼祝福。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音像公司。⑫大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歌星李琼最新专辑首发式”。她忙乱地架好自行车,直往里赶。只见大厅内人头攒动,无数种嘈杂声好像在重复一句话“给我签一个”。莫非她在这儿?她不顾一切往里钻,一会儿又被人潮挤回来,只好踮起脚尖。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熟悉的面孔正出现在无数只晃动的手当中。她拼命往里挤,好不容易挤到了她的跟前,激动地一把抓住她的手,大喊:“哎,李琼,你好吗?”她“嗯”了一下,极熟练地从身后拿起一盒专辑,亲切地问她:“签哪儿?”她以为李琼没有在意,便向前挪了半步,用力地抓住她的手臂,调皮地冲她喊:“哎,你看我是谁?”看着李琼迷惑不解的样子,她着急地说:“哎,李琼,我是肖小茹!”李琼停下手中的动作,仔细地端详她。她也极认真地看着李琼。她真想大声说,李姐,你还是那么漂亮。双方对视了一会儿。李琼好看的眉毛轻轻皱了一下:“对不起,我记不起来了。”边说边优雅地摇着头。她愣住了。⑬热情的歌迷仍在往前涌。她被挤在一边,木然地站着。那边,李琼仍然带着浅浅的微笑,满怀热情地为人们签着什么。⑭她一人彳亍在街头。她为那台晚会害羞。(根据孙禹文小说玫编)8.分析小说开头所写照片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3分)9.第⑩段画线部分巧妙表现了人物心理,请加以赏析。(3分)10.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人主张用“偶像”,也有人主张用“舞台”,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11.请从叙事的顺序这个角度为这篇小说写一篇文学短评(150字左右)。(5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14题。(8分)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2.以下与这两首诗在体裁和题材上差异最大的一首是()。(1分)A.《蜀相》(杜甫)B.《春晓》(孟浩然)C.《登高》(杜甫)D.《咏怀古迹(其三)》(杜甫)13.以下评价对两首诗都适用的一项是()。(2分)A.雄浑悲壮B.淡远闲静C.沉郁激愤D.含蓄蕴藉14.有人认为李白的这两首诗不仅主题相近,写法也缺少变化,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①《汉晋春秋》曰:会①阴怀异图,维②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复也,乃诡说会曰:“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②孙盛《晋阳秋》曰: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盛以为:邓艾之入江由,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③臣松之以为: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锺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注】①会:即钟会,在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②维:即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彼岂暗主愚臣哉()(2)则会乘其背()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A.匆忙B.纷乱C.侵犯D.拥挤(2)不可以事有差牙()A.差错B.损失C.萌芽D.指派17.把第①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18.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19.根据第①段内容,分析姜维“乃诡说会”时“诡”在何处。(3分)20.对姜维诈降钟会这件事,孙盛和裴松之评价有别。请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分析二人评价这件事的主要分歧。(5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始学斋记张履祥①语溪董子,岁暮将归,以始学名其斋,愿一言以志别。予衰眊无闻,复何言哉?顾教衰俗敝之日,一旦盛年之士怀抱美志,期于进德修业,能不喜溢于中,亟述所闻以勖之?②窃惟天地之生,人为贵。仁义者,人之所以为心也。【甲】今予与子处覆载①中,服衣冠,负书册,列于士林,□既贵于人人矣。【乙】可不求其所以贵于人人者,以无忝天地之心乎?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弘者,广居之量也;毅者,行道之力也。【丙】其始,莫不自其一念不安于人人之所为,而守之不变,致知力行,以至于终其身,又自其身推而达之。莫不始自一人独立不惧,勉焉不已,以渐及于家邦之远。【丁】③故曰:“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然欲居仁,必充其无欲害人之心;欲由义,必充其不取非有之心。非然者,终不免于鸡鸣而起,孳孳为利之徒,旦昼所为,梏亡其固有之良而已。揆其失,惟在辨之不早辨也。④辨之云何?今日者,感民生之憔悴,尝为之侧然于中:见人事之不臧,甚恶其廉耻道丧。常内省诸己,孰为仁,孰为义。不表饰于大廷,不苟弛于幽隐,人知之惟是,人不知亦惟是。当其穷,入孝出弟,闲圣道以正人心。及其行,以不忍人之心遏恶扬善,正君而定国,约困而不陨,通显而不盈。庶乎不失任重道远之义,而后无负于衣冠书册,中处覆载间也。⑤畴昔之日,所闻于师者如此。予悔始之不力,冉冉而老,无能为也已。子其勉之。(有删改)【注】①覆载:指天地。21.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载臣在回乡就学之前特地请张履祥为书斋命名。B.董载臣不忍和张履祥久别,所以请他作记以留念。C.张履祥为董载臣书斋作记以表示对他归来的欢迎。D.张履祥满意董载臣的为学精神,欣然答应其诉求。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词语是()。(1分)A.则B.以C.而D.盍23.小宁在检索文献时,发现“若火之然,星星攸灼,至于燎原野而烈山泽;若泉之达,涓涓盈科,至于经川渎而放四海也”几句未选入本文。现要将这几句放入本文中,最合理的位置是()。(3分)A.【甲】B.【乙】C.【丙】D.【丁】24.结合全文,概括第⑤段画线句中“勉之”的内容。(4分)三写作70分25.人们几乎不可能在知识与经验都完备的情况下做事,仍然可以做成很多事。但每当有事情未做成时,人们习惯于在知识和经验上找原因。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1)多情应笑我暴秦之欲无厌苏洵(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1)C(3分)(2)D(2分)3.新的生活内容仍保持着旧的模式。(2分)4.C(2分)5.D(3分)6.答案示例:这几段先论证了文化的稳定性可以体现为传统的持久性,然后从传统的不易弃换与变化中的不变因素两方面论证了传统具有持久性,以此来证明文化具有稳定性。(4分)7.答案示例:深山区地理上相对封闭,其社会往往有一种自动的“礼治秩序”,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因此当地人容易以同一方式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这里的乡土文化往往具有价值单一的特征。相对封闭的环境不易改变,导致这里的文化模式就相对稳定,而文化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塑模了一个社会的生产发展样式和经济结构的原则框架。这就是这类农村脱贫困难可能存在的文化原因。(5分)(二)(15分)8.答案示例:照片是情节发展的线索,交代了主人翁对歌星李琼的喜爱、崇拜,揭示其再见李琼的热切心理,推动着主人翁去见李琼的情节发展,并自然引出对合影原因及过程的叙写。(3分)9.答案示例:“灯光大亮”“柔和的光”既是写实,又烘托出肖小茹意外遇到李琼时惊喜、甜美的心理。“细汗沁满了手掌”生动地表现出肖小茹的“异常激动”。“可惜”则描绘出肖小茹“用力鼓掌”犹嫌掌声不力的狂热心态。画线部分综合运用环境烘托、内心独白、动作描写、心理概述等多种方式表现人物心理,巧妙而适切。(3分)10.(4分)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舞台”更好。以“舞台”为题,可以引导读者聚焦舞台相遇的重要情节,从而使结尾的情节逆转更有冲击力:以“舞台”为题,还颇具象征意味,指涉社会生活中的真与伪,更能丰富作品的主题、触发读者深思。若以“偶像”为题,虽然能凸显主要人物及其行为,但缺失了以上两个功能。答案示例二:我认为“偶像”更好。以“偶像”为题,可以引导读者聚焦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追星的行为,贴近读者生活,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以“偶像”为题,还可以凸显作品对追星行为真实状况的揭示,从而凸显作品反思现实、批判现实的意义。若以“舞台”为题,虽然意味深长,但在现实指向性上有所削弱评分说明:理由不限于“答案示例”所示。11.答案示例:小说插叙了合影的起因、经过等重要情节。插叙自然而不生涩,如第⑦段由行经之处自然插入这里发生过的事,将不同时间的行迹交织在一起。通过插叙充分揭示了主人翁去见李琼的心理状态,与结局构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突出了中心。这样写使小说情节更有波澜,结构紧凑而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很有艺术感染力。(5分)评分说明:聚焦于指定角度,能概述插叙的内容,能举例评述作品是如何插叙的,能对其艺术效果进行合理评议。(三)(8分)12.C(1分)13.D(2分)14.答案示例:这两首都是览古之作,都表达今昔盛衰之感,却同中有异。《越中览古》先极力渲染昔日之繁华,与结句所写今日之荒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发人深思:《苏台览古》着重写今日之荒凉,荒凉所折射出的人事变化、兴废无常与旧苑荒台中自然景物的今古常新形成鲜明对比,意味深长。《越中览古》到结句急转,而《苏台览古》转在第三句。这表现出了作者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很有感染力。(5分)(四)(20分)15.(1)昏昧(2)追逐(进攻、掩袭)(2分各1分)16.(1)B(2)A(2分各1分)17.如今您又平定了蜀地,威德扬名于世,百姓都尊崇您的功劳,晋王(言“主上”也给分)(必定会)担心您的谋略(言“功高盖主”也可),您想在这种情况下安然无事地回朝吗!(5分)18.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于今伤之。(3分)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19.姜维知道钟会“阴怀异图”,说这番话表面上是为钟会着想,劝其功成身退以避祸,实则是以退为进,想推动钟会造反自立,从而实现自己分裂敌方以复国的意图。(3分)20.答案示例:孙盛认为姜维主动进攻或退守都优于诈降,因为当时蜀国国力衰弱,禁不起诈降再复国的消耗。裴松之则认为在当时军事形势下,姜维进攻取胜也来不及拥卫蜀主,领军回援又会被敌军所乘,反倒是诈降还能博得复国之机。前者是立足于军力国力而评议,后者是立足于具体的军事形势而评议,分歧较大。(5分)(五)(11分)21.D(3分)22.A(1分)23.D(3分)24.答案示例:立身处世当以仁义为本。仁义当从自身做起,然后推己及人,推至家国天下。要做到这些,就要尽早学会辨识自己是否把握了仁义。辨识并推广仁义的具体做法,就是在任何处境下都要自省自己是否合乎仁义并坚持下去。(4分)2022年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

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2)

,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作者:

《过秦论》)(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网络安全是伴生性技术。网络安全不会约束数字化和信息化,

。①要平衡数据隐私安全与大数据产业发展②将数据安全流动和数据价值发挥相结合③以真正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④应做好红线意识和安全流动两篇文章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2)下面是一则某校学生会草拟的邀请函,以下4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2分)尊敬的***教授:我校定于本月16日下午2点在校图书馆举行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您是著名的民间文学专家,【甲】对民间文学的研究造诣深厚,【乙】恭请您就有关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高谈阔论,【丙】为莘莘学子做出认真的指导。【丁】希望您务必光临,敬谢不敏。联系人:***2022年3月A.【甲】

B.【乙】

C.【丙】

D.【丁】

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①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热词,“后真相”的释义为:诉诸情感和个人的信念要比客观事实对形塑公众舆论的作用更大。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同时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使公众更不易接触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信息,加剧了群体偏见。②“过滤气泡”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他发现两个人使用谷歌检索同一词语,得到的结果页面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浏览同一个新闻事件,看到的新闻倾向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2010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帕里泽委托两位住在北部并且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朋友在谷歌上搜索有关的消息。一位获得了其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的信息;另一位获得的却是关于该公司的投资信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与之同时,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帕里泽将此称为“过滤气泡”。③尽管“过滤气泡”受到高度关注,但事实上仍属于“新瓶装旧酒”。早在十多年前,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处于“信息茧房”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也有学者把“回音室”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人们听到的只是封闭空间内被放大的回声,而不是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④问题在于,随着算法推荐时代到来,大数据公司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阅读搜索痕迹,总结用户的习惯、兴趣和偏好,为特定群体实现精准内容发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操作。新闻传播概念实现了从“人被动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到“内容主动定位到感兴趣的人”的转变。用户的兴趣习惯成为内容推荐的核心要素,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⑤正是出于对被左右的选择权的忧虑,人们尝试开展一系列“戳泡运动”来进行矫正,但这些措施总体上看只是一些算法逻辑上的技术调整,针对的是那些已经认识到“气泡”并意图解决“气泡”的用户。事实上,“过滤气泡”的形成非常复杂:既有算法推荐技术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还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息息相关,我们对此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必过于夸大“过滤气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算法过滤技术,我们注定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另一方面从前那种传统的、非定制的新闻也未必能保证多样性。“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是经过滤的媒体世界造就了我们所见的在线集结,还是本来就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建构了自我增强的过滤器”。这是一场技术与人性的较量,“戳泡运动”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原文有删改)3.第③段加点的“新瓶装旧酒”在文中指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