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易错点11酸和碱的综合运用_第1页
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易错点11酸和碱的综合运用_第2页
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易错点11酸和碱的综合运用_第3页
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易错点11酸和碱的综合运用_第4页
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考试易错点11酸和碱的综合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1酸和碱的综合运用【易错清单】1.记不准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2.不熟悉盐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应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不熟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应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4.颠倒浓硫酸的稀释的操作步骤。5.不了解NaOH、CaO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及两者之间的区别。6.不理解NaOH、Ca(OH)2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7.不熟悉NaOH固体、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干燥范围。8.不熟悉NaOH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应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9.不熟悉Ca(OH)2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应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0.不能熟练运用酸碱的知识解释和处理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11.弄不懂溶液的酸碱性实质。12.不能规范使用pH试纸。13.不能熟练运用酸碱反应规律:(包括实验设计、,归纳、演绎、逻辑推理、形象思维的能力。)。14.对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变的分析失误。【纠错笔记】1.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性溶液;2.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CuSO4溶液为显酸性的盐溶液;3.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为显碱性的盐溶液。4.稀释浓硫酸口诀:酸入水,沿器壁,缓慢倒,不断搅。5.酸的化学特性:不同的酸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阴离子不同(或酸根离子不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HCl+AgNO3=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与氯化钡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6.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7.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8.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质成分的判断:Ⅰ.酸入碱(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中)(如图3)Ⅱ.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如图4)图3图49.pH试纸相关要点①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②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待测液,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③在半分钟内显色读数;④pH取整数。10.酸的化学性质(酸“五条”)11.碱的化学性质(碱“四条”)01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典例1.(2020·深圳模拟)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A.酸都能在水中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C.酸中都含有氢气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答案】A【解析】A.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酸都含有酸根,但在不同的酸中,所含酸根的种类不同,与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无关;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而不是氢气;D.酸中不一定都含有氧元素,如HCl。故选A。典例2.(2020·广州模拟)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A.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一开始无气体产生,后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镁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一开始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Mg+2HCl==MgCl2+H2↑,由于生成了氢气,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小,待镁完全反应后,由于不断滴加稀盐酸,故溶液的质量一直增加,不会不变,不符合题意;C.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MgO+2HCl==MgCl2+H2O,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Mg+2HCl==MgCl2+H2↑,氯化镁的质量一直增加,待镁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D.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最后稀盐酸过量,氯化镁显中性,盐酸显酸性,故一开始pH=7,待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pH减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H2SO4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后,溶液变蓝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C.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答案】C【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说法错误;B.稀硫酸与X反应制取氢气,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X是锌,说法错误;C.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法正确;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是碱,不一定是氢氧化钠,说法错误;答案:C。2.(2021·广西钦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的数目相同B.性质: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D.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答案】C【解析】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硫酸解离出H+的数目是SOeq\o\al(2-,4)数目的2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SOeq\o\al(2-,4),选项错误;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C.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选项正确;D.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选项错误。故选C。3.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

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

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D.

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答案】C。【解析】A.因为溶液的总质量起点为0,所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选项A正确;B.m点是曲线的转折点,此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比m点前小,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因此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选项B正确;C.m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已恰好完全反应,此后只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氯化铜质量应相等,铜元素的质量也相等,题中所述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选项C错误;D.虽然n点对应溶液中含盐酸,但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挥发出去,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铜,选项D正确。故选C。4.(2021·浙江台州市·中考真题)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色,故选项错误。C.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C。5.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答案】C【解析】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A.a点溶液中只有硫酸一种溶质,不符合题意B.b点酸过量,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C.c点烧杯内液体为水,pH=7,符合题意;D.C点硫酸完全反应,过C后的点,溶质只有氢氧化钡,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不符合题意;选C6.(2019•西湖区模拟)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其中X表示稀盐酸或稀硫酸,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b可能是氧化物 C.c可能是单质 D.d可能是单质【答案】D【解析】A.X表示稀盐酸或稀硫酸,与a混合得到的是红色溶液,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X表示稀盐酸或稀硫酸,与b反应形成的是黄色溶液,黄色溶液含有铁离子,b可能是氧化铁,可能是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X表示稀盐酸或稀硫酸,形成的是浅绿色溶液,浅绿色溶液中含亚铁离子,c可能是铁,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X表示稀盐酸或稀硫酸,形成的蓝色溶液,蓝色溶液中含有铜离子,d不可能是单质,应为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7.(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室浓硫酸稀释的方法是______。(2)为研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溶液有颜色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E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答案】(1)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Zn+H2SO4=ZnSO4+H2↑ACD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1)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的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故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红色,符合题意;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无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符合题意;D.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符合题意;E.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溶液颜色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CD;E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产生白色沉淀。8.(2021·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__。(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A酚酞溶液B氯化钡溶液C硫酸铜溶液(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发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猜想二:BaSO4.BaCO3(实验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_______。猜想二成立。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答案】(实验一)放热(实验二)B(实验三)(1)Zn+H2SO4=ZnSO4+H2↑(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3)A(4)(作出猜想)BaSO4(实验与结论)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熟石灰【解析】[实验一]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石蜡受热熔化,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实验二]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滤纸碳化,而稀硫酸不能,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实验三](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2)试管2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与稀硫酸酸反应,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3)A.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二者反生反应;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再滴加稀硫酸溶液,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钠,再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铜溶解,不能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A;[做出猜想]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钡沉淀,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所以猜想一:BaSO4;[实验与结论]猜想一、二都有硫酸钡,只需证明有碳酸钡即可,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证明猜想而成立;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硫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处理后再排放。02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典例3.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答案】A【解析】A.甲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硫酸铜等盐,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②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③,是非金属氧化物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2020湖南郴州)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配制波尔多液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水溶液显碱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钙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与硫酸铜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19•陕西)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答案】D【解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A.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故A正确;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aOH,故B正确;C.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故C正确;D.硫酸铜过量的话,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沉淀达到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可能存在硫酸铜,故D错误。4.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ABCD【答案】A【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故选A。5.(2019•建邺区)根据碱的部分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补上图中碱类物质的第④点化学性质:。(2)小红同学为了验证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向石灰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色。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利用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性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填物质类别),以氢氧化钠为例,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答案】(1)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2)红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酸 NaOH+HCl=NaCl+H2O H++OH﹣=H2O(4)OH﹣【解析】(1)碱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2)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故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碱能与X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X应是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6.(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猜想三:。【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充分反应。猜想二成立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明显现象【反思拓展】(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保存。(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答案】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设计实验】加入足量(或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浑浊);酚酞溶液(或可溶性铜盐、铁盐、镁盐溶液、石蕊溶液)(合理即可)【反思拓展】(1)2NaOH+CO2eq\o(\s\up9(),\s\do0())Na2CO3+H2O;密封;(2)氯化钠、氯化钙(或NaCl、CaC12)【解析】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的情况是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故填: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①猜想二时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溶液的样品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利用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出现可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生成了碳酸钠;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而溶液无明显现象;因此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因此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反思拓展:(1)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eq\o(\s\up9(),\s\do0())Na2CO3+H2O,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变质,因此需要密封保存。(2)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即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氯化钠,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碳酸钙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白色沉淀的碳酸钙与剩余的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7.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Ⅰ、固体的成分分析【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②CaCl2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7③CaCl2+Na2CO3═CaCO3↓+2NaClCa(OH)2+Na2CO3═CaCO3↓+2NaOH④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猜想Ⅱ:固体全部变质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同学小红小美小伍实验操作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反思评价】(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二)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实验现象是.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实验结论】称取10g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2.2g,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反思评价】①联想到空气中有CO2,所以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保存.②若将上述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在45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原因分析】2NaOH+CO2═Na2CO3+H2O.【进行实验】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反思评价】(一)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产生的氢氧化钠干扰对样品中氢氧化钠的检验.(二)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后产生气泡,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①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也被装置B吸收了.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反思评价】①密封.②小于.8.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作出猜想】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猜想二:从的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化的视角……【实验探究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B.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①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②若方案B正确,请写出此方案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探究2】第二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和CO2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①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②图丙中曲线(填I或者II)表示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探究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三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丁),曲线III为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曲线IV为CO2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CO2与NaOH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拓展延伸】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与CO2也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当10g8%的NaOH溶液通入一定体积的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范围(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实验探究4】第四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1)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个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3)一段时间后,三位同学同时振荡烧瓶。观察烧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①导致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在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②曲线2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③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④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填序号)。A.CO2能与水发生反应B.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D.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E.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答案】【作出猜想】反应物【实验探究1】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aCl2+Na2CO3═BaCO3↓+2NaCl;【实验探究2】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II【实验探究3】放热0.22L<V(CO2)<0.44L【实验探究4】①振荡烧瓶对烧瓶进行降温②Ca(OH)2+CO2=CaCO3↓+H2O;③Ca(OH)2溶解度小,饱和石灰水中Ca(OH)2的浓度明显小于40%NaOH溶液中NaOH的浓度,影响了CO2的吸收。④AD【解析】【作出猜想】研究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的能量变化等视角进行研究分析;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遇到酚酞也变红色,因此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是错误的;②方案B中加入氯化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实验探究2】①对比两个实验只有注射器中的物质不一样,而实验是研究氢氧化钠,因此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②氢氧化钠吸收了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使得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因此曲线II正确反应了压强的变化;【实验探究3】根据图象中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中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拓展延伸】设10g8%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和碳酸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CO2+2NaOH═Na2CO3+H2O4480106x10g×8%y4480=x10g×8%x80106=10g×8%yyNa2CO3+CO2+H2O=2NaHCO3106441.06gZ10644=1.06gzz若只生成Na2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0.44g,体积为:0.44g2g/L=0.22L;若只生成NaH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0.88g体积为:0.88g2g/L=所以0.44g<m(CO2)<0.88g0.22L<V(CO2)<0.44L;【实验探究4】(3)①振荡烧瓶使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加快,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压强变小,降温同样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变小,进而降低压强;②装置中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是,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③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相同质量的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钙,因此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④CO2能与水是否发生反应要通过指示剂来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气体体积减小,不知是溶解还是反应,从题中不能得出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饱和澄清石灰水。03中和反应典例4.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l﹣【答案】B【解析】A、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后碱性变弱,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有Na+和Cl﹣,还含有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答案】B【解析】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M点时溶液呈红色,故错;B.N到P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故对;C.N点温度最高,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溶液中的pH=7.pH不是最大,故错;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温度降低是由于反应完全,加入的过量的稀盐酸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错。故选:B。2.小明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实验方案使用的试剂判断的方法A铁粉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氢氧化铜如果蓝色固体消失,表明盐酸已经过量C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D紫色石蕊试剂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B、氢氧化铜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蓝色固体消失,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C、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故选:C。3.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稀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可止痒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答案】A【解析】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C、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可止痒,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是利用了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4.(湖南长郡集团2019届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甲、乙两化工分布在某排污渠两岸(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若甲厂附近a处水样经检测含有的阴离子是OH﹣、SO42﹣,c处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的NaCl.则乙厂排放到b处水中的物质可能是()A.BaCl2、HCl B.H2SO4、Ba(NO3)2C.MgSO4、NaCl D.H2SO4、MgCl2【答案】A【解析】A、a处水样经检测含有的阴离子是OH﹣、SO42﹣,说明a处水样显碱性,c处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的NaCl,说明c处水样显中性,如果b处水中的物质是氯化钡和盐酸,a处水样中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时,两处物质混合时,氯化钡和硫酸钠能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这时的c处水中只含有氯化钠,pH=7,符合题意。B、如果b处是硫酸和硝酸钡,无论和a处的哪种物质混合,硝酸根都无法沉淀析出,在c处中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C、如果b处是硫酸镁和氯化钠,硫酸镁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只有和钡离子混合才能结合成沉淀析出,而a处不可能含有钡离子,因为如果a处含有钡离子,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了,不符合题意。D、如果b处是硫酸和氯化镁,硫酸中含有的硫酸根离子,只有和钡离子混合才能结合成沉淀析出,而a处不可能含有钡离子,因为如果a处含有钡离子,那么就不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了,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0·汕头模拟)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X是氢氧化钠

B.

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

C.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说法不符合题意。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存在OH-,但由于在a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在SO42-,说法不符合题意。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法符合题意。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室温时,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点溶液中有一种溶质B.d点溶液中溶质是Ba(OH)2和H2SO4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答案】B【解析】A、a点为稀H2SO4,溶液中有一种溶质,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d点是Ba(OH)2溶液,溶质是Ba(OH)2,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c点H2SO4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液体的pH=7,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b点溶液稀硫酸没有反应完全,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1)在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的烧杯中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二)。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3)探究实验后烧杯中溶质的成分。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证明没有NaOH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HCl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产生证明有NaCl生成【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评价反思】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Ⅱ.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一硫酸铵,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Ⅲ.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答案】(1)放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实验1:不产生蓝色沉淀;实验3:有白色固体产生;【评价反思】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2NH3•H2O+H2SO4=(NH4)2SO4+2H2O。【解析】(1)由实验现象和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并放出热量。(2)由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3)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说明生成了氯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步骤现象结论实验1: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没有NaOH实验2;另取烧杆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HCl实验3:再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证明有NaCl生成【评价反思】Ⅰ.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2出“溶液中含有HCl”证据不足,理由是氯化钠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Ⅱ.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NH4)2SO4+2H2O04pH的应用典例5: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氢氧化钠加入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B.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C.温度上升是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温度下降是因为增加液体降温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答案】A【解析】A、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B、a点时溶液中的pH大于7,显碱性,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C、由溶液的温度变化图,温度上升是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温度下降是因为增加液体降温;D、B点时溶液放出的热量最高,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1.(2020·海南九年级其他模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NaOHB.向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