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_第1页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_第2页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_第3页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_第4页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PAGE7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国外反倾销法律对策探讨摘要国际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利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我国进行卡压,“特殊保障措施”是悬挂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政府必须尽快建立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企业要采取得力措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国家要建立健全、反应快捷的反倾销预防应对机制,出口企业要积极慎重地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指控。关键词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后配额时代;反倾销;应对机制一在中国刚跨入WTO组织门槛第3年的时候,我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上发表《WTO规则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品牌保护》的论文,专门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业怎样应对WTO规则挑战,创立和保护自己的品牌,争取在国际竞争的大市场上赢得更多的份额[1](P220—225),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纺织服装业进入WTO“后配额时代”的时候,我认为有必要未雨绸缪,进一步探讨我国纺织服装业如何应对国外尤其是欧美的反倾销问题。我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最大的反倾销对象国,反倾销案件的因果关系往往是这些实施反倾销国家大做文章的地方。面对国外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的滥用,研究并强化反倾销因果关系立法,将有助于对相关滥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进行有效的抵御和反击。WTO规则的精髓最主要的体现在三大原则上,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如果发生了倾销,受损害的成员方可以用征收反倾销税的方法来反对不公平贸易,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反倾销与其他贸易壁垒相比,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国内产业且不容易招致报复等特点。从定义的角度说,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反倾销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合法手段。反倾销通常是进口国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由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认倾销对本国同业造成损害后,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的调查程序。反倾销作为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1904年加拿大最早出台《反倾销法》。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在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下,WTO成员采取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空间已经日益缩小,因而反倾销作为WTO允许的法律手段,被不少国家视作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利器而广泛使用。我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扭曲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企业的利益。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反对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者歧视政策的手段。根据国际反倾销法及各国反倾销法的规定,构成反倾销案件的要素有三条:一是进口产品存在倾销;二是进口国国内产业有损害的事实;三是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反倾销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反倾销案件因果关系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主要原因的因果关系说”,即只有证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倾销是造成相关国内产业损害的主要原因时,进口国当局方可对倾销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二是“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说”,主张只需证明被调查的进口产品的倾销是造成相关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之一,进口国当局即可对倾销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WT0《反倾销协议》没有明确规定对反倾销案因果关系的“量化标准”或者损害成因的主次之分,包括GATT第6条在内的数个反倾销规则,虽然每次修订均有明确规定,只有证明倾销与损害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导致反倾销措施的实施。但不同的修订版本对于因果关系的描述,反映出因果关系要求的渐弱化倾向,许多规定都是原则性的。基于各自的经贸利益考虑,各国在反倾销法律实践中大都趋向于采用“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判定标准。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对我国产品提出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美国一直是“重点户”,在对我国反倾销的指控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大;(2)被诉产品倾销的范围不断扩大;(3)反倾销诉讼已经成为跨国司在全球市场上应对中国产品冲击的主要手段;(4)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延伸。美国关于倾销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从《1921年反倾销法》的规定和美国国会的报告以及确定倾销与损害关系的机构——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对因果关系认定标准问题所做出的具法律意义的解释来窥视。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美国国会随即颁布《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对反倾销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但是对美国反倾销的实践,特别是对其所适用的“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美国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对GATT/WID的反倾销规则的产生和发展施加了重大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使其国内反倾销法中的很多不合理规定获得了“合法的”国际法依据,如因果关系的弱化、倾销的累积计算方法等,并始终在国际反倾销规则的谈判和制订过程中争夺到了主动权。欧盟的反倾销法律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而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其保护着眼点是共同体产业而非单个成员国家。欧盟在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问题上虽有严谨之意,但更多地是倾向于实行更易成案、更具产业保护性的“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认定标准[2]。我国现行的反倾销法是2001年12月国务院颁布、2004年3月3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当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成员后,国务院抓紧对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包括对1997年3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进行新的修订,在参照WTO协定和其他国家较成熟的做法的基础上,于2001年12月11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明令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六章59条,主要包括倾销与损害、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措施、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的期限与复审等[3](P6—12)。《条例》对于认定因果关系所应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方面并未做出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反倾销法既有恢复市场正常秩序达到公平贸易的正面效应,又有限制贸易自由化而成为另一种非关税壁垒的负面因素,这已成为反倾销领域内争议的主要焦点。但是,毕竟成员方采取反倾销措施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是为WTO规则所允许的。在当今贸易环境下,国家经济和产业利益始终是制订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的着眼点,我国当前的政策应当采取以贸易保护政策为主的取向,有选择地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也就是说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方向是以本国利益为导向,以贸易自由化为方向的多层次的对外贸易干预政策。我国要善于利用WTO中既有规则并积极参与新规则的制订,按照国际规则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反倾销案件两大因果关系类型中,“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较“主要原因”的因果关系更具灵活性和保护性,显然更有利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在现阶段根据我国的贸易政策,我国反倾销案件中因果关系的判定标准应当明确为采纳“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标准类型,同时应当借鉴国外贸易立法的经验逐步加以完善。首先面对的不是占领市场的问题,而是市场竞争的问题。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印度纺织和服装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可能由现在的4%上升到2008年的6.5%,到2013年印度纺织与服装出口产业的规模可能将高达300亿美元,而目前的规模大约是150亿美元。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也指出,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后,按照贸易协定的有关内容,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很短的时间内抢占了美国大量的纺织品市场,使得我国纺织品在美国的出口量从第一位降到了第三位,而美国还对秘鲁等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实施贸易促进,以零关税从这些国家进口服装和其他纺织品,关税优惠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些国家纺织品相比中国的微成本劣势[9]。三政府要尽快建立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快行政能力建设,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羁绊,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承担起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的任务;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规范,提高对经济全球化驾驭的能力。政府要能够对新的贸易环境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通过完善立法以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整顿外贸秩序以规范企业的出口行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推动产品结构的升级,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增强设计能力,向着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发展。从加入WTO组织3年来的经济增长结构看,第二产业增幅较高,三次产业间的结构还不很合理。因而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重视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支持机制。在政策引导过程中,将各个产业的调整放在三个产业协调、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和定位:继续降低农业的比重;降低制造业的比重;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仅仅表现在产业间层次上,还包括各产业内部的调整,提升各产业的竞争力。要使纺织品与国际接轨,推进产品高性能、高文化品位以及环保约束,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全行业服务性检测体系;要增加先进的技术装备投入,淘汰落后能力,加强研发,提高队伍素质,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企业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加强对国内外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产业的全面进步;要建立和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增强对全球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和细分能力,提高与世界各国同行广泛合作的效率。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出台一系列“生态纺织品标准”,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提出了限量要求。特别是欧盟于2003年9月11日实施的2002/61/EC指令,禁用22种偶氮染料,2004年6月30曰实施的2003/3/EC染料指令,对纺织原料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政府还要高度重视纺织品生产和销售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切实执行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法规,实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整个行业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企业要采取得力措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非市场经济条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必须从战略上构筑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制度体系:以合作求发展,以市场经济路径解决“非市场经济条款”问题。在这里,以合作求发展即在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问题上,要理智地抛弃所谓用报复手段相抗衡的做法,将贸易摩擦作为促进两国经贸发展的推动力,主动与贸易伙伴建立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在合作中逐步化解矛盾,以摩擦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以市场经济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即通过与不同国家和不同区域建立广泛的、深层次的全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发贸易的潜力,将我国建成成熟的世界贸易大国,使“非市场经济条款”在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市场的扩张中弱化。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主要对策是:(1)消除引发反倾销(微观经济摩擦)的宏观经济因素。消除对我国反倾销最多的两大贸易体美国、欧盟的贸易统计误差,减少反倾销频繁发生的宏观经济因素是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亟待解决的问题。(2)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歧视应当多管齐下。譬如,应对欧美市场经济标准,加快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改变国有企业的身份;绕开欧美的标准,实施“走出去”战略,改变中国原产地身份;谈判争取获得“非市场经济条款”的产业标准。(3)送交WTO贸易争端解决机构获得公正合理的解决。为了减少国外频繁反倾销给我国带来的贸易和产业损失,制止反倾销扩散效应的发生,对于由反倾销大国引发的严重危害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案件,我国应及时送交WT0获得公正解决。(4)运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例外条款,严厉制止国外某些国家对我国滥用“非市场经济条款”的行为。对于那些在我国入世前国内法中没有市场经济标准,而入世后重新加入新标准的国家,应与其谈判交涉,尤其要制止发展中国家根据欧美标准重新修改本国反倾销法对华实行反倾销的行为。(5)在WTO新一轮谈判中,推动对现行反倾销规则的改革,力争在WTO规则中确定统一的非歧视的市场经济标准。(6)为了用好用足“非市场经济条款”的例外规定,我国企业或者产业应积极主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加强应诉力度。在应诉企业基数扩大的基础上增加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数量,保住现有市场。同时,在关系到我国重要产业出口的领域,要加大应诉力度,以在行业市场导向型标准中有所突破[10]。国家要建立健全、反应快捷的反倾销预防应对机制。有效预防反倾销机制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规范出口竞争秩序,自觉抵制低价出口竞争行为。反倾销法目的在于抵制不公平价格竞争行为,低于正常价值出口就成了反倾销指控的首选目标。一般来讲我国企业不具备倾销的实力,这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流。为了防止个别企业低价出口扰乱市场,我国政府部门已颁布了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规定,正在加大对违规企业处罚的力度。作为企业应当自觉抵制低价出口行为,减少国外反倾销的诱因,防止授人以柄。(2)充分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反击各国对我的歧视待遇。我国一方面可以利用入世后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加大对欧美等国在反倾销投诉方面对我国的歧视政策的评判力度,以便尽早通过WTO这一多边贸易体制来维护我国应得的正常待遇。(3)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强化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企业应诉的主动性。要建立一支掌握国际贸易法律知识、熟悉贸易业务的反倾销专业人才队伍,对反倾销进行专门的研究和专项预防。密切跟踪国际市场行情是防止反倾销发生的重要环节。(4)减少风险,走市场多元化发展之路。预防反倾销的发生,要研究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情况,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要做到心中有数,优质优价。企业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发市场,切不可盲目进入、随波逐流。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竞价,既影响自己的出口也会破坏已开发的市场。要及时和充分了解本企业产品或者其他类似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销售价格和走势,把握出口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业所造成的影响。(5)重视抗辩和“替代国”的选择。市场经济抗辩是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应注意的重点。我国出口企业要积极抗辩,用事实证明我国的市场经济状况;应诉企业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情况,敦促有关调查当局改变对我国经济体制的不合理看法和对企业的不公平待遇。在市场经济问题未能完全解决之前,要尽量根据替代国选择的方法,提供给调查机关合适的“替代国”选择意向,并对不合适的替代国选择及时做出抗辩。(6)合力敦促一些国家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和做法。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作用,证明我国的市场经济现状,敦促一些国家修改对华的反倾销政策。只有通过政府的交涉和企业的积极应诉,企业才能逐步争得公平的待遇。出口企业要积极慎重地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指控。出口企业一旦被控倾销,就应当积极应诉及时抗辩,争取对自己有利的结局。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保护的惯例,必须用平常心对待。出口企业要重视反倾销调查的时限性,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参加应诉和答辩,有效地配合调查,最大限度地争取抗辩机会。譬如2002年4月,马来西亚官方正式开展对华自行车的反倾销调查,涉及国内自行车出口企业数十家。然而,全国仅有深圳市宝安南方自行车有限公司一家参与应诉,并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调查问卷。2003年1月,马来西亚裁决承认南方自行车公司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对其出口至马来西亚的自行车征收11.83%的反倾销税,而对其他所有内地及通过香港出口的中国自行车征收186.09%的高额反倾销税,此裁决的有效期为5年。这宗反倾销案充分体现了“谁应诉谁得益”。目前南方自行车公司出口马来西亚的自行车已猛增5倍,而且增长势头还在持续。积极应诉反倾销,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回答问卷,积极答辩。据统计有80%的反倾销案是由于应诉不力而导致败诉的。应诉不力的原因,除了出口商无力支付高额的律师费用、不懂得反倾销的运行机制和法规外,还由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而反倾销调查和现场核查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产品的成本构成。(2)找一个好律师。在哪个国家打官司务必聘用哪个国家的律师,在律师的选择上,应当选择通晓反倾销所在国的有关法律、有反倾销实践经验、对我友好、熟悉中国国情的律师,当然也不能用进口商的律师。(3)争取进口商的协助。使其明确在反倾销案应诉过程中,我方与进口商是利害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一定要调动进口商的积极性,与我们协同工作。进口商对原告及国内相同产品了解多,在是否对其国内工业造成损害的抗辩中,进口商能发挥很大作用。(4)发挥政府和商会的作用。反倾销诉讼涉及面广,诉讼金额较大,持续时间长,单个企业是难于应对的,商会和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在企业被提起反倾销诉讼后,要帮助企业填写调查问卷,准备有关资料,聘请律师,帮助被诉企业变被动为主动。为了支持出口企业积极应诉国外反倾销诉讼,行业协会或者进出口商会可以考虑建立应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