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沈阳市第120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
第二次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
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
张的力行者。
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
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
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
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
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
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
即为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
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述孔子善待弟子
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
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
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
置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第1页共8页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
文辞的表述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
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
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
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
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门弟子子游做
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
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
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谈谐
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
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
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
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
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
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
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
C.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
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
D.“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
言”的诗教观高度契合。
第2页共8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
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
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语》卷首。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的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
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
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
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巧言令色,鲜矣仁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D.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论语》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京韵第一鼓
霍达
离开演半小时,我就到了剧场,这是跟师傅学来的习惯,每场如此。
进了后台,演员稀稀拉拉地还没几个人儿。演出时间一共两个半小时,我唱最后
一个节目,得从头等到尾。按照自己多年的习惯,我在后台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坐下
来,闭目养神。当年师傅就是这么教我的:“台上如猛虎,台下如绵羊。”演出之前
千万不能胡思乱想、手忙脚乱、咋咋呼呼。艺人嘛,艺比天还高,比命还重。
演员们陆陆续续地来了。直到开演也没等到一个同行、一个熟人!组织者说这次
抢救长城和威尼斯集资义演,有国际意义。抢救威尼斯,我没这个义务。我其实是冲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这句话才答应参加演出的。
我静静地听着。前台爆发出一阵阵掌声,显然今儿都是走红的角儿、走红的曲子。我这会儿的感觉是什么?今晚上不该来!舞台已经是这一代的了,我瞎掺和个什
么劲儿?这儿没有我的地方!
“瞿悦!瞿悦!”后台的姑娘们喊着一个名字,挺稀奇、挺轰动似的,就像我当
年往熟人跟前儿一露面儿的那个份儿。我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儿耳熟。猛一抬头,瞅见
了,进来了一个小伙子。
猛然间,我想起来了,这人我认识!三年前,他还是个待业青年,来找我要报考
曲艺演唱团,跟我学京韵大鼓。我一听他那嗓子,就把他打发回去了。“年轻人,趁
早学点儿别的吧。曲艺主要是靠唱、靠嗓子……”没等我说完,他扭头就走了。
“赵……赵老师……”他一愣,像是在一堆时髦摩登领导新潮流的进口美容化妆
品当中发现了一块生着绿斑的铜镜子。难为他还肯叫我一声“赵老师”!三年前的不
愉快,他不会忘了吧?我想不会。
第3页共8页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当代最负盛名的青年摇滚歌手瞿悦为大家演唱!”“轰!”地一阵掌声,像是八级台风、倾盆大雨。瞿悦快步走出去,立即被风雨吞
没了。
嘣嗒嘣嗒的摇滚乐敲打起来,我听到了瞿悦那嘶哑的声音:“天上有个太阳……”这时,台下有人高声叫着他的名字:“瞿悦!”瞿悦只顾唱:“水中有个月亮……”
谁知台下的人继续喊:“你演一场拿多少钱?”我心说:糟了!剧场里怎么乱成这个
样子?非打起来不可!我不由得替他捏着一把汗,起身走到侧幕条儿旁边,往外一瞅,瞿悦还挺镇静,手捏着话筒,不理不睬,唱他的,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纹丝不动,不像
是要往台上扔汽水瓶子的架势。
嘣嗒嘣嗒……瞿悦唱道:“我不知道……”台下嚷道:“说!”瞿悦唱道:“我
不知道……”台下嚷道:“说!”这一嗓子已经不是一个人了,听起来有三十、五十
的。
瞿悦继续唱:“我不知道……”台下这时全场齐声高吼:“说!”我被惊呆了!
这是怎么个意思?喝“倒彩”?轰他下台?当场追查“偷税漏税”?听说……听说瞿
悦如今的出场费高达三千,相当于我一年的工资!可是,今儿个大伙儿都是义演啊,
他也一个子不落!……嗯,不像是“嫌贵”,倒是像起哄架秧子、跟他逗着玩儿呢!
阿弥陀佛,我从学艺到如今,还没见识过这种场面!我心惊肉跳地退回来,化妆。他
唱完就该我了,这时候想逃也逃不脱了。望着镜子里自己的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真
是“顾影自怜”了,咳,一辈子过五关斩六将,今儿个要走麦城吗?
我化妆完毕,等着接他的场。我心说这回该我过堂了。
瞿悦沙哑的嗓子又唱起来了。不知是不是有意的安排,他返场后唱的《一无所有》好像是特地回答刚才的提问“你演一场拿多少钱”似的——义演!一无所有!
狂风暴雨又降临了,好像整个剧场调了个个儿,倒海翻江,人们疯了,都疯了!
几千人“哗,哗,哗”拍得震天响。这伙人崇拜瞿悦像是草民们仰望皇上,我这个“
京韵第一鼓”,一辈子还没被人捧到过这份儿上!这阵势可真够吓人的!不该来,不
该来,我实在是不该来,但是,这会儿真轮到我出场唱“大轴”了。
我拿起板,端起鼓架子,硬着头皮往外走,脚底下是软的,脑袋里是空的。报幕
员笑容可掬地走向台口,一手捏着话筒,一手扬起来,像是要平息台下的狂风,又像
是要掀起更大的暴雨,高声说:“观众朋友!本次活动最后一个节目,我们特地请来
了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素有‘京韵第一鼓’之称的、七十八
岁高龄的赵燕风女士,为大家演唱京韵大鼓,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
话音儿没等落地,就是一片掌声,竟然博得“碰头好”!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朝台下的观众深深鞠了一躬,从黑丝绒旗袍的大襟底下抽出一块雪白的、叠得
方方正正的手绢儿,抖开了,擦擦嘴边儿,往鼓架子上一搭,弦师的琴声响起,我左
手执板,右手拿鼓楗子,“咚,咚,咚!”悦耳的鼓声响起来,我仿佛又倒退到年轻
的时候,精气神儿来了,放开嗓子:“千里刀光影……”刚刚唱出头一句,掌声轰地
响起了,一个“满堂彩”!我抖擞精神,把整个段子一气呵成:
……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掌声排山倒海般地响起来,经久不息。我觉得自个儿像是醉……这么说,我今儿个还是该来。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我”提前半小时候场,直到开演也没等到同行和熟人,增加了“我”的紧
张感,甚至觉得自己是“瞎掺和”。
B.小说写瞿悦因沙哑的嗓子被认为不适合从事曲艺工作,却转身成为“最负盛名的青
年摇滚歌手”,意在讽刺“我”不能慧眼识珠。
C.小说中瞿悦发现“我”也来参加演出时“一愣”,是因为觉得“我”出现在充满现
代气息的舞台上不协调,让他很不愉快。
D.文中写道瞿悦平时演一场的出场费高达三千,这相当于“我”一年的工资,这一现
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既有内心独白,又有动作暗示,生动、真实、细腻地展现了“我”的心路历程。
小说通过第一叙述视角“我”的所见所感,生动形象地描绘演出现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小说中通过“不该来”到“还是该来”的心理变化,表现了“我”感觉自己被时代抛弃了的自嘲。
D.小说擅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提前候场、“端起鼓架子”等表现了老艺术家
的敬业、专业。
8.这篇小说以大量的笔墨描写演出场景,语言精妙独特,具有舞台表演色彩,请结合文本加
以分析。(6分)
9.小说中瞿悦与“我”同台献艺,这样构思有何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
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如.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
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
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
臣者死有余罪,抑.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
得以黄冠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
第5页共8页
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动其心,而易弃也。文天祥奉两孱
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锁,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
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
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停顿部分的字母写在横线处。(3分)
帝A亲B拔C为D第E一F考G官H王I应J麟K奏L曰M是N卷O古P谊Q若R龟S鉴T忠U肝V
如W铁X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天祥如潮阳”里的“如”意义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里的“
如”相同。
B.文本一中“索之固”里的“固”意义与文本二中“固已气盖天下矣”里的“固”不
同。
C.文本一中“抑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里的“抑”意义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抑为
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里的“抑”不同。
D.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他人对文天祥的评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
也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
敬,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坚持劝他投降归附。
C.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
的境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
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
的精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动其心,而易弃也。(4分)
(2)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4分)
14.两个文本都评价了文天祥以身许国的行为,请分别概括其主要观点。(3分)
第6页共8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
戴复古
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
15.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酬和赠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
B.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迢远,漫长而曲折。
C.“摩挲老眼”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感伤。
D.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述出批判之意。
16.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指明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从师
观;曾子用“”指明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人生观。
(2)《将进酒》中“,”借典故抒情,照应饮者留其名,传达
出深广的忧愤之情。
(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如《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就描写了这样的盛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
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
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
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
第7页共8页
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
妹换衣裳的。
18.文段第三段在刻画人物时整体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写在横线处。(3分)
19.请指出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3分)
20.文段善用动词表现人物,请从湘云、黛玉、宝玉中任选两个动词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认为①,比出门下雨没带伞的情况更糟糕,
而手机未带或被偷就感到紧张的人则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②。
与此同时,有关“手机使用依赖症”的说法甚嚣尘上,该说法认为,频繁使用手机
是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并与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联系起来。这些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
康相对立的观点,反映着现代医学对身体话语权的争夺,而现象背后的时代变化,却往
往被搁置一边。其实,“手机依赖”不一定是人们心理上“离不开”手机,比如有的人
出于工作需要得实时关注讯息,有的人因支付的需要不得不“机不离手”;有时候,手
机还承担着某种象征性功能,如果在社交场合中,③,那装作玩手机不
失为避免尴尬的借口。
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6分)
22.“归谬法”是指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请你
使用“归谬法”反驳文段中“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的观点。(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8页共8页沈阳市第120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
第二次质量监测
语文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C“视自己与众生一体”与原文“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其作品内容也大
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
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
2.AB项强加因果,“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
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日开场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C项“转而正色道歉”错,原文没有体现
“道歉”的意思。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说的是“《论语》中对孔子在不
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二是“正是来源于《论语》中……”错,原文是“后世对孔子的性格
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3.DA项注重描写,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B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能体现文学性;C项直接
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D项没有体现语言的文学性。故选D项。
4.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
文学意味。(2分)
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
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2分)
5.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1
分)
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运
用对句说明了“质”与“文”的关系。(1分)
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许多段落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阳货》篇中对
孔子的描述。(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DA.“‘我’的紧张感”错误。“我”没有遇到熟人,有一些失落,且认为舞台是这一代
的。B.“意在讽刺‘我’不能慧眼识珠”错误,文中并无此情感。C.“让他很不愉快”错误,他只
是吃惊我会在这里演出,并没有感到不愉快。故选D。
7.C“我”感觉自己被时代抛弃了的自嘲”错误。我的心理变化体现的是老一辈艺术家面对传
统艺术表演与现代舞台的差距,隐隐有些忧虑,却最终坚持在舞台上展现传统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对艺术
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故选C。
8.①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观众的掌声,比喻成“八级台风、倾盆大雨”,
形象生动地描写表演过程。②多用短句:文中描写瞿悦的演出状态“还挺镇静,手捏着话筒,不理不睬,
唱他的”,写出了瞿悦的处变不惊,简洁明快,有节奏感。③语言具有现场感(画面感):文中描写了观
众反复高喊“说”,瞿悦反复唱“我不知道”的互动性(或者:嘣嗒嘣嗒的乐声;我观看瞿悦演出时的心
理描写),都展现了火热的演出气氛,使人身临其境。④符合行业特点:“喝倒彩”“碰头好”“满堂彩”
“唱大轴”突出传统曲艺行业的语言特点。(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
9.①将当红歌手瞿悦匆匆到来与“我”的提前候场对比,表现老一代艺术家敬业(认真)的精神。②观众
对瞿悦和我演出时的不同态度,观众对瞿悦的演出是“喝倒彩”、“哄架秧子”,而“我”演出时却是“
碰头好”、“满堂彩”,展现了老一代艺术家的技艺精湛和观众对传统艺术表演的接受认可。(突出观众
对“我”及传统艺术的尊重和对当红歌星走穴捞金的嘲讽。)③现代与传统同台演出都深受欢迎,表现观
众审美的多元化。(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FMT(3分,一处1分)
11.D(此处为文天祥的遗书,后人用“衣带中赞”指精忠报国的遗书。A.“如”到。B.第一个“固”
坚决,第二个“固”本来。C.第一个“抑”难道,第二个“抑”还是。)
第1页共4页
{#{ABbZYAggiAoAABBJJAAAAQAhgCCwwHFigCCEkAGkkBBEECCCCKIoGAxFAIAooAAAAwARQFNAABBAAA=}=#}}#}
12.B(文中不能体现“始终恭敬”,并未“坚持”。)
13.(1)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失败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或译为:
动摇自己的心志),并轻易放弃的。(4分,信、“成败”偏义复词、“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定语后
置各1分,大意1分。)
(2)而最终他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舍弃、抛弃)大宋。(4分,卒、遂、盖
各1分,大意1分。)
14.①文本一赞美文天祥志向坚定,忠心耿耿(坚持“仁”的精神境界),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
(1分)文本二赞美文天祥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
的第一。(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对自身年老的感伤”不当。
16.①“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
②做学问犹如耕种,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③“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强调做学问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就有道而正焉士不可以不弘毅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8.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点面结合(每点1分)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是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描写,
宝玉笑得“滚到贾母怀里”是动作的细节描写,王夫人指着凤姐笑得说不出话是动作加神态的细节
描写。
点面结合。“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是众人哈哈大笑的整个
场面的全局描写,其他宝黛等的大笑时的描写属于详细的点的描写。
19.①双关:“老刘”谐音“老牛”,既指刘姥姥本人,也指动物老牛。②比喻:把刘姥姥比喻成老
牛,暗示刘姥姥食量很大。③夸张:“吃一个老母猪”用语夸张,暗示刘姥姥能吃东西。(每点1分)
20.示例:①“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的“喷”字。“喷”字让人感觉湘云嘴里曾装了
很多的饭,说明量不小。湘云已经扒饭进口,此时听到刘姥姥的话,忍不住大笑,将饭喷了出来。
“喷”字展现了她开朗豪爽、率真活泼的性格特征。②“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中的“滚”字。“
滚”字写出了宝玉在贾母怀中翻转撒娇的情态,既表现了宝玉顽皮随性的性格,也反映了贾府中最
高权位者贾母对宝玉的宠爱。③“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的“伏”,一是点出黛玉身体孱弱,
二是表现黛玉性格的矜持内敛,没有完全放开张扬的大笑。(每点2分,任选两处,言之成理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10分)
21.①出门不带手机(2分)②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愈发不可或缺(2分)③你不太想和别人说话(交流)
(2分)
22.①有人把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相对立,果真如此,(假设观点为真1分)那我们使用手机便都
会出现孤僻、自卑等性格画像,甚至于心理疾病。(推出明显错误1分)②但事实上,“手机依赖”
或出于工作需要、或出于支付需求,或为了避免尴尬等。(实际情况证明1分)③所以,“把手机使
用与心理健康对立”的观点不成立。(得出结论1分)
23.作文(60分)
这是一则双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来自苏轼《石钟山记》,是苏轼在追求真相的时候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的质疑和批驳,强调要实地探索,亲眼认识事物。
材料二也是苏轼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仿佛进一步提出质疑:就算深
入庐山,目见耳闻,也不一定能窥见庐山的真面目,可能只获得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的结果,这提示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第2页共4页
{#{ABbZYAggiAoAABBJJAAAAQAhgCCwwHFigCCEkAGkkBBEECCCCKIoGAxFAIAooAAAAwARQFNAABBAAA=}=#}}#}
结合两则材料,可以发现二者的互补关系。材料一强调要以实际行动来认识事物,不盲目臆断,
不人云亦云,材料二强调在追求真理时候不能深陷其中,当局者迷,而要跳出迷雾,客观看待,也
要认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这一事实。
这两则材料不仅提示我们如何正确观察事物、追求真相,还启发了信息时代的我们如何辨别信
息真伪,追求事实全貌。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结合两则材料的内涵,在充分分析两则材料的基础上进
行立意,追求认识事物的最佳方法,并且联系当今信息社会对信息的求真辨伪进行探讨。
参考立意:
1.认知事物要做到“亲临”与“多维”(既要有求实精神,躬亲实践来检验;又要有理性思考,
多角度看问题)
2.求真知既要“看见”,又要“看全”
3.正确认知问题,要实践尊重事实,又要跳出来客观看待(走进“石钟山”,走出你的那座“庐
山”)
4.历于其内,观于其外
纵观横察,尚真求实
从天地蜉蝣一簇,到茫茫沧海一粟,世间万物,无不需要我们以尚真求实的态度纵
观横察。苏轼以寻觅石钟山洪钟之声源头的经历揭示凡事皆要目见耳闻、实事求是之理;
又以探索庐山“真面目”游历之旅展现出视角对观点的决定性作用。抛弃主观臆断,拥
抱实事求是,并用多样眼光观察世间万物,纵览全局、横观八方,才能感悟至简大道。
尚真而求实,摒弃主观臆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说明了尚真求实
的重要性,也批驳了主观臆断的危害。苏轼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不愿亲自调查,仅凭主观臆断,“故莫能知”;而苏轼却“目见耳闻”,摒弃主观臆断,
拥抱实事求是,最终求得真相,捍卫真理。由此观之,尚真求实是了解凡事的根本,更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纵观而横察,眼光决定见解。
横看庐山为岭,侧看庐山为峰,视角不同,见解自然不同。自然界的万物如同一颗
颗璀璨的钻石,散发出无穷无尽、绚烂多彩的光芒,倘若我们以不同角度观察这一颗颗
钻石,映入眼帘的光芒则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因此,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可以
像端详钻石一般从不同角度出发,仔细揣摩才能炳若观火。而在各种不同眼光交织之下,
我们便可以形成较为完备的认识。
致广大而尽精微,宏观与微观相伴相生。
苏轼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正是因为他身处群山之间,只得以“放大镜”般
的微观眼光细细观察山的形态;倘若我们跳脱群山之间,以“望远镜”般的宏观视角总
览群山,便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身临赤壁,总览伟
岸江山,慨叹英雄消逝,尽显壮志豪情;毛泽东以小见大,预知全局,带领红军四渡赤
水、转危为安,成就战争史上千古一绝;张桂梅校长告诫女高学子不要仅仅只拘泥于大
山之间柴米油盐的苟且,而要放眼山外,领略万千世界,成就人生蜕变……由此可见,
我们要将宏观与微观紧密相连,如同穿针引线一般牢牢把握事物本质。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我们
青年人应当与苏轼一同求真务实,用生命的多彩博取无穷万物的多姿,凝练人生真谛,
共扬华夏文明之帆,在世界风云中拨云见雾,待寒空万里云开时。
第3页共4页
{#{ABZbYAggiAoAABBJJAAAAQAhgCCwwHFigCCEkAGkkBBEECCCCKIoGAxFAIAooAAAAwARQFNAABBAA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第三人民医院保安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经营合同
- 常州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合同2024年度
- 二零二四年度电梯配套设备采购合同
- 服装加工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合同:盘扣式脚手架租赁及安装工程协议
- 电梯清包合同(2篇)
- 医保工作人员信息与网络安全保密协议书(2篇)
- 取别人银行卡免责协议书(2篇)
- 合资办学的协议书(2篇)
- 森林防火消防知识课件
- 社会体育概论课件
- 记者的职业规划
- 人工智能与法律领域的关系与规制
- 7到9个月婴幼儿亲子活动教案
- 社区专职网格员培训课件
-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新能源充电桩施工方案
- 项目招股计划书
- 小学生纸张的浪费调查报告
- 歌剧《洪湖水浪打浪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