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人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1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留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这样便于同学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了同学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育了同学敏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

2.复习的线索清楚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同学依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依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了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控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开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同学生活联系亲密的详细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日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同学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

原教材的总复习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巩固的基础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行了延伸。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

(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同学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同学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同学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

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已经能够依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约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同学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假如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同学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现在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需要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育同学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伙伴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伙伴。假如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伙伴,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技能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娴熟地掌控20以内数的顺次,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2.能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精确地辨别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

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6.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约的归纳。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约的、有条理的思索。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立场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

本单元教学要充分表达新理念:

(一)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转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

(二)数学学习要实时反思

反思,简约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受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同学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受,只有当经受提升为阅历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受中提炼出阅历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制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同学自我反思。

(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结构”。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同学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第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获得的知识假如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第三,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他认为,“领悟基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差距。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都根据肯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肯定的结构,这是教材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是系统的,有条理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知识系统。认知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阅历系统,也就是知识结构,它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操作基础。同学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同学头脑中根据肯定关系或联系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就是同学该学科的认知结构,这时候的认知结构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同学头脑中的这一认知结构。

要优化同学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需要引导同学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老师径直传授给同学,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老师径直告知给同学,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需要通过同学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老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同学主动参加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受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要关注同学的进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同学全面、持续、和谐地进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出发,让同学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同学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技能、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

1.关注同学进展的全面性。

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立场、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忽视了同学的全面进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转变课程过于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亮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立场与价值观,表达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猎取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同学的思维技能、情感立场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留意三维目标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留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2.关注同学进展的差异性。

人是有差异的,同学的进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需要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技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涌现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老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相同,不能千篇一律。或许整理的结果在老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老师都要予以确定。

3.关注同学的可持续进展。

关注同学的可持续进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种可持续进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进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改变。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进展的技能。因此,需要立足于同学的可持续进展,让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领悟复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全部数学老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全部数学老师的盲点。对于老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同学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常常听到同学埋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同学的上述反映说明白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一)回忆,引导同学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同学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同学头脑中的知识。

1.借助目次进行全册知识的回忆。

目次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援助同学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控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同学的生活,设计了新奇的目次。因此,可借助目次引导同学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同学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同学借助目次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的回忆。

看目次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次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次、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二)梳理,引导同学主动建构

从同学进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技能,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技能和意识是在经受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集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同学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简单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同学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肯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思索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运用的重要方法,即依据肯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同学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同学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同学思索: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同学看总复习进行分类,使同学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同学思索: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同学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外形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主动建构。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同学的认知结构,需要经受主动建构的过程。

⑴捕获联系,画图建构

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行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结构。这一结构能清晰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援助同学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结构。这种结构能清楚地反映知识内容,援助同学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清楚,不易遗忘。

⑵相互比较,列表建构

有的同学列表进行比较,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这样,同学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同学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的技能。

(三)应用,引导同学解决问题。

掌控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援助同学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同学敏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约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细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要现实性。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源,细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同学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认识图形”复习中,同学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在详细现实情境中能辨别这些图形。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很多交通标识,这些交通标识都是什么外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中有很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外形的吗?(冰箱、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这样从同学熟识的生活入手,让同学亲身经受生活情境。要有开放性。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肯定的开放性,使同学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进展。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运用。老师出示同学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同学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图中还有花、树、鸟等。要有综合性。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知识点。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

要有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同学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全面进展。因此,要多给同学提供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知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知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老师引导同学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同学看书独立思索,用钟表进行演示,再相互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精确吗?

(同学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肯定要拨到精确的位置。(老师予以提示)

[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同学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同学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爱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3时5:309:006时半1:30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非常。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同学主动参加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爱的方法进行分类,同学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老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同学在讨论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进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究,延伸知识

老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同学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测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觉了什么?

(同学独立思索。老师留给了同学充分的独立思索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觉静静地告知同桌。(同学相互沟通)

师:把你的发觉告知大家。(同学汇报,共享发觉的欢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仔细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烦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由于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确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确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争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当说大约是8时。

[从同学生活阅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同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时空。在同学充分观测、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争论沟通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老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同学头脑里的知识,让同学自己依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肯定标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去。]

人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2

教学目的:1.使同学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同学掌控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老师提问,同学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同学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米,让同学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老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由于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老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同学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同学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同学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依据同学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老师留意引导同学按顺次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末使同学看到它们的区分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老师只说明题意,让同学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老师巡察,看同学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同学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应予以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老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同学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老师留意订正同学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老师可以依据班里的状况,让同学预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同学独立解答,老师巡察;留意同学中涌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同学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同学应予以鼓舞.

人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2022最新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掌控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次,并能比较熟地进行

计算。

2、进一步掌控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娴熟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次,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预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日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娴熟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次

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