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规则与商业信用的法律保护_第1页
WTO规则与商业信用的法律保护_第2页
WTO规则与商业信用的法律保护_第3页
WTO规则与商业信用的法律保护_第4页
WTO规则与商业信用的法律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PAGE9WTO规则与商业信用的法律保护摘要公平交易原则、透明度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是WTO规则的三大基本原则。商业信用是WTO规则的基础,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实现WTO规则的重要条件,与WTO规则接轨离不开商业信用制度。要加强对著名商号、字号权的法律保护;加强对著名企业享有盛名的“老字号”品牌的法律保护;加强对著名企业“原产地”品牌的法律保护;还要从保护知识产权的高度来重视对商业信誉的法律保护,商业诽谤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侵权行为。关键词WTO规则;商业信用;商业信誉;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一与国际贸易规则(WTO规则)接轨离不开商业信用制度。商业信用是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在赊购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它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其内涵就是商业信任、遵守诺言、实践成约等。WTO规则在任何一个成员组织的实施,都需要得到商业信用的积极支持。这主要是因为:(1)商业信用是WTO规则的基础。商业是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它的主要任务是买进、卖出。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或者合同是保证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得以实现的手段,离开了契约就不能实现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交往。WTO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交往关系,是以多边贸易协定的契约来维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或者合同尽管是市场主体交往的重要手段,但是合同能否兑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兑现,则要看签约各方的信用状况。(2)商业信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WTO规则即使再详尽和完备,也不可能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在复杂多变的经济贸易活动中,尽管不违法但不道德的、法律力量所不能及的行为屡见不鲜,只有信用制度才可以约束这些管不到或者管不了的行为。(3)信用约束成本低而效率高。WTO规则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多边或者双边经贸规则,它需要有相应的行政、司法机关来维护;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或者贸易摩擦,就需要动用大批人力、物力于侦询、取证、诉讼及法庭的维持,社会为此要付出巨大而高昂的成本。而信用是社会的公共准则,是人们的内心约束力,它不需要监督、不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是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约束方式。这种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做法,正是WTO规则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内涵。公平交易原则、透明度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是WTO规则的三大基本原则。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世界贸易经济是诚实信用经济、是道德经济,而非投机或者假冒伪劣的经济。WTO规则是建立在国际社会信用基础之上的,是以公平交易原则、透明度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为基本准则的。在国际经贸竞争中,任何成员、经济组织或者自然人,没有“信用”就没有参与公平竞争的“资格”;即使一时有了,最终也会因之而丧失。在WTO规则的框架下,健康、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客观上要求建立社会的信用机制。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信用消费为什么发展速度不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社会和个人信用制度。当前我国信用制度缺失的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行为惩罚不力,受信收益不公,信用中介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双重不足的局面,尤其是尚未建立起与信用管理制度直接相关的法律体系。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当竞争法》中规定了有关诚信守法的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是,我国缺少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因此难以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氛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就会被扰乱,市场经济得不到健康成长,最终必将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从另一方面看,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实现WTO规则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建立这种制度就是要建立一套规范化、法制化的运作体系:如完善的个人信用机制,规范的个人资信评估机构,通过担保、保险和证券化的手段建立起来的风险防范机制,等等。建立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以法律加以规范。立法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就其立法而言,它包括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非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规范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信用行为的立法,规范信用中介服务行业行为的立法,等等。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的基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靠社会主体的信任和诚实的理念来维系的,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来维系的。这就首先要求人人要懂得信用,人人要讲究信用,使讲诚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基本公德。市场主体要积极发挥信用作用,牢牢树立依法经营,以德经商的观念。WTO框架下的企业和公民的信用规制。依据WTO规则的要求,我国不仅要突出法律制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法律实施的统一与公正,而且要在全国范围内创建整齐有序的诚实信用机制,以确保WTO规则的贯彻实施。在WTO框架下,诚信是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必须认真遵守的一条社会伦理规范和和经营准则。因为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则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铁的规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P23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条也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J].北京:国务院公报,1999(11).(P390)所以,对社会和企业而言,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更要加强诚信经营道德建设。从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建设的外部条件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否做到诚实守信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约束和监督、管理机制。从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建设的内部要求看,一是要加强诚信经营观念教育与培训;二是要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强化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诚信经营水平和标准。加强诚信原则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是以制度、法规为中心而辅以个人伦理道德的。因而公民个人诚信状况,对整个企业、国家和社会的诚信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里,公民的信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它是企业、国家和社会信用的基础。信用作为一种对民事主体的综合评价,具有多层次的社会功能,如信用是道德的判断,信用是经济的判断,信用是法律的判断,信用是价值的判断,等等。确立与完善公民信用规制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要在民事立法中引入信用权的概念,并建构严谨、完备的信用规制。具体构建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信用权定位。信用权应当定位为民事主体就其拥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所享有的一项人格权。(2)信用权的内容。它应该包括:“信用保有权”,即信用主体既可以通过对信用的承诺与实践来保证自己的信用不下降、不缺失,也可以通过经济能力的增强来促使自己的信用逐步增高;“信用维护权”,即当个人的信用利益受到侵犯时,民事主体可以依法对被侵犯的信用予以司法救济;1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J].北京:国务院公报,1999(11).魅力,也是和它的产地及特殊生产工艺分不开的。香槟酒产自法国北部的香槟地区,这里具有种植葡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栽培历史。葡萄的种植也有极严格的管理,如种植的行距、翻土的次数、植株的修剪、株高株龄、以及葡萄酒的发酵次数、装瓶后在窖中存放的年限等,都有极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规定。正因为有这种复杂而严格的工艺过程,才保证了香槟酒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品牌来自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本。毁掉一个品牌容易,而创造一个品牌艰难。我们必须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著名企业的品牌,因为它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要依据WTO规则和我国相关法律保护著名企业的品牌,保护著名企业的品牌就是保护知识产权。要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对著名企业的侵权行为,从保护知识产权的高度来重视保护著名企业的品牌。与此同时,还要依法保护著名企业的地域价值。无论是“贵州茅台酒”还是法国香槟酒,除了制作精良的工艺之外,与其生产的“产地”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保护企业品牌的时候,还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地域品牌。“贵州茅台酒”因茅台镇而得名,而茅台镇的品牌价值是因当地名酒的驰名而升值的。WTO规则明确规定了对“原产地”的保护权,列出了专门的《原产地规则协定》1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P164—172)。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作出了对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譬如,英吉沙小刀就和北京的王麻子剪刀一样,在新疆颇有名气。英吉沙小刀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手工艺品,是颇具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纪念品。依据WTO规则关于“原产地”的保护权,以及我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近年来有关英吉沙的商标已经注册了42件。该县又在此基础上向当地政府申请注册英吉沙小刀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建议。如果英吉沙小刀被核准注册,它将成为新疆继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等之后的又一原产地商标1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记者张依.英吉沙小刀申请原产地商标[N].北京: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05—17(2).三商业信誉是商事主体在社会对其产品、服务、信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声誉、信誉及由此所带来的财产利益。商业信誉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商品声誉和商业信誉(包括服务声誉)。这种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商业信誉,也是一种无形的商业价值和无形资产。因为良好的商业信誉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并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商业信誉同商业信用一样,都是生产者和经营者长期以来通过守法诚信经营、参与公平竞争、诚实劳动逐步形成的,是社会或者他人对该生产者、经营者的整体的积极评价。其评价既包括社会或者他人对该生产者、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守法、信用、生产经营能力、生产水平、资产状况、生产成果、技术水平的评价,也包括对其商品质量数量、市场占有率、商品品牌及售后服务等的整体评价。商业信誉的产生和形成与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相比尽管有所不同,但它同样凝结着权利人的创造性劳动,符合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其知识产权法律属性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护知识产权的高度来重视对商业信誉的法律保护。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商业信誉作不同的归类。依据商业信誉所属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法人的商业信誉和个人的商业信誉;按商业信誉的地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地区商业信誉和国际商业信誉,等等。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诸如商业企业之类具体的商业信誉受到侵犯的问题。商业诽谤是对他人(包括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商业信誉进行诋毁的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3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P576)在这里“商品声誉”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是商业信誉的一部分,对商品声誉的侵害,实际上就是对其商业信誉的侵害。所以,无论是诽谤他人的商业信誉,还是诋毁他人的商品声誉,都构成对他人商业信誉的侵权行为。经营者的商业信誉遭到不法损害后,势必使社会对经营者的评价和信任程度降低,直接影响其商业关系,造成其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降。所以,商业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诋毁、贬低同业竞争对手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商业诽谤行为。譬如,某私营装饰材料厂由于经营规模扩大,对毗邻的一名经营装潢材料的个体户刘某的业务有所影响。1995年3月,刘某指使其6名亲朋好友,冒用该私营装饰材料厂用户的名义,向其销售地的行政执法机关写投诉信,无中生有地反映该厂生产的装潢材料属伪劣商品,使该厂名誉扫地,销售量急剧下降1案例[N].北京:经济参考报,19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案例[N].北京:经济参考报,1995—10—30(7).商业诽谤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侵权行为。由于商业诽谤行为的实施较为简便,通常一个广告、一份传单、一次会议、一次谈话或者一封信函就可达到,然而对竞争对手的伤害又是非常严重的,有时致人于死地。正因如此,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商业诽谤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譬如,匈牙利《禁止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禁止以制造或散布虚假事实,或对真实事件进行歪曲、或通过其他行为破坏或者危害竞争者的名声或信誉。”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第2条规定:“陈述对有竞争关系的他人的以营业信用造成损害的虚伪事实、或将其传播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也有类似规定。《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10条规定,在经营商业中,利用谎言损害竞争对方的企业、商品或者工业活动的信誉的,是特别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第5条规定的就是商业诋毁行为,即损害他人的企业或者其活动的信誉。任何虚假的或者没有根据的陈述,损害他人的企业或者其经营活动,尤其是该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信誉的,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此也作了明文规定。一些地方规章结合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具体的禁止措施。譬如,《上海市制止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规定:制造、散布有损于其他生产经营者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或者服务信誉的的不真实消息的,是必须予以制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武汉市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试行办法》规定:败坏他人产品声誉或者在外商面前诋毁国内其他企业,进行削价竞销或者抬价竞购的,按不正当竞争行为处理。《江西省制止不正当竞争试行办法》也规定,直接或者间接诋毁、贬低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或者服务声誉的,按不正当竞争行为论处。确认商业诽谤侵权行为的责任构成。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商业诽谤,必须从如下几个构成要件上予以确认。(1)商业诽谤行为的侵权主体是经营者。即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实施商业诽谤的侵权人,可以是经营者自己,也可以是经营者唆使、收买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共同违法的,必须共同承担法律责任。凡经营者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对经营者的商业信誉、服务信誉和商品声誉提出批评、指控的,不能认定为构成商业诽谤行为,即使发生了对经营者的诽谤行为,也不能依商业诽谤行为论处。这是因为经营者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对经营者的诽谤行为,不具有商业竞争的特性,对侵害者可按《刑法》的有关规定论处。(2)侵权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目的。即是说侵权行为人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必须出于故意(主观有过错),且目的就是为了击败或者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从而谋求自己的竞争优势。经营者如果是过失(非故意)散布了虚假事实,使竞争对手受到损害,只能按《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损害赔偿,不能认定其行为构成商业诽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3)侵权行为人侵犯的客体是商誉、对象是同业的对方经营者。诽谤行为诋毁、贬低的对象只能是同业竞争的经营者,因为只有同业竞争的经营者之间才会发生竞争关系。所以,诽谤同业以外经营者的组织或者个人,不构成商业诽谤。商业诽谤行为诋毁、贬低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经营者,即使是未指名道姓的,也必须是可以推知的。(4)商业诽谤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散布了虚伪事实。这些虚假事实既可能是无中生有,也可能是部分捏造,其传播方式主要是言词、文字、画面等。如果仅有诽谤的动机,但没有既成的诽谤事实,亦不能认定其构成诽谤行为。商业诽谤侵权行为方式与手段的认定。商业信誉的损害属于精神性质的损害,它表现为社会积极评价的减损。这种诋毁行为损害可以是实际发生了的损害,也可以是有损害的危险,两者均可构成损害事实。商业诽谤的行为方式与手段多种多样,按其散布虚伪事实的情况看,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1)广告。广告是覆盖面最广、传播速度最快、受众最多的信息载体;利用广告形式进行商业诽谤,通常是对竞争对手商业信誉造成损害最普遍的一种行为方式,比较多的手段是刊登对比性广告或者声明广告。这种虚假宣传的广告有两个特点:一是误导,表现为对自己的产品(商品)的用途、质量夸大其辞,掩盖其瑕疵、试销品冒充合格品等;二是贬低同业竞争对手而抬高自己。(2)指使、诱使某些人以消费者的名义,投书有关部门,肆意贬低同业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有的甚至将竞争对手的商品搞得变质,然后让其进入流通,借此搞臭竞争对手。(3)语言。主要是利用商业信息发布会、商品交易会等会议的机会,有预谋地散布诽谤言词,也有的是通过单独的商务洽谈、电话交谈方式实施诽谤同业竞争对手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经营者本人利用言词实施商业诽谤,或指使、唆使本单位职工、家属或者其他人实施诽谤行为,这些诽谤有的根本就是制造和散布某种毫无根据的谣言。(4)信函。即侵权行为人将捏造的虚假事实通过信函的方式,向特定或者不特定的经营者、消费者投寄,以此达到诽谤同业竞争对手的目的。(5)产品说明书、传单、小册子。由于这些形式往往不像广告那样需要严格的审查,但又可以达到击败竞争对手的目的,故也被作为手段之一用来进行商业诽谤。商业诽谤行为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予以追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予以追究。商业诽谤行为的民事责任。(1)按《民法通则》规定侵权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1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P246—247)。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损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P248)这即是说,《民法通则》规定商业诽谤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方式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这些责任方式既可单独适用,亦可合并适用。人民法院在审理商业诽谤案件时,还可按《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对侵权行为人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等。(2)按《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侵权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民法通则》只作了原则规定,凡进行处罚的应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的规定处理:凡商业诽谤行为给被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必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凡被侵害的经营者损失能够计算的,必须按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因调查侵权人的商业诽谤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凡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并应赔偿因调查侵权人的商业诽谤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商业诽谤行为的行政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规定商业诋毁行为的具体行政责任,因而受害人较多地靠寻求民事救济。但是,由于商业诽谤常借助“虚伪宣传”来散布虚伪事实,因此只要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3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