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638-2023 耕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采样技术规程_第1页
DB23-T 3638-2023 耕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采样技术规程_第2页
DB23-T 3638-2023 耕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采样技术规程_第3页
DB23-T 3638-2023 耕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采样技术规程_第4页
DB23-T 3638-2023 耕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采样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01CCS

B

10

DB23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23/T

3638—2023耕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采样技术规程2 发布 2023-12-29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3/T

3638—2023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雷、王云龙、王伟、王晓辉、高洁、毕咏薇。DB23/T

3638—20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旱田、水田和草地表层土壤采样、基本环境要素调查方法和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耕地和草地表层土壤样品采集和基本环境要素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36393 土壤质量

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调查程序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23.33.43.53.63.73.8

表层指0

cm~20

cm的土壤层次。耕地除保护性设施蔬菜地以外种植作物的耕地,包括大面积种植蔬菜、牧草和绿肥等区域。自然田块耕地周围由道路(包括机耕作业路)、林带、田埂和沟渠等自然标记划分成的区域。混合样点是指为了提高样品的均匀性,在校核后的核心采样点和周围选定不同位置的多个采样点。混合样在选定的采样区域为同一采样目的多点土壤样品的混合样。撂荒地指当年种植作物,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撂荒的耕地地块。休耕地在一个或者几个自然年内,没有种植作物,田间植被自然生长的地块。砾石丰度>2

的砾石占土壤表层土体烘干基重量的1%以上为有砾石,1%以下为无。DB23/T

3638—20233.9草地覆盖度是指观测区域内草地垂直投影面积占地表面积的百分比。3.10秸秆还田未经焚烧和移除的秸秆,通过机械方法还田的方式。3.11少免耕是指秋收后播种前未整地且秸秆还田,第二年春季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的土壤管理方式。4 样点确定和布设4.1 采样点区域确定≤150亩~1500≥1500根据土壤表层采样点代表的面积,应将区域代表面积≤150亩的点划为小尺度代表面积,150亩~1500亩划为中尺度代表面积,≥1500亩为大尺度代表面积。4.2

样点布设4.2.1 小区域和中区域现状图上,同时记录地理坐标。4.2.2大区域大区域样点布设按照如下步骤:a)

收集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地图,根据要求将采样点预布设到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耕地或草地上;b)

布设原则选择能代表样点的自然田块,如果单个自然田块太小,应选择相邻几个自然田块作为一个区域;c)

样点的图上校核,将带有预布设点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到土壤图上,确定样点土壤类型;叠加地形图校核样点的地形高程和距离水系情况,叠加行政地图确定样点的行政归属;d)

将校核后的图件,带到现场进行现场校核确定样点的准确位置。信息化要求高的机构,可以做成手机app进行使用。5 样点信息调查5.1 基本信息5.1.1 样点编码按编码规则要求统一编码,在采样图件上赋予每个点编码。5.1.2 行政区划按“省-市-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顺序,记录采样点属地。DB23/T

3638—20235.1.3 地理坐标使用大地坐标。5.1.4 年、月、日。5.1.5 天气状况晴、阴、雨、雨夹雪。5.1.6 调查人和所属机构现场技术负责人和所属调查机构全称。5.1.7 生产者姓名和联系方式。5.2地理要素5.2.1 田块尺度地形分成洼地、坡地、平地。a)

洼地:自然地块地势上形成闭流区,大气降水主要来自蒸发循环;b)

坡地:自然地块整体在某个方向上>2°的为坡耕地或坡草地,整体北低南高为背阴坡,北高南低为向阳坡;26°为微坡,>6°为缓坡;如果坡地长度>

m中或坡下;c)

平地:自然地块坡度≤2°的非洼地为平地。5.2.2 砾石丰度调查区域如有砾石,应记录砾石丰度。5.2.3 植被覆盖度015%~80%“中覆盖”,>80%为“全覆盖”。5.3 农业要素5.3.1 5.3.2 交通条件5.3.3 撂荒地与休耕地根据实际情况记录。a)

50

a)

50

m×50

m2500

m5.3.4 作物与产量调查kg/较大的作物进行调查。5.3.5 施肥管理(kg/NP2O5K2O独施用有机肥,应记录有机肥施用量。5.3.6 耕作与秸秆还田应记录作物全生育期耕作措施,包括秋季、春季整地和中耕,秸秆还田与整地和少免耕同时进行。耙和免耕。6 旱田样点布设和土壤样品采集6.1 混合样点布设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2的混合样点采样区域,应记录正方形4b)

每个“蛇形法”间隔均匀采集4个点(每条垄不能采集2个点),在中心样点采集1个点,9个混合样点,混合为一个土壤样品;c)

选择临近的3个混合样点采集土壤容重和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样品,测量耕层深度。6.2 照相与录像首先在中心样点(照片含中心点)的前、后、左、右拍摄四张照片,然后分别在其余8后无人机升空至50

m~

m,拍摄到自然地块全貌。录像应与照片拍摄相同。6.3 土壤常规样品采集土壤常规样品采集原则应符合的

36393

规定,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a)

采样时间宜在作物收获后土壤未冻结前的未整地自然田块,或者春季融冻后至播种前的未整地自然田块;b)

采样工具含不锈钢刀、锹等与土壤接触工具。如果区域内为垄作种植方式,采样前先在采样点20

cm其次采样时将垄台沿中心位置将其分为两部分,在其中一侧靠近中线位置采样;c)

采样铲应垂直于地面,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取土铲采集的土壤样品,应上、下厚度一致;每个采集点的取土深度(20

cm)和重量应均匀一致;2500

m

的区域,混合样点数量应为2500

m

的区域,混合样点数量应为9个;容重和水稳性团聚体样品采集、耕层深度测量的样点在9个混d)

每个混样点采集土壤约1

kg,91

kg~2

kg;e)

样品标签统一印制,一式两份,一份在布袋外,一份放入布袋内,附带样点编码、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基本信息;f)

土壤样品分别装入布袋,土壤水分大的土壤样品装入塑料自封袋,再放入布袋;布袋内放入微型自封袋封装的标签,同时在样袋外观处贴标签。6.4 耕层深度测量采用50

层和犁底层交界面的水平位置,然后测量土壤表面至该位置的距离,精确到1

cm。6.5 容重样品采集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a)

在划定的3个混合样点采集容重样品,首先移除地表秸秆根茬和砾石等,削去地表3

cm~5

cm即停止下压环刀;b)

用剖面刀将环刀周围土壤轻轻挖去,并在环刀下方将环刀外的土壤与土体切断(切断面略高于环刀托,用刀削平无刃口端的土壤面;c)

将环刀中土壤全部取出,装入塑料自封袋中;每个容重样品应单独装入一个自封袋中送实验室测定。6.6 水稳性团聚体样品采集应按如下步骤操作:a)

采样点位置与容重取样点相同,采样深度与表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样深度一致;采样时土壤含水量不宜过干或过湿;b)

采样时应剥去土块直接与取样工具接触的土壤,保持土壤自然结构,取样量应在2

kg品应置于不易变形的容器(硬质塑料盒、广口塑料瓶等)内,运输至化验室。7 7.1 混合样点布设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a)

经过校核的样点为中心,确定一个半径为300

m圆形区域;如果采样自然地块面积≥20

m,混合样布点参照6.1;b)

300

m地块;c)

≥2合样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DB23/T

3638—20237.2 水田样点布设和土壤样点采集量应与6.2、6.3、、、6.6一致。8 草地样点布设和土壤样品采集8.1 混合样点布设m×100

m的正方形,记录正方形4个顶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