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小说语言特色问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小说语言特色问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小说语言特色问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小说语言特色问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小说语言特色问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小说语言特色问题(解析)现代文阅读(小说):小说语言特色问题

(共17题)

一、复合题(共17题)

阅读小说《苏七块》,回答下列四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①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②。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抉,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圆?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圆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圆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①金少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②格色:天津方言,形容特别,与众不同,含贬义。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情节。

车夫求医无钱——①——苏七块接骨赠药——②

(2)请从人物塑造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③段,先从整体上勾勒人物形象,从第④段起才是故事的起因,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个性,将概括交代与细致描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运用肖像描写,突出奇人奇貌,必有奇能,写出苏七块的精明干练。

C.因无七块银圆,苏七块坚决不给三轮车夫治伤,当看到“七块银圆‘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比按铃还快”马上给他疗伤,这几处细节把苏七块的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D.华大夫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虽然在文中正面出场不多,但他的行为与品性才真正彰显了天津卫老百姓的淳朴热情,他才是本文真正的主人公。

E.小说富含浓厚的“津味”,小说中出现具有天津卫方言特色的词语,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

(4)苏七块是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苏小童的夏天

姚讲

①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②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③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④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⑤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⑥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⑦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⑧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⑨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⑩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选自2016年度《小小说选刊》)

(1)苏小童没有考上高中,进城准备子承父业。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绝不要子承父业?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

(2)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述效果。

i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ii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

(3)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发挥想像,试将“问的人”此刻的心理活动直接描写出来。

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4)读完本文后,“父亲”这一人物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请你联系文中父亲的社会阶层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这一人物的看法。

(5)小说以“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结尾,有何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快手刘的手快手刘的演技观众“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敏捷灵活(2)围了几圈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1)漏洞百出(3)(4)

(2)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i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述效果?)

ii“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

②内容上:

(4)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至少说4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六小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i使人听后非常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ii对别人的言行应和、追随,多用作贬义词。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内容的表述效果。

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神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3)“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既反映了皇帝当时的心理状态,又刻画出了他的形象。

(4)皇帝“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去看“布料”的原因是:

(5)“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一句中,“这样的称赞”具体指代的内容是:

(6)为什么最后小孩子说了真话?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大臣们怕被人认为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而被革职。

B.因为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

C.因为小孩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所以敢于说真话。

D.因为大臣们和老百姓们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不便说真话。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恩养

黄于

①山里的雨总是来得急,雨点子打在树上,树叶子倏地耷拉下去,雨点子落在瓦上,檐下一线线珠子连续,雨点子拍在人身上,人找地方躲雨。

②“琴琴!快!进屋来!”

③“唉!谢谢李婶儿!”

④琴琴一跨进屋就不敢动了,身上的寒意已经让牙齿直打颤,透湿的衣裳裤子正淌着水,门口已经踩了好几个泥脚印子,但她怀里还死捂着一个口袋,愣是没让口袋里面沾上半点儿水。

⑤李婶跑回里屋找了套干净的衣裳裤子来:“你这傻妞儿,怎么还站在门口,快进来把湿衣裳换下来。”

⑥琴琴脚尖踩脚跟,脱了鞋,光着脚丫子,放下怀里抱的东西,换衣裳去了。

⑦琴琴换过衣服出来,李婶塞给琴琴一个搪瓷杯,下巴扬起,朝那杯子点点,示意她快喝下。琴琴两手捧过碗口大的搪瓷杯,咕噜咕噜喝下抿甜的糖开水,整个身子都热和过来。

⑧山里人的东西总是暖着心坎儿。

⑨琴琴搁了杯子,蹲在地上翻开口袋,两本书露了出来。多亏书上的塑料膜,加上琴琴护在怀里,一点儿也没湿。

⑩“琴琴,再喝点不?”

“谢谢李婶儿,我喝饱了,也不冷了。”

“你这口袋里装的啥书?这样宝贝?下雨天在外面瞎跑什么?”

“这是给小安和他姐姐的课本,可不能让雨淋坏了。我买了书从镇上回来,哪想到突然就下雨了?”

“原来是给小安姐弟的,那等雨停了我们一路过去,我攒了筐鸡蛋给两个娃娃。”

“李婶儿,我替两个娃谢谢你,我也谢谢你。”

“谢啥,乡里乡亲,都是应该的。”李婶起身去装鸡蛋了,看看家里还有什么吃的一起送过去。

山里人的东西总是东家送、西家给,有好东西一起分,都知道好东西是个什么味儿,碰见难事也大家扛,挨一挨,总会过去的。琴琴的难事就是乡亲们一起扛过去的。

五年前的夏天,琴琴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是山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这可让琴琴爸妈高兴坏了,但也愁坏了,上哪儿去凑琴琴的学费?

夜降下了,白日里的热气还没散尽,闷在屋子里,笼着,罩着,人的影子虚照在墙上。

琴琴妈把家里的钱票数的沾满手汗,可离通知书上的数字还差一大截儿,她收起钱票和账本。

“琴琴爸,我们找乡亲们借些吧?”

“谁家也不宽裕,就是乡亲们都借了,琴琴的学费也不够。”

“那琴琴读书咋办?”

屋里不吱声了,夜又这样静下来。

躲在门外的琴琴全听了个明白,蹑步回房,钻进被窝躺下。她又翻开那张录取通知书,用手细描着上面轮廓分明的鎏金大字,一笔笔,清晰深刻,就像大学梦一样,可惜了,在这夜里看不见。

可惜了,看不见。

泪湿了枕巾。

第二天,李婶一大早就敲开了琴琴家的门,把一沓钱票塞在琴琴的手上。

“丫头,这是大家给你凑的学费,一点心意,你收着。还有,我们在镇上打听了,你能去申请助学贷款,国家借钱给你读书,不用愁学费。”

“李婶儿——”琴琴说不出话了,只觉得鼻酸,眼睛突然就模糊了,泪快要落下来。

“快去吧,好好念书。”

“李婶儿,谢谢您!也谢谢大家!”

那年九月,琴琴圆梦师范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里,成了唯一的老师。

为什么要回到山里呢?

琴琴也反问过自己。

叶子落下来,化进泥里去,只盼来年的花开得更盛些。

山里只有琴琴一个大学生,她回来教孩子们念书,以后会有更多的大学生。

左右邻里,山里人一代恩养着一代。

琴琴在学校上完课,就在山里挨家挨户动员,让乡亲们都送娃娃念书。小安是最让琴琴揪心的一个孩子。

琴琴忘不了第一次见小安奶奶和姐姐的场景:

半蹲着的老妇人端着碗米汤,碗沿接在女孩嘴边,用勺子一口一口慢慢喂着。那女孩软绵绵地黏在凳背上,黑眼珠子转得不大灵光,只有半臂长的两腿曲成一个短括号,小腿骨贴着层薄薄的萎缩肌肉。

“琴琴老师,我姐生了大病,要吃好多药,我爸我妈还有我爷爷都去挣钱了,奶奶看我们俩。我们家,我们家没有钱。我和姐姐能上学吗?”

小安的话,每一个字都刻在琴琴心上。

琴琴心疼,孩子们怎么能不念书呢?

“能,你们都能!下一次,老师给你们带课本过来。以后我来你们家上课。

这不,第二天一早琴琴就去镇上给两个娃娃买课本了,回来的时候赶上了这场雨。

雨停了,又出太阳了,琴琴和李婶一道出门。

山里的雨总是去得也急,雨点子打在树上,树叶子露出了新绿,雨点子落在瓦上,洗净了房上的污泥,雨点子拍在人身上,人急急忙忙向前赶去。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3月9日,有删改)

(1)第④段中“死捂”一词有何表述效果?

(2)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你怎样理解第段“可惜了,在这夜里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

(4)第~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5)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6)最后一段的描述和第①段是否重复,你怎么认为?

(7)本文使用大篇幅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强有力推手。请你运用语言描写,对下面的片段进行升格。(不少于100字)

片段:班长拍起手来,很快周围的人都开始为我鼓掌。她对我进行了一番夸赞。我看见她脸上绽出了花一般的笑容,我知道,这笑容是在鼓励我,告诉我,我也是一个自信的人。

阅读《幸福的铃声》,回答下面五小题。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都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面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着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女人”的种子被偷→()→()

(2)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3)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4)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

(5)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并回答问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晩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发展)→(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i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ii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晩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偾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上“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白己推销出去,各种辛酸,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恵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

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⑨“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⑩“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已学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⑤、⑥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回溯了父子三人的生活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完整。

B.文章语言形象细腻。“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岀浑浊的洎珠”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我”深藏的爱和愧疚。

C.第②段中,对大哥的神态、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大哥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他的毫无主见。

D.文章塑造了伟大的父亲形象,虽然二子不是他亲生的,可是他十分疼爱二子,并不计回报。

(2)阅读文章,依据“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不满——————羞愧——

(3)根据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i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品味加点字的表述效果)

ii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从修辞角度赏析)

(4)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你对第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5)好的标题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以“良心”为标题是否合适?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职业(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是在昆明呆着呢?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gè)蚤药!”

壁虱即臭虫。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若是谱出来,就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这又不含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把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有删节)

(1)在写主人公的叫卖之前,先写了哪几种人的叫卖声?为何要写这几种声音?

(2)“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请结合文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3)“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请说说小说中画线句的表述效果。

(4)小说的结尾的画线句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大榕树下的相逢

①大榕树已经被暮色包围了,他还站在树下没有走。

②他已经站了好一会儿,扬着头,好像要数清榕树的枝叶。一只小皮箱放在他的脚边,看来,他是远道来的客人。

③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但白发已经飘落在他的头顶,把头染成花白,衬得黝黑的皮肤分外地醒目。

④终于,边界那边的一家小店的门打开了,一位穿着唐装衣裤的微胖的中年妇人出来,把塑料桶里的水倾在路边的渗水孔里。她看一眼那陌生的男人,毫不在意地扭头走回自己的屋门。可是,她又站住,回过头来再看一眼那男子。她止住脚步,一丝惊chà和猜疑飘上面孔。她扭过身,上下打量着那在苍茫的暮色里凝立在榕树下的远方来客。

⑤星星悄悄地爬出来,谁也不敢作声,只是互相眨着眼睛,交换着对地下这一对男女的猜想。月亮也禁不住妤奇心,躲在梧桐山头窥探着。于是,朦胧的月光洒下来,把斑斑点点的光,从榕树上倾倒给那石像般呆立不动的男人。

⑥那中年妇女终于忍不住了,她放下塑料桶一步步走向榕树。

⑦哨兵移动了一下位置,让自己暴露在月光中,他的意思很清楚,是想告诉那男子,这里有尽职的战士,你可要当心,不要做出不应当做的事情。

⑧也许,是那妇女的脚步惊动了那男子,他把头慢慢地由榕树转向边界那边,凝望着一步步走近的妇女。

⑨如伞如盖的榕树,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边界两方,护卫着两个制度下的子民。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家乡的儿女,只是几块界碑把他们分隔开来,但他们的心还在一起,就像这榕树,枝叶在两边,根却依旧扎在祖国的土壤。

⑩那妇女已经走近了榕树,抬眼望望那男人低低在呼叫:

“噢,真是你,涛哥,到底回来了。”

男人凝望着她,低声说:“是是,回来了。从那边,水牛城(美国布法罗城),你,还住在那边?”他把头朝港界那边点一点。

“嗯嗯。”女人停顿一下,“你的家已经没了,变了,变成一座新楼。你会不认识的。你是要回大陆?”

“是,我是要回家乡,回河头角。”

两个人都不说话,依旧沉默着。

男人轻嘘一口气:“这榕树多好,我天天想它。”

(1)看拼音写汉字。

惊chà

(2)第③段中的“白发飘落”与“白发出现”相比,“飘落”一词有怎样特殊的表述效果?

(3)第⑤段是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4)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5)文章结尾处表述出人物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下题。

老花匠和黑子

①黑子是老花匠养的一条狗,确切说是老花匠无意中捡到的一条狗。

②那天,老花匠帮有钱人家修剪完花木,经过垃圾房时,听到细细的呻吟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黑狗。这只小黑狗的身子萎缩着,耷拉着耳朵,白色的眼圈下面布满了浑浊的眼屎,看起来已经奄奄一息。

③老花匠不忍心,就把小黑狗抱回了家。一连好几天,老花匠又是草药又是米汤的伺候着小黑狗。许是小黑狗的求生欲望很强,慢慢的,竟然能吃点东西了,后来歪歪扭扭走了起来。

④老花匠给小狗取名“黑子”,老花匠说:“黑子,看来咱俩有缘,我无儿无女的,你就是我儿子,我吃啥你也吃啥,你要好好活着。”黑子像能听懂似的,摇着尾巴,亲昵地舔舔老花匠的手,依偎在老花匠的身旁。

⑤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黑子也在一天天的长大,从一条弱不禁风的小狗,长成一条健壮聪明的大狗。内行人一看,说,这是一条阿拉斯加雪橇狗呢。老花匠走到哪,他的身后总有一个身影跟着,那就是黑子。

⑥“黑子,我们上街去,最近我总感到有点胸闷,请王医生给我量血压去。”黑子一听主人叫唤,马上跟随主人去不远的村卫生院,到了卫生院,才想起来病例卡忘了带。老花匠无奈地摇摇头对黑子说:“看我这记性,放在桌上的病例卡也没带。”刚说完,只见黑子一个转身飞快地跑了出去,没多久,嘴里叼着病例卡回来了。老花匠高兴地摸着黑子的头说:“谢谢你。”连王医生也惊讶得下巴差点掉下来。

⑦冬至过后,天气越来越冷了,老花匠在家里生了个煤炉。半夜,黑子旺旺地叫个不停,凑近老花匠身旁叫,也不见主人起来。黑子急得团团转,最后用爪子抓开门,一路跑去村卫生院,刚好王医生值班,黑子一口咬住王医生的衣角使劲往外拉。王医生一看是老花匠的狗,但没见到老花匠的人,知道肯定有事。赶紧跟着黑子来到老花匠家,进门就闻到一股煤气味,原来老花匠煤气中毒了。王医生连忙打开门窗,将老花匠送到医院抢救。幸亏发现及时,老花匠的命算是捡回来了,但从此以后,老花匠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⑧狗救主人的事不胫而走,好心的人送来吃的,也有的纷纷捐款,为老花匠解决医药费,消息也惊动了一些花心眼人,他们想把黑子弄去卖大钱。

⑨一天,一个家伙将一块涂上迷药的肉扔到黑子面前,想趁人不备,迷倒它。黑子闻也不闻,因为它吃饭,都要和自己主人一起吃,别人给再好的东西,它闻都不闻,老花匠昏迷两天,它两天滴水不沾。结果那块涂上迷药的肉被其它狗吃了,那条狗昏迷了一天一夜。

⑩事后,老花匠总是愁眉不展,他不能让黑子跟着他这个糟老头过这样糟糕的日子啊!他要让黑子到适合它的环境下成长,派到大用场,他托人给当地驻军部队写了一封信。

过了几天,老花匠家来了两名小战士,他们一到那里就帮着挑水烧饭,做事情,还时不时地和黑子亲近,刚开始黑子不搭理他们,可是看他们帮主人洗衣喂饭,还帮主人擦身,每天和他们一起生活,渐渐地也熟悉起来,渐渐地黑子在他们的引导下一起跑步,一起玩耍。再后来,老花匠在黑子的世界里消失了,黑子三步一回头地被带回了部队。

半年后,黑子被训练成了一条真正的军犬,但每当冬至夜过后的一天,黑子总是要向着远方,嗷嗷地嚎上一阵子。

部队不远处的养老院里,老花匠流着泪笑了,他喃喃道:“黑子,好好干吧。”

(1)根据提示,仿照示例。简要概括黑子和老花匠之间的故事。

段落故事

②—③老花匠救活了奄奄一息的黑子

⑥(1)

⑦(2)

(2)黑子身上有许多优良品质,选择其中一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本文语言极具表现力,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

再后来,老花匠在黑子的世界里消失了,黑子三步一回头地被带到了部队。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老花匠流着泪笑了”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五小题。

生命是美丽的

李永康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黄的。

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仍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一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了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动,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他说,想。

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他抹着眼泪点点头。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钟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埋怨过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一想到这一点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我既高兴又担心。

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我自己的歌》,有的摘抄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位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孩子们第一次见到鱼,“像过节一样”,“我”却留下了眼泪,表现了“我”为在这闭塞落后的地方孩子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而伤感、难过。

B.文中的“我”是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尊重学生,善于鼓励、教育学生的好老师。

C.作品结尾再次写到“我”的眼泪,这次的泪是伤心的泪,是愧疚的泪。

D.本文文风质朴,语言平实,细节描写于轻言慢语中自然地传情达意。

(2)小说写了“我”为山村孩子做了三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事。

(3)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

i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山梁。

ii下课后,同学们都围拢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抄。

(4)文章第一段在语言表述上有何特点?从全文看,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5)“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美丽的!”从全文看,结尾这句话有哪些深刻含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风水宝地

王世虎

①陈亮在省城开了家炒菜馆,因为用料新鲜,价格实惠,饭店的生意一直很红火。短短几年时间,陈亮就攒了三十多万积蓄,他决定回老家盖一宅新院子。家中的老父母听说后,极力劝他请个风水先生,一定要选处“风水宝地”。

②“看风水?”陈亮笑道:“那不是迷信么!”

③“谁说的?村西头的二愣子以前是出了名的倒霉蛋,前年村里发大水,把他家的破房冲持了,政府帮他在北山坡盖了一处新房,自此以后就飞黄腾达了,都当包工头了。你可别不信这个,风水啊,直接影响到将来的财运。”老母亲说得绘声绘色。

④见母亲如此执拗,陈亮只好点头答应。很快,他就通过朋友联系到一位风水大师,据说“功力”十分了得。约定那天的一大早,大师就来到了饭店。陈亮双手捧上一杯热茶,说:“大师,您先喝口茶休息一下,我们稍后出发。”说完,他走进后厨忙碌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和老婆抬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稀饭走了出来,放在门口,然后又端出一笼馒头。

⑤大师疑感道:“今天还做生意?”

⑥陈亮憨厚地笑:“您别误会,这是给街上的环卫工准备的。”他话音刚落,十几个环卫工端着饭盒信步走了进来,热情地和陈亮打招呼后,自觉地排队盛起了稀饭。很快饭馆里就一片热闹的景象。

⑦陈亮站起身说:“各位大哥嫂子,实在不好意思,因为老家有事,接下来的几天就没法给大家供应早餐了。”

⑧“老板,您太客气了。这些年,您一直无偿给我们提供早餐,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还是家里的事重要。需要帮忙,您就招呼一声。”环卫工说道。

⑨快到午时,终于到家了。老父老母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莱,拜托大师一定帮忙选处“风水宝地”。酒足饭饱后,陈亮领着大师在村里转悠。大师的手中托着一个古铜色的罗盘,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口中念念有词。

⑩这时,村主任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说道:“不好了!接连下了半个月的雨,村小学的围墙倒塌了,有几个学生被砸伤。”

“那还不赶紧送到镇医院!”陈亮一听就急了,拉着村主任便准备走,猛然间又想起了什么,转身说:“大师,实在不好意思,你看……”“没事,你去吧,我一个人看就行。”大师领首说道。陈亮恭敬地给大师鞠了一躬,拉着村主任就走了。

等到学生们安顿好,陈亮才安心地从医院赶回来。而此时,大师也定好了一处风水绝佳的宝地,信誓旦旦地道:“此处藏风蓄水,居之,定能财运亨通!”

三个月后,新宅顺利建成。与此同时,陈亮的儿子参加高考超常发挥,勇夺全县状元。老父和老母乐得合不拢嘴,说道:“我就说风水很重要吧,这下信了吧!还不快给大师谢恩!”

陈亮立即拔通了电话,感激涕零道:“大师,真是太感谢你了!您什么时候有空赏脸,我们全家要给您敬杯酒!”

“您太客气了。”大师说道:“实话说吧,其实这事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随便帮你选了一处朝阳通风的位置罢了。”

“怎么能没关系呢?”陈亮一脸疑惑道:“如果不是您帮忙挑选了一处风水宝地,我家孩子咋能高中状元?”

大师意味深长地道:“何为风水?何为宝地?风水讲究地势的走向、地形的宽厚,但是风水宝地也得有德之家方能配得上。所谓厚德载物,天道酬勤,花香蝶自来,人善运必至。一个人的品行决定风水的好坏、知你这般宅心仁厚,突能汉取好的风水布送劳。”

陈亮先是一怔,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请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下表。

主要情节陈亮的心理(限两字词语)

(1)无奈

陈亮无法给工人提供早餐(2)

(3)焦急

大师说出风水宝地的真相(4)

(2)结合文章第①段,分析陈亮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请联条上下文,品味语言。

i十几个环卫工端着饭盒信步走了进来,熟稔地和陈亮打招呼后,自觉地排队盛起了稀饭。(品味句中加粗的表述效果)

ii陈亮先是一怔,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风水宝地”的含义和作用。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①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A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的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②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③B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④“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⑤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⑥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虎妞给他冲了碗姜糖水,他傻子似的抱着碗一气喝完。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耳中刷刷的一片雨声。

(1)联系小说前文看,这么热的天,下这么大的雨,最爷令祥子出来拉车本意的一项是

A.证明自己的身子并没坏B.怕不拉车挨饿

C.烦家里虎妞的唠叨D.和别的车夫竞争

(2)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讲究动词的锤炼。请从A,B中选一句赏析动词的表述效果。

A.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B.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3)联系语境,谈谈你对第②段末句中“挣命”这个词的理解。

(4)下面是小说原文在暴雨过后的一段很美的环境描写。结合小说思考:好天气会不会预示着祥子就有好的命运?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儿,西边的云裂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象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蜓。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与父亲的秘密

马德

①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

②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

③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

④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留过一个《我的父亲》的作文题目,同学们都写了很多,整整一节课,我却只字未写,我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每星期都到城里为人家搓澡的父亲。除了夏秋地里忙的时候,偶尔还可以看到他。冬天,几乎整整一个冬天,便很难再看到他的影子了。到别的伙伴家玩,看到人家的父亲坐在炕上和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温暖情状,我的心里就涩涩的,说不出的难受。

⑤就因为那篇作文,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我的沉默反抗着与老师谈父亲的事情。阳光从宽大的窗户照进来,照在老师的脸上,老师的面容在耐心中泛着慈祥的光芒。但任凭他怎么说,我始终沉默着。

⑥而没有料到的是我快上高中的时候父亲不再去城里了,隐约听他说好像要和别人一块儿去做买卖去了,不干为人家搓澡这个活,我说不出是高兴还是解脱,总之轻松了许多。其实父亲还不知道我原本并不打算去上高中,因为高中就在城里,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是搓澡工的儿子,更怕哪一天突然在大街上看到他,既然他不去搓澡了,我便开始筹划上高中的事情。报到的那一天,父亲说,我去送送你,我说不用了,父亲并不作声,默默的在一旁帮我拾掇,就在我跨上自行车的那一刻,他一下抓住车把,颇有些坚决的说你没出过门,还是让我送你去吧,我一口回绝了父亲,连头也没回,就走了。父亲一个人在坡上,望了我许久。

⑦上高中的那段日子是快乐的,不仅是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快乐,更重要的是父亲终于不再是一个搓澡工,每次月休回家的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等我回来,我兴高采烈的给他们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断地颔首微笑,看得出来父母也为我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⑧高三的那一年冬天我回到家已经很晚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在,我问父亲呢,母亲说出去好几天了,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怅然。睡到后半夜的时候响起沉闷的咳嗽声,父亲回来了,父亲那棉帽子上挂着白白的雪,像一个圣诞老人,推门进来,他便冲我笑,说小子看给你买的啥?说完后父亲从挎包里倒出几本书来,我一看居然是一整套的《高中各科复习综合训练》,我看着崭新的书,心里突然间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感觉。后来我知道,那叫幸福。

⑨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大学,然后又分配到另一座城市。一次我遇到了初中的语文老师,他说你还不知道吧,你父亲为你付出了多少?见我愣在那里,他接着说,我把你的作文情况反应给你父亲后,他便以做买卖为名义,偷偷地躲着你和别人到邻县澡堂里搓澡去了……

⑩后来我一直没有问过父亲这件事,我不想把它捅破。前些日子,我洗澡,父亲正坐在沙发里看电视,我说爸爸给我搓搓澡吧。就在父亲给我搓下去的那一刻,我发现我哭了,父亲也泪流满脸。

(有删改)

(1)根据全文,以“我”为陈述对象,按要求填写下表。

事件我有一个搓澡工父亲②我收到了父亲买的复习资料④

“我”的心理①轻松③震惊,感动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分析其表述效果。

i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

ii我问父亲呢,母亲说出去好几天了,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怅然。

(4)文章结尾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雾。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炼词准确,富有表现力。请从词语或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4)“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相关练习。

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

①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②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luò)绳①,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③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东西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

④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⑤“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⑥他心头发着跳,问了:“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⑦“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

⑧“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⑨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⑩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