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永一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 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 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5500年前(中国)。通过两处不同地域类似墓葬随葬品的比较,可知安徽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有相似性、相近性,这实际上反映了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互鉴,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A项正确;辽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都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B项;“开始”一词,并不准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此时才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安徽凌家滩文化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它们是否是受到中原文化辐射,材料没有交待,排除D项。故选A项。2.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为了不被打败,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君主们纷纷放弃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官僚制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要求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C.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D.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分裂时期,同时也孕育了统一的因素,统一需要统治者有强大的权力,而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是统治者加强权力的关键,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体现的是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专制主义制度在战国尚未形成,排除C项;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体现的事物的表象,不是本质,排除D项。故选A项。3.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尉 B.御史大夫 C.刺史 D.通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嬴政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B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排除A项;汉武帝设立了刺史制度,排除C项;北宋时期,设立通判监督知州,排除D项。故选B项。4.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呼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和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现象可以佐证东晋政治的基本特点是()A.门阀士族强大 B.豪强地主衰落 C.政权更迭频繁 D.皇权逐渐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晋时期。根据材料“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王与马,共天下”及所学可知,东晋初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很强大,出现了士族专权的局面,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豪强地主衰落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东晋时期的政治特征,未涉及政权更迭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高门士族在政治领域有较大权力,甚至威胁皇权,说明此时皇权相对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5.如表所示是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部分言论。据此可知,两人都()思想家言论韩愈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柳宗元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A.以复兴儒学正统为己任 B.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C.主张重建民众儒学信仰 D.肯定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行之乎仁义之途”“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可知韩愈和柳宗元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学正统,排除A项;材料强调“仁义”“诚”等道道修养,没有体现佛道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重建民众儒学信仰,排除C项。故选D项。6.建炎南渡后,不少官员主张定都建康(今南京),但赵构认为建康紧靠长江,金兵随时会过江,最终迁都临安。临安城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是抵御金人骑兵的天然屏障。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A.偏安苟合的心态 B.无为而治的思想C.避战保民的理念 D.故土难离的悲情【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建炎南渡后,赵构认为临安城水网密布,能够抵御金人骑兵,就算金兵打来,还能直接逃亡海上,而不是进行抵抗,这体现了其偏安苟合的心态,A项正确。无为而治主要是汉初的统治思想,且与题干要表达的内容不相关,排除B项;题干主要体现了赵构避战的心态,其避战并不是为了保民,排除C项;建炎南渡后,赵构偏安临安,并不收复故土,没有体现故土难离,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7.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应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地契上要有卖方、中人的签章;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到官府验证、盖印。由此可知,宋代()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土地经营权日益商品化C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 D.通过立法规范地权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宋代政府对田产交易的程序、契约内容等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还要求把买卖契约送到官府验证、盖印,说明当时封建国家通过立法规范地权转移,D项正确;材料体现规范土地交易,而非限制土地交易,排除A项;仅从宋代关于土地交易的程序规定不能断定宋代土地交易频繁或土地出租情况普遍,不能得出“土地经营权日益商品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土地交易,不能体现商业经营的时间、空间等限制放松,无法得出“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排除C项。故选D项。8.康熙帝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惟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周详制作,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下列可以体现明太祖“周详制作”的做法是()A.迁都北京 B.增设内阁 C.废除宰相 D.宦官批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君主专制,体现了“周详制作”,C项正确;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而非明太祖,排除A项;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而非明太祖,排除B项;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明宣宗时期出现的,而非明太祖,排除D项。故选C项。9.清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的特点是()A.军事占领 B.武装斗争 C.反抗压迫 D.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得,清朝在治理边疆不同地区采取的措施也不太,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先后消灭了准噶尔、回部小和卓的割据势力,统一西北边疆,排除A项;通过武装斗争抵制沙俄扩张,排除B项;清朝主要反抗西方列强压迫,排除C项。故选D项。10.1894年,郑观应还只是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话,而是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中日战争加剧民族危机 B.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程度加深C.西方学说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D.中国的近代化进入到新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年后是指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以严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直接呼唤“救亡”,反映了当时民族危机加深,A项正确;维新变法强调学习西方制度,但此时维新变法尚未开始,且通过材料信息看不出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程度,排除B项;西方学说的进一步传播会加深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但并不会直接推动知识分子高呼“救亡”,排除C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但此时维新变法尚未开始,学习制度尚不是主流,排除D项。故选A项。11.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A.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C.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 D.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题意可知,戊戌维新时,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但《申报》发表时评,提出武举“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这体现出当时民间舆论存在不支持科举改制的声音,这说明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C项正确;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不符合史实,它只是少数维新派参与的活动,人民群众参与极少,排除A项;材料只有《申报》一家报刊评论,无法得出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有《申报》一家报刊评论,而且是关于科举制改制,而不是废除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2.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如广东青年彭湃在其撰写的《告同胞》中说:““政府’利用法律,来榨取我们的财产,扩充军备……遂致社会时时酿出种种的变乱……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之罪恶’。我们不得不找个治疗的手术——‘社会革命’”。据此可知,当时()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 D.社会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世纪(中国)。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一些青年知识分子认为政府造成的种种罪恶根源在于社会制度,所以要用社会革命即用暴力的方式推翻政府的统治,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造,说明他们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开展,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材料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社会,因此成为社会共识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结束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要调毛泽东到上海的中央机关去,毛泽东说:“我不愿意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去结交绿林朋友。”中央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改组省委,领导起义。这次会议是()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三大 D.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我要上山去结交绿林朋友”“中央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改组省委,领导起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湖南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B项正确;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召开的,其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中共三大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召开的,当时还没准备“起义”,排除C项;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与材料“让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改组省委,领导起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时间地点共祭黄帝陵,两党都带来祭文,其中毛泽东撰写的《祭黄帝陵文》中有“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这样一句话。这有利于()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国共两党分歧的消除 D.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愈演愈烈,此时国共两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所以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陵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后就已经破裂,排除A项;由于国共两党阶级属性不同,分歧也不会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图是我国19561966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1952年为100)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工农业总产值指数逐年递增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图示显示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呈现波动性发展,有起有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说明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A项正确;据材料数据信息可知,工农业总产值也有下降的时期,并非逐年递增,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第2卷选择题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材料三西汉初年,西北边疆长期受到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在位时期,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积极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进而把西北边防和西北开发结合在一起,修筑西北边塞,移民实边,屯田拓荒、完善行政建置。——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三个“环节”的制度名称。(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西北政策的积极影响。【答案】(1)制度名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经济上,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任答三点)(3)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治理;维护了西北边疆的安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由材料“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可知三个“环节”的制度名称分别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结合材料二“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可知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思想上,根据材料二“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可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上大一统;经济上,由材料二“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可知将盐、酒及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向工商者征税。综合以上可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结合材料三“进而把西北边防和西北开发结合在一起,修筑西北边塞,移民实边,屯田拓荒、完善行政建置。”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出其政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治理;维护了西北边疆的安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17.有清一代,皇帝每日召见官员,以处理政务、获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召见官员制度简表召见时间

乾隆专卯正(6:00)开始召见,道光帝在寅正三刻(4:45),咸丰帝常在辰刻(7:00),光绪帝亲政以后,召见时间是在寅正(4:00)召见内容

君臣对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地的吏治民情、人丁钱粮、水利水患等。皇帝若召见新任官员,首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考察。检测其知识储备和行政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新职,并给出施致指示。晚清时期,中国与外国交往越来越多、皇帝还从办理外交事务的官员口中了解对外交往的演进、国际形势的变化召见对象多为京中各部院堂官、新任的京官、外省官员等召见奖赏一些在奏对中表现出众的官员,才会得到御制诗、荷包等奖赏制度衰微召见制度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内政变化剧烈、外国侵略频繁,在咸丰帝北逃承德、光绪帝遭受慈禧软禁、慈禧与光绪帝西逃陕西的情况下,皇帝也难以顺利地召见新任官员。——据郭黎鹏《清朝召见新任官员制度探析》整理材料二以下为晚清时期的一段召见实录1867年,行将访同欧美的志刚和孙家谷受到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召见的对话谕:何时起身?奏:于明日由衙门起身。谕:由何路行走?奏:由陆路到上海上火轮船,经日本过大东洋到米里坚;由米里坚渡大西洋到英吉利,过海到法兰西;往北顺路到比里时、荷兰、丹麻尔、瑞典、俄罗斯;往南回路到布路斯;再南仍经法兰西到西班牙、意大利;由中海经大南浮;顺广东、福建、江浙中国海面,自天津回京。谕:随从人务须管束,不可被外国人笑话。奏:谨当严加管束,不准其在外滋事。——摘编自志刚《初使泰西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提炼一个关于“清代召见制度”历史观点,并引用材料一中的相关史料。说明你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召见实录反映了当时中国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状况。【答案】17.观点:召见制度是维护清代皇权专制的核心制度。说明:根据材料一“君臣对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地的吏治民情、人丁钱粮、水利水患等”可知皇帝单独召见内外重要官员,接受内外官员的直接奏报,让皇帝得以垄断上行重要政务信息,拥有信息上的绝对优势,以保证皇帝对朝政的掌控。18.评述:清朝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变广。在鸦片战争初期,清政府甚至不知道英国的地理位置,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中国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后失败后,中国少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中西方之间技术存在差距,并且将西方的知识引入中国,开始开眼看世界,了解到了其他国家存在,所以在材料中能够详细的规划路线,说明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变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皇帝通过召见制度对朝政了解事无巨细,加强对朝堂的控制,因此可以将观点确定为“召见制度是维护清代皇权专制的核心制度”。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一“君臣对话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各地的吏治民情、人丁钱粮、水利水患等”可知皇帝对事情了解很细,涉及的范围很广,皇帝单独召见内外重要官员,接受内外官员的直接奏报,减少中间流转过程的信息误差和丢失,行政效率更高,让皇帝得以垄断上行重要政务信息,拥有信息上的绝对优势,以保证皇帝对朝政的掌控,加强君主专制。【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评述:根据材料二大臣奏报的路线可知当时清朝统治阶级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和鸦片战争时期的了解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因此清朝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变广。本题的答题思路主要是突出鸦片战争时期由于闭关锁国导致对世界一无所知,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随着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开眼看世界,介绍西方的书籍出现和国内人员出国留学,对世界的了解也逐渐深刻,两者之间形成反差,反映清朝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变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间手中。要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时间主要法律文件20世纪50年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中共十八大以后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并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谈谈你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特征,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答案】(1)历史贡献: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不能答“资产阶级共和国”)。认识: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时间很长,对发展古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分裂和积累中华文明成就具有正面意义;但秦制存在着不可解决的根本缺陷(专制皇权难以制约;专制王朝循环更替;底层民众权利缺失、民生多艰等)。(2)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健全和完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历史贡献:根据材料“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可分析出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认识:根据材料“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可分析出秦朝确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时间很长,对发展古代经济、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分裂和积累中华文明成就具有正面意义;结合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可分析出但秦制存在着不可解决的根本缺陷。【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阶段特征:根据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可分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中断;根据材料“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