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铁路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重庆铁路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重庆铁路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重庆铁路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重庆铁路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重庆铁路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A.25km/hB.35km/hC.34km/hD.38km/h2、如图所示,轻杆BC的一端用铰链接于C,另一端悬挂重物G,并用细绳绕过定滑轮用力拉住,开始时,∠BCA>90°,现用拉力F使∠BCA缓慢减小,直线BC接近竖直位置的过程中,杆BC所受的压力()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D.玻尔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4、如图所示,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④是α射线,它们有很强的穿透本领B.③和⑥是β射线,它们是高速电子流C.②和⑤是γ射线,它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③和④是α射线,它们有很强的电离本领5、钍核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变成铅核,则A.铅核的符号为,它比少8个中子B.铅核的符号为,它比少16个中子C.铅核的符号为,它比少16个中子D.铅核的符号为,它比少12个中子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突遇紧急情况刹车,从t=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汽车的速度为20m/s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C.刹车开始,最初2s内汽车的位移为15mD.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12B.24C.88220Ra→D.922358、如图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的部分波形图,若该波波速v=40m/s,在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3m处,下列关于波在t=0.45s时的运动情况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该波x=9m处的质点的位移为-5cmB.该波x=11m处的质点的位移为5cmC.该波x=7m处的质点速度方向沿y轴负向D.该波刚好传播到x=31m处9、如图所示,电源与竖直导轨相连,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了使金属棒能够靠在导轨外面静止不动,需施加一与竖直导轨平行的磁场B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B.金属棒受到的摩擦力与磁场B0有关C.若增大磁感应强度B0,金属棒可能会向上移动D.若减小磁感应强度B0,金属棒可能会向下移动10、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有异种点电荷+Q和﹣2Q,以AB连线中点O为圆心作一圆形路径abcd,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场强大小关系有Ea=Eb、Ec=EdB.电势高低关系有φa>φb、φc=φdC.将一负点电荷沿圆弧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D.将一正点电荷沿直线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电势能始终不变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物体厚度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是______mm.用游标卡尺可以测量某些工件的外径.在测量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分别为_______mm12.(12分)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1)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B.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C.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D.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2)甲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B点和D点,如图所示,若他测得AB=7cm,CD=4cm,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3)乙同学使用同一个玻璃砖完成实验,却发现测出的折射率明显大于理论值,反复检查实验操作过程后认为是用铅笔描出玻璃砖上下表面时候出现了操作失误,由此可以判断该同学作出的两界面间距玻璃砖的实际宽度.(选填“大于”、“小于”)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一物体初速度v0=8m/s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以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求(1)前1s内物体的位移;(2)前3s内物体的位移.14.(16分)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间距为l=0.5m,其电阻不计,两导轨及其构成的平面均与水平面成30°角.完全相同的两金属棒ab、cd分别垂直导轨放置,每棒两端都与导轨始终有良好接触,已知两棒质量均为m=0.02kg,电阻均为R=0.1Ω,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0.2T,棒ab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导轨向上匀速运动,而棒cd恰好能保持静止.取g=10m/s2,问:(1)通过棒cd的电流I是多少,方向如何?(2)棒ab受到的力F多大?15.(12分)如图所示,U形导线框MNQP水平放置在磁感应强度B=0.2T的匀强磁场中,磁感线方向与导线框所在的平面垂直,导线MN和PQ足够长,导轨间距L=0.5m,横跨在导线框上的导体棒ab的质量m=0.01Kg,电阻r=0.1Ω,接在NQ间的电阻R=0.4Ω,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其余电阻不计.若导体棒在F=0.2N水平外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不计导体棒与导线框间的摩擦.求:(1)金属棒运动的最大速度vm多大?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是多少?(2)金属棒的速度V=Vm/4时,金属棒的加速度a为多少?(3)若在金属棒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棒前进了5m,则这个过程整个电路所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题分析】

设全程的位移为3x,则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前2x的位移。以速度v2=20km/h行驶了后x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23位移的时间为:t1=2xv1,汽车通过后13位移的时间为:t2=x【题目点拨】本题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v=xt2、A【解题分析】

以B点为研究对象,受到三个力分别为重物拉B点的拉力FT1=G,AB绳子的拉力FT2=F,及杆CB对B的弹力FN,三力合成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ABC∽△BFE,则有,得FN=FT1=G,向上拉动过程BC,AC都不变,因此FN不变,选A。3、C【解题分析】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极少数粒子发生极大角度的偏转,从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本实验中没有发现质子,是其在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故AB错误;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故C正确;D、贝可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4、D【解题分析】α射线实质为氦核,带正电,有很强的电离本领;β射线为高速电子流,带负电,由核内中子衰变而来;γ射线为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有很强的穿透本领.根据电荷所受电场力特点可知:①为β射线,②为γ射线,③为α射线,根据左手定则,α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故④是α射线.β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右,故⑥是β射线.γ射线在磁场中不受磁场的作用力,轨迹不会发生偏转.故⑤是γ射线.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C【解题分析】

经过1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经过1次β衰变,电荷数增1,质量数不变;则钍核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电荷数少8,质量数少24,为,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则中子数少16,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确定铅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从而比较出中子数的变化.6、C【解题分析】根据0-v2=2ax得,,可知,解得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2.5m/s2,由图线可知,汽车的初速度为10m/s,则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故ABD错误.刹车过程中2s内的位移,,故C正确.

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AC【解题分析】

A.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变生成一个氦核,同时释放一个中子,这种反应叫做核聚变,氢弹就应用的核聚变,A正确;B.一个重核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的现象叫做核裂变,B错误;C.一个重核衰变成另一个原子核,同时放出一个α粒子,这种衰变叫做α衰变,C正确;D.92235U+8、AD【解题分析】

A.由图可知,波长为8m,波速为v=40m/s,由T=λ/v=8/40s=0.2s,则t=0.45s时,波向前传播了214波形,所以x=9m处的质点,此时处于波谷,则质点的位移为−5cm,故B.由图可知,波长为8m,波速为v=40m/s,由T=λ/v=8/40s=0.2s,则t=0.45s时,波向前传播了214波形,所以x=11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的位移0,故BC.由图可知,波长为8m,波速为v=40m/s,由T=λ/v=8/40s=0.2s,则t=0.45s时,波向前传播了214波形,所以x=7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沿yD.由图可知,波长为8m,波速为v=40m/s,由T=λ/v=8/40s=0.2s,因在t=0时刻刚好传播到x=13m处,则t=0.45s时,波向前传播了214波形,所以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为18m,因此该波刚好传播到x=31m处,故故选:AD9、AD【解题分析】

A.受力分析可知,安培力向里,根据左手定则,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故A正确。B.平衡时摩擦力等于重力,与磁场B0无关,故B错误。C.若增大磁感应强度B0,安培力变大,金属棒对导轨的压力变大,最大静摩擦力变大,金属棒仍会静止,故C错误。D.若减小磁感应强度B0,安培力变小,金属棒对导轨的压力变小,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则金属棒可能会向下移动,故D正确。10、BC【解题分析】由于QA<QB,a点处电场线比b点处电场线疏,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而c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A错误.由题,电场线方向由A指向B,则有φa>φb、由于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所以两点电势相等.故B正确.将一负点电荷沿圆弧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电场力做负功.故C正确.将一正点电荷沿直线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可知,在c点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而在d点的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大于90°,所以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则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加.故D错误.故选BC.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1.193mm--1.197mm、11.50mm;【解题分析】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93mm--1.197mm都可以)游标卡尺读数为12、(1)C、D(2)(或1.75)(3)小于【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A、作插针法测定折射率时,玻璃砖上下表面不一定要平行,故A错误;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效果会更好,故B错误;为了准确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故C正确;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相同的距离误差,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小些,故D正确.(2)图中作为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设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则由几何知识得到:,又AO=OC,则折射率.(3)如果两界面间距偏大,则折射角比真实的折射角偏大,因此测得的折射率偏小,故应两界面间距小于玻璃砖的实际宽度考点:“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6m(2)8m【解题分析】(1)由公式即;(2)物体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所以前3s内物体的位移等于物体运动2s的位移即.14、(1)1A,方向由d→c(2)0.2N【解题分析】(1)棒cd受到的安培力为:F

cd

=ILB棒cd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则:F

cd

=mgsin30°代入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