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原因及发展对策13000字(论文)】_第1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原因及发展对策13000字(论文)】_第2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原因及发展对策13000字(论文)】_第3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原因及发展对策13000字(论文)】_第4页
【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原因及发展对策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8234引言 1241461.区域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 343891.1工业化水平 4192871.2人均可支配收入 492451.3GDP 482302.国内外的经济演变发展 5212292.1国外经济发展演变 5212292.2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演变分析 6210372.2.1东三省经济发展演变 7152662.2.2京津冀经济发展演变 7327112.2.3珠三角经济发展演变 8327112.2.4长三角经济发展演变 8215402.3 长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的经济差异比较 9174663.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趋势 11100233.1经济差异的研究方法 1130773.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11207763.3数据来源说明 1697853.4应用分析 16904.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原因分析 18185884.1资本存量 18185884.2制度 18185884.3市场 19905.对缩小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和建议 205802结论 2131042参考文献 23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原因及发展对策摘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中国长期的重要战略,区域一体化也是为了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是长期存在的形势,我们可以从工业化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三个方面观察经济差异,通过泰尔指数来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特征,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呈现两者不用的形势,省市间区域经济差异趋于平衡,但是省市内部经济差异仍然较大。资本存量与市场还有制度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有着把控的地位,是形成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的关键点。最后在本文结尾给出相应建议。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Theil指数;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引言在中国古代,经济一词源于是经邦济民,也是经邦济民的简称,既要安邦兴国,又要兼济百姓,可见经济的能量之大。而在西方国家,最早时经济一词并没有被特别的解释,西方国家的经济,一般与“学”一字一同出现,经济学主要是指政治经济学,而经济是一种物,并没有特别的定义。经济最基本的解释是物质的生产、流通、交换这类活动,因此经济与我们息息相关。涉及面之广之深,既是国家国力、财力的表现,又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全貌。经济的产生、流通、交换这些活动存在差异,经济差异的产生是必然的,要分析经济差异就要给定一个区间,使其具体化可数据化,从而区域经济差异一词的出现,是经济差异可分析的体现,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之间存在一些地区与另外一些地区存在的经济差异,如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或者是发展水平的高低又或者是经济实力的强弱。这些都是经济差异的具象化。经济差异过大时,可以被普通群众从这些具象化的层面清晰的感知,区域与区域的经济差异,而如果经济差异细微则需要一定的数据使用模型公式来使差异放大,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经济差异既可以横向比较,又可以纵向以时间线的演变来对比,从中得出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特征。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过渡的重要时期,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有目共睹,中国的国际地位不可动摇,中国拥有这样的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在其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作用。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多随朝代更迭古都迁徙,早期由于黄河流域文化影响,北方经济胜于南方经济,在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动,区域经济差异也随之发生改变。区域经济差异长期存在,并且差异愈发显著。尤其是在通商口岸之后,中国经济隐约形成几大经济圈,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自身经济以及政策支持,逐渐形成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凸显在南北差异,中西部与东部沿海的经济差异,中国经济呈现出南方经济远胜北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遥遥领先于中西部。这些经济差异,就是当今中国的经济现状。基于社会实情来考量,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绝对的并且是长期存在的,经济均衡发展只是相对暂时的动态存在,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以平衡为目的而存在,从差异到平衡是最终所导向的,也是政策所指向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经济差异为零的可能性只存在于动态之中,虽然经济差异呈现收敛的趋势但是,区域经济差异也无法消失。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否凸显了问题是我们需要去探索与研究的。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可以从经济数据着手,数据是最能简洁明了体现问题的方法,区域经济体现于该区域的GDP水平,人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可支配的收入水平,该地区的价格指数也是经济水平的一种体现,经济发达地区物品价格普遍高于欠发展地区,由于这两个指标与人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人民幸福指数也将会是一个参考因素。各区域经济水平还与工业化发展水平有关,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相关,产业结构不同的地区,其经济组成也大不相同,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与工业发达的城市相比较就不能片面的从单行业进行对比,而是要各行业总和分析。除了数据上的分析还可以从理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差异产生后的结果,将差异整合从时间轴的演变中推出差异的演变特征。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征来得出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其存在的优势或劣势,从而进行调整的方向,探索是否适用于其他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研究。

1.区域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随着科技发展,政策更迭,区域经济差异一直处于持续变化中,区域经济会随着自然因素或者社会因素而改变,相同的因素产生等量变化,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那些因素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的影响系数不同。因而随着区域经济的演变,区域经济差异也在演变,从而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是对该地区的经济、文明、政治等方面的探索,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对于该地区现行政策的一种考量,考量是否可以持续稳定的发展。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点的话,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就是线,单纯一个点并不能清晰准确的凸显问题,线具有可比性,更直观的体现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索的对象,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是对经济探索的主要路径之一。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多半是根据时间线来判定的,所以在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中,需要长期的数据来进行支撑,因此我们需要完整时间链的数据。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可能呈现抛物线的形式,也可能是S型,或者是U型等。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明显的倒“U”型,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明显,如果将中国的经济划分成几个区域:华北、东北、东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那么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几个区域的经济差异,并且在历史上也可以从史书中了解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变更。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研究不但是区域经济的分析体现,体现该地区的发展是否平衡,也是衡量当地政策的一个指标,对政策的制定有着决定与判定的双重作用,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演变是为了对所研究的区域的经济有更好的了解,也是判定经济差异演变中影响因素的权重,当期政策所担任的位置,同时也可以为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经济差异的衡量指标有很多种,学者们在研究经济差异使得判定方法也是不尽相同,对于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首先要先进行经济差异的研究,如何判断经济差异是研究的重要基石,是研究方向的判定,众多文献中经济差异的判定主要源于工业化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等。工业化水平越发达的国家工业化水平越高,这几乎成为定理。工业化是以利用机械器材作为手段,将物资作为原材料,结合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对大规模的物质产品进行生产和消费从而推进我们从一个时期转化为另一个时期的过程,这是科技发展的进程,也是经济发展的进程。工业化也是现代化的核心体现,三大产业中工业为第二产业,发展的体现表现于第一产业的占比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上升,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是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的过程,是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的表现,而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与工业化唇齿相依,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二产业工业化水平的发展,所以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该区域的工业化水平相关。同时为了经济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发展新型工业化是必然的,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这是支撑经济的支柱。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诸多数据中,种种迹象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例如上一年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与经济增长水平持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民最终花费在消费和储蓄上的总和,是人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居民生产总值存在一定的区别,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可以代表经济水平的增长。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等同于经济增长水平,可以将经济这一宽泛的定义具体化,可视化。GD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以来是经济的代名词,一提到经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GDP,GDP的数据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采用GDP来衡量经济水平,从而对比出经济差异是比较常用的方法。GDP是经济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对比衡量的方式,在衡量省会经济实力中GDP也常常是衡量的标准,上海、北京等超一线城市的定义其中就有GDP作为指标。所以GDP对于经济差异的衡量有着决定性的地位。

2.国内外的经济演变发展从封建奴隶时期到工业时代再到现代化,世界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如果以每一个国家作为一个个体来说,世界就是一个整体,各个区域与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彼此之间的经济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经济与科技有着分不开的关联,每一次经济中心的转移都与科技中心的转移相关。从人类的诞生,原始经济的出现,再到农业革命的发生,经济也在不断地演变,由于农业革命的原因亚非大陆主导了那一时代的经济,随着科技的转移,古代到古典时代再到中世纪最后到16-17世纪,在这以农业经济主导的时代,经济随着科技从亚非大陆转移到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再到亚洲独大而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崛起,农业经济也随这工业革命的来临在历史经济的舞台上消声隐迹,工业经济随之华丽登场,经济中心随着科技中心的转换从法国、英国、德国、中国和印度转换为美国和俄罗斯代替了中国和印度的地位,一直延续到北美的知识革命,世界经济的的演变与这些革命息息相关。在资本主义出现前,世界的经济都是独立的经济,在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后,国际经济关系才逐步的形成,由于商品在国际间交换流通,世界经济有了雏形,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大事件的发生,例如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开拓,不同的国家或主动或被动的加入到世界经济的行列中来,由一些国家主导而形成的国际分工;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出现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新的格局。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或者一些国家在引导经济,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后发展的区域奋力发展,经济霸主之间的相互斗争,世界经济也随之波动,近代的世界经济中中国从后起之秀逐渐转化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演变的过程中经济不断发展,内部区域间经济变化更是变幻多端。2.1国外经济发展演变现如今的经济强国除了中国之外,主要在北美、东亚、西欧这些区域,也许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势头太猛,欧洲这些老牌经济强国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成立了欧盟。欧盟的成立主要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从而带来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在得到结果之前,中间步骤尤为重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可避免的会对成员国的经济带来影响。在2015年欧盟是世界的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美国。而欧盟与美国相比成员国较多,区域经济更加复杂,区域经济差异也是更多样化,演变的特征更具鲜明。欧盟自1993年诞生经历了低差异的缓慢缩小的过程、高差异的缓慢缩小的过程再到现在的趋于平衡发展的阶段,参与欧盟的各个国家包括现已退出的英国都由于欧盟的成立产生或多或少的经济演变的影响。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有辅助作用,同时可以辐散至后发展实力较弱的国家,从而达到经济均衡发展的目的。虽然经济一体化有着均衡发展的目的,但是经济还是会呈现分层的现象,经济会形成一个圈层一个圈层向外扩散,经济逐步递减的空间格局,以第一圈层内的区域作为经济中心,带动外围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经济的演变随着区域与区域之间合作,互利互惠从而产生不同的演变方向,新的制度的产生会影响未来的经济演变,经济演变发展与制度、行为有关。2.2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演变分析中国经济演变可以以新中国成立作为分界点,划分成两个时间段。从有记载的夏商周说起,经济取决与生产力,在当时生产率的提高十分缓慢,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十分缓慢;到了秦汉时期虽然生产力依旧发展缓慢但是由于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出现,制度上的重大变化,政治干预经济,使其前期动乱的经济崩溃现状恢复平稳,所以一个安定的国家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基本的前提;汉朝的陨落是又一动乱时期的来临,但是时代在发展,魏晋南北朝虽然时局动荡,但是这一时期印证了经济与政治的关联性,经济要与政治环境相配合才能产生促进的效果,虽然动乱但是由于政治宽松,经济活动也就相对活跃;接下来这个时代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区域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由于当时流通的商品等原因北方经济实力凌驾于南方,但是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领土统一、贸易的发展与外界的接轨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经济发展势头最猛的一个时期,由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中心从中原向华北转移;在一系列被动与主动的行为下中国外界的接触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是经济发展的黎明前的黑暗,中国经济在这段时期发展曲折,也为新中国成立了后的经济做下铺垫。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也可称作现代经济,经历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大跃进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波折,中国经济走得曲折又艰难,中国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大放异彩的,发展速度如同开挂了一般,由此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经历了长时间的息鼓偃旗后的闪亮登台,并且一直保持的稳步前进。2.2.1东三省经济发展演变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这三省自明代以来就一直被联系在一起,它们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与东北亚的窗口,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相邻,由于我国首都北京想靠近,东三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物质资源十分丰富,这与东三省对的经济发展弥足重要,正是由于其资源丰富,奠定了它的工业地位,在早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地位对东三省的经济推动力使其在当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高地,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东三省的经济地位好似昙花一现,很快被中国其他区域超越,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东三省实际增速均为负增长,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注重发展第二产业的东三省似乎是进入衰败期。在东三省内有哈长城市群这一较为发达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为整个东三省经济具有带动作用,也是东三省的经济的一个缩影、代表,从2000年开始内部的经济差异逐步增加,出现了多极化发展,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经济也好像巧合似的出现南北分化,经济发达地区聚向南边。2.2.2京津冀经济发展演变北京作为与上海一同排在中国城市GDP首列的前两位,经济可以说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北京为中心的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实力强、是北方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但是京津冀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发展重心一直在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发展滞后,发展分散。从2015年到现在,京津冀经济圈内的城市GDP总量上升但是增速却逐年递减,河北省2019年GDP相比较上一年有所下降,在整体上升的情形中,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在协同发展的战略条件下,京津冀经济圈虽然中心城市有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但是经济差异呈现逐步扩大的情形,经济逐年增加,但是差异也在扩大,与均衡发展似乎愈行愈远。2.2.3珠三角经济发展演变珠三角是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是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出口的基地,拥有广东重要的科技资源,是创新创业的中心。珠三角是最先一批沿海经济开放区,也是最早接受国际先进技术的地区之一,珠三角经济增长速度快,产业结构分布合理,三大产业分布合理,没有明显的冲突重叠,产业发展转变优化,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到制造业中心完成的相得益彰。而且经济发展符合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特色农业。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的占比下降,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到现在为止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保持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占比顺序,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依仗制造业的特点尤为明显。2.2.4长三角经济发展演变长三角区域规划于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四日,在二零一九年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三省一市为长三角区域。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活跃度、开放程度、创新能力最高的区域之一,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至国家战略,推动一体化发展刻不待时。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并且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在发展的同时缩小各地区的经济差异,齐驱并进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主要目的。图2-1:2001-2020年长三角区域各省市GDP(亿元)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其经济地位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是中国国家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创新、航运中心,与北京要相对望的两大超大城市,从图2-1中可以看到2001年至2020年这20年间上海市GDP从5257.66亿元增长到38700.58亿元,增长了6倍有余。长三角GDP中占比最高的一直是江苏省,其次是浙江省,安徽省在长三角中处于较为落后的地区,当然这也与地理位置有关,安徽省地处内陆,并非沿海,被江苏与浙江两大省包围在内陆,并且靠近经济发达地区难免会在受到带动的同时被抢夺资源。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一直处于我国经济发展前列,GDP占比也比较稳定的处于23.5%左右,可以从图2-2中看出GDP占比虽有波动但是比较稳定。长三角经济持续保持上升的增长趋势,处于良好的发展状况。图2-2:2001-2020年长三角GDP在全国内占比2.3 长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的经济差异比较长三角与东三省、京津冀、珠三角之间相同点在于都是临海城市群,属于沿海地区,不同的是长三角具有的独特地理位置,长三角地处东部沿海,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几近中间区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着悠长的经济优势历史,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在此前几次政治动荡中受到的影响都是相对较小的,长三角所包含的城市大部分是属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几乎不存在特别落后的城市,而且城市产业分工较为合理,避免了重合的冲突。相比较东三省则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发展好的突出,经济落后的地区也不少,而且中心防雨第二产业,产业重合率会有较高的风险。京津冀则有一枝独秀的感觉,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政策倾斜导致局部区域发展尤为突出但是其他地区却跟不上它的发展脚步。珠三角目前处于转型期,广州深圳积极发展创新科技,吸引人才具有很强的发展势头。长三角区域的划分使其具有较大的土地面积,逾2亿人口的人口数量,这些都是长三角的特殊之处,由于种种原因,长三角与中国其他区域的经济具有差异性,并且长三角的经济政策虽有改动,但是大体方针不变,经济道路上比较稳定,没有重大政策改动,转型也是比较稳定。目前来看,国内还没有其他区域可以顶替长三角的经济地位,也没有其他区域有着长三角的特殊地理位置。

3.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趋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两小时经济圈”的拓展,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多极点发展,促进共同市场的形成。发扬区域优势,发现发展问题,完善空间格局,探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现状,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总结演变特征。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Theil指数,另一种是变异系数。3.1经济差异的研究方法泰尔指数常用于测量区域内部或者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的指数。它可以用于衡量区域与区域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影响成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全域,包括上海市这个直辖市在内的41个城市,泰尔指数可以分解三省一市之间与内部的经济差异。泰尔指数的公式是:Q=本公式用于41个城市的泰尔指数,Qx是三省一市之间的泰尔指数用于衡量区间的差异;Qy是江浙皖内部的泰尔指数,是区内的差异指数;xa是a省市的GDP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内的所占的比重,ya是a省市的户籍人口数,b是a省事内部的b地级市。判断依据是当Q的数值越大时说明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差异越大,如Q的数值越小则说明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越小,通过时间轴可以理出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本公式中范围为41一个城市数据。3.2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也可能是该区域的GDP产出,又或者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这些都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图3-1苏州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的改变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从图3-1中可以观察到苏州的第一产业自21世纪以来一直是处于三大产业的低增长地位,苏州的产业发展重心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而图中的2000年至2018年共19年的数据显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至占GDP总值的比重趋势是相反的,第二产业从2000年的遥遥领先到2018年被第三产业反超总共不过15年时间,苏州市完成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于三大产业的第一位置,GDP的增速也一直保持着10%的速度,但是还是可以从图中看出在第二产业发展澎湃的时期GDP的增速是最快的。一个城市的数据不能得出结论,下图3-2是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经济发展特别突出的城市之一,由于2000年至2005年的数据的缺失,图中是2006年至2018年的数据2006年杭州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是持平的位置了,可见杭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是比较早的,与苏州相比早了近十年,但是从GDP增速的走势中可以发现GDP增速也是在走斜坡路,种种迹象表明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是市场经济区域平稳的结构,经济增速趋于平稳,假设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结构都达到了第三产业增速占据领先位置那么区域经济差异将缩小。图3-2杭州产业结构变化下图3-3与前两个城市不太相似,由于六安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经济基础2002年至2018年六安市产业结构变化比较多样化,从2002年三大产业增加至所占GDP比重基本持平开始,六安市由于发展相对其他城市较迟以及安徽城市的旅游业是特色产业,第三产业与前两个城市不太相同,二十一世纪以来第三产业都是占据主导位置,在2002年至2011年比重呈现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局势是,GDP增速虽有波动但是基本保持在10%左右,而2011年出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时GDP增速突然间的提高又一次印证了,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力。所以得出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同的产业结构会改变经济差异。图3-3六安市产业结构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是消费水平的基础,较高的可支配收入可以增加消费水平,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可以影响该城市的经济水平,区域间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同是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一,下面两张图是2013年及2018年41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从图中明显的将经济落后区域与发达区域区分开来,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常见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比较高,而蚌埠之类的扶贫区域则明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与现实的经济状况相符,2018年与2013年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也是经济发展的体现。但是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当地人口数量有着离不开的关系,所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独立的代表地区经济,但是是经济差异的一个影响因素。图3-42013年长三角区域城市人均收入图3-52018年长三角区域城市人均收入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体现区域内部经济差异,GDP总量更能表现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下图3-6是41个城市的GDP由于上海市是直辖市,所以数据不适用对比,所以只看40个地级市的GDP,江苏省的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浙江省的杭州市和宁波市是浙江发展重点城市,安徽作为后加入长三角的省,合肥是其省会城市,其经济地位可见,合肥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城市,其余城市经济差异不大,从GDP中也可以看出其余城市GDP差异并不明显,由此可见长三角经济差异中浙江省内部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安徽省反而相对较好,但是安徽省与其他两省一市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较大。图3-6长三角41个城市GDP3.3数据来源说明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本文研究对象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最新划分范围,由于二零一九年将安徽省全境划分如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范围内,因此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范围更宽泛了,包含了41个城市(包含直辖市)。3.4应用分析根据泰尔指数对区域的分解性,2001年至2018年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的泰尔指数呈现下图形式,2001年到2003年间泰尔指数基本把持横向发展,由此可知,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差异处于均衡发展阶段,2003年到2013年泰尔指数由0.1267下降至0.0533,可以得出长三角区域处于高差异缓慢缩小的阶段。,2013年至2018年虽然泰尔指数略有上升,但是幅度不明显,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目前区域均衡发展,并且区域经济差异相对之前是缩小的。图3-7长三角41个城市的泰尔指数图3-8安徽省内部区域的泰尔指数图3-9浙江与省及江苏省内部泰尔指数与整体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同的是,区间内部经济差异各有特征,安徽省内部经济差异比较明显,泰尔指数长期处于高数值状态,说明安徽省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大,但是安徽省的泰尔指数变动不大,说明安徽省经济差异处于均衡的状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为平稳。浙江省的泰尔指数图中,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至2014年区域高差异缓慢扩大阶段,第二阶段是2014年至208年区域高差异缓慢缩小阶段,而江苏则将这个节点提前到来2012年,这两张图与整体的泰尔指数可以明显的发现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显著。4.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一个时间点的现状,而区域经济差异演变是一个过程,差异产生的因素与差异演变的因素是有差别的,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特征依托于市场、制度和资本存量,资本存量是演变的基础,制度是导致演变的主要原因,市场是经济的舞台。4.1资本存量如果以矿产物资作为资本存量的整体表达是不完整的,例如上海市是的经济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上海市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都是稀缺的,但是不能说上海市的资本存量是匮乏的,资本存量需要考虑以上的原始资源,也包含资本资源。资本存量是一个时间点的资本总量,也是这个时间点之前的资本流量的总和,是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特征中资本存量的身份是演变的基础,如造高楼前先打下的基地,区域资本存量的差异会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资本存量低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它需要先积攒资本存量,然后才能发展经济与科技,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一个资本存量大的区域与一个资本存量不足的区域原始经济就存在差异,资本存量限制经济发展,差异就会演变成愈发扩大的状况,所以资本存量的因素导致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会随着资本存量导致的差异愈发扩大,若没有外在因素引导,差异会随之扩大。4.2制度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也是区域的实力表现,国家和该区域的制度制定者和人民是不会看着经济差异的扩大随他而去的,制度就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的外在因素,是无形的手,制度基本是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或准则,从而慢慢形成的。例如从农耕文化转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是不同于经济原始发展轨道的,一个区域越早调整制度,经济发展也就会跨越式提升,从而与一些高度发达地区减小经济差异,这种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演变过程,是制度改变的经济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特征。图4-1中是城市的GDP走势,杭州作为历史上就比较发达的经济城市,其资本存量一直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在1996年到2019年的经济差异演变过程中杭州与徐州、绍兴及芜湖的经济差异逐渐增大,而其他三个城市原始的资本存量相差不大,意味着他们未来的经济差异演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是由于2013年绍兴撤县(市)设区高铁通车的一系列政治政策的出现,对绍兴的制度产生了影响,从而绍兴如弯道超车,在2013年突然GDP增加,超过了芜湖与原本经济差异扩大的徐州缩小了经济差异,这样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是脱离原始经济轨道的,正是制度的特殊存在,使得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变得不再是波澜不惊,有了波动。制度对经济差异的演变有着无形的手的作用。图4-11996-2019年长三角区域内四个城市的GDP演变4.3市场如果说前两个是左右经济的左右手,那么市场是经济演变的舞台,因为市场的存在经济才有发展的平台,市场的大小是经济发展的空间大小,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枪声,细究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如此大的作用呢,是因为,市场的扩大,从中国一个国家的市场,扩大到世界市场,经济的活跃空间呈几何倍数扩大,经济增速就不会是原始的缓慢增加的情形了,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特征还与市场分不开,但是由于市场的开拓并不会时常出现大面积的扩大,所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中经济差异因为市场而改变的并不明显。

5.对缩小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和建议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应该有的放矢,更具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举措有时会比宏观实施效果更显著,比如发扬地方特色经济,安徽省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有明显的弱势,但是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前景是长三角区域几个省市中的佼佼者,但是其旅游业并没有充分发展,旅游业是外向型产业,对外开放度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衡量指标,也是一省经济的一大类别,安徽省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历史悠久的古徽州、宣城等。在如此遍地是金的安徽省,发展特色旅游是突出重围减小经济差异的最佳方案之一,利用独有的特色,将省内旅游区域联合在一起,加强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在环保的前提下以旅游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虽然浙江省与江苏省相比较安徽省内部经济差异现状稍好但是缩小经济差异也是必然趋势,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的存在即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政策所需改变的问题,发挥政府职能,协调好省市内部的经济差异对于发展整体经济是基础,每个省市都有核心城市,发展比较好的城市,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是一种相对比较高效的方式,并且经济发展好的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空间溢出,周边城市一定要利用好空间溢出效应快速发展,并且合理分配城市分工,减少和避免相邻城市职能过度重叠导致的城市间相互争夺而产生的经济滞后。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存在在各省市内部的经济差异中,如果从省市之间观察,长三角经济发展是相对均衡的,并且在近年来均衡水平提高,经济差异演变特征呈现保持原有差异不变的状态,但是所研究的安徽省、浙江省和江苏省内部区域经济差异时发现,泰尔指数相比较总体而言较高的高于整体区域经济差异,所以可以得出省市内部经济差异比较显著,但是除了安徽省,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