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上高中学语文八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决择浩劫子衿漫不经心亭台楼阁B.湎怀膏药挚爱震耳欲聋安营扎寨C.寒噤扶植儒动抬级而上招摇撞骗D.彷徨狡辩枷锁接踵而至分崩离析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推搡帷幕狡辨目眩神迷B.震撼穹顶萦饶漫不经心C.晦暗燎原玷污人情事故D.枯燥沙砾迁徙纷至沓来3.(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tiǎo)归省(xǐng)豁然(huò)戛然而止(gā)B.堕落(duò)崭新(zhǎn)农谚(yàn)怒不可遏(è)C.佁然(yǐ)布衾(qīn)携带(xié)风雪载途(zǎi)D.助兴(xīng)鲦鱼(tiáo)霎时(sà)慷慨激昂(kǎi)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B.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心情好坏。C.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D.“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5.(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场化垃圾分类为全民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B.三十多年来华为励精图治,以无所不为的精神,在5G光交换、光芯片等研究流域有了巨大突破,远远领先了西方公司。C.临沂近几年从一个“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闭塞之地,一举蜕变成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D.炎黄文化、炎黄精神经过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最终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6.(2分)(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鸟说》一文,完成小题。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3),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4)不深山之适(5)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注释(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3)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4)奚:为什么。(5)适:到……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_________)(2)雌者覆翼之(_________)(3)鸣乃已(_________)(4)见辱于人奴以死(________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桂之上日有啁啾者何陋之有(《陋室铭》)B.雏且出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C.即而视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D.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其旁有桂一株焉4.翻译下列句子。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5.本文和《马说》在写法上相似,都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8、(3分)古诗文赏析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田家三首·其一唐·柳宗元蓐食①徇所务,驱牛向东阡。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札札耒耜②声,飞飞来乌鸢③。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注释:①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②耒耜:农具。③乌鸢:鸟鸦和老鹰,泛指鸟类。助读资料:前人多认为,柳宗元的诗文与陶渊明相似,宋代学者陈善曾说:“白乐天、柳子厚俱效陶渊明作诗,而惟柳子厚诗为近。”其又云柳宗元学陶诗是“语近而气不近。”可谓一语中的。1.这两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________展开。2.“动静结合”是这三篇古诗文共用的表现手法,请从其中摘出一例,并阐述它的作用。3.根据材料,陶诗和柳诗都借助“鸟”这一意象来抒怀,请简述这两处“鸟”带给你的不同感受。4.面对眼前所见的景象,柳宗元和陶渊明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结合上述诗文简要分析。9、(7分)名句填空。(1)《子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技巧,以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形象的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2)一个人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这样高洁的品行可以用陆游《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来赞美他。(3)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在杜甫的诗中担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父亲的日记本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jìn。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huījìn()2.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3.第⑥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父亲的日记本”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B.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的感伤。C.父亲日记内容由“理想”变为“数字”,表现了父亲的沉沦与堕落。D.文中多次写到父亲与口琴,表明父亲是一个高雅的人。5.联系全文,细读第⑦段,说说结尾的妙处。11、(15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 B.抒情 C.说明 D.议论2.根据文意,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真正意义的一项是A.达摩面壁十年参禅悟道。B.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C.屠呦呦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改进提取方法,终于成功创制青蒿素。D.以上三项都是。3.选出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A.举作者的亲身经历证明只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是毫无帮助的。B.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C.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D.“新的”是作者提倡的格物致知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真正地”是说中国文化还缺少实验精神。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①“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名人传》中_________。②读文学名著,如与挚友握谈,似听大师教诲。假如你是一位阅读文学名著的积极分子,请你为《傅雷家书》写一段50字左右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13、(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学校某班级为组织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起草了一份实施方案。请你阅读所选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XX中学X班2019年“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实施方案(节选)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我校实际,X班将组识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②“和”既被视为万物本源,_________被看作修德养性的美键,___________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___________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通过探究“和”的内涵和作用,修养身心,增强文化自信。③方式:全班分四个小组,围绕“和”开展学习活动,探究“和”的内涵和作用。④内容:探“和”之义,寻“和”之用,议“和”之美,写一篇综合性学习心得体会。如“和”之用: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是美”、“琴瑟谐和”。⑤校外集中研学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校内自主研学时间自主安排。(1)①句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2)如果将“更、也、还”三个字,填入②句中的画线处,它们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3)④句中有三个地方标点使用有误,请找出并说明理由。(4)有一天,你身边的两个好同学因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起架来,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如果你要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来规劝他们,既不伤同学情,又使他们认识到吵架不合适,你会怎样规劝?(提示:用古诗文名句来回答,如,礼之用,和为贵。)(10字以内)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按要求作文我国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起行囊,你都去过哪里,见到过怎样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呢?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或是介绍你家乡的一处景观,把所见所感有声有色地记录下来。请以“__________游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交代游踪,串起全文;描写景物,抒发感受;②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过程具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题分析】
A.“决”应为“抉”。B.“湎”应为“缅”。C.“儒”应为“蠕”,“抬”应为“拾”。故选D。2、D【解题分析】
A项,狡辩。B项,萦绕。C项,人情世故。3、B【解题分析】
A.戛然而止(jiá)。C.风雪载途(zài)。D.助兴(xìng),霎时(shà)。故选B。4、B【解题分析】
A.缺少主语,去掉“当……时”或“令”。C.否定词语的滥用,导致表达的意思相反,去掉“不”。D.重复累赘,去掉“新格局”或“的局面”。故选B。5、B【解题分析】
A.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使用正确;B.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使用不正确;C.蜕变:本指蝉蜕壳变。后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现在这词语多指人或某个组织因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改变行为和形象,变得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性质。使用正确;D.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使用正确;故选B。6、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绽放”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形容缤纷的花炮用“绽放”,由此排除了BC项。“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应用“闪烁”;接着应是飘散在书法醇美墨香中,跳动在弓弦上。【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做巢筑巢(2)盖、蒙(3)停止(4)受辱2.D3.其旁╱有╱桂一株焉4.问周围的人(它的去向),原来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把它们抓走了。5.托物寓意《马说》抨击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本文告诫有识之士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所去发展。【解题分析】选自《南山集》作者:戴名世年代:清参考译文: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巢”名词用作动词,“做巢、筑巢”的意思。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之”分别是“结构助词”和“宾语前置的标志”的用法;B项“且”意思分别是“将要”和“尚且”;C项“而”分别表示“承接”和“并列”;D项“以”都是“用”的意思。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按照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来断句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以”是“把”的意思。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结合两文的内容可知,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根据《马说》中“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一句可知,作者是借千里马不被人赏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批判、讽刺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根据对《鸟说》主旨的理解可知,文章借鸟喻人,提醒我们有识之士的发展需要适合自己的环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8、1.田园生活。答出“闲适生活”“乡村生活”“自然风光”等也可2.示例1:“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这段环境描写用“鸡鸣”这一动景来衬托出的村巷的寂静,“白”既和下句中的“夜色”相对,又写出了村人因忙于农事而导致村巷空无一人的情状,表现出农民生活的艰辛。示例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用傍晚南山云雾缭绕的静景和飞鸟结伴而还的动景相映衬,写出了诗人对南山景色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也表现出诗人归隐后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3.陶诗中的“飞鸟”给人自由、无拘无束之感;柳诗中的“乌鸢”给人以悲凉、萧瑟之感。4.在《饮酒·其五》中,面对朝夕相伴的南山之景,陶渊明的内心是“悠然”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陶渊明沉醉其中、物我相忘,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柳宗元在《田家三首·其一》中侧重描写农民的艰辛、悲惨的生活遭遇,“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也表现出自己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同情。【解题分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柳宗元的《田家三首·其一》这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从内容来看,都是围绕“田园生活”展开的。据此理解填写作答。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选择两首诗中的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分析其作用。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人用傍晚南山云雾缭绕的静景和飞鸟结伴而还的动景相映衬,写出了诗人南山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诗人归隐后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意即可。3.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陶渊明的诗歌中的“飞鸟相与还”叙写“飞鸟”结伴而还,给人自由、无拘无束之感,表现的是田园风光的美好;而柳诗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作者借“飞飞来乌鸢”中的“乌鸢”起起落落,给人以悲凉、萧瑟之感。据此理解分析作答。4.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陶渊明面对朝夕相伴的南山之景,内心是“悠然”的。叙写了诗人沉醉其中、物我相忘,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柳宗元在《田家三首·其一》中描写农民的艰辛、悲惨的生活遭遇的情形,用“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9、(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题分析】
默写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兮、碾、俱”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灰烬2.(1)表现了“我”家生活的拮据。(2)通过写瘦弱男人讨债时的苦熬状态,来表现父亲在外讨债的艰辛,体现他为这个家庭的付出。3.环境描写;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父亲无人理解的寂寞和精神上的孤独。4.A5.内容上:本段写了紧锁他的口琴和日记本秘不示人。表现父亲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珍视;表达“我”对父亲艰辛一生的理解与感伤。结构上:呼应标题和开头,成为文章的一条线索,使结构严谨。表达效果:点明了文章中心,留给读者思考和回味。【解题分析】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灰烬”的“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一种类比的写法,写瘦弱男人讨债时的苦熬状态是为了表现父亲在外讨债的艰辛。以此来体现父亲为这个家庭的付出,并更好地刻画了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的心疼。同时写瘦弱男人讨债时的苦熬状态也是为了表现了“我”家生活的困窘状态。3.赏析文句。“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明显使用了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方法。注意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作用。如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父亲无人理解的寂寞和精神上的孤独。很好地表达了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疼爱之情。4.A项对文章的理解正确。B“历史的感伤”错,属于夸大与拔高的理解。C“表现了父亲的沉沦与堕落”错。“理想”变为“数字”是生活使然。D“表明父亲是一个高雅的人”错。可分析“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等句,表现父亲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珍视。5.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呼应标题和开头、成为文章线索、收束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一定要把语段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表现父亲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表达“我”对父亲艰辛一生的理解与感伤。11、1.D2.C3.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表达方式的能力。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作者首先提出观点“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然后从两方面举例论证: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格物致知”的内涵回答。“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表明了作者对格物致知的认知,AB中的“面壁十年参禅悟道”“硬想了七天”显然不符合此内涵,而C项中的“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改进提取方法”正符合作者所阐述的格物致知精神,故选C。3.C.有误。第三段“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贝多芬要求对所选书名、作者、及其名著的主要内容或人物进行概括介绍,语言要简洁流畅,具有一定的鼓动性。【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名人传》《傅雷家书》,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用苦痛换来欢乐”的是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用苦痛换来欢乐”一句可以总结贝多芬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2)为《傅雷家书》写推荐语。推荐语的内容可以介绍书名、作者、及其名著的主要内容或人物。如《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家书中有父母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饱含着傅雷对他儿子的浓浓深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的理解。其中有很多哲理性的句子,很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更是有大篇幅的文字是为儿子解惑,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们。13、(1)组织开展没有宾语,改为“组织开展活动”。(2)顺序是也、还、更。(3)引号中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办公空间室内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光纤通信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学院《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体育学院《软件设计模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泰安2025年山东泰安市属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岗位招聘12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普通化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协和学院《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2025年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博士30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作室成员成长档案模板(内部版)课件
-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 弱电系统巡查记录表(办公楼)
- 预防接种人员岗位培训习题(Ⅰ类培训练习题库共385题)
- 现场经济签证单范本
- 《网店运营与管理》课件(完整版)
- 《跨境电商B2B操作实务》教学大纲
- 河口区自然资源
- 精益改善项目管理制度
- 2012数据结构英文试卷A及答案
- 机翼结构(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