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Y/TXXXXX—XXXX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的一般规定、内容、方法和成果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洋工程实施前的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工作,海洋工程实施后的海洋生态调查与评估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3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GB/T14914海洋观测规范(所有部分)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所有部分)GB1750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HY/T078海洋生物质量监测技术规程HY/T080滨海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1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2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3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HY/T087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JTS145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海洋生态本底marineecologicalbackground2HY/TXXXXX—XXXX海洋工程实施前,在海洋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内海域生物、生态和环境的基本状况。4一般规定4.1调查范围海洋生态本底调查的区域应涵盖海洋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体现海洋工程所在海域自然地理单元和周边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一般以工程边界外扩不小于30km,河口海域应横向到岸,海湾海域应覆盖完整的海湾(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杭州湾和北部湾等除外)。4.2调查设计根据调查范围及其海域特征,设计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方案,方案应包括调查计划、质量控制、调查船舶和人员安排、调查记录表设计等。调查计划应明确调查站位、调查内容、调查频次、采样层次与方法、样品保存与运输方式、测试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4.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一般包括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物生态等。当调查范围存在典型生态系统时,还应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开展调查。4.4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水文气象特征分析与评价、海洋地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与评价、海水水质和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海洋生物质量评价以及海洋生态评价等。4.5资料收集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调查海域及其邻近海洋水文气象等资料;——调查海域三年内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物生态、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资料;——调查海域及邻近海域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绿潮、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等资料;——调查海域三年内入海污染源等资料;——不同时期的历史海图、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等资料;近一年内的空间分辨率优于2.5m的遥感影像。4.6质量控制调查单位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还应拥有满足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的各类调查仪器设备和相应的实验室,并具备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3HY/TXXXXX—XXXX承担调查与评价的技术队伍,应由多年从事海洋生态调查的专业人员组成,其专业知识应满足调查和实验室测试的需要,熟练使用各种调查仪器设备,熟悉实验室测试分析方法,正确执行各类规范标准。承担调查与评价的技术队伍中1/2以上人员应取得由合法资质机构颁发的与调查项目相符的上岗资质证书。项目负责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过类似的综合性海洋调查项目的资历。所采用的调查和测试仪器设备应具备有效的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证书。无相应检定或校准授权机构的,应通过内部校准或比对的方式保障其计量的准确性。仪器设备管理应符合GB/T12763.1的规定。4.6.4调查分析记录按GB17378和GB/T12763.1的要求任者亲笔签名。对未有相关规定的调查记录或实验分析记录的数据和资料,可根据数据资料特点自行设计格式,格式中应包含调查和分析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等基本数据,并由调查、测试、分析、审核等责任者亲笔签名。调查记录、实验分析数据应及时整理、审核和检查。调查数据的质量检查应符合5海洋水文气象调查5.1海洋水文海洋水文调查项目包括水深、海流、波浪、潮汐、水温、盐度、悬沙、水色、透明度和海冰。海流、悬沙、水温、盐度的调查断面与站位按照均匀分布、重点代表的原则进行布设。断面一般布设3~5条,每条断面布设不少于3个站位。在具有往复流特征的海域,应垂直调查海域主流方向布设调查断面。在测流期间应同步进行不少于2个站的潮位观测。在缺少反映调查海域波浪、潮汐特征的长期观测资料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1个波浪观测站位和1个验潮站位。一般情况下,水深、海流、悬沙、水色、透明度应进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全潮观测。如条件不允许,至少应进行冬、夏两季全潮水文观测。每季应进行涵盖大、小潮期且每个潮期不小于25h的连续观测,且同步连续1个月的潮位观测。波浪、验潮站连续观测1年。在冰期时应进行海冰观测。5.2海洋气象海洋气象观测要素至少包括气温、风、气压和湿度等。观测频次应与海流同步进行。海洋气象观测按照GB/T12763.3的有关规定执行。6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调查6.1海底地形地貌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内容包括水深地形测量和海底地貌调查。水深地形测量主要采用多波束、单波束等测量方法,调查比例尺不低于1:10000。4HY/TXXXXX—XXXX海底地貌调查主要采用侧扫声呐探测等方法,并结合水深地形、底质及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成图。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方法按照GB/T12763.10的有关规定执行。6.2海洋地质海洋地质调查内容包括海洋底质、海底浅层地质及海洋地质环境调查。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海水悬浮体采样、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底质柱状取样和浅地层剖面测量等。调查比例尺不低于1:50000。6.3海岸线海岸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海岸线位置、类型、长度及分布;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自然岸线保有率(百分比人工岸线性质与分布等。调查范围所涉及海岸线调查的,以实地勘测为主,对无法进行实地勘测的岸段可采用遥感手段。调查路线沿海岸线布设,观测点应选取海岸特征点(如岸线拐点、类型分界点、工作底图和遥感解译的岸线验证点等点距一般为100m。对于弧线型海岸线,测点间距应控制在能体现其弧线形态;对于折线型海岸线,测点的布设应能体现折线形态;在变化复杂及有特殊现象的岸段,应加密观测点;对于直线型海岸线,测点间可以适当放大,但最大间距不超过200m。海岸线调查的基本比例尺为1:10000,岸线调查以最新版的大比例尺(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地形图或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海岸线位置和类型界定参照《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6.4岸滩动态岸滩动态调查内容包括岸滩地形剖面测量和沉积物取样。岸滩调查剖面应根据岸线长度、海岸形态和冲淤程度进行布设。岸滩地形地貌剖面的最大间隔一般不大于3km,且剖面总数应不少于4个;在岸滩冲淤严重岸段、港口或其他海岸建筑附近、人口密集地区及旅游景区等岸段应增加剖面数量。岸滩地形地貌剖面调查范围应自陆上地形较稳定的陆域部分开始,向海至水下岸坡外缘;若条件不允许,至少至当地大潮低潮位。观测点间距一般不大于10m,宽缓的泥质岸滩(潮滩)测点间距可适当加大,但最大间距不超过50m;在剖面地形变化复杂及特殊部位,如岸滩坡折处、冲淤过渡区等,应加密测量点。岸滩地形(水深)地貌剖面调查的现场实测按照GB17501相关规定执行。岸滩沉积物样品采集与岸滩地形剖面调查同步进行,且保证样品采集剖面与岸滩地形观测中心剖面一致,并应覆盖潮间带。每条剖面采集样品数量应不少于3个,且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应取样。遇到水深地形变化复杂的区域,应适当加密取样站位。沉积物分析和命名按照GB/T12763.8的规定执行。每年至少开展冬季和夏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调查时间与频率可视各地海岸的年内变化规律进行适当调整。7海洋环境质量调查7.1海水水质5HY/TXXXXX—XXXX海水水质调查项目包括水温、盐度、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铜、铅、锌、镉、汞、总铬、砷、六价铬、硒、镍)、挥发性酚。选取40%的海水水质调查站位,同时进行氰化物、硫化物、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病原体等的总β)的调查。调查站位布设根据全面覆盖、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则确定;调查断面宜垂直于主潮流方向或海岸布设,在生态敏感区及主要污染源附近应设主断面并增设站位;调查断面数量(8~10)个,每个断面设置(6~8)个调查站位。一般应进行4季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GB17378和GB/T17.2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调查项目包括粒度、p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重金属(汞、镉、铅、锌、铜、铬、砷等)。选取40%的海洋沉积物质量调查站位,同时进行硒、粪大肠菌群、病原体等的调查,涉及低放废水调查断面设置与海水水质调查相同,调查站位数量应不少于海水水质调查站位数量的50%,调查站位应均匀分布且覆盖整个调查海域,调查海域内的生态敏感区及主要污染源附近应增设调查站位。一般进行1次调查,应与海洋水质调查同步进行。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GB17378和GB/T17.3海洋生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调查项目包括重金属(总汞、铜、铅、锌、镉、铬、砷)、石油烃。调查样品种类包括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贝类、鱼类和甲壳类。选取40%的海洋生物质量调查站位,同时进行粪大肠菌群、麻痹性贝毒的调查。调查站位应均匀分布且覆盖整个调查海域,一般不少于3处,至少采集贝类2种,甲壳类1种,鱼类23种,调查海域内的生态敏感区及主要污染源附近应增设调查站位。一般应连续进行春、秋两个季节调查,与海水水质调查同步进行。8海洋生物生态调查8.1海洋生物海洋生物调查项目包括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鱼卵仔稚鱼、游泳动物等。污水排海处置及温排水工程应开展污损生物调查。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鱼卵仔鱼的调查断面设置与海水水质调查相同,站位数量应不少于海水水质调查站位数量的60%,站位应均匀分布且覆盖整个调查海域,主要污染源或排污口附近应设站位。初级生产力可通过叶绿素a推算。潮间带生物调查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滩面底质类型相对均匀、潮带较完整、无人为破坏或人为扰动较小的地点设置断面,调查断面不少于6条。游泳动物至少设置4条调查断面。6HY/TXXXXX—XXXX鱼卵仔鱼和游泳动物的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SC/T9403等执行,海洋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按照GB17378、GB/T12763.6的有关规定执行,调查应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8.2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海域存在珊瑚礁、红树林、柽柳、芦苇、碱蓬和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的,还应进行相应典型生态系统调查。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方法按照HY/T082的有关规定执行,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方法按照HY/T083的有关规定执行,以红树林、芦苇、柽柳、碱蓬等为代表的滨海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调查方法按照HY/T080和HY/T081的有关规定执行。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以红树林、芦苇、碱蓬等为代表的滨海湿地植被生态系统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开展1次调查。9海洋水文气象特征分析与评价根据海洋水文气象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水文气象要素的现状分布与变化特征,并附以图表说明。分析与评价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调查海域潮汐特征、类型及潮位特征值,其中潮位特征值包括:平均潮位、平均高(低)潮位、平均潮差、最大(小)潮差、平均涨(落)潮历时等特征值。——调查海域潮流类型、运动形式和潮流特征值,包括:涨、落潮流随潮位(涨、落潮变化)的运动规律及旋转方向等参数,涨、落潮流速最大值及方向,涨、落潮流平均流速,余流大小、方向及余流季节变化,需附潮流及余流矢量图。——调查海域海浪统计特征,包括波型特征(风浪、涌浪和混合浪的出现频率)和波向、波高和周期特征(分方位统计按月统计波高、周期联合频率,给出波高、周期联合频率图表;按月统计各向、各级波高、各级波周期的出现频率,绘制波浪玫瑰图。——调查海域的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不同季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及周日变化。——调查海域的泥沙来源与运移方式、悬沙含量及粒径特征,观测时段内调查海域悬沙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输沙强度及方向,并附涨潮、落潮单宽输沙矢量图以及全潮净输沙矢量图。——气温、风、气压、湿度的特征。——典型潮位时河口和海湾的纳潮量及其变化,水体交换能力等。——调查海域灾害性天气、风暴潮、海浪、海冰等海洋灾害特征。10海洋地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与评价10.1地形地貌特征根据水深地形测量数据绘制水深地形图,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水深地形特征及变化规律。根据侧扫声呐测量数据,编绘地貌图,结合水深地形和海底底质资料,识别和量算微地貌、特殊地形及水下障碍物等形态指标和分析地貌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10.2海洋地质特征7HY/TXXXXX—XXXX根据底质调查资料,编绘海底沉积物类型图等图件,分析海底沉积物分布规律和沉积环境;结合地层剖面和钻孔资料等,分析浅地层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识别和分析断层、滑坡、塌陷、浅层气等不良地质因素及其分布特征。10.3海岸线特征根据海岸线调查数据,绘制海岸线类型分布图,量算并统计分析海岸线类型、长度及分布,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类型、长度及分布,海岸线利用类型、长度及分布等;计算调查范围内自然岸线保有量和保有率。10.4岸滩动态评价根据实测资料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编绘剖面对比图和冲淤变化分布图等图件;分析海岸线位置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规律;计算岸滩(海床)冲淤幅度和速率(强度)、冲淤区域面积与体积;分析堆积与侵蚀的动态变化、冲淤时空展布规律及其原因等。冲淤强度的分级方案按附录A执行。11海洋环境质量评价11.1海水水质评价海水水质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标准按照GB309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调查站位所处国土空间规划的环境质量要求,确定各调查站位相应的评价标准。部分调查项目国内尚无相应标准时,可参照国际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国际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时,应明确采用的标准名称、类别和标准值。海水水质现状应从第一类水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超标因子应评价至符合的标准,应阐明超标站位的平面分布,并结合所在海域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超标原因。评价调查海域海水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调查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评价结论,并附以图表说明。11.2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标准按照GB18668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调查站位所处国土空间规划的环境质量要求,确定各调查站位相应的评价标准。部分调查项目国内尚无相应标准时,可参照国际标准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国际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时,应明确采用的标准名称、类别和标准值。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应从第一类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超标因子应评价至符合的标准,阐明超标站位的平面分布,并结合所在海域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超标原因。评价调查海域海洋沉积物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调查海域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并附以图表说明。11.3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海洋生物(双壳贝类)质量现状评价采用GB18421作为评价标准。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生物质量(除石油烃外)的评价标准参照《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规定值,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的石油烃含量参照《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的规定值。海洋生物质量现状应从第一类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超标因子应评价至符合的标准,并结合所在海域现状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超标原因。评价调查海域海洋生物质量的基本特征,阐明调查海域海洋生物质量现状评价结论,并附以图表说明。8HY/TXXXXX—XXXX12海洋生态评价12.1海洋生物与生态特征分析调查海域海洋生物(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游泳动物、鱼卵仔稚鱼等)的分布特征,计算各生态类群的种类、生物量和个体密度,分析时空变化规律。结合调查海域生物(渔业)资源生物密度、生物量分布和变化趋势,依据现状资料和历史资料,分析各类生物(渔业)资源的种类、生物密度、生物量、优势种类和主要经济种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征等;分析海域主要经济种类及其资源变化趋势。当调查海域及附近海域分布有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时,应阐明其基本情况及分布特征。分析该海域人类活动对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潜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阐述调查海域主要的生态灾害类型(如赤潮、绿潮、褐潮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发生频次、影响面积和灾害损失情况等。12.2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计算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和游泳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优势物种的Simpson优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水平,具体方法按照GB/T12763.9的要求执行。同时,进行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12.3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价珊瑚礁、海草床,以及红树林、芦苇、碱蓬等为代表的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从鸟类多样性方面评估鸟类生态环境现状。典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方法按照HY/T087的生态健康评价模型;鸟类多样性评价按照HY/T081的相关指标开展。13成果要求13.1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的调查部分须阐述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海洋环境质量、海洋生物与生态等方面的调查站位、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等;评价部分须分章节阐述海洋水文气象特征分析与评价、海洋地质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与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海洋生物与生态评价等内容。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13.2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数据和图件集海洋生态本底调查数据和图件集须按照海洋水文气象、海洋地质与地形地貌、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和海洋生物与生态等学科进行整理和绘制。图件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深度基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底图可采用数字线画图,或栅格格式的地形图、海图,或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0m的遥感影像图,并包括必要的行政界线、海岸线、重要地名等注记等基础地理信息。一般采用A4幅面,满幅面设计;当A4幅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调整图幅至A3。基础地理信息名称、标注大小等应与制图比例尺适宜。调查航次报告由航次概况、主要调查人员岗位、观测与取样概况、航线与站位图、海区地理特征、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情况等部分构成,表格规范格式应符合GB/T12763.1的要求。9HY/TXXXXX—XXXX调查数据集是勘测和监测数据表的汇总。现场调查记录表等应符合GB/T12763.1的要求提交。勘测、监测数据资料应以CMA分析检测报告或CNAS分析检测报告形式提交。13.3影像记录影像记录应包含影像(卫星遥感正射影像、航空遥感正射影像、声学地层剖面和侧扫声呐影像等)、航迹图、视频记录和数码照片等。HY/TXXXXX—XXXXA附录A(规范性附录)岸滩(海床)冲淤强度分级方案岸滩(海床)动态变化主要包括侵蚀、稳定、淤涨(积根据海岸线涨退速率、岸滩(海床)下蚀速率、物质粗化率和侵蚀岸线比率四个指标,将岸滩(海床)演变强度分为淤积、稳定、微侵蚀、侵蚀、强侵蚀和严重侵蚀六个级别。具体分级标准应按照表A.1执行。表A.1基于沉积物粗化和蚀退率的岸滩(海床)冲淤强度分级严重侵蚀m/ar>+0.5-0.5<r≤+0.5-1<r≤-0.5-2<r≤-1-3<r≤-2r≤-3cm/as>+1-1<s≤+1-5<s≤-1-10<s≤-5-15<s≤-10s≤-15radVɸ>0.25-0.25<Vɸ≤0.25-0.5<Vɸ≤-0.25-0.75<Vɸ≤-0.5-0.1<Vɸ≤-0.75Vɸ<-1%0<Vh≤2020<Vh≤4040<Vh≤6060<Vh≤8080<Vh≤100Vɸ:物质粗化率HY/TXXXXX—XXXX附录B(规范性附录)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格式B.1文本格式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的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封面格式如下:——第一行书写项目名称:××××项目(居中,指建设项目立项名称);——第二行书写:海洋生态本底调查与评价报告(居中);——第三行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居中加盖公章——第四行书写:××××年××月(居中)。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各行间距应适中,保持封面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规划大赛答辩
- 大学数学课件概率与统计
- 2024年版智能语音助手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
- 夏天里的沙漠奇观课件
- 矿石采掘合同 的性质
- 旷工处罚单合同
- 2024年版投资策略规划服务协议范例版B版
- 2024年液化天然气市场开发与共享协议3篇
- 2025年呼和浩特货运从业资格仿真考题
- 2025年拉萨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 导学案1
- 如何做好室内质控(IQC)课件
- 《诺曼底登陆》课件
- 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3 复式统计表丨苏教版 (共15张PPT)
-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课件
- 住院患者自备药品知情同意书
- 小学综合实践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主题活动四:多彩的泡泡》教案
- 高电位历史及产品临床
- DL∕T 2101-2020 架空输电线路固定翼无人机巡检系统
- 手术通知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