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同步练习(文字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B.《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大宗师》,《庄子》是庄周亲自撰写,主要反映了他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D.《鸿门宴》中,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戴的玉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2.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因为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作品,所以它又被人们合称为“春秋三传"。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后由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D.在《鸿门宴》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北向,再次为东向,最次为西向。我们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句子默写

3.默写

【任选六空,超过六空,按前六空评分】

昔我往矣,(《诗经采薇》)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3)何时依虚幌,___(杜甫《月夜》)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5)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项庄舞剑,___(司马迁《鸿门宴》)

(7)载载孑立,(李密《陈情表》)

(8)云无心以出山岫,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情景默写

4.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把“仁”推到学习和思考领域中去,提出成就仁道的途径的句子是___。

(2)《鱼我所欲也》中阐明对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5.下列选项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___郤:通“隙",隔阂,嫌怨

③若入前为寿___寿:敬酒,祝人长寿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___翼:翅膀

⑤稍夺其权___夺:剥夺

⑥人臣之分也___分:区别

A.②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④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7.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的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拨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

B.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C.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

D.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9.第二段选文末句,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二)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素善留侯张良___善:友善、交好。

②毋内诸侯___内:同“纳”,接纳。

③籍吏民___籍:户口。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不合常规。

⑤良引兵从沛公___引:牵、拉。

⑥不如因其解击之解:同“懈",懈怠。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尹,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秦汉之际亦设,位次于令尹,位尊,多以王室贵族任之,其主要职务是掌管刑狱。

B.季父,即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侯,爵位名,中国封建制度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子房,张良的“字”,“字"指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相互称字以示礼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把“距关”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以兄长之礼热情款待项伯,与其约为婚姻,并表明自己不敢背弃恩德。

B.在峣山下的秦将欲反叛秦王朝,但考虑到士卒不会听从,因此授意张良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最后取得大胜。

C.张良面对项伯的劝说,认为离开沛公是不义的;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带兵,作为谋臣时时跟随汉王身边。

D.高帝对于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拒绝了,于是他被封为留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14.综合以上文段,简要概括张良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闻跸【注】,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跸:帝王的车驾。也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B.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C.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D.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是秦时设置的官名,九卿之一,职责是管理天下刑狱,有时还可驳正皇帝的判决意见。

B.“公门"是古代国君之外门,所有乘车辇之人经过时都要下车,以示对国君的敬意。

C.“景帝”为古代皇帝谥号之一,是景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D.“书",又称《尚书》,为“四书”之一,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史迹的著作汇编。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因为家境殷实作了骑郎,侍奉文帝十年都没有被调动,他认为耗损了兄长的家产至今却无所作为,想辞官回家。

B.张释之直言敢谏,有一次文帝询问虎圈兽类情况,啬夫代替上林尉详尽回答,文帝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因张释之的劝谏而放弃了。

C.张释之因为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而阻止他们入殿门,并且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却得到文帝的器重而被提拔。

D.张释之在文帝死后想到自己曾得罪过当时的太子即现在的景帝而感到恐慌,向景帝请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2)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按剑而跽曰___跽:两膝着地,上身挺直

B.刑人如恐不胜___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D.窃为大王不取也___窃:急切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___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B.立而饮之_________拔剑切而啖之

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___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然而不胜者,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樊哙“巧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④今日之事何如⑤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

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特点。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远兜远转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意听。

2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三官

故诸葛城有商士禹者,士人也,以醉谑忤邑豪,豪嗾家奴乱捶之,舁归而死。禹二子,长曰臣,次曰礼。一女曰三官。三官年十六,出阁有期,以父故不果。两兄出讼,终岁不得结。婿家遣人参母,请从权毕姻事,母将许之。女进曰:“焉有父尸未寒而行吉礼?彼独无父母乎?"婿家闻之,惭而止。无何,两兄讼不得直,负屈归,举家悲愤。兄弟谋留父尸,张再讼之本。三官曰:“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阔罗包老耶?骨骸暴露,于心何忍矣。”二兄服其言,乃葬父。葬已,三官夜遁,不知所往。母惭怍惟恐婿家知不敢告族党但嘱二子冥冥侦察之。几半年杳不可寻。

会豪诞展,招优为戏,优人孙淳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王成,姿容平等,而音词清彻,群赞赏焉。其一李玉,貌韶秀如好女。呼令歌,辞以不稔,强之,所度曲半杂儿女俚谣,合座为之鼓掌。孙大惭,白主人;“此子从学未久,只解行觞耳,幸勿罪责。"即命行酒。玉往来给奉,善觑主人意向,豪悦之。尽遣诸仆去,独留玉。玉伺诸仆去,阖扉下楗①焉。诸仆就别室饮。

移时,闻厅事中格格有声,一仆往觇之,见室内冥黑,寂不闻声。行将旋踵,忽有响声甚厉,如悬重物而断其索。亟问之,并无应者。呼众排阖入,则主人身首两断;玉自经死,蝇绝堕地上,梁间颈际,残绠俨然。众大骇,传各内闼,群集莫解。众移玉尸于庭,觉其袜履虚若无足。解之则素舄②如钩,盖女子也。益骇。呼孙淳诘之,淳骇极,不知所对,但云:“玉月前投作弟子,愿从寿主人,实不知从来。”

以其服凶,疑是商家刺客,且以告郡。郡官问臣及礼,并言:“不知。但妹亡去,已半载矣。"俾往验视,果三官。官奇之,判二兄领葬,敕豪家勿仇。

异史氏曰:“家有女豫让③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者耶!愿天下闺中人,买丝绣之,其功德当不减于奉壮缪④也。”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三》)

注释①〔楗〕门闩。②〔素舄〕服丧者所穿白鞋。③〔豫让〕战国晋人,事智伯。智伯被赵襄子联合韩、魏所灭,豫让自毁形貌为智伯报仇。未果,遂伏剑自杀。④〔壮缪〕即关羽,死后被迫封为壮缪候。

24.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惭(A)怍(B)惟恐(C)婿家知(D)不敢告(E)族党(F)但嘱二子(G)冥冥侦(H)察之

2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指冤屈,与《孟子》“戚武不能屈"中的“屈”意思相同。

B.夜,指在夜里,与《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中的“夜”用法相同。

C.优,表演杂戏,歌舞的演员。与“伶"合称,指俳优乐工;后指戏曲演员。

D.辞以不稔,与司马迁《鸿门宴》中的“具告以事”句式相同。

2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三官因父亲遭遇横祸而延搁婚期,在兄长们向官府申冤,一年未能平反的情况下,她要求埋葬父亲,依礼尽孝。

B.商三官认识到世道不公,明白克循正轨替亡父讨回公道无异于缘木求鱼,只能在安葬父亲后,悄然离家,另谋复仇之路。

C.商三官变装为男子,随优人赴寿宴,虽不擅歌唱,却博得邑豪喜爱,在其放松警惕后,斩决仇首,然后悬梁自尽。

D.蒲松龄在文末对商三官发出真挚礼赞,将她推许为“女豫让”,她与豫让一样凭借勇气和谋略,报仇成功。

2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婿家遣人参母,请从权毕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