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_第1页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_第2页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为切实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制度。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一)“双师”教师的基本界定。中职学校“双师”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职称又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即“教师资格职称+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包括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取得国家承认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如会计师、工程师等)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以及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教师素质。在所从事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素质,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和参加基本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2、职业素质。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具备把本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学过程的能力。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教育,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3、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能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一)营造争当“双师”素质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风尚。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确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他校级干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办公室、教务处、督导科主要负责人组成。(二)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结合所学专业在2到5年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三)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进行“双师”素质人才培养,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多优势:通过合作,学科专业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四)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一方面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专业教师,另一方面从有关学校引进“双师型”教师或者从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根据各专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需要,每年组织一次招聘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重达96%以上。还可以通过聘请方式从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中挑选一部分理论及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五)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素质。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年30天以上,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