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生物七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生物七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生物七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生物七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生物七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生物七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A.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C.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2.下列对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过体循环为全身各处供氧 B.体循环将二氧化碳运回心脏C.体循环比肺循环的范围大 D.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房3.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总是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4.如表是正常人血浆、肾小囊以及输尿管内液体中两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血浆肾小囊输尿管甲0.03%0.03%2%乙0.1%0.1%0%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C.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D.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5.使人体各系统密切配合、协调统一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D.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6.下列关于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膈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B.膈是胸腔和腹腔的分隔线C.膈的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胸腔容积的变化D.膈是胸腔的顶部,腹腔的底部7.取一个完整的猪心,在解剖前,结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处分别向猪心注入清水,下列哪一组血管会流出清水()A.肺动脉和肺静脉 B.上腔静脉和肺动脉C.肺静脉和主动脉 D.肺动脉和主动脉8.如图中,I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程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笫Ⅱ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9.下列器官中,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是()A.口腔 B.鼻腔 C.咽 D.喉10.中医常采用“切脉”来诊断疾病,切脉时触摸到搏动的结构是()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11.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A.鼓膜、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B.听小骨、耳蜗C.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半规管、大脑的听觉中枢12.如图表示血液流过某器官时的变化,该器官可能是()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小肠13.正常人的听觉形成需经历一系列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外界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 B.鼓膜振动经一块听小骨传到耳蜗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D.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14.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小骨C.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D.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叶片见光部分产了淀粉,这主要说明A.淀粉遇碘变蓝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C.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D.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16.关注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做到()A.不乱扔废弃物B.不吃野生动物C.参加植树造林D.以上做法都可以17.在运动会长跑项目中,一位同学感到头晕,眼前发黑,不得不退出比赛。此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让该同学摄入适量的A.氯化钠注射液 B.葡萄糖注射液 C.蛋白质粉溶液 D.维生素C溶液18.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物像偏左方﹣﹣向右移动玻片B.物像太小一一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C.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19.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4个物像,其中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是()A. B.C. D.20.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A.唾液、胰液和肠液B.胆汁、肠液和胰液C.胃液、胆汁和胰液D.唾液、胃液和肠液21.下图为人体内流经某器官或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H代表某种器官或结构,M、N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H为心脏,则M中流静脉血,N中流动脉血B.若H为肺泡,则N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若H为肾小球,则M、N均为动脉D.若H为垂体,则N内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下降22.下列关于保护视力和听力的做法,正确的是()A.在光亮适宜的地方看书B.不断调高耳机音量遮盖嘈杂声音C.睡前常躺在床上看手机D.清理外耳道异物应使用尖细物品23.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 B.大脑皮层C.小脑皮层 D.脑干2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A.猴B.黑猩猩C.长臂猿D.森林古猿25.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A.气管、支气管、肺泡

B.气管、肺泡、支气管C.支气管、肺泡、气管

​ D.肺泡、气管、支气管26.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汗腺的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能产生汗液B.心脏中有房室瓣、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D.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27.下图表示人在呼吸时,胸腔内膈肌存在的两种状态。当交警怀疑某司机是酒后驾车时,都会要求该司机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司机在吹气时,膈肌状态的变化为A.舒张,由乙变为甲 B.收缩,由乙变为甲C.舒张,由甲变为乙 D.收缩,由甲变为乙28.某剧组特型演员已成年,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67厘米,可能的原因是()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C.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29.下列神经活动中,哪一项是人类所特有的?()A.吃到酸梅分泌唾液B.看到酸梅分泌唾液C.摸到酸梅分泌唾液D.谈到酸梅分泌唾液30.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中有多种消化酶,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B.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C.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吸收面积D.小肠绒毛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1.器官移植从诞生以来,拯救了无数的患者,但是我国的器官移植现状令人担忧,因为器官捐献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关于器官移植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A.即使进行自身皮肤移植,也会发生排异反应B.供者来源最好是与受者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C.应严禁人体器官买卖或变相买卖D.活人捐献器官,一定要出于自愿,不可附加任何其他条件32.人体血液的组成是()A.血浆和血细胞 B.血清和血细胞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和白细胞33.与对应的静脉相比,动脉的主要特征是()A.管壁较厚、弹性大 B.管壁较厚、弹性小C.管壁较薄、弹性大 D.管壁较薄、弹性小34.大脑的表面(大脑皮层)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称为()A.神经元B.神经中枢C.脑神经D.中枢神经系统35.猪肉绦虫的成虫长期寄生在人体的部位是A.小肠B.盲肠C.食道D.肛门四周36.辣椒是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见的调味料,在很多地区广泛种植着耐热辣椒品种——湘研5号。为研究其耐热原理,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1)选取湘研5号的叶片,撕取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图1),可见许多由保卫细胞围成的______,植物体内的水分会通过此结构以气体状态散失,该过程称为______作用。(2)将生长状况一致的湘研5号植株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定时测量其蒸腾速率,结果如图2。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和处理时间,其他环境条件应______且适宜。②35℃条件下,湘研5号的蒸腾速率维持在______(较高/较低)水平。此时,体内水分散失_______(较快/较慢),从而有效降低叶片温度。③当温度过高时,蒸腾速率过快会导致植物萎蔫甚至死亡。40℃条件下,湘研5号叶片蒸腾速率____(明显上升/明显下降/基本不变),这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环境。37.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图三为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有两种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分别是______和______,还有一种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没有被画出,它是______。(2)图二D中的消化液有_____,D与E的主要区别是______。(3)图三“平衡膳食宝塔”共将食物分为_____类,青少年应该适当多吃的是_____类食物。最底层的谷类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图二的_____,初步被分解成______,在图二的______,最终被分解成______。38.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问题。让我们从“肠”计议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是人体吸收营养、排出废物的器官,它还掌管了人体70%左右的免疫功能,同时肠道内细菌种类达400种以上,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这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进入人体血液,对人体的营养、代谢和免疫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膳食纤维与肠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在食物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人体内没有消化膳食纤维的酶,这部分食物的消化主要依靠肠道菌群。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摄入量不够,肠道菌群会侵蚀肠道内黏膜,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科研人员给小鼠接种人类的肠道菌群,饲喂低膳食纤维食物。然后研究每代小鼠肠道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此外还观察恢复高膳食纤维饮食能否使小鼠肠道菌群恢复到初始状态。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但是可以证明低膳食纤维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不利的。如果这一现象在人体内证实,那么因社会进步带来的饮食方式的改变,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现代人类肠道菌群失衡速度。(1)人体内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____,其中含有____分泌的胆汁、胰腺分泌的胰液,以及其自身腺体分泌的肠液等三种消化液。(2)请根据肠道菌群的功能,分析写出一种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或疾病____。(3)通过小鼠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A.长期食用低膳食纤维食物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会降低B.第一代小鼠恢复高膳食纤维饮食,肠道菌群多样性部分重建C.低膳食纤维饮食持续几代后,即使食用加强版高膳食纤维食物,肠道菌群极少重建D.将高纤维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肠道菌群失衡的小鼠,后者的肠道菌群会重建(4)请从合理膳食角度,提出一条维持肠道菌群稳定的具体措施:________。39.阅读科普短文6月6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某校初一学生根据历年全国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做出表一,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近视呢?专家介绍,青少年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视神经紧张,眨眼频率降低,从而造成近视的发生。另外现在的孩子课外活动都相对比较少,很多孩子都是在室内,缺少户外运动,缺少阳光对体内的神经递质的刺激,也会导致近视。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睡眠的减少,也会导致近视。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呢?研究人员通过运动干预实验来验证干预后青少年的视力变化情况。选取体育运动小组学生60名(运动项目:羽毛球或乒乓球),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普通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记录结果,实验期间对参加实验的所有学生定期进行有关视力保护的健康教育,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组学生每周羽毛球或乒乓球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照组学生的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的条件相同,1年后再次检测4组学生的视力,进行比较,得出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一可以看出,近50年我国初中生近视率发生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视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膜_____________,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是矫正近视的方法。(3)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通过6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帮助我们看清不同_____________。A.亮度的物体B.颜色的物体C.距离的物体D.大小的物体(4)近视眼的同学带上眼镜后就能看见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一部分光线能在眼球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形成物像,光刺激能够引起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形成视觉。(5)研究人员研究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运动小组学生和普通学生性别比、父母视力情况比、用眼时间比基本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6)分析表二和表三柱状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维持视力不变和防止视力下降有重要作用。(7)根据资料和实验数据请你就“爱护眼睛、防治近视”给初中生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请分析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物质血浆肾小囊腔内液体输尿管内液体甲0.030.032.00乙7.000.000.00丙0.100.100.00(1)①是_____,内流动脉血;④是_____,与③⑤共同构成肾单位。(2)与①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不含______和血细胞;与①中液体相比,⑦内液体成分中氧气、营养物质和_____明显减少。(3)上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单位:克/100毫升)。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_____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4)若某人肾脏功能正常,而尿液中却含有较多葡萄糖,则可能是______分泌不足引起的。

参考答案1、D【解题分析】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题目详解】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故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氧减少,无机盐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D正确。【题目点拨】血液流经肾时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2、D【解题分析】

(1)血液循环图如下:(2)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中,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3)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就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题目详解】A.通过体循环为全身各处供氧。A正确;B.体循环将二氧化碳运回心脏。B正确;C.体循环比肺循环的范围大。C正确;D.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不是左心房。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图来分析解答。3、D【解题分析】

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氧气,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利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题目详解】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解答此题要从人体呼吸最终目的去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的变化。4、A【解题分析】

(1)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物质尿液

(克/100毫升)原尿

(克/100毫升)血浆

(克/100毫升)葡萄糖0.00.10.1无机盐1.60.750.75蛋白质0.00.07.0尿素2.00.030.03尿酸0.050.0030.003(2)表格中肾小囊腔内的液体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其中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题目详解】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重吸收尿素造成的,由此可判断甲是尿素。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乙是葡萄糖。所以据表中数据判断,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5、C【解题分析】

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题目详解】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调节方式,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传送,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它具有作用时间短,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题目点拨】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6、D【解题分析】

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称为膈肌,是哺乳动物特有的,主要组织是肌肉组织。【题目详解】A、人等哺乳动物的体内有膈,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正确。B、膈是一层肌肉膜,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把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两部分,正确。

C、膈肌属于呼吸肌,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正确。D、膈是胸腔的底部,腹腔的顶部,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膈是一层肌肉层,为哺乳动物所特有的,通过收缩和舒张使呼吸系统完成呼吸。7、D【解题分析】

如图心脏结构图:在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朝向心室开,只允许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向动脉开,只允许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不能倒流。【题目详解】结扎下腔静脉,然后由上腔静脉注入水,水流动的方向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水从肺动脉流出;从主动脉注水,水将从主动脉流出,因为左心室和主动脉内有动脉瓣,朝主动脉开.从主动脉注水,动脉瓣关闭,水从主动脉流出。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8、B【解题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故A正确;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故B错误;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故C正确;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故选B。9、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首先明确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哪些器官。【题目详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题目点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其图示掌握。10、A【解题分析】

脉搏就是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题目详解】脉搏就是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中医的“切脉”按摸到的血管就是桡动脉血管。故选A。11、C【解题分析】

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题目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故选C。【题目点拨】考查听觉的形成。12、B【解题分析】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的时候,血液中的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所以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新陈代谢的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无机盐、尿素等的含量较低。从图可知,尿素含量低,说明血液经过的器官是肾脏。解答:A、血液经过心脏(冠脉循环)后。二氧化碳、尿素含量都高,而图中血液流经某器官后尿素含量低,A不正确;B、血液流经肾脏后二氧化碳含量高,代谢废物含量低,B正确;C、血液流经肝脏后二氧化碳、尿素含量都高,而图中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代谢废物含量低,C不正确;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如葡萄糖丰富,氧气少,二氧化碳增多的静脉血,D不正确。故选B13、B【解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B错误。14、D【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结合耳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记忆。15、B【解题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溶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题目详解】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二者唯一的变量是光,所以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有遇到碘溶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溶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淀粉。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16、D【解题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能做到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乱丢垃圾等。【题目详解】不乱扔废弃物、不吃野生动物、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这些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做到的。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7、B【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题目详解】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长跑项目中,一位同学感到头晕,眼前发黑,是低血糖的表现,此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让该同学摄入适量的葡萄糖注射液,用以补充能量。

故选:B。【题目点拨】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18、A【解题分析】

在显微镜中成倒立的物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题目详解】A、观察的物像偏左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A错误。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B正确。C、若视野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正确。D、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D正确。故选A。19、C【解题分析】

A是植物的表皮细胞;B是叶片的结构图;C是洋葱表皮细胞;D是叶脉的输导组织。【题目详解】A图中,是植物的表皮,因为此视野中有两种细胞:一种是呈半月的保卫细胞,它们两两相对,中间有气孔;另一种是呈形状不规则且相互嵌合的表皮细胞,A错误。B图中,是叶片的结构图,有上表皮细胞、下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叶脉组成,B错误。C图中,是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壁,C正确。D图中,是叶脉的输导组织,能运送水和无机盐,D错误。【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20、A【解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口腔里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对部分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小肠是将淀粉消化为最终产物的器官,在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它们都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最终淀粉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葡萄糖,因此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21、C【解题分析】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M是动脉血管,H是毛细血管,N是静脉血管,据此解答。A、若H为心脏,则M可能为上下腔静脉,则M中流静脉血,那么N可能为肺动脉,那么N肺动脉中流静脉血,A错误;B、如果H为肺部的毛细血管,M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N是肺静脉,N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多,B错误;C、若H为肾小球,则M为入球小动脉、N为出球小动脉,它们均为动脉,C正确;D、若H为垂体,则N内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上升,D错误;血液循环的途径。【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泌尿系统及人体内分泌的相关知识。22、A【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视力、听力的保护。解答时可以从保护视力、听力的措施方面来切入。【题目详解】在光亮适宜的地方看书,有利于保护视力,A正确;用耳机听音乐时,声响过大,会使鼓膜受到剧烈震荡,甚至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因此声响不宜过大,B错误;睡前常躺在床上看手机,就会使晶状体的曲度过度变凸,眼睛越容易疲劳,时间长了会形成近视,C错误;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容易引起中耳炎,因此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如有堵塞,可以用双氧水冲洗,D错误。【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保护视力和听力的措施。23、B【解题分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据此解答。【题目详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因此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4、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25、A【解题分析】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

故选A。26、B【解题分析】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下组织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肤上有毛发、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

(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四个腔分别叫做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这种功能与其结构有关。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4)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题目详解】A、汗腺的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汗液的成分有水、少量尿素、无机盐等。A正确。

B、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中没有静脉瓣,B错误。

C、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C正确。

D、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将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D正确。

故选:B【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7、A【解题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由乙变为甲。28、B【解题分析】

(1)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当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长大后表现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等症状。【题目详解】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A不符合题意;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正常,B符合题意;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甲状腺增生肿大,又叫大脖子病,C不符合题意;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得垂体肿瘤,垂体血供障碍,下丘脑肿瘤等,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29、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因此,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谈到“酸梅”两个字就分泌唾液,是知道梅子很酸或吃过梅子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考点: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30、B【解题分析】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题目详解】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这些消化液可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A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B符合题意;小肠长、长约5~6m,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可增大吸收面积,C不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掌握小肠的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31、A【解题分析】

人体通过免疫可以减少疾病的产生,维持人体的健康,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但是免疫的有些功能有时对人体是不利的。如对人体移植器官的排异反应,使移植的器官难以存活;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题目详解】关于器官移植,进行自体皮肤移植,一般不会发生排异反应,A错误;供者来源可以是与受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与受者无血缘关系的配偶以及无偿献出器官的健康者,最好是与受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B正确;器官买卖或变相买卖是违法行为,严禁器官买卖或变相买卖,C正确;活人捐献器官时一定要出于自愿,不能附加任何其他条件,D正确。【题目点拨】只要熟练掌握所学就能正确答题。32、A【解题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题目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故A符合题意。【题目点拨】熟悉血液的组成和功能。33、A【解题分析】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管壁管腔血流速度动脉最厚,弹性大较小最快静脉较厚,弹性小较大较慢毛细血管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非常慢【题目详解】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官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官腔较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管腔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故选:A。【题目点拨】解题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特点。34、B【解题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题目详解】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35、A【解题分析】

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有的种类寄生在人和动物的体内。【题目详解】猪肉绦虫属于寄生虫,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体内,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其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和感觉器官退化;头节有小钩和吸盘,可以勾挂和吸附在人的小肠壁上等,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6、气孔蒸腾温度相同较高较快明显下降【解题分析】

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题目详解】(1)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因此,选取湘研5号的叶片,撕取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图1),可见许多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会通过此结构以气体状态散失,该过程称为蒸腾作用。(2)①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据图2可见:该实验自变量是温度和处理时间,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控制变量的单一性。②蒸腾作用受温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据图2可见:35℃条件下,湘研5号的蒸腾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体内水分散失较快,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热量,从而有效降低叶片温度。③据图2可见:40℃条件下,湘研5号叶片蒸腾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温度过高,关闭部分气孔,这有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使其能够适应环境。【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孔的结构特点,蒸腾作用的概念,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37、肝脏胰腺唾液腺胰液、肠液、胆汁D有绒毛状突起,E没有五Ⅲ和Ⅳ口腔麦芽糖小肠氨基酸【解题分析】

图一中: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十二指肠、④是小肠、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大肠。图二中:A表示口腔、B表示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肠、E表示大肠;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图三“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Ⅰ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第Ⅱ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第Ⅲ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第IV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Ⅲ、IV层主要提供蛋白质;第V层为油脂类。【题目详解】(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①肝脏和⑥胰腺位于消化道外,属于大消化腺,没有被画出的一种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是唾液腺。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是小腺体;其中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虽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乳化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2)D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E大肠只具有吸收功能,无消化功能,D小肠与E大肠主要区别是D小肠有绒毛突起,E大肠没有。(3)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第Ⅲ、IV类食物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因此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第Ⅲ、IV类食物。最底层的谷类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A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D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以及平衡膳食宝塔相关知识。38、小肠肝脏肥胖、糖尿病、免疫力下降、消化不良等ABC增加含有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解题分析】

(1)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能对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消化。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的面积大,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另外,纤维素还可调节血糖,有助预防糖尿病。又可以减少消化过程对脂肪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题目详解】(1)小肠的面积大,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胰液;肝脏分泌胆汁;因此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能对淀粉、脂肪、蛋白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2)根据第一个图中肠道菌群的功能有:调节胰岛素的敏感性、骨质密度的调节、调节脂肪存贮、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维态等,分析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有: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症或免疫力低下等。(3)A、根据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分别饲喂低膳食纤维食物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进一步降低、肠道菌群多样性降到最低,可知长期食用低膳食纤维食物的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