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犁耙(lí)商酌(zhuó)狡黠(jié)刨根问底(báo)

B.露宿(lòu)嘹亮(liáo)豢养(zhuàn)铢两悉称(chèn)

C.妥帖(tuǒ)倜傥(tì)桑梓(sāng)天衣无缝(féng)

D.山涧(jiàn)祷告(dǎo)姊妹(zǐ)正襟危坐(jīn)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累赘睥睨不修边副咄咄逼人

B.煞白驱势李代桃僵望眼欲川

C.空旷拾掇异想天开十拿九稳

D.蒙昧萦绕如势重负翻来复去

3.(6分)经典诗文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2)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3),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4)?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8)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天南海北想着你……(贺敬之《回延安》)

(10)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4.(3分)名著阅读。

语段一:A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语段二:A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1)上述语段中的A是(填人名)

(2)语段一中A“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语段二中A“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

5.(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呈现出强烈的报国情怀与无畏的献身精神。③中国人历来以爱国为_______,以报国为_______。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1)下列对第①句主谓部分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B.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C.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D.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第②句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短语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终生之责

B.崇高之志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7分)请你参加以“爱国情永不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下面的诗句正确、规范、工整地钞写在田字格中。

愿得此身长报国

(2)活动中,同学们讲述从古至今的爱国故事,为了让大家更迅速地了解你要讲的爱国故事,请仿照示例从袁隆平、钱学森和钟南山三人中任选两位作为你要讲的故事的主角,并各拟一个小标题。

故事一:邓稼先荒漠研氢弹

故事二:

故事三:

(3)下面是两位同学为活动创作的诗歌,小语和小文就哪一个作品更能表现爱国情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诗歌一:祖国,你是一个巨人/我只站在你的一根发丝的尾处/却十分安全和温暖/

诗歌二:是你/让我所到之处/都是家/

小语:我觉得诗歌一好,“巨人”既表现了祖国土地辽阔,又展现了祖国如今的实力,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强大后盾。

小文:我觉得诗歌二好,

(4)为响应活动号召,校团委特向同学们发出了以下倡议。请你帮忙将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学校决定在五月份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系列活动。为此,我们特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以后为国尽力。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从现在积极行动起来吧!

校团委

2023年4月17日

三、阅读。(46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次,同比增长168%。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也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风气开放、兼收并蓄,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五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之情。

唐诗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行路难》,李白在诗中感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

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摘编自邵毂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

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介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量。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敝。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

(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

(1)今天人们仍然热爱唐诗的原因有哪些?根据简要概括。

(2)都论述了中国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所有古诗词体裁中,唐诗之所以受人敬仰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

B.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这就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大事。

C.封建时代文人创作的诗歌都会受到政治的影响,并且如果其政治生涯有所坎坷,怨悱的情绪就会体现在诗歌中。

D.一个朝代建立初期,社会总是稳定繁荣的,士人对政治也并不关注,这也使得诗歌创作以颂美居多。

8.(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母亲与草的战斗

高明昌

端午刚过,早晚还有冷冷的空气袭来,母亲就去了稻田。稻田里的杂草很多的,记忆里,母亲说过有二十多种,叫得出名字的不多,如鸭舌草、三棱草、眼子菜、水马齿苋等。它们与稗草不一样,都匍匐在稻秧株距间,一眼就看出,所以只要手到,草就拔光了。

让母亲必须像鉴宝一样寻找、端详、再动手的,是稗草。稗草住在秧苗里,与秧苗像亲兄弟。

稗草是草,但与人一样聪明。其他不说,把自己长成稻秧的模样就是一个本事,把自己长成秧苗的颜色是第二个本事,把自己长在秧苗株里是第三个本事,把自己的根扎得比秧苗还深是第四个本事。但稗草性子太急,本事成了自负。它突突突地长大,一下子长到可以俯视秧苗的地步,这聪明就成了愚笨。母亲一看见,左手轻轻撩开苗尖,右手顺着稗草的苗儿,捋到了稗草的干、茎,沿着干茎捋下去,直至根,再五指张开,插入泥土,握紧、扣住根须,将稗草连根拔了出来。与人一样,稗草里也有绝顶聪明的。有部分的稗草是隐士,除了以上四个本事以外,还有极强的耐性,它们从不张扬,也不出头。把自己长成与稻秧一样粗细、一样长短的稗草。这样的稗草,连母亲也会骗过的——但是母亲说,人,总有走眼的时候,这次看不到,下次会看到。

为了拔稗草的事业后继有人,母亲推着我去了田里。拔草,首先是识草。稗草,要仔细看叶面的颜色,绿中带点淡白,叶面是光滑的,而稻秧的叶面是毛糙的。事实真是,草拔多了,草看多了,才分辨清楚。自然万物生来就是要让人花一点神思、花一点力气的吧,花了神思与力气,你才知自己有能耐。都说只要肯出力气,人人会种田,其实,到了一样具体的活儿,会种田的人是不多的。

棉花田里最多的是牛筋草、千金草、狗尾巴草,这些草喜欢趴在地上向四边长开去。这样的草,是用锄头锄的,锄得快与慢,一是看技术、看每个人手脚的勤快程度,二是看锄头刀刃的锋利程度。

母亲说,不锄是不行的,草也会人来疯,一两个礼拜就会填满秧苗间的所有旮旯,会抢走花秧的养分养料。

锄草要除根,这是通识。但我发现,棉花田里的许多的草,母亲是不除根的,或者说,锄了半个根。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草锄了以后,太阳里一晒,草就死了,烂掉后就省了肥料,所以,有时留着老根,等于积肥。

我有些惊讶,却也记住了——草该养则养。

母亲对野草是有着爱怜情分的。比如,长在树缝里的,长在小路上的,长在田岸上的草,母亲都没有拔的想法,因为这草留着好看。这卑微到为生而死为死而生的杂草,为母亲的生活提供了劳动的机会,为母亲的劳动证明了劳动的价值,它们随时与母亲晤面、攀谈,再是相互作战,最后共生共长,几十年都如此。

我家有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许多人千方百计要想知道我家的无花果特别好的原因。我一直认为这与母亲的拔草大有关系,母亲每年要在树下拔草,拔的都是长高了的草,拔好后晒一个日头,然后在树根的四周挖一个圆圆的浅沟,再把拔下的草摁在浅沟里,最后盖上一层浅浅的土。树下干净了,留下了小草留下了绿意,而更多的杂草在土里发酵,最后成了肥料。草,其实就是宝。

最近几年,菜园里生长出了许多的蒲公英,也长出了意想不到的植物,比如鱼腥草。二妹说,母亲拔草也是轻手轻脚。草通人性,草知道了,菜园里最安全,草就悄悄地走了过来,已经很少看到的灯笼草也长了,背井离乡讨生活过日子的草,知道哪个地方可以安生,可以传宗接代。

这场战斗,母亲一直很理智,很实在,因为她有思考,有对策,有办法,最重要的是,她勤劳。她用双手、锄头、农药,将水灵灵、嫩生生的草一网打尽,但胜利的喜悦很短,一个月、两个月,草再次覆盖大地。草,几乎无处不在,而又无往不胜,无论你用多么灵巧的双手,用多么锋利的锄头,用多么厉害的农药,只要还在过日子,只要雨淋,只要风吹,只要光照,只要有白天与黑夜,草儿就会潜滋暗长,一棵棵一丛丛一堆堆地从土里冒出来,铺在田野里,爬在庄稼里,长在菜园里,向着母亲的双手,向锄头、向农药无声地示威:我们是战不死的,我们又回来啦。

母亲在菜园里招手:儿子,你再来拔一次草。

(摘编自《文汇报》,2022.11.21)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草的种类母亲的态度或做法

稗草①

棉花田里的草②

树缝里、小路、田岸上的草③

无花果树下的草④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都说只要肯出力气,人人会种田,其实,到了一样具体的活儿,会种田的人是不多的。(“具体的活儿”在文中指什么?)

②最近几年,菜园里生长出了许多的蒲公英,也长出了意想不到的植物,比如鱼腥草。(为什么说是“意想不到”?)

(3)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文中母亲与草的战斗过程中蕴含着许多人生智慧,请你简要概括。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②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秦王: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②中外:朝廷内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陟罚臧否

②性行淑均

③不得独私故人

④赐帛遣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试用于昔日万钟于我何加焉

B.每与臣论此事与蒙论议

C.上欣然纳之处处志之

D.相寿流涕而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4)你认为乙文中魏征的劝诫是否合理?结合甲文陈述理由。

10.(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张静同学在背诵时总将颔联背为“身世浮沉风飘絮,山河破碎雨打萍”,请从内容和修辞的角度告诉她应当如何理解这联诗句。

(2)在朗读本诗时,尾联与前三联的朗读情感和语气应有什么不同?

四、作文。(50分)

11.(50分)按要求写作文。

题目:那次_______之后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犁耙(lí)商酌(zhuó)狡黠(jié)刨根问底(báo)

B.露宿(lòu)嘹亮(liáo)豢养(zhuàn)铢两悉称(chèn)

C.妥帖(tuǒ)倜傥(tì)桑梓(sāng)天衣无缝(féng)

D.山涧(jiàn)祷告(dǎo)姊妹(zǐ)正襟危坐(jīn)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解析。

A.有误,“狡黠”的“黠”应读作“xiá”,“刨根问底”的“刨”应读作“páo”;

B.有误,“露宿”的“露”应读作“lù”,“豢养”的“豢”应读作“huàn”;

C.有误,“天衣无缝”的“缝”应读作“fèng”;

D.正确。

故选:D。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累赘睥睨不修边副咄咄逼人

B.煞白驱势李代桃僵望眼欲川

C.空旷拾掇异想天开十拿九稳

D.蒙昧萦绕如势重负翻来复去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A.有误,“不修边副”的“副”应为“幅”;

B.有误,“驱势”的“驱”应为“趋”,“望眼欲川”的“川”应为“穿”;

C.正确;

D.有误,“如势重负”的“势”应为“释”,“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

故选:C。

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6分)经典诗文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8)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贺敬之《回延安》)

(10)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及现代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关山度若飞(注意“度”的书写)

(3)黄鹤一去不复返(注意“返”的书写)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学诗谩有惊人句(注意“谩”的书写)

(6)入则无法家拂士(注意“拂”的书写)

(7)择其善者而从之(注意“择”的书写)

(8)光滑的石井栏

(9)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10)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4.(3分)名著阅读。

语段一:A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语段二:A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1)上述语段中的A是祥子(填人名)

(2)语段一中A“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祥子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高兴得要哭,语段二中A“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祥子为埋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而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联系“A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可知A是祥子。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联系“A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可知祥子有了自己的车,心中激动,是高兴地想要哭出来;联系“A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可知祥子因为虎妞办丧事没钱,把车卖了,心中难过,难过到了极点,哭都哭不出声。

解析:

(1)祥子

(2)祥子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高兴得要哭祥子为埋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而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呈现出强烈的报国情怀与无畏的献身精神。③中国人历来以爱国为_______,以报国为_______。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1)下列对第①句主谓部分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B.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C.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D.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第②句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短语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终生之责

B.崇高之志

(1)本题考查对主谓短语的理解。“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中华民族”是主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谓语部分。

故选:B。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并列的引号之间不加任何停顿,所以去掉两个顿号。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联系上下文可知“爱国”是志向,“报国”是责任。故第一空选B,第二空故选A。

解析:

(1)B

(2)删去句中的两处顿号。

(3)BA

解答词语运用类题目,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7分)请你参加以“爱国情永不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将下面的诗句正确、规范、工整地钞写在田字格中。

愿得此身长报国

(2)活动中,同学们讲述从古至今的爱国故事,为了让大家更迅速地了解你要讲的爱国故事,请仿照示例从袁隆平、钱学森和钟南山三人中任选两位作为你要讲的故事的主角,并各拟一个小标题。

故事一:邓稼先荒漠研氢弹

故事二:袁隆平田间育水稻

故事三:钱学森归国造卫星

(3)下面是两位同学为活动创作的诗歌,小语和小文就哪一个作品更能表现爱国情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诗歌一:祖国,你是一个巨人/我只站在你的一根发丝的尾处/却十分安全和温暖/

诗歌二:是你/让我所到之处/都是家/

小语:我觉得诗歌一好,“巨人”既表现了祖国土地辽阔,又展现了祖国如今的实力,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强大后盾。

小文:我觉得诗歌二好,诗歌虽然简短,但寥寥几个字将“国”与“家”紧密相连,包含对祖国深深的爱。

(4)为响应活动号召,校团委特向同学们发出了以下倡议。请你帮忙将倡议书补充完整。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学校决定在五月份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系列活动。为此,我们特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以后为国尽力。

②遵守校规,不做对国家和人民有害的事情。

③弘扬爱国精神,做到守法、爱国、知礼、诚信。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从现在积极行动起来吧!

校团委

2023年4月17日

(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根据要求,将给出的汉字写在田字格内,注意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2)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仿照示例,从袁隆平、钱学森和钟南山三人中任选两位作为你要讲的故事,并各拟一个小标题。要结合人物突出贡献来写,言简意赅,表述清晰。

(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歌二“你/让我所到之处/都是家/”进行鉴赏。三句简短的话语,共10个字,但意蕴无穷。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寥寥几个字将“国”与“家”紧密相连,包含对祖国深深的爱。

(4)本题考查完善倡议书。根据要求可知,要求补充完整倡议的内容。围绕“我和我的祖国”这个爱国主题来写,写出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到底怎么做,言简意赅,表述清晰。

解析:

(1)愿得此身长报国

(2)示例一:袁隆平田间育水稻

示例二:钱学森归国造卫星

示例三:钟南山武汉抗疫情

(3)示例:诗歌虽然简短,但寥寥几个字将“国”与“家”紧密相连,包含对祖国深深的爱。

(4)示例:遵守校规,不做对国家和人民有害的事情。

弘扬爱国精神,做到守法、爱国、知礼、诚信。

倡议书指的就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比如“节约用水倡议书”“保护益鸟倡议书”等等。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三、阅读。(46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次,同比增长168%。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也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古诗词中,唐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风气开放、兼收并蓄,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五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之情。

唐诗许多经典篇目都是诗人在困境中的有感而发,今天我们回顾这些诗句时,不仅要读出诗人曾经遭遇的困难和挫折,更要读出他们展现的乐观心态。比如《行路难》,李白在诗中感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显示出他对前途困难的清醒认识。

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

(摘编自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摘编自邵毂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注定要与封建政治发生密切联系。一般说来,封建时代的士人,总是先由政治给予某种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有所不遂,才会引起怨悱。导致“长吟哦”的“起且僵”(崛起而后困顿),“起”往往在先,由政治直接给予拨动;“僵”伴随后。“起”与“僵”或是单纯从某一侧面作用于诗歌创作,或是交糅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或是比较直接地表现为正值,或是要经过创作活动的一番消化转换,才表现为积极有益的效应。能够给诗歌创作以强大推动的政治,不在于它有多么清明或稳定,而在于它要能强烈地牵动人心,让人不断地感奋起来,发之于吟咏。

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缺乏对政治的深刻介入,艺术上也缺乏由深广内容带来的要求变革创新的推动力量。封建王朝末世,往往陷入大动乱,士人对世乱恐惧回避,诗歌也相应衰敝。一般性地排除了王朝开国期和衰乱期,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

(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

(1)今天人们仍然热爱唐诗的原因有哪些?根据简要概括。

(2)都论述了中国诗歌与政治的关系,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在所有古诗词体裁中,唐诗之所以受人敬仰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

B.中国文化只相信人而不相信神,这就使得协调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成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大事。

C.封建时代文人创作的诗歌都会受到政治的影响,并且如果其政治生涯有所坎坷,怨悱的情绪就会体现在诗歌中。

D.一个朝代建立初期,社会总是稳定繁荣的,士人对政治也并不关注,这也使得诗歌创作以颂美居多。

本文是以“诗歌”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二题考查材料分析,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

(1)结合“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风气开放、兼收并蓄,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概括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便于朗诵记忆;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结合“存的五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之情”,概括为:古诗词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结合“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最终释放出来的是希望、理想和前景。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概括为:古诗词能传递给人们希望和阳光。

(2)结合材料二“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分析,材料二从政治的本质谈起,着重探讨了政治影响诗歌的原因,强调了诗歌与政治关系密切的中国诗歌传统。结合材料三“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分析,先提出唐代诗歌与政治关系具有规律性的表征,结合“考察诗歌高潮来自政治的推动力,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文学繁荣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再结合诗歌史上几个兴盛阶段来看,中国诗歌高潮,总是出现在社会政治比较有活力,能够吸引人才,并多方面推动士人为较高理想积极追求的时期,而盛唐则是演出了中国历史上这种时期的最为辉煌的一幕”分析,再分别从独特的政治背景、政治的推动力、政治的活力三个方面分析唐诗创作辉煌的原因,从而论述了政治对唐代诗歌产生的重大影响。

(3)A.有误,结合“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风气开放、兼收并蓄,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B.正确;

C.有误,“封建时代文人创作的诗歌都会受到政治的影响,并且如果其政治生涯有所坎坷,怨悱的情绪就会体现在诗歌中”过于绝对;

D.有误,结合“封建王朝初期,一般号称盛世,而文学人才可能尚未积累到最丰沛的程度。同时稳定和繁荣不免缓解了士人要求干政的迫切感,诗歌颂美居多”分析,可知选项不准确。

故选:B。

解析:

(1)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便于朗诵记忆;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古诗词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古诗词能传递给人们希望和阳光。

(2)材料二从政治的本质谈起,着重探讨了政治影响诗歌的原因,强调了诗歌与政治关系密切的中国诗歌传统。材料三先提出唐代诗歌与政治关系具有规律性的表征,再分别从独特的政治背景、政治的推动力、政治的活力三个方面分析唐诗创作辉煌的原因,从而论述了政治对唐代诗歌产生的重大影响。

(3)B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8.(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母亲与草的战斗

高明昌

端午刚过,早晚还有冷冷的空气袭来,母亲就去了稻田。稻田里的杂草很多的,记忆里,母亲说过有二十多种,叫得出名字的不多,如鸭舌草、三棱草、眼子菜、水马齿苋等。它们与稗草不一样,都匍匐在稻秧株距间,一眼就看出,所以只要手到,草就拔光了。

让母亲必须像鉴宝一样寻找、端详、再动手的,是稗草。稗草住在秧苗里,与秧苗像亲兄弟。

稗草是草,但与人一样聪明。其他不说,把自己长成稻秧的模样就是一个本事,把自己长成秧苗的颜色是第二个本事,把自己长在秧苗株里是第三个本事,把自己的根扎得比秧苗还深是第四个本事。但稗草性子太急,本事成了自负。它突突突地长大,一下子长到可以俯视秧苗的地步,这聪明就成了愚笨。母亲一看见,左手轻轻撩开苗尖,右手顺着稗草的苗儿,捋到了稗草的干、茎,沿着干茎捋下去,直至根,再五指张开,插入泥土,握紧、扣住根须,将稗草连根拔了出来。与人一样,稗草里也有绝顶聪明的。有部分的稗草是隐士,除了以上四个本事以外,还有极强的耐性,它们从不张扬,也不出头。把自己长成与稻秧一样粗细、一样长短的稗草。这样的稗草,连母亲也会骗过的——但是母亲说,人,总有走眼的时候,这次看不到,下次会看到。

为了拔稗草的事业后继有人,母亲推着我去了田里。拔草,首先是识草。稗草,要仔细看叶面的颜色,绿中带点淡白,叶面是光滑的,而稻秧的叶面是毛糙的。事实真是,草拔多了,草看多了,才分辨清楚。自然万物生来就是要让人花一点神思、花一点力气的吧,花了神思与力气,你才知自己有能耐。都说只要肯出力气,人人会种田,其实,到了一样具体的活儿,会种田的人是不多的。

棉花田里最多的是牛筋草、千金草、狗尾巴草,这些草喜欢趴在地上向四边长开去。这样的草,是用锄头锄的,锄得快与慢,一是看技术、看每个人手脚的勤快程度,二是看锄头刀刃的锋利程度。

母亲说,不锄是不行的,草也会人来疯,一两个礼拜就会填满秧苗间的所有旮旯,会抢走花秧的养分养料。

锄草要除根,这是通识。但我发现,棉花田里的许多的草,母亲是不除根的,或者说,锄了半个根。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草锄了以后,太阳里一晒,草就死了,烂掉后就省了肥料,所以,有时留着老根,等于积肥。

我有些惊讶,却也记住了——草该养则养。

母亲对野草是有着爱怜情分的。比如,长在树缝里的,长在小路上的,长在田岸上的草,母亲都没有拔的想法,因为这草留着好看。这卑微到为生而死为死而生的杂草,为母亲的生活提供了劳动的机会,为母亲的劳动证明了劳动的价值,它们随时与母亲晤面、攀谈,再是相互作战,最后共生共长,几十年都如此。

我家有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许多人千方百计要想知道我家的无花果特别好的原因。我一直认为这与母亲的拔草大有关系,母亲每年要在树下拔草,拔的都是长高了的草,拔好后晒一个日头,然后在树根的四周挖一个圆圆的浅沟,再把拔下的草摁在浅沟里,最后盖上一层浅浅的土。树下干净了,留下了小草留下了绿意,而更多的杂草在土里发酵,最后成了肥料。草,其实就是宝。

最近几年,菜园里生长出了许多的蒲公英,也长出了意想不到的植物,比如鱼腥草。二妹说,母亲拔草也是轻手轻脚。草通人性,草知道了,菜园里最安全,草就悄悄地走了过来,已经很少看到的灯笼草也长了,背井离乡讨生活过日子的草,知道哪个地方可以安生,可以传宗接代。

这场战斗,母亲一直很理智,很实在,因为她有思考,有对策,有办法,最重要的是,她勤劳。她用双手、锄头、农药,将水灵灵、嫩生生的草一网打尽,但胜利的喜悦很短,一个月、两个月,草再次覆盖大地。草,几乎无处不在,而又无往不胜,无论你用多么灵巧的双手,用多么锋利的锄头,用多么厉害的农药,只要还在过日子,只要雨淋,只要风吹,只要光照,只要有白天与黑夜,草儿就会潜滋暗长,一棵棵一丛丛一堆堆地从土里冒出来,铺在田野里,爬在庄稼里,长在菜园里,向着母亲的双手,向锄头、向农药无声地示威:我们是战不死的,我们又回来啦。

母亲在菜园里招手:儿子,你再来拔一次草。

(摘编自《文汇报》,2022.11.21)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草的种类母亲的态度或做法

稗草①仔细寻找、端详、再动手,还要提防被稗草骗过。

棉花田里的草②不除根或留半个根。

树缝里、小路、田岸上的草③都没有拔的想法。

无花果树下的草④只拔长高了的草,晒过后埋在树下。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都说只要肯出力气,人人会种田,其实,到了一样具体的活儿,会种田的人是不多的。(“具体的活儿”在文中指什么?)

②最近几年,菜园里生长出了许多的蒲公英,也长出了意想不到的植物,比如鱼腥草。(为什么说是“意想不到”?)

(3)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文中母亲与草的战斗过程中蕴含着许多人生智慧,请你简要概括。

本文以“母亲与草的战斗”为线索,分别写了母亲对待稗草、棉花田里的草和长在树缝里等处的野草的不同做法,表述了对辛勤劳作的母亲的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让母亲必须像鉴宝一样寻找、端详、再动手的,是稗草。稗草住在秧苗里,与秧苗像亲兄弟”“这样的稗草,连母亲也会骗过的——但是母亲说,人,总有走眼的时候,这次看不到,下次会看到”,①概括为:仔细寻找、端详、再动手,还要提防被稗草骗过;结合“但我发现,棉花田里的许多的草,母亲是不除根的,或者说,锄了半个根”,②概括为:不除根或留半个根;结合“比如,长在树缝里的,长在小路上的,长在田岸上的草,母亲都没有拔的想法”,③概括为:都没有拔的想法;结合“母亲每年要在树下拔草,拔的都是长高了的草,拔好后晒一个日头,然后在树根的四周挖一个圆圆的浅沟,再把拔下的草摁在浅沟里,最后盖上一层浅浅的土”,④概括为:只拔长高了的草,晒过后埋在树下。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①结合“拔草,首先是识草。稗草,要仔细看叶面的颜色,绿中带点淡白,叶面是光滑的,而稻秧的叶面是毛糙的。事实真是,草拔多了,草看多了,才分辨清楚”分析,“具体的活儿”指锄草要会辨认草,不会被伪装的稗草骗过。

②结合“二妹说,母亲拔草也是轻手轻脚。草通人性,草知道了,菜园里最安全,草就悄悄地走了过来,已经很少看到的灯笼草也长了,背井离乡讨生活过日子的草,知道哪个地方可以安生,可以传宗接代”分析,因为草总是被人们锄掉,生长环境艰难,有些草可能很难见到或者已经消失了。

(3)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合“母亲说,不锄是不行的,草也会人来疯,一两个礼拜就会填满秧苗间的所有旮旯,会抢走花秧的养分养料”分析,承接上文母亲所说的草不锄不行,同时开启下文,写母亲“草该养则养”的智慧。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端午刚过,早晚还有冷冷的空气袭来,母亲就去了稻田”“让母亲必须像鉴宝一样寻找、端详、再动手的,是稗草”“我家有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许多人千方百计要想知道我家的无花果特别好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有智慧。“母亲对野草是有着爱怜情分的。比如,长在树缝里的,长在小路上的,长在田岸上的草,母亲都没有拔的想法”表现了母亲善良,尊重生命。“我有些惊讶,却也记住了——草该养则养”表现了母亲会教育孩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但稗草性子太急,本事成了自负。它突突突地长大,一下子长到可以俯视秧苗的地步,这聪明就成了愚笨”分析,概括为:做人不可自大自负,要学会韬光养晦;结合“这样的稗草,连母亲也会骗过的——但是母亲说,人,总有走眼的时候,这次看不到,下次会看到”分析,概括为:要让失败的教训成为下次成功的经验;结合“母亲对野草是有着爱怜情分的。比如,长在树缝里的,长在小路上的,长在田岸上的草,母亲都没有拔的想法”分析,概括为:有些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能完全斩草除根;结合“一个月、两个月,草再次覆盖大地。草,几乎无处不在,而又无往不胜,无论你用多么灵巧的双手,用多么锋利的锄头,用多么厉害的农药,只要还在过日子,只要雨淋,只要风吹,只要光照,只要有白天与黑夜,草儿就会潜滋暗长,一棵棵一丛丛一堆堆地从土里冒出来”分析,概括为:做人也要像草一样,要有顽强不屈,春风吹又生的韧劲。

解析:

(1)①仔细寻找、端详、再动手,还要提防被稗草骗过;②不除根或留半个根;③都没有拔的想法;④只拔长高了的草,晒过后埋在树下。

(2)①锄草要会辨认草,不会被伪装的稗草骗过。

②因为草总是被人们锄掉,生长环境艰难,有些草可能很难见到或者已经消失了。

(3)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母亲所说的草不锄不行,同时引出下文母亲“草该养则养”的智慧。

(4)勤劳能干,有智慧。母亲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有自己的一套除草的理念,与草作斗争,种的无花果树也非常好。善良,尊重生命。母亲对草并不是一网打尽的态度,对野草有爱怜的情感。会教育孩子。母亲教“我”识草、拔草,告诉“我”“草该养则养”的道理。

(5)示例:做人不可自大自负,要学会韬光养晦;要让失败的教训成为下次成功的经验;有些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能完全斩草除根;做人也要像草一样,要有顽强不屈,春风吹又生的韧劲。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①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②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秦王: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②中外:朝廷内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陟罚臧否提拔,晋升。

②性行淑均公平,公正。

③不得独私故人陈述,说。

④赐帛遣之打发,送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

A.试用于昔日万钟于我何加焉

B.每与臣论此事与蒙论议

C.上欣然纳之处处志之

D.相寿流涕而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4)你认为乙文中魏征的劝诫是否合理?结合甲文陈述理由。

译文:

甲: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由于贪污而被罢免职务,自己述说曾经在秦王府中做门客。皇上念旧情,便不想追究此事,想让他官复原职。魏征进谏说:“过去秦王身边的人,在宫内宫外的都很多,恐怕人人都想依仗与你的私情而枉法,这足以使善劝谏者心寒。”皇上欣然接受了这意见,对相寿说:“我昔日做秦王,是一个府第的当家,现在做皇上,是四海的君主啊,不能对旧朋友徇私。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于是)赐给相寿些丝织品,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离去了。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赏罚褒贬。陟,提拔,晋升。

②句意: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均,公平,公正。

③句意:自己述说曾经在秦王府中做门客。陈,陈述,说。

④句意:(于是)赐给相寿些丝织品,打发他走。遣,打发,送走。

(2)下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在/对于。

B.和

C.代词/时间词后,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D.表顺承/表转折。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句意: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大臣,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②重点词:恃,依仗;恩,恩宠;私,偏爱;是,这。句意:恐怕人人都依仗恩宠偏爱,这足以让好人害怕。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合理,乙文中“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句魏征的劝诫与诸葛亮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和“亲贤臣,远小人”不谋而合,只有公平公正,远离小人,才能做一个明君。

解析:

(1)①提拔,晋升;②公平,公正;③陈述,说;④打发,送走。

(2)B

(3)①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大臣,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②恐怕人人都依仗恩宠偏爱,这足以让好人害怕。

(4)合理,魏征的劝诫与诸葛亮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和“亲贤臣,远小人”不谋而合,只有公平公正,远离小人,才能做一个明君。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0.(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张静同学在背诵时总将颔联背为“身世浮沉风飘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