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教师讲解版_第1页
卷1-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教师讲解版_第2页
卷1-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教师讲解版_第3页
卷1-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教师讲解版_第4页
卷1-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教师讲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来源网络整理侵权必删绝密★启用前|考试研究中心命制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福建专用)卷一(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2022·福建延平·九年级期末)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寄情于诗,抒爱国情怀。回望过往,我们从“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从“持节云中,_______?”体会他们渴望报效国家的殷殷之情;情出自然,发人生感悟。我们从“槲叶落山路,_______”中看到乡村晨景之美;从“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中看到春夏山野之美;从“溪去初起日沉阁,_______”感受到萧条苍凉的氛围,暗示唐王朝的悲怆命运。范仲淹从气象阴晴之景联想人生得失之状,于“______,_______”一句中尽显其旷达胸襟;苏轼将月之圆缺与人事常理联系起来,写下富含哲理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马作的卢飞快何日遣冯唐枳花明驿墙野芳发而幽香山雨欲来风满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解析】注意“的卢、遣、枳、驿、野芳、己、圆缺”的正确书写。2.(2022·福建厦门·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①屏()息沉默了。天蓝得仿佛蓝②liú()璃一样,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莫高窟前的沙河一如既往,只有河底零星些许细流。在这样的偏远之地,呕心沥血,穷尽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真是人类近乎疯狂的行为。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示范?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然而光照之下依旧摄人魂魄,令人心醉神迷,折服于人类文明的庄严璀璨。为什么来到敦煌?(丙)面对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血与泪,留下光荣与梦想,留下不朽艺术的古人,除了感动,还是感动……(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①____(A.píngB.bǐng)②____(A.琉B.流)(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____(A.断断续续B.陆陆续续)乙____(A.斑驳B.斑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它的阳光与星辰,曾照耀无数杰出的艺术家与虔诚信众的心灵②当然是为了它迷人的历史与文化光影③在敦煌看见的一草一木,都令人浮想联翩④也曾给予他们坚定的力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答案】(1)BA(2)BA(3)示例:但若非如此,又怎能为后世树立艺术的典范?(4)B【解析】(1)屏息:拼音bǐngxī,暂时抑制呼吸,形容不出声音,精神集中;故填B。琉璃:拼音liúlí,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盐化合物烧成的釉料。此处含义是“洁净无瑕”。故填A。(2)断断续续:指时断时续地接连下去;陆陆续续:指有先有后,时断时续;根据“车过戈壁,当远方山崖上(甲)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可知,这些小黑洞是随着车的行驶,有先有后地出现。故甲处应填B。斑驳:意思是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色彩比较杂乱,引申为不纯,瑕疵;斑斓:形容色彩灿烂绚丽;根据语义“经历千年岁月风沙,莫高窟内的壁画雕塑早已(乙)褪色”可知,经历岁月风沙侵蚀的壁画雕塑,有的色彩已经脱落,掺杂进了其他颜色,因而颜色杂乱。故乙处应填A。(3)动宾搭配不当。“树立示范”搭配不当,应改为“树立典范”。(4)通过前文“为什么来敦煌”,可以得知前后句子是因果关系;根据②句“当然是为了”可知,②句放在第一个;①句和④句强调的是来敦煌的作用,通过①句的“曾”、④句的“也曾”可以判断出①④的顺序;③句是总结“为什么来敦煌”的原因,放在最后一个。故选B。二、阅读(70分)(一)(2022·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长期遭贬的强烈不满。B.颈联中,诗人看到“千帆过”“万木春”,想到自己已是“沉舟”“病树”,心中升起无奈和病苦之情。C.诗人在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并表示自己并不会消极气馁,定会抖擞振奋,重新投入生活。D.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撼,后四句高昂乐现,前后形成解明对比。4.请简要分析“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3.B4.这一句运用“烂柯人”的典故,暗示诗人被时间之长,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解析】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本项“心中升起无奈和病苦之情”有误。故选B。4.考查诗句赏析。“到乡翻似烂柯人”意为: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诗句运用典故说自己如同王质一样,被贬多年后回到家乡,已是岁月蹉跎,物是人非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饱含困顿苦闷之情。(二)(2021·福建上杭·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刘敞奉使契丹刘敞①奉使契丹②,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③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④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⑤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⑥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通《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改)【注释】①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②契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与宋朝长期处于对峙状态。③殆:将近。④译人:翻译的人。⑤径:直。⑥驳:传说中的猛兽名。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欲夸示险远欲:__________(2)译相顾骇愧顾:__________(3)如马而食虎豹食:__________(4)契丹益叹服益:__________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B.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C.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D.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6分)(1)刘敞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3分)(2)敞曰:“此所谓驳也。”(3分)8.请分别简述译人“骇愧”及契丹“益叹服”的原因。(2分)【答案】5.想要看吃(把……作为食物)更加6.C7.(1)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2)刘敞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驳。”8.①译人本想夸耀显示路途险远,没想到刘敞对山川道路如此熟悉,因而感到“骇愧”。②刘敞不仅对地理环境熟悉,而且有丰富的学识,因而使契丹“益叹服”。【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欲:想要。②句意: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顾:看。③句意: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食:吃。④句意:契丹更加佩服他,益:更加。6.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的意思是: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通好以来”做状语,“是”是代词,指这样。其后应断开。故断句为: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故选C。7.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使:出使;素:向来;知:熟悉;径:路。(2)句中重点词有:谓:说。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叙述思路,结合关键语句概述回答。根据文中“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可知,译人本想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没想到刘敞对地理环境如此熟悉。“益叹服”的原因“为说其音声形状,且通《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刘敞不仅对山川道路熟悉,而且精通会很多知识,博览群书,有丰富的学识。参考译文: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驳。”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三)(2021·福建·周宁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20分)塞北土炕①从小生长在塞北农村,长大后无论走走到哪里,心中总有割舍不断的“农家情结”。童年时故乡的农家房舍,都是土坯砌成的客洞成的窑洞。家乡的土炕,像一块魔方旋转着农家人简朴快乐的生活——夜晚铺上被褥,土炕就是卧室;客人来了让坐炕头,土炕就是客厅;放上方桌摆上饭菜,土炕就是餐厅;饭后撒下碗筷摊开书本,土炕就是书房。现代都市单元楼内分门别类的居室格局被农家人的一条土炕演绎得淋漓尽致。②小时候土炕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竹编的炕席斑斑驳驳的围墙,高高的窗台,还有热得发烫的炕头。那种横横竖竖、错落有致的炕席,躺在上面很是凉贞但却让小孩子们很感头疼,稍有不慎就会擦上小刺。再大一点的时候,炕席被卷出了家门,请进来的是油亮的大花油布,一同变化的还有围墙上好看的风景。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农村生活习惯中,土炕上的变化最能显示女主人的精明能干。③童年时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冬天土炕的取暖,母亲在秋后生产队最后一批粮食归仓后,就开始捡柴火、拾玉米茬了。冬夜里,窗外北风呼呼,屋里一条暖炕让寒夜不再漫长。母亲的勤俭和清洁在村里颇有口碑。简陋的窑洞,在她的布置下满屋子火喷喷暖和和。后来父亲外出谋业,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家生活。精明的母亲省吃俭用,操持着盖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砖房。纸糊的窗花换成明亮的玻璃,油亮的革布取代了陈旧的油布,但那条土炕却依旧暖暖地守候着。再后来,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好转,砖房变成了瓦房,各种时新的建筑装修材料在家里落了脚,燃气灶、电暖气等也进了家门,家人一度为要不要土炕起了争议。④母亲舍弃不下那浓浓的“炕头情”,专门留出一间保留了火炕的屋子,并拾掇出了闲置多年的风箱,再将一口大水缸立在墙角。我们很为母亲的这一“壮举”叫好。一次回去时恰逢村里停电。我执意要替母亲在那间屋子里烧火做饭。掏灰、按柴火、放炭、点火、拉风箱,小时候那么熟练的生火技巧,隔了多年竟然生疏得手忙脚乱。滚滚的灶烟从灶台里轰地冒出来,来不及躲闪的我被呛得直流眼泪。母亲说还是你们城里的煤气好使,又干净又方便;我说还是这冒烟的灶好,多有“烟火”气息!父亲坐在板凳上拉着风箱,母亲在灶台边搓着莜面,锅里的水吱吱作响,地上散乱着烧火的玉米秸,从灶口扑出来的火星飞舞着,灶口的火光照得屋子忽明忽暗的。每一次看到这场景我都感动得想要落泪!⑤农村人热情好客,待客的最高礼仪就是坐炕头,再加一顿香喷喷的油炸糕。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随父母出远门走亲成,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盘着腿儿,看人家在忙里忙外地准备待客的饭菜。等油炸糕的香味从灶台间飘出来时,我忍不住拿起筷子,瞅瞅父母制止的眼神又悄悄缩回了手,直到被主人热情地以孩子小为理由第一个吃上油糕。时代在变迁,如今家有来客,坐在城市灯红酒绿的饭店包间里,吃着当年想都不敢想的生猛海鲜,却再也找不到炕头上吃油炸糕时那种热乎乎的、期盼的滋味了。⑥家乡的土炕以它的质朴,浓缩了我情感中永远化不开的亲情。(选自《文摘报》2019年3月2日)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眼里,塞北的一条土炕就能媲美现代都市单元楼内分门别类的居室格局。B.在各种时新的电器在新家落脚时,母亲坚持保留土炕是为了预防停电时可以烧火做饭。C.“母亲说还是你们城里的煤气好使,又干净又方便”一句表明母亲后悔当时保留了土炕。D.现在的“我”在城市的饭店包间里吃饭却找不到当年滋味是因为没有吃到油炸糕。10.文中母亲的精明能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11.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1)“家乡的土炕,像一块魔方旋转着农家人简朴快乐的生活。”(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2)“再大一点的时候,炕席被卷出了家门,请进来的是油亮的大花油布,一同变化的还有围墙上好看的风景。”(赏析加点字)(3分)12.第⑤段内容看似与“塞北土炕”无关,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3分)13.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6分)【答案】9.A10.母亲的精明能干表现在:①母亲的勤俭和清洁在村里颇有口碑:②简陋的窑洞,在她的布置下,满屋子火喷喷暖和和;③母亲省吃俭用,操持着盖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砖房。11.(1)运用比喻,把家乡的土炕比作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条土炕就能涵括农家人所有生活内容的神奇功用,表现了作者对土炕特殊的感情。(2)“卷”走刺人的炕席,“请”来油亮的大花油布,一“卷”一“请”两个动词对比鲜明,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这一改变的欢欣之情,语言诙谐,令人感同身受。12.不能删去。因为本段的做客吃油炸糕等行为都是在土炕上进行的,是被当作贵客坐在炕头上的,这种受尊重的感觉不仅让作者记忆深刻,也反映了农村人热情好客、淳朴友善的品质,这种品质与土炕息息相关,所以不可删去。13.家乡的土炕虽然简陋落伍,但它却承载了我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它显示出了母亲的精明能干,表现了一家人温馨的家庭氛围;它承载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家乡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解析】9.B.从第④段“母亲舍弃不下那浓浓的‘炕头情’,专门留出一间保留了火炕的屋子”,可知母亲坚持保留土炕是舍弃不下那浓浓的“炕头情”,所以“母亲坚持保留土炕是为了预防停电时可以烧火做饭”的理解不正确;C.从第④段“滚滚的灶烟从灶台里轰地冒出来,来不及躲闪的我被呛得直流眼泪”,可知“母亲说还是你们城里的煤气好使,又干净又方便”一句只是针对当时情况所说的一句话,并不能表明母亲后悔当时保留了土炕,所以“表明母亲后悔当时保留了土炕”的理解不正确;D.从第⑤段“农村人热情好客,待客的最高礼仪就是坐炕头,再加一顿香喷喷的油炸糕”“坐在城市灯红酒绿的饭店包间里,吃着当年想都不敢想的生猛海鲜,却再也找不到炕头上吃油炸糕时那种热乎乎的、期盼的滋味了”,可知现在的“我”在城市的饭店包间里吃饭却找不到当年滋味是因为童年时期的美好已成回忆,所以“是因为没有吃到油炸糕”的理解不正确;故选A。1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从第③段“母亲的勤俭和清洁在村里颇有口碑”,可概括出:母亲的勤俭和清洁在村里颇有口碑;从第③段“简陋的窑洞,在她的布置下满屋子火喷喷暖和和”,可概括出:简陋的窑洞,在她的布置下,满屋子火喷喷暖和和;从第③段“精明的母亲省吃俭用,操持着盖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砖房”可概括出:母亲省吃俭用,操持着盖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砖房。11.本题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1)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评析。“像一块魔方旋转着农家人简朴快乐的生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把家乡的土炕比作魔方,结合第①段“夜晚铺上被褥,土炕就是卧室;客人来了让坐炕头,土炕就是客厅;放上方桌摆上饭菜,土炕就是餐厅;饭后撒下碗筷摊开书本,土炕就是书房。现代都市单元楼内分门别类的居室格局被农家人的一条土炕演绎得淋漓尽致”,可知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条土炕就能涵括农家人所有生活内容的神奇功用,再结合第⑥段“家乡的土炕以它的质朴,浓缩了我情感中永远化不开的亲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土炕特殊的感情。(2)要求赏析加点字。“卷”“请”是两个动词,并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第②段“那种横横竖竖、错落有致的炕席,躺在上面很是凉贞但却让小孩子们很感头疼,稍有不慎就会擦上小刺”,可知“卷”走刺人的炕席,“请”来油亮的大花油布,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家炕上的变化,以及“我”对这一改变的欢欣之情。12.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首先表态不能删去,然后结合内容分析理由即可。从第⑤段“待客的最高礼仪就是坐炕头,再加一顿香喷喷的油炸糕。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随父母出远门走亲戚”“却再也找不到炕头上吃油炸糕时那种热乎乎的、期盼的滋味了”,可知本段的做客吃油炸糕等行为都是在土炕上进行的,是被当作贵客坐在炕头上的,这种受尊重的感觉让作者记忆深刻;从第⑤段“农村人热情好客”“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可知本段也反映了农村人热情好客、淳朴友善的品质,再结合第⑥段“家乡的土炕以它的质朴,浓缩了我情感中永远化不开的亲情”,可知这种品质与土炕息息相关,所以不可删去。13.本题考查结尾段的理解。从第⑤段“农村人热情好客,待客的最高礼仪就是坐炕头,再加一顿香喷喷的油炸糕。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随父母出远门走亲成,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盘着腿儿”,可知家乡的土炕虽然简陋落伍,但它却承载了我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承载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从第③段“母亲的勤俭和清洁在村里颇有口碑。简陋的窑洞,在她的布置下满屋子火喷喷暖和和”“精明的母亲省吃俭用,操持着盖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砖房。纸糊的窗花换成明亮的玻璃,油亮的革布取代了陈旧的油布,但那条土炕却依旧暖暖地守候着”,可知土炕显示出了母亲的精明能干,表现了一家人温馨的家庭氛围,承载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从第⑤段“农村人热情好客”“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可知土炕承载了我对家乡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四)(2021·福建永春·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12分)择高处立,向宽处行①宋朝时,蔡州有一道人善棋。每与人对局,总是让对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他也从没输过。道士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②“饶人”即“让人一步棋”;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宽容、忍让”之意。③饶,在汉语里还有丰足的意思。丰足,是物质还是精神,需以前倾的姿势去进取,也需适当“退一步”来回味。一味向前、向前、向前,马不停蹄,无休无止,定有山穷水尽时。略停停,退后一步,放开视野,让思想回旋一下,世界呈现给你的常常是多情和惊喜。④饶,饶人,都贵在这退后一步。⑤饶人,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自信的情怀。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游刃有余的大智。就像那个宋朝道人,身有绝技,可骄矜,可放旷,可目中无人,藐视四野;但他宽落落地让人先行。这饶人处,便多了一重人格之美。⑥法国作家雨果有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宽阔在哪?必有一个饶人处。饶人,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⑦饶人者,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心无杂念,因此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宽了,就厚了,就暖了,自个儿暖和,拢一块儿暖和,抱在一起更暖和。饶人,是一种人性之暖。⑧饶人,不是一种愚昧,而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按说,得理不饶人,是不逾矩的,属个人权利;而得理且饶人呢,境界更为超拔。它是一种原谅,一种放下,一种人生大智慧。人一得理,往往会理直气壮,有声势,要讨个说法,喧嚷,焦躁,振振有词;但是,任何事,过犹不及。不讲理,是缺点;硬讲理,是盲点。⑨不管什么时候,留一点余地,便可以让棘手的事情回旋自如。这饶人之处,像那雨过天晴,人情与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⑩人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难得的是长风万里;饶人,便是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载你到一个开阔地,那地界,柳暗花明,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1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第⑤段中,“这饶人处”指宋朝道人身有绝技,不骄矜,宽容让人一步棋。B.饶人,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宽宏的内在,展现人格之美、人性之暖、人生大智慧。C.物质及精神层面的丰足,需以积极的姿态努力获取,适当时候需退一步来反思。D.清代儒将左宗棠那半个联意为做学问要高屋建瓴、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15.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16.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6分)【答案】14.D15.举了宋朝时,蔡州道人下棋的事例并引用诗句,引出论题“饶人”(或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证明本文中心论点“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添了文采。16.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饶人,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的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解析】14.考查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的思路,然后分析四个选项,做出选择。D项“那半个联意为做学问要高屋建瓴、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表述不准确,左宗棠对联的全文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故选D。15.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解答时,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合文段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概括。通过段中“宋朝时,蔡州有一道人善棋。每与人对局,总是让对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他也从没输过”和“道士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内容可知,本段采用了举例论证,举出宋朝蔡州道人下棋的事例,并通过道人的诗句,引出论题“饶人”和中心论点“做人要宽容、忍让”。同时,蔡州道人下棋的事例和也道人的诗句,也分别作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一步证明了本文中心论点“择高处立,向宽处行”,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也使文章增添了文采。16.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通过画线句中“法国作家雨果有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的内容可知,本句采用道理论证。引用雨果的名言,充分有力的论证了“饶人,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的论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也更具说服力。(五)(2021·福建安溪·九年级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0分)材料1:中央气象台3月12日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12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及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专家指出,今年3月大气环流调整,在沙源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进而导致沙源裸露,如遇有利天气形势,仍然还有可能有些沙尘天气出现。材料2: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的一种天气现象的统称。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根据《沙尘暴天气等级》,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5类(如下表)。沙尘家族分类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颗粒物尘埃粒径小于0.001毫米粉沙粒径0.001-0.05毫米沙粒粒径大于0.05毫米沙粒粒径大于0.05毫米沙粒粒径大于0.05毫米风力无风或风力较小风力较大风力强大大风狂风水平能见度<10千米1-10千米<1000米<500米<50米材料3:据长期观测,我国沙尘天气月分布情况如下:材料4:北京林业大学高广磊副教授介绍说:“沙尘暴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干燥松散的沙物质、大风、不稳定的大气层结。”而这三个因素,每一样都是人类无法完全消除的。高广磊表示:“沙尘暴是永远不可能被消灭掉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永远都会发生。我们林业人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如果原有的沙尘暴危害是100.我们可以把沙尘暴危害降低到50.乃至30.但无法将其变成0。”17.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南方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分为5类。B.专家指出今年大气环流调整,沙源裸露,各地会出现沙尘暴。C.中央气象台发布预警,3月12日北京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D.导致沙尘暴形成的三个因素,每个都是人类无法完全消除的。18.阅读材料3.简要介绍我国沙尘天气月分布的规律。(3分)19.联系材料1和材料4.简要说说为了减少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4分)【答案】17.D18.示例1:我国沙尘天气发生次数1-4月逐月递增,4月份达到最高峰;5月份开始回落,6-8月基本很少有沙尘天气,9月份没有沙尘天气;10-12月之后沙尘天气又开始有所增加。示例2:数据显示,我国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冬季节,其中,沙尘天气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19.示例:导致沙尘暴形成的三个因素是干燥松散的沙物质、大风、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因此,我们可以加大力度恢复植被,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层,从而改善地被环境,固定土壤,避免沙源裸露,从源头上减少干燥松散的沙物质;还可以构筑防风林等生物防护体系,阻挡风沙,减轻沙尘暴的强度和影响的范围。【解析】1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正确的一项。A.由材料2“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5类”可知,选项中“沙尘天气是影响我国南方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表述有误;B.由材料1“专家指出,今年3月大气环流调整,在沙源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进而导致沙源裸露,如遇有利天气形势,仍然还有可能有些沙尘天气出现”可知,专家指出的是今年3月大气环流调整,选项中“专家指出今年大气环流调整”表述有误;C.由材料1“中央气象台3月12日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材料2“浮尘,水平能见度<10千米”“扬沙,水平能见度1-10千米”可知,选项中“3月12日北京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表述有误;D.由材料4“而这三个因素,每一样都是人类无法完全消除的”可知,该选项表述正确;故选D。1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阅读材料3(我国各月沙尘过程分布图)可知,1月沙尘天气0.4次,2月沙尘天气1.2次,3月沙尘天气3.4次,4月沙尘天气4.5次,由此可得出规律之一,我国1至4月沙尘天气发生次数呈递增趋势,且从全年来看,4月份达到最高峰;5月沙尘天气次数为3.3次,6至8月沙尘天气发生次数为0.1.9月沙尘发生次数为0,由此可得出规律之二,我国沙尘天气发生次数5月份开始回落,6-至8月基本很少有沙尘天气,9月份没有沙尘天气;10月沙尘天气次数为0.3次,11月为0.6次,12月为0.4次,由此可得出规律之三,我国沙尘天气发生次数10月之后有所增加。综合以上分析概括即可。19.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梳理与概括。由材料1“专家指出,今年3月大气环流调整,在沙源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进而导致沙源裸露”、材料4“沙尘暴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干燥松散的沙物质、大风、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可得出相关措施,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层,从而改善地被环境,固定土壤,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环境。在沙漠边缘种植乡土品种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改善植被分布。(六)名著阅读。(6分)20.(2022·福建厦门·九年级期末)班级开展《水浒传》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在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填写相关内容。阅读活动阅读发现阅读记录梳理“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情节由同一人物串联,展现了人物命运发展的历程。(1)我发现这一人物是_____比较书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中有些情节看似相近却能体现人物不同特点,读起来并没有重复之感。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似的情节。(2)我读到李逵杀虎,想到了__________;我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想到了___________探究读完杨志的章节,有同学说影响人生走向的原因往往是多元的,你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3)我认为____________【答案】林冲武松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示例:我同意这个看法。杨志本想“封妻荫子”,却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不得不落草,人生走向幻灭,这其中既有大风、酷暑等自然原因,也有他性格暴躁、不善沟通管理的性格原因,还有朝廷腐败、官员贪赃枉法的社会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熟知名著的故事情节,根据“阅读提示”的任务指向,具体结合《水浒传》中人物的相关情节,归纳概括作答。第①空:由《水浒传》的回目“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冲棒打洪教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知,给出的情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林冲典型的事件,由此可知是林冲。第②空:根据题干可知要求填写相似的情节,第一个给出的情节是“李逵杀虎”,是《水浒传》中人物和虎发生的事件,由此可以联想到“武松打虎”。第③空:前面给出的情节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此情节会想到“武松醉打蒋门神”,鲁达和武松出手的初衷都是路见不平,拨刀相助,以暴惩恶,情节相似。第④空:“影响人生走向的原因往往是多元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多元”既包括主观原因,也包括客观原因。从人生经历来看,杨志本想“封妻荫子”,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这其中既有大风、酷暑等自然原因,也有他性格暴躁、不善沟通管理的性格原因,还有朝廷腐败、官员贪赃枉法的社会原因。所以说影响他的人生走向,既有个人性格的内因,也有环境及社会背景等的外因。三、写作(60分)21.(2021·福建漳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在一次“提倡勤俭节约”班会后,有些同学依然不以为然,不愿意节约。小明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约,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约什么?”小张说:“我花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什么事了?”小李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约岂不是打击经济?”此外,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请你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1)以班级劳动委员的身份给小明(或小张、或小李)写一封信,对其不当的言辞予以反驳。(2)请你准备一份演讲稿,倡议同学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立意,不少于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例文一:给小明的一封信小明:你好!我们本次的班会是“提倡勤俭节约”,你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约,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约什么”,你也许觉得现在都21世纪了,都进入“小康水平”了,还提什么节俭?也不怕人家笑话?的确,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原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爷爷奶奶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我们早已不必担心挨冻受饿乃至四处流浪了。可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大家是否也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可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就不该提倡节俭了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响亮地做出回答:提倡节俭,拒绝奢侈!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未极度丰富,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浪费也同样被看作是可耻的行为。在餐馆里,他们常常将没吃完的饭菜带回家;他们的孩子也很少乱用零花钱,而且这些钱大多是孩子们自己靠劳动挣来的;著名的柯达公司的胶卷盒是用再生纸造的;而财大气粗的东芝公司的信封竟然是用旧信封翻过来再使用的。我们的祖国刚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满足于现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那么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产又能经得住多长时间的折腾呢?况且我们的先辈也曾告诫道:“治国之道,节用为先。灭国之祸,起于奢侈。历朝兴废,无有出于此道之度限尔!”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节俭。小明,你还觉得我们不该节俭吗?还其实,节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最实在的话题。现今社会,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都在提倡节俭。各种家电商品,包括轿车都打上了“节能”的口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标语四处可见,“节约型社会”更成为人们的追求。小明,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节俭不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节俭,不是奢侈的行为,同时,它也不是守财奴的吝啬,而是要求我们合理使用资源和财物,做到“当省则省,当用则用”。即使是将来国强了,家富了,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仍然不能丢。劳委员:某某2021年某年某月例文二: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助力民族复兴敬爱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助力民族复兴”。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知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物质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