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微专题考点专练
考点。3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萄
秦统一中国
1.(2020•江苏无锡市九年级二模)下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可知,它是中央集权制。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
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
察百官;地方推行郡县制。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2020•河南许昌市•九年级二模)下列文物图片呈现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朱书符号附壶平才文4]号及鼐泰例权及秦权上川制的小篆
A.中国上古文明的演进B.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C.中国古代纹饰的演进D.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描述J'魏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字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统一文字为小篆,由此可
知,题干图片体现了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能准确的描述题干图片的内
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020•广东广州九年级二模)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答案】D
【详解】
秦朝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D项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符合题意:ABC项不是
圆形方孔半两钱,排除。故选择D。
4.(2020•江苏淮安市•九年级二模)在《史记》中记载了秦二世是通过甚改秦始皇遗诏而登藤的,但考古学
家在一枚秦代简牍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说明对秦朝的历史研究
A.《史记》记载不可靠
B.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完全可靠
D.应注重二者的相互印证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即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
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
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第二手史料是经过后人运用•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在《史记》中记载了秦
二世是通过甚改秦始皇遗诏而登蛊的,但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简牍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说
明对秦朝的历史研究应注重二者的相互印证,故D符合题意;《史记》记载不可靠、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文献、
考古发现完全可靠说法太绝对,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2020•广西钦州市・九年级二模)仰天长啸的骏马寓意美好。如图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
定为全国统一规范文字的是哪一种?
营续募,埠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楷书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文字的统一,使政令
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以C项符合
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王一一a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020•北京昌平区•九年级二模)阅读下表,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推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人物秦始皇汉武帝
实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
统一货币、度量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
书同文、车同轨盐铁专卖,铸五铢钱
筑长城,北击匈奴北击匈奴
A.抵御外来侵扰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经济发展D.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D
【详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统一后,秦始皇
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经济上
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
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采用J'比较强硬的手段,实行焚书坑儒。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派
将军蒙恬北伐匈奴,为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洪,东到辽东的长城。汉武帝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五铢钱。汉武帝时,
对匈奴采取攻势力,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故秦始皇和汉武帝推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巩固国家统-0
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故选D。
2.(2020•福建宁德市•九年级三模)对如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五株甘"太学"复原图
A.秦始皇加强君主制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东汉光武帝中兴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B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五铢钱”“太学复原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体现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思想,
同时他重视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使国家的财政状
况有了很大改善。这些都反映了汉武帝从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
盛时期,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
3.(2020•山东滨州市•九年级二模)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
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土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焚书坑儒,压抑儒家;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八股取土是在明朝,故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0.福建厦门市.九年级二模)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
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理解其意,儒学虽成为官方的学问,但也
有局限性。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丧失了独立的批评与自由。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
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5.(2020•广东梅州市.九年级二模)如图漫画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
A.外戚宦官专权B.中央对经济的控制
C.诸侯王扩张势力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详解】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
己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D正确;汉武帝本人强势,没有出
现外戚、宦官干政情况。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措施,不属于经济措施。B错误;
通过推恩令限制削弱诸侯力量,C错误。综上故选D。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2020.山东德州九年级二模)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答案】A
【详解】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
央统辖的开始,A项符合题意;BCD和标★号的区域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广东广州九年级一模)公元前60年,宣帝命郑吉监护西北方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
护。……其职责为管理屯田及兼护南北二道之通畅,一般任期3年,直属中央调遣。下列不能体现材料有
关西域都护府的观点的是()
A.监护西北各国安全B.保护交通要道
C.为了开辟丝绸之路D.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随后,丝绸之路形成,故C
符合题意;ABD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北京房山区•九年级二模)下图是1953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铜印,印面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
“归义”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与此件文物能够形成互证的史事是
A.设置西域都护B.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文成公主入藏D.设置安西都护府
【答案】A
【详解】
根据图片,1953年在新疆出土的一枚铜印,印面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归义”是汉中央政府给予其统
辖的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与此件文物能够形成互证的史事是设置西域都护。汉武帝两次派张骞
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A符合题
意;材料没有涉及北方游牧民族内迁,B排除:CD发生在唐朝,排除。故选择A。
4.(2020•河南洛阳市•九年级一模)对下列出土文物最合理的解释是中国古代
汉代连弧纹铭带镜(阿富汉出土)东罗马金币(洛阳出土)
A.青铜铸造技艺高超B.特色商品风靡世界
C.丝绸之路连贯东西D.冶金技术世界领先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在阿富汗出土了中国汉代的铜镜,而在中国洛阳也出土了东罗马金币,由此可知反映了
古代中外交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丝绸之路连贯东西、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有关,c正确;题
干的主旨是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5.(2020•湖北黄冈市•九年级二模)汉代皇帝授予使臣代表皇帝的"节’’(如下图所示),也是国家的象征。
张骞持"节''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卧起操持(节),节族尽落二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
不失,交还皇帝。二人事迹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大B.忠贞爱国的民族情感
C.传统文化的影响D.愈挫愈奋的进取精神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节”是国家的象征,张骞、苏武奉命出使,二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
不失,交还皇帝。表明两人忠贞爱国的民族情感,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
排除。故选B。
考向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020•山东德州九年级二模)依据图示,判断此单元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答案】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给出的图片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这期间还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是当时的突出特点,选项C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选项A不
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指
宋元时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0.广东韶关市.九年级二模)解读历史地图是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图中,可
以得到最全面准确的信息是()
A.北方民族的内迁B.南方地区的开发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民族交融和江南的开发
【答案】D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正确;AB说
法片面,排除;C材料未涉及,排除;故选D。
3.(2020•北京昌平区九年级二模)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下图所示),给江南地区带来的重要
影响有
①输送了大批劳动力②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
③形成南北分裂的局面④促进手工业进步和商业的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据“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输送了大批劳动力、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
方式,促进手工业进步和商业的交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①②④符合题意:南北分裂的局面并不是
北方人口南迁造成的结果,③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4.(2020•山东荷泽市•九年级二模)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答案】C
【详解】
依据图示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有两种情形:一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二是中原汉族
南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江南地区得
到开发的原因之一,但是和图示无关,排除。故选C。
5.(2020•山东济南九年级一模)对比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材料一:《史记》记载:“楚越之他,地广人稀(稀)……无积聚而多贫。”
材料二:《宋书》记裁:“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枪,则教都忘饥
A.江南土地面积增加B.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C.江南人口大量增加D.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书》比《史记》最大的区别就是记载江南经济发展了,西晋后期以来,
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
选项B符合题意:江南土地面积增加,材料没有体现,选项A不符合题意;江南人口大量增加,材料没有
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江南经济发展有个开发的过程,选项D错误。故选B。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2020.江苏泰州市.九年级一模)下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一张有关历史发展因果关系的卡片。结合所学,
①处的历史事件是
原因过程结果
北方民族大交融局面的出现①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孝文帝改革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孝文帝进行改革,
采取汉化措施,这一方面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故D符合题意;商
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A不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使东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广东肇庆市.九年级一模)下列图片是考古出土的魏晋时期的墓砖画,图片体现的历史趋势是()
胡人牛耕图汉人胡食图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
C.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D.民族的矛盾不断加强
【答案】B
【详解】
据图片《胡人牛耕图》和《汉人胡食图》可知,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相
互交融,体现了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
为趋势,B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A排除;图片没有涉及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C
排除;图片反映的是民族融合,D排除。故选择B。
3.(2020•北京房山区•九年级一模)如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墓葬变化对比表,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对比改革前北魏墓改革后北魏墓
殉葬牲畜牛、羊、马的头骨、肢骨猪、狗、鸡、羊等家畜陶器模型
墓葬形制鲜卑族:梯形竖穴土坑墓仿东汉:弧边方形砖室墓
壁画装饰狩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儒家“孝悌,,“升仙,,等内容
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墓葬变化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前的北魏墓内容,带有明显的少数
民族色彩。改革后北魏墓内容,带有明显的汉族色彩,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
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正确;表格对比看不出ACD得内容,排除。故选B,,
4.(2020.山东潍坊市.九年级三模)归纳综合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据下列示意图,概括这一时期历
史发展基本趋势。表述不准确的是
北魏吞并几个割据政权,43建
统一免流域。@(人物)
政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XV0-4->
迎(蛭)
初步奠定了
三分天下的
格局。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免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
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坏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得
到开发,为@^游偏移奠定了度出。
A.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C.中央集权在不断强化D.江南逐步开发
【答案】C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主要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离到隋朝再次的大一统的信息,没有
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A,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政权并立或短暂统一,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融
合不断加强,排除B;材料反映西晋以后,江南逐步开发的信息,排除D。故选C。
5.(2020•福建厦门市•九年级一模)如下图中?处的时代特征是()
A.华夏文明的初曙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答案】B
【详解】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之后是三国时期,三国之后是两晋,东晋灭亡后是南北朝,三国两晋南
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这一时期时代特征是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符合题意;华夏文明的初曙是炎帝黄帝时期,A排除: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
期,C排除;清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排除。故选择B。
j~---------------------------------------
秦统一中国
1.(2020.山东黄泽市.九年级一模)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其中,
属于秦朝的是()
B.
骈
D.
H修Ki“网II,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匕创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福建九年级一模)从如图的文物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秦印封泥
①秦朝修筑长城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体④秦朝设立太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C
【详解】
材料展示的是秦朝右丞相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
分管行政。此外,秦统一全国后统一文字为小篆,因此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C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长
城,因此①错误,由此排除AB;材料中没有提及分管军事的太尉,④错误,由此排除D。综上故选C。
3.(2020•陕西九年级三模)平定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书同文字”
是指把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洛
I*XD
;4
全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选项A符合题意;B是楷书,C是行书,D是
草书,均不符合。故选A。
4.(2020•江苏苏州市・九年级一模)如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的形势图,与这一形势
相关的史事是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行D.行省制度管辖辽阔疆土
【答案】C
【详解】
图片是秦朝疆域图,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秦朝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与图片形势相关的史事是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
行,C符合题意;夏朝时期“家天下'’取代"公天下”,A排除;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排除;元朝设立行省
制,D排除。故选择C。
5(2020江苏苏州市・九年级一模)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从下面的漫画作
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③建立了皇帝制度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A
【详解】
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距今2240年,属
于周年大事,从漫画中能看到有皇帝,所以有③建立了皇帝制度,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所以有④建
立了中央政权机构,有皇帝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有①实现「国家统一,因此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
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①③④,A项符合题意:而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气―0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2020.山东临沂市.九年级三模)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
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设置刺史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北击匈奴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可知,空格处对应的是汉武帝大一统在思想领域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在思想方面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正确;设置刺史是汉武帝
在政治方面强化监察制度的措施,A排除;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领域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的措施,B排除;
北击匈奴属于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的措施,D排除。故选C。
2.(2020•北京丰台区•九年级一模)汉武帝解决下图反映问题的措施是
【答案】B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封国强大,威胁中央统治,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B
符合题意;ACD项都与汉武帝有关,但图片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B。
3.(2020•安徽九年级三模)著名学者弘亿指出:“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一思想基础与
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这里的“主要思想”与“主
要制度”最有可能是
A.道家思想分封制度B.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
C.道家思想郡县制度D.法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
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
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战国时期法家提出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
沿用。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0•山东德州九年级二模)根据下面的《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可以看出西汉初期中
央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单位:个
:三中央格郡
塞封国格耶
A.盐铁专卖B.颁布“推恩令”C.轻徭薄赋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和示意图可知,封国在人口和所辖郡县方面比中央还多,这防碍了中央集权,为此,汉武帝颁布“推
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盐铁专卖为汉武帝采取其它措施提供了经济基础,故A不符合题
意;文景之治时轻徭薄赋,故C不符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D不
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山东泰安市九年级二模)对下列图片所代表的事件,理解最准确的是
秦朝小篆汉朝五铢钱
A.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都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D.都加速了本朝的灭亡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图左“秦朝小篆”反映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图右“汉朝五铢钱”反映了汉武帝统一货币的措
施,两者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C正确;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属于文化方面的措施,A排除;汉武帝统一
铸造五铢钱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B排除;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与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无关,汉
武帝统一货币等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D排除。故选C。
詹骑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2020.四川宜宾市.九年级一模)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
A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甲骨文的发现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辟时,美洲大陆还没被发现。丝绸之路沟通的是欧亚大陆,B符合题意;
ACD项对应与史实相符,排除。故选择B。
2.(2020.四川绵阳市.九年级三模)早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希望相关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共融、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这得
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B香料、西域葡萄、良种马等物产传入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
内地果
C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到达朝鲜、日本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
航线
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
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西域都护设置也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因此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正确的是D,D
项符合题意;A项公元前138年,张森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西域物产的引
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成果,不是最大成果,排除;C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是
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航线,排除。故选D。
3.(2020•山西太原市•九年级三模)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古代世界东西方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起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这条道路开通时连接的亚欧两大帝国分别是
A.西汉和古代希腊B.唐朝和大秦
C.西汉和古代罗马D.汉朝和安息
【答案】C
【详解】
西汉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
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
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4.(2020.山东德州市.九年级一模)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
【答案】B
【详解】
注意总结每幅图的典型特征。如图-中有“岭北行省”,行省制为元朝时期;图二有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公
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图三的疆域与现今相似但又辽阔许多,为清朝
前期疆域;图四出现J'匈奴、长城、咸阳,故为秦朝。所以按朝代排序选B项。
5.(2020•山东济南九年级二模)习近平在“一带一路”论坛中讲道:“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
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
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不断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下
面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①古丝绸之路促进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的沟通和发展
②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③古丝绸之路使世界三大宗教有机融合在一起
④古丝绸之路体现了开放包容、友好合作的丝路精神
A.①②④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
域,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可知,丝绸之路沟通「不同区域的文明,①解读是正确的,
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占丝绸之路……不断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可知,体现丝绸之路开通推动了人类
历史的发展进程,②解读是正确的,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
不断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可知,体现丝绸之路体现了开放包容、友好合作的丝路精神,④解读是正
确的,符合题意;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古丝绸之路……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
地……”和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不出使世界三大宗教有机融合在一起,三大宗教是独立发展的,故③对材料
解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2020•吉林长春市•九年级一模)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主题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反映了当时政权的分
立;东晋和前秦的并存反映了政权的分立;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这次
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综上所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符合四幅图片的主题。故D符合题意;中国境内人
类的活动指的是远古居民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
巩固指的是秦汉时期。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内蒙古乌海市九年级一模)“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
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
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
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详解】
结合题文“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
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依据所学可知,自东汉末年以后,政治腐败,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
对比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水利资
源丰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故①②④项符合题意;”统治者的重视''这个
因素未能在题文材料中体现,故③项不符合题意,与③有关的BCD项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3.(2020•山东济南九年级二模)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南北朝时期
A.北方战乱不断
B.妇女地位提高
C.儒家思想盛行
D.北方经济衰退
【答案】A
【详解】
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
此替爷征……”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不断,政权分裂更替频繁。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民族
融合的历史时期,为I」后隋唐时期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材料中没有体
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4.(2020.天津市蓟州九年级二模)“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答案】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含义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
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
选Ao
5.(2020•山东德州九年级二模)阅读历史书籍需要注意主题和子目之间的联系。下面子目对应的主题是
1.三国鼎立
主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题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4.北软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C
【详解】
依据图片“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政治
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可知反映是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结合课本所学,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更
迭频繁,社会局势混乱;但同时北方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c正确;“早期国家
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A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指秦汉时期,B排除:“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指隋唐时期,D排除;故选C。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202。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二模)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下列诗句
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A.“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A
【详解】
分析选项可知,“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中的胡乐即少数民族音乐,洛阳家家学习少数民族音乐,
能反映当时的民族交融情况,A项符合题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佛教事业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描述的民族冲突,C项不符合题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甘肃兰州市九年级二模)大伟所在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组内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
请你帮他们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繁荣开放的社会
【答案】C
【详解】
考查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在四幅图片“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鼎立“、"东
晋王朝“、"北魏孝文帝“,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魏蜀吴时期是三国鼎立的时期,属于政权分裂,西晋是
短暂的统一时期,后来的东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都属于政权并立的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
的交融。因此四幅图片,可以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选项c符合题意;中华文明的起源
与早期人类、原始农耕生活和传说时代的内容相关,A排除;统一国家的建立与秦汉时期相关,B排除;繁
荣开放的社会与隋唐时期相关,D排除。故选C。
3.(2020.山东济南九年级二模)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如果为下面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
的是
fMt(«1)
A.对外交往开放频繁B.民族交融蔚然成风
C.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答案】B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汉人使用胡床”、"穿汉族服饰的少数民族贵族”、"汉族妇女制作胡饼”等图片信息可知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给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民族交融蔚然成风。B符合
题意,ACD项图片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4.(2020•山东东营市•九年级二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
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
写的人物是
人物主要事迹
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B.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人迁到中原,之后
推行汉化措施,穿汉服,用汉姓,与汉人联姻: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颁行文字,起兵抗辽。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完成全国统一。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
符合题意,故选择A。
5.(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二模)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
有利于
鲜卑姓拓跋独孤步六孤勿忸于贺赖拔拔丘穆陵尉迟
汉姓元刘陆于贺长孙穆尉
A.政权分立B.江南开发C.南朝稳定D.民族交融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之一,
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选项D
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秦统一中国
1.(2020•江苏苏州市•九年级一模)下图的文物被称为“始空语钢制”,是著名的“秦量三宝''之.器胶则有“廿
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国黑头中的,指臣民、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结,法
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的铭文。关于秦朝,从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嗓
A.完成统一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统一度量衡D.沉重的赋税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国黑头中的,指臣民、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
诏丞相状、维,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可知,意思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天下,原来的楚、齐、燕、韩、赵、魏等各国臣民(黔首:围黑头巾的,指臣民、老百姓)终于获
得安定,立尊号为皇帝,于是诏令丞相状和丞相绢(状、绢为人名),规范度量衡,凡是不一致的都加以统
一,凡是不清楚的都予以明确。因此关于秦朝,从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沉重的赋税。选项D符合题意;从
材料中能获取的信息的有A完成统一、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统一度量衡。但是ABC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2020•山东济南市•九年级二模)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工天子
I皇帝
■“诸侯
山””大夫卜,央I庙]方II砌.方I中央I[地方I
HHiH±函商|御息:夫|函|中;治|曲
、>»»*>»»»>»奴隶[7^1直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A.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商朝奴隶主统治
B.图二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在全国建立郡县制
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不利于元朝的集权统治
D.图四是清朝君主集权强化,厂卫是皇帝爪牙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建立的是郡县制,B项正确;图一是西周时
期实行的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的奴隶主统治,A项错误;图三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有利于元朝的通知,
C项错误;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制度,不是清朝,D项错误。故选B。
3.(2020.安徽亳州市.九年级一模)公元前230年,一位生活在今北京的富商,最常用的货币是
秦圆形半两钱燕国刀币
c.
赵国铲币楚国蚁鼻钱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公元前230年,一位生活在今北京的富商”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30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北京
市当时燕国的都城,故最常用的货币是燕国刀币,B正确;秦圆形半两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货币,排除A;
赵国铲币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货币,排除C;楚国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工程大学《基础朝鲜语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学院《神经病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科学(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三维动画(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人类遗传病》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合租房协议合同
- 法律合同法规知识要点梳理
- 工程劳务分包施工合同书
- 医疗器械质量保证合同协议书
- 恒大工程承包合同
- 2025购销商品合同模板
- 2024年山西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03月双鸭山市“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1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与操作指南
- 2025年03月春季甘肃临夏州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34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考点剖析附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州省气象部门第二批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34人(第6号)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考点剖析附解题思路及答案详解
- 上海市第一至十八届高一物理基础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