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三版)总论_第1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三版)总论_第2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三版)总论_第3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三版)总论_第4页
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三版)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人格心理学(第三版)总论目录Contents第一节

人格概述01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意义02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渊源03第四节西方人格心理学概况04第五节苏联人格心理学概况05第六节中国人格心理学概况06第一节人

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是个体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写道:“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和“个性”从字源上讲都来源于英语的“personality”,而“personality”一词又来源于拉丁语“person”。该词最初指演员的面具,即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现在不仅指一个人的外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内在特征。人格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全部内外部特征。我国古语有云:“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可以作为人格的最好概括。一般认为,“人格”与“个性”是同义词(图11中的中间圆);狭义的“人格”指性格和气质(图11中的最小圆);广义的“人格”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图11中的最大圆)。二、人格的多种定义(一)总和式定义心理学工作者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例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个方面,如气质、德行、智慧、技能等;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包括与生俱来的属性以及由经验获得的属性和倾向。这种定义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对后来的人格特质理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二)整合式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例如:卡迈克尔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麦柯迪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这种定义比总和式定义前进了一大步。(三)层次性定义这种定义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特征)看作是有组织的,并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指人格)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是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是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之间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纯我),即对自我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四)适应性定义这种定义的提出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适应方式。例如,肯普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适应中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这种定义着眼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格的适应功能,是有意义的,但是它把人格局限于适应(甚至社会适应)是不全面的,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改造环境。(五)区别性定义这种定义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例如,舍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地、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而这些习惯、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人格具有独特性,但不等同于个体差异。01(六)当代百科全书和主要教科书中的人格定义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的定义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较为综合的界说可称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02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的定义人格(个性)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心理学研究人格(个性)的心理特性(能力、性格等)的实质和规律。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人格”一词的含义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是每个人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0304054.《心理学百科全书》(艾森克等人主编》中的定义在定义方面,仍然很少有一致的看法……人格与一个人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5.《人格科学》(L.A.珀文主编)中的定义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一致性)。它像身体一样,包含结构和过程,并反映天性(基因)和教养(经验)。另外,它还包含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过去的影响包含对过去的记忆。6.《人格心理学》(黄希庭著)中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7.范德(Funder)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之下能够或不能够被观察到的心理机制。06078.德莱加(V.Derlega)的人格定义人格是个体持久的和内在的特征系统,它促进了个体行为的统一性。08三、人格的心理结构(一)人格倾向性人格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人格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格倾向性的各个成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形成较早,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响,构成人格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四、人格的基本特征(一)人格的整体性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每个人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现代心理学家把人格看作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整体。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注重研究整体的人。有些心理学工作者如沃伦和普林斯等人在人格中罗列了许多特征,把人格看作个人的许多特征的简单总和。奥尔波特指出,人格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在这个整合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二)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人格,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征他的人格。人格具有经常性、稳定性的特点。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具有可塑性。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人是一个高度的自我调节系统,人格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三)人格的独特性每一个人的人格都由独特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所组成。人格的独特性被认为是人格最显著的特征。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在遗传方面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但人格也会有所区别,因为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格中包含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民族共同的心理特点和集团共同的心理特点,还包含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四)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遗传和环境、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孟轲提出性善说,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的,人天生就是善良的。墨翟则重视环境的作用,他用染丝作为例子来说明个性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他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墨子·所染》。列昂节夫等人认为,人格只能是社会关系的反映,人格只能包括由社会关系带来的特性,而不能包括由生物性所制约的个人特征。鲁宾斯坦等人则认为,人格既包括在个体发展中由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特性,还包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特性。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普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当前,人格心理学研究有较大的发展,在普通心理学教材中,人格心理学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加强对人的心理活动整体性的认识,有助于克服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和元素主义的影响。人格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唯一把人的心理活动作为整体来研究的心理学。赫根汉指出:“在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心理学中,人格理论家处于独特的地位。绝大多数其他分支的心理学家往往只深入研究人的某一方面。……只有人格理论家才企图描绘出关于人的完整性的画面。”二、实践意义教

育医

学管

理职业选择文

艺社会需求(一)教育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原理,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使青少年的人格获得充分发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优秀的教师能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知识教育上,教师同样要根据学生的人格特点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人格特点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二)医学人格心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欧洲临床医学的发展促进了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的研究,催眠与神经症的早期研究的思想倾向,则孕育了精神分析等人格理论体系。珀文指出,一个人格理论,或者至少半个人格理论都是在临床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也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心脏病、高血压、癌症是当前人类死亡率较高的三种疾病,它们都和人格特点有关。塔克等人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往往具有时间紧迫感,还具有雄心大志,要求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甚至有自命不凡等人格特点。班森等人的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往往具有情绪压抑、对人表现出敌意等人格特点。美国心身医学创始人之一邓巴分析了1600多例患者的心理资料,初步形成了某些疾病与人格特点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理论。我国学者宋维真研究员编制的《易感性格量表》,可用来测查某些心身疾病与某些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医务工作者了解了病人的人格特点,就能大大提高医疗的效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心理障碍占全球疾病的10.5%(中低收入国家)和23.5%(高收入国家)。”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人格心理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几乎每一种人格学派都有一种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如精神分析法、认知疗法、行为主义疗法和个人中心疗法等。(三)管理用人格心理学原理指导管理行为,有助于合理使用人才。领导要全面了解人的人格特点,知人善任,根据各人不同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工作,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另外,群体人格特征配置问题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管理者要从人格特征方面考虑群体内部人员是否能够亲密相处,互相协调,共同做好工作。(四)职业选择在职业选择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选择与自己人格类型相符合的工作,激发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人格类型—职业匹配理论,将人格分为六种类型,与456种职业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协调,个人会感到有兴趣和满足并做好工作;如果匹配不协调,个人对职业毫无乐趣并不能胜任工作。(五)文艺在文艺方面,学习人格心理学有助于抓住人物的人格特征,形象地塑造出典型人物,将一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读者或观众面前。例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形象和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形象等。(六)社会需求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要日益增加,我国各医疗单位和大学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建立了许多心理咨询门诊部和心理咨询工作室。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我国也积极地开展培训活动并培养各级心理咨询师,出版心理咨询方面的图书和问卷。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渊源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瑞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所指出的那样,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素描开始的。从印度古梵语叙事诗中的英雄人物罗摩和悉多,到希腊荷马史诗中的“天神般的阿基里斯”和“诡计多端的奥德修斯”,这些形象都是作为典型文学人物形象出现的,代表着一群具有某种共同点的人。此外,历史上还产生过一些推测人格的方法,如观相学、颅相学和笔迹学。观相学又称观相术,是一种通过人的外貌特征(面貌或躯体结构)来推测心理特征的方法。颅相学是一种通过分析人的头颅轮廓来推测气质、才能等心理特征的方法。笔迹学是一种通过分析人的笔迹推测人格特征或鉴定笔迹的方法。一般认为,对人格心理学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欧洲临床医学和心理测量学。19世纪欧洲临床医学对精神病的人格障碍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法国医生皮内尔、夏科、让内等对此都有独创的理论和方法。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佩林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诊断法,进行了精神作业量(作业曲线)、药物和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始于个别差异研究的心理测量学的发展使心理学的研究兴趣从知觉和学习问题转向人格。1884年,英国学者高尔顿在伦敦建立了人类测量实验室,对感觉、知觉和运动机能进行了测量。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J·M·卡特尔出版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书,他对感知觉、反应时、记忆等进行了广泛的心理测验。英国学者斯皮尔曼和皮尔逊将统计理论用于心理测验。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精神病医生西蒙在1905年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进行了大规模挑选新兵的测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测验从个别测验到团体测验,从智力测验到各种个性测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运动。此外,完形心理学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提出了人格的结构概念或组织概念,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格发展的学习观点和严格客观的研究方法,都对人格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哲学领域的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也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第四节西方人格心理学概况现代西方人格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以德国为中心的性格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性格学研究探讨了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仑开创的气质类型学,同时努力促使性格学系统化,带有浓厚的类型学倾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①

德国精神病学家霍夫曼对历史人物的性格进行的家系研究。②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对精神病患者和体型关系的研究。③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用“力比多”的流向来说明人的向性,开创了向性类型学。④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狄尔泰和斯普兰格等人用哲学的方法探讨人性,并加以分类。⑤

斯腾注重整体,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与此同时,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在美国也迅猛开展起来。1924年,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有关人格的课程:“人格: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领域”。1937年,他的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出版。此书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二战后,心理学几乎成为一门治疗科学。美国心理学家迈耶斯2000年对《心理学摘要》杂志进行研究,发现有关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论文比例约为14∶1。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产生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他们认为,不能依靠问题的修补来为人类谋幸福,主张对心理生活中的积极因素进行研究,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学方面。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出现了整合的趋势。有些研究者认为“大五”模型的提出,为人格心理学吹来了一阵春风,大大地促进了人格心理学的整合和发展,为建构“大一统”的人格心理学提供了希望和信心。此外,西方人格心理学基本摆脱了人格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这两种片面的理论,人格的含义、人格是环境和遗传交互作用的结果,也为多数人格心理学家所认同。人格心理学开始显示出跨学科、跨领域、跨情境、跨文化的勃勃生机。第五节苏联人格心理学概况(一)人格形成理论1.社会起源理论维果茨基把人格看成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认为人格是与高级心理机能同步发展起来的,与高级心理机能一样,起源于社会;离开社会的影响,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和人格就不能形成。2.活动人格理论列昂节夫发展了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反应的产生、作用和结构,包括活动、意识和人格三个范畴。他认为,活动不仅仅是发端,不是反应的总和,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内部转变和转化,还有自己的发展系统。3.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彼得罗夫斯基在1970年前后提出人际关系活动中介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要经历适应、个性化和整合三个阶段。适应就是掌握群体中的行为准则,并学会相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成为与大家一样的人;个性化就是在群体中发展自己的人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整合就是把个人表现出来的独特人格中为群体所认可和支持的部分整合到群体中。(二)人格结构理论1.希尔巴科夫的人格结构观①

第一个系统是感觉、知觉、组织系统。②

第二个系统包括知识技能熟练、智力、气质和态度几种比较稳定的心理构成物。③

第三个系统包括能力、性格、独立性和倾向性。④

第四个系统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包括集体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爱劳动等。2.波果斯洛夫斯基的人格结构观①

人格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志向、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体系。②能力系统,是保证人活动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③性格系统。性格是复杂的构成物,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④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机制。3.洛莫夫的人格结构观洛莫夫认为,人格问题是最重要又是最困难的问题。他主张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心理活动进行多水平综合的研究,他认为人格是一个系统的构成场,只有把人格看作系统的东西,才能够正确地揭示人格的本质、结构和发展。4.包若维奇的人格结构观包若维奇指出,人格的完整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倾向性,因为正是人格倾向性构成了人格的核心。人格倾向性被认为是人格系统中的动力成分,决定人的基本态度、活动的主要方向和目标以及人格的积极性。包若维奇等人提出了动机圈理论,认为人格是一种以动机—需要为核心,周围排列着各种各样人格特征、等级化的完整结构。(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谢尔巴可夫等人认为,在人格发展中,生物因素只是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社会性则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遗传、环境和人的积极性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因素。(四)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苏联的心理学工作者过去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现在的研究表明,气质的生理基础十分复杂,不仅与大脑皮质的活动有关,而且与皮质下活动有关;不仅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而且与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关。身体组织影响人的气质。苏联心理学家罗萨诺夫指出,气质的生理基础不是某个个别的生理亚系统,而是人机体的整体结构,即人机体的所有结构的总和。苏联心理学家波果斯洛夫斯基等人也认为,影响气质的不仅有神经系统,还有个人整个的身体组织。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通过遗传基因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苏联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研究有莫斯科学派、乌拉尔学派和圣彼得堡学派三个学派。1.莫斯科学派的研究●强调研究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对这些特性的结合(即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不要过早下结论。●论述了兴奋过程的两极特性:耐受性和感受性。●雅科夫列娃对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从中分出两个独立的特性:狭义的灵活性和易变性。●分出神经活动过程的第四种特性——动力性。●平衡性是神经活动过程的二级特性,包括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灵活性、易变性和动力性。●列举出一些新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例如,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占优势的不平衡型等。●把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区分为一般特性和局部特性。●指出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和类型无好坏之分。2.乌拉尔学派的研究●梅尔林把气质的概念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概念紧密联系起来。●贝洛斯等人用因素分析法分离出气质的内外向和情绪性两种因素。●希莉娜和贝洛斯以成人和儿童为被试,划分出A型和B型两种气质类型。●克帕托娃研究了神经过程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克里莫夫研究了神经过程灵活性与纺织工人活动方式的关系,在几十名纺织女工中划分出了“灵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