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范大附属中学2024届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顶点在第一象限,,在轴的正半轴上(在的右侧),,,与关于所在的直线对称.若点和点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的长是()A.2 B.3 C. D.2.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下列函数关系式:①y=-2x,②y=−,③y=-2x2,④y=2,⑤y=2x-1.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是()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⑤4.矩形不具备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 B.四条边一定相等C.是轴对称图形 D.是中心对称图形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C=260°,则∠D的度数为(

)A.120° B.100° C.50° D.130°6.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两点EF;②作直线EF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AC,∠C=40°,则∠BAC的度数是()A.105° B.110° C.I15° D.120°7.如图,点在双曲线上,点在双曲线上,且轴,、在轴上,若四边形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A.1 B.2 C.3 D.4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Mm,n与点Q-2,3关于原点对称,则点Pm+n,n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9.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为x,y,一边长为6,则x与y的值可能是()A.4和7 B.5和7 C.5和8 D.4和1710.如果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1 B.a<﹣1 C.a>1 D.a>﹣1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A1B1A2,△A2B2A3,△A3B3A4,...,△AnBnAn+1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点A1、A2、…、An,在x轴上,点B1、B2、…Bn在直线y=x上,已知OA1=1,则OA2019的长是_____.12.已知是一个关于的完全平方式,则常数的值为______.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14.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批学生协助搬运初一、二两个年级的图书,初一年级需要搬运的图书数量是初二年级需要搬运的图书数量的两倍.上午全部学生在初一年级搬运,下午一半的学生仍然留在初一年级(上下午的搬运时间相等)搬运,到放学时刚好把初一年级的图书搬运完.下午另一半的学生去初二年级搬运图书,到放学时还剩下一小部分未搬运,最后由三个学生再用一整天的时间刚好搬运完.如果这批学生每人每天搬运的效率是相同的,则这批学生共有人数为______.15.如图,E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则∠DCE=_____.16.小明从家跑步到学校,接着马上原路步行回家.如图所示为小明离家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则小明回家的速度是每分钟步行________m.17.如图,在矩形纸片中,,折叠纸片,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折痕为,当点在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分别在,边上移动,则点在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___.18.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3,那么第三边的长可以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0.(6分)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AB=5,AE=8,则BF的长为______.21.(6分)如图,图1中ΔABC是等边三角形,DE是中位线,F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CF=AE,连接BE,EF.图1图2(1)求证:BE=EF;(2)若将DE从中位线的位置向上平移,使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点E与点A不重合),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则(1)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2.(8分)甲乙两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5个,甲做30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20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两人每小时各做几个零件?23.(8分)(1)如图1,要从电线杆离地面5m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若地面钢索固定点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为2m,求钢索的长度.(2)如图2,在菱形ABCD中,∠A=60°,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求菱形的周长.24.(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的两顶点A、C分别在y轴、x轴的正半轴上,点O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绕O点顺时针旋转,当A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x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AB边交直线y=x于点M,BC边交x轴于点N(如图).(1)求边O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2)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求正方形OABC旋转的度数;(3)试证明在旋转过程中,△MNO的边MN上的高为定值;(4)设△MBN的周长为p,在旋转过程中,p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请给予证明,并求出p的值.25.(10分)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x-y)2-2(y-x)2(2)(x2+4)2-16x226.(10分)已知y-2与x+3成正比例,且当x=-4时,y=0,求当x=-1时,y的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解题分析】

作DE⊥y轴于E,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得∠ACD=∠ACB=60°,即可求得∠DCE=60°,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CD=BC=2,从而求得CE=1,DE=,设A(m,2),则D(m+3,),根据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出k=2m=(m+3),求得m=3,即可得到结论.【题目详解】解:作轴于,∵中,,,,∴,∴,∴,∵,∴,,设,则,∵,解得,∴,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勾股定理等知识,求得∠DCE=60°是解题的关键.2、B【解题分析】

由二次函数,可得函数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所以不经过第二象限【题目详解】解:∵,∴函数图象一定经过一、三象限;又∵,函数与y轴交于y轴负半轴,

∴函数经过一、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二象限故选B【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要熟记一次函数的k、b对函数图象位置的影响3、A【解题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条件进行逐一分析即可.【题目详解】解:①y=-2x是一次函数;②y=−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不是一次函数;③y=-2x2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不是一次函数;④y=2是常函数;⑤y=2x-1是一次函数.所以一次函数是①⑤.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y=kx+b的定义条件是:k、b为常数,k≠0,自变量次数为1.4、B【解题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判断.【题目详解】解:矩形的对边相等,四条边不一定都相等,B选项错误,由矩形的性质可知选项A、C、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准确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C【解题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的性质即可求解.【题目详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A+∠D=180°,∵∠A+∠C=260°,∴∠A=∠C=130°,∴∠D=180°-∠A=50°.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D【解题分析】

利用基本作图得到EF垂直平分AB,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AB,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C=40°,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B=2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答案.【题目详解】由作法得EF垂直平分AB,∴DA=DB,∴∠B=∠DAB,∵AD=AC,∠C=40°,∴∠ADC=∠C=40°,∵∠ADC=∠B+∠DAB,∴∠B=∠ADC=20°,∴∠BAC=180°-∠B-∠C=120°.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尺规作图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B【解题分析】

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S的关系S=|k|即可判断.【题目详解】解:过A点作AE⊥y轴,垂足为E,∵点A在双曲线y=上,∴四边形AEOD的面积为1,∵点B在双曲线y=上,且AB∥x轴,∴四边形BEOC的面积为3,∴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3−1=2.故选B.8、C【解题分析】

直接利用关于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得出m,n的值,进而得出答案.【题目详解】解:∵点M(m,n)与点Q(−2,3)关于原点对称,∴m=2,n=−3,则点P(m+n,n)为(−1,−3),在第三象限.故选:C.【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性质,正确得出m,n的值是解题关键.9、C【解题分析】分析:如图: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在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将各答案代入验证即可求得.详解:A、∵,∴不可能;B、∵,∴不可能;C、∵,∴可能;D、,∴不可能;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式解答本题的关键.10、B【解题分析】(a+1)x<a+1,

当a+1<0时x>1,

所以a+1<0,解得a<-1,

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知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1【解题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B1OA1=45°,然后求出△OA2B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3B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A3,同理求出OA4,然后根据变化规律写出即可.【题目详解】解:∵直线为y=x,∴∠B1OA1=45°,∵△A2B2A3,∴B2A2⊥x轴,∠B2A3A2=45°,∴△OA2B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3B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3=2A2B2=2OA2=2×2=4,同理可求OA4=2OA3=2×4=23,…,所以,OA2019=1.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确定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2、1【解题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即可求解.【题目详解】∵是一个关于的完全平方式∴=2×2x×解得n=1【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13、【解题分析】

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k<0,b>0,由此可以确定m的取值范围.【题目详解】解:∵直线y=(2m-3)x-m+5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2m-3<0,-m+5>0,

故m<.

故答案是:m<.【题目点拨】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

①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

②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

③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④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14、8【解题分析】

设二年级需要搬运的图书为a本,则一年级搬运的图书为2a本,这批学生有x人,每人每天的搬运效率为m,根据题意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题目详解】解:设二年级需要搬运的图书为a本,则一年级搬运的图书为2a本,这批学生有x人,每人每天的搬运效率为m,由题意得:解得:x=8,即这批学生有8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设参数法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解答时根据工作量为2a和a建立方程是关键,运用整体思想是难点.15、22.5°【解题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出∠CBE=45°,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CE=67.5°,然后根据∠DCE=∠BCD-∠BCE计算即可得解.【题目详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BE=45°,∠BCD=90°,∵BE=BC,∴∠BCE=(180°-∠BCE)=×(180°-45°)=67.5°,∴∠DCE=∠BCD-∠BCE=90°-67.5°=22.5°.故答案为22.5°.【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需熟记.16、1【解题分析】

先分析出小明家距学校10米,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的时间是15-5=10(分),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即可求得.【题目详解】解:通过读图可知:小明家距学校10米,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的时间是15-5=10(分),

所以小明回家的速度是每分钟步行10÷10=1(米).

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先得出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和回家所需要的时间,再求解.17、1【解题分析】

分别利用当点M与点A重合时,以及当点N与点C重合时,求出AH的值进而得出答案.【题目详解】解:如图1,当点M与点A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H=AD=5,

如图2,当点N与点C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CD=HC=13,

在Rt△HCB中,HC2=BC2+HB2,即132=(13-AH)2+52,

解得:AH=1,

所以点H在AB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5-1=1.

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8、2(答案不唯一).【解题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3-2<第三边长<3+2,再解可得第三边的范围,然后可得答案.【题目详解】解:设第三边长为x,由题意得:3-2<x<3+2,解得:1<x<1.故答案为:2(答案不唯一).【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三、解答题(共66分)19、﹣1<x≤3【解题分析】

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题目详解】,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3,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在数轴上表示为:.【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1【解题分析】

先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得AB=BE=5,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AH=EH=4,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得BH的长,即可求解.【题目详解】解:如图,∵AG平分∠BAD,∴∠BAG=∠DAG,∵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B=∠DAG,∴∠BAG=∠AEB,∴AB=BE=5,由作图可知:AB=AF,∠BAE=∠FAE,∴BH=FH,BF⊥AE,∵AB=BE∴AH=EH=4,在Rt△ABH中,由勾股定理得:BH=3∴BF=2BH=1,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作法和定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加角平分线可得等腰三角形,属于常考题型.21、(1)证明见解析;(2)结论仍然成立;(3)【解题分析】

(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线合一证明得出结论;(2)由中位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题目详解】(1)证明:∵Δ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AB=BC=AC∵DE是中位线,∴E是AC的中点,∴BE平分∠ABC,AE=EC∴∠EBC=∠ABC=∵AE=CF,∴CE=CF,∴∠CEF=∠F∵∠CEF+∠F=∠ACB=,∴∠F=,∴∠EBC=∠F,∴BE=EF(2)结论仍然成立.∵DE是由中位线平移所得;∴DE//BC,∴∠ADE=∠ABC=,∠AED=∠ACB=,∴ΔADE是等边三角形,∴DE=AD=AE,∵AB=AC,∴BD=CE,∵AE=CF,∴DE=CF∵∠BDE=-∠ADE=,∠FCE=-∠ACB=,∴∠FCE=∠EDB,∴ΔBDE≌ΔECF,∴BE=EF【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三线合一证明得出结论22、甲每小时做15个零件,乙每小时做10个零件.【解题分析】

设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x-5个零件,根据“甲做30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20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列出方程并解答.【题目详解】设甲每小时做个零件则乙每小时做个零件根据题意得解得:经检验,是分式方程的解∴答:甲每小时做15个零件,乙每小时做10个零件【题目点拨】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列出方程23、(1)钢索的长度为m;(2)菱形ABCD的周长=16.【解题分析】

(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C的长即可;(2)由三角形的中位线,求出BD=4,根据∠A=60°,得△ABD为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出菱形ABCD的边长.【题目详解】(1)如图1所示,由题意可得:AB=2m,BC=5m,则AC==(m),答:钢索的长度为m;(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EF=BD,∵EF=2,∴BD=4,∵∠A=60°,∴△ABD为等边三角形,∴AB=BD=4,∴菱形ABCD的周长=4×4=16,【题目点拨】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求出AC的长24、(1)O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为0.5π;(1)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正方形OABC旋转的度数为25°-11.5°=11.5度;(3)MN边上的高为1(2)在旋转正方形OABC的过程中,p值无变化.见解析.【解题分析】

(1)过点M作MH⊥y轴,垂足为H,如图1,易证∠MOH=25°,然后运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就可求出边O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1)根据正方形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AM=CN,从而可以证到△OAM≌△OCN.进而可以得到∠AOM=∠CON,就可算出旋转角∠HOA的度数.

(3)过点O作OF⊥MN,垂足为F,延长BA交y轴于E点,如图1,易证△OAE≌△OCN,从而得到OE=ON,AE=CN,进而可以证到△OME≌△OMN,从而得到∠OME=∠OMN,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就可得到结论.

(2)由△OME≌△OMN(已证)可得ME=MN,从而可以证到MN=AM+CN,进而可以推出p=AB+BC=2,是定值.【题目详解】解:(1)过点M作MH⊥y轴,垂足为H,如图1,

∵点M在直线y=x上,

∴OH=MH.

在Rt△OHM中,

∵tan∠MOH==1,

∴∠MOH=25°.

∵A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x上时停止旋转,

∴OA旋转了25°.

∵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

∴OA=1.

∴O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为=0.5π.∵A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x上时停止旋转,∴OA旋转了25度.∴OA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为0.5π.(1)∵MN∥AC,∴∠BMN=∠BAC=25°,∠BNM=∠BCA=25度.∴∠BMN=∠BNM.BM=BN.又∵BA=BC,AM=CN.又∵OA=OC,∠OAM=∠OCN,∴△OAM≌△OCN.∴∠AOM=∠CON.∴∠AOM=1/1(90°-25°)=11.5度.∴旋转过程中,当MN和AC平行时,正方形OABC旋转的度数为25°-11.5°=11.5度.(3)证明:过点O作OF⊥MN,垂足为F,延长BA交y轴于E点,如图1,

则∠AOE=25°-∠AOM,∠CON=90°-25°-∠AOM=25°-∠AOM.

∴∠AOE=∠CON.

在△OAE和△OCN中,

∴△OAE≌△OCN(ASA).

∴OE=ON,AE=CN.

在△OME和△OMN中∴△OME≌△OMN(SAS).

∴∠OME=∠OMN.

∵MA⊥OA,MF⊥OF,

∴OF=OA=1.

∴在旋转过程中,△MNO的边MN上的高为定值.MN边上的高为1;(2)在旋转正方形OABC的过程中,p值不变化.

证明:延长BA交y轴于E点,则∠AOE=25°-∠AOM,∠CON=90°-25°-∠AOM=25°-∠A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