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综合楼工程第三十四期周例会汇报材料及天津中新生态城可持续住宅建设标准专题研究_第1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第三十四期周例会汇报材料及天津中新生态城可持续住宅建设标准专题研究_第2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第三十四期周例会汇报材料及天津中新生态城可持续住宅建设标准专题研究_第3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第三十四期周例会汇报材料及天津中新生态城可持续住宅建设标准专题研究_第4页
科研综合楼工程第三十四期周例会汇报材料及天津中新生态城可持续住宅建设标准专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研综合楼工程第三十四期周例会汇报材料施工项目部一、本周计划完成情况责任单位序号本周计划完成本周实际完成累计完成工作与计划工期比本周未完成量及原因采取措施施工项目部1主楼东段五层底板筋绑扎、墙柱合模板主楼东段五层底板筋绑扎、墙柱合模板主楼东段五层底板筋绑扎、墙柱合模板无滞后2主楼中段五层顶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安装主楼中段五层顶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安装主楼中段五层顶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安装无滞后3主楼五层西段墙柱进行合模板、梁板钢筋安装主楼五层西段墙柱进行合模板、梁板钢筋安装主楼五层西段墙柱进行合模板、梁板钢筋安装无滞后二、下周工作安排责任单位序号下周工作计划完成时间责任人落实人实施人施工项目部1六层西段墙柱进行合模板、梁板钢筋安装5.9李跃兵苏光泽雷兴建陈永文2六层中段顶板模板安装、墙柱绑扎5.9李跃兵苏光泽雷兴建陈永文3六层东段顶板模板安装、墙柱绑扎5.9李跃兵苏光泽雷兴建陈永文三、现场人员组织工种本周计划人员本周实际人员下周计划人员管理人员131313钢筋工303030木工605555水电工151515砼工151515四、需协调解决问题

1、关于甲方要求设计单位派代表驻现场的事情;2、关于沉降后浇带两侧砌筑砖膜的事宜。青海省电力公司科研综合楼工程第三十二期周例会汇报材料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科研综合楼工程项目部石槽镇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石槽镇谢楼小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谢楼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工作心得感到特别荣幸。去年9月份来到了谢楼小学任教,当时觉得这所学校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想在座的新教师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但是我慢慢的发现这所学校的魅力所在——亲近、友爱,我渐渐地融入了这个团队。生活上,在这里我感到亲人般的照顾和疼爱,在这里校长和老师就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下雨了安排住处,降温了给我们拿衣服,有时不顾自己寒冷把衣服脱给我们,由于离家较远,这里就像是一个家,能够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和生活感觉特别荣幸,干起工作来自然起劲。在教育教学上,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此外学校领导多次安排我去学习,让我参加“主题阅读”、“高效课堂”、“高效阅读”的观摩学习,看到了其他老师的亮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回来后,积极反思,认真备课,研读教材,课堂上抓住三维目标教学,课后及时批改作业,检查和复习,以做好培优补差计划,亲身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付出就有收获。结束了上学期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们的帮助,以及学生家长的理解。今天的进步和大家分不开,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成绩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更大的努力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最后祝愿全体领导、教师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并祝愿石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谢谢大家!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专题<B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880000'>研究</B>(七)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专题<B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880000'>研究</B>I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2008年3月目录1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标准框架...........................................................................................11.1背景......................................................................................................................................11.2标准框架............................................................................................................................12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22.1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22.1.1节约资源和生态系统原则......................................................................................22.1.2减少环境负荷和经济原则......................................................................................42.1.3人性和健康原则.........................................................................................................62.2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规划和设计方法...................................................................72.2.1场地规划........................................................................................................................72.2.2建筑设计........................................................................................................................92.2.3建筑材料和制品.........................................................................................................112.2.4绿色设备........................................................................................................................12II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3可持续社区评价指标体系....................................................................................................143.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43.2评分方法............................................................................................................................143.3评价指标............................................................................................................................151100.................................................................................15节约资源与能源(分)3.3.12减少环境负荷(分).................................................................................331003.3.23创造健康舒适居住环境(50分)..............................................................4414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实施政策和措施............................................................................684.1总体方针............................................................................................................................694.1.1为可持续住宅</B>建设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694.1.2制定可持续住宅</B>设计导则......................................................................................694.1.3鼓励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新型能源结构......................................704.1.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714.2规划与设计........................................................................................................................714.2.1制定科学的规划用地方针......................................................................................714.2.2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724.2.3使用环保材料和节水、节能设备........................................................................734.2.4对建设项目实行3></a>寿命周期</B>成本分析...................................................................734.2.5开发可持续设计辅助工具......................................................................................744.3现场施工............................................................................................................................754.3.1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754.3.2对场地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764.3.3节约材料与资源再利用...........................................................................................764.3.4节约施工能源消耗....................................................................................................764.3.5严格把关使用具有环境认证的材料...................................................................774.4运行与维护........................................................................................................................774.4.1完善建筑质量认证体系...........................................................................................774.4.2建筑运行与维护手册................................................................................................784.4.3废弃物回收与处理....................................................................................................784.4.4设立管理与维护的监督机构.................................................................................79II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IV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1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标准框架1.1背景可持续建筑通过设计、施工和建成环境的运行把建筑材料和提升环境质量、经济活力和社会效益的方法整合起来,把优秀的、环境友善的范例融入一门学科,这门学科从整体上来考虑一栋建筑或者一个建筑项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能源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建筑材料和废弃物的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环境质量的保护,健康和室内环境质量的保护,自然系统的增强,以及设计方法的整合等。可持续建筑的概念在我国和国际上还没有统一和公认的定义。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等都是可持续建筑的范畴。我国正处在历史上的建设高潮期,住宅</B>占建筑总量的一半以上,拟订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标准,减少CO2排放量、节能、节水和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典范,并且在生态城初步方案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约51%,住宅</B>和居住区将是生态城中量最大的建筑类型,其生态性能直接影响到生态城的环保、节约资源等方面的效果。因此,对住宅</B>建设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1.2标准框架根据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的三条原则:即(1)可持续节约资源和生态系统原则,(2)减少环境负荷和经济原则和(3)人性和健康原则,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标准框架如图1-2所示。1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建设场地建筑设计生态和人文环境影响分析建筑经济和建筑施工环境分析建筑运营和维护图1-2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标准框架2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2.1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规划设计原则2.1.1节约资源和生态系统原则1)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遵循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原则,特别是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水和土地资源住宅</B>和居住区的建造需要多种资源,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如果我们考察一座建筑的资源流,则可以看出,流入的建筑材料、能源、水、消费品、太阳照射、风和雨等资源,经过建筑使用以后,就分别变成用过的材料、燃烧副产品、中水和污水、可再利用材料、废热、污染的空气和地面水(图2-1-1)。对于每一种资源,它们的形态在进入房屋以前和从房屋流出以后都是不同的。这种从流入到流出的转换是由于多种机械过程和室内人员的介入而造成的。于是,人、建筑和自然就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根据资源流守恒定律,任何一种进入建筑生态系统的资源,最终都会从它流出。住宅</B>和居住区投入使用以后,每天都需要一定的能源输入,这种在供热、制冷、照明和设备运行中的耗能是不可能复原的。建筑消耗能源对环境的影响除自2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身以外,主要发生在居住区之外,如采矿、伐木、发电和运输,而其影响地点、方式和规模则取决于建筑所用能源的种类。比如,燃煤的火力发电厂主要是向大气排放SO2,、CO2,、CO,和NOx等污染气体;核电厂则产生放射性废料,对于这种核废料至今还没有永久性处理的解决办法;每一个水力发电厂都需要建造一个能够积蓄大量水的水库和水坝,而建造水坝会破坏河流生态系统,丧失动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流入流出??建筑材料??用过的材料??能源??燃烧副产品??水??中水、污水??消费品建筑??可再利用材料??太阳照射??废热??风??污染的空气??雨??地面水图2-1-1建筑生态系统资源流住宅</B>和居住区需要大量的水,用作饮用、炊事、洗涤和清洁、便器冲水、以及浇灌花草和树木等。所有这些水,包括中水和污水,都需要消耗能源去处理和运送。建造住宅</B>和居住区时,需要向建筑场地运入大量的建筑材料和部件。施工和安装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进入使用期以后,建筑的维修和更新仍然不断需要少量的建筑材料和部件。所有这些进入建筑、使建筑得以正常运行的材料和部件最后都要流出建筑。2)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还要遵循生态系统(ecosystem)原则。生态系统是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A.G.Tansley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的整体。这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3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构与大小,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与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住宅</B>和居住区存在于自然界不是孤立的,它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地球是由人类、有生命机体和无机元素构成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三大方面的成员靠大气环境(空气)、土地环境(土壤)和水环境(水)来维系(图2-1-2)。用国民生产总值度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不考虑工业化对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已经使人类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单就美国来说,为挽回无控制的开发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化去了数十亿美元。前苏联对生态所造成的大破坏至今才开始完全醒悟(Jong-JinKimandBrendaRigdon.1998)。诺贝尔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梭罗教授提出用人力资源、天然资源和人造资产等3个因素来衡量经济水平。这是把地球视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理念。根据节约资源和生态系统原则,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B>设计中,要把住宅</B>和居住区视为生态系统,采取措施,使流入资源最小化,尽可能使流出资源减量,可再生或可再利用或可回归自然。地球生态系统无机元素有生命机体人类??大气环境(空气)??土地环境(土壤)??水环境(水)图2-1-2地球生态系统4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2.1.2减少环境负荷和经济原则这条原则主要通过建筑全过程分析来实现。全过程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对住宅</B>和居住区进行全过程分析。它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建筑材料可以永远重复利用,只是从一种有效寿命转换到另一种有效寿命而已。这里所述的“全程”是指从住宅</B>和居住区所用到的材料的开采到住宅</B>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即住宅</B>建筑从孕育到废弃的全过程。“分析”是分析上述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建筑全过程模型把建筑全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规划设计(含场地选择)、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和废弃拆除,它是一个线性过程(图2-1-3)。这个模型没有考虑同建筑材料采购和生产有关的环境问题和建筑拆除后的废弃物再利用和再生等问题。场地选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建筑使用寿命图2-1-3传统的建筑全过程模型可持续的建筑全过程模型(图2-1-4)则把建筑的全过程分为3个大的时期,即建造前期、建造和使用期、以及拆除期,并分别考虑各个时期的资源消耗、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建造前期包括在建筑施工和安装之前进行的场地选择、规划设计和建筑所用的材料、部件和设施的制备,如原料采掘、加工制造、包装和运输等环节,在多5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数情况下,这些环节并不是针对某一栋具体建筑进行的。在这个时期,需要着重考虑建筑规划和设计、建筑朝向、以及建筑材料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众所周知,选用木材要砍伐森林,选用钢材需要开采铁矿,选用铝材需要开采铝土矿,选用混凝土需要开采砂、砾石和石灰石,所有这些都可能破坏自然环境。这些材料的运输还会耗用能源、支付费用并造成污染,其大小和程度则取决于材料的重量、体积和到建筑场地的距离。建筑产品和部件的生产也需要能源和支付费用,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钢结构和铝制品的生产就需要耗用很多的能源。建造和使用期则主要是指施工建造、运营使用和维护修理等环节,这是建筑全过程中时间最长的时期,而其中竣工投入使用直至拆除的一段时期则是我们常说的“建筑寿命”。在这个时期,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和室内环境对人员健康的长期影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拆除期通常较短,主要是处理拆除的建筑构件和部件。在这个时期,建筑材料和部件成了其他建筑的资源或要回归自然的废弃物。其中,可以直接再用的,就运往工地应用;不能直接应用,但可回收处理后再用的,就送到工厂加工后应用;不能利用的废弃物,则回归大自然。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减少建筑垃圾,尽可能使拆除的建筑材料和部件能够再生或再利用,因为现有填埋的固体废弃物中60%是建筑垃圾。对以上3个时期进行分析,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一栋建筑在从建筑材料采购、场地选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直到拆除的全过程中成本-效益和对更大生态系统的影响。建造前期建造使用期拆除期自然界原料采掘加工制造再生施工再利用包装运输使用废弃物场地选择维护规划设计6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图2-1-4可持续建筑全过程模型2.1.3人性和健康原则上面所述的节约资源和生态系统原则以及全过程分析原则主要是强调节约资源和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压力,而这里的人性和健康原所涉及的是所有全球生态系统成员(包括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宜居性。从根本上来说,这条原则是从保护使人类能够长期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成员链的需要而提出的。现代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生活在住宅</B>和居住区里。因此,住宅</B>和居住区必须成为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适、幸福和有效率的生活场所。由于环境质量是无形的,所以人们常常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很多设计人员没有认真地考虑室内及其周围建成环境的质量。人性和健康原则要求在住宅</B>和居住区的全过程,特别是规划设计中,考虑居民、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共生共存。例如:提供多样化居住空间,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保护自然条件,使建筑对其当地生态系统(如现有的地形、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影响最小;通过1></a>城市</B>设计和场地规划,减少对能源和水的需求,并避免污染;通过可持续设计,使居住者舒适,减少压力,健康,幸福和高效率。2.2可持续住宅</B>和居住区规划和设计方法2.2.1场地规划传统的场地规划和设计方法的主要步骤是:(1)收集场地资料,并绘制成图。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植被、野生动物等生物方面资料,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形体方面资料,以及权属、法律和历史等文化方面资料的实用工具和方法;(2)进行初步设计分析,弄清有利于规划设计和制约规划设计的因素;(3)综合和比较这些资料和数据,按照适应场地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可持续的场地规划和设计方法不止于综合和比较场地资料和数据,而是试图确定场地因素和这些因素如何适应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弄清场地区域对其他7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区域的影响,其主要步骤是:(1)建立描述各个场地因素基本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环境模型和确定施工期间和施工结束以后可接受的变化极限;(2)分析社会经济背景;(3)建立可接受的变化极限;(4)在社会和环境限度内规划和设计各种设施;(5)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场地因素进行监测;(6)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之间对设计方案进行再评价。可持续的场地规划和设计决不能脱离场地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设计强加给场地,而是在弄清场地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把建筑同场地整合起来。可持续的场地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以下要求和方法。1)必须遵从生态系统和文化背景,爱护场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尽一切努力把开发的影响减到最小。2)必须以场地的环境和生态状况为依据。为此,要对场地的环境和生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尽可能保持场地特点,包括原生地形、地貌、水文和植被等。3)创造步行环境,减少使用汽车,使居住者更接近自然。4)在建成区采用填充式开发,而不是使城市</B>无计划地伸展。所谓填充式开发,就是保护野生土地和农业,提高密度的开发。场地附近有商店、相应服务设施和和可通达的交通。5)尽可能设计成为商住两用的居住建筑。这样既能创造充满生气的社区,又能减少因使用车辆而造成的最大的污染源。6)选择骑自行车和步行可以到达公交车站的场地。这样可以把使用机动车辆减8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少到最低程度。在家里办公也是减少使用机动车辆的办法,所以在规划设计和布线时应考虑在家办公的需要。7)老旧建筑尽可能改造使用,而不是动不动就拆除重建。因为现有建筑的更新改造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8)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场地。采用组团式建筑或建造附联式单元可以保护空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特别是可以避开塘地等敏感地区,并且可以缩短道路和设施线路的长度。不要触动最原始的地区,要寻找过去受到过破坏的地区作为建设场地。9)选择能从现有植被获得好处的场地。一座房屋的南边,东边,特别是西边的每年落叶的树木夏天可以遮阳,冬天可以有阳光进入室内。树枝篱笆和灌木丛冬天能阻挡冷风进入室内,夏天则能把柔和的凉风引到房间。如果有抗干旱的本地植物常青的地被植物的景观则千万要细心保留。10)混凝土和沥青铺装使雨水集中排放,既增加排水系统投资,又使污水和雨水混合排入江河湖海。为此,铺装地面要尽可能采用可渗透的铺装材料。2.2.2建筑设计20世纪最后10年,建筑设计开始进入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被动太阳设计(Passivesolardesign)、环境敏感设计(Environmentallysensitivedesign)和注重室内环境质量设计已经成为主流,而且证明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应当考虑以下要求和方法。1)力求空间的灵活性和优化利用,力求做到小而巧。内部面积能做到小就是好。要用优秀的设计使内部空间利用优化。这样,就可以使整个建筑的规模最小,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最少。9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2)尽量做到高能效。保温隔热要好,窗户性能要高(东面和西面可以热反射),密封性要好。附联式建筑要把昂贵的、作用不大的外部围护墙减到最少。3)要做到舒适而造价不增加或少增加。大多数建筑可以采用被动太阳能供热、日光照明和天然制冷而不需要增加很多造价。建筑长边朝南在15度以内(稍微朝东,热分布最好),而车库和储藏间则分别布置在西边和东边。南面窗户遮挡阳光大于65度。南面玻璃面积等于总建筑面积的7%。如果采用热质材料(如瓦、砖、石和混凝土),则南面玻璃面积可达楼层面积的12%。要尽可能采用对流通风和利用烟囱效应调节室内温度。4)尽可能利用免费能源。比如,采用太阳能供应热水,有可能时配上光电太阳能发电装置;为了最佳吸收太阳能,采用向南坡度为40-55度的屋顶等。5)优化材料利用。例如,设计时采用标准天棚高度和标准建筑尺寸,以尽可能减少浪费;避免结构设计过于安全而造成浪费;以及简化房屋的几何尺寸等。6)提供可再利用废弃物处置设备,使住户能方便地再利用废弃物。比如,在靠近厨房的地方放置可再利用废弃物回收箱,在洗涤槽下放置贮存混合物的容器等。7)设计时要考虑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并利用雨水来浇灌花草和树木。要调查<Bstyle='color:white;background-color:#880000'>研究</B>利用中水的可行性,中水包括洗涤槽流出的水、淋浴用过的水、以及洗衣用过的水等。8)在炎热地区,尽可能少用实体围护结构,尽可能采用屋顶通风,采用细长的楼层平面以减少内部蓄热和扩大通风面,用有盖通廊把房间隔开以扩大墙影和有利于通风,把厨房和洗衣间等生热空间同居住和生活空间隔开,用门廊、走廊或覆盖物等提供遮挡的室外生活空间,用挑檐或其他挑出物等遮挡墙体10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和窗户,利用场地的特点和树木遮挡东、西面外墙,采用透风和透光的百叶窗、门廊和有藤蔓的格架等遮挡设施,采用浅色的墙体和屋面材料以反射阳光。9)在寒冷地区,要采取完全保温隔热措施以减少热损失,采用挡风墙板、防风条、密封层和挡风雨条以减少透风,窗户尽可能设在朝阳面,建筑外表面采用深色以更多地吸收太阳光的热量。10)设计必须考虑季节变化,包括太阳光强度、入射角、云层覆盖和暴雨影响等。11)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12)立体绿化。城市</B>绿化已由平面向立体方向发展。立体绿化是指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的总称。这种绿化格式对人口稠密,建筑物拥挤的城市</B>市区非常适用。绿化屋顶可以增强隔热、隔声,通过控制温度波动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屋顶上的植被有助于减少大气灰尘,保持建设区的空气湿度。在降雨量大的时节,绿化屋顶就像临时的“海绵”,可以留住70-90%的雨水,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2.2.3建筑材料和制品对于每一种建筑材料和制品,都要对其进行全寿命分析(Cradle-to-Grave-Analysis),弄清其全寿命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影响和废弃物生成情况。全寿命分析就是对某一种材料或制品及其副产品进行追踪了解,从最初的原材料是否易于取得、到开采、冶炼、制造、处理和添加物、运输、使用,直到不能使用后的再利用或废弃,包括将每种材料的全部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制成表格。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1)原材料可否再生,是否可持续,当地可否取得,有无毒性;(2)原材料开采需要多少能源,开采是否会破坏生境(habitat),开采是否会侵蚀表土,是否会溢出污染物;(3)运输的燃料消耗和造成的空气污染;(4)加工制造所需的能源,空气、水和噪声污染,废弃物的生成和处置;(5)处理和添加物是否用石油化学产品,是否有危险材料暴露和弃置;(6)11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使用和运行需要多少能源,所用产品是否能长久,室内空气质量如何,产生废弃物情况怎样;以及(7)是否是可再生或可再利用的材料,废弃物如何处置等。建筑材料和制品的选用应考虑以下原则和要求。1)可能选用天然材料,比如石材、土、长纤维植物、黄麻、芦苇、棉花和木材等,因为它不但能源消耗小,而且产生的污染小,对室内空气的污染也小。2)尽可能采用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能源消耗和产生的污染,而且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比如,当地的石材、生土和坚硬的木材等。采用坚硬的木材要比采用热带木材更为可取。3)尽可能采用耐久的材料,因为这样不但可节省维护的能源开支,而且可以节省更换和安装产品的费用。4)尽可能少用合成的和非再生的人造材料,如胶合板、塑料和铝等,因为这些材料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5)采用容易再利用和再生的材料和建筑制品,最大限度减少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比如,用植物纤维物质制成的保温、隔热和隔音制品,用毛玻璃制成的地砖,以及再生塑料制品和地毯等。6)在机械设备以及保温、隔热和隔声材料和设备里避免采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制品。氢氯氟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也破坏臭氧层,应尽可能避免采用用其制造的泡沫保温隔热材料。7)寻求负责任的木材供应商。要采用从经过独立鉴定合格的、按可持续发展理念管理的森林开采出来的木材。12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8)避免采用会排放有害气体的材料,例如基于溶剂饰面材料、胶粘剂、地毯、板材,以及很多其他会排放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到空气中的建筑制品。尽可能不用经过压力处理的木材。9)尽可能减少采用新型铝材和其他开采时破坏资源、冶炼时能耗高的材料及其制品。2.2.4绿色设备1)用高效照明设备。荧光照明不仅美观,而且价钱也比白炽灯便宜得多。如果采用被动太阳能,则可以减少炉体尺寸。2)采用高效用水设备。比如,采用节水型便器、淋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可以减少对化粪池系统或污水处理厂的压力。集中布置设备可以减少热水供应开支。13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3可持续社区评价指标体系3.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可持续发展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中,目标层和约束层已经确定。指标层中的各指标依据候选指标筛选办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予以确定。同时借鉴了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评估体系(如BREEAM、LEEDTM、0></a>中国</B>生态住宅</B>技术评估体系)的指标构成,并考虑了评价指标应符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居住区建设发展状况。最终确定了可持续发展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2评分方法各指标的评分方式有两种,对于可量化的指标,根据指标结果直接评分;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可根据实现该指标的具体措施,利用措施得分率的方法进行评分。按照可持续发展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分为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和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各方面的权重以分值表示,权重大小分别为100分、100分和150分。总分为350分。评价结果如下:满足可持续发展居住区的基本条件是:居住区在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和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不低于50分、50分、80分;总分在180—230分的为合格;总分>230—265分的为良好;14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总分在265分以上的为优秀。在生态城的住宅</B>建设中,可以在土地招标、审批、验收等三个环节采用本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评估,作为招标、技术管理、税收标准等的量化依据。在土地招标中应将可持续措施作为重要得分项,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对生态达标承诺明确约定;在项目审批、验收等环节中,可持续发展居住区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此外,可以在生态城设置生态税种,以住宅</B>生态达标情况决定税档或减免等。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相结合,能够有力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居住区的建设。3.3评价指标1节约资源与能源(100分)R1场地利用(16分)R11居住区区位选址得分要求10.00<措施得分率≤0.1220.12<措施得分率≤0.2530.25<措施得分率≤0.3740.37<措施得分率≤0.5050.50<措施得分率≤0.6260.62<措施得分率≤0.7570.75<措施得分率≤0.8780.87<措施得分率≤1.00措施评价15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使用废弃土地进行改良、开发,并对废弃土地进行安210全评估2)建设用地远离城市</B>水源保护区2103)选择旧城改造用地,并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2104)选择城市</B>中工厂搬迁后用地,并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210施5)避免位于污染源的下风或下游方向,保证空气、水的210卫生安全6)对于已确定的污染用地,建设之前采取了控制与清理210措施7)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R12场地的有效利用得分要求10.00<措施得分率≤0.1220.12<措施得分率≤0.2530.25<措施得分率≤0.3740.37<措施得分率≤0.5050.50<措施得分率≤0.6260.62<措施得分率≤0.7516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70.75<措施得分率≤0.8780.87<措施得分率≤1.0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提供对土地占用总量控制的论证2102)在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所规定的容积率和绿地率的前210提下,合理确定户外活动场地和空地率3)充分利用地下空间2104)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停车方式,在城市</B>中心区,地面停210车比例不超过30%5)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R2资源再利用(10分)R21对场地已有建筑的使用得分要求1不使用建设用地范围内现有的永久性建筑3临时使用建设用地范围内现有的永久性建筑5合理改造利用建设用地范围内现有的永久性建筑17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R22使用旧建筑材料比例Ru得分要求1没有使用旧建筑材料说明:20%<Ru≤4%34%<Ru≤7%47%<Ru≤10%Ru为旧建筑材料用量tr(吨)占建5Ru>10%筑材料总用量Tm(吨)的比例,tRu=r×100%TmR3节约水资源(28分)R31污水处理与回用得分要求10.00<措施得分率≤0.1220.12<措施得分率≤0.2530.25<措施得分率≤0.3740.37<措施得分率≤0.5050.50<措施得分率≤0.6260.62<措施得分率≤0.7570.75<措施得分率≤0.8718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80.87<措施得分率≤1.0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合理规划回用目标(景观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用水、210锅炉用水、消防用水、地下水补给等)2)回用优质杂排水(盥洗废水、洗衣废水等)2103)因地制宜回用雨水2104)节水率10%~50%4205)回用率20%~40%4206)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说明:WC%总用水量定额值??自来水用量设计值R(100)=总用水量定额值×100%(1)节水率(WCR)其中:总用水量定额值:按照定额标准估算的居住区用水总量。自来水用量设计值:考虑节水方案后,居住区实际自来水总用量(在验收阶段为自来水表示值)。19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2)回用率(WRR)WRR(100%)=回用水量污水总量×100%其中:回用水量:回用的再生水量和利用的雨水量。污水总量:包括生活排水及可收集利用的居住区雨水量。R32雨水收集利用得分要求10.00<措施得分率≤0.1620.16<措施得分率≤0.3330.33<措施得分率≤0.5040.50<措施得分率≤0.6650.66<措施得分率≤0.8360.83<措施得分率≤1.0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优先选用暗渠收集雨水,雨水处理宜采用渗水槽系统210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其他滤料2)确定适宜的截留倍数,确保居住区暴雨时排水畅通2103)屋面雨水经收集进入景观水体2104)屋面雨水经收集结合绿地自然入渗2105)雨水调节水池设计与居住区内水景设计相结合21020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6)在居住区内采用多种渗透设施进行渗透净化,将非渗210透管改为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7)居住区中路面和停车位应采用透水铺装材料2108)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料,应采210用多孔材质,以利于雨水入渗,可渗透铺装面积应不小于30%9)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R33绿化和景观节水设计得分要求10.00<措施得分率≤0.1220.12<措施得分率≤0.2530.25<措施得分率≤0.3740.37<措施得分率≤0.5050.50<措施得分率≤0.6260.62<措施得分率≤0.7570.75<措施得分率≤0.8780.87<措施得分率≤1.0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21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1)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植物2102)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方式2103)采用湿度传感器或根据气候变化的调节控制器2104)选用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的渗透性排水管2105)利用雨水作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补水2106)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回用作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补水2107)景观水体循环系统应根据地貌及气候特点进行合理设210计8)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R34设施与器具节水设计得分要求10.00<措施得分率≤0.1620.16<措施得分率≤0.3330.33<措施得分率≤0.5040.50<措施得分率≤0.6650.66<措施得分率≤0.8360.83<措施得分率≤1.00措施评价22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选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终端直饮水210设备、游泳池循环水处理设备),机泵效率应大于85%,阀门零泄漏2)给水减压阀设置合理2103)每个单独用户的给水、再生水管线均安装水表210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网渗漏、阀门零泄漏2105)采用国家推荐的节水型便器,在极度缺水地区试用无210水真空抽吸坐便器6)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可选用延时自动关闭(延时自210闭)式、水力式、光电感应式和电容感应式等类型水龙头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停水自闭)式水龙头,陶瓷片防漏水龙头等节流水龙头7)采用冷、热水混合器具(水温调节器),电磁式淋浴210节水装置,节水喷头等8)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R4建筑主体节能(16分)得分要求QR41全年耗热量10.19<H≤0.2120.17<QH≤0.1930.15<QH≤0.17说明:40.13<QH≤0.1550.11<QH≤0.1360.09<QH≤0.11270.07<QH≤0.0938QH≤0.07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表中建筑物全年耗热量QH单位为GJ/m2。模拟计算时要根据以下计算条件进行。耗热量、耗冷量指标的计算条件:??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室内计算温度,设定室内采暖最低温度为18℃,空调最高温度为26℃。??室内人员、照明、设备平均得热强度取4.89W/m2;??空调运行时间按下表确定:时间段卧室、起居室周一~周五周六、周日0:00~8:00开启开启8:00~12:00关闭12:00~14:开启0014:00~18:关闭0018:00~24:开启00空调不运行时,设定值班温度,控制室温不低于12℃。厨房、卫生间不采用空调采暖。??房间换气次数可调,最小换气次数1次/小时,最大换气次数10次/小时。如计算耗冷量时,当室外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控制温度,在房间通风换气能力范围内,加大换气次数,通过新风带走室内热量。当达到最大换气次数仍不能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开启空调,房间取最小换气次数。24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R42全年耗冷量得分要求说明:10.070<QC≤0.08020.065<QC≤0.07030.060<QC≤0.065表中建筑物全年耗冷量QC单位为40.055<QC≤0.060GJ/m2。模拟计算时要根据前款所述的全50.050<QC≤0.05560.045<QC≤0.050年耗热量指标说明中的建筑物耗热量、耗70.040<QC≤0.045冷量指标的计算条件进行。即采用指定的8QC≤0.040换气次数,室内温度设定值与运行时间表,采用指定的室内发热量。R5能源优化利用(20分)R51能量转换效率ECC得分要求说明:10.10≤ECC<0.1520.15≤ECC<0.2030.20≤ECC<0.2540.25≤ECC<0.30ECC为冷热源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5ECC≥0.3025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EnergyConversionCoefficient)。能量转换系统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冷热源的优化选择。ECC计算如下:=QC×λC+QH×λH+E×λECCE∑(WHVAC×λ)iii其中:QC为整个建筑物的全年耗冷量,GJ;QH为整个建筑物的全年耗热量,GJ;E为采用热电联产时全年输出的电量,GJ;WHVACi为整个建筑物全年需要输入的用于暖通空调的第i种能源的能量,GJ;λi为其所对应的能质系数;λC、λH、λE分别为建筑物全年耗冷量、耗热量和输出的电的能质系数。(1)建筑全年耗冷(热)量:是指由于外围护结构、室内热扰、以及新风所导致的全年耗冷(热)量(均取绝对值)。新风的耗冷(热)量:是指由于室内外空气焓差所导致的全年耗冷(热)量(均取绝对值,且不考虑新风负荷和建筑耗冷(热)量相互间的抵消)。计算新风耗冷(热)量的时候,不考虑过渡季节利用新风、不考虑新风回热、不考虑根据人员多少改变新风等方式。26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2)计算冷热源的实际能耗时,考虑新风节能的各种手段,考虑设备的匹配和部分负荷下的设备效率。(3)计算冷热源的能耗时,要计入冷却侧的水泵和风机的能耗,(如水源热泵侧要计算取水和回灌水泵的电耗,风冷热泵要计算冷凝侧风机电耗。水冷机组和吸收机以及直燃机等则需要计算冷却塔风机电耗和冷却泵电耗)。(4)能质系数的大小与能源种类、使用时间、以及该地区的气象条件有关。能质系数的取值见下表。不同种类输入能量的能质系数名称夏季冬季备注能质系能质系数数耗冷量0.05-耗热量-0.07电1.01.0天然气0.510.53煤0.340.36市政热水0.1~0.20.2~0.3与供回水温度有关;当供回水温度为90~60℃时,夏、冬季的能质系数分别为0.13和0.22市政蒸汽0.2~0.350.3~0.4与使用的蒸汽压力有关;当蒸汽压力为8bar时,夏、冬季的能质系数分别为0.32和0.39冷冻水0.07-与供回水温度有关;0.07是供回水为7~12℃时的能质系数27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R52能源输配系数TDC得分要求说明:1TDC<323≤TDC<434≤TDC<545≤TDC<6TDC为能源输配系数(Transportation5TDC≥6andDistributionCoefficient)。可以根据建筑物负荷变化的特点(如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下运行等),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如部分负荷期间采用变风量(VAV)和变水量(VWV)系统等),节省输配系统中风机、水泵的电耗,优化输配系统设计。TDC计算如下:QTDC=W1+W2其中:Q为建筑的全年总的耗冷、热量(取绝对值相加),GJ;W1为全年各风机的电耗总和,GJ;W2为全年各水泵的电耗总和,GJ。R53低能耗照明器具的使用28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得分要求10.0<措施得分率≤0.220.2<措施得分率≤0.430.4<措施得分率≤0.640.6<措施得分率≤0.850.8<措施得分率≤1.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建筑设计充分考虑自然采光4202)光源效率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的标称值2103)各类照明场所的各项照明指标符合标准要求2104)楼梯间等照明系统采用声控、定时开启等措施2105)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灯等节能措施2106)路灯照明系统采取了节能措施2107)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R54热水供应系统节能得分要求10.0<措施得分率≤0.229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20.2<措施得分率≤0.430.4<措施得分率≤0.640.6<措施得分率≤0.850.8<措施得分率≤1.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利用工业废热回收或其他能源(如热泵、空调余热等420制备热水2)采用不使用蒸汽的洗衣、消毒、炊事设备2103)不专门设置自备锅炉房制备蒸汽和热水2104)采用分户热水器或未指定任何使用常规能源制备生活210热水5)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R6可再生能源利用(10分)R61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分要求10.0<措施得分率≤0.120.1<措施得分率≤0.230.2<措施得分率≤0.330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40.3<措施得分率≤0.450.4<措施得分率≤0.560.5<措施得分率≤0.670.6<措施得分率≤0.780.7<措施得分率≤0.890.8<措施得分率≤0.9100.9<措施得分率≤1.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对建筑场地周围可资利用的各种可再生能源进行勘查210确定资源分布状况,提出最大限度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方案2)生活热水热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好:??2-2>50%,420中:??2-2≤50%)3)采暖供热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好:??2-1>20%,中:210??2-1≤20%)4)空调供冷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好:??3>20%,中:210??3≤20%)5)建筑总电功率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好:??1>1%,中:210??1≤1%)6)其他210(1)所评项最高分(2)实得总分分分措施得分率(2)/(1)说明:根据设计计算得到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全年预期可提供的能量所占居住区建筑物全年所需的总能源量的比例,即可再生能源替代比例??i来评分。由于不同31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度量方法、品位和价格都不同,所以需要分项进行衡量。1)建筑总电功率的可再生φ=WErenew能源替代比例:1∑WEiiQφew??E2COP2=2)建筑采暖与生活热水热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比例:HrenusedHQH+QHW如果采暖和生活热水是分别计算的,替代比例分别表示为??2-1和??2-2。Q??3)建筑供冷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比例:CrenewEusedCOPφ3C3=QCQ'H??EOP'φ44=renewusedCH4)建筑所需其他较高温热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比例:Q'H其中:WErenew????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的电功率最大容量(kW);WEi????某类建筑设备需要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容量(kW),包括照明、给排水、办公设备等,但不包括空调、采暖与加热生活热水的电耗;QHrenew????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的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热量(GJ);QCrenew????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的建筑供冷量(GJ);Q’Hrenew????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的可供干燥、炊事等较高温用途的热量(GJ);32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QH????建筑物采暖需要的耗热量(GJ),意义同R41;QC????建筑物空调需要的耗冷量(GJ),意义同R42;QHW????加热生活热水所需要的总热量(GJ);Q’H????建筑物所需干燥、炊事等较高温用途的耗热量(GJ);Eusedi????为获取某种可再生能源而需要消耗的电量(GJ),其中下标为2、3、4。消耗的电量只包括从能源提取这些冷、热量的消耗,不包括在建筑物内分配这些冷、热量需要消耗的电量。比如用地道风降温,Eused3只包括克服地道阻力部分的风机电耗,不包括把冷风分配到各房间所需的风机电耗。COPH????普通热水热泵的制热能效比,COPH=5.5;COPC????普通冷水机组的制冷能效比,COPC=4.5;COP’H????普通高温热泵的制热能效比,COPH=2.0。3.3.12减少环境负荷(100分)L1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45分)L11场地生态价值的改善33生态社区可持续住宅</B>建设标准得分要求10.0<措施得分率≤0.120.1<措施得分率≤0.230.2<措施得分率≤0.340.3<措施得分率≤0.450.4<措施得分率≤0.560.5<措施得分率≤0.670.6<措施得分率≤0.780.7<措施得分率≤0.890.8<措施得分率≤0.9100.9<措施得分率≤1.0措施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好中差1)对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