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要论及“书画”是否“同源”,不能回避的便是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据考古学家目前所得的研究可见,文字雏形的产生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此中,以出土的半坡陶文为最早,约在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4300年之间。大汶口、龙山、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单个的陶文出现。它们或用于表现人的自身(身体的外形、手足器官等),或是描摹自然环境(如山川、草木、鱼虫、鸟兽、气象等)。后来,这些文字雏形才慢慢转化并发展成为一些抽象的符号。文字最早用于象形或记事,是一种图画文字,即从图画中分支出来的一部分。这便是“书”之源与“画”之源。②如果把书与画的概念放在同一艺术范畴讨论,我们便不能单单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书画同源”中“源”的含义。它之所以产生于书画家口中并成为术语,足见此“源”并非仅指“起源”这一释义,而应充分考量中国传统书法和国画的关系。③以下从三方面阐述画与书所同之“源”。④首先,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使用工具“同源”。中国书法的基本使用工具为文房四宝,同样也是中国画的必需品。如果你了解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你会沉醉于毛笔的柔韧性、宣纸的渗透性、墨与砚台摩擦时可变的效果,并体会到此四种材质相辅相成的妙处。正是因为它们的缺一不可,才形成了中国艺术的特殊魅力。⑤其次,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用笔用墨“同源”。中国书法的气势韵律和意态之美可纳入“抽象艺术”,而中国画更是充分运用了此中奥妙。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线性语言的基础,若弃之不谈则将难言中国画。书家之感悟必然直接对画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书法也成为作画者用笔的基石。故而中国画“血脉”中强烈的书法意趣,笔线与墨韵间无不透露着书法艺术的抽象之美,且各具审美价值与精神内涵。明代文人王世贞在《艺苑厄言》中以画竹为例:“画竹,干如象,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便点出了其间本质。郭照画树之法、文同之写竹之的很有草书意境,而张旭的草书则被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称赞颇具“神虬腾霄”“夏云出岫”的画意境界。⑥最后,中国书法在审美上、意境上与中国绘画的追求是一致的,这也是“同根同源”的本质所在。中国书法与中国画在艺术上不仅共同追求形式上的美,更追求蕴含于其中的意境美、精神美。即书画所同之“源”不仅是笔墨语言及表现形式上的,更是刻入“骨髓”的,它们具有相同的意境表现与精神追求的“源”。⑦中国画“以形写神”“遗貌取神”的造型观重点在于“神”而非“形”,如东坡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若画无法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精神气韵,则无论工写之形式或山水花鸟之题材,皆仅为一纸水墨或色彩,难称艺术。而书法艺术的创作也常需借物象,抽象其精神与形质,通过构建笔画、间架与章法来实现意境的表达,以达到“得意忘形”、成就抽象艺术之美的目的。⑧以上便是中国式“书画同源”中的“源”。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写道:“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层。”“书画同源”被一代又一代的书画家、评论家不断提及,正是有它存在的缘由与意义。而如今,它依旧值得我们去考究、领悟与发展。(摘编自《须知书画本来同——也说“书画同源”》,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书画同源”不能回避中国文字起源问题,因为文字作为抽象符号都是从图画转化发展而来。B.“书画同源”作为书画家口中的术语已不属于考古研究的范畴,而是指书法和国画的关系。C.“书画同源”首先是指书法和绘画的使用工具都是毛笔、宣纸、墨与砚台,它们缺一不可。D.“书画同源”还包含书法和绘画在气势韵律、意态之美和审美意境、价值理念上的一致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②段从考古学研究“书画同源”中“源”的含义过渡到中国传统书法和国画关系所同之“源”,使论述重点自然转移,不显生硬。B.文章第⑤段在论述书法和绘画用笔用墨“同源”时,援引王世贞对画竹的分析,形象地印证了二者本质上的共通性,从两幅插图中也可直观感知。C.文章第⑦段在阐述绘画与书法三个方面“同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画与书法都重在追求“神”“意”之美,与前面的论述形成层进关系。D.文章将“书画同源”这一艺术观用平白浅显的语言加以分析,多处引用古今文人大师的评价,再附以绘画书法名作欣赏,非常简明易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在书法和绘画上都有精深造诣,可以支撑“书家之感悟必然直接对画家产生一定影响”的观点。B.竹干如篆书则劲挺;竹枝如草书则交错;竹叶如楷书则藏锋,竹节如隶书则顿笔,可见书画运笔相同。C.欣赏张旭草书时,我们更容易被其潇洒的气韵所吸引,而非局限于识别字形,即“得意忘形”的境界。D.很多国画作品都会配以题画诗作,二者相得益彰,都在努力追求笔墨语言及表现形式的抽象艺术之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球实际上是一个水球,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但如果把深度也考虑进去,海洋的占比其实更大。那么,为什么对我们这些居住在陆地上的人来说,海洋好像属于另外一个世界呢?大自然里的一切都处在不断运动中。鸟儿在春天迁徙,飞越海洋,它们投在海面上的倒影就像银色的鱼群。鲑鱼漂洋过海,只为回到童年的小溪里嬉戏,它们借助地球磁场、信息素和水流的特殊味道为自己导航,在路途中也能敏锐地感知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它们都在记忆的指引下抵达终点。声音在水中传播得更快更远,尽管我们在海面上完全听不见——海面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将水上和水下两个世界分隔开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们才开始尝试聆听大海的声音,结果他们大为震惊。他们几乎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那些五花八门的声音。水下有嘎吱嘎吱声,有略咯声,有噼里啪啦声,有嘎嘎声,有鼓点一样的咚咚声,还有嚎叫声、哀鸣声、口哨声,等等。这些声音都来自哪儿?原来,一些鱼的下巴在一张一合,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一些鱼在吐泡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还有一些鱼的鱼鳔在特定肌群的作用下梆梆作响。鲱鱼能发出非常奇特的声音,瑞典海军就曾追踪过它们,满心以为那是一艘潜艇。亚里士多德曾猜想,鱼儿间可以相互交谈。事实证明,人类完全忽视了居住在海洋中的生物的交流方式。薄薄的一层海面将我们与海洋世界隔绝开来:海面之下是一个庞大的声波网络,这些声波类型丰富,从独唱到二重唱再到大合唱。同鸟儿们一样,在黎明和黄昏时分,雄性鱼儿也喜欢为雌性歌唱。幼年鳕鱼赖以为食的虾虎鱼,甚至只有在为雌鱼一展歌喉后才能与之交配。白鲸明快的叫声可以穿透船体,直达人们的双耳,因此它们被称为“海上金丝雀”。相比之下,座头鲸的歌声要沉闷得多,它们的“圣歌”能持续数小时,其中还夹杂着一些重复的段落,就像副歌。和鸟类一样,鲸鱼似乎也是通过歌声来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那么,人类凭什么认为海里的生物就不能创造美呢?在海底,人们看到一只小河豚用它的鳍在沙子上画出美丽的图案。最后,它还会衔来贝壳,装饰在这幅大沙画上。这一艺术品,会吸引一只雌河豚前来赴约。驯兽师们常试着教海豚说人话,尽管它们并没有喉咙。不过,在教海豚手语时,它们能看懂约60个代表名词和动词的手势,并在这些手势的帮助下理解约1000个句子——我曾在海豚馆目睹了这一切,事后感到相当压抑。人类是如此自私自利。毕竟,这些把戏怎可与海豚在野外生存时所需的智慧相比?当然了,海豚的交流系统与人类的大不相同,是根据其自身需求量身打造的。因此,我们很难掌握它们的语言。一只海豚每秒能发出700次咔嗒声,并能根据回声传递的信息,构建出100米外物体的形象。凭借这种能力,海豚不仅能够区分不同的材料,例如铜和铝,还能辨别出某物是不是活物,以及如果是活物,那么它是友善的还是有攻击性的。亚里士多德描述过一群小男孩骑在海豚身上的情景,而我也曾在一次希腊之旅中,亲眼看到它们在我们的船头前欢快地跳跃,就像在为我们拉船。它们与我们嬉戏,并很快摸清了我们的航线,就好像它们早就知道了一样。在海豚的大脑里,是否真的留存着一些与人类有亲缘关系的古老记忆?虽然系谱图在后来发生了某些复杂的分化,但我们的确源于共同的祖先。5000万年前,鲸鱼还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两栖动物,那么,为何后来鲸鱼选择回归大海呢?是出于对大海的忠诚,还是说它们预见到了什么?(摘编自妮娜·波顿《大海的声音》,薛荷仙等译,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居住在陆地上的人来说,海洋仿佛属于另一个世界,说明我们对海洋生物知之甚少,也包括它们的交流方式。B.研究者被“大海的声音”大大震惊,是因为那些声音五花八门而且难以描述,突破了人们对海洋世界的原有认知。C.海洋中的鱼儿同鸟儿们一样,也喜欢用歌唱的方式表达情意,雄性鳕鱼也只有在为雌鱼一展歌喉后才能与之交配。D.海豚的交流系统与人类差异很大,但它能像人类一样区分不同材料,辨别某种物体是否有生命甚至是否有攻击性。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瑞典海军将能发出奇特声音的鲱鱼当作一艘潜艇进行追踪,作者借此证明了“声音在水中传播得更快更远”这一观点。B.为了说明海里的生物也能创造美,第五段举出小河豚在海底沙子上画出美丽图案,并衔来贝壳对沙画进行装饰这一例子。C.第六段运用四个数据进行阐述,使读者对海豚的语言能力有了清晰全面地了解,诠释了“大海的声音”这一标题的意义。D.文中前后两次提到亚里士多德,一方面通过这位伟大先哲思考和观察使论述更有力,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6.有人说:“人类面对自然和万物时,总是显得既狂妄又无知。”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采浆果的人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雪让山峦穿上白衫时,他们拉着爬犁去拾烧柴;暖风使山峦披上嫩绿的轻纱时,他们赶紧下田播种、山峦一层一层地由嫩绿变得翠绿、墨绿时,他们顶着炽热的太阳,在田间打垄、间苗、锄草和施肥;而当银光闪闪的他充当了染匠,给山峦罩上一件五彩的花衣时,他们就开始秋收了。金井是个小农庄,只有十来户人家。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从来没有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今年例外,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从怀中掏出两摞钱来,夹在指间,把它们当竹板一样敲打着,以说书人的口吻说:“话说这秋果要是晚收一天它呆在土里也飞不了,可是这浆果要是晚采一天,拿现钱的就是别人了!”他这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他们的父母,也就是老鲁夫妇,是一对表兄妹,这使得他们生出的孩子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老鲁夫妇几年前先后去世了。他们临终留给这对兄妹的遗言:春天播完种,别忘了秋天下了霜就秋收。大鲁二鲁牢牢记住了这点。他们不像其他人家喜欢用日历,金井的山峦,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日历。翻动这日历的,就是风霜雨雪。当暖风让这日历透出隐隐的绿色时,他们就去播种了,而当秋霜将这日历点染得一派绚丽时,他们准时地去秋收了。金井有个老女人,她男人在她三十岁时就瘫倒在炕上了,她自此白了头发,人们就不叫她的本名了,而叫她“苍苍婆”。采了三天浆果的苍苍婆终于想到该叫大鲁二鲁也去挣点现钱。这样的好事把他们落下了,叫她心里不忍。苍苍婆就在这天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天刚亮,曹大平夫妇就提着竹篮出了家门。他们昨天发现了一片隐藏在河谷转弯处的山丁子,显然那里无人涉足,树上垂吊的果子比别的地带的要多得多,他们想独享这片果实,所以早早就出发了。曹大平夫妇决定涉水渡河,也是想把还有富余的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好像它是刚由冰块融化开来的水流。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幸而曹大平的女人比他高半头,又健硕,她紧紧地拉住丈夫下撒手,尽管她也栽歪了身子,而且跨着的竹篮像个顽皮的孩子似的,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曹大平夫妇的衣衫也被水打湿了,他们赶紧向回返,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晴朗已经持续了一周,收浆果的人带来的那些空坛子,有五只已经是满的了。曹大平一直病在炕上,曹大平的女人唉声叹气的,男人的病像一只无形的手,拖住了她的腿。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大鲁二鲁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夏天时大鲁打了一些猪草,早已晾干了,他们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干草在他们背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气,让他们觉得背着的不是草,而是戴着花环的小女孩。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那个夜晚,天空悄然凝聚了一团又一团的乌云,星星和月亮全然不见了。乌云越聚越多,夜色浓重,气温骤降,雪花就像一位端庄、美艳、率性的公主,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乘着冬天的雪橇来了。金井人没人注意到下雪了,因为雪是在夜里来的,在森林河谷中奔波了一天的采浆果的人,都沉浸在梦乡中了。雪越下越大,到了清晨,雪深近两尺。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二鲁推开屋门,她出来抛柴火了。大鲁也出来了,尽管雪仍在下,他还是拿起扫帚清理积雪了。他们抬头眺望着远处的山峦,看着昨天还是花花绿绿的日历,今天就突然变成了白的,他们相视而笑了。苍苍婆注意到,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东西。虽然离着很远,无法仔细辨别,但她知道那一定是串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野刺莓多生长在田间的高岗上,它们春天开花,夏季结果。到了秋天,它的果实就风干了,像是一粒粒火红的珠子。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节选自迟子建《采浆果的人》,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收浆果的人一番吆喝,使得人们都停止秋收,纷纷“奔向森林河谷”,既写出人们的欣喜,也反衬出后文大鲁二鲁的不为所动。B.苍苍婆是个遭遇不幸的人,但还想着让“大鲁二鲁也去挣点现钱”,这说明她心地善良关心兄妹俩,表现了金井人朴素的温情。C.曹大平涉水渡河导致卧病、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埋在雪下等突出了他们的投机取巧、贪得无厌与目光短浅,表达了作者无情的批判。D.小说结尾“最美的镶嵌”既是二鲁用风干的野刺莓为自己做的项链,也指唯有兄妹俩能认识到浆果自身的美丽,升华了小说主旨。8.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9.小说中的大鲁二鲁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他们的这种状态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过颍阳,祭遵以县吏数进见,上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吏。祭遵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上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行也。”上乃贷之,以为刺奸将军。语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令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祭遵为征虏将军,将兵北入箕关,与弘农、厌新、柏华聚合战,中弩矢,入口洞出,举袖掩口,血流袖中。众见遵伤,却退。遵呵吏士,吏士进战,皆一击十,大破之。祭遵袭略阳,遣护军王忠皆持卤刀斧伐树开道。至略阳,袭隗嚣。隗嚣破,上从长安东归过汗,幸祭遵营,劳之,士众作黄门武乐,至夜御灯火。时遵有疾,诏赐重茵,覆以御盖。时遵屯汗。诏书曰:“将军连年距难众兵即却复独按部功劳烂然。兵退无宿戒,粮食不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国家知将军不易,亦不遗力。今送绿千匹,以赐吏士。”祭遵奉公,赏赐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布衣,韦袴卧布被终身,夫人裳不加彩。士以此重之。祭遵病薨,丧至河南,诏遣百官皆诣丧所。上车驾素服往吊,望城门举音,遂哭而至哀恸。复幸城门,阅过丧车,瞻望涕泣。上亲临祠以太牢,仪如孝宣帝临霍将军故事。博士范升上疏曰:“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又建为孔子立后,奏置五经大夫。虽在军旅,心存王室,不忘俎豆,可谓守死善道者也。”乃赠将军,给侯印绶,朱轮容车,遗校尉发骑士四百人,被玄甲、兜婺,兵车军阵送葬。祭遵死后,每至朝会,上常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上数嗟叹,卫尉铋期见上感恸,对曰:“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怀惭惧。”(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将军连年A距难B众兵C即却D复独按E部F功劳G烂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指喜爱,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爱”字含义相同。B.“幸祭遵营,劳之”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C.“时遵有疾”中的“疾”与成语“大声疾呼”中的“疾”含义不相同。D.被,指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忠而被谤”中的“被”表示被动,两者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遵征讨河北时,处死了皇帝身边犯法的贴身奴仆,皇帝因此要治罪祭遵,但陈副劝谏皇帝,认为祭遵的做法正是遵行军令的表现,皇帝最终赦免了祭遵。B.祭遵在北上箕关的战斗中,被弩箭射中,伤势严重,以致士兵看到后无心战斗,纷纷退却,但在祭遵的呵斥下,又奋勇向前,最终大破敌军。C.祭遵命令手下砍树开道攻打略阳,击败隗嚣后,皇帝从长安向东回去经过汗地,正好驾临祭遵军营,慰劳将士。此时,祭遵正处在病中,皇帝给予了他特殊的赏赐。D.祭遵奉行命令,把缣帛赏赐分给士卒,家中没有私人财产,一辈子身上穿着布衣、睡觉盖着布被子,夫人的衣裳也都是布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令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2)上常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菊①曹雪芹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②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释】①本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是林黛玉海棠诗社夺魁的作品。②评章:品评,评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人公沉浸在咏菊的创作冲动中,从早晨到黄昏,或绕篱,或倚石,独自沉思低吟。B.“蕴秀”“噙香”既展现了主人公飘逸才情,又流露出主人公在诗歌创作完成后的满足之情。C.本诗前两联叙事,后两联抒情,起承转合,章法分明,是一首结构严谨的七言律诗。D.尾联两句,写自从菊花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所传颂。15.在《红楼梦》中,海棠诗社成立后,薛宝钗、史湘云组织了一次题咏菊花诗的活动。社长李纨看完众人作品,认为林黛玉的《咏菊》诗当为第一,理由是“构思新,角度新,手法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李纨的评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和李清照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共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慕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________”,也有形容声音浊杂粗重的“________”。(3)小刚的目标远大,但是不愿意从小事做起。他的朋友说,一定要重视小事、小细节,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人笔下,长安曾是理想之都,是云端之梦。这里呢,曾有__①__的浪漫张狂,也有__②__的黯然神伤;这里有__③__的年少得志,也有__④__的诗韵画香;这里有孟郊的春风得意,也有杜牧的叶落归根。这里是纸醉金迷的天堂,也是月光高悬于上的青砖古墙;是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是壮志未酬的伤心诗章;是他乡,也是故土;是初相识,也是恨难忘。这是长街沸灯万里游龙的大唐,有贵妃一袭华裙罗裳,惹人心驰神往;有遥遥华胄一掷千金,难买红颜笑;有禅师毳客,袈裟绫罗,远渡而来经书万卷抄;有骚人墨客,仙衣白马,挥袖快意一朝天下晓。长安是心胸博大的地方:它见证盛世之貌,也看遍历史沧桑;它窥见人心之狂。也不忘举杯感念,慷慨解囊。光明、灰暗,它都不挑,欣然接受,坦坦荡荡。长相思在长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专利实施许可及技术转让合同2篇
- 足疗店技师合作协议1
- 医药销售协议
- 科普知识课件
- 国际磋商2024年度市场准入条件
- 2024版钢筋混凝土施工安全防护用品采购合同3篇
- 激励高二的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教学
- 挖掘机买卖合同书范本
- 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施2024年度合同
- 个人承包2024年度库房消防演练合同3篇
- 工商银行全国地区码
- XX省电子政务外网方案
- 儿科健康宣教资料5篇汇编
- 柴油安全技术说明书
-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会计英语大全
- 学生手机(电子手表)携带申请表
- 巴厘岛旅游介绍
- 太平间管理流程
- GB/T 23446-200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 GB/T 11032-201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