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传统的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与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有关,但史籍中亦有不同的记载。如表所示:《周礼》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春日禁火、改火)于国中《左传》(春秋)晋侯(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史记·晋世家》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新序·节士》(东汉刘向)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其焚山,遂不出而焚死据此可知()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 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 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答案〗C〖解析〗从《左传》到《新序·节士》,可见当时对介之推评价着眼于道德品质且越来越强化,春秋时期政局动荡礼崩乐坏,两汉时期儒家成为正统,故对介之推的评价体现了时代的变迁,C项正确;关于介之推的死出现多个说法,所以尚存疑点,排除A项;寒食节的来历最早见于《周礼》,排除B项;文本记载的差异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2.唐初内侍机构本是为皇帝及后妃生活起居服务的。中宗、玄宗之后,宦官逐渐掌握武力、干预政事,势力远在外廷朝官之上,引发了“南衙”“北司”(外廷宰相与官中宦官)之争。这反映唐中后期()A.中枢机构弱化 B.皇权走向异化 C.政治风气败坏 D.中央集权涣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中后期皇帝利用宦官牵制朝官,导致宦官专权、政局动荡。宦官专权是因为得到皇帝信任,并用以牵制朝官的,行使的权力实质上是皇权,B项正确;唐中后期中枢机构的权力转向了宦官,不是弱化,排除A项;政治风气败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3.唐太宗去世后,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不断袭扰边境地区。数以万计的敌军行踪不定,中央政府难以准确预判各边镇实际布防所需兵力,且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的后勤体系也难以应对突发的战事。这有助于解释,唐代前中期()A.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B.疆域不断缩小的困局C.民族交融强化的趋势 D.地方武将权力的扩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不断袭扰边境地区。数以万计的敌军行踪不定,中央政府难以准确预判各边镇实际布防所需兵力,且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的后勤体系也难以应对突发的战事”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边疆形势,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因此材料中的现象可以解释唐代前中期地方武将权力的扩张,D项正确;唐朝前中期基本处于盛世时期,中央集权体制尚能维系,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前中期疆域处于扩张时期,排除B项;少数民族袭扰边境,中央政府加强布防,与民族交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某学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讲究“名分”的社会。所谓“名分”,实质上就是一种合法性,“名不正则言不顺”。君主(国家元首)不希望宰相(政府首脑)拥有客观化、制度化的地位和权力,这一企图在唐代已有端倪,而到明代被彻底实现。该学者借此强调()A.儒学提供了专制的思想武器B.内阁制借鉴了三省制的经验C.明代皇权达到封建社会顶峰D.官僚政治的合法性来自皇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其讲究‘名分’社会。所谓‘名分’,实质上就是一种合法性,‘名不正则言不顺’。”结合所学,强调“名分”属于儒家思想,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往往采取重用亲信、内侍机构,牵制宰相,而亲信、内侍机构的权力仅来自皇帝的授予,不是制度赋予的,没有“名分”,不具有合法性,缺乏制度的保护,更容易被皇帝掌控,唐朝时在三省长官之外,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来分割相权,明朝设内阁,内阁始终不是国家正式机构,虽然实际权力可能有时候很大,但是名不正言不顺,内阁及其首辅在越权时始终会有所顾忌,所以该学者借此强调的是儒学提供了专制的思想武器,A项正确;三省制是国家正式的机构,三省长官有客观化、制度化的地位和权力,而内阁不是国家正式机构,排除B项;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C项;虽然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僚政治是指官员由皇帝任命,官职不世袭,只是皇帝派往各地临时管理的奴才,但是官僚政治的合法性更多来自于制度本身的赋予,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清政府于1907年对外发行的广九(广州至九龙)铁路债券100英磅。债券上有两广总督周馥和驻英公使汪大燮签名和官印,由中英银公司(汇丰与怡和洋行合办)代理发行。这反映出()A.清廷财政困难得到改善 B.政府推动债券制度普及C.中国金融主权遭到破坏 D.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此债券为清政府对外发行,但却由“中英银公司代理发行”,结合所学,中英银公司是英国控制的银行,而金融主权指一国对内对外一切金融(货币资金融通)事务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即金融的独立决策权、操纵权和控制权等等,清政府的债券由外国银行代理发行,有利于外国趁机干涉、操纵、控制清政府的货币金融等,所以材料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的金融主权遭到破坏,C项正确;凭借发行债券,清政府能获得修筑铁路的部分资金,但仅凭借材料措施,不一定能改善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另外材料主旨是列强通过银行代发债券干涉清政府的金融,清廷财政困难得到改善与否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清政府利用债券进行铁路建设,无法得出政府推动债券制度“普及”,排除B项;列强控制的银行帮助清政府发行铁路债券,不能得出列强“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排除D项。故选C项。6.1902年,梁启超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号召中国之青年,“牺牲生命,誓翦灭此而后朝食”。1920年,他在《欧游心影录》疾呼,“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火灾变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造成其变化的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性改造 B.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C.国人民族国家意识初步形成 D.西学东渐方向发生转变〖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1902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到“1920年”“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等信息可知,梁启超对中国文化由批判走向了反思性认知,说明对西学不是盲目地崇拜,结合时间可知,1918年后,欧洲社会普遍衰落,幻灭感增强,梁启超看到后对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知,B项正确;梁启超不是新文化运动重要参与者,排除A项;C项错在“初步形成”,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C项;西学东渐方向改变与材料中梁启超思想转变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7.1928年7月,中共六大致电国内留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党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力争工农民权独裁制的苏维埃的政权,继续坚决的改造党”;党的主要危险是“与群众的脱离”,要“坚决反对盲动主义”,“扩大苏维埃的根据地及加紧组织红军”。这表明此时中共中央()A.力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B.存在右倾机会主义倾向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答案〗D〖解析〗中共六大于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根据材料,六大向国内的致电之中,指出党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土地革命”,并“力争”建立起“苏维埃的政权”,“反对盲动主义”等,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此时的依然坚持二大所提出的革命纲领,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中共此时依然坚持民主革命纲领,并未提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排除A项;致电要求“坚决反对盲动主义”,可以判断出此时是在反对“左”倾错误,但结合党当前的任务可以得知,党内也并未存在右倾主义的错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1928年10月由毛泽东同志结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提出的,中共六大没有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或路线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8.由于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1953年10月起,中共中央决定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农产品收购价格国家规定,对城市居民粮食实行计划供应。据此可知,统购统销政策()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物质保障C.推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D.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随着经济建设开始,“农产品供不应求”,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能够较好地调配农产品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尤其能够为工业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B项正确;1949—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与材料显示的1953年10月不符,1953年后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此时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为有计划地经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排除A项;农产品统购统销,使农民丧失了销售剩余农产品的自由,不利于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统购统销虽具有计划色彩,但并不代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9.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地产扩展到手工作坊、银钱兑换业务,有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与此同时,雅典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津贴较之伯利克里时期有所增加,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由此可知,当时的雅典()A.公民参政热情高昂 B.民主政治基础衰减C.城邦体制面临危机 D.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通过各种途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且雅典公民将参加公共活动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这体现了雅典公民更热衷于利益的获取,参政的积极性不高,说明雅典城邦体制面临危机,C项正确;材料说明雅典公民参政热情不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公民参政热情不高,未体现民主政治基础衰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雅典富裕阶层热衷于获取利益,但未体现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学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及其同生产过程的联系;教育对人才的评价,更倾向于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这反映出()A.启蒙思想具有民族特色 B.国家意志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C.西方人文精神出现倒退 D.科教事业趋向世俗化和理性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大学教育对人的培养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精神的、品格的修养”,体现了教育事业的世俗化和理性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和理性化,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内容,也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德国特色,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教育的发展,但没有体现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且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决定教育发展方向的是经济基础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发展,并非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图是漫画《罗斯福和“恢复农民购买力”老人的合影》(1932年4月9日)。据此,该漫画的寓意是()A.经济危机助推农业改革 B.新政关注农业政策调整C.社会矛盾逐渐趋于缓和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的情境可知,这是1932年4月9日罗斯福上台之前竞选总统的漫画,漫画的内容是罗斯福和"恢复农民购买力"老人的合影,结合所学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新政关注农业政策调整,B项正确;据题干时间“1932年4月”,罗斯福新政开始的时间为1933年,此时罗斯福新政尚未开始,所以这一时期农业还没有开始改革,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之前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矛盾,排除C项;此时罗斯福新政尚未开始,"初见成效"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2.某一画派认为万事万物的真相是“绝对的静止与绝对的同一性只是精神抽象……我们对于外部自然对象的一切知识,并不真是对于那些对象的知识,而是对于那些对象与我们之间发生的交互作用的知识。”据此可知,这一画派()A.富于夸张和装饰韵味 B.带有鲜明主观主义特征C.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 D.展示出理性思维的深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画派属于印象画派,再结合“而是对于那些对象与我们之间发生的交互作用的知识”可知该画派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富于夸张和装饰韵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现实主义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理性思维的深化,排除D项。故选B项。二、解答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6世纪60年代,经历了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沿海的大动乱时代之后,朝廷终于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如许浮远说:“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由来已久,而闽为甚。闽之福、兴、泉、漳,襟山带海,田不足耕,非市舶无以助衣食。其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当事者尝为厉禁。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嘉靖之季,其祸蔓延,攻略诸省,荼毒生灵。”……一些官员提出:废除过时的海禁令,允许通商,以求化寇为民。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杂西二洋",终得"奉旨允行"。……这次开禁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摘编自冯之余《明代“隆庆开放”与海上贸易发展》材料二1843年制定的进口税规定1.5%的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外籍税务司制度更是被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人掌握在手中、被大地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鸦片战争后,"没有任何事物防阻一个外国人……在上海开舱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卸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摘编自荣宏庆、李琪《从历史考证五口通商对我国沿海经济的影响》材料三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据中共中央党史编写组《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隆庆年间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和影响三个方面说明五口通商与经济特区的不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答案〗(1)变化: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局部解除海禁;私人海外贸易重要性上升。(任答2点即可)原因:私人走私贸易严重;倭患问题严重;海禁政策激化社会矛盾;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任答3点即可)(2)背景和性质:五口通商是在列强侵略,国家主权丧失的背景下屈辱性地被迫开放;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主动开放的。影响:五口通商导致中国的关税主权破坏,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经济落后。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先进技术和资本;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3)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始终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富民强国上;改革的实施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过程;要把改革与开放紧密结合起来,在开放中推进改革;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根据材料“建巡抚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杂西二洋”可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及局部解除海禁;根据材料“看得东南滨海之地,以贩海为生,由来已久,而闽为甚”可知,私人海外贸易重要性上升。原因:根据材料“以贩海为生”可知,私人走私贸易严重;根据材料“然急之而盗兴,盗兴而倭入”可知,倭患问题严重;根据材料“民恬波涛而轻生死,亦其习使然,而漳为甚”可知,海禁政策激化社会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小问2详析】背景和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是在列强侵略,国家主权丧失的背景下屈辱性地被迫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主动开放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导致中国的关税主权破坏,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导致了近代中国的经济落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先进技术和资本及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小问3详析】经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要始终放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富民强国上;改革的实施要遵循从易到啡,由点到面,逐步深化的过程:要把改革与开放紧密结合起来,在开放中推进改革;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年读鲁迅书,对一篇题为《拿破仑与隋那》的短文留下深刻印象。有感于人们熟知并崇拜拿破仑、成吉思汗一类战功显赫者,却冷淡甚至无视牛痘接种发明人隋那,鲁迅愤然指出:"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番激烈的说议,自然不能视作评价拿破仑、成吉思汗的科学论断,因为在这些军事奇才"杀人"、"毁坏"背后,自有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勋在。鲁迅这篇短文别有一些警世意义:它犀利地针砭了一种不公正的现象——那些大有益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往往被人们享用却不为人们纪念,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以至昔之历史如梁任公所批评的:“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降替,虽名为国史,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此种旧史必须改弦更张,以“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的新史取代之。而新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应是昭显推动人类“运动进步”的一系列科技发明和发现。这既是还历史以公道,更是为着让今人和后人铭记、效法、光大昔贤的创造。应当说,直至今日,在我们的书店、书摊、电视、电影中,翻来覆去铺陈的仍然多是帝王家谱、宫闱秘事、争权阴谋,而隋那之类发明发现者依旧形末音微,难以引人注意——摘编自冯天瑜《发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奇葩》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观点:科技发明和发现推动人类进步。论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人类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造纸术、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和发现,使人类社会有了质的飞跃。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推动了人类进步。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该材料还可以提炼出的观点有:旧史必须改弦更张,应被“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的新史取代。拿破仑这些军事奇才在“毁坏”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材料,提炼符合要求的论题,论述时一定要论从史出,符合史实,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一定要严密。首先根据材料中的“而新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应是昭显推动人类‘运动进步’的一系列科技发明和发现。”可提出观点“科技发明和发现推动人类进步”;然后可结合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论述。还可以根据材料,提炼出“旧史必须改弦更张,应被‘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的新史取代”、“拿破仑这些军事奇才在‘毁坏’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等观点,论证言之有理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魏末以来,百姓“唯兵革是闻”,统治者“惟刑罚是用”。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宇文泰接受了苏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的建议,改革诏书中首先就强调“先治心,敦教化”。与此同时,宇文泰又提出“恤狱讼”,要求治狱之官务必“不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宇文泰用人上有一个明显特色,不论原先属于哪个集团,不论民族、出身,量才而用,一旦任用,以诚相待。西魏还将役龄由十五岁改为十八岁,并规定“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在革新政治的同时,宇文泰在思想文化领域还进行“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的革新运动以倡导儒学。——摘编自施光明《宇文泰改革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宇文泰改革的影响。〖答案〗(1)措施:革新政治,推行教化;宽省刑法,重视人才选拔;恢复生产,轻徭薄赋;推崇儒学,强化思想统一。(2)影响;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赋税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对官员的选拔打破门第的束缚,催生了隋唐的科举制: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加强了中华民族的交融。〖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宇文泰接受了苏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的建议,改革诏书中首先就强调‘先治心,敦教化’”可得出宇文泰改革立足现实,鉴于魏末以来的弊端,革新政治,推行教化;根据材料“宇文泰又提出‘恤狱讼’,要求治狱之官务必‘不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宇文泰用人上有一个明显特色,不论原先属于哪个集团,不论民族、出身,量才而用,一旦任用,以诚相待”可得出宇文泰改革主张审慎用法,推行教化,避免法律严苛,此外还重视人才的选拔;根据材料“西魏还将役龄由十五岁改为十八岁,并规定‘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可得出宇文泰改革重视农业生产,减少对民力的过度使用,轻徭薄赋;根据材料“宇文泰在思想文化领域还进行‘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的革新运动以倡导儒学”可得出宇文泰大力提倡儒学,借助儒学进行教化民众,促进思想统一。【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宇文泰改革有利于当时社会问题的解决,巩固统治,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等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劳动时间,进而有利于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不论原先属于哪个集团,不论民族、出身,量才而用,一旦任用,以诚相待”可得出在官员选拔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重视门第对人才选拔的阻碍,进而促进了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产生;根据材料“倡导儒学”并结合所学可知,宇文泰改革多方面借鉴中原王朝的治理经验和儒学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加强了中华民族的交融。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66年春,随着越南战争的逐步升级,美国在越南战场越陷越深。为了及早结束越南战争,有人极力鼓动使用战术核武器。大多数美国战略家、许多政治领导人和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都竭力反对使用核武器。“杰森”小组是五角大楼的顾问组织,经过数月的研究论证,一份题为“东南亚的战术核武器"的绝密报告完成。报告认为,如果掌握了越共基地的准确方位,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决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越共的部队规模小,灵活机动,营地又极其隐蔽难以发现,相比之下,如果受到战术核打击,美军的损失将更为惨重。报告认为,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导致的政治后果就是战争进一步升级。即使敌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还击,美国在越南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事实将导致影响深远的严重后果,最重要的后果可能就是跨越了核门槛。世界各国必将逮责美国使用战术核武器,甚至可能导致美日同盟条约的废除。美国也无法向国内舆论交代。——摘编自【美】彼特+海斯、尼娜·坦嫩瓦尔德《美国为何没有在越战中动用核武器?》(1)根据材料材并精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南亚的战术核式器”的绝密报告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概括“东南亚的战术核武器”的绝密报告的主要内容。〖答案〗(1)背景:越战逐步升级,美国深陷越战:美国国内对战术核武器的使用存在巨大争议:美国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2)主要内容:在越南使用战术核武器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在越南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军的损失将更为惨重: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会导致战争进一步升级:美国率先使用核武器会使限制核武器的扩散与滥用的屏障受到严重破坏;美国率先使用核武器必将遭到国内外舆论的谴责:美国率先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导致美日同盟条约的废除。〖解析〗【小问1详析】背景:据材料“1966年春,随着越南战争的逐步升级,美国在越南战场越陷越深”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越战逐步升级,美国深陷越战;据材料“为了及早结束越南战争,有人极力鼓动使用战术核武器。大多数美国战略家、许多政治领导人和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都竭力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国内对战术核武器的使用存在巨大争议;美国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小问2详析】主要内容:据材料“报告认为,如果掌握了越共基地的准确方位,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决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可知,报告认为在越南使用战术核武器不会对战争结局产生任何决定性影响;据材料“越共的部队规模小,灵活机动,营地又极其隐蔽难以发现,相比之下,如果受到战术核打击,美军的损失将更为惨重”可知,在越南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军的损失将更为惨重;据材料“报告认为,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导致的政治后果就是战争进一步升级”可知,报告认为使用战术核武器可能会导致战争进一步升级;据材料“即使敌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还击,美国在越南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事实将导致影响深远的严重后果,最重要的后果可能就是跨越了核门槛”可知;美国率先使用核武器会使限制核武器的扩散与滥用的屏障受到严重破坏;据材料“世界各国必将逮责美国使用战术核武器,甚至可能导致美日同盟条约的废除”可知,美国率先使用核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