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泻心汤》课件_第1页
《浅析五泻心汤》课件_第2页
《浅析五泻心汤》课件_第3页
《浅析五泻心汤》课件_第4页
《浅析五泻心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五泻心汤14级硕士五班刘梦梦主要内容:

“痞”之各家解析方药及意义原文及释义临床应用《金匮要略

》原文及释义:“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本条论述寒热错杂的呕吐证治。症见上有呕吐,下有肠鸣,中有痞阻,乃因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调所致。因其病变在中焦,古以“心下痞”为其主要特征。方用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论》149条《金匮要略

》原文及释义: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63条

《金匮要略

》原文及释义:

“伤寒出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论太阳中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伤寒论》“心下痞,

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4条

五泻心汤的病机关键: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1、病位:少阳枢机2、病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互结,虚实错杂3、疑问:人体诸多病理变化之中,可以出现寒热并存,错杂相见,如表寒里热、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等,但是同一脏腑怎么出现寒热并见?“痞”之各家解析:方论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吴昆认为是脾胃升降失常,清浊阻塞于中,所以称为痞。“痞”之各家解析:从阴阳升降论痞证:《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依《内经》理论认为,人体之所以发病,皆因阴阳失调,气机紊乱所致,所以应该从阴阳升降失调角度理解痞证。

这种看法较吴昆的脾胃升降失调更进一步揭示病机。“痞”之各家解析:刘力红从“否”“泰”二卦的体位性用看痞证:(1)痞——同“否”→否塞不通(2)否卦——天地不交流;天乾→胃不降浊→呕吐;地坤→脾不升清→下利(3)泰卦——天地交流;地坤→脾气主升清→地气上升;天乾→胃气主降浊→天气下降泰卦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否卦卦辞则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刘力红教授从本质上揭示了痞证的病机。《易经》否、泰二卦于治则的意义: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云:“中气既痞,升降失常,独阳上逆而呕,独阴下走而肠鸣,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但治其中,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阳升阴降,痞将自解,人参、甘、枣则补养中气,以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寒以清热,降阳为本,清热为标半夏、干姜——辛以升阴,温以散寒,升阴为本,散寒为标参、草、枣——扶脾助脾,键运中焦,升降之枢通畅五泻心汤分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病机相似——阴无以升,阳无以降的阴阳痞塞不同之处——生姜泻心汤:因未经误下,虽汗出而“解”,但余邪未尽,复内陷心下,饮食不化,积滞发酵而挟有水湿致痞,故兼见干呕食臭,肠鸣下利等症,加生姜以和胃散水,多用于大病之后,胃气不和,饮食停滞诸证。

甘草泻心汤:在生姜泻心汤证基础上,反复误下,中气益虚,痞益甚,尚见腹满,肠鸣,下利完谷,干呕,心烦不得安等,倍用甘草以泻心除烦,健胃安中。方药及分析: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病机相似——独阳难降之阴阳痞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方。因热壅较甚,故于半夏泻心汤内尽去温补之品,而独任苦寒下泄以攻痞。

附子泻心汤——主治上热下寒,痞兼阳虚之寒热痞。出现痞证之后,用药不当或其他因素,卫阳受损,出现恶寒汗出,用附子煎汁兑入,温复卫阳。虚、实、寒、热四大症: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

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

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

三为寒:中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

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临床应用:胃脘嘈杂不适或灼热,畏寒肢冷,反酸口苦,心烦燥热,肠鸣便溏,遇冷症重。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数。现代运用;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口腔溃疡等证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徐某某,男,42岁,2007年8月起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大便日2~4次、呈稀糊状,腹胀多矢气,曾在长春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炎’’,治疗1o个月出院。此后因病情反复发作,5年中先后4次住院,每次均有明显之肠胃症状。2013年元月住入本院,8月7日会诊。

经治医师报告:病人肝功能正常,谷丙转氨酶略高,在150~180单位之间。惟消化道症状明显,8个月来多次应用表飞鸣、胃舒平、酵母片、黄连素……治疗,终未收效。现仍食欲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