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渠县联考语文八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B.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C.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郓城的蓝天成了常态。D.《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2.(2分)如果你的朋友想读一部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书,你会推荐哪一部()A.《呐喊》 B.《沙乡年鉴》 C.《基地》 D.《虞初新志》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中美之间的经贸争端广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B.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C.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少广阔。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4.(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撺掇(cuānduo)漩祸(xuánwō)迁徒(xǐ)轻歌漫(màn)舞B.磅礴(pángbó)龟(jūn)裂彷徨(pánghuáng)挑拨(tiǎobō)离间C.缄(jiān)默蛮横(hèng)窈窕(yǎotiǎo)戛(jiá)然而止D.穹(qióng)顶懈怠(xièdài)推搡(sǎng)销声匿(nì)迹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B.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C.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D.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实至名归的车夫之王啊。6.(2分)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②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③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④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⑤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A.⑤①④②③B.⑤②④③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②①③④7.(2分)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éng彷páng徨强qiǎng词夺理接踵zhǒng而来B.寒噤jìn演绎yì霓lí裳羽衣戛jiá然而止C.翌yì日恬tián静纷至沓tà来目眩xuán神迷D.出殡bìn冗rǒng杂挑拨离间jiàn怒不可遏è8.(2分)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予绚丽穿流不息不知所措B.瞭望振悚强词夺理名副其实C.趋势推搡分崩离析接踵而至D.抉择恭顺相辅相承漫不经心9、(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B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C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1.在文段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拔磕退点架B.点磕拔退架C.架点拔退磕D.拔点磕退架2.文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A、B、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10、填空。(8分)默写填空(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饮茶的历史有多久(节选)陈博君说到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茶经》,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完整、最全面、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介绍茶的专著。《茶经》的作者、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则被世人誉为“茶圣”。《茶经》共分二卷十节,从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以及茶之图等不同角度系统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和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茶经》不仅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而且是一部阐述茶文化的论著,它将普通茶事升华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首开中国茶道先河。关于茶,陆羽在《茶经》中给出这样的定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我国,茶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融入国人的生活之中,演绎出了灿烂的茶文化。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茶叶就成为可交换的货物。战国时期,茶叶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就有关于茶的记载,如“谁谓茶(荼即茶)苦,其甘如荠”“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等。我国最古的辞书——《尔雅》也涉及苦茶。古籍《周礼·地方篇》记载,当时设有掌管茶事的官员。如果说周有茗饮,那么到两汉,茶已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遣之物、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饮茶对佛教徒来说很有益:一是坐禅时可以提神,使人彻夜不眠;二是满腹时能帮助消化;三是借以摒绝尘念。王褒《僮约》中令“阳羡买茶”之事,《雨山墨谈》中赵飞燕赐茶的记载,都说明茶在贵族间已渐趋普及。西汉年间,湖南就有以茶命名的“茶陵县”即“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这不仅表明西汉时湖南等地已产茶,而且说明茶开始受到特别重视,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东汉著名医药家华佗的《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由此说明吃茶可增进思维。茶与社会生活、与文化,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伴随茶叶生产的发展和饮茶的普及,茶学蓬勃兴起,茶学兴起的反馈,又使得茶叶生产更快地向前发展。自魏晋南北朝起,敬茶礼仪逐渐深入民间。据史料记载,当时,市场上已出现蜀妪卖茶之事。这说明,茶已向民间发展。到了南朝时,已形成“滂时浸俗,胜于国朝……以为此屋之饮”之势。传说隋文帝有头痛病,一位僧人献上治头痛的秘方:“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常服之有效。”隋文帝坚持饮茶,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纷纷采掇这种治病救人的茗草,饮茶之风蔓延开来。及至唐朝,茶叶更为昌盛。陆羽所著《茶经》将中国饮茶及茶文化推向高潮。唐代茶叶的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和普及发展,茶的加工和煮饮技艺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技艺。唐代茶饮的最大进步是茶的加工和煮茶技艺,其中在加工上,采用早在三国时期出现的即蒸青做饼的方法,从中加以改革完善。成书于8世纪的《封氏见闻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之物。当时,不仅出现了茶馆、茶宴、茶会等,而且茶还成为文人墨客争相诵咏的重要题材。有统计说,在《全唐诗》中,有100多位诗人的400余首诗中谈及了茶。宋朝之后,开始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茶艺、茶俗更趋丰富。茶道大行,茶成为国饮,历久不衰。如今,虽早已进入现代社会,但茶俗在我国仍很好地传承了下来。一旦家中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依旧是必不可少的。为客人沏上一杯香茶,表达的是对来客的尊重和欢迎。敬茶、奉茶与喝茶中也有很多讲究。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文章中主要介绍了茶的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用。(2)饮茶的历史主要经历了“周朝成为茗饮”“______”“______”“______”“宋朝之后成为国饮”五个阶段。2.文章第一句话连用了三个“最”,有什么作用?3.文章多出运用了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具体分析其作用。12、(16分)(题文)有它的地方叫故乡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③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④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⑤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亲身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⑥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质上便是属于故乡、属于乡土的。⑦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⑧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纯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⑨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有删改)1.(小题1)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2.(小题2)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3.(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1)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2)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4.(小题4)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5.(小题5)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13、(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青山不老梁衡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②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③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④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⑤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⑥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⑦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有删改)1.第⑤段划线句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2.第②③段属于______(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3.对文中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A.揭示晋西北险恶的自然环境,表现长期以来人类淡薄的生态保护意识。B.赞美老人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评判年轻人不作为无担当。C.歌颂老农民以艰辛的劳动所创造的巨大成就,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D.歌颂老农民以艰辛的劳动所创造的巨大成就,告诉人们人定胜天的道理。4.课题以“青山不老”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5.本文多处采用对比写作手法,请选择一组作简要分析。三、写作。(50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有时是需要改变的。面对单调的生活,我们可以用广泛的兴趣爱好去改变;面对疏离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用温暖的笑容去改变;面对僵化的思维,我们可以用富有创意的灵感去改变……世界因改变而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加精彩。请以“用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A【解题分析】
B.语序不当。将“解决并发现”改为“发现并解决”。C.搭配不当。改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D.句式杂糅。“原因是”和“造成的”杂糅。故选A。2、B【解题分析】
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典之作。作品首先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然美景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微妙的生态平衡所产生的影响,继而用实例展示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性的介入,最后更表达了人类对荒野美学最为迫切和适时的恳求。故选B。3、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C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项为语序不当,应改为“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B项为语意的重复,应删除“过于”。D项为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除“由于”。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4、A【解题分析】
漩涡,迁徙,轻歌曼舞。故选A。5、D【解题分析】
实至名归:指的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应改为“名副其实”。故选D。【题目点拨】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6、B【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端午节总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内蕴随时代发展不断的增加)”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判断。⑤中“端午节,是……”,点出句子中心;②中的“起源”“最初”;④中“汉魏以后”“屈原、伍子胥”;③“缅怀先贤、忠君爱国”;①句是总结。据此,正确的顺序是:⑤②④③①。故答案为B。7、D【解题分析】
A.蛮横hèng。B.霓ní裳羽衣。C.目眩xuàn神迷。故选D。8、C【解题分析】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B.振悚——震悚。D.相辅相承——相辅相成。9、1.D2.B【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从“阿发拔后篙”可知,第一个空处应该填“拔”,排除BC两项;“磕”指碰在硬东西上,与“桥石”这一语境相符;从“后”这个字可知,前面应该填“退”字。故选D。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我”如愿以偿后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之情;B.没有运用修辞方法;C.从“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可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船行速度之快。故选B。10、悠悠我心天涯若比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浮云游子意零落成泥碾作尘【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天涯、阡陌、撼、游、碾”等字词容易写错。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二、阅读理解。(42分)11、1.(1)饮用药用文化礼仪(2)两汉时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遣之物、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到隋朝,茶逐渐深入民间唐朝茶业更为昌盛2.“最”字表示程度,连用三个“最”字强调说明了《茶经》在茶类专著中的地位之高及其重要性。3.示例:文章中引用东汉华佗的《食论》中的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来说明两汉时期茶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开始受到特别重视,使说明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说服力。【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1)分析文章内容第五至十一段的内容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茶的饮用、药用、文化礼仪三个方面的功用。(2)根据第五、七、九段的内容,提炼有关饮茶的历史的相关文字,可知饮茶的历史主要经历了“周朝成为茗饮”“两汉时成为王公贵族日常消遣之物、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到隋朝,茶逐渐深入民间”“唐朝茶业更为昌盛”“宋朝之后成为国饮”五个阶段。2.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最”,表示程度,文章第一句话连用三个“最”字强调说明了《茶经》在茶类专著中的地位很高。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辨析说明方法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例如第5段引用东汉华佗的《食论》中的记载,有力地说明了两汉时期茶尤其是它的药用价值开始受到特别重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12、1.2.引起下文,用“盛大的花事”引出记忆中的油菜花;用花事之盛大,风景之绚丽衬托出油菜花在“我”记忆中的重要地位。3.4.种植广泛;颜色金黄;并非观赏性的花,有实用价值;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5.【小题3】(1)将油菜花和那些需要精心栽培、呵护的花对比,表现了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由日常生活写到生命传承,表现了油菜花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2)综合运用对偶、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或使用“入”“站”“跪”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油菜花融为一体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油菜花无比的热爱之情。【小题4】【小题4】文章开篇先写其他花是为下文写油菜花做铺垫,从而引出作者对油菜花的赞美;之后又写其他花只有观赏价值衬托出油菜花还与人们的生产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小题5】【小题5】故乡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作者对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解题分析】1.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第一段在结构上,引起下文,用单位院子里盛开的各种美丽的花,引出记忆中故乡的油菜花;从内容上看,作者开篇写花事之盛大,是为了衬托下文的油菜花,表现它在我记忆中的地位。3.4.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油菜花随处可见”“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5.【小题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1)三个数量词连用,同时用“从来不是”加以强调,衬托出油菜花种植广泛。(2)作者运用对比,突出油菜花体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后三句又形成排比,表现出油菜花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小题4】【小题4】本题考查文章写作结构的分析。解答此题将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地梳理出来,就可看出作者在结构上的层层递进关系,但梳理写作思路要保证能正确的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本文是按照由其它的花引出油菜花,再写到具有油菜花品质的人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小题5】【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有误,从“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可以看出油菜花的美丽。13、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树、柳树的粗壮劲挺,突出了老人种树取得的成就2.插叙表现当地环境的恶劣,交代老人种树的意义和价值3.C4.浅层:种满了树的大山郁郁苍苍,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深层:甘于奉献的老人会被世纪铭记,他的精神永垂不朽。5.找出对比,分析作用即可。【解题分析】1.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与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等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杨树、柳树比作臂、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的粗壮挺拔。2.考查对插叙写法的理解。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第③段插叙晋西北的环境特点与县志的记载,让人们了解了这里环境的恶劣,突出了植树的必要性,从侧面表现了老人多年坚持在这样的险恶之地造林的艰辛。补充交代老人种树的意义和价值。3.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C项是最符合文章主旨的。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本文内容来看,““青山不老”表面指大山因为有苍翠树木的覆盖而呈现绿色。深层含义指老人怀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自愿承担了改变家乡环境的重任,并早已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他所进行的事业中,精神永垂不朽。5.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从文中找出一处对比,分析即可。如第②段“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与“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教育公平与合作学习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修订版2篇
- 2025版图书电子文档txt下载代理授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入驻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范本与税务筹划要点4篇
- 二零二五年度4S店汽车销售区域代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营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马铃薯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创新型企业房屋租赁合同书
- 2025年度平房出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4篇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