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讲:鉴赏人物形象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即读完诗歌后定格在读者脑海里的清晰完整人物印象。《江雪》
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完这首诗后,一个清晰完整的渔翁形象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人物形象定位形象可根据人物的年龄、职业、遭际等来确定的人物身份。如:诗人、游子、农夫、渔夫、樵夫、征夫、怨妇、思妇少年、士卒、将领、英雄、隐士等。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读完诗歌后对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身世、思想追求和精神品格等等特点作出的评价。请分析《天净沙·秋思》中的人物形象。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画面中有一位羁旅劳顿,踽踽独行,思念故土的游子形象。常用于人物形象的词语积累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隐士)陶渊明王维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壮士)陈子昂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英雄、征夫)陆游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游子、思妇)李白王维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征夫、将士)王翰、王昌龄8.爱恨情长(思妇)柳永9.建功立业(英雄)陆游辛弃疾10.悯农怜农11.热爱山川李白12.哀叹昔盛今衰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概括形象特点(特点+身份);(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3)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感。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简要分析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步骤:性格、身份+依据+主旨情感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生活清闲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提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课堂小练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步骤二: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中秋之夜本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但是此刻诗人却是独自望月。步骤三:这表达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步骤一:诗歌描写了一个被两鬓斑白,年老体衰,心系国家却不被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二: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以“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表明自己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二讲:鉴赏意像意像:即诗人为了创设意境,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在诗中刻意表现的景物形象。1.月——有凄凉之境,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2.菊花——清高孤傲,不媚世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梅花——敢为人先,凌寒不屈。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松——孤直傲岸,坚韧顽强。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象征爱情,喻示纯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6.梧桐——孤独寂寞,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9.秋蝉——品行高洁,悲凉凄切。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10.柳——离情依依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1.津浦,长亭——送别之所,表达离愁别恨。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2.芳草——离恨,相思,生命力强。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13.芭蕉——孤独与忧愁,情投意合。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感恩尽孝之意。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16.落花——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17.流水——时光流逝,愁绪不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8、燕子——象征爱情和春天,感叹世事变迁,昨是今非。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19.竹子: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表现的是高风亮节的人格和顽强的生命力。例: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香。20.猿猴:哀伤凄厉例: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21.沙鸥:飘零伤感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22.浮云:比喻漂泊,象征自由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23.牡丹:象征富贵、美好
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24.鹧鸪:暗示旅途艰险表达送行者的担心和离愁别绪。
例:“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25.孤舟:比喻漂泊,象征自由。1、诗中写了什么意像?有什么特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像的作用1、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托物言志,咏物抒怀。2、描绘某种情景,创设某种意境,表达诗人某种心情。借景抒情。3、构成某种画面,营造某种氛围,表达诗人某种心情。情景交融。4、点名时间、地点。5、交代时代背景。6、形成对比,衬托主体。诗歌意像考查内容意境:即画面的氛围或特点:苍凉、雄浑、苍莽、辽阔、高远、壮阔、优美、僻静、恬静、暗淡、深邃、悠远、寥落、荒凉、萧条、寂寥、冷清、凄凉、寂寥。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暗有清香”清香沁脾。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中写了春天的落花、寒雨、晚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凄风苦雨打落花的悲凉暮春画面。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作业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1、清新自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常见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2、平淡质朴。特点: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表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第三讲:诗歌中常见的几种语言风格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华美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4、婉约细腻缠绵。特点: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委婉含蓄。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明快简洁。特点: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7、悲壮慷慨。特点: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8、雄奇豪放。特点:骨力挺健,气势雄伟。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9、沉郁顿挫。特点:深沉蕴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诗人采用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将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古代诗人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概括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李商隐:委婉含蓄曹操:豪放磅礴李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情浓等。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小结第四讲:鉴赏古诗的炼字诗贵含蓄,语言的凝炼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古人很重视炼字。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解“品析炼字”题的基本方法,培养用语言准确规范地表达炼字效果的能力,养成阅读诗歌注意品析炼字的习惯。2、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常见的炼字导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炼字之妙,从而总结出解“品析炼字”题的基本方法,再用语言准确规范地表达。2、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规律,总结方法,培养能力,形成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重方法、寻规律的思维习惯及养成善于探究问题学习的习惯。2、懂得古典诗歌中“炼字与炼意”的关系,从而能准确地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解“品析炼字”题的基本方法,培养用语言准确规范的表达炼字效果的能力,养成一定的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难点1、掌握解“品析炼字”题的基本方法,培养用语言准确规范的表达炼字效果的能力,养成一定的探究问题的习惯。2、懂得古典诗歌中“炼字与炼意”的关系,从而能准确地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炼字类型一、炼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解析:“穿、拍、卷”。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二、炼形容词: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1、示例: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解析:“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三、炼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夸张渲染。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一枝孤梅迎寒怒放,更富意境,同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因此,郑谷被称为“一字师”。2、示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山村咏怀》邵康节)提问:体会诗中的数字之妙。解析: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形象、真实展现出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
四、炼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1、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解析:寻寻觅觅:动作,写出词人心中无定,如有所失,反复寻找。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经历不幸遭遇后的飘零、孤寂心态。高考题型在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中,品析“炼字”是很重要的一种题型,常常有如下问法:1、分析某字的妙用。2、某字在诗中最有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3、某字是该诗的诗眼,结合全诗进行赏析。4、诗中的某字是否可换成其它的字,请简述理由。学案1: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当时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舟次瓜洲。问:试解释“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绿”字的好处。分析引导:1、从字面意义上分析。(方法:从语法角度分析“绿”的特殊用法。)“绿”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这就使抽象的色彩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使春风吹过这一过程转化为绿的形象。2、结合原句,展开联想,再现景象。(方法:解释诗句或结合诗句展示呈现的景物。)“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使我们眼前马上呈现出“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充满勃勃生机的江南早春景象。[参考答案]“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这样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春风吹过这一过程转化为绿的形象,固定下来了。(字义)它启人联想,似乎在我们眼前呈现了江南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景象)从而深刻的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情感)3、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该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绿”字写出江南春天家乡景色的美丽,更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总结答题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2、结合诗句分析呈现的景象。3、点出该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铺”是平铺、斜铺。(释字义)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的,“铺”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这一情景。(修辞及效果)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宁静,(现景象)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点情感)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课堂不能完成留为作业)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问:“二月初惊见草芽”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最宜玩味。你认为是哪一个字?试做分析。[参考答案]“惊”字用得妙。“惊”这里有“惊讶、惊奇”之义,(释义)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种终于见到“春色”——草芽,(呈景),表现出了一种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情感)课堂训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敌”有“对抗、抵挡”之义,(释义)该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呈景)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情感)第四讲: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2、过程和方法:探究并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方面的答题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表达艺术的神奇效果。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有关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步骤。导入新课: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鉴赏题目,所考内容围绕这样三个问题:①“写了什么”——解读形象、意象、意境、内容;②“怎样写”——品析炼字、表达技巧;③“为何写、写的怎样”——揣摩主题、情感、观点态度。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手法,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其称之为“写作艺术、写作特色、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那么它到底有哪些知识体系所构成呢?一般认为,表达技巧有以四几个方面构成:一、修辞手法;二、描写方法;三、抒情方式;四、结构特点。概念诠释【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能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提问方式,掌握鉴赏修辞手法的解题步骤。今天我们先和大家共同学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请问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借代、双关、用典、互文等,共10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十种修辞及其表达效果1、比喻定义: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表达效果: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形象。使描述的对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说理更透彻。2、比拟定义:比拟就是通过联想,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表达效果:能使读者产生联想,让所写“人”或“物”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形象。3、夸张定义: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4、对偶
定义: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表达效果:(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5、反问
定义:就是“无疑而问”,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意思,或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气势和说服力。6、设问
定义:即自问自答。表达效果: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7、借代
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8、双关
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表达效果: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9、用典
定义:也就是引用古籍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词句。表达效果:能使作品厚重典雅,增强说服力,引发读者的联想。10、互文
定义: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表达效果:使文辞简洁精练,加强语句的内涵。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8.主人下马客在船。烟笼寒水月笼沙。9.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夸张)(比喻)(拟人)(对仗/对偶)(反问)(设问)(双关)(借代)(互文)用典常见设问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做分析)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谈画面效果)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谈情感效果)⑴明确修辞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⑵结合诗句分析:结合诗句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⑶谈画面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⑷谈感情效果: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步骤: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步骤三、四)。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小试牛刀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答: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步骤二)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步骤三、四)达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②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问: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运用了比喻,(明手法)将“人情”比作“云”,将“风景”比为“箭”,(详解析)形象的写出世态人情之淡薄、岁月流逝之迅疾,(谈效果)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以及向往归隐的心情。(表感情)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答案:运用了对比与反问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并会分析其表达效果
2.掌握描写手法的命题规律并会规范答题。古代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鉴赏诗歌中描写手法分类一、描写内容:人物描写、景物描写。1、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和侧面描写2、描写技巧: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反衬)、白描、工笔。二、景物描写1、描写角度(移步换景):自下而上(由高到低),由近及远(由远及近)。2、描写内容:视觉、所闻、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技巧: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渲染、烘托、对比、衬托、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分析下列诗句的描写方法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视觉、听觉由高到低视觉、对比由远及近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听觉几个角度,侧面描写(衬托)雪,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6、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1、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1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正面描写:视觉、听觉由低到高听觉、视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点面结合渲染了一幅闹春景象白描工笔命题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3、这首诗的XX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4、简析XX句诗的妙处。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题示例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阐运用)3、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答题步骤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答题示例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巩固练习
——抒情方式古代诗歌鉴赏【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能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抒情方式。2、了解诗歌抒情方式题的提问方式,掌握鉴赏抒情方式的解题步骤。架构知识体系抒情方式分类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2、寓情于景3、情景交融4、托物言志5、咏物抒怀6、借古讽今7、咏史兴怀8、吊古伤今9、象征10、小中见大乐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知识分解借景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间接抒情:通过对景物、古迹的描写或对古人古典的追怀,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知识解析
实例判断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兴怀——感慨历史兴亡成王败寇乐景衬乐情6、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戎昱《咏史》7、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8、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9、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10、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借古讽今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1、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表达了什么感情?2、请分析诗中XX联情与景的关系。3、诗人看似写XX,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弦外之音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4、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明确考点和提问方式考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③雨中寥落月中愁,运用了互文的手法。【问】: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诗歌的第三、四两句进行赏析。(7分)
第三、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明手法)屋门前台阶下的青苔、庭院中参天的林木,在迷蒙细雨和朦胧的月色中默默相对。(析景物)营造出一种冷寂、凄清的氛围。(画面效果)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情感效果)情感表达含蓄,富有韵味。(评风格)
知识、方法与技能展示指明手法
借景抒情:找景物,绘图景。具体分析托物言志:据外“形”,析内“神”,求契合。借古讽今:事或人:抓住古事、古人的特点景:对照分析评价效果画面效果+情感+评风格技能总结,规范答题【问】: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注】:恬憺:同“恬淡”。知识与方法与技能运用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明手法)通过写山泉不被人知却无怨无悔(淡泊名利)清澈灵动(超凡脱俗)的特点,(做分析)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清纯高洁的品格。(谈效果)情感蕴藉、含蓄,韵味无穷。(评风格)
【问】: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抒情特点。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注】:恬憺:同“恬淡”。
——诗句在结构上特点古代诗歌鉴赏【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常用的结构方式,能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结构方式。2、了解诗歌结构方式题的提问方式,掌握鉴赏结构方式的解题步骤。设题方式:诗中的xx句(或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开门见山:即开篇就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点明主旨,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诗或引领下文。(诗眼)2.开篇点题:开篇点题就是在诗歌的开头用一两句明题意。不仅使诗歌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强诗歌的吸引力。3.欲扬先抑:为了张扬或人或物,先做低调描述,制造悬念,进而高调张扬,使诗歌收到起伏跌宕的效果。4.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点出后面的内容,事先在前面适当暗示一下,使前后照应,衔接自然,结构完整。5.小中见大:即通过小事、小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6.画龙点睛:即在诗歌的中间点明主旨的句子。(诗眼)7.卒章显志:在诗词的结尾点明主旨。(诗眼)8.承上启下:在诗歌中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句子,使诗歌内容衔接过过度自然合理。9.起承转合:起者就眼前之物或身边之事引出话题;承者接着铺陈;转者话题转向写作的主体;合者两个话题融合。10.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已升级到最新版本当前版本号:10.1.0.6029架构知识体系熟悉诗句在结构上特点和作用1、欲扬先抑:“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2、欲抑先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的《闺怨》诗人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3、开门见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4、卒章显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6、小中见大: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通过老宫女闲坐聊天的小事,反映了惜盛今衰的历史大背景。方法与技能:答题步骤:第一步、明手法。第二部、做分析。第三部、谈效果。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问:诗歌的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示例:开门见山。(明手法)直截了当的赞美江南的美好,奠定了全市的感情基调。(内容上的作用)总领全诗,引出了下面对江南美景的具体描写,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结构上的作用)使诗歌的主题更见鲜明。(谈效果)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使抽象的东星形象可感,使表达更加含蓄委婉,意味深长。1、言有尽而义无穷: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如:“寒雀满疏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师资引进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开发权转让居间代理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安全防护设备及服务租赁合同4篇
- 2025业绩目标达成股权激励与员工股权激励绩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项目监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天然气交易平台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两居房车租赁与民宿合作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度水路联合运输货运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文化产业发展担保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抵押贷款担保合同违约责任4篇
- 2025年度杭州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同3篇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及反思(更新)
- 充电桩项目运营方案
- 退休人员出国探亲申请书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高中物理竞赛真题分类汇编 4 光学 (学生版+解析版50题)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笔记
- 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策略国内外
- 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孕妇学校品管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