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四校联考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E/1F/wKhkGWXWLqCAeH38AAMHqa08kT4599.jpg)
![2024届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四校联考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E/1F/wKhkGWXWLqCAeH38AAMHqa08kT45992.jpg)
![2024届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四校联考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E/1F/wKhkGWXWLqCAeH38AAMHqa08kT45993.jpg)
![2024届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四校联考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E/1F/wKhkGWXWLqCAeH38AAMHqa08kT45994.jpg)
![2024届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四校联考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E/1F/wKhkGWXWLqCAeH38AAMHqa08kT45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绍兴上虞区四校联考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稿的撰写和平时写作有所不同,特别需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心理等特点,力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首尾精心设计、语言着力锤炼,从而提升演讲的效果。B.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巨著。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妻子达雅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虽历经磨难,但矢志不移。C.“对学生来说,圈点批注、摘抄和笔记是我们进行课内外阅读的重要读书方法。”一句的主干是“圈点批注、摘抄和笔记是方法。”D.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写作实践中采取哪一种顺序,要根据关注的角度来定。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莒县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B.2019年中外名校大学生赛艇挑战赛在郑州市拉开战幕,一艘艘赛艇犹如离弦之箭,划出一条条洁白的水花,川流不息。C.宇宙中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宇宙连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早就分崩离析了。D.近日,娱乐圈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事件遭到曝光,某些明星为达到偷逃税款等目的,手段极其恶劣,让人叹为观止。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从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4.(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苗族中,有关蜡染起源的传说就有两种。②这说明至少在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就已经掌握了染、织、绣的技术。③做法是将布蒙在钢鼓上,用蜡在布上来回摩擦,再经过染,钢鼓上的纹样就转移到布上了。④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汉书》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纹绣”的记载。⑤二是苗族的蜡染最早是对钢鼓上的纹样的摹取。⑥一是苗族先祖蚩尤与黄帝战斗,蚩尤被俘并被处以极刑的故事,由此产生了枫液作防染剂的染法。A.④②①⑥⑤③ B.④②⑥①③⑤ C.②①④⑤⑥③ D.②⑥⑤③④①5.(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小说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B.古人在称呼别人时不直说其名姓,常用官职名、出生地名等来称呼人。唐代大诗人杜甫,因做过左拾遗,人称“杜拾遗”;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C.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体态语言为主要手段,以有声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论语》、《易经》、《春秋》。6.(2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领域(yù)襁褓(qiǎng)寒噤(jìn)拙劣(zhuō)B.妩媚(wǔ)眩晕(xuán)翌日(yì)拾级(shí)C.祈祷(qǐ)霎时(shà)模样(mó)顷刻(qǐng)D.扎寨(zhá)酝酿(niàng)腈纶(jīng)徘徊(huí)7.(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对于学校不准带手机回校的规定,李汶汉同学一向阳奉阴违,也难怪被记过停宿。B.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C.杭州休博会上,超精细液晶显示器、遥感手控电子画册、3D触摸屏等高科技多媒体展示令人应接不暇。D.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8.(2分)对下面病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前一个分句省略了主语,后一分句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B.这届校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这个句子句式杂糅,结构混乱。要么说成“……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要么说成“……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C.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本句属于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目光”和“集中”不搭配,去掉“目光和”。)D.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本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辽阔”改为“宽阔”。)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对干早的告别、彩虹是对风画的告别,①。“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烽先生②(大义漂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在这期节目当中,我记忆深刘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而谈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一一生离死别。告别是结東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选自《朗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1)结合语境,在①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雨季是对干早的告别,彩红是对风雨的告别,___________________。(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②处横线上。这是杨烽先生____________(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10、填空。(8分)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关雎》)(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蒹葭》)(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5)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7)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选段,完成下列小题。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③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④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⑤“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⑥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而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⑦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息。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中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2.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烟雨江南佚名回到乌镇的那一天天气很冷,又开始一个雨季的纠葛,绵绵延延淅淅沥沥。看着灰色瓦沿上渐湿的流光,我突然想到了,这个儿时久居的江南小镇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斑斑驳驳,一瞬间,我产生了将她重新在心里细细描摹一遍的想法。看看脑海中零零碎碎的记忆与而今的乌镇有多少已经渐远难寻。从车站走到东栅,我路过茶馆,最终驻足在乌镇戏台,纵然阴雨绵绵依旧阻挡不了游客高涨的兴致。现下已经是午后了,花旦青衣正上演着不知名的越剧,一步踏尽一树白,一桥清雨一伞开,那一场悲欢离合依稀是旧时的模样,却不知台上的老旦可还记得当年粘着听他低吟浅唱的小女孩。台上乱红飞溅相约三生情缘,台下人面不知时光流转多少年。戏台下方有乐师的耳房,有演员化妆的屋子,屋子外有棵银杏树,有人戏说是唐朝将军留下的传奇。前头最大的就是看客的广场,在这戏台下的广场上,南朝昭明太子驻足过,唐朝乌赞将军流连过,宋朝的陈与义、明朝的茅坤、清初理学家张杨园都顺着戏台边的车溪河走向天下,而我们所熟悉的茅盾先生沈雁冰也经久多年地在锣鼓短笛中走向震荡的中国。戏台边上沿着车溪河走进去的小巷深处就是茅盾故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黑瓦白墙前后两进,幼时的我还不知茅盾先生何许人也时也曾到过这里,看到大片大片的人生轨迹刻画也只觉得索然无味,可再一次到达这里,却觉得这三间屋子是那么令人肃然起敬。茅盾先生将人生的少年晚年都留给了这沾着水滴的屋檐,林家铺子的传奇也在这现世中或多或少的上演。有道是,船过乌镇读茅盾,子夜红灯照天明。林家铺子今犹在,甩手当年掌柜人。‛虽然依稀是旧时风景,可多年来也渐染了甚嚣尘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而今明月在,往事不堪追。从东栅走到西栅也是一段挺长的距离,我挑着僻静的小巷走,有时是在人家后院,有时是在沿河低地,这一路每次在经过路口时终归还是喧闹的,而在走进小巷的深处便也就清净了。这条路,我以为我早已遗忘,再走一遍却发现原来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脑海。渐渐地天色更加暗沉起来,有几户人家已经燃起了煤球拎到外面,一股熟悉感涌上心头,我看着炊烟渐起笼罩在雾色迷蒙中的这个小镇,那些旅客匆匆忙忙到来又无一例外急急离开的这个小镇,她依旧延续着多年多年以前祖祖辈辈留下的生活方式,迈着平静的步调看着人们上演一出出悲欢离合、世事浮沉,瞬间我明白了其实她始终没有忘却最初的江水如蓝,宁静悠远。到达西栅时天色已大晚,有车辆来来去去,我踌躇着是否应该再进去看看。看看我打着褐黄油纸伞奔走的青街小巷是否还是眉眼如初,看看两相对望的风雨石桥上是否留着青苔苍苍,看看那一间老房子的格子窗上是否还留着我贴下的窗花……不过,父亲的到来打断了这次仓促的旅程,他发梢上挂着雨,突然想到颇有些风雪侯归人的意味。乌镇作为而今少数仍有原住民生活的古镇,我们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兴起打乱了她的宁静悠然,但是我们却不能苛责,毕竟走在小桥烟雨中,走在沉静古巷间,走在青石铺路上,我们确实还能够看到她淋湿的灵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或许并不能完全描摹她的眉眼,可我想说,时隔多年,我再次找到了,乌镇——我心目中的,烟雨江南。(有删改)1.文章重点描写了作者重游乌镇时哪几处景点?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而今明月在,往事不堪追。(请分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2)毕竟走在小桥烟雨中,走在沉静古巷间,走在青石铺路上,我们确实还能够看到她淋湿的灵魂。(理解加点词“淋湿的灵魂”的含义。)3.文章第2段列举了各个时代的有名人物,有何作用?4.有人建议把题目“烟雨江南”改成“重游乌镇”,你觉得哪个更好?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13、(12分)生活中的减法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③“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④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⑤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⑥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叉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作者:赵亚兴摘自《读者俱乐部》,有删改)1.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2.结合②一③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3.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观点,为“指路大王”谢亮写几句点评文字。链接材料:北京有位76岁的老人,叫谢亮。4年前,他向人问路,却遭冷遇,那人不理不睬,一脸的冷漠。他自然感到气愤,但并未将这气愤撒给任何人,而是想到,之后别人向我问路,我要用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给人家指路。此后,他将全市公交车站、大学、医院、公园、大使馆、各省办事处等47090多个地点,编成20万字的《指路手册》,每天风雨无阻地为成百上千的人“义务指路”,被誉为北京城的“指路大王”。三、写作。(50分)14、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以某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B【解题分析】
B.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不是“在妻子达雅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而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故选B。2、C【解题分析】
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使用对象错误,不符语境,故错误。B.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使用对象错误,不符语境,故错误。C.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符合语境,正确。D.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贬误用,不符语境,故错误。故选C。3、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豪情”;B项缺少主语,将“人们”调至句首;D项不合逻辑,删去“能否很好”。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4、A【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语段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的主要对象是苗族蜡染,第④句是总起句,应排首位;第②句紧承④句的“《后汉书》上有西南夷‘知染彩纹绣’的记载”,故接着排第②句;苗族蜡染的历史讲了后,就讲苗族蜡染的起源,故接着排第①句;第⑤⑥句是对第①句的分说,根据“一”“二”可知先排⑥句再排⑤句;第③句是对第⑤句的解读,排最后。故选A。5、B【解题分析】
A.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C.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D.《论语》不是“五经”之一。6、A【解题分析】
B.眩晕(xuàn),拾级(shè)。C.祈祷(qí),模样(mú)。D.扎寨(zhā),徘徊(huái)。故选A。7、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错误,“应接不暇”指事情多没空闲的时间应付,不符合句意,句子的意思是说东西来不及看,应是“目不暇接”。8、C【解题分析】
C.“掌声”和“集中”不搭配,去掉“和掌声”。故选C。9、(1)例:嫩芽是对冰雪的告白(2)平静超然【解题分析】
(1)仿写,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依照“什么是对什么的告别”仿写即可。(2)“大义凛然”意思是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平静超然:指超凡脱俗。根据前文的语境“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層”,选用“平静超然”合适。10、(1)关关雎鸠(2)白露未晞(3)潭影空人心(4)落日故人情(5)缥缈孤鸿影(6)零落成泥碾作尘(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雎鸠、晞、潭、缥缈、孤鸿、碾、庇”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理解。(42分)11、1.“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自己或周围东西旋转,这里指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不知要看什么。“卖弄”原指显示、炫耀,是贬义词,在这里指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在各拉丹东展现的淋漓尽致。两个词表现作者面对冰峰等美景感到震撼,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2.运用比喻、对比手法,将“徐徐垂挂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写出冰流苏的美丽。“我”的“小”和冰塔林的“大”形成对比,突出大自然的伟大。3.侧面写出各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本文“所见”和“所至”的独特性,构成文章一条潜在线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乐观与坚强,也使文章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解题分析】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句子表达作者的感受的理解。理解词语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有能根据语境理解出语境义。“眩晕”本义指“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是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浩浩苍苍”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卖弄”本义指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这里是故意展现,贬义词褒用,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自己对自然界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点,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此句“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可知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我”的“小”和冰塔林的“大”形成对比,突出自然界的神奇伟力。3.考查对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侧面写出了格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格拉丹东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这样的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12、1.乌镇戏台,茅盾故居,从东栅到西栅的僻静小巷。2.⑴语言工整,朗朗上口,当时与而今的对比,写出了作者对茅盾先生的敬佩以及对物是人非的感慨。⑵淋湿是指旅游业的兴起打扰了乌镇的宁静悠然,灵魂是指乌镇人依旧延续祖辈留下的生活方式,迈着平静的步调看着人们,内心依旧宁静悠远。3.列举各个时代的名人,写出了戏台广场的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解释了游客兴致高涨的原因,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悠久的戏台广场的赞叹之情;4.(示例)烟雨江南更好。一方面,题目很具诗意,能够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作者的描写所见所闻都是在烟雨朦胧之中展开,乌镇是江南最具典型的代表,与文章最后照应,更加突出作者对乌镇,对江南的独特情感。(示例)重游乌镇更好。这是一篇游记,重游乌镇更具有概括性。文章内容都是写乌镇的景色以及作者游乌镇时的所思所想,重游乌镇简洁明了。言之成理即可。【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是梳理。此文是一篇游记,按照作者的游踪来梳理景点即可。“驻足在乌镇戏台”“戏台边上沿着车溪河走进去的小巷深处就是茅盾故居”“从东栅走到西栅也是一段挺长的距离,我挑着僻静的小巷走”,提取表示地点的词语即可。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①句“当时”与“而今”,“曾照彩云归”与“往事不堪追”形成对比,有韵律美,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表达对茅盾先生的敬佩之情。②句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灵魂”的含义丰富,即江南乌镇的特色(或本质特点);“小桥烟雨”的江南独具的诗意美景;“青石小巷”“江水如蓝”的宁静悠远;可是旅游业的兴起打扰了乌镇的宁静悠然,所以用“淋湿”来修饰,表达对小镇不复昔日模样的叹惋。3.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第2自然段写到戏台下的广场,按照年代顺序回忆跟这里有渊源的知名人物,是为了表现乌镇的年代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突出她的古老悠久的历史,抒发作者的赞叹之情。4.考查对题目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两个题目各有特点,“重游乌镇”更直接,明了,具有概括性。“烟雨江南”富有诗意,能够吸引读者,呼应结尾,结构严谨。13、1.作用是为了引出“生活中的减法”,并与其形成对比,以突出“生活中的减法”的生要性及必要性。2.因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以牙还牙,你不仁,我不义,从而使生活中的不如意增多。“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从而使生活中的不如意减少。3.遇事应多忍让,多宽容,甚至以德报怨,最终必将感化对方。4.[示例]老人用自己的热情、耐心、宽容增进了社会和庇,完美了自己的人格,他的胸怀、品德标志着他的立身高度与处事眼光。【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写作手法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等等,并且能结合具体的文章,准确判断使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文章题目是“生活中的减法”,却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说起,目的是为了引出“生活中的减法”两者形成对比,对比的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文章利用“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对比,强调或突出“生活中的减法”的重要性。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读懂文意,结合题目要求得出正确答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作者在第二段中做了充分的论述”你不仁,我不义;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所以说这种做法是生活的加法;”“反其道而行之”作者在第三段中也有充分的论述: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所以说:这样的生活就是减法。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可知“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是说要待人遇事宽容,忍让,不计较,最终就会“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也会被感动。意思对即可。点睛: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4.此题考查学生对内容和论点的理解及语言的运用能力,“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又增进了社会的和谐”这句话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本文的论点。材料中谢亮老人虽遭冷遇,但并未将这气愤撒给任何人,而是用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给人家指路,由此可见他宽容别人,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帮助别人,既展示了谢亮老人宽广的胸怀,又给其他人以启示。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题言之成理即可。三、写作。(50分)14、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岁月,无痕。它悄悄的,流逝了。似沙漏,缓缓流着;如花瓣,片片飘零。在这些流逝的岁月中,我一天天成长,成长。成长过程中,我经历过许多事,正是这些事,才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童年。今天,就和你分享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吧。儿时,在乡下。我过着无忧无虑的幼儿期。那时并不懂什么,大人告诉我:这里是你的老家,是座海岛,你爷爷是捕鱼的。哦,海岛,爷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部年终报告开创新局面引领新风尚
- 手工艺行业卫生卫生控制
- 2025-2030全球电子后视镜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联合收割机皮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3D 打印陶瓷丝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智能睡眠盒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IP65工业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机器人用立体摄像头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不锈钢面板安装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全液压解耦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提高金刚砂地坪施工一次合格率
- 【历史】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产业园区招商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中欧班列课件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