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于(解析)_第1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于(解析)_第2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于(解析)_第3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于(解析)_第4页
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九年级初升高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虚词):于(解析)文言文阅读(文言虚词):于

(共19题)

一、复合题(共19题)

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射:

陈康肃公善射

尔安敢轻吾射

(2)尔: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3)于:

尝射于家圃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善:

陈康肃公善射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②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③为之强⑤。又留蚊于素帐中,徐④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⑥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①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物外:这里指超出事情本身。③项:颈,脖颈。④徐:慢慢地。⑤强:通“僵”,僵硬。⑥唳:鸟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解释加点的词。

i余忆童稚时

ii故时有物外之趣

iii又留蚊于素帐中

iv昂首观之

(2)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飞舞在空中。

B.自己认为和群鹤在空中飞舞差不多。

C.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D.自己认为和群鹤飞舞在空中差不多。

(3)沈复发现了“观蚊成鹤”这一物外之趣,请你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物外之趣”究竟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兰说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yūn)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祥瑞。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而名之不可

ii即善绘者以意取似

iii莫能肖也

iv不可得而亲

(2)《古代汉语词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的“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逼迫,胁迫B.迫近,接近C.狭窄D.急迫,紧迫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纯以情韵胜屠惧,投以骨

C.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人舍然大喜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ii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爱莲说》和本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i香味:莲——香远益清;兰——。

ii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7)文中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具有怎样的品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四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岀,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岀,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i相与步于中庭

ii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iii轼诣武卫营

iv卒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ii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iii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怎样的情绪?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

B.太守谓谁(谓:为,是)

C.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

D.伛偻提携(提携:牵扶,这里指牵扶的人)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落而石出者化而为鸟B.宴酣之乐马之千里者

C.行者休于树皆以美于徐公D.颓然乎其间者其如士石何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每段开头分别用“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来标示语意的转变、场景的转移。

B.第①段描写山间朝暮的阴晴变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连山水的无穷乐趣。

C.第②段以“太守醉也”照应文题,阐释原文“饮少辄醉”,极言太守实在不胜酒力。

D.第③段以“禽鸟之乐”“游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ii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各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命名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秀:繁茂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四小题。

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楚已亡龙且①,项王恐,使旴眙人武涉②往说齐王③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今汉王复兴兵而东……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④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⑤之,不祥,虽死不易……”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龙且:楚之大将。②武涉:人名。③信:指韩信。④画:谋划。⑤倍:背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i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

ii故吾得以至于此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的食物推给我吃。

B.汉王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成堆食物让给我吃。

C.汉王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的食物让给我吃。

D.汉王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成堆食物推给我吃。

(3)“项王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的原因是(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4)韩信不愿背叛汉王,除了深得汉王器重外,还可看出他是个、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①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

师旷曰:“暮,何③不炳烛④乎?”

平公曰:“安⑤有为人臣而戏⑥其君⑦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⑧昧行⑨乎?”

平公曰:“善⑩哉!”

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②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③何:为什么。④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⑤安:怎么,哪。⑥戏:作弄,戏弄。⑦君:君王,君主。⑧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⑨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⑩善: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ii恐已暮矣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读了这则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词多义

(1)之:国人道之(代词,)

宋之丁氏(助词,)

(2)于: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駢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喂养

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C.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一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伯乐不常有/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道遥游》

B.其真无马邪?/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策之不以其道/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骈死于槽枥之间/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道遥游》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推残、埋没人才,表述了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文中每段最后一句的“也”“字,既表述了语气,也暗含着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与不平之情。

D.在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阅读下面短文,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上①今封德举贤,久无所举。上诗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一世之人!“德奔渐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钞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曰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①校雠(chóu):校对。②藉(jiè):借助。③经年:一年左右。④沟洫:沟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探求)

C.自谓可将十万(带领)D.会有土寇(会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撰《广雅疏证》乃不知有汉

B.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投以骨

C.全队溃覆,几为所擒为具言所闻

D.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ii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4)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记桃核念珠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而课经①者,荷杖②者,入定③于龛中者,荫树跌坐④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⑤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⑥、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⑦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⑧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褐⑨,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文/高士奇,选自《虞初新志》,有改动)

①课经:读经。②荷杖:背着杖。③入定:即入于禅定。④跌(fū)坐:盘膝交叠双腿,用足背放在股腿上。⑤袒跣(xiǎn):袒胸赤足。⑥奁(lián):盒子。⑦狻猊(suān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⑧梵相:罗汉的样子。⑨褐(chīhè):麻布短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i或五六尊或:

ii经卷毕具毕:

iii不甚了了了了:

iv或衣袈裟褐衣: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i以山桃核为之为:

ii坐而课经者而:

iii入定于龛中者于:

iv狻猊猿猱错杂其间其: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译:

(4)选文是怎样对桃核念珠进行说明的?请简要概括。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①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②西曹主簿③,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有删改)

[解释]①仕:做官。②辟:征召。③主簿:官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推家财与弟及兄子/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立屋于野外/皆以美于徐公

C.州里重其德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凝之悉散之亲属/悉以咨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

(3)结合选文,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阅读《晚游六桥待月记》,回答问题。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⑥,罗纨⑦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其实湖光染翠之工⑨,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⑩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制约。④石篑(kuì):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⑤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⑥粉汗为雨:侍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⑦罗纨(wán):丝织品,这里是指侍女所穿的细绢衣服。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⑨工:巧妙。⑩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岁春雪甚盛盛:多

B.石篑数为余言数:多次

C.与杏桃相次开发相次:一个接一个

D.竟不忍去去:到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之盛实是欲界之仙都B.梅花为寒所勒尤为奇观

C.多于堤畔之草相与步于中庭D.然杭人游湖欣然起行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翻译:

(4)文章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却用了大量篇幅写花和游人,有何作用?

(5)文章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淡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晴,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躁关其老少耶?

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淡: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心乐之

ii不可久居

iii不里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长尺许者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乃记之而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或投饼于左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D.以其境过清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i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ii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4)甲、乙两文各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题。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于:

ii鲦鱼出游从容从容:

iii固不知子矣固:

iv子固非鱼也固:

v全矣全: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ii请循其本。

(3)说说这篇文章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4)试分析庄子和惠子有不同观点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①牖(yǒu):窗户。②施(yì):延伸。③还(xuán):掉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i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ii施尾于堂

iii弃而还走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蘇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浚上也。”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曰殖雏,子知之乎?夫鹦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暗得腐鼠,鹃辨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解释下列加点词。

i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ii请循其本

iii欲代子相

iv非梧桐不止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发于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D.生于忧患

(3)请翻译下列句子。

i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ii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惠子相梁》的文体是什么?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较阅读。

卖油翁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选自陈继儒《浑然子》)

①息:呼吸。②哂(shěn):讥笑。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农夫耕于田/于我如浮云B.气竭汗雨/筋疲力竭

C.谓农夫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行者服而退/微服出行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请根据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i请简析文“睨”和文“哂”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ii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你由此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解析

一、复合题(共19题)

1.

(1)射箭;射箭的技术(本领)

(2)罢了;代词,你

(3)在;到

(4)善于,擅长;优点

2.

(1)i我

ii所以

iii在

iv头

(2)C

(3)“物外之趣”是指超出事物本身所具有,却又与事物有关的意趣。只有观察细致,善于联想和想象,富有情趣,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3.

(1)i说出

ii擅长

iii相像,类似

iv亲近

(2)B

(3)A

(4)B

(5)i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

ii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也不可以疏远。

(6)i氲氲无所

ii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洁身自好、高洁。

(3)A项,介词,在。B项,介词,凭借;介词,拿。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代词,指兰花;代词,表指示,那。

(7)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贴近闻嗅品赏的。(它的香气)似有似无,时断时续,缥缈萦回,(它的)清纯凭借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它)是祥瑞。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述;(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把(兰花的形状)画得相像,(却)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也不可以疏远。

4.

(1)i散步,漫步。

ii只,只是。

iii到……去。

iv最终,终于。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i(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ii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iii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4)(1)宦途失意的苦闷。(2)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4)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岀,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岀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5.

(1)D

(2)A

(3)C

(4)i太阳岀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ii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叙这件事的人。

6.

(1)D

(2)B

(3)C

(1)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2)A.助词,的/指示代词,这;B.介词,在;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然后;D.代词,指他们/表示祈使语气。

(3)太守并不因为自己被贬而郁郁寡欢,而是与当地居民一起出行游玩,表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7.

(1)i劝说

ii到

(2)C

(3)楚之大将龙且战死,项王担心被汉王击败

(4)知恩图报;诚实守信

8.

(1)i向

ii恐怕,担心

(2)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3)(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3)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晚,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9.

(1)指“穿井得一人”;的

(2)向;从

10.

(1)C

(2)B

(3)D

(4)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喂养马的人不如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5)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BD都正确;

C.句意为: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动词。

故选:C。

(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前者表转折。

B.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前者按照“。

D.前者“在“,可以翻译为“到”。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BC都正确;

D.有误,以“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人,而伯乐不常有”,并不缺乏,是缺乏的,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虚词,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词语:食,喂养。其。句意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

(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解析: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11.

(1)D

(2)D

(3)i(王念孙)被罢免官职以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ii(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道:“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4)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及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值得推崇;刘羽冲则盲从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的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

(1)“会”解释为“适逢”。

(2)A项“乃”分别解释为“于是,就”“竟然”;B项“以”分别解释为“表目的,来”“用”;C项“为”分别解释为“被”“对,向”;D项“于”均解释为“在”。

(4)

王念孙,字怀祖,是高邮州人……(王念孙)被罢免官职以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对于晦涩的古义,抄书的错误,(他)都一一纠正。为了考证一个字,查阅资料多达万卷,他精心校对图书就是这么认真。又因为邵晋涵首先创作了《尔雅正义》,于是(王念孙)撰写《广雅疏证》,每天(考证)的进度为三个字,这样经历十年才写成书,一共三十二卷。这本书用古音探求古义,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扩充了《尔雅》《说文》(的内容),无所不包。(它的)声音训诂文字分类严谨,一丝不苟,没有任何错乱。(他)借助张揖的书来采纳很多说法,而更多的是张揖所不知道的,同时代的惠栋、戴震(的学问考证)也不如(他)。

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格孤僻,喜欢讲古制,其实(根本是)迂腐而行不通。(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左右,自认为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地方土匪作乱,(刘羽冲)便亲自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自己)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伏案读了一年左右,自认为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他)画了图劝说州官。州官也喜欢多事,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道:“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几千几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12.

(1)i有的。

ii全,都。

iii清楚。

iv穿。

(2)i动词,雕刻。

ii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iii在。

iv代词,他们。

(3)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4)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4)参考译文

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桃核做成的,圆得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或者五六尊,有站着的,有坐着诵经的,有拄着禅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荫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在一起用手比划着讨论佛法的,有袒胸的,赤足的,握拳的,还有向南走去后面跟着的。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罗汉。这些刻画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