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1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2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3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4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解析)高二测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解析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测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天人合一”中“天”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中的“天”指的是最高主宰。研究儒家理论的大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将自然原则、伦理道德和神秘主义等要素融为一体,以“天人”视角为切入点,试图提出一整套政治理论来服务当时的政治。董仲舒通过倡导对“天”的敬畏,让统治者能够养成一种敬畏心,在政治活动中切实做到不滥用权力,还要经常地做好事、施仁政。通过这样的引导,更能促进对权力的有效规约和对秩序的有序维护。人们对“天”倾注了太多的理想,其中就有将中国人最为看重的道德赋予“天”,使之成为最高道德评判标尺。比如百姓常言:“吉人自有天相。”这里的“天”就具有了道德评价的色彩。人们只要去做好事、行善事,道德感增加后,定会受到“天”的“照顾”。

二是“天人合一”中的“天”指的是自然界。《周易·泰》中指出:“天地交,泰。”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交合才能使万物生长,永葆生机。《周易·序卦》中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天孕育了万物,包括人类。人类在与自然长期的关系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畏惧自然阶段。先民由于生产工具简陋和智商欠发达,对比自己强大很多的自然界事物有一种天然的畏惧心理,担心被其吞噬,故事事服从自然。第二个阶段是人征服自然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工具的优化及人的智商的提升,人类具备了征服大自然的条件和能力,开始以大自然为对象,推行工业化做法,创造了现代工业文明,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第三个阶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阶段。人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资源掠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摆在人类社会面前的紧迫问题不光是要治理已经存在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更要转变发展思路,提出适合人类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能共存共发展。中国古代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中“天”又指的是大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求人类善待“天”(大自然),“天”(大自然)方能善待人类。“天人合一”思想又重新焕发了它的魅力,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三是“天人合一”中的“天”指的是最高原理。《周易·坤》中指出:“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这里的“天”指的是“天道”,从哲学范畴去探讨,那就是最高原理,意指规律和法则。这种规律和法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气候规律运用方面。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所谓的“天道”,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另一方面体现在入世方面。古人言“天不亏人”,只有遵循“天道”,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律,多做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情,人类才不会被亏欠。

(摘编自石志刚《天人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

材料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自然现象就被看作天意的表述方式,“天垂象,见吉凶”(《周易·系辞上》)表述的正是此意。《洪范》谈到国君的恶行会伴随自然界的异常现象,而《月令》则规约国君和国民每个月的行为,以求得与天地万物和谐。

汉代董仲舒在此基础上,最早提出“天人合一”并对之进行理论阐释。他在《春秋繁露》一书中写道:“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又言“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提出了“天人同类合一”的思想。他把构成“天”的基本要素归结为天、地、阴、阳、金、木、土、水、火和人等十端,十端当中,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万物之本。

根据“天人同类”说,董仲舒把“天道”当作政治原则和人伦道德的依据。董仲舒在论证“天人同类”的过程中,分别利用了以数相副和以类相副的比附法。在“天人同类”的基础上,他进一步论证“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同类相感”。“同类相感”在董仲舒之前已有论述,如《周易·乾传》中记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吕氏春秋》也有载,“类固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在董仲舒看来,“天人感应”的形式不外乎天降符瑞和天降灾异两种。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出发点在于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并利用了“天”的名义和权威来限制君权;在“神灵之天”和“自然之天”之外还提出“道德之天”,但又无法把三者统一起来,内部存在混乱和矛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董仲舒对“天人合一”命题的论证,也是建立在当时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如他指出许多自然现象“非人所意也”,人必须对它们抱有敬畏的态度,从这个角度看,也反映他具有一定的科学理性。因此,“天人感应”作为“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方式,可视作古代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根源。

(摘编自韩昭庆《“天人合一”中有关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理论的大思想家董仲舒倡导对“天”的敬畏,他的“天人感应”学说将自然原则、伦理道德和神秘主义等要素融为一体。

B.畏惧自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先民生产工具的简陋,二是智商欠发达;所以,那时人类不具备征服自然的能力。

C.人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以自然为对象,社会发展与进步陷入停顿,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D.董仲舒认为,“天”跟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之情,进而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天、地、阴、阳、人等是构成“天”的基本要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中所说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符合自然进化原则。

B.国君的恶行会伴随自然界的异常现象,这种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

C.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如果遵循了“天道”,可以促使人们投身社会后遵循“天道”。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古典文献资料,使论证更严密,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的“天”和“吉人自有天相”的“天”含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对天发誓。B.夫天之育万物也,耀之以日月,纪之以星辰。

C.天不可欺。D.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4.根据材料二,分析“天人感应”思想产生的历史轨迹。(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在对其评价上两则材料有何异同?(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晓风杨柳①唐弢

柳枝一弯弯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然而给跷石板的声音惊醒了。他睁开眼,天还没有亮。夜里想过的事情,又来打搅他。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纸糊窗的破洞里吹进一阵初秋的凉风。渊明在靠床的书桌抽屉里,摸出一本书,是慧远和尚送给他的那本经论,自从慧远死后,他虽看过几次,却终究看不下去。这回随便翻开一页,借着纸窗外透进的一点亮光看时,却认不出什么字儿来。

渊明摸出打火石,猛地记起了灯盏盘里已经没有了菜油。他合上书,闭着眼睛,默想经书里的字。这本书是慧远亲自抄来送他的,抄得非常整齐,洁净,正和慧远的为人一样,可是现在,这个善良高洁、一世清修的和尚早已从尘世超脱,涅槃了,只有那些争名夺利的东西不会死,做到了相国,封了王,还……

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幕府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

“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

“阿舒!”

“早稻每亩能收多少,计算了没有?”

“还有十几箩潮谷没有扬晒,依眼前估计,大约有三袋零。”渊明不作声,阿舒接着说:

“去年半粒都没有哩,年成的确还不错!”

饥饿的回忆带来感伤的情调,在阿舒的声音里跳动,他忘不了一年来艰苦的挣扎,“乐天安贫”的庭训,再也不能弥补他心上的罅隙——被穷困灰暗的生活所蛀蚀的罅隙。

这三四年来,连闹灾荒,去年更是空前的大水,什么都荡光了。渊明觉得种粳米没甚希望,今年就分出些田来,种了三亩多糯稻,十几畦高粱,他蓄意想酿些酒,吃得饱还不如喝得醉。

“年成的确还不错,只是……”阿舒喃喃地自语着。

“什么?”

“只是,听说又要加粮税。”

“加粮税,谁说的?可是京城里有什么消息来?”

“大概是京城里有消息吧,镇上的人们都这么说,加二成!”

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初秋的中午静得像盛夏。

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忧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菜油灯点了半夜,那一点黄豆似的火焰,寂寞地泛出了幽绿的颜色。

“唉!”渊明长叹一声。

窗外的月光晶莹地照着,院子里像是洒了水。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气说。

“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

“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

“这个,”阿宣想了想说,“我记不清楚了,但现在就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却是千真万确,一点也不会错的。”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

“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可惜慧远法师涅槃了。”

“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

阿宣吃了一惊。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说,“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渊明兀自生着气。他悲愤,愧悔。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

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②,写了《咏荆轲》③,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

“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杨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有删改)

[注]①该历史小说写于1936年5月,描写陶渊明晚年在刘裕(寄奴)篡晋称宋时的感受。②《述酒》:陶渊明创作的诗歌,此诗表述了对篡权丑行的极大愤慨。③《咏荆轲》:陶渊明创作的诗歌,此诗歌赞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胡思乱想一夜,在稍有朦胧睡意之时又被跷石板的声音惊醒,可见有关刘裕的传闻使他的心陷入纷乱和不安。

B.“猛地记起了灯盏盘里已经没有了菜油”,这句主要是为了写出陶渊明生活的极端困顿,无油灯,只能默想经书文字。

C.“但愿这不是事实呵”两次出现,“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的发问,可见陶渊明虽然退守田园却仍难抛下国事。

D.从“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宫……要是我现在还年青……”的叹息中,可见陶渊明因自己当初的归隐选择而懊恼不已。

7.关于文中陶渊明和儿子们谈论刘裕篡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叹气说“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他对刘裕篡位的不满在言语间已经掩藏不住。

B.阿通是个粗线条的人,他不认为刘裕篡位会给他(阿通)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C.阿端赞叹儒家的气节,倾慕伯夷叔齐,觉得对刘宋王朝应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D.阿雍倾向道家的独善其身,认为不应去管这些俗事,要选择淡泊和清静无为。

8.陶渊明对“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刘裕的态度在文中是不断变化的,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鲁迅说陶渊明在晋末移代之际,似“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但《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说当时政治的。这样看来,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本文“用别一种看法”将隐逸诗人陶渊明改写成了一个反对邪恶势力的文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从人物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左文襄(左宗棠)礼部报罢,回籍,侘傺甚,充醴陵书院山长,修脯至菲,几无以给朝夕。时安化陶文毅公(陶澍)方督两江,乞假回籍省墓。醴陵为赣、湘孔道,县令特假书院为行馆,嘱文襄撰书楹帖。文毅睹楹帖,激赏不已。问县令孰所撰,令具以文襄姓名对,即遣舆马迎之至,谈一日夜,大洽,即延入幕府,礼为上宾。文毅得子晚,其公子尚在髫龄,而文襄有一女,年与相若。文毅一日置酒,邀文襄至,酒半,为述求婚意。文襄逊谢不敢当,文毅曰:“君毋然,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上。吾老而子幼,不及睹其成立,欲以教诲累君,且将以家事相付托也。”文襄知不可辞,即慨然允诺。未几,文毅骑箕文襄经纪丧事挈公子归里亲为课读,且部署其家事,内外井井,如文毅在时。陶氏族人欺公子年幼,群谋染指,赖文襄之御侮,得无事。文毅藏书綦富,文襄暇日皆遍读之,学力由是日进,一生勋业,盖悉植基于是时也。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有删改)

材料二:

陶澍未第时,家极贫,课徒自给。而公性颇豪,嗜饮善博,虽家无儋石储,不顾也。后值岁暮,其妇崔泣谓公曰:“贫迫如此,妾实不能同为饿殍。为君计,鬻妾亦可度岁。不然,愿赐绝婚书,俾妾另谋生活。”公笑曰:“卿识何浅!我未交大运耳。日者谓我命当至一品。姑徐之,勿愁富贵也。”妇曰:“君有此大福,自有与君同享者。妾不敢作此想,请与君辞,听君好消息矣。”公不得已,书离婚书与之。

戴痴者,善饮,每以无饮友为恨。一日晚饮于市,见公袒衣而沽饮,饮颇豪,呼而问为谁,公答姓陶。曰:“子饮可几何?”公曰:“予好饮,而终未有能醉我者。”戴喜甚,曰:“我将与子较量。”遂沽浊醪二瓮,曳与对饮。两瓮既罄,公微醺,而戴已玉山颓倒矣。公起去,次日戴醒而忆之,复觅陶公饮,极欢。自是,遂与公为酒友。

(选自朱翊清《埋忧集》,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文毅A骑箕B文襄经纪C丧事D挈公子归E里F亲为G课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礼部长官被称为礼部尚书。

B.文中“延入幕府”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延至其家”的“延”含义相同。

C.谢,推辞,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谢”意思不同。

D.既罄,文中指喝完了,其中的“罄”与成语“罄竹难书”中的“罄”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宗棠在家乡担任醴陵书院的山长时,十分落魄,身为两江总督的陶澍却有识人之能,看到左宗棠写的楹联便叹赏不已。

B.陶澍生前将自己的家事托付给左宗棠,并交代他要读书。在陶澍去世后,左宗棠不负所托,通读陶澍藏书,奠定功业的根基。

C.陶澍没考中科举时家里很贫穷,靠教书补贴家用,而他喜欢喝酒赌博,家里衣食难以为继,妻子便要离开他另谋生路。

D.戴痴以没有酒友为憾,一天晚上在集市与陶澍相遇,就与陶澍较量喝酒,结果戴痴大醉,而陶澍还好,于是两人结为酒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陶氏族人欺公子年幼,群谋染指,赖文襄之御侮,得无事。(4分)

(2)贫迫如此,妾实不能同为饿殍。为君计,鬻妾亦可度岁。(4分)

14.两则材料中都表现了陶澍心胸宽广的内容,请具体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浪淘沙·莫上玉楼看韩疁

莫上玉楼看,花雨斑斑。四垂落幕护朝寒,燕子不知人去也,飞认阑干。

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之所以说“莫上玉楼看”,究其原因还是看到的景色太令人伤感。

B.“燕子不知人去也,飞认阑干”把拟人与借景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C.词人在关山处几次回首,看不到离人,自然生发出“后会应难”的感慨。

D.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昼长夜短,梦也做不长了,抒情含蓄深沉而哀婉。

16.词人在下阕以“可奈梦随春漏短”点出抒情的季节是春季。词中上阕有哪些地方显示了季节特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时光匆匆流逝,春去秋来,更相替换。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了中国文化中的书法与煎茶。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花反衬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何国钟是我国知名的物理化学家。已经九十岁高龄的何老先生走路有点颤颤巍巍,但是一旦有人提起“分子”“石油”“火箭”等词汇,他眼睛中立刻闪现出①的目光。

何国钟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童年时期,正值日本大举侵华。为了躲避日寇的袭击,何国钟又随父母逃到附近的乡下避难。尽管时间已流逝多年,这些惨痛的记忆依然②。从那时起,建设祖国的信念便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埋藏在了何国钟的内心,也成为他后续在科研道路上“摸爬滚打”前进的动力源泉。

一系列重量级的科研成果和奖项,是何国钟全身心投入科研忘我奉献的有力回馈,也让他在国内外学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直以来,何国钟都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和父亲的③。他视“知足不辱”为人生底色,将自省奉为圭臬,要求自己处世谦虚。这样一个简朴谦逊的人,却为整个研究组撑起了一方天地。他让学生大胆实践,并且因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让学生们出国深造,深受学生所认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述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走出地球家园,人类只有一个身份。面向宇宙苍穹,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疆域,①,人类的文明足迹才能迈向更深远的宇宙空间。这种探索,在当今极为活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俄罗斯的东方发射场投入使用,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成功带回“龙宫”小行星样本,阿联酋的“希望号”探测器实现火星环绕探测……

在走向太空的漫漫征途上,②。近年来,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与各国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利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欧空局合作开展伽马暴偏振探测研究;“嫦娥四号”搭载德国、荷兰、瑞典、沙特等国家的科学载荷,共同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联合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协同探索地球空间系统演变规律;与国际科学家共同开展月球与火星的探测数据分析,推进联合开展“嫦娥五号”月球样本的分析。

合作共赢,可以从中法海洋卫星的研制历程中体现。2005年,中国与法国启动两国首颗合作卫星——中法海洋卫星项目。当时,有人疑惑:两国都有独立研制海洋卫星的成功经验,③?有专家如此解释:两国合作研制卫星,“是一种优势互补”。

2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B.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C.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D.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饭搭子”“游戏搭子”“健身搭子”……最近,“搭子社交”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榜,引发网友关注。只要兴趣一致,不必十分相熟;只要节奏合拍,就能结伴出行……各式各样的“搭子”似乎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那么大家为什么热衷于找“搭子”?“搭子”又能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请你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测试语文试卷参考解析

1.C(“社会发展与进步陷入停顿”错,原文为“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2.C(“可以促使人们投身社会后遵循‘天道’”,因果关系错误)

3.B(B项里的“天”指的是自然界)

4.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天有天意”的思想和“同类相感”的思想。(1分)②汉代董仲舒论证了“天人同类”,并进一步论证了“同类相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3分)

5.①相同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天人感应”说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优点。(2分)

②不同点:材料二还补充了“天人感应”说的内在逻辑和科学依据,并评价了“天人感应”说的思维缺陷。(2分)

6.B(“这句主要是为了写出陶渊明生活的极端困顿”错,没有了菜油可能是生活困顿,也可能是难以入眠,耗干了油灯,这句主要是为了自然引出下面的默想经书的文字)

7.B[“他不认为刘裕篡位会给他(阿通)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错,原文中阿通的话是一个疑问句,“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这句不代表他觉得生活不会受影响]

8.①一起共事时,陶刘二人还算相得;(1分)②刘裕升官发财后,陶渊明对他淡漠;(1分)③刘裕收复关中,陶渊明很高兴,想帮助他;(1分)④刘裕篡晋称帝后,陶渊明内心忧郁而痛苦,写《述酒》《咏荆轲》表述对刘裕篡位行为的深深不满,以及想铲除刘裕的愿望。(3分)

9.①从人物塑造上来看,将陶渊明从避世的隐逸诗人改写为反对邪恶势力的文人,使得人物更加真实丰满,更加多面化,他的喜怒哀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②从主题上来看,将陶渊明改写为一个反对邪恶势力的文人,通过陶渊明在刘裕(寄奴)篡晋时的痛苦感受和激愤心情表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与愤恨,借古讽今,影射时事,讽刺当时的腐朽统治。(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10.BDF[(原文标点)文毅骑箕,文襄经纪丧事,挈公子归里,亲为课读]

11.D(“既罄”中的“罄”与成语“罄竹难书”中的“罄”意思相同,意思是“尽、完”)

12.B(“并交代他要读书”于文无据)

13.(1)陶氏的族人欺负公子年幼,一起想着窃取非分利益,公子依靠左宗棠制止欺负,得以平安无事。(得分点:“染指”“御侮”各1分,大意2分)

(2)贫困到这个地步,我实在不能跟你一起饿死。替你考虑,把我卖了可以多撑一些时日。(得分点:“计”“鬻”各1分,大意2分)

14.材料一中陶澍不在意他和左宗棠之间身份地位悬殊,与之结为儿女亲家;(2分)材料二中陶澍对于执意离去的妻子能够理解并予以成全。(1分)

材料一:

左宗棠参加礼部科考落第后回到家乡,十分潦倒失意,担任醴陵书院的山长,收入很微薄,几乎到了无法维持日常生活的地步。当时安化的陶澍正担任两江总督,请假回乡扫墓。醴陵是赣、湘两地的通道,县令特地借醴陵书院作为陶澍的行馆,嘱咐左宗棠撰写楹联张贴。陶澍看到张贴的楹联,叹赏不已。问县令是谁撰写的,县令回答是左宗棠所写,陶澍立即派车马接左宗棠来,谈了一天一夜,相谈甚欢,立即将他请入自己的幕府,待为上宾。陶澍生儿子比较晚,他的公子还未成年,而左宗棠有一女儿,年纪正好与之相当。陶澍有一天摆上酒宴,邀请左宗棠来,酒宴过半,陶澍讲出为儿子求婚的心愿。左宗棠忙谦逊地推辞说不敢当,陶澍说:“你不要这样,你将来的功名,一定会在我之上。我老了,可孩子还年幼,我看不到他成家立业了,想把教导他的责任托付给你,并且还将把家事托付给你呢。”左宗棠知道不能推辞,当即慨然允诺。不久,陶澍去世,左宗棠为他经办丧事,带着他的公子回到故里,亲自教公子读书,并且帮公子处理家事,使得内外井井有条,就如陶澍活着时一样。陶氏的族人欺负公子年幼,一起想着窃取非分利益,公子依靠左宗棠制止欺负,得以平安无事。陶澍藏书很丰富,左宗棠闲暇时日都来通读,学问见识从此不断进步,一生的功业,大约都在这个时候打下了根基。

材料二:

陶澍科举没有考中时,家里很贫穷,只好靠教学为生。而他又生性颇为豪爽,酷爱喝酒赌博,虽家里衣食不继,他也不管不顾。后来正值年末,他的妻子崔氏哭着对他说:“贫困到这个地步,我实在不能跟你一起饿死。替你考虑,把我卖了可以多撑一些时日。不然的话,希望你给我一纸休书,让我另谋生路。”陶澍笑着说:“你不要这么见识短浅!我只不过还没有交大运罢了。算命的说我命中会做到一品官。你暂且慢慢等待一下吧,不愁今后不富贵。”妇人说:“你有这样的大福大贵,自有和你共享的人。我就不想这个了,请让我和你告别吧,听你的好消息就够了。”陶澍不得已,只好写了离婚书给她。

戴痴,酒量很大,常常因为没有喝酒的朋友而遗憾。一天晚上戴痴在集市上喝酒,看见陶公衣衫不整在买酒,喝得豪爽,戴痴喊着问是谁,陶公回答姓陶。戴痴说:“你能喝多少酒?”陶公说:“我喜欢喝酒,但始终没有能让我喝醉的人。”戴痴非常高兴,说:“我将与你较量。”于是买了二瓮浊酒,拉着陶公一起喝酒。两瓮酒喝完了,陶公稍微有醉意,而戴痴的身体已摇摇欲坠。陶公起来离去。第二天戴痴酒醒记起这件事,又找到陶公喝酒,非常畅快。从此,(戴痴)就与陶公成为酒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