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点梳理+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1页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点梳理+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2页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点梳理+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3页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点梳理+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4页
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点梳理+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5古人谈读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学习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学情分析《古人谈读书》由两篇文章组成。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因为是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课文内容。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同时能够领悟到古人读书的方法,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指导,这是难点。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教学过程任务一:分享交流,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用学生们熟知的古人读书故事和名言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问题引导: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学生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和评价)读书故事:顾炎武读书破万卷、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车胤勤学不辍、欧阳修借阅典籍、吕蒙手不释卷。读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2.过渡语:这些名言都是古人的读书心得,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轼,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单元导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3.引入课题:古人不仅喜欢读书,而且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任务二:初读课文,学字识词【设计意图: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和整体把握。】1.初读《古人谈读书》二则(1)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2)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2.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1)耻:“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止”右竖要长,注意中间有一短横。(2)诲:“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3)谓:“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笔是竖。(4)诵:“甬”横撇要小,不要漏写一点,“冂”稍宽,里边是两横和一竖。(5)岂:“山”要扁宽;“己”稍扁,起笔横折要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认读、识记。①识: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zhì,表示记住。还可组词为“博闻强识”。它的另一个读音是shí,可组词“认识、相识、老马识途”。②“敏而好学”中的“好”读hào,意思为喜好。③“是知也”中的“知”是一个通假字,同“智”,意思是智慧。所以在这里读zhì,这是通假字的读音规则。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例: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任务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学生在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一)学习第一则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三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2.学生交流。(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①理解词语:是知也:同“智”,智慧。②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预设: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③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④教师指导。这句话强调求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承认自己还不懂,是智慧也是勇气。(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②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③大家知道《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是在和谁的对话中讲到了这一句呢?资料补充:《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启发: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预设: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①理解词语。识:记住。厌:满足。诲:教诲。②点拨:这里的“默”的意思是默默地,“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③理解句子的意思。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知识不觉得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④知识拓展: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这一教育学说。3.总结方法,自主学习后三句。(1)学生交流理解方法。预设: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提示: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2)交流后三句话的意思。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词语理解:“敏”是“勤勉”的意思。译文: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靠勤勉求得知识的人。教师适时补充:没有天生就知晓所有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因为他多听多记、勤奋好学。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推测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从天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词语理解:“及”的意思是赶上。译文: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怕会丢失。教师适时点拨: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③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词语理解:“尝”是“曾经”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教师点拨: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3)读出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学习的?预设: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相机板书)4.全班齐读,尝试背诵第一则。(1)自由背诵,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2)师生合作背,全班齐背。知之为_______,不知为______,。敏而好学,。_________,学而______,诲人。我非,好古,_____________。学如_______,犹恐失之。吾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学也。任务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被称为“万世师表”。2.《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多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3.拓展延伸在《论语》里还有很多关于读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