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针对一定的价值测评目标进行差异程度的评定,体现了体现了品德测评的()。A、评定功能B、区分功能C、反馈功能D、预测功能2.怎样理解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3.简述道德自我教育的模式。4.在友谊关系中,出现对他人的敏感、互惠互让和承诺的发展也许就是道德成熟的基本标志。5.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矫正的具体操作技术。6.水平关系7.反映着人们在道德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被称为()。A、道德认识B、道德观念C、道德信念D、道德准则8.小学生自我意识具有怎样的年级特点,并说明其如此表现的原因?9.氛围调整法10.辩证思维能力的萌芽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青年晚期D、青年前期11.简述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的培养方法。12.社会观、哲学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属于()。A、人生观B、宇宙观C、价值观D、世界观13.简述品德测评的方法。14.简述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15.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原则有()。A、重视儿童早期情感培育的原则B、尊重人的自然情感需要的原则C、培养积极情感为主的原则D、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E、维护个体的心灵敏感度的原则16.小学生品德发展有何特点?17.道德习惯形成的方式有()A、提高道德认识B、模仿与重复C、有意的练习D、根除不良习惯E、自我归因训练18.在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到自律阶段之间,有一个称之为()的阶段。A、中间律B、过渡律C、社会律D、教育律19.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与问题行为的区别。20.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哪些,它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21.自新22.社会观点采择23.()能力发展的最终结果将导致高中生更好地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是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A、自我控制B、自我表现C、自我体验D、自我评价24.简述中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特点。25.个体社会性发展水平制约品德的发展程度,是由社会性的()决定的。A、基本性质B、基本内容C、基本矛盾D、基本目标E、基本任务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A、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B、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荣辱观;D、讲科学、不迷信;E、热爱党;2.简述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一般条件。3.青少年言行一致的类型包括()。A、意志力不强而引起的言行不一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道德言论与道德行为统一C、由不良道德认识或情感引起的言行不一D、私下的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一致E、错误的道德认识引起的言行一致4.简述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的途径。5.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6.问题行为的防治主要采用()的方法。A、思想政治教育B、法制教育C、德育D、心理学7.简述道德情感的特殊功能。8.简述同伴友谊与道德教育的意义。9.情感净化10.班杜拉认为,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行为主体的观察B、先天的遗传C、后天的环境影响D、教育者的说服教育11.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情绪激动,常对抗、报复、迁怒身边的人,且带有公开的、爆发的特点。其后果往往对他人或集体造成某些不良影响,这类问题行为属于()。A、不良人格型B、攻击型C、压抑型D、不良品德型12.能够识别他人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能力,称为()。A、移情能力B、社会观点采择C、角色采择D、共情能力13.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中的外部条件主要有()A、社会风气B、经济状况C、同伴集体的影响D、父母的受教育水平E、家庭环境14.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15.简述同伴关系的类型。16.直觉的道德情感17.高中生自我意识结构的发展特点:(1)自我概念趋于稳定;(2)()。A、自我评价更加深化B、社会自我形成C、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趋向和谐D、不平衡18.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结构的发展特点。19.简述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的区别。20.简述道德情感发展的制约因素。21.每当品德不良的学生出现所期望的心理与目标行为,或者在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以增强他们进行这种行为的频率,这种品德不良矫正操作技术称为()。A、表彰法B、阳性强化法C、系统脱敏法D、负强化法22.活动引导法23.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中内部因素有()A、人格类型B、智力水平C、学习能力D、受教育水平E、道德认知水平24.()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A、中学阶段B、小学阶段C、大学阶段D、幼儿期25.社会观点采择分为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高中生开始出现观察者自我和被观察者自我的矛盾;自我意识闭锁的同时又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尊重。2.简述同伴关系对儿童道德教育的意义。3.教养态度4.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是道德行为。5.转变6.高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从()等几方面着手进行。A、促进全面认识,完善理想自我B、客观评价引导正确自我认识C、正面鼓励,提高自我效能感D、鼓励交往促进自我意识E、充分尊重,健全自主管理7.就整个童年期而言,儿童评价他人的能力一般落后于自我评价的能力。8.道德情感的生成是以人的自然、基础性情感的满足为前提的。9.被动的道德行为10.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合作行为,是影响合作行为的一个活跃因素。A、价值取向B、人格特点C、学习态度D、移情能力11.品德测评的定性测评法包括常见的有()。A、累积分法B、加减分法C、总体印象法D、评语鉴定法E、写实法12.高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性含义,已经能够自觉地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度来思考道德问题,这表明高中生具有了想象性的道德情感。13.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有哪些特点?14.道德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它最初是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从掌握具体的道德行为开始的。15.道德情感形式的层次包括()。A、直觉的情绪体验B、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C、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D、个体的情绪体验E、社会性的情感体验16.根据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体现了品德测评的()。A、评定功能B、区分功能C、教育功能D、反馈功能17.按交往的方式和对象多少来说,同伴关系主要可分为两种,同伴群体关系和()。A、朋友关系B、玩伴关系C、学习关系D、友谊18.结合教育实际谈谈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19.简述农村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存在的问题。20.垂直关系21.中学生道德信念形成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A、理解B、练习C、模仿D、信服E、内化22.学生对校规校纪有错误的认识或明知故犯,缺乏道德感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常进行偷窃、欺骗、斗殴、破坏公物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A、不良人格型B、攻击型C、压抑型D、不良品德型23.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A、诊断作用B、调控作用C、纽带联结作用D、导向作用E、激励作用24.根据柯尔怕格的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3)的儿童是()。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比较行为的工具作用为定向C、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成为“好孩子”)为定向D、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定向25.()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班杜拉D、弗洛伊德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 品德的发展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品德发展的建构性 品德的发展既非单纯的个体成熟,也非后天学习的来,而是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而来。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随着个体承担社会角色机会的增多,个体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不断同化吸收和调整平衡新的道德经验,从而使个体的品德结构、品德水平产生新的质变,飞跃到新的发展水平。 (2)品德发展的顺序性 品德的发展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变的、普遍的顺序阶段。除了严重的身心缺陷、短暂性的倒退外,品德发展的大体趋势总是向前移动的,品德既不能由高水平后退到低水平阶段,也不能逾越过中间阶段直接发展到高级阶段,这在一切文化中都是这样。文化和道德教育虽然可以加快、延缓或阻止个体道德发展,但决不能改变其阶段顺序。当然,也只有那些有顺序的、不可逆并能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品德变化才能称之为品德发展。 另外,品德发展的这种顺序性综合了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这其中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量变反映了品德发展中连续性的特点,而质变则反映了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品德发展的系统性 品德的发展在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中仍呈现出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可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加以考察。横向上,每一个品德发展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与孤立的行为片段相应的道德观念的总和。同一阶段中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相互协调、制约,形成了一个结构上的整体。这是由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所决定的。 纵向方面,品德发展的阶段形成一种不断分化和整合的系统。潜在的、高一级的品德水平总是要以原有的水平为基础得以建构;前一阶段的品德水平总是融汇或整合进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并且为下一阶段所取代。这样,品德的发展就形成乐一个新旧整合的综合体。 (4)品德发展的不平衡性 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就造成了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也称最佳时期,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施以适宜的道德教育,会促使个体品德更好地发展;反之,则会限制个体品德的发展,甚至导致某种不可逆的品德发展缺失。 品德发展不平衡性的另一种情况是同一阶段的各品德结构不协调。如小学阶段的言行不一,其原因之一便是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3.参考答案: 自我教育模式的结构必须以一定的自我意识做基础,这种结构是由自我评价能力、自我体验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自我认知模式。 2、自我体验模式。 3、自我控制模式。4.参考答案:正确5.参考答案: (1)氛围调整法。 (2)榜样示范法。 (3)阳性强化法。 (4)活动矫正法。6.参考答案: 是指儿童与那些跟他处于相同认知水平和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 整个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我国学者韩进之等人通过对七千多人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但在不同的阶段发展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发展速度较快;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小学四年级开始,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这就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到了五、六年级又出现了第二个上升期。 这是因为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学校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如考试成绩的好坏、教师评定的差别、同伴的接纳与否都使儿童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而学习活动对儿童的自我调节、监督和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好强的心理,他们积极向上,自我表现的愿望强烈,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为了引起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他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学习和行为,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都极大地促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9.参考答案: 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10.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 (1)价值澄清法。 (2)创设具体的合作情境。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 (1)定性测评法。 (2)等级测评法。 (3)定量测评法。 (4)综合测评法。14.参考答案: (1)解释道德情境,作出道德判断。 (2)权衡利弊得失,作出道德抉择。 (3)选择行为方式,产生道德行为。15.参考答案:A,B,E16.参考答案: 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两个基本特点。 (1)过渡性 小学阶段的品德是过渡性品德。这种过渡性在总体上表现为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四个方面,且这种过渡较为平稳,冲突性和动荡性较少。而具体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等品德结构也出现转折或质的飞跃。小学儿童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的趋势: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小学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但具体性、概括性较差;在道德评价上,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到比较全面地考察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但常常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在道德判断上,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所制约,但在很多情况下,判断道德行为还不能以道德原则为依据,缺乏道德信念,常受外部的、具体的情景所制约。道德情感方面,小学儿童从直觉的或与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体验逐渐过渡到抽象的、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但在很大程度上仍需具体的道德情境和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形象的支撑。这一阶段情感的基本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即这种情感往往是由祖国的具体事物,如山河、大熊猫所引发,情感比较单纯。之后到初中阶段逐渐摆脱对具体形象的依赖。 (2)协调性 小学儿童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的关键发展年龄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它们的发展具有协调性的特点。这种协调性主要表现在知与行、知与情、情与行以及主观愿望与外界要求约束的基本一致上。 第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协调。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认知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相称的。一般来说,小学儿童逐步形成系统的道德认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且,伴随着儿童思维水平的发展和道德认知的逐渐加深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小学儿童逐渐具备自觉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第二,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协调。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继续提高,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维护和坚持道德标准的内在力量,一旦觉察自己的观念与道德标准不相符,甚至在没有外在行动或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也会因为自己的念头或想法有违道德准则而感到内疚,并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第三,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相协调。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紧密联系,互相协调。积极的道德情感跟更容易使我们产生亲社会、助人、利他等道德为。 第四,主观愿望与外界要求相协调。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讲,道德最初是一种外在于个体的规则要求,个体接受这种外在的道德并将之变为自己的一部分,这一过程被称为道德内化,它是个体品德发展问题的核心机制。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道德的内化,表现为主观愿望与外界要求相一致,并产生与之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实际行为。17.参考答案:B,C,D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 (1)行为成因不同。 (2)行为目的不同。 (3)行为表现不同。 (4)防治方法不同。20.参考答案: 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生理我是人对自己生理素质的意识;心理我是人对自己智力、非智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意识;社会我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所扮演角色、所占地位和所起作用的意识。 从自我意识的内容来看,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阶段: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此时,个体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能区分自我与其他物品的差别,知道自己身体各部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存在与躯体相统一。在行为上,他们开始模仿父母或年长者的行为。 (2)社会自我阶段:从4岁到15岁,这一时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和环境尤其是教育的影响,个体的自主性明显提高,对自己和客观环境的关系有了正确理解,开始把自己的行动作为分析的对象,产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出现自律行为,逐步摆脱外界的约束和他人的依赖,开始他律到自律的过渡。 (3)心理自我阶段:从青春期到成人,个体已经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以此作为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独立的人格特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观念来行动,自我意识已经确立,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都包含着不同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但由于比例和搭配的不同,构成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差异,也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人、对己、对社会的独特看法和体验。21.参考答案: 是指学生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22.参考答案: 是指能够识别他人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能力。它又分为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23.参考答案:D24.参考答案: (1)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了发展的不同步性。一般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形成于世界观之前,世界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2)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青年初期)初步确立。25.参考答案:A,B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C,E2.参考答案: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道德认识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参考答案:A,B,C,D4.参考答案: (1)通过伦理性谈话,使学生掌握道德概念,提高道德认识。 (2)树立共产主义道德榜样,从具体鲜明的英雄形象中感受道德概念。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认识,形成道德概念。 (4)用“格言教育”增长道德知识,不断强化道德概念。 (5)在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概念时,应遵循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5.参考答案: (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都是在同他人比较、对照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或成人应该更多地向他们提供各种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具体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并告诉学生这种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与榜样对比来评价自己,进而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更大发展,教师或成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如道德认识方面入手,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社会道德规则,增强是非判别能力以帮助他们准确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针对小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主要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使他们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成人的依附性还很强,所以使其体验到教师或成人的亲切感更有利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体验开始逐渐丰富,因此教师或成人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是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及良好品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培养他们自控能力的复杂性。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或成人应该经常形象化地给他们讲解各种行为规则,并指出不遵守这些规则所产生的危害,向他们提供自我控制比较强的榜样形象,同时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儿童在活动中相互评价、相互制约,进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社会规范,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进步,因此家长或老师应当适度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自由,但仍不忘及时地引导,使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 1、移情功能。 2、评价反应功能。 3、调控维系功能。 4、动力导向功能。 5、人格塑造功能。8.参考答案: (1)友谊对道德发展的作用。 (2)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背景。 (3)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特征。9.参考答案: 则是指通过审美教育使主体的情感具有美好的人性的内容,获得人的情感的全面性、敏感性、纯洁性与深刻性,并有益于完整人格的建构。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B12.参考答案:B13.参考答案:A,C,E14.参考答案:错误15.参考答案: (1)按交往的方式和对象多少分为:友谊和同伴群体关系。 (2)同伴关系按性质划分有两种:垂直关系及水平关系。 (3)按照同学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分为友好型、对立型与疏远型。16.参考答案: 是一种由情境直接引起的,自觉意识性较低的情感体验。17.参考答案:A18.参考答案: 第一,高中生自我概念趋于稳定: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个体在高中阶段对自己的看法有许多都可持续终生。 第二,高中生自我评价更加深化:到了高中阶段,由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高中生逐渐学会了较为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自己,其自我评价的能力无论在主动性和全面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逐渐向成人靠拢。19.参考答案: 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的区别是: 第一,两者形成的基础是不同,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同。 第三,两者具有不同的特性。第四,两者作用的效果不同。20.参考答案: 第一是生理因素。 第二是认知过程。 第三是环境条件。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活动以促进和引导品德不良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23.参考答案:B,D24.参考答案:B25.参考答案:正确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错误2.参考答案: (1)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道德准则的理解和道德情感的体验。 (2)同伴交往是儿童道德认识实践的基地。 (3)同伴关系是自律道德产生的必要条件。3.参考答案: 指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所持的知识、信念、情绪及行为等倾向。4.参考答案:错误5.参考答案: 是指品德不良的学生在醒悟的前提下,行动上开始有了改邪归正的表现。在这个阶段有时也可能旧病复发,出现倒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出现了反复。6.参考答案:A,C,E7.参考答案:错误8.参考答案:正确9.参考答案: 指个体没有相关的意愿,是在外部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C,D,E12.参考答案:错误13.参考答案: 第一,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品德的可塑性很大。低年级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四年级以后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且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道德行为习惯最好,而中年级较低。 第二,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上升的。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初三前后有60%的学生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高中阶段有80%的学生形成了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具有不一致性,有时候会表现出言行不一等等。这反映出青少年道德行为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可变性。14.参考答案:正确15.参考答案:A,B,C16.参考答案:B17.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 道德情感教育是对道德认知教育的一种超越与补充,是道德教育目标完善化的一种体现,是使道德教育成效显著的策略和方法。为此,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就要注意从道德教育本身出发,结合道德教育的需求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道德认知教育的不足,有目标有对策地去实施道德情感教育。 具体的方法有: (1)以理明情——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道德情感是受道德理性内控的感情,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变化同个人道德认识程度有关。道德主体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道德情感的产生和提升的空间。一个道德认识水平低的人,就不会有丰富的道德情感,而一个人的道德知识越丰富,道德理性认识越深刻,其道德情感就越容易丰富、深刻、持久。因而,在道德教育中,要传授真实、丰富、系统、融会贯通的道德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水平。例如,在上《五星红旗我爱你》(第一册)一课时,教育学生认识五星红旗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对五星红旗的理解和热爱。教学这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学生观察五星红旗的色彩—红、黄构成的图案,让学生感受五星红旗的美,置身于美的情境中,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喜爱的情感体验,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学生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红旗的左上角有5个五角星,一颗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4颗小的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4颗小星围绕在大星周围,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建设我们的祖国。黄色象征光明。教师这样讲解,把五星红旗蕴含的意义点化出来了,让学生对五星红旗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紧接着教师列举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英勇战斗的故事,告诉学生,他们为五星红旗的升起,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的来之不易,从而加深了学生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以达到悟道明理,以理育情的教学效果。 (2)以情育情——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实践过分倚重人的理智,依靠所谓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于怎样以情感引发情感、情感导向情感,情感制约情感缺乏足够认识。教育者如果只会以理服人而不能以情感人,那只是一个说教者。因此,用以情育情这个方法去培养道德情感,教育者要做到: 第一,教育者应善于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的统一可以使道德理论融入人们心中的感情,使人们不仅了解一定的道德关系及要求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和按照这些要求去履行其应尽的责任。 第二,教师在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时善于利用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同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其情绪状态,先予以情绪调整,如允许其宣泄,排解其怨尤,抚慰其愤懑,静化其焦躁,使其心境舒畅、平缓后再开展教育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德育中,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教师的心情可以影响学生,同样学生的心情也会左右教师,作为一个互动的关系场,教师须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展示给学生一个饱满、热情、自信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造成示范效应。 第三,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道德交往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在学校教育中,交往正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成为达成教学目的的有效策略。传统的道德教育以单向交往为特征,师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教师把自己放在离学生很远的地方。由此可见,道德交往应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交往,是主体在道德需要的激发下,通过言语交流、行动交往和文化传播等形式来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对主体的道德行为或道德情感产生影响的活动。 第四,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