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学生版)_第1页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学生版)_第2页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学生版)_第3页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学生版)_第4页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学生版)

r—

考虑概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

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

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

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

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

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

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对

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识点

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时,空气中

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4.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声音的产生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常见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

一般考点声音的传播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常见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

冷门考点声速及其计算考查声速概念和影响声速的因素,利用回声进行距离计算

知识而精析

~------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停止,

反尸O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但不能传声。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

(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大小跟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r~

常考题型

L------J

一、中考题型分析

本部分中考题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L5分~2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

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并经常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身边常见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判断声源和传播介质。填空题一般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填入空格内,个别考题考查声速和利用

声速、回声进行简单计算。

二、典例精析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典例一:(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辨别发声体是靠声音的音色;

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控制噪声的产生、控制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传入人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

体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只说声音传播速度是340m/s是错

误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分辨人的,不是音调,故C错;带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是

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

【答案】Ao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

♦典例二:(2016•深圳)深圳生产的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手机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手机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手机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A:手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处于磁场中,就会受到磁力的作用,听筒的膜片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

音的,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答案】Co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典例三:(2017•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

是由管内空气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

生改变。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知识,此题正确的解答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

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典例四:(2017•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

是由管内空气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

生改变。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知识,此题正确的解答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

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

的水量,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典例一:(2017•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

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之所以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有介质存在,也就是

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的特性分为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物体振动频

率决定,响度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音色是分辨声源类型的特性。知道这些知识,

此题不难解答。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此说法错误。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此说法错误。声音尖锐刺耳,是指声音的音调

高,不是响度。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此说法错误。声音小指的是声音响度小,不是

音调变低的原因。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说法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存在,

故声音无法传播。此实验也是验证真空无法传声。

【答案】Do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

♦典例二:(2015•深圳)下列关于“声”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o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人耳听见声音是有条件的,一是

物体振动频率必须在人耳能够听到的范围内,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无法听到;二是人耳能听到声音必须

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物体虽然振动,但没有介质存在,人耳还是无法听到声音。此题解答如下: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此说法错误。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此说法正确。

C.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此说法错误。摩擦起电是物体之间电荷的转移,电荷只能转移,

无法创造。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此说法错误。带异种电荷的小球相互吸引,但如果一个小球

带点,一个小球不带电,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答案】Bo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摩擦起电。

♦典例三:(2017•营口)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

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传递信

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

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的原因,手机铃声是由手机内的扬声器振动产生的;但是手机之

间是利用无线电信号传递信息的;如果把手机放入真空罩内,真空罩内空气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声音会越

来越小,这也正说明力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出版声音。

【答案】振动、无线电、介质、真空。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典例四:(2017•乐山)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

鼓面上的泡沫颗粒的跳动,说明了鼓面的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此说法正

确。玻璃罩内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音量减弱只能说明玻璃罩内的空气稀薄。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此说法错误。物体

振动的音调越高,它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高指的是频率大,不是响度大;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故,

C符合题意。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此说法正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

递能量;在扬声器旁的烛焰的闪动正说明了这一论断。

【答案】Co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考点三:声速

♦典例一:(2017・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

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现象都是因为物体在振动。如果说“声音是由于物体

的运动产生的",那太空中的星球、空间站等都在运动,但我们听不见来自它们的声音;此说法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说法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只说传

播速度,还应说明是什么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此正确的说法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m/s。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典例二:(2017・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

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现象都是因为物体在振动。如果说“声音是由于物体

的运动产生的“,那太空中的星球、空间站筝都在运动,但我们听不见来自它们的声音;此说法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说法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只说传

播速度,还应说明是什么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此正确的说法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m/s。

【答案】(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跟陈训练一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

C.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

D.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音调的高低取决振幅的大小;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2016年2月7日“猴年春晚”广东分会场出现如图机器人和主持人互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根据音色不同;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X10%/s

4.如图所示四种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