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_第1页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_第2页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_第3页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_第4页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 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 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煤矿井下紧 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白山市江源区宝源煤矿已按上级各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建设完善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 装20121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 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的要求,对该矿井的避难硐室设 计进行完善和补充。该矿紧急

2、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 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 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本设计 避险设施为永久避难硐室。设计编制依据:(国发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1023 号文);2、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建设完善煤矿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吉安4、吉林省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监管煤监一字2010304号);5、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3、安监总煤装201115 号文);6、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7、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11、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1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01-200

4、7);1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1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矿井简介该矿井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境内, 行政划归江源区砟子镇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 东经126 32 30一 126 33 10,北纬 41 59 03 41 59 28。矿区距白山市 10km,距国铁浑(江)一白(河)砟子火车站约1.0km,距鹤(岗)一大(连)公路3km,并与矿区分段有该矿井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式。(一)工程地质条件井田内煤层顶、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铝土质页岩,属于半坚硬一软弱岩组。

5、矿区构造复杂,经开采证实井巷稳定性较好。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该矿井工 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型。(二)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地处低山区,地形标咼683 567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200m有小南面标高558.7m,区内地表无水体分布,矿区外东南沟河由南向北流过,流浪0.13 0.49mgs,对开采煤层无影响。矿区内主要地下水含水层为:1、太原组一山西组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风化深度50 60m,富水性极弱。2、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赋存于煤层下部,富水性不均,实践证明对 开采煤层无影响。矿区隔水层为含煤地层以下本溪组泥岩及页岩,中夹35层薄层灰岩。下部为中粗砂岩,结构致密

6、,质纯 透水性弱,厚度137 149m,是本井田良好的隔水层。该矿井位于浑江南岸的低山坡形山地,南部较高,西北侧较低,大气降水可顺坡势自然排泄。井下对所有断层已揭露,无导 水构造。现矿井开采深度为 +340m标咼,其正常涌水量仅为 3 10.2m3h,干旱季水量更少,证明矿区内为弱富水,继续开采过程中坑道涌水量不会超过以往正常排水量。由于该矿地表泻水条 件好,煤层顶底板岩层不存在富含水层,也无淋水及滴水现象, 现有采动范围内,岩石孔隙、裂隙、溶隙含水层补给条件极差, 故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三)环境地质条件根据中国地震裂划图和该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矿区处于地震稳定区域,没有发生有

7、级地震。本区属地震少发地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四)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倾向性2006年度矿井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 9.75mgt,瓦斯绝对涌出量 0.86mgmin,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自然发火期为1218个月,属于二类自然,煤尘爆炸指数为33.34% , 煤尘有爆炸危险。二、主要系统矿井主井、暗主井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和人员的提升任务,副井为回风井并可行人。主井井筒倾角27,斜长290m,设置JTP-1.6X 1.2P型提升机,电动机功率 Pe=90kw,电压 Ue=380V。钢丝绳为$ 20-6

8、 X 7型钢丝绳,每次提 MG-1-6A型煤车4辆,矸石车2辆,XRC-10型人车2辆。暗主井井筒倾角27,斜长200m,设置JTP-X 1.2型提升机,电动机功率 Pe=75kw,电压Ue=380V。钢丝绳为$ 20-6 X 7型钢丝绳,每次提 MG-1-6A型煤车3辆,矸石车2辆,XRC-10型人车2辆。(二)运输系统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壁式布置, 工作面运输采用自滑槽运输:大巷装车,采用一吨矿车串车运输,由调度绞车牵引,运至片盘 车场,通过暗主井提升至 +430m水平,再由主井提升机提升至地面。(三)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井入风,副井回风。副井安设 2台FB

9、CDZ-6-NO12.5/2 X 22型轴流式通风机,通风机额定风量15.232.8m3s,静压1956Pa1120 Pa,配套YBFh200L 2-6型防爆电动机,功率 Pe=22kw。矿井采用一段排水方式,矿井正常涌水量3.3m3h,最大涌水量10.2mgh。+340m标高设置水仓及泵房,泵房设置3台D25-30X 8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流量 =22.8m3h,扬程H=223m,电动机功率为 25kw。(五)压风系统矿井空压机房设置地面,位于主井井口门附近,压风机房内 现安装LG-45/10型压风机一台。主干管路沿主井、暗主井铺设至+340m水平,管路长690m;由此

10、向采掘作业地点敷设分支管路。(六)供电系统矿井采用双回路 10kV电源供电,主电源引自石人变电所供电线路,备用电源引自大华变电所。采用LGJ-50mm型钢芯铝铰线架空线路输电方式输送至该矿井地面变电所。在矿井地面设变电所,变电所内安装5台变压器,2台89-250/10/0.4 型变压器;2 台 S9-315/10/0.69 型变压器;1 台89-50/10/0.4型变压器。其中2台型号为S9-250/10/0.4型变压器向主、副井绞车、主扇、压风机等地面其它设备供电,用一备,89-50/10/0.4型变压器向地面照明等供电。2台89-315/10/0.69型变压器向井下用电设备供电,用一备。入

11、井电缆为5条MY 10003*50+1*25型电缆,入井电压 660V.供电电源完全能够满足矿井供电需求。(七)消防洒水系统地面设210m3消防水池一座,布置$ 76X 3.5mm管路一条,由主井引至井下。(八)监控、通信系统1、监控系统矿井安装有KJ19( 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了地面微机监控中心站,配备了操作维修、管理人员。目前,井下安装有 监控分站4台,甲烷、风速、温度、负压、设备开停、馈电等传 感器分布井下现工作地点。该系统数据稳定、灵敏可靠,能够实 现对瓦斯的连续监测和超限断电,也可对风机开停及其它环境参 数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矿井防灾能力。2、通信系统矿井装设KTA16B型数

12、字程控调度电话交换机1台,作为煤矿行政管理及生产指挥调度的联络工具。对外通信线路由附近电 信公网引来2对中继线。所有电话号码不重复、不串号,可保证 矿井通信畅通。三、生产布局该矿井生产标高为+340m。生产时为一个回采工作面和二个 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 +366m+354m。四、劳动组织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矿井设计在籍人数 210人,出勤人员170人。其中:采煤工人 30人,掘进工人60人,井下辅助27人,地面工人29人,管理人员11人,非原煤人员13人。见矿井劳动定员表。本矿井人员最大班入井人数47人,其中:采煤11人、2个掘进22人,井下辅助10人,生产管理人员4人。矿井劳动

13、定员表序号人员类别出勤人员在籍系数全部人员一班二班三班计合计210一原煤生产人员525352157196一)原煤生产工人4752471461851井下工人3841381171.4164地面工人9119291.338二)管理人员353111.011服务人员16181.08三其他人员13151.05五、紧急避险系统(一)紧急避险设施布置依据及地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避险硐室布置在稳定岩层中,并要避开地质

14、构造带、 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避难硐室前后20m内巷道应采用不 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该矿属于瓦斯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矿井要按入井人数配齐 ZH45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根据矿井生产规模、井下人员分布、入井人员配备45min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步行行程,以及紧急避难硐室距采掘工作面不大于1000m的规定,在+300井底车场附近设一处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全矿井,服务年限为矿井开采年限。(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1、井下作业人员与最大班

15、入井人数该矿井为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生产时最大班入井工人数47人。根据“各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 情况下的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求(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它临时人员),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1.2,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的规定。该矿井最大班入井人数 47人,故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47 X 1.2=55人(取60人)(20V80V100 )。符合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文规定。2、硐室宽度与长度的确定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 2.0m,净高不低

16、于2.0m,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硐室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避难人员按60人计算,生存室净面积不得低于 S生=1.0 X 60=60 ( m2)。根据规定,过渡室净断面积不得低于S过=3.0m2。本设计生存室的净宽取 2.8m,净高2.4m。过渡室的净宽取2.0m,净高取2.4m。L 过=3.0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有效长度:L生=60 * 2.8=21.4 ( m),长度取24m,可容纳避难人员 60人。过渡室有效长度: 2.0=1.5 ( m),设计有效长度取 3.4m,满足要求。避难硐室连接段长度 16m,生存室长度24m,

17、装备室长度8m,避难硐室总长度 48m (详见图)。硐室地面高于外部巷道底板0.3m。3、避难硐室尺寸及支护形式的确定根据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净宽度2.8m,净高2.4m,净断面积为5.9m2(半圆拱)。可满足入井人员避险要求。硐室设计采用锚喷支护。4、避难硐室系统(1) 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硐室两端各有一个入口,系统组成主要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 门、第一道防爆密闭墙、第二道密闭门、空气循环系统、压缩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 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 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

18、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难生存室。防护密闭门上 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 装手动阀门。过渡室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2) 空气循环、空气幕及附属系统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采用专用管路供氧方式。将压风管路联接至永久避难硐室内,在避难硐室内部布置成弥撒式和防护 罩式相结合的布气系统,最后通过单向排气管路实现避难硐室内的空气循环,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不低于1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空气幕系统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 空气,系统的启动与硐室密闭门相连动,使得在密闭门打开后, 在门口

19、形成气幕门。附属系统包括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能够为避难人员等待救援人员到来赢得时间。这 些附属系统能保证避难硐室内部人员在救援队伍赶来之前保持 良好状态。(三) +300m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1、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1) 环境监测避险硐室内应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硐室内外部的氧气、甲烷、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进行监测。(2) 供电照明本设计拟在+340供电所的低压侧不同母线段各引一回路电源,为+30

20、0避难硐室照明电源、监控监测电源及其它设备电源。供电线路采用 MY-4 X 10型电缆穿钢管 G40保护暗配于巷底,并在避难硐室进、出口两侧分别敷设至避难硐室内部,实现避难硐 室内部的双回路电源供电。为确保供电的可靠性避难硐室内还需 配置直流电源组作为备用电源。在避难硐室顶板安装照明灯具为硐室照明,并在避难硐室内部安装一台ZBZ-2.5型综合保护装置控制硐室照明,同时在避难硐室内部设计配备不少于额定人数25%的一体式矿灯。(3) 人员生存保障紧急避险设施内按额定避难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K

21、J/d 人,饮用水不 少于1.5L/d 人。 避难硐室饮用水供给量计算V = A - t - B=60 X( 96/24) X 1.5= 360 (L)式中:V 需供给的饮水量,L;A永久避难硐室按 60人计算;按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 96h计算,(4天);B饮用水不少于1.5L/d 人。按400L配备。 矿用自救器自救器主要在矿井或者其它环境空气发生有毒气体污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证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 灾区。煤矿入井人员全部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min自救器,该自救器主要在矿井或其它环境空气发生有毒气体污染及缺氧 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证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

22、 区。避难硐室内配备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有效防护时间不低于45min,型号为ZH45型,数量60台。2、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300避难硐室处装设监控分站 2个,硐室内、外部分别设置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甲烷传感器。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氧化碳浓度、甲烷浓度、温度和湿度进行连续监测。为防止发生事故后,损坏监控线路,影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保 证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实现连续监测,监控电缆进入硐室通过穿G32镀锌钢管预埋方式铺设在巷道底板中,埋深不小于0.7m,硐室外埋管长度不小于 20m,以满足安全监测监控数据要

23、求。(2)人员定位系统设计在+300避难硐室两入口安装KJ241-F煤矿用本安型读卡器1台。(3) 专用管路供氧(风)系统(压风管路)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和安监总煤装201310号文件要求,压风管路由+300主井车场接入+300避难硐室,并设置 1处供气阀门,压风管路上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控制在 0.10.3Mpa之间,每人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连续噪音控制在70db以内。压风管路进入硐室前20m的管路采用高压软管。(4) 供水施救系统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结合矿井目前供水施救情况,矿井供水管路由主井+300水平车场接入+300避难硐室内,

24、进入硐室前20m供水管路采用高压软管。 设置为单向供水管 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 安全。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避险情况下为避难人员供 水,并能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5) 通信联络系统本设计将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延伸至井下+300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通信线路采用电话电缆直接接入矿井通信电缆的主 线道上,并穿钢管保护埋设在巷道底部引至永久避难硐室内部, 硐室外埋管长度不小于 20m,埋深不小于0.7m。在避难硐室内安装1部直通矿井调度室的固定电话。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话机。可 确保地面与永久避难硐室的通信联络。(6) 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要求具备正

25、压控制及维持措施, 专用管路供气系统有减压装置;有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可及时与地面取得联系; 硐室内装备有所有避险人员生存等必须设备、设施与物品;供电、监控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埋设于巷底,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距离不得低于20m ;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设“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四) +300紧急避险设施及装备+300避难硐室有效容积按容纳60人标准建设,设计硐室总长度48m,其中:两端过渡室长度各3.4m,生存室长度为 24m,装备室长度8m,两端通巷设计长度共16m。避难硐室内装备主要包括专用管路供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气体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26、供电系统。另外,硐室内装 备有医疗急救设备、照明设备、灭火器、自救器、水、食品、卫生设备等必须设备及物品。根据最大班入井人员数量,紧急避险设施内装备45min隔离式自救器60台,并具有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 气体,对内为避险人员提供生存保障等相应装备。+300避难硐室基本功能装置配备见表。硐室配置清单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过渡室系统防护密闭门尺寸为 1800mm 900mm扇2密闭门尺寸为 1800mn 900mm扇2气幕装置套2喷淋装置套2行程开关KBX1-5/36套2气幕喷淋管路组套42供气系统压风管路供气三通、弯头、闸阀套1减压阀YJ-D套1流量计LZB台1三级过滤器

27、AC三联组合套1消音器1寸个43生存保障系统自动苏生器台1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ZY45个60食品(压缩饼干)10496J/ 包包200饮用水500ml瓶800急救箱个2担架个1照明综保台1起动器台1矿用电话机台1矿用防爆日光灯台8工具箱个2温湿度计个1集便器个1硐室配置清单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4排水排气装置单向排气阀套4排气、排水配件套5单向排水阀套15辅助系统座椅位60灭火器个4标志标识套2直流备用电源组1一体式矿灯KL1.4LM( A)个206供水装置减压器0.4 MPA个1净化装置DN50套1水龙头4寸个1管路配件DN50套17监测监控系统Q传感器GYH25台4监控分站KJ19-F

28、套2CQ传感器GRG5H台2甲烷传感器GJC4( N台3CO传感器GTH500台4温度传感器GWD40台1读卡器KJ241-K台1传感器线缆MHYVK 3 X 7/0.43米1000六、管理与维护(一)建立管理制度该矿在建立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的同时,应制定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避难硐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志,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通风部门和机电部门负责

29、安排人员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 确保灾变时人员可以及时进入;配备的各项紧急避险设施上应配有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并且组织员工学习对各项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说明,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能够正确、顺利的使用各项紧急避险设施。(二)定期维护和检查各项设施安装维修人员主要以厂家为主,矿井也应配备专业的日常维护人员,对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实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由安监部门牵头,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生产技术部门配合,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且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

30、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持期内,外包装要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 换的时间。机电部门每10天对配备的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 1次检查和测试,确保各机电设备完好。各专业部门每年在安监部门牵头下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等。经检查发现避险设 施不能正常使用时,相关部门要及时维护处理,安监部门负责复 查。若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安监部门责令其立即 停止采掘作业。(三)压风系统的防护措施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的要求,为了保证压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制 定以下防护措施。1、矿井压风设置在地面,必须安

31、排专人负责压风机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压风机完好,作到设备能够随时启动。2、必须装设断油保护装置和断油信号装置,必须装设温度保护装置,在超温时能自动切断电源。3、吸气口必须设置过滤装置, 在压风机与风包之间管路的切断阀门前必须装设安全阀。,并4、风包应设在地面压风机房外的阴凉处(搭建防雨棚)应装有超温保护装置,在超温时可自动切断电源和报警。5、在风包出口管路上必须加装可靠的释压阀,且释压阀的口径不得小于出风管的直径。6、压风管道铺设必须吊挂固定良好,管道、阀门的连接螺栓 齐全紧固,确保接头不漏风。7、必须有专人对压风管路进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 处理,保证压风管路运行正常。&压风管路进入硐

32、室前 20m的管路采用高压软管并埋入地F。(四)建立紧急避险设施技术档案生产部门编制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业规程中要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各专业部门要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的记录紧急避险设施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的相关信息。(五)培训与应急演练矿山安全培训是矿山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培训工作可有效地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使得矿工 更加熟悉井下作业环境以及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针对该煤 矿的井下紧急避险体系,应编制与其相适应的矿山安全培训方 案。培训方案的编制以矿山原有的培训教程为参考,内容应涵盖 井下紧急避险功能特性、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设备使用中 的注意事项、不同类型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方法以及系统中各种设 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煤矿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将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