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原卷+解析)_第1页
2024届统编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原卷+解析)_第2页
2024届统编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原卷+解析)_第3页
2024届统编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原卷+解析)_第4页
2024届统编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届统编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原卷+解析)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

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根据1936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的调查资料编写而成的学术著作。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阐明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特定地理环境、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材料二:

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又名《江村经济》——译注)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此书有一些杰出的优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外来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猎奇而写作的;本书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成果。如果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话,那么,一个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人类学当然是最艰巨的,同样,这也是一个实地调查工的最珍贵的成就。

此外,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于复述静止的过去。它有意识地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因为他充分认识到,要正确地解决实际困难,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费博士看到了科学的价值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对此,科学确实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当学者被迫以事实和信念去迎合一个权威的教义的需要时,科学便被出卖了。在欧洲某些国家里就有这种情况。

费博士是中国的一个年轻爱国者,他不仅充分感觉到中国目前的悲剧,而且还注意到更大的问题:他的伟大祖国,进退维谷,是西方化还是灭亡既然是一个人类学者,他毕竟懂得,再适应的过程是何等地困难。他懂得,这一过程必须逐步地、缓慢地、机智地建立在旧的基础之上。他深切地关注到,这一切改变应是有计划的,而计划又须是以坚实的事实和知识为基础的。

此书的某些段落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宪章。“中国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这种知识,因为这个国家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任何财富和能量。”费博士清晰地看到,纵然有最好的意图和理想的目的,如果一开始对变化的环境有错误的理解和看法,那么,计划也必定是错误的。“对形势或情况的不准确的阐述或分析,不论是由于故意的过错或出于无知,对这个群体都是有害的”,因为这会造成这样的错误:预先假设了不存在的力量或是忽视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我感到,还必须引述前言中的一段话,“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同它们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以达到对情况的适当的阐述。这就是社会科学者的工作。所以社会科学应该在指导文化变迁中起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表述了中国文化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的最大需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在机械工程中,只有傻子或疯子才会不顾科学的物理和数学而作出规划、设计或计算,故在政治行动中同样需要充分发挥理智和经验的作用。

我们的现代文明,目前可能正面临着最终的毁灭。我们只注意在机械工程中使用最合格的专家。但在政治、社会和道德力量控制方面,我们欧洲人越来越依从于疯子、狂人和歹徒。在界线的一边正越来越多地责备着那种个人随心所欲、毫无责任感或毫无恪守信义的道德义务的倾向,而在另一边我们尽管仍然可以在财富、权力和实力上具有压倒的优势,近数年来却始终不断地暴露出软弱、涣散以及对荣誉对所负的神圣义务的忽视。

我怀着十分钦佩的心情阅读了费博士那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论点和生动翔实的描写,时感令人嫉妒。他书中所表露的很多箴言和原则,也是我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所主张和宣扬的,但可惜我自己却没有机会去实践它。我们中间绝大多数向前看的人类学者,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感到不耐烦,我们厌烦它的好古、猎奇和不切实际,虽然这也许是表面上的,实际并不如此。但我的自白无疑是真实的,我说过,“人类学,至少对我来说是对我们过分标准化的文化的一种罗曼蒂克式的逃避。”

(节选自《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序言:布马林诺夫斯基对费孝通博士论文的评价)

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预言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农民的生活》中一些标志着人类学新的发展的优点引起读者们对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中国的注意。

B.费孝通看清科学的价值,认识到正确地解决中国当时的实际困难无知识不可。因此他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阻止科学被“出卖”。

C.中国目前可能是正面临着最终的毁灭的现代文明之一这一事实使费孝通在感到悲剧的同时意识到了伟大祖国在西方化或灭亡的抉择中进退两难的问题。

D.形势或情况的阐述分析可能会造成对不存在的力量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预先假设和忽视的错误。

2.下列基于材料二的分析与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费孝通《中国农民的生活》坚持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侧重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而非应用社会学,关注国家而非部落,调查研究而不是猎奇写作。

B.费孝通在前言中表述,之所以社会科学应在指导文化变迁中有重要的地位,是由于社会科学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意欲满足的需要、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才可达到有效果的行动和预期的目的。

C.认为目前的欧洲文明偏重于科学建设而忽视了人文建设是导致社会腐败涣散、权利义务不统一等乱象的重要原因。

D.过去主张和宣扬却没有机会去实践的大量箴言和原则在费孝通书中表露,然而他对此并未感到嫉妒。

3.按照上下文逻辑,材料二中接下来的论述最可能的一项是()

A.研究人的科学须进入民族的较先进文化的研究,离开所谓未开化的研究。

B.《中国农民的生活》中的原理和内容以及贯穿此书的主题。

C.费孝通博士的一切观察和研究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尊严、超脱、没有偏见。

D.认为有关蚕丝业的章节是本书最成功的一章,证明社会学需要研究社会工程的有关实际问题。

4.预言“《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基于哪些依据?请结合原文概括。

5.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文《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阐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那么“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观点在材料二哪里得到体现?

评卷人得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铜墙铁壁(节选)

柳青

“飞机!”吴忠猛叫了一声。

霎时间,人们全不嚷了。仔细一听,耳边确实有一种嗡嗡的声音。原来当老葛和民工们拉谈的时候,吴忠只注意着防空。老葛看见前后沟的人不安地仰起头,用手遮住日光朝天望;只是天空给几面的山头隔住,除非到头顶上空,人是不容易看见飞机的。

嗡嗡的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带着威胁的劲气。民工的队伍里呈现出不稳,前前后后挑担的和赶驴的都停下来了。吴忠紧紧地扽住骡子的笼头,一眼盯着路旁一个山水冲成的狭窄沟渠,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附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石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再走几十步,下一节坡,就是宽敞平坦的河滩。河滩上有树,河坪地里还有庄稼。地畔上站一个背枪的民兵,正在给停在河滩里的民工讲话:“只要戴伪装,飞机过来千万不要动。人一乱跑开就坏了,正好成了扫射的目标。”

老葛问他身边的民工:“那民兵是跟你们一块上前线的吗?”

“不是哇,”好几个人眼看天空,心不在焉地说,“好像不多时才过去的一个走路的……”老葛一听说是走路的,就非常赏识那民兵,他对众人说:“你们看,他一定有经验,人多了更不能乱!……”众人噫噫啊啊承认着,却无心听老葛的话,只管歪起头看飞机朝哪个方向过。突然间,有人嚷开了:“小飞机!小飞机!”

三架美国造飞机在西面的山头上空,由南向北箭一般穿过去了。老葛估计敌机大约又是在无定河川的公路上袭扰,这里不过是飞机绕圈飞行经过的地区。民工们见飞机过去了,都松了口气。后边的“担担手”开始整理扁担绳子,预备重新挑起走。前头赶驴的也喊着河滩里停的民工:“走哇!还等甚么哩?”

“等一等再走啊!”那民兵热心地在地畔上吼叫道,“老乡们听我说啊……”

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

“就算咱们这块没露了目标,谁晓得咱们前头的人怎着哩?飞机端端从他们头顶上过的呀!咱们还是防着点好啊!”那民兵说着就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那个穿灰制服的同志,你指拨石砭上的老乡都下河滩里来吧!这里有树好隐身!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好好好!”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叫所有在石砭上的民工,包括他的通信员和牲口,统统赶紧下河滩里去隐蔽。

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命令”起他的首长。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嘀咕说:“不看看是谁,只管自己当司令!”

“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

不一阵,石砭上的人都到河滩里的树荫底下了。没出了那民兵的预料,三架小飞机转回来了。现在正盘旋着圈子。猛然间,好像塌崖一般,传来一阵轰隆隆扫射的响声。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

盘旋了一个圈子以后,那三架飞机分散开,十字交叉飞:这一架过去,那一架过来,又一架绕弯时正从这里隐蔽的人们头顶上过。它们几乎在西边同一地点的上空——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斜起膀子,屁股上冒出黑烟来,轰隆隆地扫射!隐蔽的民工开始出现了不稳。恐怕那架掠过头顶的飞机朝这里扫射起来,有人想换个地势。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指着他身后的一个小山坑,要求首长挪一挪地点。老葛不听他,只一眼盯着那民兵,欣赏他在另一边呐喊:“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过一阵就没事了。”

想换地势的人给他喝住了。说话中,另一架飞机穿梭般飞了过来,人们又缩着脖子不动了。

过了一阵,三架小飞机扫射罢都朝北飞去了。可是人们还不动,全望着那民兵,等待他的吩咐。那民兵停了很一阵,才宣布现在可以走了。人们从隐身处出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互相庆幸地看看,都说这回沾了这个民兵的大光。“担担手”去寻找自己的扁担,赶驴的扶正一时混乱弄歪了的粮驮子,又按原来的次序走开了。

老葛让通信员牵着骡子跟着走,他自己径直到那民兵跟前去拉话。他想问问这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姓甚名谁,哪区哪乡,现在到哪里去,怎么会有这防空的实地经验。没想到那民兵看见他,三跷两步就赶过来,喜欢地大声嚷着:“葛专员!你也上前线去啦?”

葛专员看那民兵时,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是一条壮实汉子。太阳晒得他脸有点紫红。他满身庄户人衣裳,腰里扎一根皮带,背一支步枪,却不知子弹在甚么地方。“你怎么认得我?”老葛奇怪地问。

那民兵说:“阴历四月间,我随军搬运担架,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遭遇敌机袭击,你给我们讲过话嘛!”

“噢噢!”葛专员恍然明白了,“怪不得你对防空这么老练。好,我们一块走。”……

“你叫甚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

那民兵说:“石得富。”

“石得富。”葛专员重复了一遍,要用心记住这个名字。

他们继续拉谈着,奔沙家店去了。

(有删改)

《铜墙铁壁》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上空袭,老葛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寻找隐蔽的场所,不仅表现了他的镇静,还体现了他丰富的实地防空经验。

B.小说描写“民兵”石得富指挥大家躲避空袭,正面描写其形象,又通过老葛与民工的对话侧面烘托其形象。

C.小说描写敌机在天空来回穿梭,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表现敌机的狡诈和凶残,同时也显示出石得富准确的判断能力。

D.老葛用心记住石得富名字,是因为石得富认得他,而且还在绥德时,认真听过自己讲话,两人惺惺相惜。

7.关于河滩躲飞机的场面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敌机两次袭扰,第一次略写敌机直接飞过未轰炸;第二次详写敌机扫射,表现敌机的凶猛和民工们的慌乱。

B.在河滩上,石得富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不要卖呆,要去指挥石砭上的老乡隐蔽到河滩里,生动地表现了石得富的神气和自高自大。

C.“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一句,既表现他对首长安危的重视,又侧面表现当时的紧张气氛。

D.点面结合,既有个体的描写,也有群体的描写,多角度表现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斗争中的不断成长。

8.本文标题“铜墙铁壁”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石得富,也有人认为是老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①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②而类,破吾家,苟可慊③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耶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忍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①士尉:人名。齐国人。境邪君(田婴)的口客。证:通“诤”。规劝。②刬(chǎn):同“铲”。铲除。消灭。③慊(qiè):满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B.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宜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C.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D.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又窃以谏”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窃”字含义不同。

B.“王之不说婴甚”与“鲰生说我曰”(《鸿门宴》)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C.“不若废太子”与“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D.颜色,意思是脸色,与我们今天所说衣服的“颜色”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的为人有不少小毛病,门客们都不喜欢他,但靖郭君对齐貌辨很好。

B.靖郭君因为和齐宣王的关系不好而选择回到自己的封地,齐貌辨为缓解靖郭君和齐宣王的关系而冒死进宫。

C.齐宣王问靖郭君是否对齐貌辨信任宠爱,齐貌辨完全不承认,而是对自己丑化一番,来衬托靖郭君的忠心。

D.齐貌辨没有辜负靖郭君的器重和信任,他通过卓越的口才换取了齐宣王的信任,为自己的主人挽回了一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2)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14.齐貌辨为什么乐于为靖郭君效劳?请简要概括。

评卷人得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欧,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①(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②。

试玉要烧三日满③,辨材须待七年期④。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杂兴八首(其三)

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贬江陵,写了五首《放言》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②钻龟、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两种方式。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等人造作流官,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外出追难。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首联设置悬念,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赠”字强调此法乃经验之谈。

B.白诗充满了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也含蓄地表述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并坚信自己与友人的冤情终会昭明。

C.顾诗用语浅近、如话家常,却表现出思维的深刻与缜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思辨性和开放性。

D.两首诗都以议论说理为主,富有理趣,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两诗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16.古诗中蕴含的人才观往往丰富而深刻,请分别概括以上两首诗的人才观,并简要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述人才观的。

评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善用比喻说明道理,如在《劝学》中用“非利足”者却能“致千里”“非能水”者却能“绝江河”来设喻后,得出的道理是“,”,启示我们做事时应该善于寻求帮助。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表述自己傲岸不屈品格的诗句是“,”。

(3)水的壮阔激荡人心,这种景象在唐宋诗词中极为常见,如“,”。

评卷人得分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荼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解析,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8.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

B.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

D.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一一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

20.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评卷人得分

七、语言表述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先后发射的“问天”和“梦天”,看起来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那么,?柏合民说,主要还是在于工作舱与资源舱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气闸舱的独特构型上。问天实验舱,圆柱形气闸舱外有个方形的外壳;而在梦天实验舱的相同位置,则采用了“舱中舱”设计,这让梦天实验舱的体型看起来更加浑圆、流畅。除了,,“两兄弟”的气闸舱还各怀绝技。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主要作为航天员出舱的主要通道;而梦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则是一个专供货物进出的重要枢纽。

22.下面是奥苏贝尔关于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的关系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评卷人得分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悲喜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和连贯的故事情节。它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与此相似的荒诞派文学有《百年孤独》等名著。作品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述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

材料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

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八)(解答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根据1936年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的调查资料编写而成的学术著作。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阐明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特定地理环境、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材料二:

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又名《江村经济》——译注)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此书有一些杰出的优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并不是一个外来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猎奇而写作的;本书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成果。如果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话,那么,一个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人类学当然是最艰巨的,同样,这也是一个实地调查工的最珍贵的成就。

此外,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于复述静止的过去。它有意识地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因为他充分认识到,要正确地解决实际困难,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费博士看到了科学的价值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对此,科学确实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当学者被迫以事实和信念去迎合一个权威的教义的需要时,科学便被出卖了。在欧洲某些国家里就有这种情况。

费博士是中国的一个年轻爱国者,他不仅充分感觉到中国目前的悲剧,而且还注意到更大的问题:他的伟大祖国,进退维谷,是西方化还是灭亡既然是一个人类学者,他毕竟懂得,再适应的过程是何等地困难。他懂得,这一过程必须逐步地、缓慢地、机智地建立在旧的基础之上。他深切地关注到,这一切改变应是有计划的,而计划又须是以坚实的事实和知识为基础的。

此书的某些段落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宪章。“中国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这种知识,因为这个国家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任何财富和能量。”费博士清晰地看到,纵然有最好的意图和理想的目的,如果一开始对变化的环境有错误的理解和看法,那么,计划也必定是错误的。“对形势或情况的不准确的阐述或分析,不论是由于故意的过错或出于无知,对这个群体都是有害的”,因为这会造成这样的错误:预先假设了不存在的力量或是忽视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我感到,还必须引述前言中的一段话,“如果要组织有效果的行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同它们意欲满足的需要结合起来分析,也要同它们的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以达到对情况的适当的阐述。这就是社会科学者的工作。所以社会科学应该在指导文化变迁中起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表述了中国文化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的最大需要,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在机械工程中,只有傻子或疯子才会不顾科学的物理和数学而作出规划、设计或计算,故在政治行动中同样需要充分发挥理智和经验的作用。

我们的现代文明,目前可能正面临着最终的毁灭。我们只注意在机械工程中使用最合格的专家。但在政治、社会和道德力量控制方面,我们欧洲人越来越依从于疯子、狂人和歹徒。在界线的一边正越来越多地责备着那种个人随心所欲、毫无责任感或毫无恪守信义的道德义务的倾向,而在另一边我们尽管仍然可以在财富、权力和实力上具有压倒的优势,近数年来却始终不断地暴露出软弱、涣散以及对荣誉对所负的神圣义务的忽视。

我怀着十分钦佩的心情阅读了费博士那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论点和生动翔实的描写,时感令人嫉妒。他书中所表露的很多箴言和原则,也是我过去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所主张和宣扬的,但可惜我自己却没有机会去实践它。我们中间绝大多数向前看的人类学者,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感到不耐烦,我们厌烦它的好古、猎奇和不切实际,虽然这也许是表面上的,实际并不如此。但我的自白无疑是真实的,我说过,“人类学,至少对我来说是对我们过分标准化的文化的一种罗曼蒂克式的逃避。”

(节选自《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序言:布马林诺夫斯基对费孝通博士论文的评价)

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预言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农民的生活》中一些标志着人类学新的发展的优点引起读者们对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中国的注意。

B.费孝通看清科学的价值,认识到正确地解决中国当时的实际困难无知识不可。因此他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阻止科学被“出卖”。

C.中国目前可能是正面临着最终的毁灭的现代文明之一这一事实使费孝通在感到悲剧的同时意识到了伟大祖国在西方化或灭亡的抉择中进退两难的问题。

D.形势或情况的阐述分析可能会造成对不存在的力量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预先假设和忽视的错误。

2.下列基于材料二的分析与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费孝通《中国农民的生活》坚持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侧重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而非应用社会学,关注国家而非部落,调查研究而不是猎奇写作。

B.费孝通在前言中表述,之所以社会科学应在指导文化变迁中有重要的地位,是由于社会科学者须对社会制度的功能、意欲满足的需要、运转所依赖的其它制度联系起来分析才可达到有效果的行动和预期的目的。

C.认为目前的欧洲文明偏重于科学建设而忽视了人文建设是导致社会腐败涣散、权利义务不统一等乱象的重要原因。

D.过去主张和宣扬却没有机会去实践的大量箴言和原则在费孝通书中表露,然而他对此并未感到嫉妒。

3.按照上下文逻辑,材料二中接下来的论述最可能的一项是()

A.研究人的科学须进入民族的较先进文化的研究,离开所谓未开化的研究。

B.《中国农民的生活》中的原理和内容以及贯穿此书的主题。

C.费孝通博士的一切观察和研究所具有的特征是态度尊严、超脱、没有偏见。

D.认为有关蚕丝业的章节是本书最成功的一章,证明社会学需要研究社会工程的有关实际问题。

4.预言“《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基于哪些依据?请结合原文概括。

5.选择性必修中册课文《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阐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那么“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观点在材料二哪里得到体现?

1.B2.A3.A4.①本书研究对象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而非微不足道的部落。

②本书内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公民对自己民族的人类学进行客观的观察和研究。

③本书有意识地侧重对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这一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的研究。

④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5.命题思路:在提出“里程碑”的观点后紧接论述“此书有一些杰出的优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因此本题的回答方向聚焦于文本前两段对《中国农民的生活》优点的论述。

①中国逐渐迫切需要对变化的环境正确的理解的知识,因为中国已无法以目前经济实力承担失误损耗的财富。上层建筑是“对变化的环境正确的理解的知识”,经济基础是“中国无法承担失误的经济实力”,此处体现了对变化的环境正确的理解对无法承担失误的中国的经济的作用。

②欧洲文明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财富权利实力具有优势,而忽略了道德思想上的建设,导致了社会的混乱。“科学技术发展”“财富权利实力的优势”属于经济基础,“道德思想建设”属于上层建筑。体现了道德思想建设对财富权利实力的优势、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新的发展的优点引起读者们对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中国的注意”错误。由原文“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而非优点引起的注意。

C.“中国目前可能是正面临着最终的毁灭的现代文明之一这一事实”错误。由原文“我们的现代文明,目前可能正面临着最终的毁灭”可知,面临毁灭的文明是欧洲文明而非中国文明。

D.“的障碍预先假设和忽视的错误”错误。由原文“对形势或情况……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可知,“预先假设不存在的力量”和“忽略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是并列关系,不能合并,故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侧重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而非应用社会学,关注国家而非部落,调查研究而不是猎奇写作”错误。由原文“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成果。”可见“侧重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而非应用社会学”于文无据。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A.阐明了“人类学者,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感到不耐烦……实际并不如此”的现状,下文应阐述解决的补救方法。

故选A。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本书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可知,本书研究对象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而非微不足道的部落。

由原文“并不是一个外来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猎奇而写作的;本书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成果”可知,本书内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公民对自己民族的人类学进行客观的观察和研究。

由原文“此书虽以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并不满足于复述静止的过去。它有意识地紧紧抓住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即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可知,本书有意识地侧重对传统文化在西方影响下的变迁这一现代生活最难以理解的一面的研究。

由原文“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因为他充分认识到,要正确地解决实际困难,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费博士看到了科学的价值在于真正为人类服务。对此,科学确实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真理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真理不是别的而是人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可知,在科学研究中勇于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对真正的事实和力量的实事求是。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这种知识,因为这个国家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任何财富和能量。’费博士清晰地看到,纵然有最好的意图和理想的目的,如果一开始对变化的环境有错误的理解和看法,那么,计划也必定是错误的”可知,中国逐渐迫切需要对变化的环境正确的理解的知识,因为中国已无法以目前经济实力承担失误损耗的财富。上层建筑是“对变化的环境正确的理解的知识”,经济基础是“中国无法承担失误的经济实力”,此处体现了对变化的环境正确的理解对无法承担失误的中国的经济的作用。

由原文“我们的现代文明,目前可能正面临着最终的毁灭。我们只注意在机械工程中使用最合格的专家。但在政治、社会和道德力量控制方面,我们欧洲人越来越依从于疯子、狂人和歹徒。在界线的一边正越来越多地责备着那种个人随心所欲、毫无责任感或毫无恪守信义的道德义务的倾向,而在另一边我们尽管仍然可以在财富、权力和实力上具有压倒的优势,近数年来却始终不断地暴露出软弱、涣散以及对荣誉对所负的神圣义务的忽视”可知,欧洲文明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财富权利实力具有优势,而忽略了道德思想上的建设,导致了社会的混乱。“科学技术发展”“财富权利实力的优势”属于经济基础,“道德思想建设”属于上层建筑。体现了道德思想建设对财富权利实力的优势、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评卷人得分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铜墙铁壁(节选)

柳青

“飞机!”吴忠猛叫了一声。

霎时间,人们全不嚷了。仔细一听,耳边确实有一种嗡嗡的声音。原来当老葛和民工们拉谈的时候,吴忠只注意着防空。老葛看见前后沟的人不安地仰起头,用手遮住日光朝天望;只是天空给几面的山头隔住,除非到头顶上空,人是不容易看见飞机的。

嗡嗡的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带着威胁的劲气。民工的队伍里呈现出不稳,前前后后挑担的和赶驴的都停下来了。吴忠紧紧地扽住骡子的笼头,一眼盯着路旁一个山水冲成的狭窄沟渠,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附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石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再走几十步,下一节坡,就是宽敞平坦的河滩。河滩上有树,河坪地里还有庄稼。地畔上站一个背枪的民兵,正在给停在河滩里的民工讲话:“只要戴伪装,飞机过来千万不要动。人一乱跑开就坏了,正好成了扫射的目标。”

老葛问他身边的民工:“那民兵是跟你们一块上前线的吗?”

“不是哇,”好几个人眼看天空,心不在焉地说,“好像不多时才过去的一个走路的……”老葛一听说是走路的,就非常赏识那民兵,他对众人说:“你们看,他一定有经验,人多了更不能乱!……”众人噫噫啊啊承认着,却无心听老葛的话,只管歪起头看飞机朝哪个方向过。突然间,有人嚷开了:“小飞机!小飞机!”

三架美国造飞机在西面的山头上空,由南向北箭一般穿过去了。老葛估计敌机大约又是在无定河川的公路上袭扰,这里不过是飞机绕圈飞行经过的地区。民工们见飞机过去了,都松了口气。后边的“担担手”开始整理扁担绳子,预备重新挑起走。前头赶驴的也喊着河滩里停的民工:“走哇!还等甚么哩?”

“等一等再走啊!”那民兵热心地在地畔上吼叫道,“老乡们听我说啊……”

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

“就算咱们这块没露了目标,谁晓得咱们前头的人怎着哩?飞机端端从他们头顶上过的呀!咱们还是防着点好啊!”那民兵说着就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那个穿灰制服的同志,你指拨石砭上的老乡都下河滩里来吧!这里有树好隐身!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

“好好好!”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叫所有在石砭上的民工,包括他的通信员和牲口,统统赶紧下河滩里去隐蔽。

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命令”起他的首长。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嘀咕说:“不看看是谁,只管自己当司令!”

“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

不一阵,石砭上的人都到河滩里的树荫底下了。没出了那民兵的预料,三架小飞机转回来了。现在正盘旋着圈子。猛然间,好像塌崖一般,传来一阵轰隆隆扫射的响声。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

盘旋了一个圈子以后,那三架飞机分散开,十字交叉飞:这一架过去,那一架过来,又一架绕弯时正从这里隐蔽的人们头顶上过。它们几乎在西边同一地点的上空——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斜起膀子,屁股上冒出黑烟来,轰隆隆地扫射!隐蔽的民工开始出现了不稳。恐怕那架掠过头顶的飞机朝这里扫射起来,有人想换个地势。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指着他身后的一个小山坑,要求首长挪一挪地点。老葛不听他,只一眼盯着那民兵,欣赏他在另一边呐喊:“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过一阵就没事了。”

想换地势的人给他喝住了。说话中,另一架飞机穿梭般飞了过来,人们又缩着脖子不动了。

过了一阵,三架小飞机扫射罢都朝北飞去了。可是人们还不动,全望着那民兵,等待他的吩咐。那民兵停了很一阵,才宣布现在可以走了。人们从隐身处出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互相庆幸地看看,都说这回沾了这个民兵的大光。“担担手”去寻找自己的扁担,赶驴的扶正一时混乱弄歪了的粮驮子,又按原来的次序走开了。

老葛让通信员牵着骡子跟着走,他自己径直到那民兵跟前去拉话。他想问问这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姓甚名谁,哪区哪乡,现在到哪里去,怎么会有这防空的实地经验。没想到那民兵看见他,三跷两步就赶过来,喜欢地大声嚷着:“葛专员!你也上前线去啦?”

葛专员看那民兵时,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是一条壮实汉子。太阳晒得他脸有点紫红。他满身庄户人衣裳,腰里扎一根皮带,背一支步枪,却不知子弹在甚么地方。“你怎么认得我?”老葛奇怪地问。

那民兵说:“阴历四月间,我随军搬运担架,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遭遇敌机袭击,你给我们讲过话嘛!”

“噢噢!”葛专员恍然明白了,“怪不得你对防空这么老练。好,我们一块走。”……

“你叫甚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

那民兵说:“石得富。”

“石得富。”葛专员重复了一遍,要用心记住这个名字。

他们继续拉谈着,奔沙家店去了。

(有删改)

《铜墙铁壁》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上空袭,老葛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寻找隐蔽的场所,不仅表现了他的镇静,还体现了他丰富的实地防空经验。

B.小说描写“民兵”石得富指挥大家躲避空袭,正面描写其形象,又通过老葛与民工的对话侧面烘托其形象。

C.小说描写敌机在天空来回穿梭,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表现敌机的狡诈和凶残,同时也显示出石得富准确的判断能力。

D.老葛用心记住石得富名字,是因为石得富认得他,而且还在绥德时,认真听过自己讲话,两人惺惺相惜。

7.关于河滩躲飞机的场面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敌机两次袭扰,第一次略写敌机直接飞过未轰炸;第二次详写敌机扫射,表现敌机的凶猛和民工们的慌乱。

B.在河滩上,石得富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不要卖呆,要去指挥石砭上的老乡隐蔽到河滩里,生动地表现了石得富的神气和自高自大。

C.“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一句,既表现他对首长安危的重视,又侧面表现当时的紧张气氛。

D.点面结合,既有个体的描写,也有群体的描写,多角度表现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斗争中的不断成长。

8.本文标题“铜墙铁壁”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石得富,也有人认为是老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D7.B8.①“铜墙铁壁”指城墙坚固不透,防御十分坚固,不可逾越。文中比喻团结一致,坚强不屈的精神。

②“铜墙铁壁”表现了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民兵石得富紧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冷静和坚定,指挥大家躲避飞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

③“铜墙铁壁”意味军民在解放战争中的团结坚若磐石。民工们不顾生命危险给部队送粮,老葛、石得富等都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百姓躲避轰炸,军民团结构成中国革命的铜墙铁壁。9.示例一:主人公是石得富。

①作为主人公,他贯穿小说(节选部分)始终。小说描写他挺身而出,带领指挥大家躲避飞机,结尾才交代他的名字,突出了石得富平凡的身份和不平凡的才能。

②小说描写石得富指挥众人躲避飞机,表现他镇定自若的指挥才能,通过老葛对石得富的赏识等,烘托他的责任感和丰富的防空经验,表现了人民群众保粮支前英勇斗争和伟大历史功绩。

③以他为主人公能更好体现标题铜墙铁壁中的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示例二:主人公是老葛。

①小说描写老葛与民工们的亲切交谈,还有坚决执行石得富的“命令”,指导大家躲避飞机,塑造其和蔼可亲、富有革命工作经验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

②小说通过描述老葛的行为,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如询问民兵的来历,执行民兵的“命令”等。

③以他为主人公能更好体现出军民团结,构成中国革命的铜墙铁壁的主题。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是因为石得富认得他,而且还在绥德时,认真听过自己讲话,两人惺惺相惜”说法错误。老葛用心记住石得富名字,是因为石得富对防空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此次躲避敌机轰炸的指挥中表现非常突出。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B.“表现了石得富的神气和自高自大”说法错误,由文中“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可知,这是吴忠的看法,而非的表述意图。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铜墙铁壁”的本义指城墙坚固不透,形容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可知,文中描写了遇上空袭时,大家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故事,所以题目在文中比喻团结一致,坚强不屈的精神。

结合“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可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可知,在紧急时刻,石得富挺身而出,用冷静和坚定,指挥大家躲避飞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所以“铜墙铁壁”表现了民兵石得富顽强不屈的精神。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民工们不顾生命危险给部队送粮;“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左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等内容表明老葛、石得富等不顾个人安危,指挥百姓躲避轰炸。这都展现了军民团结的巨大力量,而这股力量就是中国革命坚如磐石的铜墙铁壁。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是探究主人公是石得富还是老葛,这两个人物在文中笔墨都很多,选取哪一个人物,都要从其对内容、人物形象、结构、主题等所起作用来分析。

如果判断主人公是石得富:

从结构角度来看,由文中“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那民兵说着就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你叫甚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那民兵说:“‘石得富’”可知,小说描写了石得富挺身而出,带领指挥大家躲避飞机的故事,结尾才交代他的名字,突出了他平凡的身份和不平凡的才能,所以石得富贯穿于小说(节选部分)的始终。

从人物形象上看:由“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老葛不听他,只一眼盯着那民兵,欣赏他在另一边呐喊:‘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过一阵就没事了’”“那民兵停了很一阵,才宣布现在可以走了”等可知,石得富在指挥众人躲避飞机时,表现得镇定自若,指挥才能突出,也通过老葛对石得富的赏识等,烘托出他的责任感和丰富的防空经验,表现了人民群众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伟大历史功绩。

从主题上看,由“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可知,危难时分,石得富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指挥大家躲避飞机,以石得富为主人公能更好体现标题铜墙铁壁中的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以很好地展现小说的主题。

如果判断主人公是老葛:

从人物形象上,由文中“原来当老葛和民工们拉谈的时候”“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叫所有在石砭上的民工,包括他的通信员和牲口,统统赶紧下河滩里去隐蔽”“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可知,小说描写了老葛与民工们的亲切交谈,还有坚决执行石得富的“命令”,指导大家躲避飞机,塑造其和蔼可亲、富有革命工作经验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

从结构上,由“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你叫甚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等情节可知,小说通过询问民兵的来历,执行民兵的“命令”等老葛的行为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从主题上,由文中“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附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可知,遇上空袭,老葛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寻找隐蔽的场所,表现了他的镇静和丰富的实地防空经验,以老葛为主人公能更好体现出军民团结,构成中国革命的铜墙铁壁的主题。

评卷人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①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②而类,破吾家,苟可慊③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耶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忍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①士尉:人名。齐国人。境邪君(田婴)的口客。证:通“诤”。规劝。②刬(chǎn):同“铲”。铲除。消灭。③慊(qiè):满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B.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宜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C.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D.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又窃以谏”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窃”字含义不同。

B.“王之不说婴甚”与“鲰生说我曰”(《鸿门宴》)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C.“不若废太子”与“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D.颜色,意思是脸色,与我们今天所说衣服的“颜色”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的为人有不少小毛病,门客们都不喜欢他,但靖郭君对齐貌辨很好。

B.靖郭君因为和齐宣王的关系不好而选择回到自己的封地,齐貌辨为缓解靖郭君和齐宣王的关系而冒死进宫。

C.齐宣王问靖郭君是否对齐貌辨信任宠爱,齐貌辨完全不承认,而是对自己丑化一番,来衬托靖郭君的忠心。

D.齐貌辨没有辜负靖郭君的器重和信任,他通过卓越的口才换取了齐宣王的信任,为自己的主人挽回了一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2)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14.齐貌辨为什么乐于为靖郭君效劳?请简要概括。

10.D11.B12.C13.(1)铲除你们这类人,毁掉我的家业,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都不会拒绝去做。

(2)于是安排齐貌辨在上等的客舍居住,派自己的长子侍奉他,早晚给他送去食物。14.靖郭君了解齐貌辨(靖郭君有知人之明),他力排众议相信齐貌辨,善待齐貌辨,所以齐貌辨乐于为靖郭君效劳。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戴齐威王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推辞,后来不得已才接受了。

“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中,“于郊”为后置状语,不能与前文断开,排除BC;

“因请相之”的主语是“宣王”,故应与“靖郭君至”断开,排除AC。

另外“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也都是句意完整的结构,两句之间要断开,也可排除AC。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A.正确。私下;盗窃。句意:孟尝君也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信陵君盗窃兵符救赵国。

B.“含义相同”错误,前一个“说”是通假字,同“悦”,意思是“喜欢”;后一个“说”意思是“劝说”。句意:君王非常不喜欢我/有个小人劝我说。

C.正确。如;相似。句意:不如把太子废掉/他和他年龄差不多。

D.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齐貌辨完全不承认”错,“爱则有之,听则无有”意思是“宠爱倒是有的,听信可没有”,他只是否定了“信任”,而承认了有“宠爱”。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而”,你们;“苟”,如果;“辞”,推辞、拒绝。

(2)第一个“舍”,动词,安排住所;“御”,侍奉。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分析可知,靖郭君了解齐貌辨(靖郭君有知人之明),他力排众议相信齐貌辨,善待齐貌辨,所以齐貌辨乐于为靖郭君效劳。

参考译文:

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门客们都讨厌他。士尉为此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没有听从,士尉辞别离去。孟尝君也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非常生气,说:“即使铲除你们这些人,毁坏我的家业,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也毫不推辞地去做!”于是靖郭君就给齐貌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给他驾车,每天早晚送饭侍候。

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齐宣王即位。靖郭君与齐宣王交往很不友善,就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土薛地,和齐貌辨一起居住在薛地。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请求回都城去拜见齐宣王。靖郭君说:“君王非常讨厌我,你前去拜见他,必定会被处死。”齐貌辨说:“我根本就不想活,所以我一定要去。”靖郭君无法阻止他。

齐貌辨动身到达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后,满心怒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齐宣王,齐宣王问他说:“你是靖郭君言听计从宠爱的人吗?”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宠爱我,却没有言听计从。当君王正做太子时,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面带不仁之相,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我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做。’靖郭君如果听我的话去做,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祸患。这是第一件事。靖郭君到了薛地,楚国令尹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如何向先王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你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谨遵王命。”

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戴齐威王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推辞,后来不得已才接受了。七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一开始)靖郭君辞职没有被允许,三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

此时此刻,靖郭君可以说是有知人之明啊!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因此而沮丧。这也就是齐貌辨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

评卷人得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欧,完成下面小题。

放言五首①(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②。

试玉要烧三日满③,辨材须待七年期④。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杂兴八首(其三)

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被贬江陵,写了五首《放言》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②钻龟、祝蓍(shī):古人占卜的两种方式。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等人造作流官,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外出追难。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首联设置悬念,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赠”字强调此法乃经验之谈。

B.白诗充满了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也含蓄地表述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情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并坚信自己与友人的冤情终会昭明。

C.顾诗用语浅近、如话家常,却表现出思维的深刻与缜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思辨性和开放性。

D.两首诗都以议论说理为主,富有理趣,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两诗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16.古诗中蕴含的人才观往往丰富而深刻,请分别概括以上两首诗的人才观,并简要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述人才观的。

15.D16.白诗人才观:若想辨识人才,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不能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顾诗人才观: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用人当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因材施用,不要求全责备。

白诗手法:①类比。白诗以试玉、辨材之例,说明认识事物好坏真伪的正确方式是时间的考验,寓哲理于形象之中。②用典。用周公摄政辅佐成王的故事,再用王莽篡汉自立的典故,证明上述道理;③假设。尾联先用假设引发读者思考,再用反问揭示自己的看法。④正反对比。正面以试玉、辨材之例,说明认识事物好坏真伪的正确方式是时间的考验;反面以周公、王莽之例说明不经过时间考验就会误判人才,以为周公想篡权,王莽是君子。(四点中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顾诗手法:类比。使用骏马犁田渡河来表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两诗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错误。顾诗结尾“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直接点明了观点。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的观点态度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白诗人才观:对人和事物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

顾诗人才观:“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写骏马在历险上具有优势,但犁田上不如牛,处于劣势,这说明任何事物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用人当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因材施用,不要求全责备。天下的万物贵在量才使用,请千万不要对它加以过多苛刻的要求。

白诗手法:

类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白诗以试玉、辨材之例,说明认识事物好坏真伪的正确方式是时间的考验,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用典。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用周公摄政辅佐成王的故事,再用王莽篡汉自立的典故,证明上述道理;

假设。“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先用假设引发读者思考,再用反问揭示自己的看法。“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正反对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

顾诗手法:类比。骏马奔驰千里,却不能像牛那样耕种田地,坚固的车辆能载重前行,却不能像船那样穿行在河流之上。舍弃自己的长处,而对某些事物使用或展现自己的短处,即使能力再高也难以获得好的发展。使用骏马犁田渡河来表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评卷人得分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善用比喻说明道理,如在《劝学》中用“非利足”者却能“致千里”“非能水”者却能“绝江河”来设喻后,得出的道理是“,”,启示我们做事时应该善于寻求帮助。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表述自己傲岸不屈品格的诗句是“,”。

(3)水的壮阔激荡人心,这种景象在唐宋诗词中极为常见,如“,”。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生”“摧”“鉴”“坼”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评卷人得分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荼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解析,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8.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

B.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

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

D.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