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202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202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202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202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2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最新苏教版一班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位似图形的定义与性质.

2.复习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

3.说明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原理.

(二)技能训练要求

1.了解图形的位似.

2.能用橡皮筋放出相同外形的图形,体会其中的道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有趣的图形变换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深厚爱好,让同学感受图形变换的奥妙,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

●教学重点

1.位似图形的定义.

2.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原理.

●教学难点

体会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原理,培育转换思想.

●教学方法

观测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认真观测的基础上,鼓舞同学动手操作,体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数学道理,使同学操作与思索相结合.

●教具预备

假设干个橡皮筋.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

第二张:●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放投影片4.9.1A)请同学们观测一组图片,思索以下问题:

1.它们是相像图形吗?

2.图形位置间有什么关系?你能查找出一些规律吗?

[生]它们的外形相同,大小不一,是相像图形.

图形上各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镜头中心P点,A、B是一对对应点,连结后并延长过点P.这组图与相像图形比较,多了一些特征.

[师]这正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Ⅱ.讲授新课

大家刚才观测到的一组非常的相像图形,我们叫它位似图形,那么什么叫位似图形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35页定义,认真理解位似图形的要求.

定义讲解:

1.两图形相像

2.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

同时满意上述两个条件的两个图形才叫做位似图形.两条件缺一不可.此时,把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像比叫做位似比.

巩固定义做一做.

[师](放投影片4.9.1B)

下面有三组图形,请同学们观测,并实际操作一下,看它们是否是位似图形.老师请一位同学板演.

图4-52

板演结果:

图4-53

[生]通过测量发觉,三组图形的对应边各成比例,所以它们分别是相像图形.但连结后发觉:(1)、(3)图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如图O、P,(2)却没有这个特征,这说明(1)中的两个图形与(3)中的两个图形都是位似图形,但(2)中的两个图形只是相像图形而不是位似图形.(1)、(3)的位似中心分别是O、P.

[师]这位同学很具有科学立场,他能精确应用定义解决问题.请大家在图(1)中任取一对对应点,度量这两个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它们的比与位似比有关系吗?

[生]它们的比等于位似比.

[师]很好,在(3)中再试一试.

[生]在(3)中发觉也有这个特征.

[另一生]老师,这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相像三角形定理来证明.

[师]这就更圆满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位似图形有如下性质: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本章第3节学过的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表达作法,并思索放大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为什么是位似.

我们尝试用橡皮筋放大图形的方法将一个正方形放大,使得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是3.

将两个长短比例为1∶2的橡皮筋系在一起,在选定正方形外取一足点P,将系在一起的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P点,把一支铅笔固定在长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动铅笔,使两个橡皮筋的结点沿正方形ABCD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正方形ABCD上运动一周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正方形ABCD,它们外形相同,相像比为3.如图4-54所示.

图4-54

通过连结图中各对应点连线,发觉它们交于一点P,所以用橡皮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图形.

Ⅲ.随堂练习

按如下方法可以将△ABC的三边缩小为原来的:

如图4-55任取一点O,连接AO、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DEF的三边就是△ABC相应三边的(事实上,△ABC与△DEF是位似图形)

图4-55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上面方法亲自试一试.

2.假如在射线AO、BO、CO上分别取点D、E、F,使DO=2OA,EO=2OB,FO=2OC,那么结果又会怎样?

(答案如图4-56所示)

图4-56

Ⅳ.课时小结

1.通过观测与操作,理解位似图形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

2.能用位似图形定义说明前面学过的橡皮筋放大原理.做到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Ⅴ.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4.12

预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后半节.

答案1:∵△OCD与△OAB是位似图形.

△OCD∽△OAB且两三角形各对应点连线交于一点O,于是得OCD=OAB.

∵OCD与OAB是同位角.

AB∥CD.

答案2:放大前后的图形是位似图形.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去验证说明.

Ⅵ.活动与探究

老师提供一张同学们比较喜爱的漫画人头像.请同学们将这张图放大一张,再缩小一张,对比一下自己的杰作,看像不像.

意图:让同学能够学以致用,熬炼各器官的协调性和对科学仔细负责的立场.

完成后可做一次展评,让同学观赏自己的杰作,陶冶审美情操,尽情享受劳动所得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板书设计

4.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

一、位似图形定义

1.两图形相像.

2.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

二、用橡皮筋放大正方形

三、随堂练习(同学板演)

2022最新苏教版一班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2

课题一起做游戏课型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阅历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查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欢乐,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并描述、练习、争论

教具预备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伙伴们,你们喜爱玩积木吗?今日,老师带来了很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外形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章。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外形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同学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阅历。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比“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觉。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觉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与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老师介绍游戏规章。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状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觉。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调皮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调皮假如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状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日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2022最新苏教版一班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圆,掌控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控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娴熟地掌控用圆规画圆。

4、培育同学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觉、沟通合作的技能。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具演示

(1)老师演示,同学观测,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2)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分,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2、师生对话

同学查找生活中的圆,老师课件演示,并留意与球的区分,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究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

(1)师画圆,生留意观测

(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同学知道圆心决断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断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依据课堂改变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

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

(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觉

(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

(2)同学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究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同学操作后沟通,并将沟通结果记录在发觉纸上。

(4)同学反馈沟通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

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同学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

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依据课堂实际敏捷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育同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技能、猎取新知识的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沟通与合作的技能。本节课老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同学积极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同学在玩中学习。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胜利的愉悦,可激发同学探知的欲望。如让同学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培育同学的动手、实践技能,学会探究的方法。如通过同学评价老师、同学,师生同等相待,可解放同学的脑、手、眼,让同学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技能。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同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斥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同学享受学习的意境。

2022最新苏教版一班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控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技能、抽象概括技能和迁移技能.

3.渗透函数思想,培育同学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控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娴熟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同学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日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究.

1.教学例1.

(1)板书:□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同学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沟通:

随同学口述的过程,老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情愿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指名回答.(假如有同学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同学可能是由上一题推算出来的,在此要予以鼓舞并引导同学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假如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同学分组沟通.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同学独立完成后沟通:

(可能会涌现几种做法:①②想:,所以)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推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表达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同学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同学自己表达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同学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2022最新苏教版一班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技能,让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进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同学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同学经受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控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敏捷、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立场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会正确读出所量角的度数。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牙签。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同学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同学分析:

同学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同学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六、教学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喜爱玩儿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打蚊子的游戏。(链接到导入-大炮游戏)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

师: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末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开展,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径直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迫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问:(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白板上画1个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白板上书写:边、顶点、边。并演示延长。

(预设:依据同学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老师用直线笔延长演示,让更多的同学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白板上画几个角。

(1)让同学把这些角根据从大到小的顺次给它们排队。

角1角2角3

(2)老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假如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到底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同学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同学,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阅历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同学的疑问,激发了同学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老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运用什么方法?”

(1)目测:用以个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白板演示。(链接到导入-置景导新)

(2)用量角器。板书“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白板工具栏中选取出量角器。同学观测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同学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链接到概念-量角器),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的知识。

(6)同学汇报,老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这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7)、建立1度的观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画出1度。(画角要当心)

(8)认识几度。同学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并请一同学在白板上指出。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同学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同学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同学自主观测,这样将同学自主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援助同学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让同学尝试度量书本37页的∠1,并标上度数。老师巡察,留意发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订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同学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详细步骤。

(3)请同学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察中留意发觉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老师要组织同学说说怎样才能避开以上错误,正确快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依据同学的汇报,老师小结同学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老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同学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辨别。(齐读)

(7)同学自主度量37页的∠2,同时同桌相互沟通方法。

(8)老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留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断因素。

(1)白板上画两个角(一个用小量角器画,一个用大量角器画):请同学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量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P38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详细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